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小说 » 活着小说结局

活着小说结局

发布时间: 2022-05-10 12:27:46

A. 欣赏活着余华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赏析:《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结尾赏析:有人说,《活着》是繁花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事实上,作者在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而又执着的叙述;

却使一种近乎含情脉脉的温和侵入我们的阅读,他引导我们思考活着的意义,在这冷与热中,作者以情绪消解了苦难,在作者看来,对待苦难的办法是忍受它,逆来顺受,放弃内心的挣扎和疑问,并用佛道的逍遥来遗忘来瓦解痛夺。

(1)活着小说结局扩展阅读:

通过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题材,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

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作者可以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好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温情深沉的情感基调在文本中的运用,使得《活着》成为余华的风格的转型标志。

小说运用象征的手法,就是用死亡象征着活着。可能很少有人会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白发人将黑发人一一送走的事情可能只能在小说中可以看到。艺术的真实会让人相信世间不但有过活生生的福贵,而且将来还会有很多。

B. 《活着》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

妻子、儿女,到女婿、外甥,福贵生命中所有关系亲密的亲人都离他而去,如果这样的结局还不是悲剧的话,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但是,我还是不想要用悲剧来为他的人生下定论。

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死亡,在经历了他人所没有的苦难之后,其实就福贵本身的人生来说,我更愿意说他是一种完满。那个后来选择与牛相依为命的福贵老人,在其波澜不惊的面庞下,或许蕴含了生存的秘密。毕竟,其实生命的逝去,本就是人生的常态,是自然界的规律,即使以非常态逝去,同样也是如此。

C. 活着的人的结局都是死的,怎样才能看懂《活着》的结局

不得不说你葛大爷还是你葛大爷,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现在的演员来看,除了葛优真的没人可以演出这种大转变的感觉了,当然《活着》这部电影可以取得这么大成绩,跟原著还是有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虽然讲述了很多其他的人,但是主要还是讲的富贵,不得不说富贵的一生真的是太悲惨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从洗心革面开始,就是真正的大转变,不管是当壮丁还是当俘虏,他都可以坚持着,继续去生活!
结尾来看,馒头的出生就是这部电影或者说是这个年代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或许这也意味着富贵摆脱曾经旧的霉运,会迎来新的生活!因为他坚持了,也许结尾是对富贵坚持后的一种奖励!
爱这部电影,爱这样的一种态度,知足常乐,简简单单的幸福就知足啦,我要活着,真正地活着!

D. 小说《活着》最后结局怎样了

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4)活着小说结局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以来,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E. 余华的《活着》最后一段原文是什么

余华的《活着》最后一段原文: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5)活着小说结局扩展阅读:

通过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题材,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

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作者可以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好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

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温情深沉的情感基调在文本中的运用,使得《活着》成为余华的风格的转型标志。

F. 余化小说<活着>的结局..

只剩老头一人活着还有一头叫他外孙的名字的牛,外孙是吃多了豆子胀死的,女婿是在外打工砸死的,女儿病死的。

G. 《活着》里福贵最后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富贵是个苦人,具有很强人生代表意义,富贵最后还活着 ,其实就是为了见证“活着”的意义,没有“死亡”的对比,就没有“活着”的意义。

也许这就是作者余华留给大家思考的东西,人为什么“活着”,而不只是仅仅“活着”的更高要求。

富贵一生充满梦幻性与曲折性,经历高位至低位的不同生活,心性变换巨大,修仙者人间历练也不过如此。

让富贵出生大贵,但却守不住财,空有富贵命却不能过富贵人生,具有极强的矛盾点。让富贵娶娇妻,享受一番妻儿之福,但却守不住一生,只拥有了片刻的光辉,如梦幻一样,终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妻死儿亡,孤独一生,这也是矛盾点。让富贵善良勤劳,但却不能发家致富。让富贵仁爱怜人,但却不让别人仁爱富贵一家人。

那活着的意义就是见证“活着”喜怒哀乐与悲欢离愁,最后是否能荣登极乐?那“活着”还得珍惜眼前。

H. 《活着》(小说)讲了福贵的哪个亲人死了,怎样死的

福贵的父亲——龙二讨要房契时被气死
福贵的母亲——生病
福贵的妻子——软骨病去世
福贵的女儿——哑巴,生产时大出血死亡
福贵的女婿——被水泥板夹死
福贵的外孙——吃豆子撑死
福贵的儿子——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死亡

拓展:
《活着》内容简介: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I. 余华的活着中二喜是怎么死的来着

余华的活着中二喜最后因为工地事故被两块石板压死了。

在《活着》中二喜是凤霞的丈夫,偏头,是个城里人,搬运工。二喜为人老实,为了福贵的一句话,因为要让凤霞结婚时喜庆点,花了大价钱来给凤霞撑场面。

在结婚后,与凤霞很恩爱,但在凤霞死后,精神一直不好。活着都是为了他和凤霞的儿子苦根,最后因为工地事故被两块石板压死了,临死前只叫了一句:苦根。

《活着》的主题思想:

小说《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水岭。《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

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热点内容
误入游戏世界小说最新章节 发布:2025-08-08 13:49:29 浏览:806
都市之最强圣帝小说 发布:2025-08-08 13:49:18 浏览:758
被总裁老公惩罚面壁的小说 发布:2025-08-08 13:43:50 浏览:974
书名带有玫瑰的都市小说大结局 发布:2025-08-08 13:36:30 浏览:330
小说少女的心免费阅读 发布:2025-08-08 13:34:49 浏览:975
盗墓笔记有声小说大结局第6集 发布:2025-08-08 13:27:18 浏览:448
类似狂总裁小说 发布:2025-08-08 13:24:49 浏览:681
励志言情年代的小说 发布:2025-08-08 13:19:57 浏览:666
免费小说总裁宠妻上瘾全文 发布:2025-08-08 13:17:22 浏览:475
重生都市小说中医 发布:2025-08-08 13:08:55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