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小说结局是什么
1. 《妖猫传》中皇帝为什么要活埋杨玉环
活埋杨玉环是一连串欺骗下的结果,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一部分"真相",也证明了一句话,玄宗才是最大的幻术大师,帝王的心计,爱的独占欲,贵妃都不可能活着,一切都是为了维护他的形象。玄宗不可能让贵妃和其它人离开,也不可能让贵妃再出现在世人面前,所以贵妃必死,死于活埋更是说明了贵妃只是玄宗的宠物,也许有爱,更多的是帝王的自私。
其实杨玉环是被骗进去的,临死前她还以为自己能够活过来。她是政治的牺牲品,即使要你牺牲,还要要你心甘情愿,可见这是多么残酷。经历过多少荣光,一旦不济,就会有更大的残酷要你面对,这就是现实,每个人不愿意面对的现实,连玄宗和杨玉环也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每个人都知道一部分"真相"。白龙相信尸解大法,相信贵妃会醒过来;丹龙从他爹那里知道真相,但不知道贵妃会死的那么惨不忍睹;高力士等人相信局势缓和后,会把贵妃叫醒,容颜依旧;陈玄礼以为高力士私自勒死贵妃,玄宗不知情…
种种欺骗后,贵妃活埋,死的凄惨。就像玄宗晚年眼睛被猫抓瞎,流传的却是思念贵妃哭瞎。玄宗为了自己的面子里子,造成的这一结局。
2. 猫妖转后面是什么意思
《妖猫传》结局:最后,知道真相的白龙选择了留在贵妃身边,他拒绝相信贵妃已死,他放弃了自己的肉身,就为了保留贵妃那具躯体。
他被幻象,迷住了双眼。这个幻象,是他的执念。而丹龙却选择离开,在路上,他遇见了有缘人,空海,一眼识破了他的幻术。但是空海毕竟年轻,还需教化。剧情简介:盛唐时期长安城接连发生妖邪灵异事件,癫狂诗人白乐天(黄轩饰)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染谷将太饰)相遇长安,两人紧跟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
却意外触发了横跨三十年、有关王朝兴衰的惊天之秘。随着各色人物一一登场、大唐繁盛绚烂的景象与时代隐
3. 《妖猫传》的结局你看懂了吗
该片是反《长恨歌》的。按影片的叙事,《长恨歌》是不提供真相的,也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人情、人性可言。通过极乐之宴上虚与实、人与兽并置的极尽奢华作为盛唐的回光返照,以及盛极而衰的不祥之兆。
2、空海
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天子遭人施咒,七天七夜无眠,于是请来沙门空海为其解咒。不久皇帝猝死,官员白乐天向空海咨询皇帝的死因,后来两位天子接连驾崩。他与诗人白乐天意外触发了横跨三十年有关王朝兴衰的惊天之秘。
3、春琴
妖猫入侵陈云樵的府邸后,被妖猫附体,吟唱着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句。她以诗句召唤白居易,被赶来驱除妖怪的道士,吓的几近疯癫,并在众人的目睹中化作鹤发鸡皮的老妇,一边唱起《清平调词》,一边摆弄着和杨贵妃相似的舞姿。
4. 《妖猫传》杨贵妃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杨贵妃死因应该是窒息而亡。
在电影中,马嵬坡兵变时,陈玄礼等将士诛杀杨国忠一族,并要玄宗赐死杨贵妃,玄宗不决。一直追随杨贵妃的道士黄鹤为之献策,以尸解法使杨贵妃进入假死状态安睡。
待到玄宗度过今日之险境,再拔出体内的银针,就可以使杨贵妃醒来。杨贵妃被活埋,后来,杨贵妃在石棺中醒来,但是却出不去,也没有人及时来救她,所以应该是窒息而死。
介绍
《妖猫传》是由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映画株式会社、二十一世纪盛凯影业、英皇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装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王蕙玲编剧,黄轩、染谷将太、张雨绮、秦昊、阿部宽、张榕容、刘昊然、欧豪、张天爱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5. 记录旷世绝恋的《猫妖传》讲述的是个怎样的故事,值不值得一看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值得看,而且是一部带有极具陈导风格的电影。
陈导的作品往往具有空灵感,甚至带着某种妖治,同时对于故事事件又有百折千回的个人理解,这部作品都集合全了,具有很强的代表作色彩。
当初坐在电影院里观看这部电影,首先就是被华丽而充满生气的色彩所震撼。这种震撼对比张大师的色彩震撼又不同。张大师的色彩总是充满规矩,而陈导的色彩就是打破规矩。这一点上来说,我总觉得两位大师伯仲之间,难以区分。
其次是被一个千回百转的爱情故事所震撼。杨玉环的爱情与悲情,她的华贵与卑微,同时又带着女性自身的倔强与不屈。我认为这部电影里面,很好的展现了陈导对于女性的理解,甚至对于女性的同情与尊重。这一点上来说,很少导演去描写这个主题。在多数影视作品中,女性多是以“花瓶”角色存在,而妖猫传却是以女性角色来推动剧情的。这种转换应该既有时代的影响,也有陈导自己对于女性角色思考的结果吧。
看过陈导的作品,总有一种,不被大众理解的孤寂,但是他却从未放弃。妖猫传,我觉得他已经是在理解与被理解之间做了平衡与让步了。这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作品,也算是理解陈导内心丰富色彩的一个窗口了,为他的深邃与精致,为他的天马行空的妖治与空灵,这是一个多么丰富,带着色彩的男子啊。也许有一刻,他就是那个写长恨歌的白居易吧。
所以,这部电影很值得静下心来,慢慢的看,细细品味。即使仅仅感受色彩的冲击,也是一场华丽悲壮的盛宴。
6. 电影妖猫传讲了什么 结局是什么意思
讲述了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白乐天本是朝廷要官,却为了收集写诗的素材而甘愿被贬为起居郎。长安城内连连发生离奇的死亡事件,就连当今圣上也难逃厄运离奇身亡,这一切都和一只神出鬼没的妖猫有关。日本僧人空海本为了替皇帝解咒远渡重洋而来,却和白乐天意气相投,两人决心携手调查案件真相。呈现出一幅妖怪、诗人、皇帝、贵妃共同交织的大唐盛世图。
结局:
极乐之宴,从名字来看,极乐指的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个人能达到的最大圆满,是最伟大无极的快乐。这是佛家的终极形态,说人话就是,到顶了。正因为完美,也就虚幻,不切实际,常人无法企及。但李隆基却做到了,他生活在大唐最昌盛的时代,他让万国来朝,他要君临天下。他甚至想到了让杨玉环站在秋千上,像世人展示,这是他李隆基的杨玉环,这是他李隆基的大唐。
而杨玉环,作为宴会的主角,表情却一直淡然,甚至说麻木。借阿部之口,说出了她的真心话。她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大唐昌盛之时,她是一切繁荣富贵的象征,而当大唐衰亡了,她就必然成为另一个象征,她也要跟着大唐一块衰亡。李隆基在宴会上表现了对杨玉环的爱,但两个白鹤上年却说,“不要对贵妃说谎”,李白写诗,也不是写给她,李白也不对贵妃说谎。
那谁对贵妃说谎了?尸解那一段告诉我们,大家都在说谎,除了被打断腿的白龙。为什么大家要说谎,因为人人都不想背负杀死贵妃的罪孽。黄鹤(果真是王八蛋)给贵妃扎了一针,但仅仅是封住了气穴,两三天后就能醒,所以黄鹤没有杀死贵妃;皇帝一直嗷嗷大哭,更没有杀死贵妃;侍女嘛,也就织了条白绫,也没用上;至于臭名昭著的高力士,也不过给贵妃脖子上化了“勒痕妆”,
他们每个人都参与了杀死贵妃,但没有一个人真正下了那一刀,贵妃实际上可能是憋死的或渴死的或饿死的。也许正因为看到了自己悲剧的命运,在众人兴致勃勃地制定策略时,贵妃居然在破败的楼上跟那两位白衣少年在一起,她表情没有什么变化,没有恐惧,她只是一种淡然,也更近似于茫然。
她可能知道自己意味着什么,也可能不知道;她可能知道皇帝对她有没有爱情,也可能不知道。她就那么平淡地没有挣扎地死了。
最后,知道真相的白龙选择了留在贵妃身边,他拒绝相信贵妃已死,他放弃了自己的肉身,就为了保留贵妃那具躯体。他被幻象,迷住了双眼。这个幻象,是他的执念。而丹龙却选择离开,在路上,他遇见了有缘人,空海,一眼识破了他的幻术。但是空海毕竟年轻,还需教化。
他引着空海看到了阿部的日记,看到了那个虚假的表面,看到了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一切,空海终于悟到了,有了拜师的资格,也终将功德圆满。
这部电影里,妖猫是幻术所为,白鹤也是幻术,大唐盛世是幻象,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也是幻象。这一切都是假的。白居易开始的时候纠结真相,他找到了荷包,想证明杨玉环和李隆基之间有真正的爱情,他沉迷于李白的诗,从诗里看到了爱情,但到头来,爱情不存在,诗也不是写给杨玉环的。他终于不再纠结自己的诗好不好,真不真。
其实,无谓真假,那不是真正的杨玉环的故事,至少也是白龙心中的啊!
(6)妖猫传小说结局是什么扩展阅读:
《妖猫传》是由陈凯歌执导,该片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陈凯歌精选原著中与妖猫相关的故事筹拍电影,因此影片定名为《妖猫传》,而影片编剧王蕙玲和导演陈凯歌也做了近五年的剧本打磨,截至2018年3月18日,观影人次超过113万,创下近十年华语片在日本电影市场的票房新高。
7. 电影《妖猫传》主要讲了什么
妖猫传是一个非常理想但又非常现实的故事。其理想之处在于,有一个少年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守候多年、为她复仇,真挚之情跨越30年。其现实之处在于,即使是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也没能得到皇帝完美、完整的爱。
这个故事几乎同时说明了人间自有真情在,以及感情世界里存在诸多复杂的现实因素。
这恰好提醒了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能过于较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面临自己现实的、两难的选择。世间不存在绝对的浪漫,接纳某些残忍而无情的现实。
杨贵妃心知皇帝的爱有真的也有假,但她选择接受自己的命运,并相信真的那一面。
8. 妖猫传最后贵妃醒了吗 电影结局结局解析
《妖猫传》最后贵妃并没有醒,电影《妖猫传》结局中,白乐天和空海在阿倍仲麻吕的日记中知道杨贵妃的真正死亡真相。
原来当时的尸解大法是真的,杨贵妃在石棺中醒来没有人营救最终被活活闷死。丹龙从潭底找到白龙的肉身,去除了体内的蛊虫,存放于冰窟之中,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能化解白龙心中的怨恨。
(8)妖猫传小说结局是什么扩展阅读:
《妖猫传》是由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公司、二十一世纪盛凯影业、英皇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装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王蕙玲编剧,黄轩、染谷将太、张雨绮、秦昊、阿部宽、张榕容、刘昊然、欧豪、张天爱等主演。
盛唐时期长安城接连发生妖邪灵异事件,癫狂诗人白乐天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相遇长安,两人紧跟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却意外触发了横跨三十年、有关王朝兴衰的惊天之秘。随着各色人物一一登场、大唐繁盛绚烂的景象与时代隐痛被一一揭开,呈现出一幅妖怪、诗人、皇帝、贵妃共同交织的大唐盛世图。
9. 妖猫传深度解析是怎样的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当时环境下别具一格,因为以李白的《清平调》为首的诗句,只是在单纯的描写杨贵妃的美丽,和以杜甫的《哀江头》为首,多是以乐衬哀,通过回忆他们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侧面反映是他们将唐朝帝国带入衰落,颇有红颜祸水的含义。
而《长恨歌》则是以“长恨”为点睛,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他是寄予同情的,并没有将唐朝的衰落归咎于杨贵妃,只是描述了一场爱情悲剧。可以这样说,《长恨歌》在当时算是给杨贵妃平反的一首叙事诗,妖猫正是偷看了《长恨歌》之后,才对白居易这个人物产生好奇。
《长恨歌》除了对杨贵妃遭遇的惋惜和鸣不平之外,对唐明皇的描述也是一分为二,爱江山爱美人的唐明皇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这是妖猫认为不对的地方。在妖猫眼中,唐玄宗是罪魁祸首,当然只是妖猫嗔怒造成的一叶障目而已。
所以,在《长恨歌》中,妖猫看到了一个后世诗人对杨贵妃少见的正面评价,是妖猫对《长恨歌》以及白居易本人的认可,尤其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放在故事中,与白龙的心境一样成立。
只不过诗中的“恨”是“遗恨、遗憾”的意思,而在妖猫眼中,这个“恨”是“愤恨”的意思。
所以在凤栖楼中,他救了白居易一命。
白居易偷香囊,妖猫用幻术让琵琶跳动,他去追琵琶的时候,身后就是“暴雨梨花针”。皇帝的东西没那么好偷的!要是没有妖猫,白大人估计早成马蜂窝了。
至此,妖猫在电影中的动机为二:
★造成杨贵妃之死的所有当事人和后人的针对性复仇
★用幻术引导白居易发现杨贵妃之死的真相,以便催他改稿
这两条动机,在胡玉楼宴会之后,合二为一,成为故事主线。
这里也有上下阕对应之处:
▲上阕:疯魔的白居易,疯狂迷恋杨贵妃
▲下阙:疯魔的白龙,疯狂迷恋杨贵妃
妖猫记仇,且拐弯抹角,这位大概是摩羯座的。
二、妖猫为什么不杀陈云樵?
最开始不是不杀,而是没杀着;后来不是不杀,而是要摩羯座式的复仇!
妖猫要复仇,还要满足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他每次复仇,都不是直接杀人,而是充满了仪式感。
所谓的“仪式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正是全片上下阕对应之处,每一次复仇都对应着前朝的往事。比如宴会,《妖猫传》前半段故事,两场宴会,每次都呼应50年前花萼相辉楼的“大唐盛宴”,而且每次都是最high的时候出事。
妖猫这样做,为的是要让如今的“鬼宴”重现当年的“宴会”盛况,让目标人物感受到“盛极而衰”的心态变化,与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处境完全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杀人,才有复仇的快感。
这也是全片上下阕呼应的开始。
三、陈云樵的故事
1、陈云樵发财
这个桥段来源于原著,这一点无可厚非。
他首先蛊惑其妻子春琴,为的是要让他与其妻子全部殒命,但第一晚并没有动手,因为缺乏妖猫所要的“仪式感”,而且这一切只是妖猫复仇的计划开始,他让陈云樵发了一笔横财。
▲上阕:陈云樵发财,花天酒地
▲下阙:唐玄宗盛世,极乐之宴
人有了钱,就会庆祝,至少要大吃一顿。陈云樵有了钱,就会去胡玉楼花天酒地。而唐玄宗有了盛世,就会办一场奢华的盛宴。这是全片第一个细节呼应。
2、胡玉楼
陈云樵依照妖猫的计划,来到了胡玉楼,在一场宴会上,妖猫目的是为了让陈云樵在“欢乐中死去”,所以准备了蛊毒酒,与杨贵妃喝下的毒酒一样,但中途出现了意外。
★意外一:毒酒陈云樵没喝,给了玉莲
★意外二:白居易与空海出现。
空、白出现让妖猫将计就计,妖猫现身大闹胡玉楼。也就是说,妖猫本来想要杀死陈云樵,同时借着白居易现身的机会,妖猫临时改变了计划,他开始在复仇计划中加入了引导白居易空海引导空、白发现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3、陈云樵家第二夜
胡玉楼复仇计划没有成功,妖猫卷土二次来到陈云樵家,原本妖猫可以直接杀掉陈云樵的,但还是没有,而是附身于春琴。附身春琴的目的有二:
★借春琴之手杀掉陈云樵;
★借春琴之口用幻术让白居易接近事件真相。
但正因为妖猫临时改变了计划,在这场屠杀中,陈云樵还是跑掉了,跑到了胡玉楼,再次遇见了白居易和空海。或者说是妖猫故意放走了陈云樵,让他将白居易引入事件中,妖猫才有机会让白居易发现杨贵妃真相。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空、白二人第一次真正进入到妖猫的计划之中。
4、春琴吟唱《清平调》
接连夜晚的故事,陈云樵拜托空、白二人救自己性命,正中妖猫下怀。让两位主角来到陈云樵家,这里妖猫用了三种方式来印证前朝,这里出现了三个呼应之处。
▲上阕:八重樱下的杨贵妃幻象
▲下阙:杨贵妃
▲上阕:就像度过30年时间洗礼的枯景幻象
▲下阙:30年前花萼相辉楼奢华的容景
▲上阕:春琴吟唱《清平调》
▲下阙:李白赠诗《清平调》
说白了,妖猫案的表面,只是一只30年前的猫成了精作祟,而隐藏内幕,是要刻意让空、白二人引起对30年前事件的怀疑,尤其是将焦点转移到杨贵妃。
5、死掉的“妖猫”
陈云樵家死去的“猫”,是妖猫编造的故事,目的有二:
★隐藏自己的身份
★为了让陈云樵觉得妖猫已被铲除,再摆一场宴会庆祝,以便完成在胡玉楼未完的“仪式感”复仇。
这也是上下阕呼应之处;
▲上阕:真猫“死亡”,妖猫重生;
▲下阙:白龙的魂魄进入到真猫的体内,妖猫诞生
6、鬼宴
这场鬼宴,是妖猫一举两得之作,也是全片上下阕呼应最强的地方:
★借用宴会的“仪式感”,盛极而衰的方式,让陈云樵亲手勒死春琴,从而发疯至使家破人亡。更重要的是,比起杀掉陈云樵,让陈家(陈玄礼、陈云樵)后代断子绝孙,才是妖猫复仇的真正目的。
★借用宴会上演奏禁曲,继续引导白居易继续追查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这是我全片最喜欢的段落,呼应之处有六:
▲上阕:演奏禁曲“霓裳羽衣曲”
▲下阙:这首曲子是唐玄宗为杨贵妃量身定做的
▲上阕:陈云樵杀死春琴
▲下阙:唐玄宗杀死杨贵妃
▲上阕:陈云樵杀死春琴
▲下阙:唐玄宗杀死杨贵妃
▲上阕:春琴被勒死
▲下阙:杨贵妃被“勒死”
▲上阕:春琴说:不要埋我,地下冷
▲下阙:杨贵妃被活埋
▲上阕:陈云樵发疯,妖猫完成复仇
▲下阙:唐玄宗失去双眼,基本也疯了,妖猫完成复仇
妖猫幻术蛊惑之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的“重演”,这也是妖猫一开始为什么不直接杀掉陈云樵的例证。是妖猫引导空、白的一个步骤。
因为在当时,“杨贵妃是被勒死的”已经成为大众所知的杨贵妃死因,妖猫在这两天的所为,指向性很强,尤其是春琴说的那句话,就跟杨贵妃鬼魂上身一样。
7、白玲之死
宫女白玲之死,也是呼应关系。
她亲手绣的白绫,妖猫就让她死于自己织的白绫之下。
▲上阕:白玲亲手绣的白绫
▲下阙:死于自己织的白绫之下
四、空海为什么能够破除幻术?
空海一直是妖猫计划之外的存在,妖猫无论是复仇,还是引导(白居易),空海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但空海在电影中的定位,是一个继承师傅衣钵的沙陀,是一个伪装的“降妖师”,在电影中有描述,空海历尽千辛来到大唐,中途坠海九死一生。这段内容大可参考大唐玄奘去天竺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意在表明,此时空海凭借着信念,完成了历练。
同时,还有之前瓜翁那场戏,证明了空海本身的修为,他可以看穿幻术。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只要空海在场,就能破除幻术。他不是真正的降妖师,却能看穿一切。
上下阕对应之处:
▲上阕:迷茫的空海,经历海上大难之后,顿悟一切可破除幻术,想要寻找没有痛苦的秘密
▲下阙:迷茫的丹龙,杨贵妃事件之中知晓幻术的存在,失去伙伴,顿悟一切,去没有痛苦的秘密
五、杨贵妃死因之谜?
杨贵妃是被活埋的,这从妖猫在引导白居易接近故事真相的时候,以及随后的故事呈现,就能得出,但杨贵妃的死颇有些蹊跷,尸解大法、蛊毒酒,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1、尸解大法到底是真的假的?
尸解大法是真的,但不像黄鹤说得那样,后者所言,尸解大法用银针可让人屏气,跟死了一样,随后拔掉银针,人会苏醒。
但黄鹤隐藏了真相,即便不拔掉银针,人一两天之后还是会醒过来。这是黄鹤与唐玄宗在内房里商议的内容,也是丹龙所知道的内幕。
说白了尸解大法只是让人陷入昏迷、休克的方式,就是我们熟悉的麻醉剂。但最大的功效,除了让人“假死”一两天之外,就是会让人尸身不腐。
2、为什么要准备毒酒?
毒酒是唐玄宗打算让杨贵妃死去的方式。从玉莲的反映来看,毒酒可以让人喝下不久之后陷入昏迷,随后身体被蛊毒虫侵蚀,进而全身溃烂而死,玄宗希望杨贵妃“无痛苦”死去
但唐玄宗疏忽了一个事情,尸解大法让人没有呼吸,是封闭血脉的,毒酒无法生效。直到杨贵妃醒来,毒酒才开始生效,这一前一后,让杨玉环遭受到了非常大的痛苦。实际上,杨贵妃是被闷死,还是被毒死的,已经不再重要了,可以确定的是,杨贵妃在石棺中醒来,声嘶力竭,又周身中毒。两种死法,都很惨。
至于黄鹤是否知道了解到其功效,这就不得而知了。仅知道,他是一个为了大唐社稷,而干出任何事情的幻术师。
六、唐玄宗是以怎样的心态杀死杨贵妃?
这就要从电影中对唐玄宗的细节说起。
1、高傲君王
唐玄宗李隆基,治下出现了开元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之一,这是唐朝最鼎盛的阶段。同时,盛世代表着什么?这段时期,是自从隋文帝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国民收入最高的时期(资料来源:《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大唐国力万邦来朝,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指数爆棚,全因唐玄宗的为政举措,他创立了一个盛世。
而更重要的是,电影中的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只爱唐玄宗一个人。再这样的条件下,也形成了唐玄宗的人设,一个异常理想化的高傲君王。
且电影中有两个细节展示:
★羞辱晁衡,明知对方有意示爱自己的贵妃,非但没有杀他,反而满不在乎,因为他心里明白,杨贵妃除了自己,根本不可能爱上别人,联系起让杨贵妃在众人面前荡秋千的设定,说明这个人很自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占有欲很强,而且爱显摆)★为安禄山击鼓,打算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平息即将到来的叛乱,说明这个人很理想化。
这样一位皇帝,把自己当成“半神”,当社稷江山与美人性命只能二选一之时,他当然选择前者。
2、爱美人更爱江山
一个细节,当所有人逃离皇宫的时候,唐玄宗被左右搀扶,然后他停了下来,打了身边的官员,并喝到“我还是皇上!”这是他人格特点的直观表现。他不敢相信自己亲手建立的王朝即将崩塌,他还把自己当成“万人之上”的皇帝,在逃难的时候也要保持皇上的地位和身份,他无法舍弃皇帝的身份,更无法舍弃江山。
这是一位爱美人更爱江山的皇帝。
然而正因为他的理想化和高傲的人格,在对待杨贵妃的态度上,虽然深爱杨贵妃,但只能选择放手,而且以上几点细节上表示,在杨贵妃之死上,他所要的是,就算你死,也心怀对我的爱和感激去死。
所以他才与黄鹤设计了这个尸解大法“假死”,和“毒酒”的真死,让杨贵妃满怀对自己的爱而甘心赴死。
3、为什么不找回杨贵妃?
因为唐玄宗只是心怀江山,生于自尊也死于自尊,他明白万一官兵发现杨贵妃还活着,后果要比马嵬驿兵变还要严重,代表了他负了天下人。
所以,他隐藏了杨贵妃真正的石棺所在地,还处死了所有知情人,就意味着,他要保持自己伟大皇帝的形象,让所有人看到自己为了江山自己付出的牺牲。同时也让自己的女人,怀着对自己的希望和崇拜而死去,一举两得。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唐玄宗就是一个渣男!
但是,他算错了尸解大法与毒酒的时间差,让杨贵妃被“活埋”惨死,从而成了妖猫报复的第一个对象。
4、是真爱吗?
是真爱,凤栖楼中那一缕头发就是证明,这个看似“毫无用处”的道具,实际上对整个故事有着关键的引导。
这说明唐玄宗并不是一个虚情假意的皇帝,白居易《长恨歌》也是这样认为的。将唐朝走向没落的原因归咎于一个“好皇帝犯了错”,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
他为了保住江山,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女人,错就错在她欺骗了自己的爱人,让他怀着对自己的爱和希望而死去。这是本片对男权主义的抨击,也是对封建世俗下,君王爱情悲剧的侧面描写,充满了宿命的无奈。
有一个细节,电影中对唐玄宗的镜头展示,大多数是俯拍,比如逃亡那一段。在我国表现君王的影视剧中,最起码会有大量仰拍的镜头来表现君王的威严,但本片仰拍出只有一处,就是马嵬驿这位开门看见一堆兵变的金吾卫,我觉得这是个讽刺,电影是在讽刺王权。
七、杨贵妃是否知道自己的命运?
我相信她是知道的,从花萼相辉楼盛宴末尾,她预感到唐朝盛世将倾,再到马嵬驿之变,她深知乱世之中女性的命运。
有个细节显示,她接受了晁衡对自己是示爱,电影中原话为“她渴望拥抱所有的爱”,这种愿望,只有甘心赴死的时候才会表达,就像“临死前再看你一眼”的情感表达。杨贵妃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才更加渴望得到爱,渴望人间真正的爱情,而不是一个皇帝与妃子的爱情。
同时,作为“王的女人”,她也深爱着唐玄宗,所以她接受了晁衡的示爱,但拒绝了他“私奔”的邀请。
杨贵妃为了爱人,也为了爱人的江山和性命,自己选择去死。
所以,《妖猫传》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渣男与痴女的故事。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男子主义、直男癌与封建礼教下女德的束缚
八、白龙为什么那么爱杨贵妃
白龙是痴情的,他爱着杨贵妃,不单单是电影中“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豪华人设,更在于白龙的人设。
1、两个极端
因为电影中所有人都爱杨贵妃,但他们有的是充满了幻想(白居易),有的是开不了口(晁衡)、有的是奉上了最美的诗句(李白),有的则是在江山和美人之间,选择了后者(唐玄宗)。
唯独白龙,他可以为了杨贵妃,将她身上的毒引到自己身上,不惜将灵魂禁锢于一只猫的身上。然而杨贵妃已死,她对杨贵妃的爱,已经化成了疯魔的痴念,甘愿守护着一具躯壳,进而将仇恨凌驾于其他人的身上。
这是因为,白龙有感于杨贵妃的身世,在电影中,白龙第一次与杨贵妃对话,当丹龙说白龙是自己爹捡回来的时候,白龙还愤愤不平的纠正说“我是被爹卖了的”。
杨贵妃随后对白龙说出了自己身世,意思就是,我们的出身类似,都是孤儿,但如今能成就这样的地位,是要怀着感激的心情。(这也是杨贵妃甘愿赴死的表现)
然而此时白龙的反映却很大,一脸苦大仇深,在他眼里,世道是不公,为什么兄弟丹龙被师父宠爱,就因为自己是出身不好吗?由此可见,白龙一开始对这个世界就是充满怨念的,他与杨贵妃是两个极端,杨贵妃感激这个世界对她做的一切,而白龙则是愤恨这世界对自己的不公。
所以,白龙爱杨贵妃,基于两方面原因;
★其一,“同病相怜”而产生的怜爱。
★其二,有着与自己出身相同的境遇,却满怀感激的胸怀,而产生的崇敬之爱。
2、同病相怜
当他看到与自己“出身相同”的杨贵妃最终遭遇如此结局的时候,尤其是得到黑猫的记忆之后,更加体会到杨贵妃的痛苦,有着如此可悲身世的女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如此凄凉、悲惨、痛苦的死亡,白龙此时已经彻底疯了。
这是个时候,已经不单单是为了爱人而复仇,而是对这个不公平世界的复仇。白龙并不奢望一个已婚妇女爱自己,但他却要为无端遭遇悲惨结局的杨贵妃,报复一切。
九、丹龙是怎么样的人
从电影的情节上来看,丹龙的人设很好理解,他的本性很善良,却一个受制于封建礼教,不得不听命于师傅(父亲)、充当杨贵妃之死的棋子。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丹龙是理智的,理智战胜了情感。而白龙则是在情感中迷失了理智,二者是相辅相成、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正因为丹龙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也有感于这个世道的不公,但却无力挽回。他看穿了这一切,最终出家,探索没有痛苦的秘密,一生致力于将密宗、博爱的思想传给后人。
10. 《妖猫传》具体讲了个什么故事
《妖猫传》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与僧人空海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盛唐时期长安城接连发生妖邪灵异事件,癫狂诗人白乐天(黄轩饰)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染谷将太饰)相遇长安,两人紧跟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却意外触发了横跨三十年、有关王朝兴衰的惊天之秘。
随着各色人物一一登场、大唐繁盛绚烂的景象与时代隐痛被一一揭开,呈现出一幅妖怪、诗人、皇帝、贵妃共同交织的大唐盛世图 。
(10)妖猫传小说结局是什么扩展阅读:
1、白乐天
性格桀骜不羁,行为举止又透着一股癫狂的神经质的诗人。他脑袋中充斥着无数孩子气的浪漫幻想,宛若“痴人”。白乐天为了写诗,甘愿做一个观察皇帝日常起居的闲官起居郎,不管为官辞官也皆是随性而为,甚至爱上自己诗歌中的人物。
2、空海
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天子遭人施咒,七天七夜无眠,于是请来沙门空海为其解咒。不久皇帝猝死,官员白乐天向空海咨询皇帝的死因,后来两位天子接连驾崩。他与诗人白乐天意外触发了横跨三十年有关王朝兴衰的惊天之秘。
3、春琴
妖猫入侵陈云樵的府邸后,被妖猫附体,吟唱着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句。她以诗句召唤白居易,被赶来驱除妖怪的道士,吓的几近疯癫,并在众人的目睹中化作鹤发鸡皮的老妇,一边唱起《清平调词》,一边摆弄着和杨贵妃相似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