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小说
㈠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作品有哪些
1、自心清净,能断烦恼
《自心清净,能断烦恼》由林清玄所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年轻时总要凑热闹,大家混在一起才觉得踏实;恨不得什么东西都想要;和别人比都想赢。慢慢发现,幸福不是去外面要,而要问自己内心找。自己体会世界和人生,清净那颗被宠坏的心,就会更通透。
2、鸳鸯香炉
《鸳鸯香炉》作者是林清玄。《鸳鸯香炉》是继《迷路的云》之后作者散文创作进入成熟期另一代表作,获金鼎奖。抒情敛放自如、叙事深切感人。对人间万物的悲悯情怀,对时空宇宙的无穷玄思,使人感知生命的至真至美,汇集其艺术创作的个性魅力。
3、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包括林清玄老师65篇经典作品,是由近百名名校名师推荐、万千热心读者精选甄选而成,囊括林清玄近50载创作生涯,是最能代表林清玄作品风格的散文精选文集。
4、世界因你而温柔
《世界因你而温柔》 是“林清玄从容幸福系列”中的一本,从林清玄历年来的散文作品中精选而来。本书关键词“温柔”,同时有着“温和”与“柔软”之意。
温和代表了温度,而柔软则代表了力量。一个温柔的人,也一定是慈悲的人,是能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人。柔软心并不是和稀泥一样的泥巴,柔软心是有着包容的见地,它超越一切、包容一切。温柔则无敌。
5、不看,是一种自在
《不看,是一种自在》作者林清玄,眼不见,心为净;耳不听,心不烦。很多人埋怨生活累,其实是我们的心累,而心累又源于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接收了外界太多纷扰的信息,从而影响了心情,破坏了安静自在的生活。其实,人生就那么简单。做个单纯的人,走一段幸福的路。
6、不闻,是一种清净
《不闻,是一种清净》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集,除了亲自作序推荐,表明写作的中心思想外,还增加了部分未曾发表的新作与有缘的朋友分享,这在作者此前所有的选集中是绝无仅有的。
㈡ 有没有什么经典的小说或散文
《fighting,不认输!——赫连娜职场蜕变计》 文 / 携爱再漂流 http://novel.hongxiu.com/a/86689/ 简介: 简介: 从职场新人蜕变成职场精灵,需要痛苦的过程,犹如荆棘鸟在荆棘上歌唱,坚强又凄美! 公关是许多人向往、期待加入的时髦行业!而这个行业又是淘汰率高、流动性大、挑战多的职业;PR是个美丽的行业,尤其是外表华丽异常,可是其中的辛苦亦如荆棘鸟。 赫连娜长相平平,条件一般,机缘巧合下进入了世界顶尖公关公司,担任AE。同事不友好、领导不满意、客户不认可……职场新人能够遭遇的挫折她都经历了个遍,更糟糕的是情感上还备受打击,相爱数年的初恋男友竟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走到了一起。 她没有放弃自己坚持,凭借超强的毅力战胜了所有困难,最后获得了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 现实远比荆棘更残忍。我们可以失败、可以疼痛、可以流泪,甚至可以流血,但我们绝不可以认输。而只要不认输,就一定能收获最后的胜利的喜悦。 小说贴吧在网络正式开吧,吧名——不认输!!欢迎大家来啊 我建议你还是看一看周国平的文章吧,无论什么时候读他的散文,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从喧嚣的闹市,飞到若禅若道的平静世界,从烦恼丛生的惆怅,回到无根无欲的无邪时代。周国平是哲学家思想家,读他的书更多的是得到思想启迪!
㈢ 散文的书籍有哪些名著
散文的书籍主要有:《我与地坛》,《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中国文脉》,《余秋雨散文》等。
㈣ 张爱玲的经典小说和散文有哪些推荐一下
张爱玲的散文有《流言》,《张看》集,不多,但是,很精致,也很精到。如《到底是上海人》,《更衣记》,《谈跳舞》、《公寓生活记趣》《私语》《谈女人》《迟暮》《天才梦》 希望采纳
㈤ 有哪些经典的散文小说呢
张爱玲,原名张瑛,1921年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其祖父为张佩纶,外曾祖父为李鸿章。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次年考取伦敦大学,后因战事改入香港大学。1943年,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发表代表作《金锁记》、《倾城之恋》等。1944年出版小说集《传记》和散文集《流言》。1955年留美定居。1995年9月8日于洛杉矶家中去世,终年75岁。
㈥ 求推荐一些中国优秀著名的小说或散文集
推荐梁实秋的、冯骥才的、肖复兴的、两横的、余秋雨的
你可以看看《寂寞是一种清福》(梁实秋)、《水墨文字》(冯骥才)、《水之经典》(肖复兴)、《觅度》(梁衡)、《寻觅中华》(余秋雨)
这些都是很有哲理有很优美的散文,求采纳
㈦ 经典散文及赏析
《四十自传》——老舍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生于北平,3岁失怙(hù),可谓无父,学志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四十自传》赏析:
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说:我叫舒舍予,字老舍,今年40岁,出生在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面皮发黄没有胡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可以说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的陪伴。上学的时候,皇帝早就不存在了,可以说帝王不存。因此特别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小时候读三百篇,只是浏览而不懂其中的真髓,后来到师范读书,这才奠定了做老师的根基。等到长大以后,为了生活四方奔走,以教书为职业。每次买奖券,总是以得末等奖为光荣。二十七岁的时候发奋读书,但是科学哲学都学不懂,所以才写小说,希望能博大家一笑而已。三十四岁时结婚,现在已经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很顽皮可爱又机灵的。闲暇的时候养养花,苦于不能掌握种花的方法,常常养到只有叶子而没有花朵,但也不忍心丢掉。读书是无所不读,但却没有什么收获,不过也并不为此着急。我教学和做事都很认真,老是吃亏,也不后悔。就这样而已,再活下去40年,或许能有点出息吧。这篇仅200余字的自传虽然简短,却有很强的概括力。其中不仅凝集了老舍40年的沧桑经历,而且叙述了家境、教养、家庭、品格爱好、人生态度,乃至他对黑暗、昏昧社会的嘲笑与否定,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老舍幽默风趣的言辞,令人忍俊不禁。在笑过之后,又不能不受启迪,陷入深深思索。
供参考。
㈧ 推荐几个比较经典散文作品!
吉林摄影出版社和北京新华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一套《经典散文》系列丛书,选取20世纪中国文坛最具代表性的100位作家,各出1本“口袋文学”式的书,共计100本,每套码洋660元,印数达3万套之多。这套丛书的主编,乃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资深名教授、号称“国学大师”的季羡林先生。
我经常看的杂志:
《读者》,是每个月都看了的。
《特别关注》,一本不错的杂志,坚持从三年前看到现在
《散文选刊》,是王剑冰主办的一份杂志。不错的。
《经典阅读》,是四川绵阳文联主办的,不错。
《青年文摘》,断断续续的看过,觉得很适合我们看。
《萌芽》,从初中后一直看。但只是觉得前几篇小说很好,后面的只看连载。
《杂文选刊》,从初三后一直看。
下面是本人认为经典的篇目(当然,其实是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公认为经典的篇目的,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鲁迅《〈野草〉题辞》;
二、鲁迅《秋夜》;
三、鲁迅《藤野先生》;
四、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郁达夫《故都的秋》;
六、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七、老舍《济南的冬天》;
八、朱自清《春》;
九、朱自清《荷塘月色》;
十、朱自清《匆匆》;
十一、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十二、朱自清《背影》;
十三、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十四、徐志摩 《翡冷翠山居闲话》;
十五、谢冰莹《爱晚亭》;
十六、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与朱自清同题分作);
十七、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十八、梁实秋《雅舍(代序)》;
十九、聂绀弩《我若为王》;
二十、冰心《小桔灯》。
参考资料:http://jiulu.blogspot.com
㈨ 中国著名的经典散文有哪些
1、《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著名杂文。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著名散文。
文章并没有全面的写五位烈士的事迹,而是着重写了两位,其余的三位只简约的点到而已,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
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有有力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
2、《星空》
《星空》是郭沫若创作的诗歌,载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序诗》中。其不再礼赞"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是仰望幽光闪烁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着双脚",永远和地球"母亲"相亲,而是羡慕"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3、《春风》
作家老舍先生所写的散文《春风》,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
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4、《印度洋上的秋思》
《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一篇原刊于1922年12月29日《晨报副刊》的散文,作者是近代诗人徐志摩。本书通过描绘印度Ganges河边"一对情醉的男女"承受月光的祝福的故事来诠释诗人的爱情理想。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春天,国民党反动派继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又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身为知识分子的作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不满黑暗的现实,但对革命力量还缺乏认识,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如此复杂的心绪之下,他借景抒情,写出了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这是屈原被流放时请太子卜为自己占卦时说的话,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