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言情 » 論文中國言情小說

論文中國言情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6-30 19:54:22

㈠ 找研究性學習論文1000字,是關於為什麼學生會對玄幻言情小說入迷的原因

樓上有人在胡扯,我記憶中的中國歷史有很多發現,但是不知道你要的是古代歷史還是近代歷史,
先說古代的:化學只是煉金術師(不是玄幻書中的)的專利,他們拿來煉丹用時總結的經驗,也有專門學習的騙術。所以很多東西被發現,但是都沒有系統的命名。所以也沒得說,你看看這個裡面的解釋吧

近代的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有個侯氏制鹼法。
不清楚了,你看看這個就能明白了吧,
希望對你有幫助『在中華民族5000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科學家,他們的發明和發現在世界科學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在世界化學史上我們的炎黃子孫也是成果輝煌,業績閃爍,給5000年的文明史添光爭彩。為此我們感到自豪和驕傲。現將在化學史上有重大發現的我國學者作一摘要介紹。

一、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時期墨派思想的創始人,著有《墨經》。在該書中說到:「非半不 昔斤 則不動,說在端。……昔斤 必半,毋與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無間也。」意思是說物質到一半的時候,就不能斫開它了。物質如果沒有可分的條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為物質的最小單位,有現代原子的意義,意味著他對物質非連續性的認識。他的這一認識和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時代的,所以說原子概念的最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勞。

二、劉安

我國西漢時的煉丹家。他著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著「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意思是說銅遇到鐵時,就有銅生成。實質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鐵和可溶性的銅鹽發生的置換反應。這一發現要比西方國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時採用這一方法煉銅已有相當規模,每年煉銅達5×105kg,占當時銅產量的15%—25%。這種煉銅方法在我國最早,是濕法冶金的先驅。

劉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寫到:「老槐生火,久血為磷。」這句話實質說的是磷的自燃現象。劉安在西漢時能發現這一現象,說明他對磷有所了解。而德國的布朗特是在1660年從尿中發現磷的,他的發現比劉安晚1000年。那麼磷的最早發現者應該是劉安。

三、魏伯陽

我國東漢時期煉丹家。生卒年代不詳。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人。撰有《周易參同契》,此書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煉丹術專著。其中化學知識豐富。記載著「丹鼎」這 一化學反應裝置,記述了汞易揮發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為丹砂(硫化汞)、汞和鉛汞齊(汞鉛合金)等化學知識。

四、葛洪

我國晉代煉丹家、醫學家,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江蘇句容縣)人。著有《抱朴子》一書,所含化學知識豐富。他曾談到:「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這句話所指的化學反應是:①紅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汞:HgS+O2 ====== Hg + 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 + S ====== HgS ③黑色HgS隔絕空氣加熱(升華)變成紅色晶體HgS: HgS HgS

這一事實說明葛洪對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這一了解在當時化學還處於萌芽時期是很了不起的。

五、蔡倫

我國東漢和帝時曾任主管製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宦官。桂陽人(今湖南來陽縣人)。他總結了西漢以來的造紙經驗,改用便宜的材料:樹皮、碎布、破魚網為原料,經過精工細作,造出優質紙,被稱為「蔡倫紙」。後世人們將蔡倫稱為造紙技術的發明人。1000多年來,我國的造紙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倫的辦法加以推廣的。

公元751年,唐軍與阿拉伯人打仗,唐軍敗,士兵被俘,俘虜中有造紙工人,將造紙技術傳給阿拉伯。然後相繼傳給了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歐洲。

六、陶弘景

我國南北朝(公元5世紀末)時期有名的醫學家和煉丹家。他著的《本草經集注》就有焰色反應的記載。書中這樣寫到:「先時有得一種物,其色理與朴消大同小異,月出月出如握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雲是真消石也」。朴消指的是硫酸鈉,消石指的是硝酸鉀(當時的「消」和「硝」混用)。所以說陶弘景是最早運用焰色反應的人。德國化學家本生是在1854年才發現焰色反應的,比陶弘景的發現晚1000年。

七、馬和

我國唐朝的煉丹家,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人。馬和寫的一本書叫做《平龍認》,書中談到:空氣的成分復雜,主要由陽氣(N2)和陰氣(O2)組成,其中的陽氣比陰氣多得多

㈡ 想寫有關網路言情小說的學年論文,但不知道怎樣的切入點比較好,什麼題目比較新穎,想要找點思路,跪求。

哇,說實話我還真研究過,可以從網路言情小說來討論男女之間對待感情的不同。一般來說如果是以女性為主人公的小說,那麼這個女主人公必然只愛一個男主角,但是如果是以男性為主人公的話,通常會有N多的女孩子,也就是常說的種馬小說。有的是如果作者是女性必然是只愛一個,作者是男性必然會是愛N多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中國古代男人都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女人必須從一而終,就算是做了寡婦,也要求女人要守節。所以我覺得可以從傳統文化層面來討論為什麼網路言情會出現這兩種不同。題目就叫「男人一心一意VS女人三心二意」。為什麼女人不能有幾個男相好?為什麼男人就很難只愛一個?你覺得怎樣?

㈢ 找個中國古代愛情戲曲小說的論文哦,

西廂記不錯
先把小說的大概內容介紹一下說一下中心思想;然後說一下人們對他的評價;再挑幾句經典的語句特別介紹一下;最後介紹一下它所代表的歷史意義或作品的成就。我這里有幾點你可以參考一下:
一、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方十九歲,針織女紅,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恆。 小姐與紅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書生張生。張生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於是住了下來。聽狀元店裡的小二哥說,這里有座普救寺,是則天皇後香火院,景緻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 這張生見到鶯鶯容貌俊俏,贊嘆道:「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為能多見上幾面,便與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進西廂房。 一日,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這崔老夫人治家很嚴,道場內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硬著頭皮溜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該夫人和小姐進香了,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張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年,自父母下世之後,並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這崔鶯鶯倒是位剛烈女子,她寧可死了,也不願被那賊人搶了去。危急之中夫人聲言:「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能殺退賊軍,掃盪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乃武狀元,任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後,杜確的救兵到了,打退孫飛虎。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看到這些,丫鬟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托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小姐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牆頭一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牆而入,鶯鶯見他翻牆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誓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老夫人看鶯鶯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語不清,行為古怪,便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於是叫來紅娘逼問,紅娘無奈,只得如實說來。紅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張生求情,並說這不是張生、小姐和紅娘的罪過,而是老夫人的過錯,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讓張生與小姐兄妹相稱。 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鶯鶯小姐在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她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長亭送別後,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恆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並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征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恆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二、人們對它的評價
《西廂記》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牡丹亭》、《紅樓夢》都從它那裡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三、經典的語句
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雪浪拍長空,天際秋雲卷。
東風搖曳垂楊線,游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
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 等
四、作品的成就
《西廂記》最突出的成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和鶯鶯的悲劇結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愛情上堅貞不渝,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並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美滿結果的一對青年。這一改動,使劇本反封建傾向更鮮明,突出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主題思想。在藝術上,劇本通過錯綜復雜的戲劇沖突,來完成鶯鶯、張珙、紅娘等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徵生動鮮明,加強了作品的戲劇性。
這只是參考,你可以自己在加一些東西讓這篇論文更加飽滿

㈣ 有關中國近現代通俗小說的論文

論張恨水對現代通俗小說藝術理論的貢獻
【內容提要】
張恨水的現代通俗小說理論大體上是屬於實踐型也即經驗型的,即在通俗小說創作的基礎上,以經驗的總結、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論觀點,而這些理論觀點又能進一步深化他的小說創作。他對現代通俗小說理論的貢獻主要是:在對「五四」新文學的反思中,建立現代通俗小說的文體觀;在創作實踐的演進中,建立現代通俗小說的藝術觀;在追求時代精神中,發展現代通俗小說的功能觀。他在「趣味性」與「時代性」的雙重變奏中,實現了理論的發展和創作的突進,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學主流意識形態的靠近及轉向。
作為現代通俗小說藝術大師的張恨水,不僅為中國文壇留下了120多部中長篇小說,而且還留下了相當數量的小說理論著述。人們評價張恨水,大都關注他的文學創作,而對他的文學思想尤其是小說理論則很少涉足。其實,張恨水不僅是現代通俗小說家,而且還是現代通俗小說理論家。張恨水說他曾打算寫一部《中國小說史大綱》,後來欲改為《中國小說新考》,這部系統的小說理論著作雖未面世,但在他為自己的作品所寫的序、《寫作生涯回憶》、《談長篇小說》、《長篇與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說過程》、《我寫小說的道路》以及《總答謝》等理論文章中,已能夠顯示其通俗小說理論的系統性、深入性。他的現代通俗小說理論大體上是屬於實踐型也即經驗型的,即在通俗小說創作的基礎上,以經驗的總結、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論觀點,而這些理論觀點又能進一步深化他的小說創作,這就形成了張恨水小說創作與理論的互動共振關系,這種「關系」既發展了張恨水又影響了一代通俗小說理論及其創作。本文擬從通俗小說的文體觀、藝術觀、功能觀三個方面,探討張恨水對現代通俗小說理論的貢獻。

張恨水走通俗小說創作道路,大都採用章回體,他對章回體小說情有獨鍾,因而在理論上對章回體的性質以及如何改造舊章回體,作了較深入探討。聯系現代文學發展史可以看到,張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學,雅俗、新舊對峙沖撞中堅持章回體小說創作,建立通俗小說文體觀的。當「五四」新文學運動掀起巨大浪潮,以「反傳統」面目沖擊著舊文學時,張恨水卻在舊文學圈子裡打轉轉,固守傳統的章回體,發表小說《真假寶玉》、《小說迷魂游地府記》,這便引起人們的不滿,如他自己所說:「在『五四』的時候,幾個知己的朋友,曾以我寫章回小說感到不快,勸我改寫新體」①。但張恨水並沒有「改寫新體」,這就使他成了「異類」。因為「五四」文學革命明確提出「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文學革命倡導者和新文學作家僅從1919-1921年間就發動過二次對舊派文學的批判,那時批判舊文學是為確立新文學的獨尊地位。但在「反對舊文學」的「反對」、「批判」中,卻形成了人們一種新舊對立的二元思維定式,非新即舊,一切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系的創作、理念均是「新」的,革命的,而與之不同調的,靠近「傳統」的,即都是「舊」的,作為舊形式的章回體,當然應該排除。其實,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舊瓶也能裝新酒,舊形式加以改造完全可以為新時代所利用。張恨水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肯定、贊同的,但是對「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反傳統」,尤其對舊文學批判批過了頭,連章回體都加以掃盪,他是不滿的。張恨水堅持用章回體寫小說,而且在《春明外史》問世後,「略引起新興文藝家的注意。《啼笑因緣》出,簡直認為是個奇跡。大家有這樣一個感想,丟進了茅廁的章回小說,還有這樣問世的可能嗎?這時,有些前輩,頗認為我對文化運動起反動作用。而前進的青年,簡直要掃除這棵花圃中的臭草,但是,我依然未加深辯」②。30年代,張恨水的章回小說已達到了藝術的高峰,而新文學家們仍然堅持以「新」「舊」、「先進」「落後」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認定張恨水的小說創作是「舊派小說」,是文學花圃中的「臭草」,從而對他進行「圍剿」,張恨水自己對於這一點也有清醒的認識,「除了『禮拜六派』的遺留,文壇對我是圍剿的」③。盡管張恨水遭到新文學派的「圍剿」,但他並沒有在自己堅守的通俗小說陣地上退役,他採取「未加深辯」的策略,堅持自己的創作個性,繼續創作章回體通俗小說。同時,他還在理論上強調了章回體的藝術價值,在《總答謝》中,他說:「我覺得章回小說,不盡是可遺棄的東西,不然,紅樓水滸,何以成為世界名著呢?自然,章回小說,有其缺點存在,但這個缺點,不是無可挽救的(挽救的當然不是我);而新派小說,雖一切前進,而文法上的組織,非習慣讀中國書,說中國話的普通民眾所能接受。正如雅頌之詩,高則高矣,美則美矣,而匹夫匹婦對之莫明其妙。我們沒有理由遺棄這一班人,也無法把西洋文法組織的文字,硬灌入這一班人的腦袋,竊不自量,我願為這班人工作。」他看到了章回小說的優長,同時也看到了新小說取法西洋而帶來的「歐化」毛病,這種「歐化」傾向使得
一般的普通民眾無法接受,所以他要縮短新文學與普通民眾間的距離,願為普通民眾服務。這是他的通俗小說觀所強調的「服務對象」問題。如何為普通民眾服務,張恨水認為必須要改造章回體,而他的創作實踐已經作了一系列的改造章回體的工作。他說:「有人說,中國舊章回小說,浩如煙海,盡夠這班人享受的了。何勞你再去多事?但這有兩個問題:那浩如煙海的東西,他不是現代的反映,那班人需要一點寫現代事物的小說,他們從何覓取呢?大家若都鄙棄章回小說而不為,讓這班人永遠去看俠客口中吐白光,才子中狀元,佳人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故事,拿筆桿的人,似乎要負一點責任。我非大言不慚,能負這個責任……而舊章回小說,可以改良的辦法,也不妨試一試。」這里就提出了用現代意識去改造舊章回體,要為他的服務對象提供「現代事物」,從而在「新派小說」和「舊章回小說」之間踏出一條改良的新路。如何改良舊章回小說,張恨水提出要採取漸進之法,「所有章回小說的老套,我是一向取逐漸淘汰手法」。在具體的改良手法上,他是「以社會為經,言情為緯者多。那是由於故事的構造,和文字組織便利的緣故」。這有其「戀舊」的一面。但他又認為:「關於改良方面,我自始就增加一部分風景的描寫與心理的描寫。有時,也特地寫些小動作。實不相瞞,這是得自西洋小說」④。這「求新」的一面,正是他「改良」之所在。這些都在《啼笑因緣》等作品中運用過了。
張恨水不僅從為「匹夫匹婦」服務的受眾對象上肯定了章回小說的藝術價值,而且還從為「匹夫匹婦」服務的受眾對象上去認識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歷史小說的價值的。從他的《我寫小說的道路》一文中可以看出,他是由武俠到言情發展到社會加言情再發展到歷史與抗戰小說,順著這樣一個發展的路子,我們首先探討張恨水對武俠小說理論的認識。張恨水說他十三四歲時,就喜歡看武俠小說《七俠五義》、《七劍十三俠》等,還編了一段武俠故事,講給他的弟妹們聽,並拿出自己仿照《七俠五義》的套子繪成的「俠客圖」給他們觀賞,引起他們「哈哈大笑」⑤。由對武俠小說的偏愛作為深深的文化積淀,使他在創作章回小說時,總會在言情中加一點「武俠」的影像,或在社會加言情中滲進一些「武俠」的因子。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為他深深地認識到在中國下層社會,最感興趣的「第一是武俠小說」。因此,他在40年代還寫了一篇《武俠小說在下層社會》的論文,形成了他的武俠小說理論與創作連帶關系。在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武俠小說的利弊和下層社會之所以對其感興趣的原因,並提出了改造武俠小說的問題。張恨水認為:中國下層社會人物都有著崇尚「英雄主義」的色彩,「那完全是武俠故事所教訓」的結果,武俠小說教會讀者「反抗暴力,反抗貪污,並且告訴被壓迫者聯合一致,犧牲小我」,但是,它們教訓有極大的缺憾:一是「封建思想太濃,往往讓英雄變成奴才式的」,像黃天霸、白玉堂之流,「就變成了一條馴服的走狗」;二是「完全幻想,不切實際」;三是斗爭方法也「有許多錯誤」。下層階級喜愛武俠小說,是因為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受苦太深,「無冤可伸,無憤可平」,故將自己心中的憤懣,「托諸這幻想的武俠小說,來解除腦中的苦悶」⑥。張恨水這一理論的認識與他的小說創作是契合的。他在創作中,就是從適應市民社會需要的除惡懲暴的理想出發,去塑造充滿「俠氣」的人物形象的。他小說中的「俠」,多是貧民出身,多與邪惡勢力對立,沒有一個變成官府的「馴服的走狗」的。在他創作的武俠小說如《劍膽琴心》、《中原豪俠傳》中,人物的武功,大都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能夠起到教育民眾的作用。從張恨水塑造的「俠義」人物形象身上,我們仍然能夠看到他受「傳統」影響而又突破「傳統」的特點。
其次,我們考察張恨水言情小說的理論觀。張恨水創作的言情小說較多,他在理論上同樣提出了改造言情小說的問題。在《〈美人恩〉自序》中,他認為歷來的言情小說內容不外乎三角與多角戀愛,而結局「非結婚,即生離死別而已」。但是要言情,並要完全擺脫三角與多角戀愛而又不脫離現代社會,這就比較難作了。小說的結構必須有一交錯點,「言情而非多角」,又到哪裡去找「交錯點」呢。所以他思考、探索的結果,還是不能完全擺脫以往的「公例」,只有「於此公例中,於可閃避處力閃避之,或稍稍一新閱者耳目」⑦。這樣才使《美人恩》中言情,「初不寫情敵角斗之事,而其結局,一方似結婚而非結婚,一方亦似離別而非離別」。與傳統的言情小說結局「非結婚,即生離死別」則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從創作與理論的結合
上,我們可以看到他改造言情小說,是在內容上將言情加武俠(如《啼笑因緣》),或言情與「社會」結合(如《春明外史》、《斯人記》等)。而在敘事形態上多是「一男數女」或「一女數男」的多角戀情,而且愛情的結局大都是悲情。僅以一篇《〈啼笑因緣〉自序》即可看出他寫悲情,在悲劇藝術及悲劇的結局方面,既繼承了傳統又突破傳統。傳統文學寫男女戀情,多以大團圓結局。「五四」新文學打破了「大團圓」的模式,以「不團圓」形態出現,使悲劇藝術得到長足發展。但時日一長,逐漸形成了「不團圓主義」,這對悲劇發展又造成了不利。張恨水既認識到「大團圓」的通病,又不滿於「五四」以後的「不團圓主義」的盛行。因此,他在反思傳統與觀照現實的雙項思維活動中,去建構自己的悲劇藝術世界。張恨水說:「長篇小說之團圓結局,此為中國人通病。紅樓夢一出打破此例,彌覺雋永,於是近來作長篇者,又多趨於不團圓主義,其實團圓如不落窠臼,又耐人尋味,則團圓固亦無礙也。」⑧《啼笑因緣》既不是「團圓主義」,也不是「不團圓主義」,以留有「余想」的方式,顯現出「一新閱者耳目」的特點。

㈤ 中國古代言情小說簡介

http://www.xs8.cn/ 有 去看一看吧 免費的

㈥ 推薦幾本中國近現代文學中的有代表性的全面寫愛情悲劇的小說。寫論文用

《平凡的世界》!沒有任何一本書比這更偉大了!
第一部寫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讀書,他貧困,自尊;學習和勞動都好,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互相愛憐,被侯玉英發現並當眾說破後,兩人不好繼續保持互相愛憐的關系,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高中畢業,回鄉生產。但他並沒有消沉, 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女兒,縣城教師潤葉是青梅竹馬,卻遭到田福堂反對。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與勤勞善良的秀蓮相親並結了婚,潤葉也只得含淚與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旱災又火上加油,田福堂為加強自己威信,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出了人命,為了「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寫 1979年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百廢待興又矛盾重重,田福堂連夜召開支部會抵制責任制,孫少安卻領導生產隊率先實行接著也就在全村推廣了責任制。頭腦靈活的少安又進城拉磚,用賺的錢建窯燒磚,成了公社的「冒尖戶」。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著他到外面去「闖盪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 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他的女友曉霞從師專畢業後到省報當了記者,他們相約兩年後再相會。潤葉遠離她不愛的丈夫到團地委工作,引起鍾情痴心的丈夫酒後開車致殘,潤葉受到內疚回到丈夫身邊,開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潤生也已長大成人,他在異鄉與命運坎坷的郝紅梅邂逅,終於兩人結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運的強人田福堂,不僅對新時期的變革抵觸,同時也為女兒、兒子的婚事窩火,加上病魔纏身,弄得焦頭爛額。
第三部寫1982年孫少平到了煤礦,盡心盡力幹活,成了一 名優秀工人。少安的磚窯也有了很大發展,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損失,後來 在朋友和縣長的幫助下再度奮起。但是禍不單行,少安的妻子秀蓮,在歡慶由他家出資兩萬元擴建的小學會上口吐鮮血,確診肺癌。曉霞在抗洪采訪中為搶救災民光榮獻身。潤葉也生活幸福,生了個胖兒子,潤生和郝紅梅的婚事也終於得到了父母的承認,並添了可愛的女兒。少平在一次事故中為救護徒弟也受了重傷。但他們並沒有被不幸壓垮,少平從醫院出來,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迎接他的又將是怎樣的生活呢?……

㈦ 求有關中國現當代愛情小說

泡沫之夏 會有天使替我愛你 夏至未至 夢里花落知多少 向天真的女生投降 芙蓉如面柳如眉 告別天堂

㈧ 想寫關於網路言情小說的畢業論文,有什麼好的題目

這個題目不是自己想的么?
一般來說結合現世比較好吧
比如「分析網路言情的理想化設定與現世中婚姻愛情現狀的差距以及由此折射出作者和讀者怎麼樣的一種心理狀態和心靈訴求」這種的

㈨ 如果寫張恨水言情小說做畢業論文,選什麼題好

(1)聯系工作實際
選題要結合我國行政管理實踐(特別是自身工作實際),提倡選擇應用性較強的課題,特別鼓勵結合當前社會實踐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建議立足於本地甚至是本單位的工作進行選題。選題時可以考慮選些與自己工作有關的論題,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上升為理論,或者以自己通過大學學習所掌握到的理論去分析和解決一些引起實際工作問題。
(2)選題適當
所謂選題要適當,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論題的廣度與深度。
(3)選題要新意
所謂要有新意,就是要從自己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出發,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善於發現新問題,敢於提出前人沒有提出過的,或者雖已提出來,但尚未得到定論或者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只要自己的論文觀點正確鮮明,材料真實充分,論證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補我國理論界對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對以前有關學說的不足進行補充、深化和修正。這樣,也就使論文具有新意,具有獨創性。
選題技巧:
技巧—: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論文寫作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因此,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
技巧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充實論文的基礎,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因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即成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3]

㈩ 對言情小說的看法 給我一篇 600字。

中國描寫浪漫愛情的小說中,主人公大抵是才子配佳人;男主角高大威猛,玉樹臨風,外加幾分才情,幾分體貼;女主角自是容貌出眾,氣質脫俗,外加一些堅強,一片痴心。言情大師們就抓住了這些文章的寫作要領,且諳熟喜好風花雪月的人兒的心理,寥寥數筆就勾 勒出幾個讓小女生們看了哭天搶地,垂淚到天明的角色來,感嘆之餘,自己兜里的銀子就不知不覺地飛入了大師的口袋:然後再流淚,再送幾兩銀子給大師們花花,周而復始,從不間斷,令大師們竊喜不已。
這樣寫,本是無可厚非,只是千篇一律的老套路讓人覺得乏味之餘還有些肉麻。寒假回家,看到一本名為《情愛極品》的書,據書中介紹 ,它收錄了最近幾年優秀的言情小說,我閑暇時翻了一翻,發現還是老套路,但老套路又有新特點——大師們為了讓自己的人物由古裝改現代,無一例外地讓筆下的主人公「傍」名校,即給自己筆下的主安排一所名牌大學上。典型的模式:
主人公是S市最高學府LIQ大,HEQ院的一對情侶,因為男主角的疏忽,枉費女主角的一片真情,使兩個人報憾終生,最後感嘆:「一生隨緣,緣誤你我」。而電影《愛情夢幻號》就更誇張了,黃磊、瞿穎飾演一對情侶,黃磊的身份是巨輪上的酒保,居然也要說自己是清華的畢業生來換取人們的同情。比前者更恨的是一篇文章寫到一個窮縣城中的一女子的婚外戀時,也拖來一個北大地球物理系的做陪。
對大學名略做研究,令人憤慨的是北大,清華風光占盡,真正成了「名門世家」,卻無人提及我南京農業大學。但細想一下,社會上輕農思想如此之重,許多同學出去連校徽都不願戴,也難怪別人不寫我們了。
這就是我讀言情小說的小發現,朋友,你不妨翻一翻「大師們」的新作,看看是否屬實?

熱點內容
重生香江住在鍾楚紅家的小說 發布:2025-07-23 00:59:57 瀏覽:333
言情大齡剩女小說 發布:2025-07-23 00:59:02 瀏覽:697
目前人氣很高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23 00:53:59 瀏覽:299
契科夫短篇小說選寫作背景 發布:2025-07-23 00:53:20 瀏覽:825
免費聽言情小說在線 發布:2025-07-23 00:37:03 瀏覽:35
首輔寵妻錄重生小說下載 發布:2025-07-23 00:35:13 瀏覽:992
小說總裁的天價前妻 發布:2025-07-23 00:31:10 瀏覽:316
已出版的男女主都是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7-23 00:19:55 瀏覽:148
作者言情的小說合集下載 發布:2025-07-23 00:15:57 瀏覽:728
扮豬吃老虎都市搞笑小說 發布:2025-07-23 00:15:44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