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網路小說總產值
1. 請問現在寫一部網路小說能掙多少錢
偶詳細的說一說:
前提是,你的書將是一部出名的書,當然,這個出名也是要有一個定位的,是大大的出名,還是小小的出名,我們姑且當它是大的出名,比鬼吹燈牛X,蓋過小兵傳奇,人稱天下第一奇書!
首先,你這本書有二百萬VIP,一年完本!平均訂閱是三萬,這放起點來說最大大大神,超牛X大神了,你一本書能收入約一百萬;
然後你的書又出版了,當然,你的書有名,不能便宜了,千字三百塊吧,哦,你又掙到七八十萬哦!
然後你的書被看好,人家買了版權改游戲了,結果你拿到了一百多萬(也可能是二百多萬)。
再後來,你的書被拍成電影了,你又得了N百萬;
再再後來,你的書成功獲得起點XX獎,你成為白金作家,所以,你的稿費翻倍啦!
再再再再後來……你利有手中得來的錢,創辦了一家比起點還NX的網站,全名叫F超級無敵YY網,大家都去看書,次年,你成為全國首富!
————————
這是我09年的回答,一晃十年了,今年是2019年。
十年了,網文圈變化很大,我在這里再補充一下吧。
網路作協做過調查,全國在寫網路小說的人,頭幾年就超過一百萬,但能夠賺到錢,並足以養家的人並不多。這里說的養家,是指能賺到幾千塊,和普通工資差不多的收入,比如三五千,七八千。
這種能賺到錢的,行內人士估算了一下,說應該不超過五萬(三年前數據),今年不知有十萬沒有?
平均月收入破萬的,就更少了,但沒有人統計過,我個人感覺在所有網路寫手中,百里挑一吧。
因為很多底層的作用,是沒有收入的,簽約都難。稍好一點,能拿個千字十幾二十塊錢,或者混個保底。
稿費能養家,我認為是底線,如果兩三年還是做不到這一點,建議放棄。或者,純當成愛好吧。
還是回歸問題,一位網路小說作家,能賺多少錢?
十年中,經歷了兩次變革地,一次是3G,以移動閱讀的無線閱讀暴發,作者收入直線提升。在那之前,千字幾十都是高價。在這之後,開始大量出現千字一百,幾百的作品。
第二次是4G普及,多媒體出現了,閱讀APP出現了,微信閱讀出現了,網劇出現了,第二次暴發。這一次,真的有很多人發財,我知道好多人弄個工作室,開個公司,就賺了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
現在5G到來了,我預計,應該還會有變革。我暢想一下吧,把小說的內容,做成VR,在虛擬世界中扮演成作者,有趣不?
接下來,就要給大神們定個級了,比如超神,唐家三少。他 的漫畫,電影,周邊,出版,收入每年上億吧。
其他頂級大神,天蠶土豆,我吃西紅柿,也都是一年幾千萬的收入,各咱版權衍生。
哦,夢入神機,現在是縱橫的股東,牛逼的很。
往下,就是牛一些的大神,收入千萬上下。
再往下,就是一些各網站的台柱子,或閱文的二線大神,年入幾百萬。當然,這樣的也不多,個人估計也就幾十個,不超過一百。
至於百萬級的大神,數量應該滿多的,我預計應該有幾百人,千字三五百,就能拿到百萬收入。據我所知,這樣的作者,還是閱文多,小站的話,能有一兩個就不錯了。
年入十萬到五十萬的,相對多些,我覺得是千級的。
最後,祝所有寫書的朋友,有堅持,有判斷,有努力,最後有收獲。
————
混跡網文圈十五年了,也出過幾本爆款書,可惜最火的是買斷,沒賺到大錢。今年情況終於好了一點。今年稅前能有小四百萬,明年可能多一些。
那天算了一下,我今年的收入,可能是我入行前十年收入的總和,非常感慨,有種想哭的感覺。
與諸君共勉吧。
總之,圈內的同學堅持加努力吧。
2. 去年中國網路文學作者數量達到了多少男性多還是女性多
2019年中國網路文學作者的數量達到了1936萬人。簽約作者的數量也達到了77萬人,女性網路文學作者的數量提升驚人,明顯的超越了男性作者。
根據大數據的統計網路文學作者的平均收入達到了5133.7元,網路文學作者的平均收入也明顯的增高,而且人均收入也算很高。
作為喜歡創作的大學生,可以申請成為網路文學作者,可以獲得自己通過努力得到的收入,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學水平,還可以培養自己創作的興趣愛好。
網路文學作者給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就業和兼職的機會,造福了很多喜歡創作寫作的大學生。
3. 一個作家的普通收入是多少
作家的普通收入不同時期,收入不同。
作家的稿費,不僅包括各大報刊、雜志及論壇找他寫稿的費用,若有網站購買他的文章,作者也會獲得一定的稿費,但一個作家的普通收入,其實沒有人們口中說得那麼高,20世紀80年代末,一個作家的普通收入大約只有1200元左右一個月,每年大約有4800元的補貼,但這個時期的作家,收入並不寬裕。
(3)2019網路小說總產值擴展閱讀:
作家專家的一個分支序列,以寫作為業、從事文學創作有成就並寫出好文章的人。
1、人民團體:中國文聯、中國作家協會以及各級作家協會會員。
2、專業技術職務資格: 文學創作系列職稱。
3、電影、電視及戲劇劇本文字創作人員等。
寫作的人,也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稱為「作家」者,其作品大都能夠獲得出版發行,歷史悠久。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的褒義明顯較強,所以這詞很多時候會被用作為一種客套敬稱,或作為一種提高自己身價的標簽,流於溢美,因此,被稱為「作家」的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為數不少。
4. 網文小說排行榜
1、聖墟。聖墟可謂是相當經典的一部起點網路小說了,是起點排名第一的小說之一,多次登頂收藏、推薦榜單首位,是由起點十大千萬點擊作家之一辰東先後在起點中文網和創世中文網連載的小說作品,至今已經收獲了超過3100萬的點贊,並且是辰東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
5. 筆趣閣年入62億,比正版還掙錢
筆趣閣年入62億,比正版還掙錢
筆趣閣年入62億,比正版還掙錢,繁榮的網文市場背後,暗藏著龐大的盜版產業鏈。雖然商業價值深受認可,但國內網路文學這二十多年都受困於盜版問題,且從未根除。筆趣閣年入62億,比正版還掙錢。
筆趣閣年入62億,比正版還掙錢1
你看過網路小說嗎?聽說過筆趣閣嗎?
近日,筆趣閣盜版網文年入62億,5年掠走300億元的消息引起了網友熱議,這個盜版 網站對網文作者的合法利益造成了極大傷害。
據悉,筆趣閣誕生於2012年,其創始人因盜版網文迅速實現財務自由,而後移居新加坡。
但他「好心」的將筆趣閣相關網站的開源代碼,以及如何建站均公布了出來,在一些商家手中僅需100元就能買到源碼。
於是這些年出現了千千萬萬個披著「筆趣閣」外衣的盜版平台,形成「筆趣閣宇宙」,依靠著「搬運」小說章節獲取非法收入,年收入達到了驚人的62億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 報道,一位諳熟網文行業的資深人士透露,筆趣閣不會去搬運已完結的小說,專偷正在更新的內容,這導致作家收入銳減。
天眼查App顯示,截至目前,「筆趣閣」商標申請共有50餘條,申請人包括傳媒公司、電商公司、信息技術公司等,成功注冊的有20餘條。
筆趣閣相關軟體著作權登記也有超70條,含「筆趣閣軟體」「筆趣閣平台」「筆趣閣小說閱讀器」「筆趣閣免費小說大全」等,著作權人達55家公司。
筆趣閣年入62億,比正版還掙錢2
網文界苦盜版久矣。5月26日,中國版權協會、20家網路作協、12家網文平台與唐家三少、蝴蝶藍、貓膩等522名網文作家聯手共同發起反盜版倡議,這也是網路文學行業誕生以來最大規模集體倡議。
繁盛之下,網路文學盜版問題為何反而難解?
2021年網文產業規模達358億元
根據中國版權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網路文學已成為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源頭。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用戶規模5.02億,占網民整體的48.6%,同比增長9.1%;產業規模達358億元,同比增長24.1%。
從行業數據來看,影視動漫和網路文學之間的關系早已「密不可分」,這也讓網文的商業價值受到行業認可。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在全國排名前50的文化產業IP中,網路文學原生IP佔比最高,達40%。2021年中研網公布的調研數據顯示,彼時橫店影視基地的110個劇組中,有23個劇組涉及的題材由網路小說改編,佔比超過五分之一。
以動漫改編為例,騰訊動漫曾和閱文動漫共同啟動「網文漫改計劃」,更有《全職高手》《魔道祖師》《天官賜福》等網文IP改編的動漫作品,不僅在國內人氣居高不下,在海外也有一定影響力。
「影視動漫行業對於網路文學IP依賴,早已有之。影視動漫本身是一個高製作、高投入的行業,改編網路文學IP最大的優勢是,能在投入之前就可以測試市場的真實需求,減少對於一些作品盲目投入製作和宣傳形成的成本。」
艾媒咨詢CEO張毅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網文IP這幾年不僅僅在中國市場深受歡迎,在海外也反響不俗。在華文地區,以及對中國文化比較關注的國家,影響都很大。」
閱文集團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閱文旗下海外門戶起點國際上線約2100部中國網路文學的翻譯作品,吸引和培育了20多萬名海外創作者,原創作品約37萬部。
2021年盜版損失規模達62億元
繁榮的網文市場背後,暗藏著龐大的盜版產業鏈。《報告》顯示,行業收入主要來自用戶付費和版權運營,網路文學單用戶月平均付費為14.5元,網路文學平台的平均版權運營收入佔比約為25.3%。
中國數字文化產業規模達到7841.6億元,同比增長14.7%。網路文學的IP全版權運營影響了游戲、影視、動漫、音樂、音頻等合計約3037億元的市場,即網路文學及其IP運營對數字文化產業的影響范圍將近40%,比2020年增加了約2個百分點。
雖然商業價值深受認可,但國內網路文學這二十多年都受困於盜版問題,且從未根除。
《報告》顯示,2021年盜版損失規模達62億元,同比上升2.8%,約占網路文學市場規模的17.3%;多數網路文學平台每年超過80%的作品會被盜版;高達82.6%的創作者深受盜版侵害。
今年3月份,晉江文學城的工作人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圍繞在網文版權保護方面的.難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低廉的盜文成本使得很多針對文字的防盜技術手段從根源上無法起到很大作用;另一方面,維權訴訟時間長,成本高,判罰額度低,也使得很多被侵權作者被迫「放棄維權」,從而讓侵權行為更加肆無忌憚。
盜文現象屢禁不止,也讓一部分盜文網站賺得盆滿缽滿。《報告》中提到,以筆趣閣為典型的盜版商已形成「盜版——分發——廣告」一條龍的黑產鏈條。據了解,筆趣閣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網站,創始人靠盜版網文實現了財務自由。其在移居新加坡後,把「筆趣閣」相關網站的開源代碼以及如何建站向外公布,形成「筆趣閣宇宙」,年入數十億。
娛樂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網文盜版容易,付費用戶截圖或手打均可,傳播便捷,且部分盜版 網站設置在境外,開設者匿名,難以查處。
在此基礎上,本次參與倡議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治理盜版最有效的措施是「關聯平台加強盜版內容檢索能力和版權保護意識,封鎖盜版賬號/網站/內容」;關鍵是推進全國性版權保護監管機制的落地,壓實搜索引擎、應用市場等平台的自治責任,從源頭切斷盜版利益鏈。
筆趣閣年入62億,比正版還掙錢3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近日,網文平台「筆趣閣」忽然「火」了,千千萬萬個披著「筆趣閣」外衣的盜版平台,形成「筆趣閣宇宙」,依靠「搬運」小說章節獲取非法收入。
據5月26日中國版權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數據,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近九成網文平台和近八成作家一致認為,盜版屢禁不止的原因是:科技手段降低了盜版成本。盜版平台及搜索引擎、應用市場成為網路文學盜版侵權的「三座大山」。
也是在5月26日當天,唐家三少、貓膩等522名網路作家聯名倡議:呼籲將技術應用於版權治理,搜索引擎履行平台責任,應用市場加強版權審查。這也是近年來網路文學行業最大規模的一次集體呼籲。
沒有絕對安全的著作權技術保護措施
網路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這也意味著盜版行為背後的可觀收益。目前看,科技發展對版權保護的確會產生負面影響。著作權保護的是有獨創性的表達,這種表達必須固定在一定的載體上。
隨著歷史的演進,表達載體從石頭、龜殼和樹皮,演變成紙張,直到今天普遍使用的電子存儲介質。從手抄書到復印機再到鍵盤上「Control+C」,獨創性信息通過電子手段存儲、傳輸和訪問,信息處理的效率呈指數級增長。
因此,從技術的發展來看,科技發展增加了版權作品的流通和商業化利用,同時也帶來了盜版泛濫的問題。
由於網路文學作品很多直接發表在網路文學平台上,盜版者省去了傳統盜版中將紙質載體上信息電子化的程序,直接得以挖掘、復制和傳播;盡管著作權法賦予了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對版權作品施加技術保護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術保護措施和技術規避措施的發展總是如影隨形。
無論是時間戳還是區塊鏈等數字版權管理系統,但沒有絕對安全的著作權技術保護措施。因此,希望通過技術保障來壟斷或阻礙獨創性信息的開放和流通,難免力不從心。著作權畢竟不是商業秘密,如果通過降低版權作品的曝光度或者對作品發表施加限制,那麼又與著作權促進文化繁榮和傳播的宗旨背道而馳。
平台責任需要明確邊界
平台承擔版權保護義務具有正當性,但責任需要明確邊界。正如一些專家所言,法律作為激勵機制的有效性,依賴於行為的可觀測性和可驗證性。這兩個條件意味著法律的信息成本,也決定了法律的邊界。法律對行為特性的這種依賴性,決定了著作權法必須更多地採用懲罰而不是獎賞機制來保護著作權。
實踐中,網路作品的傳播離不開技術平台的參與和支持。因此,法律機制希望把平台成為侵權責任的連帶主體,希望平台在懲罰機制的壓力下幫助版權人凈化市場,驅逐盜版信息的傳播。
這也是對網路平台適用通知刪除規則的經濟學原理的實踐。因為平台有能力檢測盜版信息時,平台的作為是有效率的;如果求助版權局或法院,程序漫長且成本高昂,最後還是需要網路平台在技術上協助執行。
但是平台是多種多樣的,每種平台的技術原理和網路功能是不同的。網路文學平台對於維護網路版權自然是不遺餘力的,因為它們和版權人是利益共同體,能從打擊盜版中直接獲益。但確保信息高效流通的信息分發平台,其主要職責和第一要務並非保護版權,甚至某種意義上是反版權的,即反對信息的獨占和壟斷,例如前文提及的搜索引擎等。
因此,各國法律都針對平台性質設定了不同的版權(協助)保護義務。例如,提供網路自動接入服務或自動傳輸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對於某些版權侵權行為並不承擔賠償責任。
同樣,應用市場也無法確保每一個上傳到市場中的APP在經營中不會從事版權侵權行為。這與傳統的商場無法確保每個租出去的專櫃絕不售假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應用市場有相應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提醒和告知義務,在得到侵權信息後,對侵權APP作下架處理等。但這些義務並不能無限擴大,否則就會影響或誤傷到非專有信息的提供和傳播。
歐盟《數字單一市場版權指令》中數字版權「過濾器條款」也引起巨大爭議,問題的實質在於:用戶原創內容(UGC)平台沒有獲得權利人對特定作品的授權許可時,平台能否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對UGC內容進行審核和過濾,同時「盡最大努力」獲得版權授權或確保未經授權內容不可獲得?因此,法律不可能讓每個網路平台成為「版權警察」。
如何從源頭解決盜版
如果從源頭上解決盜版,那麼平台和應用市場自然也就無法「助紂為虐」。如果說某個平台主要功能就是分發盜版信息,那麼平台成立的目的就是非法的,這種嚴重的盜版不僅是民事維權的對象,也是刑事打擊的重要內容。此次新聞報道中提到的「筆趣閣」,無疑具有這樣的「特點」,也理應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武器著重治理。
回到如何保護網路文學作品著作權本身,權利人需要依法設定技術管理措施,加強自力救濟。同時,藉助於良好的司法環境來委託第三方專業力量打擊盜版。
最後,需要我們每個人把尊重原創和保護版權作為一種信仰。消費者都願意為文化消費買單,那麼盜版自然會失去它的市場。
6. 點擊率過億小說作品
點擊率過億小說作品,截止2019年12月:
1、非職業半仙,點擊量約94億。
《非職業半仙》是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的一本現代小說,作者是拉棉花糖的兔子。小說非職業半仙是由拉棉花糖的兔子連載的一本非常難得的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好書,非職業半仙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內容簡介:
突如其來,謝靈涯成為了一個小道觀的產權所有人。該道觀左鄰商業街,右靠廣場,背後一個菜市場,可惜香火冷清,窮得叮當響。我們的目標是:開最大的道觀,燒最粗的香!謝靈涯:我無證抓鬼、算命、畫符、看風水……但我知道我是好半仙!
5、天官賜福,點擊量約192億。
原創小說《天官賜福》,作者墨香銅臭。2017年6月16日於晉江文學城開始連載,正文於2018年2月25日完結。
內容簡介:
八百年前,謝憐是金枝玉葉的太子殿下,風光無限的天之驕子。誰知一朝得道飛升,成為萬人供奉的武神,卻是急轉直下,一貶再貶貶無可貶。八百年後,謝憐又雙叒飛升了。
這一次沒有信徒也沒有香火,某日收破爛歸來的路上,他將一個神秘少年撿回家中,而這少年,居然便是那位三界談之色變的鬼王——花城。
7. 寫一本網路小說能賺多少錢
寫網路小說一個月能賺幾千到幾萬不等,這個要看字數的,同等情況下,字數越多稿費越多,底層寫手,每月掙個全勤錢。
最多一個月一千多點,中等三四千,七八千,再往上過萬,三四萬,一般網站過萬的男女頻加一塊大約有兩三百,五萬以上的不超過五十個,再往上那就是大神級別的,百萬千萬,這種鳳毛麟角。
網路小說家收入與所寫小說的收費後的閱讀量來賺錢的,網站會給分成的。 簽約之後拿到的基本工資還是不多的。 簽約能否成功與小說的閱讀量、點擊量、收藏量有關。 那幾個著名的作家,在火的時候一年賺幾百萬還是很正常的。 他們的小說,網站給他們的提成也多一些。
(7)2019網路小說總產值擴展閱讀:
現狀
台灣
台灣網路小說曾經出現爭議。傳統作家袁瓊瓊在《九十一年小說選》的序中說到台灣大部分的網路小說作者水平普遍不足,有「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而台灣網路小說與其含有社群文化的演進密不可分,年輕的作者與讀者都希望生產、再生產作品來追求溝通與認同。
後來網路連線版引起的創作風潮有增無減,並且隨著各BBS站台為了吸引使用者,開始廣設個人版,並且由站方發起文學館,有個人文學館的站台有《盈月與繁星》、KKCICT底下的分站《永恆的國度》等,後期有無名小站、狂狷等,這就是現今網路小說百家爭鳴、新人輩出的時代。
大陸
大陸網路小說在網路以文字為主的時候便出現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而不斷壯大。那個時候的網路小說更趨向於一種意識的表達,是作者宣洩個人理想的工具。
2001年,著名網路小說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網路小說《悟空傳》,這是第一本在現實中出版的網路的小說,引發了國人對網路小說的無限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