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網路小說專項整治
『壹』 136位網路作家共同倡議抵制低俗作品,為何現在的網路小說越來越差
在2021年1月1日中,共有136位網路作家共同倡議抵制低俗產品,這一倡議讓許多網路文學得到正確整治。136位網路作家共同發出倡議,拒絕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網路作品,嚴厲打擊抄襲剽竊等行為,同時推進網路作品走出國外,走向海外。
希望在未來社會文明發展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多的網路文學作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這些優秀的網路文化作品,一方面不僅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彰顯,另一方面也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對於低俗媚俗庸俗的網路文化,我們要加以抵制。同時積極舉報抄襲剽竊行為,維護原創作者的正當權益。我們要正確看待網路文學的發展,要積極保護網路文學的純潔性。在網路文學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引導正確方向,推動網路文學的健康發展,提高網路文學創作質量。
『貳』 網文盜版為何屢禁不止
這段時間,筆趣閣盜版網文年入62億和全國聯名反盜版行動的詞條沖上熱搜,引起了很多討論。然而,現在去搜網路小說,仍然是盜版網站占據大半江山。
網路小說作家生存不易,嚴打盜版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規舉措。作為讀者,我們也應共同努力。
『叄』 網路小說的主管部門
1、主管部門及監管體制
(1)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以下簡稱「中宣部」)是中共中央主管意識形態方面工作的綜合職能部門。主要職能是:負責指導全國理論研究、學習與宣傳工作;負責引導社會輿論,指導、協調中央各新聞單位的工作;負責從宏觀上指導精神產品的生產;負責規劃、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務等。
根據中共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新聞出版管理職責劃入中宣部。中宣部對外加掛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牌子。調整後,中宣部關於新聞出版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宣傳工作方針,擬訂新聞出版業的管理政策並督促落實,管理新聞出版行政事務,統籌規劃和指導協調新聞出版事業、產業發展,監督管理出版物內容和質量,監督管理印刷業,管理著作權,管理出版物進口等。
(2)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
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是我國最高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和執法機關。主要職責是負責貫徹實施著作權法律、法規;起草著作權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著作權管理的規章和重要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組織推進全國軟體正版化工作和數字網路版權監管工作;負責批准設立、監督指導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和涉外代理機構;監督管理作品著作權登記、涉外著作權合同備案和法定許可使用作品的工作;監管著作權貿易和版權代理,促進發展版權產業。
(3)工業和信息化部
我國互聯網行業的政府主管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及其地方電信管理機構。工信部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網路強國建設相關工作,推動實施寬頻發展;負責互聯網行業管理(含移動互聯網);指導電信和互聯網相關行業自律和相關行業組織發展;負責電信網、互聯網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平台的建設和使用管理;負責信息通信領域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擬訂電信網、互聯網數據安全管理政策、規范、標准並組織實施;負責網路安全防護、應急管理和處置;負責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申請審批工作。
(4)文化和旅遊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原文化部)是我國負責文化、藝術事業的行政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擬訂文化藝術方針政策,起草文化藝術法律、法規草案,擬訂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藝術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指導、管理文學藝術事業,指導藝術創作與生產,推動各門類藝術的發展,管理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負責對文化藝術經營活動進行行業監管,對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互聯網文化單位實行審批及備案制度,監察互聯網文化內容及懲罰違反相關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等。
(5)行業協會
中國版權協會是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主管的全國性版權專業社會團體,是我國版權領域唯一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社會團體。主要職責是推動版權法律的實施、組織、推動版權的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促進我國版權制度的不斷完善。同時為著作權人及作品使用者提供相關服務,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中國互聯網協會是由中國互聯網行業及與互聯網相關的企事業單位自願結成的行業性的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職能是組織制定互聯網行約、行規,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實現行業自律,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協調行業與政府主管部門的交流與溝通等。
中國出版協會(中國版協)是中國出版界自願結成的全國行業性社會組織。協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中國版協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和推動出版工作者學習、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揚出版工作者的優良傳統,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不斷提高出版工作水平;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出版隊伍的教育、培訓工作,開展出版理論研究和業務交流活動;參與制訂行業標准和行業發展規劃,開展專業資質認證等工作;組織出版行業「韜奮出獎」和「中華優秀出版物獎」評獎活動;加強行業自律,組織制定和實施《中國出版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促進出版單位和出版工作者遵紀守法,恪守職業道德;依法維護出版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原名中國音像協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全國性音像與數字出版行業組織。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單位會員涵蓋:音像與數字出版內容創作、產品製作、內容傳播,音像與數字出版內容播放終端建設、音像與數字出版產業標准規范,音像與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研究等單位,現有會員單位700餘家;在唱片創作、光碟製作、教育音像、數字音像、音視頻工程、有聲讀物、音樂產業促進、游戲出版、反盜版,以及專業數字、大眾數字、數字教育、電子出版、數字閱讀等10多個方面設有分支機構。
中國作家協會是一個獨立的、中央一級的全國性人民團體。中國作家協會是作家自願結合的專業性團體,主要職能是聯絡、協調和服務,組織文學理論建設和文學評論工作,培養文學創作的新生力量,辦好所屬報紙、雜志、出版社和網站,組織文學評獎等。2017年12月網路文學中心成立,該中心為中國作協所屬事業單位,在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領導下,主要負責網路作家聯絡服務、網路文學研究評論和管理引導、有關文學網站和社團組織及各級作協網路文學工作的溝通聯絡等工作。
『肆』 現在國家對網路小說的限制到底有多嚴格
這我問題我專門去趴了下資料,沒有找到非常具體的說明,我說下我知道的吧
1、不可以抹黑公職人員形象,比如警察,軍人,法官,和軍事題材
2、不可以涉黑,黑道文不可以的
3、不可以抹黑歷史人物,比如穿越回去從而去改變歷史進程的。
4、不可以涉及帶顏色的東西,顏色你懂吧
5、謹慎寫有關宗教的東西,什麼牛鬼蛇神的。
6、不可以宣傳封建迷信
7、不可以歌頌恐怖鼓勵犯罪,血腥場面一筆帶過
每次凈網的時候,每一本作品頭頂都懸掛著一柄斧頭,隨時可能砍下來,我覺得這不是嚴格不嚴格的問題,而是與某些集團的目的或利益有關系。
就像鬼神類作品,影視劇不讓播,上面也提到了所有靈異類作品結局只能是致幻物質或精神疾病等現實情況導致的,但聊齋還是經典、佛教道教依然允許宣傳前世今生地獄天庭,倩女幽魂的主角可以是狐妖,不能是鬼,這種嚴格,有著明顯的矛盾。
包括網文,所有文娛作品環境都一樣,不好說到底有多嚴格,因為沒具體詳細的明文規定,有極大浮動空間,似乎國家也願意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一點點修改限制條件。
我知道的就這些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伍』 什麼是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就是以網路為載體而發表的文學作品,其本身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網路文學所具有的特徵並不是局限於所傳播的一個媒介,更重要的則是這樣的一個文學載體在網路傳播之中所形成的一種寫作特徵和行文方式,符合現今網路文學作品所應當具有的商業化價值。如果屬於網路文學所包括的寫作范疇而沒有在網路傳播而是通過實體渠道出售,也是有著網路文學的本質特徵。如果強求網路文學的客觀底線,那就是對網路沒有了解和接觸的人所寫出的作品以及沒有官方人士在網上發表過(或者說網友流傳上來的文字信息)這類的作品在傳播形式之上大致不屬於網路文學,僅此而已。
『陸』 網路文學專項整治行動有哪些成果
6月14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全國「掃 黃 打 非」辦公室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近期網路文學專項整治情況。從會上了解到,5月至8月,兩部門組織開展2018年網路文學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網路文學作品導向不正確及內容低 俗、傳 播 淫 穢 色 情 信息、侵 權 盜 版三大問題。
在組織查辦案件的同時,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已協調相關部門關閉400餘家境內外違法違規文學網站。各地也加大工作力度,相繼關閉了一批手續不齊備、導向不正確、內容不健康的文學網站。
『柒』 為什麼最近好多書下架了
綜述
1、書被下架有很多原因的,可能存在一些內容會引起不適,或者叫沒有意義的東西,也可能是因為創作者本身的原因,不想再繼續寫下去了,所以也就都下架了,你看的那種小說屬於引起不適那一類所以會被下架。
追書神器被追查
1、2019年8月9日,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消息,國家新聞出版署約談了追書神器等12家企業,對近期發現的網路文學內容低俗問題,提出嚴肅批評,責令全面整改,要求相關單位立即下架存在問題的網路小說,停辦徵文活動,清理低俗宣傳推介內容,健全內容把關機制。
2、2019年1月,上海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立案調查"追書神器"網涉嫌傳播淫穢色情出版物線索。經查,"追書神器"登載多部網路出版物涉嫌含有危害社會公德的禁止內容,涉嫌未經批准擅自從事網路出版服務。
3、2019年6月,總隊依法對"追書神器"網擅自從事網路出版服務的違法行為予以取締,對傳播含有危害社會公德禁止內容的網路出版物行為責令改正,作出罰款20000元的行政處罰。
4、2019年12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監督檢查階段,發現"追書神器"APP存在"私自共享給第三方、不給許可權不讓用、過度索取許可權、賬號注銷難"等問題未完成整改。
『捌』 「筆趣閣」盜版屢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說站
「筆趣閣」盜版屢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說站
「筆趣閣」盜版屢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說站,筆趣閣盜版網文年入62億,5年掠走300億元的消息引起了網友熱議,截至目前,「筆趣閣」商標申請共有50餘條,「筆趣閣」盜版屢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說站。
「筆趣閣」盜版屢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說站1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近日,網文平台「筆趣閣」忽然「火」了,千千萬萬個披著「筆趣閣」外衣的盜版平台,形成「筆趣閣宇宙」,依靠「搬運」小說章節獲取非法收入。
據5月26日中國版權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數據,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近九成網文平台和近八成作家一致認為,盜版屢禁不止的原因是:科技手段降低了盜版成本。盜版平台及搜索引擎、應用市場成為網路文學盜版侵權的「三座大山」。
也是在5月26日當天,唐家三少、貓膩等522名網路作家聯名倡議:呼籲將技術應用於版權治理,搜索引擎履行平台責任,應用市場加強版權審查。這也是近年來網路文學行業最大規模的一次集體呼籲。
沒有絕對安全的著作權技術保護措施
網路文學盜版損失規模為62億元,這也意味著盜版行為背後的可觀收益。目前看,科技發展對版權保護的確會產生負面影響。著作權保護的是有獨創性的表達,這種表達必須固定在一定的載體上。
隨著歷史的演進,表達載體從石頭、龜殼和樹皮,演變成紙張,直到今天普遍使用的電子存儲介質。從手抄書到復印機再到鍵盤上「Control+C」,獨創性信息通過電子手段存儲、傳輸和訪問,信息處理的效率呈指數級增長。
因此,從技術的發展來看,科技發展增加了版權作品的流通和商業化利用,同時也帶來了盜版泛濫的問題。
由於網路文學作品很多直接發表在網路文學平台上,盜版者省去了傳統盜版中將紙質載體上信息電子化的程序,直接得以挖掘、復制和傳播;盡管著作權法賦予了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對版權作品施加技術保護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術保護措施和技術規避措施的發展總是如影隨形。
無論是時間戳還是區塊鏈等數字版權管理系統,但沒有絕對安全的著作權技術保護措施。因此,希望通過技術保障來壟斷或阻礙獨創性信息的開放和流通,難免力不從心。著作權畢竟不是商業秘密,如果通過降低版權作品的曝光度或者對作品發表施加限制,那麼又與著作權促進文化繁榮和傳播的宗旨背道而馳。
平台責任需要明確邊界
平台承擔版權保護義務具有正當性,但責任需要明確邊界。正如一些專家所言,法律作為激勵機制的有效性,依賴於行為的可觀測性和可驗證性。這兩個條件意味著法律的信息成本,也決定了法律的邊界。法律對行為特性的這種依賴性,決定了著作權法必須更多地採用懲罰而不是獎賞機制來保護著作權。
實踐中,網路作品的傳播離不開技術平台的參與和支持。因此,法律機制希望把平台成為侵權責任的連帶主體,希望平台在懲罰機制的`壓力下幫助版權人凈化市場,驅逐盜版信息的傳播。
這也是對網路平台適用通知刪除規則的經濟學原理的實踐。因為平台有能力檢測盜版信息時,平台的作為是有效率的;如果求助版權局或法院,程序漫長且成本高昂,最後還是需要網路平台在技術上協助執行。
但是平台是多種多樣的,每種平台的技術原理和網路功能是不同的。網路文學平台對於維護網路版權自然是不遺餘力的,因為它們和版權人是利益共同體,能從打擊盜版中直接獲益。但確保信息高效流通的信息分發平台,其主要職責和第一要務並非保護版權,甚至某種意義上是反版權的,即反對信息的獨占和壟斷,例如前文提及的搜索引擎等。
因此,各國法律都針對平台性質設定了不同的版權(協助)保護義務。例如,提供網路自動接入服務或自動傳輸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對於某些版權侵權行為並不承擔賠償責任。
同樣,應用市場也無法確保每一個上傳到市場中的APP在經營中不會從事版權侵權行為。這與傳統的商場無法確保每個租出去的專櫃絕不售假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應用市場有相應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提醒和告知義務,在得到侵權信息後,對侵權APP作下架處理等。但這些義務並不能無限擴大,否則就會影響或誤傷到非專有信息的提供和傳播。
歐盟《數字單一市場版權指令》中數字版權「過濾器條款」也引起巨大爭議,問題的實質在於:用戶原創內容(UGC)平台沒有獲得權利人對特定作品的授權許可時,平台能否通過有效的技術手段,對UGC內容進行審核和過濾,同時「盡最大努力」獲得版權授權或確保未經授權內容不可獲得?因此,法律不可能讓每個網路平台成為「版權警察」。
如何從源頭解決盜版
如果從源頭上解決盜版,那麼平台和應用市場自然也就無法「助紂為虐」。如果說某個平台主要功能就是分發盜版信息,那麼平台成立的目的就是非法的,這種嚴重的盜版不僅是民事維權的對象,也是刑事打擊的重要內容。此次新聞報道中提到的「筆趣閣」,無疑具有這樣的「特點」,也理應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武器著重治理。
回到如何保護網路文學作品著作權本身,權利人需要依法設定技術管理措施,加強自力救濟。同時,藉助於良好的司法環境來委託第三方專業力量打擊盜版。
最後,需要我們每個人把尊重原創和保護版權作為一種信仰。消費者都願意為文化消費買單,那麼盜版自然會失去它的市場。
「筆趣閣」盜版屢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說站2
你看過網路小說嗎?聽說過筆趣閣嗎?
近日,筆趣閣盜版網文年入62億,5年掠走300億元的消息引起了網友熱議,這個盜版 網站對網文作者的合法利益造成了極大傷害。
據悉,筆趣閣誕生於2012年,其創始人因盜版網文迅速實現財務自由,而後移居新加坡。
但他「好心」的將筆趣閣相關網站的開源代碼,以及如何建站均公布了出來,在一些商家手中僅需100元就能買到源碼。
於是這些年出現了千千萬萬個披著「筆趣閣」外衣的盜版平台,形成「筆趣閣宇宙」,依靠著「搬運」小說章節獲取非法收入,年收入達到了驚人的62億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 報道,一位諳熟網文行業的資深人士透露,筆趣閣不會去搬運已完結的小說,專偷正在更新的內容,這導致作家收入銳減。
天眼查App顯示,截至目前,「筆趣閣」商標申請共有50餘條,申請人包括傳媒公司、電商公司、信息技術公司等,成功注冊的有20餘條。
筆趣閣相關軟體著作權登記也有超70條,含「筆趣閣軟體」「筆趣閣平台」「筆趣閣小說閱讀器」「筆趣閣免費小說大全」等,著作權人達55家公司。
「筆趣閣」盜版屢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說站3
網文界苦盜版久矣。5月26日,中國版權協會、20家網路作協、12家網文平台與唐家三少、蝴蝶藍、貓膩等522名網文作家聯手共同發起反盜版倡議,這也是網路文學行業誕生以來最大規模集體倡議。
繁盛之下,網路文學盜版問題為何反而難解?
2021年網文產業規模達358億元
根據中國版權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網路文學已成為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源頭。2021年,中國網路文學用戶規模5.02億,占網民整體的48.6%,同比增長9.1%;產業規模達358億元,同比增長24.1%。
從行業數據來看,影視動漫和網路文學之間的關系早已「密不可分」,這也讓網文的商業價值受到行業認可。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在全國排名前50的文化產業IP中,網路文學原生IP佔比最高,達40%。2021年中研網公布的調研數據顯示,彼時橫店影視基地的110個劇組中,有23個劇組涉及的題材由網路小說改編,佔比超過五分之一。
以動漫改編為例,騰訊動漫曾和閱文動漫共同啟動「網文漫改計劃」,更有《全職高手》《魔道祖師》《天官賜福》等網文IP改編的動漫作品,不僅在國內人氣居高不下,在海外也有一定影響力。
「影視動漫行業對於網路文學IP依賴,早已有之。影視動漫本身是一個高製作、高投入的行業,改編網路文學IP最大的優勢是,能在投入之前就可以測試市場的真實需求,減少對於一些作品盲目投入製作和宣傳形成的成本。」
艾媒咨詢CEO張毅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網文IP這幾年不僅僅在中國市場深受歡迎,在海外也反響不俗。在華文地區,以及對中國文化比較關注的國家,影響都很大。」
閱文集團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閱文旗下海外門戶起點國際上線約2100部中國網路文學的翻譯作品,吸引和培育了20多萬名海外創作者,原創作品約37萬部。
2021年盜版損失規模達62億元
繁榮的網文市場背後,暗藏著龐大的盜版產業鏈。《報告》顯示,行業收入主要來自用戶付費和版權運營,網路文學單用戶月平均付費為14.5元,網路文學平台的平均版權運營收入佔比約為25.3%。
中國數字文化產業規模達到7841.6億元,同比增長14.7%。網路文學的IP全版權運營影響了游戲、影視、動漫、音樂、音頻等合計約3037億元的市場,即網路文學及其IP運營對數字文化產業的影響范圍將近40%,比2020年增加了約2個百分點。
雖然商業價值深受認可,但國內網路文學這二十多年都受困於盜版問題,且從未根除。
《報告》顯示,2021年盜版損失規模達62億元,同比上升2.8%,約占網路文學市場規模的17.3%;多數網路文學平台每年超過80%的作品會被盜版;高達82.6%的創作者深受盜版侵害。
今年3月份,晉江文學城的工作人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圍繞在網文版權保護方面的難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低廉的盜文成本使得很多針對文字的防盜技術手段從根源上無法起到很大作用;另一方面,維權訴訟時間長,成本高,判罰額度低,也使得很多被侵權作者被迫「放棄維權」,從而讓侵權行為更加肆無忌憚。
盜文現象屢禁不止,也讓一部分盜文網站賺得盆滿缽滿。《報告》中提到,以筆趣閣為典型的盜版商已形成「盜版——分發——廣告」一條龍的黑產鏈條。據了解,筆趣閣是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網站,創始人靠盜版網文實現了財務自由。其在移居新加坡後,把「筆趣閣」相關網站的開源代碼以及如何建站向外公布,形成「筆趣閣宇宙」,年入數十億。
娛樂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網文盜版容易,付費用戶截圖或手打均可,傳播便捷,且部分盜版 網站設置在境外,開設者匿名,難以查處。
在此基礎上,本次參與倡議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治理盜版最有效的措施是「關聯平台加強盜版內容檢索能力和版權保護意識,封鎖盜版賬號/網站/內容」;關鍵是推進全國性版權保護監管機制的落地,壓實搜索引擎、應用市場等平台的自治責任,從源頭切斷盜版利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