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網路小說傻白甜
A. 看網路小說時你討厭什麼性格的女主角
什麼瑪麗蘇都弱爆了,真正惡心的是——偽女強!
初中的時候一直喜歡大女主的文,特別是修仙類型的,簡單概括就是開頭女主廢材,然後一步步打臉,飛升一個個大陸板塊的那種
記得看到最後一個大女主文,追了幾千張,也算是真愛了,但是就是一個情節讓我徹底棄了那篇文甚至從此不看有女主的文
情節如下:女主在男配陪同下逛街吃飯,遇到一個嘴賤有錢炮灰男(就是地主家傻兒子)炮灰男看女主貌美,出言調戲,女主就把他殺了。為了防止炮灰男家人尋仇,於是把他全家滅門,上至卧床不能動的老太,下至未出世嬰兒。有一個表兄帶拿弟外出逃過一劫,回來發現全家死了,去找女主報仇,女主二話不說把最後一根獨苗子殺了。
不是,至於嗎,就說了兩句,被株連九族啊╭(°A°`)╮而且之後的情節我也看了一點,又有幾個家族也是被這么滅門的-_-||
真的是,惡心死了
自命不凡,自以為是,三觀不正。還有無論男主如何虐女主,沒有是一個啪啪解決不了的。愛情至上,總認為男主是受害者,然後用眼神鄙視一切。
我記得我看的一個快穿類小說,每當女主遇到一個男主只要他們發生陸行蔽關系男主就一定精蟲上腦不可抑制的迷戀上女主。我就想說,這女主好TM笨就只會這一招,我看其他快穿文里的女主都怎麼聰明!
我真的是賊討厭那種傻白甜,聖母白蓮花的那種女主
被人陷害,男主想給她討回公道吧,還非說「不要傷害他,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瓦特?不是,姐妹,人家害了你啊,這我還能忍,心軟心軟點吧,善良善良點吧,也不是不行,我最煩傻白甜而且愛哭的女生,一天到晚哭包一樣一哭起來沒個完,你要是情緒壓抑不住了你哭哭吧,三話一小哭五話一大哭這孩子眼淚真不要錢啊
還有那種瑪麗蘇女主我最受不了
彩色頭發彩色眼早州睛能直能彎的頭發占臉三分之一的眼睛和二十厘米大睫毛,你逗我呢?這作者我是真的無語,到底是怎麼想的?三歲讀小學四歲讀初中八歲讀完所有學業,精通68種語言
???我懵了,真的!
以前的不提了,現在最最最討厭的就是偽!女!強!!
說是女主殺伐果決雷厲風行,動不動就是女殺手重生什麼的,行事狠辣聰明機敏才智過人...
實際上才智過人去哪了???破解幾個陷害就叫才智過人了???
根本就沒看到女主靠自己的才智做了什麼大事,最多破解幾個陷害,然後基本別的事全是靠各種男人幫各種男人救,惡心死了
最典型的就是電視劇錦綉未央,這種偽女強真是沒有男人幫忙分分鍾死翹翹了
B.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厭惡網路小說的為什麼
老套的要命,看的煩死了
C. 與君歌女主人設被吐槽傻白甜,你如何看
與君歌女主人設被吐槽傻白甜,你如何看?作為一部明星劇,《與君歌》被披上了懸疑宮廷劇的外衣,但理子卻沒能脫離古代言情的套路。下面我來詳細跟大家談一下我的個人看法吧:
我的個人看法:雖然女主看起來很傻,但在關鍵時刻並沒有散顫世掉鏈子,希望後續主角的成長能讓人眼前一亮。一開始被棍子打死是很難受的。更何況開播第二天播放量就突破了1億,證明了很多人願意買這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期待《與君歌》背後的精彩內容!
D. 網路小說中你最討厭的女主人設是什麼
最討厭傻白甜無腦類型的女主人設,現在很多的網路小說中的女主都是只要扮美就好,其他一切的事情都交給小說作者來解決,同時也因為女主人設,所以不管怎樣女配都是給女主鋪路的。而且即便女主沒有什麼才能的話,也會因為自身的人設,從而被男主或者是男配解決。
雖說小說中多了穿書或者是重生的技能,即便女主因為穿書變成了女配,但是還是依然在走女主的光環,所以本質上是沒有什麼改變的。現在的網路小說套路都差不多,沒有什麼新鮮感。在看了十年的小說之後,基本上將小說中的套路都摸清了,而且其實也不乏文筆比較好的小說。
但是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網路小說中其實已經不限文筆了,所以才會導致小說質量下降,甚至是無腦的小說比較受人歡迎。不過,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網路小說的生存方式越來越窄,很多人已經不看小說了,或者是很多人對於良莠不齊的小說已經失去了興趣。
E. 滿屏「白蓮花」和「傻白甜」,屢被吐槽的大女主到底缺了什麼
集言情、權謀、 歷史 為一體的《燕雲台》口碑崩塌。
有著一線明星與大製作班底護航,仍舊只拿到豆瓣4.7分的成績,在眾多差評中,女主角唐嫣扛下了作品大半的「雷」。
有人不滿唐嫣演技「千篇一律」,不如配角有戲,有人吐槽女主人設老套,仍舊是人見人厭的「傻白甜」格調,缺乏吸引力。
其中,女主角人設問題對《燕雲台》的口碑影響最為嚴重,開播至今,觀眾與主創人員針對蕭燕燕人設的掰頭一直沒停過。
但回顧過往,你會發現國產劇近十年間與權謀掛鉤的大女主,幾乎沒有一個人設完全過關的,爭議一直存在。
《羋月傳》女主被吐槽又當又立,《武媚娘傳奇》武皇別號「白蓮花」,唐嫣前作《錦綉未央》女主腹黑著腹黑著就傻白甜了……
「白蓮花」與「傻白甜」成了大女主劇人設黑點,每每出現必收獲無數吐槽,無論是流量派唐嫣還是演技派的孫儷,都無法彌補這一類角色的人格魅力。
但很奇怪,「白蓮花」與「傻白甜」屢受吐槽,編劇們卻置若罔聞,始終堅守這一路線不動搖,導致大女主劇的路人緣逐漸下滑。
一部劇鍾愛「白蓮花」或「傻白甜」可以歸結為編劇喜好,兩部劇的失敗亦在試錯范圍內,連續多年多部劇受吐槽,便是行業創作局限了。
歸根結辯液渣底,還是當下大女主缺了一個重要的人性基調: 野心 。
演員藍盈瑩說:有野心不可恥。
公眾對這句話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她把想紅寫在了臉上,功利心太重,也有人覺得她很真實,不掩蓋自己的內心。
無論站在哪一方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野心。
野心可以是精神訴求,即使性格佛系的人也會有自己要擁有的生活方式,沒有人是真正無欲無求的。
野心也可以是對物質與權力渴望,明星想紅、社畜想要升職加薪,這都是正常的人性,有野心才會有動力拚搏前進,才會有明確的生活目標。
野心越大,付出越多,越向巔峰前行,越需要野心支撐。
某種程度上來說,野心決定了一個人的成長基調,轉移到影視劇,野心是一個角色人設定位的基礎。
言情劇《格格要出嫁》里順治的野心是與愛人攜手白頭,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行為便與之自洽,觀眾完全不會覺得這個皇帝「戀愛腦」有什麼問題。
帝王劇《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的野心是做千古明君,為了這個野心傾盡一生去努力,當他為大局犧牲愛情時,不會有人覺得不合理。
濃縮到權謀劇,原本弱小的主角們願意歷經千辛萬苦、付出無數血淚戴上「皇冠」,或多或少都有一份成為上位者的野心。
想要刻畫好他們的故事,便不能迴避人物的野心。
劉曉慶版《武則天》女主出場還是天真爛漫的少女,彼此她不可能有稱帝意圖,但她想要優渥生活、不任人割捨的慾望一直沒變。
被唐太宗寵幸時,她便考慮到以色侍君不能長遠,於是在徐惠的建議下苦學文化知識,試圖用才華攜悄得到更長久的生存籌碼。
當發現唐太宗因天命一說忌憚自己時,她便刻意接近皇子李治,為太宗駕崩後保全自己做鋪墊,還給自己謀了一個宮妃的出路。
接觸到政權後,她的野心隨著地位上升逐漸膨脹,從昭儀到皇後、天後、執政太後、女帝,每一步都是自己主動爭取來的,很有信服力。
宮斗劇鼻祖《金枝欲孽》更是把角色野心全數外漏,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四位女主角幾乎都有過自私、算計的一面,出現了罕見的「全員惡人」設定。
但,角色的「惡」並沒有遭到觀眾的厭惡,反而因復雜的人性襯托出了後宮的詭譎與殘酷,成為觀眾心中最真實的宮斗經典。
野心與行為自洽,才能讓角色變得真實合理。
同時,主角為野心犧牲越多,在爭斗路上呈現的善與情便更加寶貴。
但,近年來的大女主,尤其是權謀大女主,編劇往往會努力掩蓋角色野心,將她們塑造成「真善美」模範代表,導致了「白蓮花」和「傻白甜」的泛濫。
無論是「白蓮花」還是「傻白甜」女主,都擁有一個「真善美」的創作基調,內心純善、堅守正義、不主動傷害他人。
這樣的設定,放在言情劇相對來說還是能自洽的,畢竟這一題材的重點在戀愛發糖,很少涉及到復雜的人性拷問。
然而,來到權謀劇,「真善美」便會束縛住主角的進階之路。
以劉曉慶的《武則天》為例,如果女主行為埋拍一直恪守「真善美」,她也不可能與繼子李治產生故事,從而登上權力巔峰。
如何在保留女主「真善美」品性同時讓她們走入權力巔峰呢?編劇們從寧靜的古早言情劇《孝庄秘史》中找到了靈感: 被迫 。
女主不會背叛感情,不會為滿足自己的野心不擇手段,但她們可以被動接受。
於是,當下的權謀大女主大多都有一個相似的人生經歷: 被迫放棄愛情、被迫奪權、被迫害人、被迫走上人生巔峰。
羋月放棄初戀是被迫,因為她誤以為黃歇死了,接近秦王傷害姐姐是被迫,因為她要救弟弟,奪權是被迫,因為姐姐黑化容不下她。
甚至, 歷史 上羋月最著名的「誘殺義渠君」政績,也被編劇改成了「被迫」:我不想殺你,可你逼我不得不殺你,你怎麼能這樣啊!
羋月一邊痛苦嘶喊「別打了」一邊穩坐如山的片段,集又當又立之大成。
《大秦帝國》中寧靜飾演的羋八子並不算完美無缺,但她身處鄉野時對榮華富貴的直白嚮往,便足以完敗太多無野心的大女主。
正是因為大女主晉級原因都帶著迫不得已,才讓人觀眾覺得人物白蓮,好似一個自願參加女團養成綜藝的選手不斷表態不想出道一樣虛偽。
《武媚娘傳奇》更是將「被迫」發揮到了極致,為了保持住武則天的「真善美」品質,編劇幾乎把女配都黑化了,女主從頭至尾都是可憐的受害者。
爭寵是迫不得已,因為兩任皇帝都視她為真愛,後宮嬪妃皆想害她,稱女帝也是迫不得已,因為有才能的兒子被女配害死了,活著的兒子太昏庸……
這就,很尷尬,說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沒有野心,誰信?
人性是復雜的,處於權力中心的人物不可能只有真善美的一面,沒有野心的支撐,純粹被迫獲得的成績既脫離現實,又扭曲了真實人性。
早期言情劇用「被迫」讓主角稱王稱後可以營造虐心感,也算是一種藝術創新,走得是主角是善良代表的理想化形式。
但在這種「創新」如今已經是老套路,當下的觀眾也越來越追求影視作品邏輯自洽、人物豐滿,再一味地「被迫」委實矯情。
近年來大銀幕類型片表現出色,幾部爆款電影的主角都有一個共性: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好人」。
《我不是葯神》男主最初為利益奔波,《唐人街探案》中的唐仁貪財又好色,《少年的你》兩位主角都站在灰色邊緣,卻都得到觀眾認可。
對人性挖掘得越透徹,角色越有力,藝術層次越豐富,反之,只會讓藝術停滯不前,變成重復老套的宣傳物料。
主角有野心不可恥,創作者直視主角的野心、挖掘人性的復雜面,同樣不可恥。
以往主流價值觀追求真善美導向,編劇用藝術形式掩蓋人物野心很聰明,但當下觀眾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已經增強,虛幻美已經跟不上意識形態的變化。
與創造一個扭曲真實人性的「真善美」角色相比,直面人性的復雜,更加有說服力,也能讓角色的閃光點更吸引觀眾。
在戰爭片中,一個會害怕、會掙扎但為了守護家園可以咬著牙勇敢前行的普通戰士,不會比一個天生有膽有魄的英雄魅力小。
大女主題材同樣如此,韓劇《迷霧》中女主開局的野心昭然若揭,這份野心讓她的職業女強人形象更有感染力。
96版《武則天》主動扳倒王皇後不會影響觀眾對她的贊賞,反而是《武媚傳傳奇》里借高陽公主洗白野心的設定,讓故事變得可笑起來。
而且,呈現人性復雜面與真善美的主流價值觀是可以並存的,真實人物保有的赤子之心,遠比「完美模型」有感染力。
當下的大女主劇想要走出主角人設困擾,不是努力讓觀眾從傻白甜、白蓮花里找看點,而是先讓主角野心回歸,塑造源於真實的藝術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