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安德的游戲一樣的小說
㈠ 有沒有像安德的游戲一樣的科幻戰爭類的長篇小說,戰爭場面最好多一點。不要機甲類的,謝謝。
銀河帝國 阿西莫夫的傑作有12部。擁有宏大的歷史背景,迥然不同的主人公,以及鬥智斗勇的戰斗
㈡ 誰有什麼好看的國外科幻小說像我喜歡看的有科學怪人,地心游記,安德的游戲、、、還有類似於福爾摩斯...
《神墓》《亞森·羅賓全集11妖魔與女偵探》《哈利波特系列》《幻城.》《黑暗的心》《冰與火之歌》
㈢ 有哪些和《三體》同一水準的國外科幻小說
三體勝在是我們中國作者寫的吧,得了獎一下子知名度高了,其實劉慈欣的其他小說也不錯,比如我看過的鄉村教師
介紹一個我覺得很好看的外國作家寫的科幻系列,也有些年份了吧
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科幻作品《安德的游戲》Ender's Game
安德的游戲主角非常特殊,他是一個孩子,一個脾氣有些古怪的天才,他不完美,但是卻有一份寶貴的對生命的悲憫。心理描寫很精彩,非常深入角色內心。
作者對太空學校的描寫得很真實,劇情緊湊生動,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非常細膩
很特別的一個科幻故事,前面的壓抑都是為了最後的爆發,最讓我感動的是安德對蟲族的態度,所以我喜歡這個系列,希望你能喜歡。
㈣ 喜歡看科幻小說,最近看了安德的游戲,感覺不錯,希望大家能夠推薦一些類似的科幻小說,最好是歐美作家的
三體
三體2黑暗森林
三體3死神重生
㈤ 介紹些星際科幻小說
孤兒遠征軍
作者是美國的羅伯特·比特納,故事的背景是2040年,人類受到了蟲人的襲擊,他們改造木衛三作為殖民地球的前哨基地,他們駕駛著大石頭沖向地球上的大城市,巨大的能量使城市瞬間灰飛煙滅,而激起的煙塵使地球陷入又一個冰川時代,恐龍就這么滅絕的。人類也快要在地球餓死了,地球派出了自己的突襲隊,要在木衛三和敵人決一死站,但是派出的一萬名士兵必須都是孤兒,他們了無牽掛。詹森·萬德是個普通高中生,他的母親在蟲人第一次襲擊眾喪生,他因為心情不好把惹他的人「屎都揍出來了」,隨後大家明白了這不是對美國的恐怖襲擊而是對地球的宣戰,他加入了部隊。經歷艱苦的訓練,他成了四等專業軍士,而在遠征戰中,他目睹了刺刀見紅的戰爭,由於戰爭的殘酷,一萬人只剩下八百人了,他一個四等兵最後被升為將軍,領導整個戰役。
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也是最藝術的行為。詹森·萬德是個《麥田守望者》似的彷徨青年,經過軍隊的訓練和戰爭的洗禮,他終於成長成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人。故事的敘事風格像《麥田守望者》,尤其是主人公詹森敘述故事時毫不在意的調調,背景像《安德的游戲》,而戰爭的殘酷又像《西線無戰事》。但不管怎麼像,這是一篇讓你笑著哭的作品,他不僅塑造了詹森這一主人公形象,還有馬屈法官,奧德訓導長,希伯教授,阿里·克拉因,芒奇金,麥茨格,波,咪咪-小澤他們是這場戰爭的親歷者,創造者,他們共同的努力拯救了地球
星船傘兵(這個經典)
《星船傘兵》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大師羅伯特・海因萊恩的代表作,榮獲1960年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執導《機器戰警》、《魔鬼總動員》、《本能》等高票房影片的國際級導演保羅・范赫文於1997年將其搬上銀幕,創下了一億兩千萬的票房佳績。
《星船傘兵》是一部令人動情的成長小說,一個富家子弟經過嚴酷的訓練最終成長為強悍英勇的星船傘兵,參加到地球艦隊與邪惡外星蟲族的慘烈星戰之中。
海因萊因的不俗之處在於:他能夠在游刃有餘地保持小說故事強大吸引力的同時提出自己鮮明的思想與觀點。本書完美地體現了這一特我,它既是一部火爆的情節小說,也是一部耐人尋味的思想小說
老人戰爭
作為2005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候選作品,約翰·斯考茨的《老人戰爭》使得我們在閱讀它之前就先有一個良好的印象。事實上,《老人戰爭》也確實是值得一讀的故事,盡管很多人會覺得這部小說與其他的星際戰爭故事存在某種程度的相似之處,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這個老套的題材上,約翰·斯考茨不能玩出新的花樣來。
小說的引人之處並不某個曲折的故事。就整個情節而言,一言以蔽之:主人公為人類的生存而與外星人作戰。因此可以預見,這部作品並非要在曲折離奇上有所作為,閱讀的快樂應當來源於小說的細節。
那麼細節隱藏在哪裡?首先是斯考茨的語言風格。如同很多戰爭題材(包括非科幻)的文藝作品一樣,小說採用了充滿幽默、詼諧、略帶粗野但隨時能讓你發笑的語言風格,這至少讓你的閱讀體驗不會過於沉悶。一些人物的個性十分鮮明,因為作者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喜劇效果。這並非是新鮮的手法,但用好了也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故事裡,人類不是僅僅與某一個外星種族作戰,恰恰相反,我們有很多敵人。有些敵人是十分強大且難以捉摸的,而有些外星種族則又傻又滑稽。很多年來,在故事的世界裡,人類飽受哥斯拉的侵襲和威脅,現在,終於輪到我們在別人的地盤上扮演這個不光彩的角色了。當然詼諧只是一方面,斯考茨豐富的想像力不僅完善了外星文明的外觀結構,對其特有的文化屬性也加以精雕細琢,一個個神秘的「文明」便呈現出來。盡管這並非小說的重點,所潑筆墨也比較有限,但「外星人」作為「類型科幻」的一個經典元素,已被作家充分地展現出來。
如果我們對這部小說的考量僅僅停留在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上,那是遠遠不夠的。須知,主人公約翰·佩里是以75歲的高齡參的軍,這樣一個特別的開場必然給這部作品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關於人,關於人性。我並不想自作多情地對《老人戰爭》在哲學、倫理學上的探討進行過於誇張的拔高,因為這畢竟是一部小說,不是學術論文集;但是顯而易見,如果一部小說貫穿著兩種生活——或者說兩種生命經歷的對比,對於過去「在地球上生活」的回憶,對於婚姻、愛情的懷念,那麼你不得不在這方面做些思考,不管是你自己所想,還是跟隨作者的暗示去想。在故事的後半段,佩里遇到他的亡妻——用他所深愛著的妻子的DNA所復制出來的人,但身體里卻有另一個與她無關的人格。他應該如何面對這些?他應該對他們的關系做出如何的界定?而那個女人,她又該如何看待這個並不是她、但卻是她身體的丈夫的男人呢?這段情感沖突有可能被人認為落入了科幻言情的俗套,可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愛情都是個俗套,不是么?
因此,我認為《老人戰爭》是一部非常豐滿的作品,它在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的故事上都有吸引你的部分:稀奇古怪的外星場景、奇特的宗教文化、殘酷的戰爭場面(你愛看外星人把人類當營養早餐來處理么?讀這部小說就對了)、搞笑的角色和故事、糾葛的人類情感,以及倫理學和社會學的思索。戰爭加外星人的題材,早已在科幻故事中出現了無數次,但只要這個故事能呈現出一種充實的立體感,那就是一個好故事。
最後說一個不太切題的,《老人戰爭》在人物的對話上可謂下足了功夫,場景的描繪也相當細致,而且作者放棄了試用大量修辭來製造閱讀美感的策略,人物的心理描寫也不加過分雕琢,多描寫而少敘述,而且從不大加評論。簡而言之,在筆法上,斯考茨舍華麗而取樸素。這樣一個特點所帶來的一個福利是:當在閱讀中體驗完小說的畫面感之後,你不得不想到,這部作品天然地就是一個劇本,它是很容易原汁原味地改編成電影的。不知何時它會被搬上銀幕。
小說的結尾並不是那種「大結局」式的收尾——這倒是通俗小說家比較喜歡玩兒的一手,2006年,《老人戰爭》的續集《幽靈兵團》已經出版,星際戰爭迷們終於可以繼續關注人類的命運了。
深淵上的火(太空歌劇復興之作)
弗諾·文奇,作為塞伯朋克流派中活躍至今的作家,弗諾·文奇擁有極高的聲譽,在硬科幻小說寫作方面很有一手。他的小說邏輯嚴密,情節緊湊,展示出科技的奇妙之處,尤以細節的締造和令人驚嘆的預見力著稱。大量細致又經得起推敲的描述讓虛構出的「異世界」及生活其中的科族幾可亂真。和他本身的科學素養大有關系,弗諾·文奇本身就是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閱讀文奇的科幻小說,絕對是一種享受。
文奇並不多產,但他的每一部小說都可稱得上經典。1987年的《真名實姓》使他聲名大噪,1992年的《深淵上的火》獲得雨果獎,2000年又以該書前傳《天淵》擊敗《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再獲雨果獎。
黑太陽
《黑太陽》的故事始於最後一艘「太空播種計劃」飛船即將離開地球之際。這艘量子飛船將帶著最後一群冒險家以波態的方式跨越廣漠的宇宙星空,直到遇到足夠大的引力使它恢復為正常的物態。人們原本想通過「太空播種計劃」將文明的火種灑遍星宇,可是這一偉大計劃的倡導者——太空播種組織,卻已經被妄自尊大的赫爾曼·斯特克和他庸俗的助手欣奇弄得一塌糊塗。發射場外,一群極端環境保護主義者想方設法阻止飛船升空。他們賣通飛船的安檢主管吉那斯·羅克,在飛船上安裝了一枚炸彈。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想終止「太空播種計劃」。卡洛斯·蒙德拉貢,一個年輕的墨西哥非法移民,計算機高手,懷著他的星際旅行之夢潛入飛船,成了一名偷渡者。斯特克和欣奇在飛船起飛的最後幾分鍾接管了飛船。飛船發射升空,羅克的炸彈也被拆除。不知過了多少時間,量子飛船在一個已經死亡的恆星附近恢復成常態。醒來的人們發現,這顆恆星只有一顆行星——極端寒冷,毫無生氣,但是在著陸的過程中,飛船的探測器卻偵測到一個神秘信號。飛船上的乘員也發現在行星的冰蓋中央有一組顯然出自外星人之手的巨大建築。
飛船著陸後,斯特克不顧專家們提出的在行星地表下修建生活區的建議,堅持將飛船上所有資源都集中到旨在使飛船再次進行空間跳躍的發射場上。當一些屍骨以及其它陌生的古器物被發現時,神秘的氣氛開始在這顆行星彌漫,並愈來愈濃重起來。當前往神秘信號源進行探險的探險隊失去聯系之時,黑太陽行星上的人們已經沒有多大選擇的空間了……
計算中的上帝
《計算中的上帝》(Calculating God,2000)是加拿大科幻作家索耶本人最滿意的作品。但可惜的是,這部作品在2001年的「雨果獎」角逐中,敗於J.K.羅琳的《哈里·波特與火焰杯》,最終與這一科幻大獎失之交臂。提起此事,索耶火氣十足,他說:「我六次進入雨果獎決賽,六次空手而歸。每次我都很失望,但只有《計算中的上帝》那次真把我氣壞了。他們把獎頒給了《哈里·波特與火焰杯》!那是一本好書,但它不是科幻小說!」
索耶有充分的理由為此氣惱,因為《計算中的上帝》的確是一部具有震撼性的、不可多得的科幻佳作,而且這種震撼性完全出自真正的、令人拍案叫絕的想像。
有人說科幻小說是點子文學。雖然這一說法隱含著對科幻小說的貶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科幻小說的特性。回想一下你讀過的科幻小說,難道不是先想到其中的怪異的想法(諸如隱身、波態飛船、時間旅行等).而後才是主人公的奇遇?「點子」是科幻小說的靈魂。《計算中的上帝》再次證明了科幻小說的這一特性,它不是用動作等好萊塢的要素,而是用想像,真正的想像,征服了讀者。
《 計算中的上帝 》的開頭便很新奇:一個蜘蛛形外星人鬧劇般出現在多倫多博物館,求見古生物學家。但「新奇」只是索那製造的第一個效果。很快,外星人霍勒斯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破解不同星球文明的周期毀滅之謎。隨著研究的推進,兩個讓人大吃一驚的事實顯現於我們面前:地球史前的五次物種滅絕周期與兩種來訪外星文明遠古時期的物種滅絕周期完全相同,似乎有一隻上帝之手在操控著文明的進程;幾個更古老、未曾經歷過這種周期性毀滅的文明則已經將自身電子化,藏身於行星內部的超強掩體中。故事至此,索那成功地將「新奇」變成了「驚奇」。故事向著更加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自私的古老文明為防止新文明對其生活的干擾,竟然用方舟將獵戶座一等星引爆成了超新星。正當超能粒子流即將再次滅絕三個智慧種族時,奇跡出現了——一隻彷彿從另一個宇宙「伸」過來的巨掌,擋在了超新星與三顆文明星球之間!震撼!此時,你的感受也只有震撼能形容了。
安德的游戲系列
《安德的游戲》的故事背景是人類步入太空時代,但卻在短短數十年間遭到一種外星智慧生物--蟲族(bugger)的兩次襲擊,史稱'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
在'第二次入侵'中,人類的主力艦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然而一個名叫馬澤·雷漢(Mazer Rackham)的指揮官僅靠一支小艦隊竟奇跡般的消滅了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占據了絕對優勢的蟲族艦隊,從而挽救了人類。
現在八十年過去了,人類將面臨'第三次入侵',而人類唯一的取勝之道是再次出現一個馬澤·雷漢式的天才指揮官。國際艦隊的高官們深知此道,他們把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天才兒童送到太空戰斗學校,希望能培養出一個理想的指揮官,但數十年的努力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幸運的是,就在最後的十年間,太空戰斗學校的校長格拉夫上校(Graff)似乎找到了最後的一線希望--一個名叫彼得·維京(Peter Wiggin)的天才兒童出現在他面前,格拉夫幾乎已經認定了這個孩子就是他所要尋找的目標,然而經過幾年的觀察,格拉夫發現彼得雖然還是個幼兒,卻已經表現出極其邪惡殘忍的天性。於是他勸維京夫婦第二胎生個女孩,希望她擁有其哥哥同樣的智慧而天性較為溫和。在這種情況下,維京家的二女兒瓦倫蒂·維京(Valentine Wiggin)誕生了,然而諷刺的是這個女孩太柔弱太善良了,與她的哥哥恰成兩個極端,同樣不適合成為指揮官。
維京夫婦被破例允許生第三胎(當時的法律規定每對夫婦只能生兩胎),於是維京家的'老三' (Third)出世了,他果然如預期般在性格上是彼得與瓦倫苔的混合體。他的本名叫安德魯·維京(Andrew Wiggin),然而他更喜歡稱呼自己為安德·維京(Ender Wiggin),因為他的姐姐瓦倫苔自小如此稱呼他,無論如何對他即將扮演的角色來說,這個名字似乎是個好兆頭,他也許正是這場戰爭的'終結者'。
安德無疑是天才中的天才,然而他是否能成為格拉夫理想中的指揮官仍待考驗,而對此格拉夫比安德更為緊張,因為他知道已經沒有時間再選擇下一個候選人了,成敗在此一舉。
於是一場沒有硝煙但卻關繫到整個人類命運的戰爭在太空戰斗學校悄悄地展開了......
千年戰爭
坍縮星的發現,使得星際旅行成為現實,但人類派出的數艘星際探險飛船卻離奇失蹤,地球方面認定,是一個叫做「托倫星人」的外星物種對人類進行了攻擊。
一支由人類精英組成的小分隊被派往外太空,他們的任務是征服托倫星人,斬草除根!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漫長到可以稱之為「永恆」。當九死一生的的主人公曼德拉終於有一天獲准退役,回到闊別已久的地球,卻發現由於超光速旅行產生的「鍾慢效應」,地球早已逝去千年,物事人非,而他所要保衛的人類,也變得像外星人一樣陌生……
這是一部關於戰爭的科幻小說,不僅僅敘述了慘烈的戰爭場面,更記述了戰爭給人類心靈造成的永遠難以彌和的創傷。該小說榮獲「雨果獎」和「星雲獎」雙重大獎,被譽為「最值得回味的戰爭小說」。
這些都是我有的,給我郵箱我發給你
㈥ 求推薦幾本讓你愛不釋手的科幻小說
讓我愛不釋手的科幻小說一:《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該作講述小說主角弗蘭肯斯坦是個熱衷於生命起源的生物學家,他懷著犯罪心理頻繁出沒於藏屍間,嘗試用不同屍體的各個部分拼湊成一個巨大人體。當這個怪物終於獲得生命睜開眼睛時,弗蘭肯斯坦被他的猙獰面目嚇得棄他而逃,他卻緊追不舍地向弗蘭肯斯坦索要女伴、溫暖和友情;接踵而至的更是一系列詭異的懸疑和命案。
但是科幻小說家中的科幻小說作家不得不提萊姆,他的作品《索拉里斯星》更是超級難懂。另外就是菲利普迪克,看了他的小說才深刻理解對他來說未來已來,而且他的作品被改編成各種影視,比如《銀翼殺手》。
㈦ 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分享
科幻小說的發展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雖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科幻小說的主題略有不同,但主要描寫的都是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希望大家喜歡!
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分享:
1《泰坦的海妖》 科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
馮古內特的這部經典之作不可否認的是受道格拉斯·亞當斯的影響。英國作家格雷漢姆格林推崇他為美國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這本小說以天馬行空的想像,講述了來自於遙遠星系的另一個智慧文明傳遞信息的故事。
2《網路殺神》丹尼爾·史瓦雷茲(Daniel Suarez)(台灣譯本)
賽博文化的又一部經典之作。由科技驚悚小說界的新舵手丹尼爾·史瓦雷茲在2002年創作。講述的是電腦即可如何通過網路進行連環殺人案的故事。本書是丹尼爾的處女座,但書中所提到的技術現如今不僅存在而且正被我們每個人使用者通過網路進行血腥獨裁!
3《阿伏伽德羅集團:奇點瀕臨》威廉·黑德林(尚無譯本)
如果你是一個賽博文化愛好者,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故事講述的大致是一個年輕人收到一封看似普通的電子郵件,由這封郵件引發的故事顛覆了一個黑暗組織。
4《潘多拉之星》彼得·f·漢密爾頓 (尚無譯本)
天文學家達德利探測到一顆恆星消失一千光年之外,出去找出發生了什麼。彼得·f·漢密爾頓 也是當代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他的《基因疑雲》為科幻迷所熟知。
5《基地》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基地》“基地”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65年獲得了雨果獎最佳歷史小說系列。電影《僵屍啟示錄》的編劇 Brooks Peck曾稱贊這本書為“恢弘史詩般的科幻小說之一“。
6《我,機器人》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阿西莫夫的又一力作,後來經改編搬上大熒幕,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機器人》。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對於愛好科幻小說的諸君來說,應當屬於久遠的回憶了吧。
7《沙丘》弗蘭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
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巨匠之一,赫伯特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如同托爾金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一樣無人可以動搖。在《沙丘》藝術中赫伯特營造了一個細致入微的想像世界。他在1965年復雜的背景下創作了一部融合政治、經濟、宗教、科學、哲學、文化的曠世奇作。
8《環形世界》拉里·尼文(Larry Nivel)
200歲的路易斯帶著20歲的凡人特拉還有兩個外星人探索一段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環形世界“Ringworld”。尼文這本備受世人推崇的作品一舉為他贏得了星雲獎、雨果獎和軌跡獎三座獎杯,被公認為硬科幻的經典之作。
9《接觸》卡爾•薩根(Carl Sagan)
卡爾•薩根是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和物理家家,世界頂級硬科幻作家,創作了許多很有影響力的短中篇科幻小說,《接觸》是他唯一的經典長篇科幻小說,在科幻小說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這本小說還曾在1997年被搬上大熒幕,由朱迪福斯特主演的《超時空鏈接》講述女科學家尋找外太空智慧文明的故事。“如果宇宙中只有人類的話就太浪費空間了”就是卡爾•薩根的名言,也說明了他是搜尋地外生命的支持者。
10《2001太空漫遊》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
阿瑟·克拉克,英國國籍,現當代最出色的科普、科幻雙棲作家,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並稱“二十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 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極強的預見性,聯合國、NASA和互聯網都從他的書中受益。他是撰文提出通信衛星概念並證實其技術可行性的第一人,被譽為“世界通信衛星之父”。1968年,庫布里克將小說搬上大熒幕,甚至《星際穿越》里很多情節都參考過這部經典電影。
11《2001太空漫遊》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
美國科幻文學界的傳奇人物,在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獨樹一幟。以其名字命名的菲利普•K.迪克獎是美國科幻界的主要獎項之一。
其盛名也是經久不衰,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包括《銀翼殺手》、《少數派報告》、《全面回憶》等,一再催生票房新高。
12《安德的游戲》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
奧森・斯科特・卡德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史無前例的連續兩次將“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安德的游戲》囊括雨果獎、星雲獎,其續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攬了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2013年《安德的游戲》也被搬上大熒幕,講述天才少年的故事。
13《銀河系漫遊指南》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
道格拉斯·亞當斯是以為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天才作家。2005年《銀河系漫遊指南》由迪士尼投拍搬上大熒幕,首映周即成為當周北美票房。
14《神經漫遊者》威廉•吉布森 (William Ford Gibson)
這本小說催生了《黑客帝國》,作者威廉•吉布森是當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朋克文學之父。這部《神經漫遊者》是吉布森的處女座哦!本書也獲得了包括雨果獎、星雲獎、菲利普•迪克獎在內的科幻小說大獎。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得獎紀錄。吉布森的另外一部小說《差分機》是“蒸汽朋克”小說的鼻祖。
15《海伯利安》丹·西蒙斯(Dan Simmons)
看過《三體》的書迷們大概都聽說過《海伯利安》啦!這本書名出自於詩人約翰·濟慈的同名長詩Hyperion。故事講述了朝聖路上七位一同前往海伯利安(Hyperion)星上的光陰冢(Time tombs)的朝聖者,在路上分享彼此過去的故事。
作家傑拉爾德瓊斯在《紐約時報》評論這本小說:“西蒙斯創造了一部關於一個自我毀滅的銀河文明最後末日的巨著”。
16《1984》喬治·奧威爾
《1984》、《我們》和《美麗新世界》並稱“反烏托邦”三部曲,100年前看喬治如何預言20年前的1984的。
17《世界大戰》H·G·威爾斯(H. G. Wells)
威爾斯這部發表於1898年的科幻小說,被斯皮爾伯格搬上大熒幕。小說對外星人的外貌特徵進行了直接描寫,這也成了後來20世紀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一大特徵。
不可錯過的10本經典科幻小說分享:
1.《編碼寶典》
尼爾・斯蒂芬森
這部由尼爾・斯蒂芬森創作於1999年的作品講述了一則二戰期間的密碼破譯人員和1997年的極客之間錯綜復雜、環環相扣的故事。
“這本書不僅很長,內容也非常豐富。它有近1000頁,而且是大開本。這書一定有五十萬字,”游朝凱(Charles Yu,美籍華裔作家)說道。
2.《沙丘》
弗蘭克・赫伯特
這部經典作品的是發生在一顆沙漠星球上的故事,還講述了香料 Melange 所具有的力量。
很難相信人們從沒真的讀過這本書――但是 Pat Cadigan(Synners、Dervish is Digital 等書的作者)說她相信很多人“可能認為要不從電影里要不從 Syfy 頻道的迷你劇里已經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了。”另外,很多人大概“看過”《沙丘》,讀過前傳和後傳,但是從來沒有真的閱讀過原版。“不是件容易 事,”Cadigan說,因為它既深厚又復雜。但如果你只讀過這部傑作的外延或改編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麼回事。這是一次“必須通過閱讀才能完 全領略的全沉浸式的體驗”。
3.《萬有引力之虹》
托馬斯・品欽
後現代主義經典之作,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結束之際,其事件主要圍繞德國V2火箭計劃展開。
這一個有點奇怪。我們為這篇文章聯系過許多作者,因為《萬有引力之虹》是一本大家都假裝讀過的書――然而他們都承認他們自己也沒有真正讀過。
“我不相信有人真的讀完過《萬有引力之虹》。托馬斯・品欽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等待讀者們為結尾處漂亮的螺旋式設計捧腹,而現在他開始想不明白了。我自 己就讀過五次開頭。”Paul Cornell(漫畫Saucer Country還有即將出版的小說London Falling的作者)說道。
所以像他這樣厲害的類型作者都失敗了的情況下,為什麼你還應該讀《萬有引力之虹》呢?有人說起碼這書的某些部分他們可以感到相當充實地讀下去。 Pat Murphy(The City, Not Long After和The Wild Girls的作者)提供了一些理由:“這是一部可以與詹姆斯・喬伊斯(的作品)媲美的科幻小說,曾經是普利策獎的有力競爭者,它糾纏不清而復雜萬分,既出 格又晦澀又離題(transgressive and regressive and digressive)。1974年它一出版,隨後就獲得了國家圖書獎,而又是Irwin Corey教授出面代品欽領獎。”另外將超常的性和V2火箭相結合,這也讓Pat Murphy喜歡:“我愛自己對這本書的感覺,以及它於世界的精神性(psyche)中製造混亂的潛力。”也許有天她會讀完――或者也許她將堅持自己對這 本書的想像。
4.《基地》
艾薩克・阿西莫夫
這部經典的主題是哈里・謝頓以及一個偉大星際帝國的衰亡。
Cornell大膽地說:“在這個混沌理論已將心理史學毀滅殆盡、而小說作品都建立在那個大觀點之上的年代,《基地》變成了那種討論的遠比讀過的多 的經典作品。”盡管阿西莫夫的機器人故事“也許會永遠保持科幻入門必讀的地位。”Cadigan還是激情洋溢地提醒人們應該真正閱讀一下《基地》而不是只 討論它:人們“應該讀,因為它是阿西莫夫(的作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它是將數學應用到科幻中的最天才的範例。”
5.《大魔法師》
蘇珊娜・克拉克
一部異質歷史,講述了早已消失的魔法回到了19世紀的英格蘭的故事。
這是一部每個人都在談,但很多人都懶得讀的作品,因為它“又大又厚”,John Shirley說(他最近的作品是兩本選集A Song Called Youth和Everything is Broken)。但這絕對物有所值,他接著說:“這部吸引人的、想像豐富的、偉大的奇幻作品有點像舌頭和什麼歪曲的東西同時貼在頰上的感覺。這也是奇幻界 里出產過的最好的散文作品。然而其實它本身並不很在意奇幻這個標簽,除了某種程度上是絕對富有深意的。而且還全然明白存在的荒誕性。也許有點像James Branch Cabell。”
6.《1984》
喬治・奧威爾
給了我們“新話”和“老大哥”的反烏托邦經典。
“我覺得很多人都假裝他們已經讀過了奧威爾的《1984》然而實際上沒有。它是如此風行於世的一個文化符號,以至於一旦有人提及它大家總會假定自己 知道別人在說什麼,”Christopher Moore(Lamb、Fluke和The Stupidest Angel的作者)說道。
他又接著說:在這樣一種我們對信息自由和隱私做出種種假定的文化之中,我認為,《1984》的重要性比起以往更加突出。它很好讀,而且在它直接而確 切的文本中能感到一種真實的人性。自從它出版以來,很多反烏托邦題材的書和電影都以它為靈感來源,所以我覺得你閱讀它的時候一定會覺得似曾相似。”
7.《最後和最先的人》 《造星者》
奧拉夫・斯塔普雷頓
1930年代創作的兩本預言性的作品,探索了深遠的星空和遙遠的未來。
Rudy Rucker(最近的作品是Jim and theFlims以及一本自傳Nested Scrolls)評價說,這是兩部談論的遠比讀的要多的奠基性的科幻經典。情況就是,每人的書架角落裡都有一本翻爛的斯塔普雷頓平裝書,他們可能鑽研過但 卻沒有一本一本讀過。“由專業哲學家寫就的奇妙的、預言性的科幻作品,萌發了後來作品的所有想法的種子都包含在這兩本書里了,”Rucker說。
8.《漫長的明天》
雷・布拉凱特
這部1955年的小說故事發生在一場核戰爭之後,其作者是《帝國反擊戰》的編劇之一。
“我不明白為什麼沒人把它列入偉大美國科幻小說之列――大概是因為那些說自己讀過這書的人都根本沒有讀過,”Nicola Griffith(Ammonite和Stay and Always的作者)說。“開篇的三分之一讀起來好像美國神話版的《英王欽定本聖經》:堅定、韻律優美、不容妥協。”
Griffith又說:這本是一部“教育小說”(Bilngsroman),卻因為布拉凱特的巨大野心,她選擇了核毀滅的廢墟地球作為故事背 景。她的目標是不會低於以人物為中心的最好的嚴肅科幻小說。在1950年代,這本書一定把它的讀者們像襪子一樣從里朝外翻了個個。假如我發現年輕的卡爾・ 薩根受了這本書的關鍵影響,我不會感到驚訝,因為薩根主義的種子:進行太空開發的國家將特別罕見,因為在逃脫本行星重力之前他們就會朝向毀滅發展――不夠 完美;布拉凱特是她所處時代的造物,繼承了核威懾時代所有文化上的問題――然而也是此類型里一步驚人的跨越。
9.《達爾格倫》
塞繆爾・德拉尼
這部不能繞過的小說講述了一座隔絕而奇怪的美國城市Bellona的故事。
“這是我們的《芬尼根的守靈》。我也沒有讀過,”Nick Mamatas用想像中的科幻迷的口吻說道。(Mamatas最近的作品是The Damned Highway: Fear and Loathing in Arkham)
“《達爾格倫》保持著紀念性的成就,”Jeff VanderMeer(Finch的作者,The Weird的編輯之一)說道。像《萬有引力之虹》一樣,這部小書需要讀者做大量的功課,“而閱讀的時候我們好像不會在意做功課,”VanderMeer 說。《達爾格倫》“顯示了巨大野心、情感、智慧以及技術能力的組合,”而且它站在了最高峰,遠遠超過“這個領域內的傳統認知”。
10.《無盡的玩笑》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一本相當長的、寫滿腳注的書,講述了Incadenza一家的故事,還有一部有著致命吸引力的電影,還有網球。
Mamatas提議將這本書列入這個單子,因為人們總是談論它,把它放在書架上,用它巨大的書脊告訴別人他們有多聰明。但很多人大概看了看那些腳注 然後就放棄了。真的是很丟人――《無盡的玩笑》是一本才華橫溢而內容豐富的書,而且也非常好玩。它的腳注都非常好玩,而且對故事的闡述是不可或缺的。另 外,《無盡的玩笑》讀起來很像一本厲害的偵探小說,因為在書的一開始你就會目睹Hal Incandenza的悲慘命運,而不得不在之後的閱讀中弄明白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看過"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分享"的人還關注了:
1. “科幻小說”英語怎麼說
2. 讓人腦洞大開的書籍分享
3. 有關愛情的短篇故事
㈧ 推薦幾部經典的科幻小說
鏈接:
《安德的影子》是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小說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所著的科幻作品。
㈨ 求類似《安德的游戲》或者《光環》的小說,動漫,電影!
3692年7月25日
假如去掉年月日呢,連起來念是什麼,應該是秋邱,希望能幫助到你。
1、如果大家是在玩游戲的時候,經常出現顯示器閃屏,那麼可能與游戲或者電腦配置有關,比如配置過低,無法滿足游戲需求,大家不妨退出遊戲看看是否會閃屏消失,如果不玩游戲不閃屏,那麼基本可以說是游戲問題,您可以考慮下升級顯卡驅動或者不玩該游戲。
2、電腦經常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出現閃屏。對於這種情況,小編曾經遇到過不少,最可能的就是顯示器電源模塊出現問題,當然也不排除,由於顯示器內部元件老化,導致的此類問題,這種情況,如果有電源,可以換一個試試,沒有的話,建議拿去檢修,以免後期出現更嚴重的顯示器問題。
3、顯卡驅動或者顯卡由問題。顯卡是電腦圖形顯示的核心,當顯示器顯示不正常,那麼則可能與顯卡有關,遇到顯示器閃屏的情況,大家不妨首先更新下顯卡驅動,最好是更新到最新版本試試。實在不行,則考慮下顯卡是否有問題。
4、顯示器問題。如果顯示器本身出了問題,也會導致電腦顯示器閃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