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軍武大帝
『壹』 誰能幫我下載《漢武大帝》的電視劇小說
霍光,字子孟,約生於漢武帝元光年間,卒於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他跟隨漢武帝近30年,是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漢武帝死後,他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20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勛,成為西漢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
霍光是西漢著名將領霍去病的同父異母之弟。其父霍仲孺先在平陽侯曹襄府中為吏,與平陽侯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霍去病,後歸家娶妻生霍光。至霍去病在京城任將後,方知他的生身之父為霍仲孺。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19年),二十一歲的霍去病以驃騎將軍之職率兵出擊匈奴,路過河東,方與其父相認,並為其購買了大片田地房產及奴婢。當時,霍光僅十多歲。霍去病得勝還京時,遂將霍光帶至京都長安,將其安置於自己帳下,任郎官,後升為諸曹侍中,參謀軍事。兩年後,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漢武帝的奉車都尉,享受光祿大夫待遇,負責保衛漢武帝的安全,所謂「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在跟隨漢武帝時期,他謹慎小心,受到漢武帝的極大信任,同時,他也從錯綜復雜的宮廷斗爭中得到鍛煉,為他以後主持政務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末年,圍繞繼位問題的一場明爭暗鬥已經逐步展開。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悉心培養的太子劉據因巫蠱之事被逼自殺,這場斗爭就更趨於表面化。漢武帝為了避免他死後政局發生變亂,抑制其子劉旦、劉胥的勢力,將幼子弗陵立為太子,隨即將其母勾弋夫人處死,以絕母後專權之患。不久,便命畫工畫了一幅周公背負周成王的圖畫賜予霍光,囑托霍光像當年周公輔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樣輔佐劉弗陵。
武帝後元二年(前87年)春,漢武帝病死,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石單)(音di)、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從此,霍光掌握了漢朝政府的最高權力。「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
帝位的確定,不等於爭奪帝位的斗爭的結束。相反,更引起了激烈的政治斗爭。霍光輔政以來,首先遇到的就是這場激烈」的政治斗爭。而促使這場斗爭趨向白熱化的,是與霍光同時輔政的上官桀,以及漢武帝之子、燕王劉旦有關。上官桀為了謀取漢朝的最高權力,依附於昭帝之姊盍長公主。他首先巴結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極力為丁外人求官進爵,得到公主的寵幸,與丁外人、公主等結成死黨,而後進一步通過公主,將其年幼的孫女送入宮中,封為婕妤,意欲通過公主和孫女,來取代霍光與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劉旦,則因長於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懷不滿;另一位輔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認為在漢武帝時期制定過鹽鐵專營的政策,使國家富強起來,功勞莫與之比,不甘居於霍光之下,遂產生了推翻現政權,由他與上官桀來主政的慾念,與燕王劉旦勾結起來。這就形成以長公主和燕王劉旦為首的兩股政治勢力。他們估計到依靠各自的勢力還不足以推翻漢昭帝,只好暫時聯合。按照上官桀的計劃,要先利用燕王劉旦的身份,發動政變,在政變成功之後,再除去燕王旦,由他來掌握朝政。這個暫時聯合起來的政治集團,自然要把矛頭首先指向阻礙他們奪取政權的霍光。
昭帝始元六年(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緊了政變的准備工作。燕王劉旦將奪取帝位的賭注壓在上官桀身上,前後派遣十多人,帶了大批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奪取帝位。他們襲用「清君側」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義上書昭帝,捏造說:霍光正在檢閱京都兵備,京都附近道路已經戒嚴;霍光將被匈奴扣留19年的蘇武召還京都,任為典屬國,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所有這些,是為推翻昭帝,自立為帝。並聲稱燕王劉旦為了防止奸臣變亂,要入朝宿衛。上官桀企圖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時,將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後再由他按照奏章內容來宣布霍光的「罪狀」,由桑弘羊組織朝臣共同脅迫霍光退位,從而廢掉漢昭帝。
他們沒有想到,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就被漢昭帝扣壓在那裡,不予理睬。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舉動,就站在張貼那張漢武帝時所繪「周公負成王圖」的畫室之中,不去朝見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態度。漢昭帝見朝廷中沒有霍光,就向朝臣打聽,上官桀乘機回答說:「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昭帝十分平靜,隨即召霍光入朝,果斷地說:「我知道那封書信是在造謠誹謗,你是沒有罪的」;「如果你要調動所屬兵力,時間用不了十天,燕王劉旦遠在外地,怎麼能夠知道呢!」「況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無須如此大動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十四歲的昭帝一語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對昭帝如此聰明善斷無不表示驚嘆,霍光的輔政地位得到了穩固。
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後,就乾脆赤膊上陣,准備發動武裝政變。他們計劃,由長公主設宴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就在這危急關頭,長公主門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將上官桀等人的陰謀向大司農楊敞(司馬遷之婿)告發,楊敞轉告了諫大夫杜延年,於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裝政變計劃,遂在這一政變未發動之前,就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後自殺身亡。這場由上官繼發動的政變最後被霍光粉碎了。九歲的上官皇後因為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
霍光與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斗爭,從性質上說,乃是封建官僚集團以及宗室內部爭奪統治權的斗爭,它是宗室內部爭權奪利和官僚集團長期互相傾軋的總爆發。霍光等人在武帝時期雖長期出入宮禁,但仍屬朝廷中默默無聞的官吏,他們本身沒有多少權力,更沒有多少財富,代表著當時社會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壓制,因而,這就不能不使他們與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發生尖銳的沖突。從雙方斗爭的結果來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變被粉碎,這也使漢朝中後期大地主、大商人階層整體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擊,從而有利於抑制腐朽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前進。
眾所周知,漢武帝的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是在反擊匈奴、財政空虛的情況下實行的。它的實行,使漢朝政府廣開了財源,增加了賦稅的收入,得以有了比較雄厚的物力基礎來支持長期的戰爭,從而不斷拓寬了疆土,安定了邊疆。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一經濟政策的實施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官營鹽鐵、酒榷、均輸等政策的實行,逐步使一部分財富集中於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剝奪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出現了官吏「行奸賣平」,而「農民重苦,女紅再稅」的狀況,以及「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的局面,使得中小地主和一般百姓日趨貧困。因此,昭帝即位之初,霍光就圍繞是否改變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與桑弘羊等人展開了斗爭。
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閏十二月,霍光就派遣當時的廷尉王平等五人出行郡國,察舉賢良,訪問民間疾苦、冤難以及失去職業的人,為召開鹽鐵會議做准備。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霍光將郡國所舉的賢良、文學等人接入京城,由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正式開始了鹽鐵會議。霍光雖然沒有親臨會場,參與辯論,但他改變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經濟政策的意圖是很明確的。會議圍繞堅持還是罷廢鹽鐵官營、均輸問題展開的辯論,涉及到各個方面,包括對待匈奴、國內的治理等重大問題,實際上是對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的總評價,也是昭帝實施新的政策前的一次大討論。因為鹽鐵官營、酒榷、均輸等政策的實施,直接損害了中小地主的利益,因而賢良、文學大聲疾呼,要求改變這一政策;而代表當時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以這一政策給漢朝帶來強盛為理由,堅決反對改變這一政策。經過這場討論,由漢昭帝下令,於是年七月,廢除了鹽鐵官營、均輸等政策。這就從根本上抑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調整了階級關系,從而,使漢朝的經濟走上了恢復發展的道路。
「武帝之末,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霍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至是匈奴和親,百姓充實,稍愎文、景之業焉。」這是班固在《漢書》中對當時情況的評價,由此也可證明罷廢鹽鐵官營的必要。
漢昭帝在位13年,由於霍光的輔佐,為漢朝的鞏固,為社會的安定和發展都奠定了一定基礎。昭帝死後,漢朝的政局曾一度發生混亂,但由於它的政治基礎比較穩固,政局在短暫的混亂之後很快就平靜下來。
昭帝無嗣,他死後,由誰來繼承帝位,這是霍光等公卿大臣面臨的困難問題。當時,漢武帝的兒子,還有封於廣陵為王的劉胥,但他行事不檢點,有失皇家道統,漢武帝生前就很不喜歡他,他們便選擇了漢武帝之孫,襲封昌邑為王的劉賀,讓他來繼承帝位。但這個劉賀本是紈絝子弟,荒淫無度。漢武帝死時,他竟於服喪期間四處游獵,雖有屬下苦諫不止,他仍放縱自若。昭帝死後,霍光等大臣以太後的名義派車迎接他入京登基,他喜不自勝。在進京途中,就派人掠取民間女子、財產,並讓其屬吏。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封官進爵,任其胡作非為。看到這種情況,霍光等眾大臣都感到事態嚴重,如果不及早處置,將會使漢家天下斷送到劉賀的手裡。於是在劉賀即位的第27日,霍光將所有在朝大臣、列侯、博士等召集到未央宮,舉行會議,當眾宣布了要廢掉劉賀,另選賢明的意圖。與會大臣、博士等人一聽這個消息,都感到意外,因為廢立之事,關系重大,誰也不敢發言。田延年看到這種情況,立刻站起來發言,假意斥責霍光,說漢武帝把漢家天下寄託給霍光,就因為霍光忠誠於漢室,能使深朝長治久安。現在如果繼續維持劉賀的帝位,那漢家天下就會斷送,你霍光將來死了,又有何面目去見漢武帝呢!他手握劍柄,嚴詞厲色,聲稱如有人敢反對廢除劉賀他就將其就地斬殺。與會者見此情景,都同意由霍光主持,廢除劉賀,另選賢明之主。於是,霍光聯合杜延年、楊敞等人,十分慎重地寫了一封奏章,列舉了劉賀的種種劣跡,上奏當時主持漢室的十五歲的上官太後,並將劉賀召至未央宮承明殿,宣讀了這封奏章,即日將劉賀廢掉,並將其所屬官吏統統收捕,隨後又將劉賀發送回昌邑。而後,又將長期生活於民間的漢武帝與衛皇後的曾孫、戾太子之孫,十八歲的劉病已立為皇帝,這就漢宣帝。
確立新主是當時安定全國的需要,然而要確立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則又是關繫到漢朝能否長治久安的問題。霍光既考慮到前者,更考慮後者。所以他寧願擔負所謂擅自廢立的惡名,也不願使漢家王朝傾覆。這表明他對漢室的忠誠,也是對國家的高度負責。事實證明,霍光選擇了漢宣帝,才使得漢朝保持了興旺的局面。漢宣帝即位後,霍光繼續輔佐朝政,直到病死。
霍光秉持漢朝政權前後達20年,他忠於漢室,老成持重,而又果敢善斷,知人善任,實為具有深謀遠略的政治家。他擊敗上官桀等人發動的政變,廢劉賀,立漢宣帝,使漢室轉危為安,其政治膽略頗可與蕭何相比;他改變武帝末年急征暴斂、賦稅無度的政策,不斷調整階級關系,與民休息,使漢代的經濟出現了又一個發展時期,這也說明他以國家為重,以民生為重的治國思想。當然,不能否認,這些成就的取得,都與漢武帝所創立的業績分不開,如果沒有漢武帝時期奠定的基礎,霍光在政治經濟上都很難成功。但盡管如此,也不能否認他的才略和努力。
霍光善干用人,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急於奉公的政治團體。他輔政之初,大臣議事的殿中曾發生怪異現象,眾大臣都很驚疑,他為了防止意外變故,把掌管皇帝印璽的郎官召來,要郎官交出印璽,避免有人盜用它變亂朝政。但是這位執掌印璽的郎官卻不願把印璽交給他。當霍光想要奪取印璽時,這位郎官頓時憤怒,按著劍柄說,我的頭可得,印璽不能交出去!這樣忠於職守,捨生忘死的人,自然是國家需要的人材,因此,霍光很快給他增加了俸秩。他在平定上官桀等人政變後所用的丞相田千秋、太僕杜延年、右將軍張安世等人,都是昭、宣之際頗有治略的人材,正是由於能夠知人善任,團結了一大批政治素質較高的人物,才使他的各項措施得以順利推行。
霍光也十分注意自身的政治修養,注意以儒學經術約束自己。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一定規矩,都要合於禮法。這些從他廢除劉賀的奏章中也可以看出。他在奏章中列舉的劉賀的劣跡,多數屬於不遵禮法,不守古訓的事情。他重視賢良、文學的作用,從思想意識上來說,也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的。
同歷史上任何有作為的政治家一樣,霍光也受到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擺脫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縛,也擺脫不了身為將相,子弟封侯的腐朽傳統。在他在位時,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顯貴,霍氏勢力亦已「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為霍氏家族留下了禍根。
新即位的漢宣帝在民間時,娶了小吏的女兒許平君,即位後,大臣們都建議立霍光的小女霍成君為皇後,宣帝下詔尋找微賤時遺失的一柄寶劍,大臣們懂得了皇上的心意,便奏請宣帝立許平君為皇後。霍光之妻名顯,她一直想讓她的女兒成為皇後,便買通御醫,在宣帝即位三年之後毒死了已經懷孕的許皇後。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曾親自前住探望。大臣魏相通過許皇後的父親上了密秘奏章,指陳霍氏一門的驕奢放縱。霍光去世後,這種情況反而變本加厲,甚至密謀發動政變,最終在公元前65年被滅族。
『貳』 光武大帝txt全集下載
光武大帝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光武大帝
作者:光武大帝
雲台二十八將
更新時間2007-8-11 8:56:00 字數:660
永平中,顯宗(指漢明帝)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於南宮雲台(地址在如今河南省洛陽市東郊白馬寺附近)。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功臣依次為:
太傅高密侯鄧禹
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合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征南大將軍舞侯岑彭
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
建義大將軍鬲侯朱祐
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
驃騎大將軍樂陽侯景丹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
衛尉安成侯銚期
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
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
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
驃騎將軍慎侯劉隆
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琅邪太守祝阿侯陳俊
驃騎大將軍參旞侯杜茂
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
左曹合肥侯堅鐔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右將軍槐里侯萬修
太常靈壽侯邳彤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
橫海大將軍山桑侯王常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大司空安豐侯竇融
太傅宣德侯卓茂
雲台二十八將,有三十二人之說,還有三十六人之說。宋人范仲淹曾作《嚴陵》詩曰:
漢包六合網英豪,
一個冥鴻惜羽毛。
世祖功臣三十六,
雲台爭似釣台高。
修改公告
更新時間20……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