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傅浩
Ⅰ 阿摩司·奧茲的阿摩司·奧茲在中國
我國對奧茲的介紹,始於短篇小說。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奧茲的三個短篇小說相繼被翻譯成中文,即《游牧人與蝰蛇》(王守仁譯,見徐新主編《現代希伯來小說選》,灕江出版社,1992);《風之路》(何大明譯,見《以色列的瑰寶:神秘國度的人間奇跡:「基布茲」短篇小說選》,以色列理查德·弗蘭茨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胡狼嗥叫的地方》(汪義群譯,見《世界文學》1994年第6期)。
自1998年以來,南京譯林出版社獨具眼光,在沒有任何外來資助的情況下,購買了奧茲作品的五部版權相繼出版了《何去何從》(姚永彩譯,1998)、《我的米海爾》(鍾志清譯,1998)、《沙海無瀾》(姚乃強、郭鴻壽譯,1999)、《了解女人》(傅浩、柯彥玢譯,1999)、《費瑪》(范一泓、尉穎穎純正、徐惟禮譯,2000),在中國學術界、創作界與普通讀者當中引起反響。遲莉、徐坤以女作家特有的品位,對奧茲的《我的米海爾》表現出強烈認同,池莉甚至不止一次談及奧茲簡約而富有詩意的語言對她本人的震撼及對其創作所產生的影響,我想這在相當程度上標志著奧茲在中國讀者群體中所獲得的可喜成功。1999年,《我的米海爾》獲得中國第五屆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
2004年,台灣皇冠出版社又從譯林購買了《我的米海爾》的一部分版權,出版《我的米海爾》、《了解女人》中文繁體版;上海譯文出版社亦將《黑匣子》(鍾志清譯)的中譯本推向市場,在純文學作品中賣得不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和上海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策劃出版了奧茲的《莫稱之為夜晚》(庄焰譯)、《鬼使山莊》(陳騰華譯),譯林出版社出版褲嫌了短篇小說《風之路》的新譯(鍾志清譯,見《愛的講述》)。 而且胡褲手,譯林出版社在2004年又買下奧茲問世於2002年的長篇小說《愛與黑暗的故事》的版權,也由此引起了一個美好的承諾(詳見《愛與黑暗的故事》譯後記),後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與以色列駐華使館和譯林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奧茲2007年的中國之行。
《愛與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公認為奧茲的巔峰之作,僅五年時間就翻譯成二十餘種文字,相繼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獲獎。阿摩司·奧茲能摘取歌德獎的桂冠,在很大程度上和《愛與黑暗的故事》的面世有關。正如阿摩司·奧茲的英國代理人戴沃拉·歐文女士在日前給本作者的來信中說,「歌德獎主要是頒發給《愛與黑暗的故事》一書的,但他們提到了他在文學創作領域的總體成就,乃至他對世界和平的貢獻」。 《愛與黑暗的故事》堪稱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奧茲在描述家族歷史和個人成長故事的同時,也描寫了他童年時代耶路撒冷的文化、社會、政治生活,使作品含有民族史詩的特徵。小說相當一部分篇幅描寫母愛。奧茲的母親范尼亞美麗溫柔,多愁善感,父親是一位通曉十幾門語言的學者,但在耶路撒冷不是很得志。在奧茲12歲那年,母親因不堪忍受沒有色彩的生活自殺身亡,對奧茲的心理產生了強烈震撼,影響到他的全部人生和創作。沉默了半個多世紀後,奧茲第一次面對自己人之初的心靈創傷,對母親的自殺進行哲學意義上的探討,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阿摩司·奧茲在描寫母親自殺時這樣寫道:「我生她的氣,因為她不辭而別,沒有擁抱,沒有片言解釋:畢竟,即使對完完全全陌生的人、送貨人、或者是門口的小販,我母親也不可能不送上一杯水,一個微笑,一個小小的歉意,三兩個溫馨的詞語,就擅自離去。在我整個童年,她從未將我一個人丟在雜貨店,或是丟在一個陌生的院落,一個公園。她怎麼能這樣呢?」
奧茲和中國讀者的淵源由來已久。早在1996年,我在特拉維夫大學首次與奧茲見面並交談時,他向我講述過他的家學:他的父親能講十幾門語言,卻始終沒有攻克中文這道難關,於是滋生起對坐落在亞洲大陸另一端的遙遠中國和中國文化的神往。奧茲本人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渴望認知與了解中國。在他看來,中文和希伯來文都存在了數千年之久,兩種語言都留下了世界文學中最偉大的創作,雙方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有許多地方需要互相了解。
他曾經將自己作品被翻譯成中文這一普通事件詩意化,稱之為「從亞洲最西部的一個小國到坐落同一大陸上的東方大國旅行,」「架設世界上兩個最古老文明之間的心靈之橋」,「在兩種文化間進行私人交談」。並且,試圖求得與中國讀者達到心靈上的切近與溝通,他說,「現代中國和以色列之間盡管差別很大,但我相信,我們在家庭生活的組合、家庭生活的溫情、家庭生活的深處等方面有共同之處:傳統與現代、價值觀念與情感通常帶有普遍性。我不但希望我的小說在富有人情味上讓中國讀者覺得親切,而且要在戰爭與和平、古老身份與全方位變化、深邃的精神傳統以及變革與重建文化的強烈願望方面喚起人們對現代以色列狀況的特殊興趣」。他曾將自己的中國心結比做「中國夢」。但由於創作累身,教務繁忙,加上以色列大學嚴格的規章制度,奧茲不得不多次婉拒以色列外交部和作家協會等部門向他發出訪問中國的邀請。只有到了2007年夏秋之交,才應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之邀,實現了他訪問中國的夢想。
Ⅱ 你為什麼不跟我說話
阿·坎貝爾
我為什麼把我的情書投入
一段空木頭?為什麼把我的嘴唇貼向一棵樹的節孔
低喚你的名字?
蜘蛛張開它們的網
捕捉太陽;在我腳邊的乾草叢里
螞蟻修建一座破損的城池。
蝴蝶在風中成雙作對;那黃色的蜜蜂,它的槍套里塞滿食物,騎著藍色的空氣,像個臘旦沖醉酒的牛仔。
我越來越覺得自己
是在對大海說話。
我獨自與我的腳印相處。
我觀看海水退潮;我被撇下與綿延數里的閃光的沙灘做伴。
你為什麼不跟我說話?(傅浩譯)
精品賞析
阿·坎貝爾遲差,紐西蘭著名的詩人、輪殲劇作家和小說家,出生在紐西蘭的庫克群島上,母親是當地的土著酋長的女兒,父親則是第三代的歐洲白人移民的後代。不過,他7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親,被送到了紐西蘭南島的一家孤兒院,在那裡接受了英語教育。1943年,他考入了渥塔果大學,學習古典文學。後來,因為喜歡從事探險活動而沒有完成學業。他還當過園丁等,在外面漫遊了好幾年之後,他重新回到學院里取得了學位,在一家出版社擔任編輯。他自稱深受英國詩人葉芝的影響,自覺地繼承英語詩歌的偉大傳統,不過,這與他出身於紐西蘭混血家庭的文化產生了內在的矛盾。1960年,他精神崩潰,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期的詩歌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地表現出生地的自然面貌和文化內涵,獲得了很高聲譽。這首愛情詩是對戀人的質詢、表白和逼視,在逼問當中,那種強烈的愛情已經表現無遺了。
Ⅲ 魯迅的所有作品簡介有什麼啊
魯迅舊體詩集注 Old Style Poetry
小說集《吶喊》 Outcry
《吶喊》自序,《吶喊》目錄,狂人日記,孔乙己,葯
明天,一件小事,頭發的故事,風波,故鄉
阿Q正傳,端午節,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社戲
小說集《彷徨》 Wandering
祝福,在酒樓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長明燈, 示眾
高老夫子, 孤獨者, 傷逝, 兄弟, 離婚
小說集《故事新編》 Old Stories Retold
序言,補天, 奔月, 理水, 採薇, 鑄劍, 出關, 非攻, 起死
散文詩集《野草》 Wild Grass
散文集《朝花夕拾》 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
簡介,小引,狗·貓·鼠,阿長和山海經,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
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後記
雜文集《墳》 The Tomb
題記, 我之節烈觀, 我們現在怎喚敗樣做父親, 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
論雷峰塔的倒掉, 說胡須, 論照相之類, 再論雷峰和納顫塔的倒掉, 看鏡有感
春末閑談, 燈下漫筆, 雜億, 論「他媽的!」, 論睜了眼看, 從胡須說到牙齒
堅壁清野主義, 寡婦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寫在《墳》後面
雜文集《熱風》 Hot Wind
題記, 隨感錄二十五, 三十三,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隨感錄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隨感錄四十九, 五十三, 五十四, 「來了」, 現在的屠殺者, 人心很古, 「聖武」, 不滿
恨恨而死,
「與幼者」, 有無相通, 暴君的臣民, 生命的路
智識即罪惡, 事實勝於雄辯, 估《學衡》, 為「俄國歌劇團」
無題, 「以震其艱深」, 所謂「國學」, 兒歌的「反動」, 「一是之學說」
不懂的音譯 , 對於批評家的希望, 反對「含淚」的批評家
望勿「糾正」,
即小見大
雜文集《華蓋集》 Hua Gai
華蓋集·題記
咬文嚼字
青年必讀書
忽然想到
雜文集《二心集》 Two Hearts
雜文集《而已集》 Er Yi
雜文集《偽自由書》 Fake Free Book
雜文集《花邊文學》 Huabian Literature
雜文集《准風月談》 Wind and Moon
書信集《兩地書》
魯迅、許廣平《兩地書》未刊書信選登
--------------------------------------------------------------------------------
魯迅傳記 Biography
魯迅與朱安, 許廣平書簡——致朱安, 宋慶齡促魯迅醫病的信
從魯迅在北大當講師說起, 蔡元培在紀念魯迅的活動中
徐淦《訪八道灣11號》, 倪墨炎《關於周作人二三事》
秋石《魯迅與蕭軍》, 崔石崗《魯迅和陳寅恪兄弟的交往》
曹震《魯迅·凌叔華·『剽竊』案》
鄧雲鄉《魯迅先生稿費》, 耿庸《三十年代的稿費標准》, 元三《史量才的手是否發抖》
李國文《魯迅的年終書賬》, 漫畫《阿Q正傳》問世一段往事, 中國文協慰問病重的高爾基和魯迅
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 魯迅為「版稅之權」對簿公堂, 黃喬生《周建人與他的兩位哥哥》
范泉《邂逅魯迅先生》, 姚錫佩《教育家的悲哀和驕傲——紀念許壽裳先生有感》, 倪墨炎《許廣平在遭難前後》
楊海鵬《周令飛:被誤讀的愛情》
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俞芳《和魯迅鄰居》
王泉根《中國現代文壇的「謝本師」》
陳漱渝《阿Q的誕生》
閻晶明《魯迅:吃了也不嘴軟》
陳明遠《魯迅一生掙多少錢》
朱正《北京的「魯編室」》
王曉明《魯迅傳》「序言」
馮奇《蕭軍蕭紅與魯迅的初次會面》
吳中傑《周作人晚年心態》
王稼句《魯迅的中文藏書》
張遠山《從稱謂開始的師生戀》
陳漱渝《魯迅的婚戀——兼駁有關訛傳謬說》
蕭紅《回憶魯迅先生》
劉克敵《偉大而尷尬的「私奔」--魯迅與許廣平攜手南下前後》
李美皆《朱安嫁魯迅,幸耶不幸?》
古遠清《魯迅堅拒蔣介石拉攏》
周海嬰新作披露內情鮮為人知
魯迅醉打許廣平
錢理群《曹聚仁與周作人》
楊建民《魯迅扔出了誰做的棉褲》
許廣平《左聯時期有關三十年代後回憶資料》
向韜《兒孫回憶魯迅小事》茄扒
陳村《讀〈魯迅與我七十年〉》
《「我要維護父親」——訪周海嬰先生》
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選載)》
魯迅評論 Criticism
張定璜《魯迅先生》, 林語堂《魯迅之死》, 梁實秋《關於魯迅》, 李澤厚論魯迅
張承志《致先生書》, 孫郁《魯迅書話》 , 袁良駿《周作人研究的三口陷阱》
毛志成《莫和魯迅過不去》, 吳中傑《魯迅風骨》, 楊淼《重提一段公案》
蕭錚《何須狂狷如此》, 兩位藝術大師為何不相能?, 魯迅和他罵過的人
薛毅《世紀末的魯迅熱》
林書《自譽自嘲願再思--魯迅自嘲詩新解》, 倪墨炎《關於現代文網史的編寫》, 顧農《從知堂詩看其人》, 楚庄《誅心詩說苦茶庵》
韓小蕙《替魯迅先生抱屈》, 楊慶春《誰叫魯迅太沉重》, 卞毓方《魯迅是一股元氣》, 韓光智《魯迅:畫上得來終覺淺》
郭德茂《兩個魯迅》
張芙鳴《詩人邵洵美的命運》, 倪墨炎《邵洵美請過魯迅蕭伯納吃飯嗎--對張文的回應之一》, 《魯迅與邵洵美的糾葛--對張文的回應之二》
吳蓉暉《假如魯迅去過蘇聯》, 林賢治《也談魯迅研究之謎》, 崔瑞鑫《讀點魯迅》, 張學昕《小議魯迅文學精神》
閻晶明《不是書的問題》, 劉夢嵐《魯迅的「立人」和提高民族素質———訪學者陳漱渝》, 徐虹《歲月的牆上留著魯迅的影子》
秦援晉《「與魯迅斷裂」是匪夷所思的宣言》, 錢理群《能寫與不能寫的》
錢理群《談「做夢」--「改造國民性」思想之二》
白楊《見你的微笑》
余傑《魯迅的偏激》, 《看哪,那個人》
林賢治、王得後、錢理群、邵燕祥等《人間魯迅》
王培元《「人間魯迅」:詩情與理性的悟解》
李多鈺《兄弟,就讓我們分離》
何滿子《打魯迅牌和從魯迅觀照今天》
何滿子《魯迅是武俠小說守護神?》
陳村《看先生罵人》
何滿子《這就叫歷史的考驗》
何滿子《未來史家對魯迅的評價將比今人高》
張揚《魯迅國學著述與我們的民族性》
王彬彬《魯迅的晚年情懷》
王培元《感受魯迅的生命哲學》
張檸《魯迅和他的小說》
卞毓方《凝望那道橫眉》
秦宇慧《讀王曉明之《魯迅傳》有感》
殘雪《藝術復仇》
林斤瀾《溫故知新--讀《故事新編》》
郜元寶《讀魯思屑》
止庵《另外一個魯迅》
張遠山《魯迅論:被逼成思想家的藝術家》
葛紅兵、鄧一光、劉川鄂《魯迅:被誤讀的大師》
李國文《20世紀中國文學關鍵詞:魯迅、《阿Q正傳》》
梅桑榆《魯迅真是想不開》
閻晶明《「魯迅言論」的時代烙印》
揚程《魯迅緣何成了現代學生「公敵」?》
王朔《我看魯迅》
劉緒義《永遠的魯迅,永遠的王朔》
野麥子《狂人日記2000版》
張閎《走不近的魯迅》
baling《忘記魯迅的時代?》
鄢烈山《金元寶殿上的表演》
林賢治《魯迅與王朔的「有神論」》
魯迅挨「罵」錄
老舍《魯迅先生逝世兩周年紀念》
余傑《叛徒們之魯迅》
王彬彬《何謂「思想家」》
劉善良《准確理解魯迅意見》
吳杭民《貶損魯迅 意欲何為》
天宇《〈阿Q正傳〉何以跑進了〈彷徨〉》
廖四平《魯迅研究界直面挑戰》
陳村《我愛魯迅》
郜元寶《買〈魯迅文獻圖傳〉記》
魯容《21世紀魯迅的命運》
董樹林《貶魯迅者戒》
魯特·維爾納《德文版魯迅選集《寫於深夜裡》導言》
季進《李歐梵和其魯迅研究》
朱宗震《〈魯迅與胡適〉:幾多思考、幾分遺憾》
周維強《關於〈魯迅回憶錄正誤〉》
陳魯《魯迅的耳光》
午夜裸奔《老皮肉綻放新生涯--也說王朔》
傅浩《也說「思想家」》
王乾榮《思想者魯迅》
野地西風《蒼蠅,狗和戰士》
楊振寧《中國現代文學館與魯迅頭像》
方舟子《淫者見淫--評朱大可〈殖民地魯迅和仇恨政治學的崛起〉》
李銳《虛無之海,精神之塔--對魯迅先生的自白》
謝有順《有他,我們並不孤單》
葉凡《是魯迅可笑還是梁實秋可鄙》
張夢陽《也談何謂「思想家」》
ljg《魯迅的「廟」》
甘競存 曾立平《新世紀呼喚新魯迅》
劉錫誠《那怕你,銅牆鐵壁》
郁達夫《懷魯迅》
楊曾憲《沉浮在傳統的阿Q主義泥沼》
王乾榮《關於魯迅的錢和靈魂》
楊曾憲《魯迅不應離我們遠去》
李書磊《重看魯迅批孔》
伊藤虎丸《魯迅的「生命」與「鬼」——魯迅之生命論與終末論》
梁啟談《魯迅「多疑」的個性闡釋———對於<狂人日記>的個案分析》
傅謹《魯迅何以變得如此荒誕》
肖振鳴《被「槍斃」的魯迅手稿》
逸鴻《錢、魯不可比及相關話題》
游擊《敢笑魯迅不高明》
柳萌《想起魯迅的書名》
王童《魯迅的位置》
張夢陽《曼陀羅·紅玫瑰——紀念魯迅誕生一百二十周年》
楊曾憲《勸君莫飲「魯迅酒」》
沈峰《英名做酒》
啟蒙律師《從〈一件小事〉看魯迅時代的警察 》
訪談:我們怎樣才能真正走近魯迅
劉少勤《當代魯迅批評中的幾個問題》
陳思和《三論魯迅的罵人》
漢上笑笑生《我們為什麼懷念魯迅?!》
漢上笑笑生《牢中的魯迅寫什麼?!》
范美忠《為了不忘卻的紀念--紀念魯迅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方舟子《從魯迅棄醫從文想到的》
楊曾憲《魯迅沒有離我們遠去——兼談魯迅與賽義德》
徐懷謙《魯迅的熱鬧及其它》
陳漱渝《魯迅的恆常價值》
陳克勤《魯迅有緋聞?》
史沫特萊《追念魯迅》
傅國涌《幸虧魯迅死得早》
肖鋒《今天我們想罵的魯迅都已經罵過了》
《新語絲》「周氏兄弟」增刊 XYS "Zhou Brothers" Special Issue
--------------------------------------------------------------------------------
新聞報導 Reports
魯迅許廣平「兩地書」全部手稿出版
參觀魯迅博物館魯迅生平展側記
近訪魯迅博物館
沙飛拍攝魯迅的最後留影
魯迅與電影
魯迅研究現狀
周海嬰訪台歸來話家常
訪談:周海嬰父親是魯迅
--------------------------------------------------------------------------------
其他 Misc
曼施泰因《論古久先生》
獨思風前《孔乙己——一個曾經的吉它手》
狂妄孤傲生《孔乙己之餘傑版》
Ⅳ 剛重生就被傅家偷走成團寵了嗎
是的
團寵傅少夫人又翻牆了,重生題材小說《團寵:傅少,夫人又翻牆了》,書中的主要角色是蘇沫歡、傅浩,這是作者「千秋月」潛心打造的一模神部優質女頻小說,小說連載中悄碼兄,精彩內容,歡迎閱讀!小說詳情介啟襲紹:前一世,蘇沫歡被自己的養母逼著嫁給一個將死之人,養母和妹妹拿著她的賣身錢逍遙快活,她自己落得一個慘死的結局。重活一世,蘇沫歡只為自己而活,她打臉虐渣,報仇雪恨,不再任人宰割。絕世醫術在手,丈夫病重,她分分鍾將他救回來,救回來的病嬌美男,有錢,有顏,寵她入骨,這一世,她終於走上人生巔峰,成為人生贏家了。
Ⅳ 推薦幾本可讀性比較好的書
小說類:《紅與黑》,我個人認為是相當好的一本書,買的話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就可以了,翻譯得還不錯。主要是內容好,可讀性也比較強,司湯達描寫的心理非常生動。既然你喜歡卡夫卡,那估計也會對納博科夫和喬伊斯感興趣,推薦你看納博科夫的《洛麗塔》,這本書可能有比較大的爭議,但閱讀之後是否能得到所謂的「審美狂樂」,那就要看你自己的閱讀體驗了。此外,喬伊斯有一本《尤利西斯》,我的是三聯出版的,蕭乾和文潔若譯的,所以翻譯粗高的很好,但是是限量版精裝書,又是三聯的,所以比較貴,也不知道你能不能買到,所以還是推薦你看一看其他出版社得。這本書因為是意識流,所以比較難懂,但認真看的話會有很大的收獲。波蘭作家顯克維奇是寫歷史小說的,我看了他的兩本書,《你往何處去》和《十字軍騎士》,南海出版社,都比較好看,就是你喜歡的可讀性比較好的,你可以看一看,封面看了也很舒服。此外,杜拉斯的《情人》、《 直布羅陀水手》也不錯,上海譯文出版社,翻譯得還比較好。封面簡潔,挺好看得吧,估計你會喜歡。200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帕穆克的《我的名字叫紅》, 世紀文景出版的。這本書又點難懂,但是是帕穆克的成名作,還是建議你看一看,故事本身也很迷人。約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三條軍規》,黑色幽默,很好看的。我看的是浙江文藝出版社的,感覺翻譯得還不錯,你可以看看。另外,有一本曾經很暢銷的小說《龐貝》,人民文學出版社,寫得關於龐貝古城的,個人認為還蠻好看的,翻譯得也還可茄源以。散文類:帕穆克的《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回憶》,還是世紀文景出版的,是帕穆克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這個需要靜下心來讀,還是很好看的。《空谷幽蘭》,南海出版社,這個強烈推薦,是一個美國人寫的他在終南山探訪隱士的經顫凳態歷和感受。這本書是安妮寶貝做的序,整本書讀下來感覺會很好,就是覺得整個人都不一樣了吧。而且封面很好看,很素凈的感覺,和書的內容很配。詩歌類:波德萊爾《惡之花》,上海譯文出版社。波德萊爾的詩歌和一般詩歌不大一樣,也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總之我覺得有深度,推薦你看一看。此外,我個人比較喜歡葉芝的詩,我看的《葉芝精選集》是北京燕山出版社的,還可以,但建議你買詩歌集,找一找的話應該有葉芝詩歌專門的集子。歷史類:廣西人民出版社又一套「失落的文明」系列,關於歷史學和考古學都有比較詳細專業的介紹。主要是關於地球上一些已經不存在的文明的,一共有24本,這個估計要上網買,你可以去看一看,那些喜歡的就可以買。 PS:日本其實也有許多不錯的小說,我比較喜歡日本的推理小說,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去看看東野圭吾的和島田莊司的。東野的注重描寫人心,倒不是純推理,內容可讀性很強。島田的推理很精彩,主要是新本格派的吧。 總之,以上的都是我個人的建議,到底要看什麼書,還是建議你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
Ⅵ CBA會增加一支新球隊,名字叫什麼呢
富邦俱樂部總經理張偉透露,八一凱畝男籃隊員都是富邦俱樂部培養的,所以富邦俱樂部優先接收,合理合法合規。另外,張偉表示,在實際接收過程中,如果寧波富邦俱樂部放棄部分匹配球員,接收俱樂部應向我俱樂部支付相關培訓費;也就是說,如果其他俱樂部想從八一隊得到球員,就要向富邦支付培訓費,這叫轉會費,大概是天價了。所以CBA下賽季會有一個新的球隊,就是寧波富邦集團贊助的球隊,也就是在八一男籃的基礎上,用外援打造一個新的球隊。
據悉,八一隊解散後,擁有八一隊CBA名額的俱樂部大股東富邦集團被允許組建全新的球隊,取代八一隊在CBA聯賽中的位置。對此,富邦集團所在地寧波市體育局表示全力支持。據寧波當地媒體報道,寧波市體育局相關領導近日專程到北京,就富邦集團組建CBA新球隊一事,與國家體育總局和中攔閉國籃協領導進行了協商和溝通。寧波市體育局領導表示:「富邦回歸CBA聯賽是群眾的期待,也是寧波體育賽事品牌建設和地方職業體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寧波體壇各方將共同努力,幫助富邦盡快組建新團隊,重返CBA。」
Ⅶ 西漢呂母和隋朝高涼冼夫人,誰要更加厲害
歷史上有很多女英雄。花木蘭,樊梨花,穆桂英,和梁紅玉並稱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女英雄。樊梨花和穆桂英很蘆猛有名,但他們是通過小說宣傳的。歷史上沒有這樣的人!有10個著名的真正的女英雄!第一:商的皇後符浩也是有記載的第一位女武士,著名的司母戊銅鼎是她的兒子為了紀念她而鑄造的!
她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俚族的部落首領,在嫁給時任高梁總督的馮寶,後,冼夫人成了俚語和漢語融合的典範。她的事跡不僅見於《隋書》 《北史》 《資治通鑒》和許多地方誌,而且在嶺南口耳相傳,流傳千年。為什麼一個少數民族婦女在跨越歷史的長河,享有如此高的聲譽陪滑橋,甚至成為嶺南?民間信仰崇拜的對象?
回顧冼夫人為國家和人民的一生,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Ⅷ 位面旅者的故事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位面旅者的故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位面旅者的故事
作者:雪語非
序 傅浩
更新時間2012-2-7 16:49:51 字數:3480
「叮鈴鈴!」
一聲手機鈴聲打斷正在吃面的傅浩,坐在路邊小攤位旁邊,吃著八塊大洋一碗的面條的傅浩,面無表情的接過電話。
「喂,黃經理。」傅浩雖然臉色面無表情,但是傳出的聲音卻非常獻媚,驚的從身邊走過的老闆娘身上直起雞皮疙瘩,頓時鄙視看向傅浩,顯然沒想到這個帶著眼鏡,一個文鄒鄒的書生一樣青年居然發出這種絕殺的聲音。
「嗯!有件貨要送?現在?又加班!」傅浩聽到對面讓自己厭惡的聲音,有些吃驚看看已經快要黑下來的天際,問道:「黃經理,我在吃飯,我一天沒吃飯了。什麼,送完再吃。不不!我沒有什麼裂信不滿的,我這就來。」
傅浩無比厭惡的掛上電話,無可奈何的飛快將面條塞在嘴中,草草的吃了一下,然後飛快的結賬走人。
在這個物質橫流的時代,這個時代的風氣已經敗壞,傅浩,作為個高中畢業沒兩年的青年,徹底淪為社會最底層。
在這個有錢就能買到文憑的時代,連廁所搞清潔的都是大學畢業,讓傅浩這個高中畢業生如何生存?在這個城市,每一份工作都非常艱難,能夠尋找一份工作對於傅浩這種貧困社會底層來說,艱難無法想像。
經過千挑萬選,傅浩終於找到一份工作—--一家專門與一個電子企業合作的小物流部門。
每天超過十二小時,時常加班,還要經常被欺負,傅浩這個瘦弱的青年,頃搜每天陪著那些幾乎與自己父親一般雀源歷大的人搬進搬出,還……
Ⅸ 傅浩的發表論文
[ 1] 《現代英詩的運動軌跡:否定之否定》,7千核爛字,載《外國文學評論》1989年第2期。
[ 2] 《論詩之可譯》,6千字,載《詩刊》1990年第2期
[ 3] 《運動派的一個宣言:純潔英詩用語》,10千字,載《外國文學評論》1990年第2期
[ 4] 《運動派的文學愛國主義》,10千字,載《外國文學研究》1990年第4期
[ 5] 《英國運動派的詩歌審美觀形式觀和本體觀》,8千字,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1年第2期
[ 6] 《早期葉芝:夢想仙境的人》,10千字,載《國外文學》1991年第3期
[ 7] 《新詩格律建設之我見》,7千字,載《詩雙月刊》(香港)第二卷第五期改納漏(1991)
[ 8] 《崇尚真人真事:論運動派的詩歌題材觀》,10千字,載《國外文學》1993年第1期
[ 9] 《非浪漫時代的普通人:論運動派的詩人觀》,12千字,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三十年文選》,中國工人出版社,1994年
[10] 《約翰·但恩的敬神十四行詩》,3千字,載《國外文學》1994年第4期
[11] 《約翰·但恩的艷情詩和神學詩》,9千字,載《外茄和國文學評論》1995年第2期
[12] 《葉芝詩中的東方因素》,10千字,載《外國文學評論》1996年第3期
[13] 《〈荒原〉六種中譯本比較》,15千字,載《外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2期
[14] 《約翰·但恩的玄學詩》,10千字,載《詩雙月刊》總37期,1997年12月
[15] 《葉芝的戲劇實驗》,12千字,載《外國文學》1999年第3期
[16]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in (FIT) Revue BABEL 45:3, 1999年
[17] 《葉芝的象徵主義》,12千字,載《國外文學》1999年第3期
[18] 《葉芝的神秘哲學及與其文學創作的關系》,12千字,載《外圍文學評論》2000年第2期
[19] 《菲利浦·拉金的詩歌語言藝術》,7千字,載《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二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0] 《我的譯詩原則和方法及作為譯者的修養觀》,6千字,載《中華讀書報》2002年6月19日第24版
[21] 《當你年老時:五種讀法》,5千字,載《外國文學》2002年第5期
[22] 《苦難的位置:〈美術館〉和〈給奧登先生的備忘錄,29/8/66〉的對比閱讀》,3千字,載《外國文學》2003年第6期
[23] 《詩歌翻譯對詩歌創作的影響》,6千字,載《中華讀書報》2004年4月21日第19版
[24] 《論英語自由詩的格律化》,9千字,載《外國文學評論》2004年第4期
[25] 《論中國古詩的英譯》(中文本),10千字,載《國外文學》2005年第1期
[26] 《以普拉斯<女拉撒路>為例論非私人化詩歌理論》,10千字,載《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
[27] 《創造自我神話:葉芝作品的互文》,15千字,載《外國文學》2005年第3期
[28] 《從〈臭鼬時辰〉看作者意圖在詩歌評論中的作用》,7千字,載《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六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年9月版
[29] 《我的譯詩原則和方法及作為譯者的修養觀》,6千字,載《中西詩歌翻譯百年論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30] 《從〈臭鼬時辰〉看作者意圖在詩歌評論中的作用》,7千字,載《國外文學》2008年第3期。
[31] 《葉芝作品中的基督教元素》,10千字,載《外國文學》2008年第6期。
[32] 《Ts』ai Chi』h是誰?》,5千字,載《外國文學評論》2010年第2期;《復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10期。
[33] 《西方文論關鍵詞:自由詩》,9千字,載《外國文學》2010年第4期。
[34] 《怎樣譯詩:兼評<英詩漢譯學>》,9.6千字,載《東方翻譯》2011年第1期。
[35] 《葉芝在中國:譯介與研究》,1.2千字,載《外國文學》2012年第4期。
Ⅹ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主要論文、論(譯)著
1. 《轉喻的認知闡釋》,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英美後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3. 《英語文體學》(主編,研究生教材),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4. 《20世紀英美文學要略》(編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2002年獲江西省英語學會學術論著一等獎)。
5. 《格林童話精粹》(譯著),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0。
6. 《敘事:意義與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7. 《濟慈書信集》,(譯著)東方出版社,2001。
8. 《溝通與超越》,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
9. 《文本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0. 《贛文化論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11. 《實用漢英分類翻譯手冊》,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12.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主編(負責主要編寫工作),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10,(此書獲得江西省英語學會一等獎)。
13. 《跨文化傳播——中國古典詩歌英譯論》,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鎮租凱即將出版。
14. 《傅浩文集之一·詩學卷·距離》,140千字,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5. 《葉慈詩選》(英漢對照),300千字,台灣: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16. 《喬伊斯詩全集御喚》,1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 《阿米亥詩選》(增訂本),22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 《葉芝詩集》(修訂本),5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 《20世紀英語詩選》,3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 《德瑞克·沃爾科特詩選》,2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1. 《拿單·扎赫詩選》,約13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即出。
22. 《英語名詩譯解》,120千字,哈爾濱出版社,即出。
23. 《葉芝精選集》(主編、譯),800千字,燕山出版社,即出。 1. 「語義壓制的轉喻理據」,《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6。
2. 「概念隱喻與認知語境」,《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6)。
3. 「語言的模糊性和語境的解釋功能」,《西安外語學院學報》,2002(1)。
4. 「隱喻的語用闡釋」,《山東外語教學》,2002(3)。
5. 「信息短路下的話語標記」,《外語學刊》,2003(3)。
6. 「間接言語行為中的借代」,《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2003(2)。
7. 「語用標記與話語連貫」,《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
8. 「論話語標記在語言的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6)。
9. 「轉喻的認知語用闡型輪釋」,《外國語言文學》,2003(4)。
10. 「理想化認知模型與轉喻的語用功能」,《山東外語教學》,2003(3)。
11. 「基於腳本的架橋式語用推理」,《外語與翻譯》,2003(4)。
12. 「翻譯的語用等效觀」,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美中外語》,2004 (1)。
13. 「框架轉換與意義建構」,《外語學刊》, 2004(3)。
14. 「架橋式語用推理的認知研究」,《天津外語學院學報》 2004(1)
《語言文字學》(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004(5)。
15. 「構式義、轉喻與句式壓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
16. 「言語行為轉喻與話語的深層連貫」,《外語教學》,2004(3)
17. 「閱讀理解中語用推理的認知考察」,《外語教學》,2004(5)
18.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a traditional reading class. Teacher』s Edition, 11, 12-16,2004.
19. Effect of using a "top-down" strategy o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readings.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3, 29-44,2003.
20.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TESOL Journal, 11/2, 5-11,2002.
21.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FL teaching. System, 30/1, 85-105,2002.
22. A close look at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Asian Englishes, 5/1, 40-63,2002.
23. The middle group of 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 Teacher』s Edition, 9, 24-30, 2002.
24. Creating group-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 large EFL classes. ELI Teaching, 23/1, 16-19, 2001.
25. Matching teach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Internet TESL Journal, 7/7.
26. Advantages of group-centered learning in large classes. Teacher's Edition, 6, 8-13. 2001.
27. Teaching reading: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the Chinese Context,
Guidelines, 23/2, 20-23. 2001.
28.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EFL teaching. Guidelines, 22/1, 51-60.
29. Modern vs.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Forum. 37/3, 27-29. 1999.
30. Mak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ork together with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a traditional setting. Guidelines. 21/1, 23-33. 1999.
3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FLte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 35-43. 1999.
32. Developing an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by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Guidelines 20/2, 77-88. 1998.
33.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ELI Teaching. 28, 15-19, 1998.
34.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ELI Teaching 29, 37-39. 1998.
35. Reconcil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thods.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30/4, 458-471. 1996.
36. 「中澳大學生學習觀念比較」, 《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4.
37. 「學習策略與教學方法」,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
38. 「論兼收並容,折衷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8期. P, 39 – 41.
39. 「The Trojan Horse of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Journal o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2003.
40. 「De-politicization in ELT in China」, Pacific Asian Ecation,2000.1
41. 「National Sovereignty versus Moral Sovereignty」,Media Asian, 2003.1.
42. 「The Foreign Language Dilemma」,Re-reading America, 2003.
43. 「康拉德研究在中國:回顧與展望 」, 《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3期。
44. 「當代文學批評語境下的康拉德研究」,《英美文學研究論叢》( 汪義群 ,虞建華主編)第4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即出)。
45. 「論美國後現代小說的兩大走向」, 《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1期。
46. 「論《查特來夫人的情人》的陽物意識 」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4 期。
47. 「電影的文學性、文化性與英美文學教學」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第9期。
48. 「別有洞天的敘述——論《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敘事結構」,刊載於胡全生著《英美後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
49. 「互文性與巴塞爾姆的小說《白雪公主》」, 刊載於胡全生著《英美後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
50. 「Logos、道與後現代主義小說語言觀」,《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51. 「論康拉德的小說《吉姆爺》的敘事技巧」,《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1998年獲江西省英語學會學術論文一等獎)。
52. 「文本學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文藝報》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2 期全文轉載。
53. 「文學與國民教育」,《文藝報》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2期全文轉載。
54. 「繼承與創新——新敘事學對文本研究的貢獻(上)」,《創作評譚》第2期,2004。
55. 「繼承與創新——新敘事學對文本研究的貢獻(下)」,《創作評譚》第4期,2004。
56. 「淺談英譯中國古詩中的隱喻」,《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6。
57. 「翻譯的目的、對象與語篇類型——重溫嚴復的譯論」《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0,6
58. 「論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可譯性」,《外語與翻譯》,2000,4
59. 「譯詩的標准與譯詩的方法」,《外語與翻譯》,2002/3(此文在中國譯協於鄭州舉行的「2002全國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上,獲得由「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頒發的一等獎)
60. 「英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形象」,《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4
61. 「論英譯中國古典詩歌的不可譯性」,《江西師大學報》,2000,2
62. 「翻譯中的文化因素與兩種技法比較」 《江西師大學報》,2001,2
63. 「從《無題》的幾種譯詩看文化因素對翻譯的影響」,《江西師大學報》,2001, 2
64. 「直譯為主,還是意譯為主——兼評幾種翻譯教科書的直譯意譯觀」,《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7
65. 「詩無達詁與古詩英譯」(參加「中國詩歌翻譯第四屆年會」,《外語論壇》 2003/1發表。
66. 「為了祖國語言的純潔性——從『武裝到牙齒談起』」《中國高等教育研究》, 2004/8
67. 「詩歌翻譯中的文化闡釋與文化定位」,《語言文學研究》,2004,4。
68. 「沃爾夫與女權論文學批評」,《江西師大學報》,1996,1。
69. 「文學符號學——一種新的文學批評理論」,《江西師大學報》,2001/2。
70. 「論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外語研究與教學》,航空工業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71. 「大學階段基於文體學的英語教學法」,《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72. 「Students』 mental lexicon in L2」,2001.7月參加「第二屆南京大學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宣讀論文。
73. 「基於Internet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 第一作者,《中國電化教育》2002年第12期;
74. 「基於Internet學習資源的分析與評價」,第一作者,《現代遠距離教育》2002年第4期;
75. 「Rubric—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writ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中國英語教學》),2003年第3期
76. 「學習理論的新發展與外語教學模式的嬗變」,第二作者,《外國語》2004年第4期;
77. 「基於信息技術的任務型外語學習環境設計」第一作者,《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78. 「論科技文體的翻譯原則與方法」,《中國科技翻譯》2004年第3期;
79. 「語義框架、場及其相互關系」,《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1。
80. 「不同的路向:關於語義分解的思考」,《外語學刊》,2001,1。
81. 「顏色詞的認知語義與認知結構」,《外語教學》,2001,4。
82. 「言語行為動詞語義分析及構架」,《外語學刊》,2000,2。
83. 「語義結構與文化意義」,《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7。
84. 「廣告英語模糊現象探析」,《山東外語教學》,2000,3。
85. 「格語法與當代語義分析理論」,《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3。
86. 「話語中名詞性詞的分析與情景語義學」,《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2,4。
87. 「葉芝的神秘哲學及與其文學創作的關系」 ,《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第2期。
88. 「菲利浦·拉金的詩歌語言藝術」,7千字,《英美文學研究論叢》第二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89. 「當你年老時:五種讀法」,5千字,《外國文學》2002年第5期。
90. 「詩歌翻譯對詩歌創作的影響」,5千字,《中華讀書報》200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