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免費 » 新世界札記免費小說

新世界札記免費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4-19 08:26:07

㈠ 著名詩人胡適生平簡介

胡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學者、詩人,也是領導新 文化 運動的領袖人物,下面是我為你搜集胡適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胡適生平簡介
胡適,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歷史 家、哲學家、詩人、學者。他是安徽績溪人,原名叫做嗣穈,字希疆,後來改名胡適,字適之。他 畢業 於哥倫比亞大學,是自由主義者,實用主義者。他是我國文學成就的代表人,代表作品有《胡適文選》、《文學改良芻議》等,在1939年胡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這是一個對於文學者的肯定。後來他領導了新文化運動,倡導文學改革。

胡適的父親叫胡傳,是台東直隸州知州,崇尚文學,著有《台灣紀事兩種》,胡適有現在的成就也是受到他父親的影響,胡適跟隨父親從小學習。所以在胡適5歲時便在安徽績溪的私塾上學,後在其他學堂求學。在胡適接受早期的西方 教育 時,就有了很大的 興趣 ,後來又受到梁啟超、嚴復等人的影響,開始接受新思想。1915年,胡適到哥倫比亞大學進修,並且接受了實用主義哲學思想,這是杜威的哲學。回國後,先後任職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兼校長,加入《新青年》編輯部,胡適是白話文和文學改良的倡導者,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

胡適的一生功成名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贊賞和愛戴。胡適逝世後,他的墓誌銘由著名學者毛子水提筆,金石家王壯也為胡適書寫。2010年,我國文化部部長蔡武抵達台灣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胡適的故居參觀,還去胡適墓園哀悼和前去觀看胡適銅像。從這些可以看出胡適在我國當今社會的影響力還是十分顯著的,大家對於胡適是非常尊重的。
胡適與新文化運動關系
新文化運動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前後由當時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進步青年所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學革命運動。這次運動的開端是在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之後改名為《新青年》),在雜志上刊載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封建和專制。這場運動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它在客觀上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解放了大眾的思想。

胡適作為一個學識淵博,滿腹經綸的學術大師,較早地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的熏陶,使他對於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認宏薯同,他也是當時新文化中的主將和領袖之一。他對於新文化運動主要的貢獻有三點,先來看第一點:大力提倡白話文,反對迂腐落後的文言文。他在《新青年》發表了多篇文章,比較有名的有《文學改良芻議》、《建設的文學革命》、《談新詩》等,這些文章的共同點都是大力宣揚白話文的好處和優勢,號召人們摒棄繁復難懂的文言文,多用白話文交流和寫作,他的這種主張在當時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

胡適的第蔽敏者二個貢獻則是出版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本完全用白話文寫作的詩集《嘗試集》,在這本詩集中,胡適拋棄了古體詩原本的種種束縛和規矩,寫出了完全不同於古體詩的白話詩,這一點為現代詩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個貢獻則是提出了“充分世界化”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舊思想和舊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胡適的作品
胡適,這個名字是從達爾文文學中提到的 典故 得來的,字適之。他是五四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胡適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一生有眾多文學作品。胡適的作品有《胡適文存》、《 中國哲學 史大綱》、《白話文學史》,《胡適論學近著》、《淮南王書》、《四十自述》、《藏暉室札記》等。

《白話文學史》是胡適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顛覆了文言文的正統,規范。胡適講述了白話文將在中國文學史上開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適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結構,揭露了中國文學發展的規律和特徵,《白話文學》打破了前輩文學史中狹隘的框架,把視線延伸到更廣的文學領域,提高了中國文學史的內涵,它以全新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審視了中國 古代文學 。

胡適的作品,另一本代表作《胡適文存》。這本書一共有四本四冊,《胡適文存》在1927年被推選為新文學十部傑作之一,並且排在第一位,這本書當時有很高的銷售量,被選為暢銷書。《胡適文存》表達了胡適思想的所有精髓,一代代青年人都被它所影響,如梁實秋、張愛玲等,他們都把《胡適文存》作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書之一。

直到胡適逝世以後,他的很多作品被後拿敬人發現後一直出版並且銷量很高。由此可見,胡適的作品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欣賞、閱讀,那會提高我們的文化內涵。

猜你喜歡:

1. 胡適的生平簡介

2. 精選胡適散文閱讀

3. 胡適生平簡介

4. 胡適散文讀後感3篇

5. 杜甫的生平事跡介紹

6. 黃賓虹的生平簡介

7. 胡適母親生平簡介

㈡ 金步甲是哪部文學作品裡面的

《昆蟲記》金步甲清余概括內容:

金步甲們是屬於「閃婚一族」,一見鍾情,在新婚後,有的被咬得只剩一截身子,還義無反顧地繼續未完成的工作,任自己被蠶食掉也決不反抗。它們的婚俗就是如此,沒有理由反抗。交尾後,雌蟲向雄蟲發動攻擊,竟然親手殺死它的情郎,並把情郎的內臟挖空吃凈,可憐的雄金步甲為了愛情而獻身。

《昆蟲記》簡介:

《昆蟲記》(答汪滾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書首次出版。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徵、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痴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陵物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㈢ 20世紀西方文學現代主義 求推薦一篇20世紀西方文學體現現代主義的作品

在1890年以前出現了魏爾倫的《詩的藝術》(1884)、蘭波的《醉舟》(1871)、瑪拉美的《牧神的午後》(1876)等著名的象徵主義詩篇,而且以他們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前期象徵主義流派.波德萊爾的《惡之花》
愛爾蘭詩人兼劇作家W.葉粗滑哪芝(1865—1939),他被譽為「二十世紀英語文學中最偉大的詩人」由於葉芝受唯美主義和象徵主義影響很大,他的詩作語言洗煉、象徵含義豐富且富有哲理性,故被認為是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之一.代表詩作有《鍾樓》、《盤旋的樓梯》及《駛向拜占廷》等.福柯:《詞與物》福柯:《性經驗史》
伊格爾頓:《文學原理引論》
艾柯:《詮釋與過度詮釋》
利奧塔《後現代狀況》
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
克爾凱郭爾:《恐懼與戰栗》
韋勒克:《文學理論》
阿爾都塞:《保衛馬克思》
尼采:《悲劇的誕生》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
本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羅蒂:岩碼《哲學與自然之鏡》
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
伊格爾頓:《後現代主義的幻想》
布爾迪厄:《藝術的法則》
薩義德:《東方學》
薩義德:《文化與帝國主義》
福柯:《瘋癲與文明》
埃利亞斯:《文明的進程》
葛蘭西:《獄中札記》
傅勒:《思考法國大革命》
胡塞爾:《純粹現象學通論》
桑塔格:《反對闡釋》
艾柯:《符號學理論》
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
傑姆遜:《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
列維-斯特勞斯:《結構人類學》(1、2卷)
韋伯:《經濟與社會》(上、下冊)
艾布拉姆斯:《鏡與燈》
華勒斯坦:《開放社會科學》
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麥克盧漢:《理解媒介》
湯因比:《歷史研究》(上中下)
盧卡契:《歷史與階級意識》
胡塞爾:《邏輯研究》(兩卷3冊)
皮亞傑:《結構主義》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
尼采:《權力意志》
漢娜·阿倫特:《人的條件》
榮格:《人類及其象徵》
卡西爾:《人論》
堯斯:《審美經驗論》
西美爾:《貨幣哲學》
胡塞爾:《現象學的方法》
胡塞爾:《現象學的觀念》
波德里亞:《消費社會》
費瑟斯通:《消費讓早文化與後現代主義》
列維-斯特勞斯:《野性的思維》
布盧姆:《影響的焦慮》
伽達默爾:《哲學解釋學》
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德里達:《聲音與現象》
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
喬納森·卡勒:《結構主義詩學》
德里達:《論文字學》
卡西爾:《人文科學的邏輯》
雅斯貝爾斯:《時代的精神狀況》
福柯:《知識考古學》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
海德格爾:《人詩意地棲居》
柯林伍德:《歷史的觀念》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
曼海姆:《意識形態與烏托邦》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福山:《歷史的終結》
魯賓孫:《新史學》
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
柯林伍德:《藝術原理》
吉登斯:《現代性的後果》
……
或許有你要的

㈣ 袁子儀有多少作品

袁子儀有多少作品


袁子儀(1861~1930),生於上海,畢業於普陀大學,號筆封齋,筆名:春宵,袁子儀是中國近代改仿孫文學史上的重要文學家,是早期近代文學的代表者。他的作品有《筆記》、《漠南集》、《灑梅集》、《鳳鼓集》、《珍珠詞》、《虛波集》、《送別詞》、《百萬詞》、《酒谷筆記》等。

袁子儀是一位博學多聞的文化名人。容氏大字典稱他,「文思敏捷,又有品行,知識淵博,可以擔任教師,又能言辭清麗,是一位偉大的現代文學家」。袁子儀的詩歌,大多體現出浪漫主義的審美情趣,清新雅緻,細膩貼切,充滿自然氣息,遒勁含蓄,給讀者留下深切的印象。

袁子儀的詩歌有《玉人何處》、《春夜》、《無題》、《金山夜雪》、《靜夜思》、《江畔獨步尋花》、《浣大如溪沙》、《柳梢青》、《蝶戀花》等。其中《玉人何處》,以及《浣溪沙》等詞,盡現袁子儀浪漫主義的審美情意,形成了一種心靈的共鳴,喚起了讀者的強烈的美感和感受,凝聚了古代文學藝術的氣質。

袁子儀還有一些散文作品,如:《春天放,《草堂隨筆》、《梅花山房記》、《今朝行》、《記事札記》、《夜思筆談》等,這些作品,很好地表現了袁子儀的精神世界,他的孤獨與憔悴、他的堅忍與勤奮,讓人著迷。

最後,袁子儀還有許多教學著作,如《文學核鏈入門》、《發現文學》、《文學復習》、《文學賞識》等,他的這些著作,表達的不僅僅是文學的理論,更是他對文學的熱愛、對人文精神的追求,在現代乃至未來,袁子儀的作品都將激勵著愛好文學的人。

總之,袁子儀具有無數的作品,其中最令人喜愛的,無疑是他的詩歌和散文,其中蘊含著無窮的美感,令人賞心悅目,可以說,袁子儀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詩人,完成前所未有的挑戰,他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不可磨滅的金礦。

㈤ 淺析文學閱讀的教育作用論文

淺析文學閱讀的教育作用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淺析文學閱讀的教育作用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鍵詞:文學閱讀 情感 人格

論文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滑慧殲程標准》指出:「通過閱讀與鑒賞優秀作品,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同時規定學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可見,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實現文學教育目的的重要途信沖徑之一。本文即談談文學閱讀對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文學教育是以文學的各種形態作為具體的媒介手段,通過閱讀鑒賞文學作品豐富的價值內涵,直接作用於受教育者情感世界,從而潛移默化地塑造和優化人的心靈結構、塑造完美人性,鼓舞人們創新的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定向教育。

人除了追求物質價值的活動外,也有追求精神價值的活動,而閱讀文學作品就是實現人的特殊精神價值的活動。《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通過閱讀與鑒賞優秀作品,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同時規定學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可見,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實現文學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下面談談文學閱讀對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一.對情感的教育

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最能豐富人的情感世界,提高人的道德修養。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此為基礎再現美,創造美,以美來吸引人,感染人。無論是春華秋實、夏雨冬雪,還是曉風殘月、驚雷狂飆;無論是飄風流鶯、江南水鄉,還是懸崖峭壁、邊塞長城……凡是人類足跡所到之處,無不可以躍入文學的視野當中。正是將此為素材,作者以其特有的審美能力,為我們展開一個屬於人的世界,並且這個世界也僅僅只是為人才存在,這裡面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二是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都是經過作者情感的浸潤,過濾和提煉,它對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有情感導向的作用,使他們愛所當愛,憎所當憎,逐步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操。

文學閱讀的獨特意蘊就在於它不是指向表面的文字,而是指向生命的深層情感,以文字為中介達到對生命的註解,達到情感的交流與溝通。閱讀作品,其實就是通過作品來激發、喚醒和強化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深藏不露的情感。如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會感受到「天寒暮歲,風凄木落」,伴隨著人對生計艱難的感慨和辛苦掙扎的哀痛。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那枯藤老樹昏鴉所交織的場景印刻著人的羈旅愁思。讀「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在微風輕拂,春酣日照的光景里,讓人感受到喜悅愉快的氛圍……閱讀文學作品,還能使讀者心靈中平添一份信心與力量,使他「如入雲煙中而為其所烘,如近朱墨處而為其所染」,且會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如屈原的「上下而求索」、「雖九死猶未悔」的追求精神,就成為有志者的座右銘;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人們當成節操自勵的格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保爾·柯察金,人們以其為榜樣,克服在學習碧帆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通過紛繁的生活畫面,讀者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哪些是值得肯定與贊美的,哪些是必須反對與批判的……真正體現文學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在人與作品之間形成一種情感反應,使人在感知內容的同時也能感知內容情感意蘊,當人要表達情感時,也能使用恰當的表達方式」。

文學閱讀能否達到情感教育,要看作品對青少年讀者情感(喜怒哀樂愛惡欲)是否調節到共鳴的狀態,作者與讀者能否心心相印。優秀的文學作品,讀者在閱讀活動中,為什麼會全神貫注,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體會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和解放感?這是因為作品對情感起到調節的作用:一是激發與增強肯定性情感,從充滿高尚情感的作品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培養高尚情感。如李白的《蜀道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蘇軾的《赤壁賦》、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等。都能盪滌讀者的心胸,在美的享受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境界和品格;二是調節否定性情感。「 在共鳴中使否定性情感得到宣洩,所謂的『長歌當哭』,就是美的快感沖淡了否定性情感。」如《雷雨》中周朴園與魯侍萍的對話,就能喚起人的情感態度;《竇娥冤》反面人物的言語「既然有了葯且饒了你吧,正是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人是賤蟲,不打不招」等,這是劇本對丑惡的形象的評擊的台詞,「這樣的台詞可能間接地激起人們對美的嚮往,也可能使觀眾肯定著自己認識丑的審美能力,欣賞著自己發現丑的是非觀」,此句解釋了否定性情感的內涵;三是不同作品形態可以調節情感的強弱。優美的作品往往可以使心靈坦然、緩和、寧適,如嵇康的「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超然灑脫;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自如;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壯闊胸懷……使人生的真諦盡在不言中。同是某一事物,因人們的主觀認識各自不同,情感態度也有一定的差別,如有關「月」的詩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花月正春分」、「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漏暗斜月遲遲」……除了人的視覺感受外,還有時間條件、環境條件、心理條件諸多因素的限制性,作品對人的情感變化(強弱)也起著一定的調節作用。

總之,優秀的文學作品通過對人的內在情感的直接感動,調動起人的各種心理能力並使之和諧運動,從而潛移默化地實現對人的塑造,以不斷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具有陶冶人、塑造人的功能。對青少年而言,文學閱讀對其情感的教育,是讓他們的心靈穿越由種種文學技巧鋪墊出的幽雅小徑,找到情感的共鳴,最終達到對自身的了悟。

二.對人格精神的教育

文學教育與人格教育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如古希臘的史詩教育和中國先秦的詩教,都可看作是一種以文學為手段的'人格教育。文學作品的人文精神,需要廣大的青少年通過文學閱讀,達到豐富人生閱歷,陶冶性情,提高道德品質為目的,使學習生活等方面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形成高尚的有積極意義的人格精神。

怎樣使生活更富有情趣,人格更完善呢?

1.廣泛閱讀文學作品,提高生活質量。這里說的生活質量不僅僅指物質上需求滿足,還指精神上獲得愉悅、滿足。一個人無論身處順境與逆境,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說明他極具韌性,毫不脆弱;能夠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身心發展的生活道路,說明他善於調節自己,克服精神困惑,生活不會迷茫。文學作品許許多多的典型形象,需要讀者廣泛閱讀,擴大視野,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以達到文化品位和生活品位的提高。無數的青少年正是閱讀了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之後,懂得剛毅的不頹喪的笑迎苦難的形象背後,是詞人卓越的才能和淵博學識的真實寫照,是智者的境界和超越,他鼓舞了讀者去戰勝生活中的消極情緒和畏懼情緒,使生活更富有情趣,質量更高,人的精神更有活力。

2.思考發掘作品豐富的內蘊,激發對理想追求的熱情。「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讀者要積極地富有創意地解讀文學作品,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活動,如寫讀書報告、讀書札記、評論鑒賞文章、朗誦表演、作品討論會等,以便理解作品豐富的內蘊,發掘作品中深層的意義,使之在生活中,乃至人生道路產生巨大的影響,並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激發起對理想追求的熱情,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走向成功,這是一。二是文學閱讀對理想的教育不是為了灌輸某種理想,而是為了培養對理想的追求。閱讀需要投入全部的情感,而情感活動對於人的精神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量,它可以使人獲得的信念變得空前得堅定,使其對於信念的追求變得無比熱烈。正因如此,文學作品常會左右青少年的人生價值觀,常會使生活道路發生變化。在以往的歲月里,無數的青少年正是閱讀了《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之後,才堅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且催生無數的自強不息的接班人,他們自覺地積極地投身到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使人生綻放絢麗的光芒,文學作品起到了對人的理想的教育作用。

3.促進人格的完善需要作家和作品精神的熏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的《文學小言》一章說道:「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於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苟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始未之有也」。閱讀文學作品,尤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可以受到作家和作品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培養浩然正氣和愛國主義情操。如讀《碩鼠》,可以感受到的是古代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強烈的不滿與勇敢的斗爭精神;讀《兵車行》,可以感受到詩人憂心社稷、體恤百姓的高尚情操……且利於提高青少年堅強不屈、堅毅不拔、積極進取、勇於突破、認真執著……的品質,促進其人格的完善。作家正是通過自己的題材、形象,展現了他對生活的評價,對真理的追求,展現著他的愛與恨。一個作家的思想越高尚、感情越純粹、境界越開闊,對生活的理解越是正確、深刻,讀者從中獲得的精神力量就更多,思想也會越高尚。可見,好的文學作品總能陶冶讀者的性情,激勵和鼓舞人們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斗,這就是文學的人格精神教育作用。

4.守護精神家園需要文學閱讀。閱讀活動根本上是基於人類要求完整而全面的表現自己內在本質力量的獨特生命需要,以追求完滿自足的人生為最高目的的一種自由的超越性活動。因而文學教育之所以不同於其他教育的獨特意義就在於,它不僅為人構築起一個意味雋永的精神家園,使人在現實中被壓抑的各種願望(或精神)得以自由抒發和表達,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由此而深刻體悟做人的價值、尊嚴和崇高的使命。其意義表現在三方面:一是讀者的生命得到了陶冶和洗禮,提升和拓展,彷彿有一種新的生命在他的靈魂中誕生,他變得豐富和充實,比以往更熱愛生命,更自覺、更強烈地要求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二是讀者彷彿被賦予了一雙更加敏銳和深邃的目光,正是這種目光,不僅引導他穿過重重功利的網路,去重新詩意地理解世界和人生,而且引導他越過種種現實的屏障,去直接關照理想和未來;三是對個人的發展注入源動力,是讀者的「精神食糧」,他如「燈火」,「催人向上」。同時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大有裨益。

王國維曾說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三種境界之說強調文學境界和人格精神境界的統一。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閱讀所帶來的精神境界也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文學閱讀在塑造人的感性生命,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培育人健全而完整的心靈和人格方面,有著其它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深入研究文學閱讀,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文學閱讀》.河北張家口教育學院宣化分校中文系 武步海文.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3]《美學概論》.王朝聞主編: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一版.

[4]《審美談》.王朝聞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

㈥ 大型軍事集體穿越小說或帶軍事基地穿越小說

1、穿越之鐵血抗戰

內容簡介:穿越有可能是電閃雷鳴,有可能是離奇事件,當然也有可能在不經意間,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穿越了。穿越回到過去能做些什麼呢?牛氣沖天改朝換代?或許,先解決好生存問題才是第一位的吧。尤其是在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年代。家國、命運、離合、悲歡、壯志和英雄,同樣的穿越,不一樣的故事。看看兄弟幾人和一個美女的穿越,會是怎麼樣的人生。

2、新中華抗戰風雲錄內容簡介:一段難以忘卻的記憶,一段悲壯的歷史凱歌,一群滿腔熱血的現代軍人,回到那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去完成中華民族偉大而光榮的抗日使命,把您帶入一段新的抗戰歲月里!

3、中華新史

內容簡介:一次秘密的任務,一艘貨輪、一艘潛艇、一群年輕人,走入了20世紀初的歷史之中他們會怎麼做呢?做富翁?泡美女?這些都很容易。他們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們選擇了一條充滿了荊棘和坎坷的民族振興之路完全符合你的要求。



4、怒海穿越之徵服1934

內容簡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強大陣容的穿越。巡航中國·南·海的重·慶號航母編隊穿越了,帶著曾·母島、譚·門島以及2萬軍民華麗地出現在1934年的中國南海。有核彈、有航天基地、有軍工和工業工廠,有數百各界專家,有天上的衛星。

5、中華新史

內容簡介:鐵血網和起點都有連載,07年5月21日後就沒有回繼續更新,最後更新到答第三章第70節,小說是一艘094核潛艇+一首運輸援助非洲物質的貨輪穿越後佔領菲律賓,前期鞏固地盤聯美剿日,後期更多的介入國內事物。

熱點內容
短篇小說賬單開課 發布:2025-07-22 00:22:54 瀏覽:788
最經典體育競技小說優書網 發布:2025-07-21 23:40:10 瀏覽:485
都市頂級家族背景的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21 23:20:04 瀏覽:380
現代虐文催淚小說短篇片段 發布:2025-07-21 23:18:46 瀏覽:88
有墨羽輕塵的小說 發布:2025-07-21 22:55:18 瀏覽:913
十大巔峰都市後宮小說玄幻 發布:2025-07-21 22:54:36 瀏覽:639
經典穿越小說貼吧百度雲 發布:2025-07-21 22:54:33 瀏覽:905
人間最得意小說大結局解析 發布:2025-07-21 22:47:56 瀏覽:687
小說軍婚言情 發布:2025-07-21 22:47:45 瀏覽:39
BOSS是游戲BUG的小說 發布:2025-07-21 22:46:23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