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德國經典小說

德國經典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5-19 20:14:51

❶ 求幾本關於穿越到二戰德國的小說

1、《重生之第三帝國的崛起》是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一本科幻幻想類小說,作者是小周周1919。內容簡介:一次意外讓19歲的他想離開離開這個世界,當他醒來時發現知自己還活著而當他發現自己還活著但莫名其妙的還回到了二戰。

2、《復活之戰斗在第三帝國》是由鋒銳著作的戰爭幻想類小說,講述了一個中國留學生在飛機事故中死了,復活後開始了他在二戰中的生活。

3、《重生德意志之虎》是連載於17k小說網的一部科幻幻想類小說,小說作者是小貓不怕人。講述了一個中國軍迷如何在國防軍第7裝甲師擔任一個好車長。

如何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活下來,如何獵殺T34 JS2 JS3如何駕駛這Ⅳ號戰車和黑豹馳騁在蘇聯的土地上,如何獲得一塊塊精美的勛章,一次次死裡逃生的故事。



4、《重返二戰之德意志第四帝國》是威廉亞當寫的網路小說連載於起點中文網。講的是二戰中,德軍在柏林沒有戰敗,最後恢復了祖國的榮耀。這是一本架空歷史的小說。

5、《熱血重生在第三帝國》是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一部科幻幻想小說,作者是古之惡來。講述了現代一名大學生,一次意外,他被捲入了那波瀾壯闊的二戰當中,而且,他還成為日後有著「沙漠之狐」之稱的隆美爾的故事。

❷ 德國作家「雷馬克」,除了他的成名作《西線無戰事》和代表作《凱旋門》之外,他還創作了哪些好看的小說

雷馬克一生寫了十一部長篇小說,一個劇本《最後一站》(1956年)。十一

部小說中,除《西線無戰事》專寫第一次世界大戰外,其餘幾部,如果按題材來

劃分,那麼有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以及通貨膨脹年代生活的,如《戰後》

(1931年)、《三個戰友》(1937年)、《黑色方尖碑》(1956年)、《上帝沒

有寵兒》(1961年);有寫流亡生活的,如《愛你鄰人》(1953年)、《凱旋門

》(1946年)、《里斯本之夜》(1963年);有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如《生命

的火花》(1952年)、《生死存亡的年代》(1954年)。作家逝世後一年,又發

表了他的最後一部小說《天堂里的影子》(1971 年)。

小說,分別是:
1.《西線無戰事》(1929年)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2.《戰後》(歸來)(1931年)Der Weg Zuruck
3.《三個戰友》(1937年)Three Comrades
4.《凱旋門》(1946年)Arch of Triumph
5.《生命的火花》(1952年)Spark of Life
6.《愛你的鄰人》(1953年)(英譯本名《流亡曲》,1941)
7.《生死存亡的時代》(1954年)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
8.《黑色方尖碑》(1956年)The Black Obelisk
9.《上帝沒有寵兒》(1961年)Heaven Has No Favorites
10.《里斯本之夜》(1963年)The Night in Lisbon
11.《天堂里的影子》(1971年) Shadows in Paradise

如果加上雷馬克1920年自費出版的《夢之窩》(夢幻小屋,Die Traumbude),還

有他在1927~1928年在報上連載發表的《地平線上的車站》(Station am

Horizont),共計13種。

❸ 哪部小說被稱為德國的"成長小說"的先河

流浪漢小說,是巴洛克小說,德國的"成長小說"的先河。 流浪漢小說是巴洛克小說的一種主要類型。這類小說通常描寫一個出身於社會下層的小人物在社會上種種的經歷和遭遇。他們為了生存,往往不擇手段地來對付險惡的社會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流浪漢小說所敘述的一般又都是主人公的坎坷不平的成長史。

格里美爾斯豪森(Hans Christoffel vonGrimmelshausen,1622—1676)是晚期德國巴洛克風格的重要作家。出自他的手筆的《痴兒西木傳》(Der abenteuerliche Simplicissimi)是德國第一部流浪漢小說,用第一人稱自敘體體裁寫成。這部小說描寫了德國三十年戰爭(1618—1648)期間一個小人物痴兒西木的傳奇故事。

在格里美爾斯豪森筆下,西木是一個孤兒,生在德國中南部偏僻的斯貝塞的村子裡。由於戰爭,他被迫背井離鄉,過著一種居無定所的流浪生活。在流浪過程中,西木歷經千辛萬苦,識遍人間萬象,認清人情百態,逐漸長大成人。但經過若干年的顛沛流離,西木亦已萬念俱灰,決計告別這個紛亂無序的世界,過一種清靜無為的隱居生活。

可見,這幅世界圖景的中心無疑是德國,統治這幅世界圖景的則是德意志意識和基督教觀念,其包容範圍之大,覆蓋文化之多,令人嘆為觀止。而其勢力所及,無不低頭臣服,三嘆萬歲;這就難怪在這位英雄將要建立的藝術寶庫里,將收藏全世界的文化珍品:這些珍品都是中國的皇帝、波斯的皇帝、東印度大蒙兀兒人的皇帝、韃靼的可汗、非洲大皇帝以及莫斯科的沙皇向他進貢的。

[35]既然皇帝都已經拱手納貢,東方國家縱是實力雄厚,也難免遭殖民之厄運。這里,格里美爾斯豪森運用了反諷的手法,給中國在其世界圖景中安排了一個很不光彩的位置。之所以如此,我們只能來分析形成這種形象的意識形態了。換言之,我們只要搞清楚這位英雄的"意識形態",便可以解釋清楚這幅世界圖景以及其中的中國形象。

由後文我們知道,這位英雄實際上是在替上帝行道。因為,他征服世界的目的是要殺死所有不信上帝的人。要殺死所有不信上帝的人,又無須流血;要征服整個遼闊的世界,而又不使用異常巨大的暴力和強勁手段。那靠什麼呢?自然是要靠救世主。

所以,在這位英雄創造了這場所謂的和平之後,他就要對信仰基督教的各民族和其他不同教派的宗教領袖、世俗首腦作一次十分動人的佈道,以便讓他們以《聖經》和教皇的觀念作為統治的原則,在建立真正的、神聖的、基督教的宗教基礎上統一認識,達成普遍的聯合。誰要是不皈依基督教,誰就要被作為異教徒而用硫黃和瀝青燒死,或者給他戴上黃楊桂冠,將他作為新年禮物獻於普魯托。

❹ 德國有哪些著名的作家和文學作品

德國著名的作家

1.歌德——(1749年8月28日 ——1832年3月22日)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自然科學家,博物學家,畫家,是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歌德的作品充滿了狂飆突進運動的反叛精神,在詩歌,戲劇,散文,自然科學,博物學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劇本《葛茲·馮·伯里欣根》、中篇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未完成的詩劇《普羅米修斯》和詩劇《浮士德》的雛形《原浮士德》,此外還寫了許多抒情詩和評論文章。

2.萊辛——(1729.1.22 — 1781.2.15)德國啟蒙運動時期劇作家、美學家、文藝批評家。作為啟蒙主義思想家,萊辛批判虛偽的宮廷風格和「虔誠」的情感,用人道主義、浪漫主義取代已陷於僵死、衰落的古典主義。主張天才與藝術創造的完美結合,反對藝術創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萊辛處於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的轉折點,將啟蒙運動推向高潮。其美學思想預示了即將到來的浪漫主義美學與萌芽和蓬勃發展。

3.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稱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摯友,死後和歌德葬在一起。他還是《歡樂頌》的詞作者。

4.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譯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崙戰爭。在德語近代文學史上,海涅堪稱繼萊辛、歌德、席勒之後最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僅擅長詩歌、游記和散文的創作。

還撰寫了不少思想深邃、風格獨特並富含文學美質的文藝評論和其它論著,給後世留下了一筆豐富、巨大、光輝而寶貴的精神財富。海涅兼擅詩歌、散文和游記的創作,但是無論個人的性情和氣質,還是創作的成就和影響,都仍然讓我們首先尊他為一位出色的抒情詩人和偉大的時代歌手。

5.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 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採的哲學思想。

文學作品

1.格林《格林童話》——《格林童話》是由德國語言學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格林童話》裡面約有200多個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間的口頭傳說,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青蛙王子》等童話故事較為聞名。

2.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少年維特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時代人閱讀得最多的一本。

3.歌德《浮士德》——是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一部長達12111行的詩劇,第一部出版於1808年,共二十五場,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場,分五幕。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4.席勒《強盜》——《強盜》一劇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典型的狂飆突進青年形象。他不滿於專制與格局並存的社會現狀,卻由無力改變。他追求自由,對當時的社會提出挑戰,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後卻只能悲劇收場。

(4)德國經典小說擴展閱讀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

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於法蘭克福鎮(位於黑森州)的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時候,父親是嚴厲的、嚴肅的。而母親則用不同於父親的那種溫柔、體貼的母愛安撫、保護、激勵著歌德,引導他對學習的興趣,並竭力培養歌德掌握對於文學的正確理解能力。

母親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頭,講述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給他聽。母親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言辭新奇而豐富,歌德常常聽得如醉如痴。也許正是傳承了母親的這種才能,歌德成年以後母親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討問題。

對於兒子的作品,母親是凡有必讀,並總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評論。歌德悟性很高,媽媽一點就通,並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來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麗亞·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親和家庭教師的教育,也學習騎術和擊劍。

歌德很早就已經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在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馬。14歲時,他就想參加一個田園詩協會。同時,他也喜歡戲劇,因此在法國佔領期間他頻頻造訪法國劇院。1763年他在一場音樂會上見到了當時年僅7歲的莫扎特。

1765年9月30日他離開法蘭克福,到萊比錫學習法學。

1765年10月至1768年8月年間,歌德在萊比錫學習。他聽了作家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詩藝講座,並參加了他的寫作風格練習。同時他也接受了萊比錫學院院長安瑟的繪畫課程。他愛上了凱特馨·勛考普夫(Kaumlthchen Schoumlnkopf),並在歡樂、輕快的詩句中,以洛可可風格傳統歌頌了這段愛情。(詩集《安內特》(Annette))

萊比錫市最著名的和擁有第二長歷史的飯店:奧厄巴克斯·凱勒飯店和這里的浮士德的故事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於奧厄巴克斯·凱勒成了他在戲劇《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斷學業,於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蘭克福。

歌德不僅善繪畫,對自然科學有廣泛研究,其創作囊括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歷史詩、歷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

最著名的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1774~1831)和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1775~1828)。《少年維持之煩惱》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聲,受到群眾熱烈的歡迎,使歌德從此享有世界聲音。

《浮士德》取材於德國16世紀關於浮士德博士的傳說,給以加工改造。是歐洲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資產階級先進人士不斷探索、追求的藝術概括。悲劇不但結構宏偉,色彩斑斕,融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徵手法為一體,且讓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個思想言行都形成善與惡、行與情、成與敗的辯證發展關系。

❺ 關於德國的小說

大清洋帥漢納根——一個德國貴族與晚清王朝的悲歡離合
<狗運戰神>
復生之戰斗在第三帝國
戰起1938
帝國蒼穹

❻ 穿越德國二戰時期的小說有哪些推薦

穿越德國二戰時期的小說有:《決戰第三帝國》、《新二戰之鷹擊長空》 、《帝國的崛起》 、《復活之戰斗在第三帝國》、《我的二戰不可能這么萌》。

第一本:《決戰第三帝國》 作者:遠徵士兵

評:主角因為元首的黑科技穿越時空去了二戰,成為了一名德國士兵,從而開始他的「傳奇」生涯!小說主角秦川帶隊考察從海里打撈出來的潛艇時,出現靈異事件,而後他穿越到戰場上的一個小兵身上,直面炮火和殺戮,他十分想靜一靜,然而馬上就要攻擊了,被他點名一起去作戰,一場仗接著一場仗,不錯的二戰德國視角題材小說。

看了好幾本穿成元首或者元首身邊人的小說,從普通士兵做起無疑更有新意,但對作者來說也是一大挑戰。戰爭描寫不錯,設定也很細致,看得出作者確實是認真在寫。穿插的人物描寫跟小情節描寫也更豐滿了主線。

日常的描寫占據了不少篇幅,不喜歡的可以跳讀。本書三觀奇正,主角殺伐果斷,妹子們萌得自然而然;最難得的是,熱血橋段潑起狗血來居然絲毫不讓巔峰狀態的奧斯卡。

❼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國有哪些著名作家作品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這時期的名著有捷克德語作家基希的報告文學《神秘的中國》(1933)、沃爾夫的劇本《馬門教授》(1935)和《博馬舍》(1941)、貝希爾的詩《1937的祖國》、布雷德爾的小說《父親們》(1941)、西格斯的小說《第七個十字架》(1942)等等。這個時期的傳統現實主義文學,有的在思想上受左翼文學影響,有的在藝術上受現代派影響,亨利希·曼的《帝國》的後兩部、托馬斯·曼的《約瑟和他的兄弟》四部曲,都是力作。和平主義者雷馬克(1898—1970)的《西線無戰事》(1929)與雷恩的《戰爭》(1928)一樣都是優秀反戰小說。雷馬克通過8個普通士兵的痛苦的戰壕生活,揭露戰爭的恐怖。他還寫有反法西斯的小說《流亡曲》(1941)和《凱旋門》(1946)。

❽ 德國古典文學有哪些作品

他們的主要作品有歌德的《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和《浮士德》(第一部),席勒的《華倫斯坦》和《威廉·退爾》等。

❾ 德國的著名小說家

歌德:主要作品有劇本《葛茲·馮·伯里欣根》、中篇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未完成的詩劇《普羅米修斯》和詩劇《浮士德》的雛形《原浮士德》
雷馬克:猶太裔德國小說家,第一部作品《西線無戰事》
霍夫曼:《卡洛式的幻想故事》《魔鬼的萬靈葯水》《謝拉皮翁兄弟》《跳蚤師傅》《雄貓穆爾的生活觀》《堂兄樓角的小窗》格拉斯的 代表作《鐵皮鼓》
弗蘭克·舍青的《群集》

❿ 推薦幾本好看的德國小說

《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德語:Das Parfum –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是德國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於1985年發表的一部小說。出版後轟動了德語文壇。《香水》像一部充滿神秘色彩的傳奇,聚斯金德運用現實主義的敘事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十八世紀法國巴黎一個怪才格雷諾耶「尋香殺女人」的離奇一生。《香水》一經推出便迷倒了眾多讀者,先後被譯成近四十種語言,各種版本在全世界的總發行量高達1200萬冊。

熱點內容
仙劍奇俠傳游戲劇情小說 發布:2025-08-02 04:14:05 瀏覽:929
女主重生成男團小說 發布:2025-08-02 03:58:16 瀏覽:211
短篇古風言情微小說 發布:2025-08-02 03:58:14 瀏覽:166
智障小說經典橋段 發布:2025-08-02 03:52:47 瀏覽:8
後媽的愛無名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02 03:51:14 瀏覽:406
女主被男主威脅的古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02 03:47:42 瀏覽:240
蘇澤游戲世界小說 發布:2025-08-02 03:45:36 瀏覽:386
斗破重生煉葯師家族的小說 發布:2025-08-02 03:44:08 瀏覽:706
光線密集收購網路小說電影版權 發布:2025-08-02 03:41:11 瀏覽:95
鄉村小農民小說全集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02 03:40:26 瀏覽: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