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小說的人物結局
A. 《活著》這本書人物死亡的原因
一、二喜
二喜是鳳霞的丈夫,是個城裡人,在城裡做搬運工。在鳳霞死後,精神一直不好。活著都是為了他和鳳霞的兒子苦根,最後因為工地事故被兩塊石板壓死了,臨死前只叫了一句:苦根。
二、家珍
家珍在最後,隨著他的兒子,女兒的死去,生命的苦痛讓這個好女人也活不下去,一睡不起。
三、有慶
有慶家裡十分的貧窮,但是他又喜歡跑步,鞋子會被跑壞還被責罵,為了鞋子不壞,他經常光著腳去上課。後來聽說要獻血,跑到了醫院去獻血,但沒想到被活生生的抽血抽死。
(1)活著小說的人物結局擴展閱讀: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
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
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
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
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B. 活著的結局
在《活著》的結局中,富貴改變了主意,想掙錢養家。沒想到,他被國民軍隊收為壯丁,淪為的俘虜。歷盡千辛萬苦,回到家後,他的母親在被捕後不久就去世了,女兒鳳霞也因高燒而變得啞巴。後來,在「」中成為區長的春生,不小心把有慶撞死了。長大後,鳳霞嫁給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卻難產而死。富貴經歷了十幾歲的父母去世,中年失去兒子,晚年失去女兒。富貴給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片尾,富貴說饅頭趕上了好時候,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活著》是中國當代作家余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發表於《收獲》1992年第6期。《活著》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等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小說以普通、平實的故事情節講述了在急劇變革的時代中福貴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運,在冷靜的筆觸中展現了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揭示了命運的無奈,與生活的不可捉摸。
1994年,改編自該小說的同名劇情片《活著》上映,由張藝謀指導,葛優、鞏俐等主演 1998年7月,《活著》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內容簡介:《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福貴出身於地主家庭,年輕時是個浪盪公子,經常去城裡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賭。他丈人在城裡開了一家米行,福貴每次去妓院後都讓一個妓女背著他上街,然後從丈人的米行經過,其品行之放盪墮落可見一斑。後來,福貴中了別人的圈套,把家裡的田地、房產都輸了個精光,於是全家一夜之間從大地主淪為了窮人。福貴的父親郁悶而亡。父親的亡故使福貴也清醒過來,決定重新做人。從此,福貴租地度日,他穿上粗布衣服,拿起農具,開始了他一生的農民生涯。不久,福貴的母親生病了,他拿了家裡僅剩的兩塊銀圓,去城裡請醫生。但他在城裡發生了意外:他被國民軍隊抓了壯丁。
兩年後,福貴被軍俘虜並釋放了。福貴回到家裡後,知道母親早已故去,女兒鳳霞也在一次高燒後成了聾啞人。福貴後來又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後的土地、公社、大煉鋼鐵、三年飢荒、「」等時期。在此期間,福貴和親人生離死別: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他把女兒送給了別人,不久,女兒跑了回來,全家重又團圓;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有慶被一個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而那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軍隊時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後來的「」中經不住,懸梁自盡。
幾年後,福貴的女兒鳳霞嫁了人,但卻在產後大出血中死去。有慶、鳳霞死後,福貴的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剩下的只有福貴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了幾年後,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慘死。福貴和外孫苦根同住幾年後,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後,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並給它取了「福貴」之名,艱難而平靜地活著餘生。
C. 小說《活著》最後結局怎樣了
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3)活著小說的人物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以來,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1983年開始寫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D. 《活著》結局
《活著》的結局是老人福貴最後的唯一伴侶老牛也被帶走,他獨自一人活在世上,繼續活著,以一頭牛的名字“福貴”為精神寄託,彰顯出他堅強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的精神。
這部小說通過福貴一生的經歷,展現了生命的堅韌與不屈。在福貴身邊,親人一個接一個地離去,他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離別,每一次都是對心靈的巨大打擊。然而,福貴並沒有被這些苦難擊垮,他依然選擇堅強地活下去。
小說的結尾,福貴獨自一人在田間勞作,陪伴他的只有那一頭牛。這頭牛不僅僅是福貴生活上的依託,更是他精神上的寄託。福貴給牛取了自己的名字“福貴”,彷彿在與自己的命運對話,表達出他對生命的珍視和對未來的希望。這個結局雖然簡潔,但卻充滿了深刻的寓意,讓人感受到生命的頑強與偉大。
《活著》的結局還體現了作者余華對生命的獨特思考。在余華筆下,生命雖然充滿了苦難和不幸,但正是這些經歷塑造了人們堅韌不拔的精神。福貴的一生就是這種精神的縮影,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只要我們選擇堅強面對,就一定能夠找到活下去的力量。這種力量或許微弱,但卻足以支撐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讓我們在苦難中找到希望,在困境中尋求出路。
E. 余華的【活著】里,每個主要人物都是怎麼死的是小說里
一、人物命運:
他爹是摔茅坑裡死的,娘跟老婆好像是病死的,兒子是給縣長老婆抽血抽多了死的,女兒是難產死的,他女婿是在工地被石板砸死的,孫子生病時候吃豆子太多撐死的。
二、作品簡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典文本,余華的第一部長篇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長經歷和心靈歷程。作品的結構來自於對時間的感受,確切地說是對記憶中的時間的感受,敘述者天馬行空地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三個時間維度里自由穿行,將憶記的碎片穿插、結集、拼嵌完整。
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三、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1983年開始創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現就職於杭州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