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羊脂球中的經典語錄英文
❶ 小說the rifles of the regiment的中文全文譯文
羊脂球 讀後感
法國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短篇小說大師。表面看來,莫泊桑的作品所敘說的似乎都是社會上司空見慣的事,但它隱含的意義卻是十分深刻的。
1880年《羊脂球》的發表使他一舉成名。福樓拜將這部作品稱之為傑作。該篇亦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它之所以能鶴立雞群,就在於作者對生活的提煉別具慧眼。
《羊脂球》發生在普法戰爭時期,莫泊桑將主角定為了一個處於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作為正面人物來描繪,這正是這部作品與眾不同的地方;更吸引人的是,他將這個妓女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資產階級人物作對比——在去往英國逃難的一路上,由於羊脂球的出現,馬車上的人們一下子都成為的朋友,而且還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即使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依然在一個妓女面前擺出一副自命清高的樣子。然而到了後來,「上層人士」由於沒有食物,當他們看到車上唯一帶著食物的羊脂球時,眼裡放射出了憎惡了目光。顯然,他們都餓慌了。最先向羊脂球冷嘲熱諷,發起人格進攻的盧瓦佐,此時雙眼卻死死地盯住那隻盛滿食物的缽子,假惺惺地說:「妙極了,這位太太比我們有遠見。」當羊脂球提供給他食物時,盧瓦佐又寡廉鮮恥地說:「真的,說實話,我還難以拒絕,我餓得實在支持不住了。戰爭時期就得按戰爭時期辦,是不是。太太?」瞧瞧,之前還歧視別人,這回得到恩惠了,就稱別人為「太太」了,簡爛塌直就是厚顏無恥……
羊脂球為了不拖累行程,委曲求全地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但這一切並沒有換回同行者的同情,而更是加深了他們對她的歧視,盡管盧瓦佐的話說的很低劣,但在場的人——除了羊脂球,沒有任何人感到刺耳。因為憤激也和其他事物一樣,是受環境支配的……最後,在羊脂球的「幫助」下,事情終於辦成了,他們拿到「通行證」後啟程了……那些所謂的上層人物為了自身的利益,在人格和禮儀上也相形見絀,這樣的描寫更是別出心裁,從而充分顯示出本篇主角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靈以及被抨擊對象的極端自私、寡廉鮮恥的醜陋靈魂。文章就是這樣運用比現實更全面、更鮮明、更使人信服的場景,烘託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並不以纖巧華美的詞藻取勝,而是以平易通俗、准確有力的文學語言徹底地征服了讀者。
項鏈 讀後感
《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說的代表作。《項鏈》的情節可以說耳熟能詳了梁帆,它的情節藝術也是膾炙人口的。小說按事件的自然進程敘寫,以項鏈為線索展開情節。夢項鏈、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發現項鏈是假的——前一個矛盾的解決預示著新的沖突,直至發展到高潮。整個故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情節的安排顯示了作者獨特精巧的藝術構思,人物的性格也在故事的發展中逐漸得以展示。
小說一開始,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個整日耽於夢想的美麗憂郁的婦女。她「美麗」,「豐韻」,「嬌媚」,她還有「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飢渣圓柔的性情」。正是因為「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於是她心裡就憑添了幾許不平與委屈。此處的「也」就很值得玩味。如果比較一下有無「也」的表達效果,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版本里的譯文里沒有「也」字,僅僅「她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那就只是一種純粹的人物介紹。而我們的課文以幾種中文譯文為基礎,並根據法文本校訂後出現的「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就更符合作者的創作意圖,更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只是瑪蒂爾德夢想創造的神話罷了。可是,由於瑪蒂爾德面臨的現實是:她沒有一個好父親,沒有一個好身份,沒有一筆陪嫁金,因此就無法找到有身份有地位的好丈夫,只好委委屈屈地嫁給了與她門當戶對的小職員路瓦栽。如果她是高老頭的千金,定能成為高貴的男爵夫人或伯爵夫人;如果她是守財奴的女兒,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亦定難計其數。年輕的瑪蒂爾德因為不能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整日鬱郁寡歡。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個出口,那便是「夢想」。正如冰心在她的小詩《繁星》里說到的那樣:「夢兒是最瞞不過的啊/清清楚楚的/誠誠實實的/告訴了/你自己靈魂里的蜜意與隱憂。」她的夢境不是太虛幻境,而是當時法國富貴之家奢華的真實生活。由於當時法國的社會現實中,人們瘋狂地崇拜金錢,拜金主義的思想如洶涌的浪潮無情地沖擊著人們的靈魂、生活、婚姻,於是瑪蒂爾德不願面對現實,直面人生,而把理想寄託在夢境里。無庸置疑,此時,我們可憐的瑪蒂爾德已經完全被虛榮心俘虜了。
她變了!十年貧窮生活的磨練,不僅改變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艱苦的生活,把她從不切實際的幻想的雲端拉回到切切實實的地面。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
在對瑪蒂爾德肅然起敬的同時,我聯想起另一個不幸的女子——包法利夫人。她與瑪蒂爾德一樣,在平庸的生活與令人窒息的社會環境里尋找夢想的幸福。但瑪蒂爾德一夜狂歡後,選擇了一條新的人生之路;而她在盡情享受了浪漫的愛情與奢侈的生活,財產盪盡,債務累累之後,沒有勇氣重新生活,而選擇了死亡。兩相比較,我不禁為瑪蒂爾德喝彩。
人生的際遇只是無數偶然性的連續,事前既無從逆料,事後也很難假設另一種可能。但是回首來路,我們還是情不自禁地設想:如果沒丟項鏈,她現在是怎樣一個景況呢?是仍舊每天做白日夢嗎?是為了夢想而鬱郁寡歡嗎?是的,有可能。而丟了項鏈之後,青春美貌和人格尊嚴這兩個砝碼擺在人生的天平上,逼著她作出選擇。她決定了,放棄了青春,選擇了尊嚴。人生最重要的一刻就是懂得放棄,尤其是放棄那些最耀眼的、最浮華的、最具誘惑力的東西。那麼這「極細小的一件事」是「敗壞」了她,還是「成全」了她?豪華的生活的確令瑪蒂爾德十分神往,但它不值得我們的瑪蒂爾德拿出全部情感和人生尊嚴去下注。當風華一一過去,她定然知道踏實、恬靜的心態是一筆怎樣的財富。年輕時因追逐浮華而大喜大悲是多麼的可笑可嘆,根本沒有腳踏實地地奮斗的人生更令人願意去回味。
故事發展到這里,我們已經明白,瑪蒂爾德為了保全自己的人生尊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是不是悲劇呢?
一般認為,瑪蒂爾德最初是被強烈得可怕的虛榮心所俘虜;後來面臨選擇時,她義無返顧地作出了令人驚訝的決定。十年中,她同普通的窮苦婦女一樣生活勞動,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又是多麼令人欣喜!再聯系結尾,我們同樣驚喜地看到我們的瑪蒂爾德再度遇見自己的依然年輕美貌的朋友時,臉上露出了燦爛的天真的笑容。這笑是她自信與驕傲的表現。她自信,因為她內心的充實;她驕傲,因為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當她聽說生活跟她開了一個更殘酷的玩笑——項鏈是假的時,她是會坦然面對的。
因此,我相信,這個小說使讀者在悲歡感慨之餘,還能對世上的人與事看得更深些、更遠些。它發人深省之處就是讓我們目睹了渾濁、虛假、拜金、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的一顆金子般的心,一塊沉浸在墨水裡依舊保持美質的玉。這樣看來,瑪蒂爾德身上最美好的東西最終沒有毀滅。難道你還認為這是一個悲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