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經典小說明朝那些事
Ⅰ 中學生在讀哪些書,你們知道嗎
青少年讀物是什麼?青少年讀哪些書有益?
我帶著這兩個疑問寫下這篇文。
「青少年」的國內的定義有些模糊,根據心理學和社會普遍觀點,普遍認為是13~17歲的初中和高中生。
然而當我打開圖書網站,卻發現這是一塊真空地帶。
童書年齡分級到14歲止步,而青春文學顯然適合大學生或更高年齡層次的閱讀著,並沒有專門的青少年讀物欄目。
在這個年齡段里,閱讀的目的主要在於:增加知識、開闊眼界、提高修養、學習需要、滿足興趣愛好、掌握實用技能等。
讀物多集中在:文學、武俠/玄幻/輕小說、心理/勵志、歷史/地理、自然科學、卡通動畫。
其中文學、武俠/玄幻/輕小說佔主體地位,兩者合計約佔25%左右。
(上述數據來源於《青少年閱讀狀況調查分析報告》)
歷史地理基本以平鋪直敘為主,心理勵志又太過理論化,小說類毫無疑問地成了青少年閱讀的首選。
但這里的「文學」非普遍意義的傳統文學,其中充斥著大量的青春文學,使文學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什麼是青春文學?
有人說郭敬明、韓寒的作品算是。這話沒錯,可惜在青春風暴的席捲下,他們已成為過去。
下面就讓我截張圖,讓各位看看如今的青春文學吧?
由此可見,青春文學主要以雞湯、情感為主。
適當灌輸雞湯,對中學生來說大體是有益的,只要不過量導致精神麻木即可。
言情小說不能說不好,只是如今的言情小說,不是霸道總裁農家女,就是狗血三角戀。這樣的作品甚至不如瓊瑤時代的一哭二鬧三上吊。對青少年的心理成長百害而一利。
當然,也不乏積極向上,拜讀經典文學的學生。只是這部分人,恐怕已經比熊貓還稀有了。
我們再看看美國的青少年課外讀物,作下比較,答案是觸目驚心的。
經典文學: 《殺死一隻知更鳥》《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了不起的蓋茨比》《蠅王》《麥田守望者》《人鼠之間》《紅字》《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等。
現代文學: 《霍比特人》 《蘇西的世界》 《指環王》 《追風箏的人》 《天使與魔鬼》 《少年派奇幻漂流記》 《飢餓游戲》 《哈利·波特》 《芒果街上的小屋》等。
美國不同的州,羅列推薦書籍的重合度較高,以經典文學為主,輔以當代文學,與時俱進。
學生們也很願意去讀,因為考試題目有一部分出自這些書籍,未必需要精讀,至少也要知道小說的作者、主人公、基本故事情節。
在青少年課外閱讀方面,中美差距是巨大的。
或許有人說,當代網路文學也有很多好的作品,譬如: 《明朝那些事兒》 《鬼吹燈》 《盜墓筆記》等。
確實是這樣,我們不能因為推崇傳統文學,就惡意貶低網路文學的價值,像《明朝那些事兒》,將嚴肅的歷史以幽默詼諧的口吻緩緩道來,使青少年在閱讀歷史書時,不會感到乏味。
後兩部就有些黯然失色了。《鬼吹燈》和《盜墓筆記》,作為冒險類小說,在國內可謂登峰造極之作,但從價值觀上說,稍有欠缺。
同樣是冒險類小說,凡爾納三部曲、《魯濱孫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內涵更豐富,意義更深遠。
即便是當代冒險類小說,貝爾的《荒野求生》中的正能量也是不可忽視的。
相比於國外作品,國人更願意閱讀國內作品,語言習慣、文化差異決定了閱讀者的讀物選擇,這一點無可厚非。
那國內適合青少年閱讀的作品有哪些呢?
魯迅的作品太深奧,政治性太強;巴金、王小波的作品時代特徵過於濃厚。
反應當代,適合青少年的國內作品,著實不多見。
作品不多見,是源於作家的缺失。
專注童書撰寫的作家,如楊紅櫻、鄭淵潔、曹文軒,他們多以低年齡段的幼童為主要創作群體。
專注於文學創作的作家,自然也不會考慮到青少年這類受眾群體。他們受到功利市場的擠壓,文學已然成為小眾。
自古以來,本就沒有專門為青少年量身定製的作家群體。
不論經典文學,還是當代文學,都是在芸芸書海中大浪淘沙,選擇適合青少年心理特徵的書籍作為推薦。
適合青少年心理特徵的書,前面已經提到:增加知識、開闊眼界、提高修養、學習需要、滿足興趣愛好、掌握實用技能等。
須做到盡量規避「愛情畸形」,譬如《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金融家》等,講述女性出軌的書籍。這類書的本質和意義,並非如此,其中蘊含深層次涵義。可在青少年閱讀甄別力不健全的普遍情況下,盲目閱讀,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待步入大學,各方面心理得到成長,再去閱讀,反而更有裨益。
此外還要降低深度,譬如《神曲》《瓦爾登湖》《百年孤獨》《尤利西斯》《荒原》等,極其諱莫高深的書籍。成人尚且看了一知半解,青少年讀來浪費時間,又有何意義呢?
道德觀上的正能量體現,同樣不可忽視,有些書籍充斥暴力、色情、驚悚,在心智尚未完全健全,對缺乏對事物判斷力的情況下,大量閱讀此類書籍,難免會產生心理畸形,對日後心理成長產生負作用。
那麼,到底哪些書籍適合青少年閱讀,是對他們的成長有益的呢?
我想了很久,列出以下書單,作為推薦。
《亂世佳人》(飄) ——南北戰爭下,各種族、階層的生存百態。
作用:消除種族(民族、地域)偏見。
《魯濱孫歷險記》(魯濱孫漂流記) ——荒島求生。
作用:增強野外生存知識。
《昆蟲記》 ——有趣的昆蟲科普。
作用:擴大對大自然生物的認知。
《歐葉妮·葛朗台&高老頭》 ——守財奴的悲劇人生。
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避免功利心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雞湯一大鍋。
作用:催人奮進,成功勵志(比起當下流行的雞湯好太多了)。
《環游地球八十天》 ——窮游列國。
作用:各國奇遇,開闊眼界。
《少年維特的煩惱》 ——理智與情感的掙扎。
作用:青春叛逆期的自我認識。
《人生的枷鎖》 ——夢想與現實的無奈。
作用:及早認清社會的復雜,理性看待夢想。
《蠅王》 ——第三次世界大戰假想。
作用:統治與被統治、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永別了,武器》 ——愛情與正義的選擇。
作用:戰爭所帶來的創傷。
《笑面人》 ——殘疾人的慘痛經歷。
作用:消除對殘疾人的有色眼光。
《古文觀止》 ——各種中華精粹文體收錄。
作用:學習備考。
以上書籍的作用,未必是小說的思想主旨。但通過這些書,可以讓青少年更為理性地看待事物,寬泛思維,增加認知。
下附為青少年閱讀羅列的書單:
《青少年閱讀書單,伸手自取》
Ⅱ 好看的年代文小說
如下:
一、《六零年代大廠子弟》作者:鹿子草
男主穿越年代文,換芯兒炮灰男配和土著女高中生,一個工科生穿成年代文的配角混混,進國企,考大學,跟女主角談戀愛的故事。
優點一是國企體制生活寫得不錯,優點二是沒有晉江年代文常見的極品親戚和瑪麗蘇,優點三是讀者們不妨從男主這邊學一些為人處世的技巧。男主屬於盤靚條順會來事是個活寶、樂天派、情商高,特疼老婆,小夏同志也很可愛,里頭許多配角也都塑造的很飽滿。男主和女主塑造都不錯,看了不後悔的文。
二、《穿成九零貓給國家打工》作者:三三久久
年代文,女主陰差陽錯變成了波斯貓,進入到野外叢林中生存。變成貓的女主也沒有怨天尤人,重新進行了自我孝基定位,積極面對生活,成為了動物和人類的交流的紐帶,更為保護動物和打擊犯罪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此書節奏輕快有趣,女主成為動物之後,在和不同動物相處的過程之中漸漸了解動物的世界。文章之中涉及大量野生動物保護和繁衍的知識,可以幫助讀者初步了解不同類屬的野生動物習性與現狀,閱讀之後,在心中存留一份屬於大自然的美好。
三、《八十年代阮家小館》作者:南顏兮
女主穿成年代文里的同名女配,有一個廚神系統,在系統加持下,女主自己的廚藝進步飛快。一開始擺攤,後面攢夠本錢就在自己家開了小飯館,生意非常紅火,女主日子也越過越好。這篇文是以女主搞事業為主,感情線有,但是佔比不多,家國情懷啥的非常細膩。
四、《八零年代攀高枝/八零年代一隻獨秀》
作者:刀口兒
簡介:周子青父母離婚後,誰都不願意要她。這樣的周子青,高三車禍死掉,穿進一本書里。
同名同姓,父母離婚各自失蹤的12歲女孩,膽小懦弱,備受欺凌,心賣陪中唯一的執念就是有誰能回來看看她。周子青代替她面對惡劣周遭環境後,一把火燒了房子,自己背著包走了。
五、《七零年代女廠長》
作者:紅葉似火
簡介:餘思雅穿成了一個新婚就喪夫的烈屬,家徒四壁,兩個弟妹嗷嗷待哺,娘家婆家親戚齊齊讓她改嫁。餘思雅只有一個想法:莫挨老紙!上無公婆管束,下有拖油瓶弟妹洗衣做飯,還有撫恤金,過兩年就能考大學進城,她腦子壞了才改嫁!
村裡人悄悄打賭,賭餘思雅什麼時候會改嫁,卻看著她進婦聯,到公社,從一介農婦搖身中慎蠢一變成了女廠長,登報紙上電視,還被評為省勞模,參加高考,魚躍農門上大學,將一個小小的養殖場建設成為萬人大廠!就在這時,傳說中她那個犧牲的丈夫卻忽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