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說解讀
① 《霧都孤兒》對小說的文學解讀及評論賞析
在所有外國小說家中我最熟悉的一個不是寫出《堂吉訶德》的塞萬提斯,不是寫出《老人與海》的海名威,甚至也不是《簡.愛》的作者夏落蒂。我讀的最早的一部外國長篇就是狄更斯的《霧都孤兒》,那大約是在讀初中一年級的時候。當時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英語,所以版本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的英語書蟲叢書。也正是這個原因,當時對作者的名字都沒有記住,但是小說描寫的情節和敘述的故事還是吸引了我,那個時候在我的面前居然展開了一副英倫特有的畫面,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物,主人公奧里佛就在這些人物中開始自己的生活,當然那個時候我無法理解很多東西,思維被濃重的霧氣包裹著,一如倫敦特有的大霧天氣。
直到上高中時候,看了狄更斯的《雙城記》,才又重新喚起了對這位作家的印象。也是在這個時候知道了他是十九世紀英國最傑出的小說家,在古典作家中,成就僅僅次於莎士比亞。而且《霧都孤兒》還有一個中文譯名,叫做《奧里佛.退斯特》,原名《奧立弗·退斯特歷險記》,中國最早的譯本是林琴南的《賊史》,這部小說是他15部長篇中的第二部作品,寫於1838年,這個時期也是他文學創作的第一個時期。這一時期,作者正處於青春年少,事業蒸蒸日上,對社會的認識還比較膚淺,他把生活看作是善與惡之間的斗爭,同時認為惡是個別現象,並且最終會被善所征服。《霧都孤兒》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富人的棄嬰奧利佛在孤兒院里掙扎了9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闆那兒當學徒。難以忍受的飢餓、貧困和侮辱,迫使奧利佛逃到倫敦,又被迫無奈當了扒手。他曾被富有的布萊羅先生收留,不幸讓小扒手發現又入賊窩。善良的女扒手南希為了營救奧利佛,不顧賊頭的監視和威脅,向布萊羅報信,說奧利佛就是他找尋已久的外孫兒。南希被賊窩頭目殺害,警察隨即圍剿了賊窩。奧利佛終於得以與親人團聚。
在小說中,正面主人公一般都會得到好的結局,小說的基調基本上也是樂觀的。從《霧都孤兒》我們還可以看到,作者的創作受流浪漢小說的影響比較突出,他自己的創作風格雖已形成,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成熟。《霧都孤兒》是狄更斯的第一部偉大的社會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小說主要反映剛剛通過了濟貧法的英國社會最底層生活。作者在創作上愛憎分明,形象生動的特點也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他筆下的人物富有鮮明的個性,整個作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狄更斯堪稱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擅長運用諷刺、幽默和誇張的手法,他筆下的人物風貌和語言風格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
狄更斯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革新家,他在《霧都孤兒》中描寫了一系列中下層社會的小人物,這在文學作品中可以說是空前的。他以高度的藝術概括,生動的細節描寫,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塑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形象,真實地反映了英國十九世紀初葉的杜會面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認識價值,並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他反映生活廣泛、多樣,開掘深而有力。他不採用說教或概念化的方式表現他的傾向性,而往往以生動的藝術形象激發讀者的憤慨、憎恨。同情和熱愛。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有鮮明的個性。他善於運用藝術誇張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描寫特徵,用他們習慣的動作、姿勢和用語等揭示他們的內心生活和思想面貌。他還善於從生活中汲取生動的人民的語言,以人物特有的語言表現人物的特點和性格。
現在討論一下E.M.福斯特在他的名著《小說面面觀》中對狄更斯人物塑造的貶低。據他說,狄更斯只會塑造「扁形人物」,而不會塑造「渾圓人物」,在小說藝術上屬於「較低層次」。事實真是這樣嗎?讀了這本書後,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費根和奧立弗。這兩個人都同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都是貧困潦倒,但是內心卻截然不同。費根是個老奸巨滑的盜賊頭目。他為了自己的利益,養了許多手下。這個老惡鬼為了錢拋棄一切道德觀念,什麼壞事都做的出。他和蒙克斯進行了一項可恥的交易,幫助蒙克斯復仇,然後他就能得到很多的錢。復仇的方法就是讓奧立弗成為一個賊。他為了錢居然干這種事,簡直沒有人性。此外,他專門培養盜賊,增添更多的社會敗類。我對費根的看法可以用一句老話來概括:人的出身不能選擇,但人的道路卻是可以選擇的。這決不是空話,他也許像奧立弗一樣出生在濟貧院里,出身低微,但是他完全可以像奧立弗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一種堅韌、誠實的品質,靠自己的力氣來掙錢。可是他卻用了這樣卑鄙的手段來賺錢,不得不令人蔑視。當然,造成費根走上偷竊道路的不只是由於他個人的品行,還與社會因素有著很大關系。當時的社會對窮人持有的只是一種漠不關心和假慈悲甚至瞧不起的態度。這種態度無疑是對窮人很大的壓迫。像奧立弗那樣意志堅韌的的人畢竟不多,在既不用受打罵又不用出力又不餓肚子的誘惑下,很多窮人選擇了費根那樣的道路。這與當時社會法律治窮人於不顧的偽善面目是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奧立弗就截然相反了。他雖然被費根試圖教育成一個小偷,但是他始終沒有讓費根成功。他的身上具有與生俱來的,許多富人都不可能具有的美好品質。誠實、善良、堅強、知恩必報……美的品質並不是能被外表掩蓋的。這也許就是布朗婁先生等等好心的富人幫助他的原因吧。最後,他雖然經歷了長久的盜賊生活,但是他的心靈卻一點兒也沒被污染。也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費根最後落得個慘死絞架的下場,而小奧立弗卻被善良的布朗婁先生認為干兒子,讀書識字,並找回了自己的身世和親人。他們的形象豐富又深刻,不僅不是扁平的而且達到了很高的意藝術成就。
現在簡單談談小說的藝術創作特色:,(一)個性化的語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運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種手段。書中的流氓、盜賊、妓女的語言都切合其身份,甚至還用了行業的黑話。然而,狄更斯決不作自然主義的再現,而是進行加工、提煉和選擇,避免使用污穢、下流的話語。主人公奧立弗語言規范、談吐文雅,他甚至不知偷竊為何物。(二不拘任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奧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羅。第二次,他在匪徒賽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竊,被偷的恰好是他親姨媽露絲·梅萊家。這在情理上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領,在具體的細節描寫中充滿生活氣息和激情,使你讀時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對這種本來是牽強的、不自然的情節也不得不信以為真。這就是狄更斯的藝術世界的魅力。(三)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精細把握。書中賊首、老猶太費金受審的一場始終從費金的心理視角出發。他從天花板看到地板,只見重重疊疊的眼睛都在注視著自己。他聽到對他罪行的陳述報告,他把懇求的目光轉向律師,希望能為他辯護幾句。人群中有人在吃東西,有人用手絹扇風,還有一名青年畫家在畫他的素描,他心想:不知道像不像,真想伸過脖子去看一看…
在《霧都孤兒》中我們好象看不到作者自己的影子,但是卻可以通過主人公奧里佛的經歷聯想到作者童年的遭遇。狄更斯在他的自傳中告訴我們,小說中那個讀者皆曰可殺的賊首費金得名於作者少年時代當童工的鞋油作坊里一位對他十分關照的同伴鮑勃·費金,「他比我年長好幾歲,個兒也高得多。」作者的創作材料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現實,同時又進行了藝術性的成功改造,他的創作我認為可以用「藝術性的現實主義」來概括。
《霧都孤兒》問世一百多年來,早已成為世界各國讀者最喜愛的經典作品。小說中那個愚蠢、貪婪、冷酷的教區幹事「邦布爾」在英語中已成了驕橫小官吏的代名詞,並由此衍生出「妄自尊大,小官吏習性」等詞義。邦布爾先生婚後訓斥老婆,「哭能夠舒張肺部,沖洗面孔,鍛煉眼睛,並且平息火氣。」這句話收入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的新版《哥倫比亞名言辭典》。小說《霧都孤兒》後來改編成了多種電影、動畫片、連環畫,搬上了熒屏、舞台。在中國,《霧都孤兒》大概可以算得上一代又一代讀者最熟悉的世界文學名著了。「奧立弗要求添粥」一節編入了我國出版的多種英語教科書。進入九十年代,喜愛狄更斯的廣大觀眾又在電視屏幕上看到,在美國推出的一部動畫片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由小動物擔任。
想起初中時代的那個自己,也曾有沖動想要親身體驗一下奧里佛的種種驚險經歷,不過這只能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了,作為一部經典,一部我最先閱讀的外國名著,即使他並不是作者最好的作品,《霧都孤兒》在我心目中也永遠是唯一的。
② 經典文學作品解讀有哪些視界
從自身感受出發去考慮,認真解讀作者的思想感情線路去思考。
③ 經典小說推薦
《搜神記》、《悟空傳》、《塵緣》、《全能武俠系統》、《紈絝邪皇》、《七煞碑》等。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原本《搜神記》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
《悟空傳》是由今何在(原名曾雨)最先在新浪網金庸客棧上面連載發表的長篇小說,共二十章。該書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命運的抗爭,作者以現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讀《西遊記》的某些情節,通篇彌漫的是思考。該書2000年出版後引起廣大網民的閱讀高潮,在網路上一直享有「網路第一書」的美譽。
④ 你心目中的經典小說有哪些最好能狗解釋一下
《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我迄今為止看過的最好看的仙俠言情 同類還有《落花時節又逢君》
《鳳囚凰》喜歡裡面的男主 從容淡雅 溫柔似水 冷靜睿智 多謀善斷
《出嫁從夫系列》挺搞笑的 情節也很不錯
《孤芳不自賞》喜歡女主 很淡然 很睿智
《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 每個故事結局都很出乎你的意料 除去福爾摩斯之外我最愛的偵探懸疑類小說
⑤ 《圍城》有沒有什麼經典的解讀
品評論 《圍城》是錢鍾書惟—一部長篇小說。在這部小說里,作者運用幽默的語言和毫不留情的諷刺手法,描寫了主人公方鴻漸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人生境遇。《圍城》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主題: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是這樣,對職業也是這樣,人生的願望大多如此。《圍城》是一部社會價值和文學價值都很高的傳世佳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難得的優秀作品。
作品簡介 一艘法國郵船白拉日隆子爵號駛過紅海,正在印度洋面上行駛。船上坐滿了來自各國的乘客。每年夏天都有一批學成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乘坐郵船回來。方鴻漸就是回國留學生之一。他是一個學問不大的人。他到歐洲以後,既不研究《敦煌卷子》、《永樂大典》,也不鑽研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他換過三所學校,更改過好幾門專業。這些年來,他一事無成,游手好閑,生活作風懶散,結果連個學位都沒有拿到。沒有辦法,他只好買了個假哲學博士文憑,謊稱自己獲得了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方鴻漸在本縣的火車站下車後,受到了父親、兄弟姐妹和朋友的迎接。甚至有些小報的記者也紛至沓來,因為 他在縣里是赫赫有名的博士。方鴻漸回到家鄉後,首先去岳父大人家拜訪了一下。因為他的岳父母曾經資助過他不少錢,可惜他的未婚妻沒有和他見過面就死了,但是他的身邊卻不乏一些給他提媒的人。
8月13日,凇滬戰役爆發了。日本人的飛機每天都在狂轟濫炸,全國的形勢不容樂觀。就在這個時候,在岳父大人的幫助下,方鴻漸來到了上海,在岳父的銀行里謀到了一個職位。一次,方鴻漸拜訪了和他一同留學回國的女博士蘇文紈。在她家裡,他結識了蘇的表妹唐曉芙。唐曉芙的長相很嫵媚端莊,臉上長著一對淺酒窩。她的膚色粉里透紅,眼睛靈活動人,身材窈窕適中。方鴻漸對唐曉芙可謂一見鍾情。唐小姐是政治系的學生。他盡力地討好唐小姐。蘇文紈對方鴻漸也有好感,她不喜歡他對她的表妹這樣殷勤。方鴻漸不十分喜歡蘇文紈。
趙辛楣是蘇文紈的朋友,他一直愛慕著蘇文紈,但是蘇小姐卻從來不愛他。趙辛楣跟蘇家是世交,他倆從小就在一起長大,可謂青梅竹馬。他曾在美國留過學,本在外交公署當處長,可他因病未隨機關內遷,如今在華美新聞社做政治編輯,他身材高大,氣勢不凡。這次蘇小姐回國,趙辛楣打算把兒時的友誼重新溫起,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向蘇小姐求婚。可是,在蘇小姐看來,她跟趙辛楣的長期認識並不會日積月累地成為戀愛,好比冬季每天的氣候,你沒法把今天的溫度加在昨天的氣溫上面。蘇文紈小姐這次回國後,她張口閉口都是方鴻漸,因而趙辛楣對方鴻漸多少有些醋意。他不斷地攻擊方鴻漸,可方鴻漸卻不予以還擊。
不久,蘇文紈向方鴻漸表達了她的愛意,然而方拒絕了她的愛情,這使蘇文紈非常傷心。於是,為了報復方鴻漸,她就把方鴻漸在船上和鮑小姐的風流韻事以及他已有妻室的事全盤告訴了唐曉芙。唐曉芙聽後非常生氣,大罵方鴻漸是個流氓,此後就離開了他。方鴻漸知道這是蘇文紈搞的鬼,可他自己不知道怎樣解釋才好,他無須再解釋了。
後來,蘇文紈嫁給了詩人曹元朗。而趙辛楣和方鴻漸卻不知什麼原因成了朋友。
由於國內的局勢不斷動盪,再加上個人的心情不太好,方鴻漸決定和趙辛楣一起到三間大學去任教。三間大學是新建的大學,校長叫高松年。趙辛楣被高松年聘為政治系的主任。這次和他們同行的還有兩個人。一個叫李梅亭,他去三間大學擔任中文系主任,他是高松年的老同事,大約有四十多歲。他對趙和方兩人格外殷勤。另外一個人是孫柔嘉女士。她是趙辛楣報館同事前輩的女兒,剛大學畢業,青年有志,不願留在上海,她父親懇求趙辛楣為她謀得外國語文系助教之職。孫小姐長相一般,打扮得很素凈,但是也不失有心計。
經過了長途跋涉以後,他們終於到達了三間大學。到了學校後,他們沒想到,就連大學這樣純潔的聖土也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李梅亭的中文系主任的位置讓有著政治背景的汪處厚搶走了。汪是一個很難對付的人。方鴻漸的教授頭銜也給剝奪了,他只當上了一個副教授。更讓方鴻漸感到不妙的是,三門大學歷史系有一位韓學愈主任,他竟然跟方鴻漸畢業於同一所大學——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據說這個韓主任的哲學博士來歷不明。方鴻漸聽後嚇得夠嗆,彷彿他的隱私馬上就要暴露似的。但是,方鴻漸很快就處理好了這事,好在韓主任也十分沉著,當方鴻漸試探他,問起這所大學的來歷時,他說,這是美國最有名的大學。反正,他們總算把真相掩蓋了過去。
中文系主任汪處厚運氣不錯,他的原配湊趣地死了,讓他冠冕堂皇地娶了個比他小20歲的第二房。這第二位汪太太終年嬌弱得很,經常生病。她曾在大學里讀過一年,後因貧血症而退學。每逢頭不暈、身不痛的日子,就跟老師學學畫、彈彈琴。汪處厚不懂音樂,對國畫也是外行,所以覺得自己老婆挺有水平。於是,他不甚放心單身男同事常上自己家來,嫌他們太年輕。高松年暗戀著汪太太,知道她在家裡無聊,就表示願意請她到學校做事。汪太太是個聰明人,一口拒絕。一來她自知自己資歷不夠,至多做個小職員,有傷體面;二來她知道這是男人的世界,男人是上帝。
不久,趙辛楣開始墮入了情網。他很喜歡汪太太,因為她有容貌,善解人意,此地只有她一個女人跟他屬於同一個社會。兩個人談得很投機。一天晚上,趙辛楣和汪太太在一起散步,恰巧被汪處厚和高松年遇到。汪處厚怒不可遏,大罵趙辛楣勾引有夫之婦,並逼著趙辛楣和汪太太承認他倆有染。沒想到汪太太卻非常冷靜,竟然當著他們的面承認她和趙辛楣的愛。不過,趙辛楣卻退卻了,他窘迫得不知所措,不敢承認他喜歡汪太太。汪太太對趙辛楣的軟弱非常氣憤,她指責他說:「你的膽子只有芥菜子那麼大,怎麼會害怕到這個地步!」孫柔嘉對方鴻漸頗有好感,她知道方鴻漸會體貼人,所以就想方設法接近他。就這樣,方鴻漸糊里糊塗地同孫柔嘉訂了婚。在訂婚以前,孫柔嘉經常來看方鴻漸,可訂了婚以後,只有方鴻漸去看她,她不肯輕易來。他漸漸發現她不但很有主見,而且主見很深。他覺得雖然自己已經訂了婚,但和她還是很陌生。過去訂婚沒有經驗,這次又這么匆忙。現在他真是莫名其妙地就有了太太。
方鴻漸在學校里實在呆不下去了,就去了香港。辛楣是在重慶得到方鴻漸訂婚的消息,就寄了一封航空快信道賀。信的最後意思大概是這樣的:方鴻漸現在新訂了婚,和朋友之間的關系自然就疏遠了一層。孫柔嘉知道後,她有點不高興,認為趙辛楣背後講她的壞話。於是,她就不高興丈夫和趙辛楣來往。方鴻漸這才覺得自己不應該結婚。原來孫柔嘉是一個愛爭風吃醋的女人,心眼太小,小肚雞腸,動不動就愛發火,是一個愛使小性子的人。方鴻漸對她越來越感到失望。他們兩個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深,經常吵架。方鴻漸的心情越來越不好。他不願回家,家對於他來說已不是溫暖的港灣,至少現在他對自己的家感到很陌生。
回到上海後,方鴻漸在一家報社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報酬卻少得可憐。這時孫柔嘉請她的很有權勢的姑姑幫忙找到一份工資頗豐的工作。結果,方鴻漸卻不領情,認為她這樣做有損自己的人格。孫柔嘉氣極了,兩人大吵了一頓,孫柔嘉憤然離家而去。
方鴻漸失魂落魄地回到清冷的家,他的神經已經麻木了。他的情思彌漫亂飛,他不知道自己這些年都做了些什麼。從畢業到現在,他到處顛沛流離,一事無成,而現在,愛情也正在他的內心裡死去。他感到周身毫無力氣,渾身疲憊不堪。他的心中一片空白。到了這時,他才覺得蘇文紈的話是對的:戀愛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生活何嘗不是一座城呢?
⑥ 如何理解經典文學
首先的分類,文學經典有子,詩書,經,集,典,詩,詞,歌,賦,小說,戲曲等分類。其中以「四書五經」,諸子網路,史書墳典為正統經典,這類書是古代封建統治者為控制人們的思想而制定的允許社會文人討論學習,理解,發揚廣大的作品。大多也以取仕需要制定的書籍。對於這類學術,我國古代的王允的《論衡》以及後來的《文心雕龍》都有明確的分類,也將其劃分為類形,文學形式在其中佔有主要位置,各個時代劃分標准不一,大都取其作品的種類,成就而以詩賦文神話等來劃分如先秦作品的劃分以詩,賦,文,神話,小說。漢魏六朝則以詩,賦,文小說。唐以詩,文,詞,小說,變文。宋朝以詩,詞,文,小說,戲曲。元朝以詩,戲曲。明朝以詩,文,小說,戲曲。清朝以詩,詞,文,小說,戲曲,彈詞。近代以詩,詞,文,小說等大多以文學成就來歸類。這樣一劃分,按圖索驥,我們就能簡單易懂,找到自已喜歡和需要的作品。
⑦ 有哪些可以以精神分析的方法來看待和作深入分析的經典文學作品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可以解讀經典文學作品。
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石,它的影響遠不是局限於臨床心理學領域,對於整個心理科學乃至西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深遠的影響,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提並論。
他提出行為的動機源於強大的內在驅力和沖動,如性本能和攻擊本能。他還認為成人的行為的根本原因是童年經歷所遺留下來的未解決的心理沖突。
精神層次:
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慾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無意識)三個層次,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
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是能夠被自己覺察到的,只要我們集中注意力,就會發覺內心不斷有一個個觀念、意象或情感流過,這種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叫做意識。
⑧ 小說十五部經典神作,各時期的風采,哪個是你心中的
歷史網路小說十五部經典神作,各時期的風采,哪個是你心中的第一?
那麼多經典網路小說,最耐人讀的一類小說應該就是歷史類了。這類小說雖然不是最火熱的一類,也不是最大眾的一類,但必定是普遍最有深度的一類小說。
十五《晚明》作者:柯山夢
這不是單獨一個作者創作的小說,而是一群人集體創作的作品。這本作品已經超越了一般網路小說的范疇,這部小說甚至不僅僅是小說,它還是一部報告文學,是一個科普巨著,是一個實驗文學……它採用了極端的群像式描寫,彷彿《人間悲劇》式的清明上河圖。這部作品排第一,應該沒毛病吧?
其實經典的歷史網路小說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說是經典最多的一類網路小說了。但論評價,影響力等等,上面的這十五部應該還是很有說服力的吧?而在寫歷史網路小說的這些作者中,月關無疑是名氣最大,影響力最大、收入也最高的的一位。
⑨ 誰能給推薦幾本經典的小說,講一些人生哲理的
於丹<論語>心得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北京師范大學於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奼紫嫣紅,千姿百態,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於俗不可耐。灰色提升著品位,而多彩保證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於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沒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體悟經典的普適智慧。
⑩ 有一些經典小說裡面的細節,是否有可能是讀者腦補出來的
在我看來,有一些經典小說裡面的細節確實有可能是讀者腦補出來的,畢竟作者在寫小說時可能沒想那麼多,但讀者在讀小說時可能會腦洞大開,從作者的只言片語中解讀出不一樣的東西。換句話說,讀者解讀出來的東西可能不一定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本意。
當然了,這些細節是否正確其實已經不重要了,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對小說的解讀方式。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經典小說裡面的細節確實有可能是讀者腦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