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篇小說名著
Ⅰ 魯迅的中篇小說有哪些
魯迅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吶喊》收入1918~1922年間所寫的14篇作品,保留著「五四」前後奮起呼喊的時代特色。《彷徨》收入1924年的《祝福》、《在酒樓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彷徨》雖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但也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 收入《吶喊》中的《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這部中篇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為背景,通過對雇農阿Q的受壓迫,要反抗,最後被反動勢力殺害的悲劇的描寫,深刻地揭示了當時農村的階級矛盾,批判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的脫離群眾及其不徹底性。作者對阿Q飽受欺凌與摧殘的不幸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表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精神;對趙太爺等反動勢力則予以有力的鞭撻;並通過對阿Q精神勝利法的痛切批判,表達了力圖喚醒農民覺悟、促使他們起來革命的強烈願望。《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名作。 《彷徨》中有關農村題材的作品,都是表現農村婦女命運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劇性命運,是對封建禮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訴。《離婚》是魯迅先生最後一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比《風波》更為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後農村的現實,表明農村婦女的命運並沒有改變。 小說《孔乙己》以簡潔、單純的構思和純練、精粹的語言,塑造了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的形象,揭露科舉踐踏人生、毀滅人性的罪惡。《葯》也是憤怒揭露「吃人」的封建建制度的名篇。不過,這里不僅有被封建的愚昧、迷信「吃」掉的普通百姓,還有被封建專制的屠刀「吃」掉的年輕革命者。華老栓用血汗錢買人血饅頭給小栓治病的情節,早已成為醒人的文學典故。 《故鄉》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為名著佳篇,通過「我」回到久別的故鄉的所見所聞,特別是「我」少年時代的夥伴閏土的故事,讓讀者看到了中國農民在20年代所承受的「多子、飢荒、苛稅、兵、匪、官、紳」的重重災難。 魯迅的小說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魯迅先生學習西方小說結構經濟、靈便、多樣的優點,打破中國傳統的章回小說單一的形式,創造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態。稱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之父,也不過份。魯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學大家,為中國現代文學的藝術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閏土、祥林嫂、呂緯甫、子君、孔乙己、四銘等。
Ⅱ 世界中篇小說名著精品內容提要
《痴情的菲亞美達》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作家、《十日談》作者薄伽丘的中篇力作。這部作品以細膩的手法刻畫痴情戀者心理,透露出明顯的自傳性質,被譽為歐洲最早的心理小說之一。
我國譯介的第一部俄國文學作品是《上尉的女兒》,這是一部由世界文豪普希金創作的中篇傑作。作品以真實的歷史事件和虛構的愛情故事為基礎,深情地譜寫了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贊歌。
《當代英雄》是俄國著名作家萊蒙托夫的代表作。作品中玩世不恭、內心分裂的主人公,成為了第二代多餘人的典型。作品的心理刻畫准確傳神,被譽為卓越的社會心理小說。
除了《痴情的菲亞美達》、《上尉的女兒》和《當代英雄》這三部經典中篇小說,還有《少年維特的煩惱》、《初戀》、《紅字》、《伯父之夢》、《歐葉妮·葛朗台》、《夢幻》、《了不起的蓋茨比》等眾多名著。這些作品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為讀者展現了豐富多樣的人生百態和深邃的心理世界。
Ⅲ 世界中篇小說名著精品的內容提要
《痴情的菲亞美達》:
《痴情的菲亞美達》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作家、《十日談》作者薄伽丘的中篇力作,對痴情戀者心理的細膩刻畫,帶有明顯的自傳性質,是歐洲最早的心理小說之一。
《上尉的女兒》:
我國譯介的第一部俄國文學作品是《上尉的女兒》,世界文豪普希金的這部中篇傑作以真實的歷史事件和虛構的愛情故事為基礎,譜寫了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贊歌。
《當代英雄》:
《當代英雄》是俄國著名作家萊蒙托夫的代表作。玩世不恭、內心分裂的主人公,成了第二代多餘人的典型。作品的心理刻畫准確傳神,被譽為卓越的社會心理小說。
本著作還有《少年維特的煩惱》、《初戀》、《紅字》、《伯父之夢》、《歐葉妮·葛朗台》、《夢幻》、《了不起的蓋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