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妖怪小說
A. 中國有哪些鬼故事名著 也有妖怪和神仙
中國有以下鬼故事名著,其中也包含了妖怪和神仙的元素:
《聊齋志異》:
簡介:《聊齋志異》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該書通過描繪一個個奇異的故事,展現了人與鬼、妖之間的復雜糾葛。
內容特點:書中的故事多以鬼、狐、仙等超自然元素為背景,融合了愛情、友情、親情等多種人性主題。其中不乏描繪神仙妖怪的篇章,它們或善良、或邪惡,與人類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搜神記》:
簡介:《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由東晉史學家干寶所著。該書原本已散失,現存的版本是後人綴輯增益而成,共20卷,包含大小故事454個。
內容特點:《搜神記》中的故事主角有鬼、妖怪和神仙,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神話世界。這些故事不僅雜糅了佛道思想,還反映了古代人民對自然界的敬畏和想像。書中的神仙往往具有超凡脫俗的能力,而妖怪則多被描繪為具有某種特殊力量或形態的生物。
以上兩部作品都是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鬼故事名著,它們不僅包含了豐富的超自然元素,還深刻反映了古代人民對世界的認知和想像。
B. 古代志怪小說有哪些
志怪小說:
如託名東方朔《神異經》、張華的《博物志》;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託名班固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搜神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葛洪的《神仙傳》託名陶潛的《後搜神記》等。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內容的小說,也可包括漢代的同類作品。志怪小說是受當時盛行的神仙方術之說而形成的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之下形成的。
簡介
漢代以後,道教和佛教逐漸盛行,鬼神迷信的說教廣為流布,所以志怪的書特別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孔約
志怪小說
的《孔氏志怪》,還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志怪」一詞出於《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現代作家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里就專門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書有出於文人者,有出於教徒者。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這里指出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興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間巫風、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態度,是將怪異傳說視為事實來記載。作為一個基本的概括,魯迅的總結是正確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小說的來源和實際面貌比較復雜。著重於宣揚神道,還是傾心於怪異事跡,以及小說中表現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間的區別還是很大。
現存志怪小說中,有署名漢人之作,主要有題為班固作的《漢武帝故事》、《漢武帝內傳》,題為郭憲作的《洞冥記》。
以前研究者多認為出於六朝人的偽托,但近來也有提出不同意見的,對此尚有深入探討的必要,本書中暫存疑。
C. 志怪小說代表作
1、戰國:
《歸藏》、《黃帝說》(40篇)、《汲冢瑣語》、《穆天子傳》、《山海經》。
2、兩漢:
《漢武洞冥記》(郭憲著,四卷六十則)、《漢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漢武內傳》(班固著,存一卷)、《括地誌》、《列仙傳》。
3、六朝:
《博物志》(張華著,400卷)、《集靈記》(顏之推著)、《旌異記》(侯白著)、《列異傳》(魏文帝著,3卷)、《靈鬼志》(荀氏著)。
4、唐代:
《博異志》、《補江總白猿傳》(1卷)、《傳奇》(裴鉶著)、《獨異志》、《古鏡記》(王度著)、《河東記》。
5、宋代:
《太平廣記》(344種,含鬼40卷)、《稽神錄》(徐鉉著,6卷150事)、《江淮異人錄》(吳淑著,3卷)、《乘異記》(張君房著)。
6、明代:
《汴京勼異記》、《封神傳》(許仲琳著,100回)、《後西遊記》(6卷40回)、《剪燈新語》。
7、清代:
《池上草堂筆記》(梁恭辰著,24卷)、《遁窟讕言》(王韜著,12卷)、《耳食錄》(樂均著,12卷,《二錄》8卷)、《耳郵》(俞樾著,4卷)、《後聊齋志》(王韜著)。
(3)中國經典妖怪小說擴展閱讀
志怪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與當時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以及佛教的傳播有直接的關系。雖然很多志怪小說中表現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志怪小說的內容很龐雜,大致可分為三類:
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託名東方朔《神異經》、張華的《博物志》;記述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故事如託名班固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講說鬼神怪異的迷信故事,如東晉干寶《搜神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葛洪的《神仙傳》、託名陶潛的《後搜神記》等。
志怪小說對唐代傳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也有另外一種分類類型:專記四方山川,動植異物,異人為主的地理博物體志怪。
D. 中國古代神話小說有哪些
山海經》西漢:劉歆
《聊齋志異》清:蒲松齡
《子不語》清:袁枚
《西遊記》明:吳承恩
《濟公全傳》明:田汝成
《鏡花緣》清:李汝珍
《封神榜》明:陳仲琳
《搜神記》東晉:干寶
《搜神記》東晉:陶淵明
《白蛇傳》清:方成培。最早出現在:馮夢龍的《警世通言》
《天仙配》東晉:干寶。《搜神記》中的一部份。
《寶蓮燈》清:無垢道人。根據無垢道人的《八仙得道》第85、86和民間流傳改編。
《太平廣記》宋:李昉、扈蒙、李穆等。
《閱微草堂筆記》清:紀曉嵐
《唐人說薈》清:陳世熙
《古小說鉤沉》魯迅。《古小說鉤沉》是魯迅先生於1909年秋至1911年底輯錄的古小說佚文集,共收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說36種。該書的取材來源《漢書·藝文志·小說家》、《隋書·經籍志·小說家》、《新唐書·藝文志·小說家》。其中不乏鬼怪神冥的小說。
《唐宋傳奇集》魯迅。
《古鏡記》魯迅。
《古鏡記》隋唐:顧況。
《異聞集》唐:陳翰
《青瑣高議》北宋:劉斧
《離魂記》唐:陳玄佑
《補江總白猿傳》唐:不詳
《文苑英華》宋:李昉、徐鉉、宋白及蘇易簡等二十餘人。
此外還有《梁四公記》、《冥報記》、《神怪志》、《定命錄》、《隱逸傳》等。
E. 求有關於中國古代神仙鬼怪等神話傳說的書,最好是古代典籍,不要聊齋。
《西遊記》、《山海經》、《封神演義》、《搜神記》、《博物志》等。
1、《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2、《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3、《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明代許仲琳(存在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
《封神演義》全書一百回,寫武王伐紂的故事。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姜子牙歸隱,文王訪賢,得姜子牙之輔佐,武王才完成討伐紂王的大業。
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斗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凶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
該小說,以歷史觀念、政治觀念作為支撐全書的思想框架,摻雜了很多宏大的想像,表現了作者對於仁君賢主的擁護和贊頌以及對於無道昏君的不滿和反抗。
4、《搜神記》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原本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影響深遠。
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了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
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
5、《博物志》
《博物志》,中國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集。西晉張華(232~300)編撰,分類記載異境奇物 ﹑古代瑣聞雜事及神仙方術等。
內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羅很雜,有山川地理的知識,有歷史人物的傳說,也有奇異的草木魚蟲、飛禽走獸的描述。
還有怪誕不經的神仙方技的故事等等,其中還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話材料。如所記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見織女的傳聞﹐是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原始資料。
F. 志怪小說代表作有哪些
志怪小說代表作有:
1、《獨異志》,唐李亢撰。原有十卷,已佚,今存三卷。有明抄本、《稗海》本。《獨異志》多記載神話或軼事,「雜錄古事,亦及唐代瑣聞,大抵語怪者居多」,可追溯至女媧兄妹結為夫婦,又如唐代樂昌公主破鏡重圓。明代抄本題有「明州刺史賜紫金魚袋李冗纂」,故又作李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