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小說結局
『壹』 基督山伯爵是悲劇
我認為《基督山伯爵》並非一部悲劇。在小說的結尾,唐泰斯和埃黛乘坐小船離開,故事中的正面人物獲得了伯爵帶來的幸福,而那些老謀深算的偽君子則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每個人物都得到了他們應得的結局。
唐泰斯因為埃黛的陪伴,也重新體驗到了人間的快樂。如果細細品味這部小說,你會發現它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小說中的正面角色,如唐泰斯,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獲得了愛情和財富。而那些偽君子,如維爾福和梅爾基亞德斯,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正義得以伸張。
小說通過唐泰斯的經歷,展現了正義和復仇的主題。唐泰斯從一個被陷害的囚犯,成為了一個擁有巨大財富的伯爵,最終實現了復仇。他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人性的復雜,也傳遞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信息。
《基督山伯爵》不僅僅是一個復仇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希望、勇氣和人性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和挑戰,只要堅持正義,就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總之,《基督山伯爵》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說,它不僅僅讓讀者感受到了復仇的快感,更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了正義和幸福的力量。
『貳』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的結局是什麼
1、結局介紹:基督山伯爵完成了他的復仇計劃。他最大的仇人維爾弗,其妻子因為罪行敗露已經服毒身死,並毒死了自己心愛的兒子,巨大的打擊之下維爾弗瘋了。他的仇人之一弗南的下場是妻離子散、名譽掃地,最後和基督山決斗中在恐懼和絕望中開槍自殺;另一個仇人鄧格拉斯在飽受飢餓的折磨和驚嚇之後頭發全白了,他被迫為自己所犯的罪行做了懺悔,最後基督山伯爵給了他5萬法郎讓他自謀生路;
基督山伯爵深深地感謝上帝。他說:「現在我的工作完成了,我的使命終止了。巴黎,告別了!」最後,他和收養的阿里總督的女兒海蒂一起遠走高飛。
2、《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法國作家大仲馬(1802-1870),大仲馬出生於一個軍官家庭,做過公爵的書記,開始他主要從事戲劇創作,30年代中期起開始從事歷史小說的創作,其中《三個火槍手》取得很大成功,使他成為法國最受民眾喜愛的通俗小說家。
3、《基度山伯爵》主要情節跌宕起伏,迂迴曲折,從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節,小插曲緊湊精彩,卻不喧賓奪主;情節離奇卻不違反生活真實。就結構來說,小說開卷就引出幾個主要人物,前面1/4寫主人公被陷害的經過,後面3/4寫如何復仇,脈絡清楚,復仇的3條線索交叉而不凌亂,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之後才匯合在一起。因此,《基度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中的典範。這部小說出版後,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100多年以來,這本書擁有了難以計數的讀者。
『叄』 求基督山伯爵大結局
在故事的最後,伯爵依約將馬克西米連接到基督山小島,在考驗過他對瓦朗蒂娜忠貞不二的愛後,他把死而復生的佳人歸還給這位視如己出的年輕人;而伯爵也在瓦朗蒂娜的勸說下,接受了海蒂對他的愛。末了,在將自己的巨額財富贈與新人後,伯爵與海蒂乘船消失在海的彼方。
《基督山伯爵》創作於一個政治動盪的年代,作者大仲馬將這一時期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作為小說創作的主要背景,以主人公唐泰斯被人陷害入獄直至最後的復仇為整部作品創作的主要線索,整部作品的時間也是跨越了波旁王朝的復辟以及七月王朝這兩大時期,以人物曲折命運的設計來側面的展示了整個社會的動盪不安。
(3)基督山伯爵小說結局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
愛德蒙·唐泰斯/ 基督山伯爵(Edmond Dantès /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年少時為一船員,被仇家誣賴而坐牢。他失去了愛人美爾蒂絲,父親也活活餓死。在牢中遇見法利亞長老,法利亞長老教了他很多知識,讓他與入獄前的那個普通船員截然不同,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同時法利亞長老告訴唐泰斯一個寶藏的所在地-基督山島。
唐泰斯成功逃獄後,找出寶藏,化名基督山伯爵,成為復仇者。開始向曾陷害自己的人們展開一連串的報復。曾經化身過水手辛巴達、威爾末爵士及布沙尼長老,企圖遊走各方勢力。
法利亞神父(Abbé Faria)
一名和唐泰斯一樣關押在監獄的老囚犯,是個知識淵博的神職人員,也是改變唐泰斯一生關鍵的核心人物。起初因為挖地道逃生卻陰錯陽差來到唐泰斯的牢房,後兩人結為好友。在相處過程法利亞神甫教導了唐泰斯各種知識及語言,並成功幫他分析受冤案的遭遇。
後來在挖地道途中癲癇症發作,臨死前告知唐泰斯有關基督山島寶藏的秘密,並囑咐其倘若有機會逃出生天一定要找到,是個影響唐泰斯一生的最大貴人。
唐格拉爾(Danglars)
起初為一船員,妒忌愛德蒙·唐泰斯成為下一任船長,故聯合費爾南誣賴唐泰斯,令唐泰斯含冤入獄。其後發了財,成為一位銀行家。基督山伯爵出現在巴黎後,他的生意一落千丈,家庭也越來越混亂。最後因捲款潛逃,成了經濟犯被通緝,又被綁至羅馬強盜團,一身資產被掏盡,落得一夜白發,只剩下五萬法郎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