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飄小說全書結局

飄小說全書結局

發布時間: 2025-08-11 02:39:23

⑴ 《飄》的結局是什麼

《飄》的結局是:

雷特已經決定棄家出走,永遠地離開斯佳麗。此時此刻,對於斯佳麗來說,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回到塔羅庄園去這一條出路。她感到太疲勞了,腦子再也承受不了這些壓力。她自言自語地說:「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美國現代女作家。1900年11月8日出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

1925年,與喬治亞熱力公司的廣告部主任約翰·馬施結婚。曾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1937年,她因本書獲得普利策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

1949年8月16日,米切爾去世,享年49歲。死後葬於亞特蘭大市的奧克蘭公墓

《飄》這部小說是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佔中心位置的斯嘉麗、瑞德、艾希禮、梅蘭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政治態度,通過對斯嘉麗與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成功地再現了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

(1)飄小說全書結局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飄》於1936年6月30日問世,打破了當時的所有出版紀錄。前六月它的發行量便高達1000萬冊,日銷售量最高達到5萬冊。它標價3美元,卻被炒到了60美元,而當時美國一處不錯的旅館,月租金也不過30美元。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成績,使它在1937年榮獲了普利策獎和美國出版商協會獎。

《飄》的人物性格塑造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塑造方法,人物性格多元組合成為這部小說的一個重大亮點,以戰爭背景,鮮活的彰顯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更從斯嘉麗一家展現作者對於黑人平等的看法。

性格組合展現了一個圓形的人物,通過圓形的人物集合又展示了小說歷史環境的多個方面,從而詳盡地記錄下了一段動盪的歷史,一段硝煙的時刻,以及在這種時刻不同人的成長。通過不同的性格發展,揭示了環境對於人的甚遠影響,這種性格組合的描述方法也對後世小說藝術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僅因一部作品就名揚天下並在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作家是絕無僅有的。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便是這樣一位獨一無二的作家。《飄》1936年問世後引起轟動,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後,米切爾更名揚四海。面對榮譽,米切爾謙虛地表示,《飄》的文字欠美麗,思想欠偉大,她自己也不過是位業余寫作愛好者。

她婉拒了各種邀請,一直與丈夫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此書自1936年首次出版後,在世界上被翻譯成29種文字,總共銷售了近3000萬冊 。1937年,小說獲得普利策獎。根據此書拍成的電影《亂世佳人》於1939年12月15日在亞特蘭大舉行首映,引起轟動,並迅速風靡全球。

參考資料:網路-飄

⑵ 《飄》的結局是什麼

在《飄》中斯嘉麗和白瑞德最後還是沒有在一起,但在續集《斯佳麗》中白瑞德在英國愛爾蘭救了斯佳麗,之後就在一起了。瑞野蠢滑德已經對斯嘉麗失望,決定棄家出走,離開斯嘉麗。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飄》是一部取材於關國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的小說,書名直譯應為「隨風飄逝」,它引自英國詩人思斯特·道生的詩句,又取義於小說第24章的一段概括性描寫,出自書中女主人公斯嘉麗之口,大意是說那場戰爭像咫風一般捲走了她的「整個世界」,她家的農場也「隨風飄逝」了。

(2)飄小說全書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美國南北戰爭摧毀了喬治亞乃至整個南方的經濟,黑奴重新獲得自由,昔日奴隸主養尊處優檔橡的好時光隨風而逝,飄得遠遠的。為了生存,他們必須放下臭架子,努力奮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條,連亞蘭大上流社會的中堅分子也不得不降貴屈尊,賣糕餅的賣糕餅,趕馬車的趕馬車。

藝術特色

綜觀全書,洋洋百萬余言,故事生動曲折,情節真摯感人而且故事的進展,情節的展開幾乎全是按照時間順序,隨著主人公斯嘉麗的活動單線發展的,可讀者讀起來並不覺得平鋪直敘、乏味冗長。

這不得不歸因於作者高超的藝術手筆,巧妙的人物關系設置,細膩的心理活動分析,情節的戲劇沖突與人物心理的巧妙結合以及高度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等等,都是小說《飄》十分顯著的藝術特色。

參考頌臘資料來源:網路——飄

⑶ 《飄》中斯嘉麗和白瑞德最後在一起了么

在《飄》這部小說中,斯嘉麗和白瑞德最終並沒有在一起。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經典小說,講述了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時期,女主角斯嘉麗·奧哈拉與兩位男主角——白瑞德和艾希禮——之間錯綜復雜的愛情故事。斯嘉麗和白瑞德的關系是全書情感線索的重要一環,他們之間的愛恨糾葛貫穿了整個故事。

盡管白瑞德深愛著斯嘉麗,一直在她身邊守護,甚至多次向她求婚,但斯嘉麗的心卻始終在艾希禮身上。她對艾希禮的執著追求,讓她在感情上一直忽略了白瑞德。直到最後,當斯嘉麗意識到她真正愛的人是白瑞德時,白瑞德卻已經因為對她的愛感到絕望而選擇了離開。這個轉折點是小說情感高潮的體現,也是作者巧妙安排的情節反轉。

具體來說,在小說的結尾部分,白瑞德在經歷了多次的感情挫折後,終於對斯嘉麗的愛情徹底失望。他選擇了離開她,去尋找自己的生活。而斯嘉麗則是在這一刻才恍然大悟,她發現自己一直追求的艾希禮只是一個幻影,真正值得她愛的人是白瑞德。然而,這一切都已經太晚,她無法挽回白瑞德的心。這樣的結局讓讀者感到深深的遺憾,同時也體現了小說對愛情復雜性的深刻描繪。

綜上所述,雖然斯嘉麗和白瑞德在小說中有過深厚的感情糾葛,但他們最終並沒有走到一起。這樣的結局既令人感慨,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愛情的復雜與無奈。

⑷ 對《飄》的結局有什麼看法

一)關於離開
小說結尾瑞特離開斯佳麗並不奇怪,我認為是順理成章。他的性格決定了即使再愛也會在那一刻選擇離開。關注瑞特與斯佳麗的每一次對話和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現:不管斯佳麗多麼厲害,可在瑞特面前,她永遠單純的像個孩子。他愛她,但決不會被她擺布。
她和他相處很有意思。「她跟他交談,總像是一場決斗,結果總是她敗下陣來」「他總是不請自到,不辭而別」「她每次跟他斗氣都難得占上風」「她從來不能殺殺他的威風」。不僅如此,他還似乎很喜歡與她唱反調,並以此為樂。她越是假裝淑女,他偏就拆穿她;她越是勾引他求婚,他偏讓她做情婦;她越是需要他,他偏偏離開;她越是迴避某個問題;他總能饒進來;她越是不想結婚,他卻要娶她。她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厲害而可怕的對手,她向來欺負別人,卻不但欺負不了他,還反被他欺負;她向來主導別人,卻主導不了他,還反被他主導。所以結尾,她越是想聽他說「我也愛你」,他卻說「我不在乎」,她越是不讓他走,他卻一定要走。其實這一點兒也不奇怪,這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
聽過這樣一句話:愛情是場戰爭,沒有公平,只有輸贏。在瑞特與斯佳麗的關系中,瑞特向來強勢,如果在那一刻他接受她的道歉然後和她在一起,那麼他會認為他將和追求她的其他男人一樣軟弱,在愛情里永遠處於弱勢,他怎麼會接受她的「同情和施捨」呢?再說,既然傷的那麼深,一句道歉就想消釋前嫌重歸於好,未免太幼稚了,要誰都不會心甘情願,何況是瑞特,如此自尊而自負的一個人,他怎麼會輕易原諒她呢?怎麼說也要看她今後的表現啊!
所以無論她怎樣懇求或是怎樣說服都無法改變他冷靜頭腦作出的決定,愛與不愛他都會走,決不回頭。但是在那一刻的決然離去,並不代表永遠分開,兩人今生註定糾纏不休。

二)瑞特內心依然在意斯佳麗
1)既然不在乎,那麼在決定說分手前何必那麼痛苦?
美蘭死後,瑞特一天天垮下去,他酗酒和放盪,糟蹋自己身體,為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女兒死么?別忘了,瑞特把美蘭當成了童年的斯佳麗,他實際上是想變相的從女兒那裡獲得斯佳麗的愛。而美蘭一死,一切都結束了,冒險再次失敗,他付出的愛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他需要斯佳麗的愛卻永遠無法得到,他不願面對現實,所以用酒麻醉自己,他想忘掉她,可惜借酒消愁愁更愁,但是理智讓他必須面對現實,他太疲憊了。在他決定放棄她之前想必是做了漫長而痛苦的思想斗爭,他那優美整潔的外形遭到破壞就是最好證明。

2)既然不在乎,幹嘛不敢面對她?
當斯佳麗說玫蘭妮最後提起他時,瑞特的反映很強烈他朝她轉過身來,臉上露出一股真情,「她說了什麼?」「告訴我」,聲音平靜,可那隻手卻抓的她手腕生疼。其實表明他內心很緊張,緊張什麼?別忘了瑞特深愛斯佳麗的秘密只有玫蘭妮最清楚。(在斯佳麗流產卧床期間,她親眼看到一大男人憔悴萬分,哭著懺悔的模樣。除此之外,應該還有。有時我在想,美蘭死後,瑞特執意不讓埋葬,玫蘭妮是如何說服瑞特的呢/會不會提到斯佳麗?一定不會忘記。會說斯佳麗什麼呢?黑媽媽求玫荔時提到開槍之事,我想有可能這樣說:家裡親戚和街坊鄰居都在議論紛紛,如果明天斯佳麗執意舉行葬禮,到時候你就會不得不顧全自家尊嚴開槍打死她,那時你不但失去了美蘭,也失去了斯佳麗,我知道你非常愛他,不願她死,你一定要冷靜和理智些啊,巴勒特船長。」)當斯佳麗回答說:對巴特勒船長好些,他非常愛你。」時,瑞特的反映更是:「垂下眼瞼,臉上一片茫然。突然他站了起來,走到窗前,拉開窗簾,盯著外面。」接著轉換話題。一系列動作表明他在掩飾自己的內心,迴避問題。這些可不是無所謂的表現,恐怕他仍怕她知道真相,抓住他的愛想鞭子一樣在他頭上揮舞吧!

3)既然無所謂,對於那句我愛你的反映何必那麼認真?
當斯佳麗說:「你大錯特錯了!我不想離婚,我(愛你)」他一隻手端起她的下巴,靜靜的抬起她的臉沖著光,然後仔細打量著她的眼睛。回到椅子後,他依然是下巴頂著胸口,揚起黑黑的眉毛用一種冷淡思考的目光望著她。而當斯佳麗急切的說:我非常愛你,我肯定這么多年來一直愛你,只是我太傻,以前沒有發現。瑞特,你要相信我」時,瑞特的反映是盯著她盯了好長時間,一直盯到斯佳麗的內心深處。這些表現可不是無所謂啊!可以感覺到他其實很在意斯佳麗是否會真的愛他。一直都在意,所以他的態度是那麼認真。

4)既然不在乎無所謂,何必不痛快點離婚?
小說結尾,斯佳麗告訴瑞特,玫荔讓她照顧阿希禮,他說「得到前妻的許可,就放便多了啊」「你當然要和我離婚, 帶著玫荔小姐的祝福,你和啊希禮的美夢就要成真了。」當瑞特對斯佳麗說他要走了,斯佳麗問「你要拋棄我了?」他說:「別像演戲一樣做出一副被拋棄妻子的模樣,斯佳麗。你可不適合這個角色。那麼我明白了,你不想離婚或分居是吧?好吧,那我會不時回來,次數多的正好不讓別人說閑話。」他從來不說自己想要離婚,而是說斯佳麗想要離婚。瑞特一向很強硬,而且對什麼都顯得不在乎,如果他堅持離婚完全可以,他不就曾因為不願娶一位「傻姑娘」而在決斗中開槍打死他的哥哥么?然而為什麼對離婚卻這樣一邊似乎不在乎,一邊又小心翼翼留有餘地呢?顯然他內心依然願與他繼續下去。

⑸ 《飄》的大結局是怎樣

結局:

斯佳麗嫁給了瑞特。雖然瑞特身上有同她類似的氣質特徵吸引著她,但同時她仍迷戀著曾愛過的阿希禮,一直沒有放棄。瑞特帶著傷心離開了斯佳麗,而斯佳麗此時卻意識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真正相愛的人。

斯嘉麗最後堅強而又充滿信心地對自己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家園會重建好的,愛情會破鏡重圓的。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5)飄小說全書結局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飄》是一部取材於關國南北戰爭和戰後重建的小說,書名直譯應為「隨風飄逝」,它引自英國詩人思斯特·道生的詩句,又取義於小說第24章的一段概括性描寫,出自書中女主人公斯嘉麗之口,大意是說那場戰爭像咫風一般捲走了她的「整個世界」,她家的農場也「隨風飄逝」了。

斯嘉麗以這一短語抒發了南方農場主的思想感情,作者用來作為書名,也表明了她對南北戰爭的觀點,這與本書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書名蘊藏著兩層含意:這呼嘯的咫風,指的是南北戰爭;那被飄去的雲朵,指的是農奴制的安逸生活。

參考資料

網路-飄

⑹ 飄的結局

《飄》的結局:斯嘉麗終於明白自己愛的人就是瑞德,可瑞德已經對斯嘉麗失望,他決定離家出走,離開斯嘉麗,這對斯嘉麗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所以她也准備回到塔拉庄園去了。

書亮襪中對於這些主要人物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以及政治態度也非常有研究的價值,斯嘉麗和白瑞德的感情糾纏也是看點之一,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部小說已經面世多年,但依舊是不可多得的經典,在世界范圍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熱點內容
短篇小說北京折疊 發布:2025-08-11 04:28:39 瀏覽:579
啊舔那裡小說總裁 發布:2025-08-11 04:26:53 瀏覽:576
反派小說推薦完本經典 發布:2025-08-11 04:22:53 瀏覽:123
女主重生遮天同人小說 發布:2025-08-11 04:19:34 瀏覽:197
蛇皮游戲小說 發布:2025-08-11 04:02:52 瀏覽:637
女主極美驚艷的現代總裁小說 發布:2025-08-11 03:24:30 瀏覽:845
360讀書網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8-11 03:19:25 瀏覽:840
言情小說里那些驚艷到你的句子 發布:2025-08-11 03:17:25 瀏覽:841
精靈幻想記輕小說8 發布:2025-08-11 03:07:19 瀏覽:886
小說悠然的夏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1 02:48:46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