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看經典勵志小說
⑴ 世界經典勵志小說。 (十本以內) 是經典。 推薦也好,搜來也好,要有理由。謝謝
《世界經典勵志小說》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收集多部《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霧都孤兒》《魯濱孫漂流記》《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等。
⑵ 不得不看的經典勵志小說
勵志小說是現在大家比較喜歡看的一類小說,勵志的小說是可以激勵人的,你喜歡看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不得不看的勵志小說,歡迎參閱!
不得不看的勵志小說
1.《科學怪人》
Frankenstein (Mary Shelley, 1818)瑪莉·雪萊,1818年出版
這部先鋒作品集科幻和哥特式恐怖於一身,營造了一個難以磨滅的“惡魔”主題,即科學家中的“現代普羅米修斯”,幾世紀以來經久不衰。
2.《大衛·科波菲爾》
David Copperfield (Charles Dickens, 1850)查爾斯·狄更斯,1850年出版
David Copperfield is populated by some of the most vivid characters ever created. They are as much a part of readers’ world, and their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world, as people they have actually met.《大衛·科波菲爾》人物形象眾多,性格鮮活的角色雲集。這些人物角色彷彿是讀者所在真實世界的一部分,和讀者親身遇見的人一樣,有著相似的世界觀。
3.《呼嘯山莊》
Wuthering Heights (Emily Brontë, 1847)艾米莉·勃朗特,1847年出版
《呼嘯山莊》“蘊含巨大的心理能量,沒有其它書籍能夠與之匹敵。”讀者推崇《呼嘯山莊》是因為其“層層疊疊的敘述結構”和豐富驚人的想像力,更因為《呼嘯山莊》超越了愛情故事本身,展現了我們轉瞬即逝的慾望之下“永恆的震撼”。
4.《荒涼之屋》
Bleak House (Charles Dickens, 1853)查爾斯·狄更斯,1853年出版
《荒涼之屋》是狄更斯的小說之一,以第一人稱過去時所寫的章節與第三人稱現在時的敘述並行,兩者間的切換創新獨到。
5.《簡·愛》
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ë, 1847)夏洛蒂·勃朗特,1847年出版
勃朗特這部哥特式愛情傳奇出版於1847年,內容革新,講述了一個年輕女性追尋更為充實激情的生活,至今仍能引起現代讀者的共鳴。 勃朗特小說的主人翁簡·愛是個孤兒,追尋著自我的身份,主人羅切斯特先生深深吸引著她,其情至真令簡`愛無法抗拒;小說真切描述了簡·愛復雜的道德抉擇及其有時顯得有些原始的情感狀態。
好看的勵志小說
1.《名利場》
Vanity Fair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1848)威廉·梅克皮斯·薩克雷,1848年出版
這部小說的主角或許就是英國文學史上最知名的非正統派女主角——貝奇·夏普,小說的情節圍繞階級、社會、躋身上流社會以及現代讀者聽來又熟悉又害怕的金融危機。《名利場》這些要素全都具備, 講述那個年代,也講述著每一個年代。
2.《遠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Charles Dickens, 1861)查爾斯·狄更斯,1861年出版
《遠大前程》或許是最地道的英國小說。成年讀者重溫狄更斯經典,去發現其智慧與精彩、影響與真理。《遠大前程》有狄更斯經典的所有元素,討人歡喜卻不甚完美的角色、主要故事情節能牽住時局、副線情節串起道德與文化,是部情節精彩的愛情故事作品。(推薦書單,提升閱讀技能,歡迎常到薦書堂來看看~)
3.《米德爾馬契》
Middlemarch (George Eliot, 1874)喬治·艾略特,1874年出版
這部小說人物角色卓越,更精妙之處在於其想法與理念。《米德爾馬契》是迄今最偉大的英文社會心理學小說。
熱門的勵志小說
1.《達洛衛夫人》
Mrs Dalloway (Virginia Woolf, 1925)弗吉尼亞·伍爾芙,1925年出版
如果說這部小說作為媒介最天才之處在於其破除人類意識的囹圄、顯露人們細若蛛絲的思緒、顯露構成我們內心生活的記憶,那麼伍爾芙的第四部小說本身就是鼎峰之作。弗吉尼亞讓現代主義煥發新生、重現生機。
2.《到燈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Virginia Woolf, 1927)弗吉尼亞·伍爾芙,1927年出版
細膩美妙、智慧驚人,是不折不扣的原創之作。現代派的大師之作,運用意識流寫法,其語言豐富、觀察敏銳,不言自明。
猜你喜歡:
1. 經典勵志書籍
2. 最經典的勵志正能量文章
3. 比較勵志的經典好文3篇
4. 經典勵志的好文欣賞3篇
5. 經典又勵志的 文章精選
⑶ 經典勵志名著小說推薦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讓心靈更加開闊。一部經典或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1:小說《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通俗歷史小說大仲馬(1802-1870)的代表作。法老大副堂泰斯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死牢。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秘密告訴了他。堂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
《基督山伯爵》更多的是揭露當時社會的暗無天日、金錢至上。鄧蒂斯的悲慘遭遇足可以說明這一切。鄧格拉斯、費爾南、維爾福三人的飛黃騰達也證明了這一點,但事實不僅僅是如此,金錢、名譽對人性的毀滅超乎了我的想像。且看維爾福一家,維爾福先生自私自利,為了名譽、前途不惜違背自己的父親,為了金錢,他憑靠著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賣陷害了多少人;維爾福夫人貪戀金錢,為了一份價值可觀的遺產,她不惜毒死四個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兒。由此可見人性的卑劣啊!相比19世紀,如今金錢的地位似乎越來越高,那麼人性的毀滅也越來越深嗎?但有黑自然也有白,莫雷爾一家就是不被金錢所吞噬的好人,最後金錢卻不請自來。而維爾福夫人最後卻落個兩手空空,這就是事與願違吧,老天還是有眼睛的。在看完了整本書後,觸動我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直到天主垂允為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到來之前,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這五個字內『等待』和『希望』。」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帶來的動力,必然能迎來黎明的曙光。基督山伯爵也正是靠著這兩個詞度過了他最艱辛困苦的歲月。「等待」和「希望」就是我在大仲馬智慧的火花中學到的兩個詞。希望大家能像所崇拜的基督山伯爵一樣,用這兩個詞達到人生目標。
2: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於1933年寫成長篇小說,。小說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1942年,蘇聯根據原著小說拍攝了一部同名的電影。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歷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優秀小說。當一位英國記者問作者為什麼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過保爾的成長道路,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保爾在憑吊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可以這樣來概括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的一生應當像保爾那樣去度過。
3:小說《魯濱孫漂流記 》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由59歲時丹尼爾·笛福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
這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亞歷山大·賽爾科克的蘇格蘭水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南美洲大西洋中,離智力400英里之遙的安·菲南德島上達4年4月之久,四年後他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當他被救回英國時已成了一個野人。英國著名作家笛福以賽爾科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並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賓孫」成了當時中小資產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者形象。他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他和魯賓遜都被說成有捕山羊和以羊皮為衣的經歷,也都被貓騷擾過;他們也都馴養過山羊和同貓作伴,還都抽時間向上帝祈禱過。但魯賓遜在其他方面並未藉助賽爾科克的經歷。本書成書於1719年左右,在作者快年屆60時創作了這部妙趣橫生、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傳記體小說,為自己博得了「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的美譽。
這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主人公魯賓遜十分樂觀,充滿了鬥志,體現了自我奮斗的精神,他的創造性勞動及成果也體現了人類智慧的無窮魅力。如果一個人遭遇困境,而無人解救就必須學會樂觀地去改變現狀,而這需要像魯濱遜那樣有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是我們閱讀完小說《魯賓遜漂流記》所能體會到的。
4:小說《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巨著;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問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來令人盪氣回腸,不忍釋卷;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著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里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盪氣回腸,不忍釋卷。
而書中最引人感動的,還是孫氏兄弟不甘為命運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自強不息的主旋律。
路遙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關鍵在於他的作品貫注了昂揚的奮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咀嚼著這些至理名言,使人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從這個意義上看,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將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
勞動著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 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亘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盪氣回腸。
5:小說《大染坊》
《大染坊》講述的是陳壽亭這位印染業奇才的奮斗故事,清朝末年,山東周村。十五歲陳六子父母早亡,以討飯為業。但他心存善良,天資聰明,胸懷大志。要飯之餘,愛去書棚聽說書,身受民間傳統文化浸染。在他要飯過程中,常常受到同樣窮困潦倒的瑣子叔的照顧,壽亭銘記在心,又偶然結識了苗海東……
他雖不識字,卻勇於創新,智計百出,深明大義,忠心愛國。可以說陳傑的《大染坊》既是個人奮斗的深情禮贊,也是一曲民族工業的悠長輓歌。
清朝末年的一個風雪之夜,乞丐陳壽亭佯裝凍昏,混入周村通和染坊。壽亭靠巧言令色,從劉師傅那裡偷學手藝,然後辭掉了高傲的師傅,自己出任主槽兼經理,是年十五歲。通和染坊有了商界奇,才便漸成霸主。
七七事變之後,政府不事抵抗,濟南頓為孤城。韓復榘棄城逃跑。陳壽亭雖是才力非凡,但面對國家覆亡,只能付諸絕望的微笑……
小說在抓住陳壽亭艱難創業這條主線的同時,還描寫了封建社會的芸芸眾生。諸如奸商的狡詐,娼妓的謅媚,洋奴的卑下……都刻畫得入骨三分,惟妙惟肖。至於家庭糾葛,倫理道德,親情恩怨……也寫得淋漓盡致,頗見功底。本書既是個人奮斗的深情禮贊,也是一曲民族工業的悠長輓歌。
6:小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本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然而,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的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女士的自傳。她僅僅擁有19個月的光明。假如給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讓她的生命變得有價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變幻莫測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與研究。以一個盲人的身份想像如果自己能夠有三天的時間看到世界,將會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幫助過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藝術世界。
7:小說《亮劍》
《亮劍》是一部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主旋律作品。愛國精神與英雄主義、鐵血丹心與人世常情、鬥智與斗勇、友情與愛情交相輝映。故事內容是講述我軍優秀將領李雲龍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從他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直到他在文革期間受到迫害自殺,到1980年予以平反為止。「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這句話就是李雲龍,這位「草莽英雄」式的將軍的一生寫照。
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的強大,就算對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是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於亮劍,我們敢於戰斗到最後一人。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是我們國家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