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說最經典
A. 老舍有哪些短文比較經典
好多人說的都不是短文啊。
我給你推薦幾篇。其實我認為最經典的還是中小學課本上的。
語言真摯、淳樸、鮮活生動,並且寓意深刻。比如《養花》、《我們家的貓》、《草原》、《勞動最有滋味》
更多的見網路吧。
附上一篇《勞動最有滋味》:
勞動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勞動,連過年都更有滋味,更多樂趣。
記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家裡很窮,所以母親在一入冬就必須積極勞動,給人家漿洗大堆大堆的衣服, 或代人趕做新大衫等,以便掙到一些錢,作過年之用。
姐姐和我也不能閑著。她幫母親洗、做;我在一旁打下手兒——遞烙鐵、添火、送熱水與涼水等等。我還兼管喂狗、掃地,給灶王爺上香。我必須這么做,以便母親和姐姐多趕出點活計來,增加收入,好在除夕和元旦吃得上包餃子!
快到年底,活計都交出去了,我們就忙著籌備過年。我們的收入有限,當然不能過個肥年。可是,我們也有非辦不可的事:灶王龕上總得貼上新對聯,屋裡總得大掃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經不齊全的銅活總得擦亮,豬肉與白菜什麼的也總得多少買一些。從大戶人家來看,我們新這點籌辦工作的確簡單得可憐。我們自己卻非常興奮。
我們當然興奮。首先是我們過年的那一點費用是用我們自己的勞動換來的,來得硬正。每逢我向母親報告:當鋪劉家宰了兩口豬,或放債的孫家請來三堂供佛的,像小塔似的頭號「蜜供」。母親總會說,咱們的餃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當時,我不大明白為什麼菜多肉少的餃子最好吃。在今天想起來,才體會到母親的話里確有很高的思想性。是呀,我們的餃子不是由開當鋪或放高利貸得來的,怎麼能不好吃呢? 劉家和孫家的餃子想必是油多肉滿,非常可口,但是我們的餃子會使我們的胃裡和心裡一齊舒服。
勞動使我們窮人骨頭硬,有自信心。回憶起來,在那黑暗的歲月里,我們一家子闖過一關又一關,終於掙扎過來,得到解放,實在不能不感謝共產黨,也不能不提到母親的熱愛勞動。她不懂得革命,可是她使兒女們懂得:只有手腳不閑著,才不至於走到絕路。
我還體會到:勞動會使我們心思細膩。任何工作都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做好的。馬馬虎虎,必須另做一回,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細細,做得妥妥貼貼。勞動與取巧是接合不到一處的。要不,怎麼勞動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