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小說結局
㈠ 哈利波特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哈利波特最後的結局:
經過和伏地魔的大戰,生還者19年後送孩子上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再重逢的場景。令人高興的是,「魔法三人組」哈利、羅恩和赫敏無一人死去,羅恩和赫敏還結婚生下了兩個孩子羅斯和雨果,羅恩甚至用魔法作弊混過了麻瓜的駕照考試。
最讓人意外的是哈利竟然和金妮結婚了,他們的三個孩子為了紀念哈利的父母和在上集逝去的鄧不利多校長,而分別取名為詹姆斯、莉莉和阿爾布思(鄧不利多的教名)。
(1)哈利波特小說結局擴展閱讀
《哈利·波特》小說中的善與惡的矛盾對立主要分為兩條線索:第一條是以哈利與伏地魔為代表的善與惡的對立,第二條是以哈利自我心中對於惡的抗爭作為暗線而展開的。正是因為故事的設定有著哈利的自我抗爭,也才使其英雄形象更為飽滿。
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哈利夢見自己是蛇,傷害了好友羅恩的父親韋斯萊先生。並且能夠多次感知到伏地魔的思維動向。
而小說的前半部分以哈利額頭上的傷疤為紐帶,暗示了他與伏地魔之間的緊密聯系,也預示著哈利的思想隨時會被伏地魔操控,從而一些惡的思想也無形地暗藏在哈利的身體里,他們之間相通的心靈使得一些惡念有可能驅使哈利做邪惡的事槽。
而是否能夠戰勝自我,戰勝心魔卻是成就「善」還是成就「惡。的重要區別。哈利最終戰勝了心魔,從而回歸自我,從真正意義上完成了他從普通人向英雄人物的轉變。
這也昭示著作者羅琳對於惡的看法,惡也非完全是與生俱來的,伏地魔也並沒有一出生就是一個魔頭,他也曾是一個優秀的學生,而哈利雖然是一個正面的形象,但一些惡念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積存在於自己的思想中。
怎麼樣能夠克服這樣的思想,做到不被惡意支配是羅琳彰顯著與惡母題的潛在用意。
㈡ 小說《哈利波特》最後的結局
在第七部故事的最後,經過一場與伏地魔的大戰,生還者們19年後再次聚首,送他們的孩子前往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哈利、羅恩和赫敏都沒有死去,羅恩和赫敏結了婚,並生下了兩個孩子,而哈利則和金妮結婚,他們的三個孩子分別取名為詹姆斯、莉莉和阿爾布思,以紀念哈利的父母和已故的鄧不利多校長。之前羅林預告的兩名壯烈犧牲的主角是斯內普教授和貓頭鷹海德薇。哈利小兒子的全名叫做阿爾布思·西弗勒斯·波特,除了紀念鄧不利多,其中的「西弗勒斯」更是斯內普教授的教名,表明斯內普其實是真正的好人。
故事的最後,哈利感受到傷疤19年來再也沒疼過,一切都顯得平常。在車站送別孩子們的時候,哈利、羅恩、赫敏和金妮看著他們的孩子踏上前往霍格沃茲的火車,心中充滿了感慨和不舍。而哈利更是對阿不思說,如果他分到斯萊特林,也可以選擇去格蘭芬多,分院帽會把他的選擇計算在內。最後,火車啟動,哈利看著他的兒子離開,心中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㈢ 哈利波特最後一部每個人的結局是怎樣的 詳細點
1、哈利·波特
哈利與伏地魔在魔法學校的禁林中相遇了,哈利倒在伏地魔搶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聖器之下。然而,伏地魔未能如願以償,聖器不可能戰勝純正的靈魂。哈利贏得了這場殊死較量的最終勝利。由於伏地魔在復活時取了哈利的血;
莉莉的咒語同時存於兩人體內,因此哈利神奇的死而復生,在最終決斗中擊殺伏地魔。後和好朋友羅恩的妹妹金妮結婚生子。19年後,哈利和金妮有三個孩子,赫敏和羅恩也有了兩個孩子。兩家人重聚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送孩子們去霍格沃茨。
2、赫敏·格蘭傑
在第二次巫師戰爭過後,赫敏回到霍格沃茨完成了最後一年的學業。之後,她成為魔法部的雇員,在神奇動物管理控制司為改善家庭小精靈的待遇而奮斗。
後來她被調往魔法法律執行司。赫敏最終和羅恩結婚並有兩個孩子:一個叫羅絲的女兒,還有一個叫雨果的兒子。赫敏還成為了金妮和哈利·波特大兒子詹姆的教母。赫敏已升任為魔法部部長。根據POTTERMORE,原部長金斯萊在2017年卸任,職位由赫敏接任。
3、羅恩·韋斯萊
羅恩·韋斯萊後與哈利、赫敏一起被搜捕隊捕獲,帶入馬爾福庄園,見到了盧娜、迪安、奧利凡德、拉環。羅恩聽到赫敏被折磨的慘叫時幾乎瘋掉。後來三人和其他犯人在小精靈多比的幫助下逃離馬爾福庄園。變身後潛入古靈閣拿到赫奇帕奇的金杯後,回到學校,模仿蛇佬腔打開密室,而赫敏則拿蛇怪的牙破壞了金杯。兩人與哈利一起參加了霍格沃茨保衛戰,目睹了哈利殺死伏地魔。
最後和赫敏·格蘭傑結婚,在十九年後有了一兒一女,羅絲·韋斯萊和雨果·韋斯萊。畢業後2年開始在其兄喬治·韋斯萊的韋斯萊笑話商店幫忙,但在此之前去了魔法部成為了一名傲羅繼續和哈利並肩作戰(赫敏、納威等人在轉行前也都曾短暫供職傲羅)。後來,正式成為了笑話店的店主。
4、米勒娃·麥格
在最後的決戰中,率領全院師生以城堡為依託抵抗伏地魔入侵,為哈利等人銷毀最後的魂器贏得了時間,運用石墩協助哈利戰勝了這個史上最邪惡的魔頭,最後有一點要提及,米勒娃·麥格是已知的鳳凰社成員。在最後決戰中與金斯萊、斯拉格霍恩一起對抗伏地魔,被擊敗,麥格成為正式的霍格沃茲的校長。
5、伏地魔
伏地魔在憤怒中意圖殺害莫麗。這時哈利現身攔下攻擊,開始和伏地魔展開最後的決戰。在對峙中,哈利解釋自己為何倖存,並且指出老魔杖並不忠於伏地魔。伏地魔拒絕相信,並對哈利射出殺戮咒,而哈利則以自己常用的繳械咒還擊。
因為老魔杖忠於哈利,不會傷害自己的主人,伏地魔的殺戮咒直接被反彈擊中伏地魔自己。因為所有魂器都已被摧毀,瞬間伏地魔被徹底擊斃,歷史上最危險最強大的黑巫師就這樣死在了自己的咒語下。伏地魔死後屍體被搬到禮堂外的一個房間里。而他破碎的靈魂則永遠困在了幻境中,既不可以走向死亡,又不可以成為幽靈。
6、西弗勒斯·斯內普
莉莉被害後斯內普幡然醒悟,並在十六年後伏地魔復活的同時作為鳳凰社間諜重新成為一名食死徒,後來在阿不思·鄧布利多的請求下殺死了他。鄧布利多去世後,伏地魔逐漸掌控了魔法界的大權,1997年9月繼任鄧布利多後,擔任霍格沃茨校長,期間盡力保護學生不受食死徒侵害。
1998年5月2日在霍格沃茨保衛戰即將勝利之際,因老魔杖的歸屬問題遭到伏地魔猜忌,被伏地魔的大蛇納吉尼殺害。一生深愛哈利·波特的母親莉莉·伊萬斯,甘願承受所有人的誤解,默默保護莉莉的兒子。他臨死前要哈利看著自己,是因為哈利有著一雙和莉莉如出一轍的翡翠綠色眼眸——他深愛著莉莉直到死去的那一刻。
7、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
1998年5月1日,霍格沃茲反抗伏地魔的戰爭打響。貝拉特里克斯也參加了這次戰斗,並在亞克斯利等同黨紛紛戰敗後迎戰赫敏、金妮和盧娜。她的殺戮咒差點擊中了金妮·韋斯萊,但因為哈利毅然赴死時無意中用了消極抵抗咒給全校的師生受到了保護,這就意味著阿瓦達索命咒不能對金妮造成傷害,但這使金妮的母親——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弗雷德的莫麗·韋斯萊憤怒不已。
莫麗親自上陣撞開隱身狀態的哈利(哈利暫時放開被麥格、斯拉格霍恩和金斯萊圍攻的伏地魔,直接沖向貝拉)保護三個姑娘和其他想上前助陣的學生,單挑貝拉,在貝拉用弗雷德的死和狂笑的挑釁下,莫麗用咒語擊中她的心臟,殺死了貝拉特里克斯,結束了她罪惡的一生。她是伏地魔最後也最忠實的幫手。伏地魔在貝拉死去後,獨自一人對抗哈利,被殺死。
8、德拉科·馬爾福
鐵三角到有求必應屋尋找伏地魔魂器之一的拉文克勞的冠冕時,遇上了他們。克拉布想為伏地魔殺死哈利,而使用了黑魔法厲火(Fiendfyre),把幾個世紀以來學生們攢下的亂七八糟的東西燒毀,但是恰好幫助哈利找到了冠冕,並且將其消滅。
哈利、羅恩和赫敏用在那裡找的掃帚飛走了,走時還從火里救了德拉科和高爾,但是沒能及時救出克拉布。後來哈利到禁林面對伏地魔,被阿瓦達索命咒擊中。納西莎上前檢查哈利是否真的死亡,悄悄地問還活著的哈利:「德拉科還活著嗎?他在城堡里嗎?」哈利說:「是的。」
於是她向伏地魔撒謊,說哈利死掉了,從而使哈利活著回到城堡。19年後,哈利、金妮、羅恩、赫敏到國王十字車站送孩子上學,再次遇見德拉科。德拉科與妻子阿斯托利亞·馬爾福送兒子斯科皮去上學。
9、納威·隆巴頓
納威在戰斗中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勇氣,就像魔法部一役一樣,納威帶傷還要跟食死徒作戰。他也積極證明了只要是對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隨著他的能力的增長,納威無疑會成為對抗食死徒的強大力量。如果他追上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的話,這次就輪不到她囂張了。
納威在1998年霍格沃茨保衛戰中殺死了伏地魔魂器之一的大蛇納吉尼,為戰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後記中可知他在成年後成為了霍格沃茨的一位有聲望的草葯學教授,並和哈利等人保持深厚的友誼。
10、盧修斯·馬爾福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盧修斯試圖從哈利手中搶走預言。然而當鳳凰社成員到達時他的計劃失敗了,盧修斯被鄧布利多送到了阿茲卡班,並被亞瑟·韋斯萊抄了家。
緊接著,在1997年,黑魔王為了懲罰盧修斯在神秘事務司的失敗,逼迫他的兒子德拉科去完成一項一個16歲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殺死鄧布利多。最終,鄧布利多按照自己的計劃被斯內普殺死 ,德拉科也跟著斯內普逃走。
最後,黑魔王收買了攝魂怪,救出了盧修斯,但也是有代價的,他和食死徒們佔領了馬爾福庄園,並在馬爾福庄園中拿走了盧修斯的魔杖,但在戰斗中被哈利的鳳凰尾羽魔杖炸斷。在書的末尾一家團圓 ,並且因為幫助了哈利而免於進阿茲卡班。
㈣ 哈利波特的結局是什麼
《哈利波特》的結局是哈利打敗了伏地魔,斯內普教授死了。
哈利波特大結局中,哈利打敗了伏地魔,斯內普教授死了。後來哈利和金妮結婚了,兩人還生了三個孩子,分別叫做詹姆,莉莉以及阿不思西弗勒斯。十九年後三個孩子到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上學,哈里夫婦送三孩子上學的時候,在站台遇到了羅恩和赫敏以及兩人的兩個孩子,令人高興的是,「魔法三人組」哈利、羅恩和赫敏無一人死去。
《哈利波特》簡介
《哈利波特》是英國作家J·K·羅琳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共七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為主要舞台,描寫的是主人公-----年輕的巫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後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第七部描寫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戰中在外尋找魂器並消滅伏地魔的故事。
1991年,喬安妮·凱瑟琳·羅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在從倫敦去曼徹斯特的火車上看到窗外一個戴著眼鏡的小男巫朝她微笑並揮手時,萌生了進行魔幻題材寫作的想法。作為單身母親,羅琳的生活極其艱難。
在開始寫「哈利波特」系列兒童小說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曾因自家屋子又小又冷,到附近的咖啡館把故事寫在小紙條上。不過,她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哈利·波特系列歷險小說在七年後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