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和戲劇的三十六種經典情節模式
⑴ 我要寫畢業論文了論金庸小說的情節藝術
讀金庸的許多作品,我們都有一種相同的經驗:拿起來就放不下,總想一口氣看完,有時簡直到了廢寢忘食、通宵達旦、欲罷不能的地步。他的小說沒有看了頭就知道尾的毛病。情節曲折,波瀾迭起,層層遞進,變幻莫測,猶如精神的磁石,藝術的迷宮,具有吸引讀者的強大魅力。金庸既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他創作的15部小說,就情節設計而言,沒有多少雷同的地方。這同樣非常難能可貴。
金庸小說情節如此引人入勝的秘密何在?
有人認為,金庸武俠小說吸引人,是因為故事情節特別神奇。這種看法並不確切。武俠小說當然會有許多神奇的情節,但在武俠小說當中,金庸的故事情節遠不是最神異的。金庸小說既沒有還珠樓主作品裡的劍仙鬥法、口吐白光,也沒有平江不肖生作品裡的呼風喚雨、役鬼驅神。與過去的武俠小說相比,金庸小說情節要平實很多,神魔色彩少得多,最神異的也只是黑風雙煞練的「九陰白骨爪」和任我行吸取別人內氣的「吸星大法」之類。顯然,金庸並沒有把他超常豐富的藝術想像力運用到誕妄情節的設計上。另外,金庸小說也不依靠誤會之類取巧的辦法來支撐自己的情節。像雙胞胎,兩人容貌相似,因此造成誤會,金庸偶爾也用《射鵬英雄傳》里有真假裘千例,《俠客行》里有石中玉、石破天),但絕不靠這種方法來支撐作品情節的主要骨架。金庸自己在《俠客行》的《後記》中說:「由於兩個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種種誤會,這種古老的傳奇故事,決不能成為小說的堅實結構。雖然莎士比亞也曾一再使用孿生兄弟、孿生姊妹的題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戲劇。在《俠客行》這部小說中,我所想寫的,主要是石清夫婦愛憐兒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並不是重心之所在。」①可見,金庸在情節構思上不想走捷徑。
那麼,金庸小說能夠吸引人,抓住人,靠的是什麼呢?我認為,靠的是藝術想像的大膽、豐富而又合理,情節組織的緊湊、曲折而又嚴密。也就是說,他靠的是藝術本身。
金庸確實是設計情節的好手。他的小說情節有以下長處和特點:
一曰跳出模式,不拘一格
一般武俠小說總有一套模式化的東西:人物分成兩類,一類是正義的英雄,滿身正氣,另一類則是邪惡的化身,陰險好邪;而總體模式是「邪不壓正」:惡人雖有武功很高的,但最後總要被正義力量所消滅。這種小說看多了,是會倒胃口,使人厭倦的。金庸小說突破了這一種框子。(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中,那個武藝高強、大義凜然的英雄胡一刀,恰恰中了小人暗算,冤枉地把性命丟在被塗了毒的刀上;而那個最缺德的田歸農,偏偏生就了一副英俊的外貌,害得畝人風的妻子為他著迷,跟著他私奔。《射鵬英雄傳》里那個邪惡狠毒的歐陽鋒,並沒有被代表正義方面的九指神丐洪七公所戰勝,反而使計重傷了洪七公,直到最後第二次華山比武中,還以反常、怪異的武功,打得供七公、黃葯師無法對付。書里其他一些重要的壞人,像歐陽克、楊康;也都不是被正義力量所消滅,而是死於壞人們自己手中——歐陽剋死在楊康之手,而楊康又死在歐陽鋒之手。郭靖的師父們——仗義行俠、非常正派的江南七怪,反而七人中有六人全都被壞人所殺害。這都是小說審美觀念不一般化的地方。作者把故事鑲嵌在歷史的大背景上來寫,寫出歷史有它非常嚴酷的一面——並不按照任何善良人的善良願望去發展。成吉思汗窮兵黷武,常常殘暴地整城整城地屠殺百姓;他還逼郭靖去攻打來朝,迫使郭靖的母親當場自殺。可就是這樣一位並不代表正義方面的成吉思汗,畢竟取得了勝利,建立了空前規模的蒙古大帝國。而郭靖這樣的平民,雖然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挽救大局。同樣,完顏洪烈狡詐狠毒,卻在很長時期內一直得勢。這些都增強了《射鵰英雄傳》、《神鵬俠侶》的曲折性與悲壯性,使小說帶上了一種悲劇氣氛。
金庸是注意研究小說的情節模式的。但他研究模式是為了跳出模式,推陳出新。模式畢竟只是外在的現成形式,金庸更看重的是內在的生活情理。他在《韋小寶這小傢伙》一文中說過:「西洋戲劇的研究者分析,戲劇與小說的情節,基本上只有三十六種。也可以說,人生的戲劇很難越得出這三十六種變型。然而過去已有千千萬萬種戲劇與小說寫了出來,今後仍會有千千萬萬種新的戲劇上演,有千千萬萬種小說發表。人們並不會因情節的重復而感到厭倦。因為戲劇與小說中人物的個性並不相同。當然,作者表現的方式和手法也各有不同。」②
武俠小說作為通俗小說的一種,有它自己的敘事模式。最常見的是「復仇模式」和「搶寶模式」。所謂「復仇模式」,就是正派人物突然遇上一場滅門慘禍,然後遺孤刻苦學藝,掌握高強武功之後尋訪仇人,實現報仇雪恨的願望。曲折一點的,又加上報仇過程中主人公愛上了仇人的兒女或徒弟。所謂「搶寶模式」,這「寶」可能是財富,也可能是極厲害的兵器或武學典籍,還可能是靈丹妙葯之類。另外再有「伏魔」或「爭雄」模式:武林中一股邪惡勢力崛起,屢屢殘害正派人物,大有稱霸江湖之勢,英雄主人公充當盟主,率領群雄與邪派決戰取勝。還有一種是「抗暴模式」,即主持正義,抵抗暴政,反對侵凌弱小。金庸小說里,大體上這幾種模式都有。像《碧血劍》,就是寫袁承志為他父親袁崇煥復仇,還隱伏著金蛇郎君復仇的副線。像《連城訣》和《倚天屠龍記》,就以「搶寶模式」為主。像《笑做江湖》,近於「伏魔模式」。像最早的《書劍恩仇錄》以反異族統治為背景,接近「抗暴模式」。金庸的高明之處在於借用某種模式,又不簡單落入某種模式。他總是不斷變換,盡可能不讓模式捆住自己手腳,經常把武俠小說的不同模式綜合起來運用,甚至還吸取偵探小說、推理小說或言情小說的某些模式(例如「情變模式」)用到自己的武俠小說中。即使早年寫的《射鵰英雄傳》,也是綜合了多種模式,兼取不同的長處。像郭嘯天、楊鐵心兩家家破人亡,他們的孩子郭靖、楊康長大了要報仇,應該算「復仇模式」吧。但中間插入郭靖、楊康分別由江南七怪和長春子丘處機教習武功,約定十八年後比武決勝,作為故事的主要線索,又展現了各幫各派武林人物的神奇功夫以及他們之間為爭奪《武穆遺書》和《九明真經》展開的斗爭。這就突破了「復仇模式」,又像是「爭雄」、「抗暴」和「搶寶」了。至於「江南七怪」六人遭害之謎的揭破,更有點偵探推理小說的味道。《神鵰俠侶》集中寫楊過的曲折成長道路,以及他與小龍女之間誓死不渝的愛情故事,卻也貫穿了爭奪所謂《玉女心經》、《九陽真經》之類武功秘籍的情節,而且放在抗元抗暴的背景上,也是多種模式都有。作者真正注意的不是模式,而是人物性格。故事線索和情節焦點,都是從人物性格著眼來設置的。金庸曾說:「我個人寫武俠小說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我構思的時候,亦是以主角為中心,先想幾個主要人物的個性是如何,情節也是配合主角的個性,這個人有怎樣的性格,才會發生怎樣的事情。」③因而,這些情節在自己的范圍內比較堅實,經得住推敲。而且越到後來,小說情節的設計也越加嚴整和圓熟。
二曰復式懸念,環環相套
小說,尤其以故事擅長的武俠偵探類小說,都要設置和利用懸念。然而其間成就的高低上下,卻不可以道里計。中國古典小說常用懸念,擔較多用在兩回之間或故事中間,這與說書人吊聽眾胃口有關。金庸的懸念是近代小說家的用法:不僅用在故事中間,更用在小說開頭。《俠客行》、《天龍八部》都是一開頭就進入矛盾,令人關切。《笑傲江湖》更是一上來就有異常緊張的場面:福威嫖局的少爺林平之與人斗毆,在被迫無奈殺死一個姓余的四川人之後,當夜,漂局裡就不斷死人,一個個嫖師被人殺死,而且全身沒有一點傷痕。全嫖局竟接連死了二十多人。敵人在地上寫血字:「出門十步者死!」一片恐怖氣氛。總嫖頭林震南解剖死者屍體,才發現對手原來是青城派高手,使用了很厲害的「摧心掌」:能在不傷皮膚外表的情況下,把心臟震成許多碎片。林震南夫婦在這種情況下只得棄家外逃,很快就被青城派抓了起來,只剩下少爺林平之被人救出後逃走。小說第一章就擺出了一大堆懸念:林家嫖局這種悲慘局面的出現,到底是怎麼回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林平之逃走以後結果又怎樣?他能夠在將來練就武功,報仇雪很嗎?——這一些懸念促使讀者迫不及待地要讀下去,想了解事情的究竟。而在故事展開的過程中,原有的懸念尚未完全解開,小說作者又製造和安排了一連串新的懸念:大名鼎鼎的衡山派高手劉正風金盆洗手,想擺脫江湖上的是非,卻受到嵩山派等五嶽劍派的堅決阻攔,甚至劉正風全家都會被殺,這到底因為什麼?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救了遇難的小尼姑,自己身受重傷,幾乎性命不保,為什麼還有人要中傷他?等等。這樣一環緊扣一環,使讀者不得不緊張地讀下去。所以,善於設置懸念,是金庸小說在情節上的一大特點。有的作品直到結束,懸念還保留著。有讀者問金庸:「《雪山飛狐》中胡斐那一刀究竟砍下去沒有?」金庸笑笑說:「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金庸似乎還特別善於通過突然轉折來提出懸念。《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謝遜等歷盡艱險,好不容易從海外乘船將歸,一夜之間情況忽然變化:屠龍刀、倚天劍突然不見,趙敏與波斯船亦已亡散,張無忌、謝遜都變得虛弱無力。這是情節上突如其來的一次重大轉折。究竟是誰盜去了屠龍刀、倚天劍?這件事跟趙敏或者波斯船究竟有些什麼關系?張無忌、謝遜又怎麼會變得虛弱無力的?從此,小說進入了撲朔迷離的偵探破案的境界,令人慾罷而不能。
金庸作品中的懸念,有時是以「謎」的方式存在的。謎,其實也屬懸念,只是有時已經明朗有時未被挑明或未被讀者意識到罷了。金庸小說中的謎往往是多重的:有暗有明,有大有小,相互結合,環環相套。以《俠客行》為例,就是大謎中套著小謎。俠客島石壁上那首《俠客行》詩和《太玄經》圖譜中包含著一套絕頂武功,無人能夠破譯,這是大謎。這個謎又產生一個副謎:由於俠客島主每年都要派人懲惡勸善,幾年一次請各幫派的幫主到島上喝臘人粥,去的人都是有去無回,因而在武林各幫派中引起恐慌,誰都害怕當幫主丟了性命,長樂幫就在這種情況下英名其妙的搶了個小乞丐出身的人物來當幫主。再下面還套著一個謎:長樂幫為什麼要搶這小乞丐來當幫主呢?原來他長得和以前失蹤的那個幫主石中玉非常相像。這石中玉原本是個花花公子,他被人捧做幫主以後,正好得其所哉,獵取女色。他在失蹤前已經閣下很多禍亂,其惡果就讓和他面貌十分相像的小乞丐出身的人物來承擔了,弄出許多尷尬的事。而這小乞丐又有自己的身世之謎,這謎慢慢牽出石清、閩柔夫婦年輕時的三角戀愛矛盾,白自在、史婆婆夫婦的愛情矛盾,等等。情節如此復雜,可又層層剝筍似的,組織得十分緊湊、嚴整。直到結尾,採取的是半開放的結局:由於小乞丐養母梅芳姑的自殺,謎底已經清楚,但作者並未站出來點破。
《天龍八部》的情節構成方法相似而又有不同。這里三位主人公,就有三個身世之謎。它們是三個環,互相構成三個連環套。段譽的父親段正淳到處留情,以致段譽接連碰到幾個喜歡的姑娘後來發現卻都是他的妹妹,這是一個大謎。其中又包容著一些小謎,像段正淳妻子刀白鳳為了報復丈夫,怨憤中與段延慶發生關系,這就解答了段譽的身世之謎。喬峰的身世之謎及其帶來的悲劇結局,最為動人,包含著宋遼矛盾尖銳時期的許多社會內容。它是通過段譽與喬峰的結拜,段譽的異母妹阿朱、阿紫與喬峰的關系,特別是通過段正淳與馬夫人康敏的關系,而和前一個大謎套聯在一起的,它本身又包含著阿朱、阿紫等若干較小的謎。第三個大謎虛竹的身世又是通過其結拜兄長喬峰之謎逐漸解開而得到揭示的,所謂「無惡不作」的葉二娘的變態性格以及虛竹何以生下來就是和尚這時才得到交代;它又包聯著天山童姥、西夏國公主等幾個小謎。這樣,全書最初看起來似乎有點散的結構,到後來認真回顧就覺得相當緊湊,而且確實體現出比較深廣豐富的思想內涵,真所謂「有情皆孽,無人不冤」④。一部小說而能具有如此復雜的情節結構,這也許真是只有金庸才能實現的出色創造,是其他武俠小說家所難以做到的。
⑵ 故事的36種情節模式哪本書上有
每個書的情節都不一樣。
情節結構類型有六種: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徵結構,寫實結構,散文結構。小說情節的結構主要通過情節的推進或情緒的勾連,材料的組織來構成。傳統小說通常是以時空為本位的線性結構模式。具體有三種,基本模式,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目前高考選文多為這樣的結構模式。如《巴爾塔薩的一個奇特的下午》就屬於這種模式。「開端」是小說所反映的矛盾沖突的開始(往往能夠看出作者的褒貶傾向),「發展」是小說主要矛盾沖突從發生到激化的演變過程,「高潮」是決定矛盾各方面的命運或者主要矛盾即將解決的關鍵時刻,是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人物思想斗爭最緊張,最激烈,最尖銳的階段(最能表現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結局」是矛盾得到解決,人物的發展已經完成,故事有了最後的結果,主題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往往是議論抒情句段)搖擺式,通常所說的「一波三折」。大多數小說情節運行並不呈現為一條直線,總會在某處放慢速度甚至停下來做點什麼,然後再回到軌道,這就出現了情節的搖擺。情節的搖擺往往賦予小說更為攝人心魂的魅力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稱「歐亨利」式筆法。在結尾處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這個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節,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從而增加小說情節的生動性。
⑶ 戲劇與小說的情節種類
戲劇
drama
綜合藝術的一種。有兩種含義:狹義專指以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為開端,首先在歐洲各國發展起來繼而在世界廣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英文為drama ,中國稱之為話劇。廣義還包括東方一些國家、民族的傳統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戲劇、朝鮮的唱劇等。
歷史概況 戲劇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與其他文化成分有著緊密聯系。無論是歐洲的戲劇,還是東方某些國家的民族戲劇,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
歐洲戲劇發端於古代希臘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到公元前6世紀末 ,阿里翁在春季大典上表演酒神頌時 ,即興編唱詩句以回答歌隊長提出的問題,泰斯庇斯則在酒神頌的歌舞中加進一個演員,由他輪流扮演幾個人物,並與歌隊長對話,被認為是最初的戲劇因素。古希臘悲劇的創始人埃斯庫羅斯把演員增至 2 人,逐漸減少了歌舞敘事的因素,增加了戲劇因素,戲劇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至此成型。古代希臘冬季舉行祭典時,人們化裝成鳥獸 ,狂歡遊行 ,稱之為「狂歡隊伍之歌」 ,到公元前6世紀 ,它在希臘本部發展成滑稽戲,被看作是原始的喜劇 。公元前487年 ,雅典在祭祀大典上正式上演喜劇 ,當時只有3個演員 ,歌隊的作用並不像在悲劇中那麼重要。在古希臘喜劇的發展進程中,歌隊的作用亦愈來愈小。
東方民族戲劇的起源比歐洲戲劇要晚一些。在印度,公元前1世紀以前的民間迎神賽會上的表演 ,被看作是民族戲劇的萌芽 。到2 世紀,第一部戲劇理論著作《舞論》的出現,被確認為戲劇藝術臻於成熟的標志 。中國戲曲藝術的血緣 ,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歌舞、巫覡等多種成分 。到了唐代 ,古時的歌舞已發展成小型的歌舞戲,周秦的俳優表演已發展成參軍戲。一般認為,中國戲曲發展成完整的、獨立的藝術樣式的標志是 12 世紀宋代的永嘉雜劇 ,又稱南戲 。在日本,古代人藉助面具 裝 扮成 天神 或惡魔 ,祈求 豐收和 生殖後代,有人把這種原始藝能視為民族戲劇的胚胎。12世紀前後形成的猿樂,加進了雜技、歌舞的成分。到中世紀後期創立的能樂與狂言,都具有濃重的祭祀性。起源於16世紀末的歌舞伎,到17世紀中葉已發展成歌舞與對話結合的大型古典劇。
戲劇與歌舞有血緣關系。歐洲戲劇在形成和發展進程中,歌舞成分逐步減少,而發展成以形體動作和對話為基本手段的戲劇形式;東方民族戲劇在形成和發展中,戲劇成分逐步增強,但大量的歌舞成分卻被保留下來,形成了以歌舞抒情性與戲劇性並重的藝術特點。東西方戲劇的這種區別,構成人類戲劇文化的兩大支脈。
西方戲劇的發展 源於古希臘的西方戲劇的歷史可以按時序劃分為:古希臘羅馬戲劇、中世紀戲劇、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古典主義時期戲劇、啟蒙運動時期戲劇、19世紀戲劇、現代戲劇和當代戲劇。在某些歷史時期,按照不同的風格類型又可以劃分諸多流派。
古希臘戲劇是人類戲劇的童年時期,也是它的第一個繁榮期,有許多悲劇和喜劇作品留傳下來。著名悲劇作家有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著名喜劇作家有阿里斯托芬、米南德。在古代羅馬 ,戲劇創作和演出也很 繁榮,主要劇作家有普勞圖斯、泰倫提烏斯。
歐洲的中世紀是封建專制統治的歷史時期,戲劇創作和演出也以宣傳宗教觀念和道德說教為基本內容。其中,從教會儀式中的唱詩發展起來的宗教劇,多以宣傳教義為目的 。宗教劇的一個變種是奇跡劇,在各種傳奇性的情節中滲透著宗教和道德的宣傳;它的另一個變種是取材於耶穌和聖徒傳奇故事的神秘劇。道德劇的主旨是從抽象的道德說教轉向對社會道德的批判,它流行的國度甚廣,時間也很長。笑劇則以表現世俗生活和辛辣的社會諷刺為特徵。愚人劇也以諷刺著稱,它從民間戲劇發展而來,後又流入城市。這一歷史時期雖然很長,但留下的傳世之作極少。
歐洲的14~16世紀,是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發源於義大利的強大的人文主義運動,很快席捲歐洲各國。它從反對封建專制、教會權威和禁慾主義的歷史要求出發,肯定人的價值,贊美人的理性和智慧,提倡人對現世幸福的追求和個性自由。人文主義運動推動了文學藝術的高度發展,在戲劇史上也形成了第二個繁榮期。這一時期的歐洲戲劇以英國和西班牙為主流,主要劇作家有C.馬洛、W.莎士比亞、B.瓊森、L.de 魯埃達(約1505~1565)、L.F.de維加·伊 ·卡爾皮奧(1562 ~ 1635)等。其中 ,莎士比亞的許多 劇作乃是世界戲劇寶庫中的珍品。
到17世紀,歐洲戲劇進入古典主義時期。當時,法國是統一的等級君主制國家,高度的中央集權要求文學藝術為它服務。在這種政治環境中發展起來的法國戲劇,成為古典主義的旗幟。同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對古典主義劇作家也有深刻的影響。古典主義戲劇強調理性,強調表現人類的本質,悲劇與喜劇界限嚴格,不能混雜,提出三一律作為結構的模式,強調語言的質朴典雅。這一時期的主要劇作家有P.高乃依、莫里哀、J.拉辛等。
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時期,戲劇藝術在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都有發展。在法國,啟蒙運動的主將D.狄德羅根據歷史的要求提出建立市民戲劇、嚴肅喜劇的綱領,劇作家P.de博馬舍則為這種新興戲劇提供了實踐的範例。在德國 ,G.E.萊辛成為民族戲劇的創始人,到70年代,狂飆突進運動推出了偉大的劇作家J.W.von歌德和 J.C.F.席勒。英國啟蒙戲劇的成就遠不像文藝復興時期那樣輝煌,道德的批判和宣傳,使大量劇作帶有說教味道。喜劇作家H.菲爾丁(1707 ~1754)、O.哥爾德斯密斯和R.B.謝里丹堪稱代表。在義大利,長期流行的即興喜劇的傳統,造就出啟蒙劇作家C.哥爾多尼,他的喜劇作品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在19世紀,歐洲戲劇分為兩大流派:浪漫主義戲劇與現實主義戲劇。浪漫主義戲劇以強調表現主觀的內心生活、強調創作自由為原則,代表性作家有法國的V.雨果、A.de維尼(1797~1863)、A.de繆塞、大仲馬,德國的H.von克萊斯特,俄國的A.C.普希金等。在19世紀3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現實主義戲劇,則更重視客觀性及細節真實,它強調再現完整的人,重視人的個性特徵。在歐洲,現實主義劇作家有挪威的H.易卜生,法國的小仲馬,英國的蕭伯納、J.高爾斯華綏 ,俄國的N.V.果戈理、A.N.奧斯特洛夫斯基、P.N.托爾斯泰 、A.契訶夫、M.高爾基等。與現實主義戲劇密切相關的是自然主義戲劇。這一流派的創作原則與現實主義相通,但卻更強調用實驗的方法去研究與表現人的精神生活,強調從生理與病理的角度去發掘人的本能。法國的E.左拉是自然主義小說和戲劇的倡導者,德國的G.豪普特曼、瑞典的J.A.斯特林堡 等,也曾受其影響。
19世紀末以後,世界戲劇呈現出多種流派相互競爭、又相互吸收的局面,這段歷史時期的西方戲劇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界劃分為現代和當代,也可以統稱為現代戲劇。19世紀的現實主義戲劇在新的歷史時期被繼承和發展,風格也日趨多樣。歸屬於這一流派的劇作家主要有愛爾蘭的A.格雷戈里夫人,德國的F.沃爾夫、B.布萊希特,義大利的L.皮蘭德婁,瑞士的F.迪倫馬特等。在這一階段,美國戲劇大有後來居上之勢,被譽為美國現代戲劇之父的E.奧尼爾有大量現實主義劇作問世,也寫過屬於其他流派的作品。屬於現實主義的劇作家還有C.奧德茲、L.海爾曼、A.米勒、T.威廉斯、W.英奇(1913~1973) 等 。與現實主義戲劇並存的是此起彼伏的諸多新流派,諸如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荒誕派等等,也可統稱為現代派戲劇。這些新流派的誕生,有深刻的社會原因,又受到現代哲學 、現代心理學的影響。作為一種美學思潮的產物,它們既有同質性,又各自有特殊的主張。它們大都以現實主義戲劇的對立形象出現,都又給現實主義戲劇很大影響。象徵主義戲劇以比利時的 M.梅特林克為代表 ,愛爾蘭的 J.M.辛格也屬於這一流派。表現主義劇作家主要有德國的G.凱澤、E.托勒爾,捷克的K.恰佩克等,像奧尼爾、布萊希特等,也曾傾心這個流派 。未來主義戲 劇的倡 導者是 義大利的 F.T.馬里內蒂(1876~1944 ),這派作品的數量不少,但價值不大。超現實主義戲劇的誕生地是法國,主要劇作家有G.阿波利奈爾、J.科克托。存在主義戲劇的主要作家J.-P.薩特 、A.加繆都是存在主義哲學家,他們的創作也受這種哲學觀念的影響 。在20世紀50~60年代盛行於歐美各國的荒誕派戲劇,主要劇作家有愛爾蘭的S.貝克特,法國的E.尤內斯庫,英國的H.品特,美國的E.阿爾比等。
東方戲劇的發展 東方各國的民族戲劇很難納入以上的歷史分期,而西方戲劇的引入則是近代的事情。
在日本 ,到17世紀發展成熟的歌舞伎 ,乃是民族戲劇最完整的形式。明治初期的戲劇改革是從改良歌舞伎開始的,改革後的戲劇樣式叫做新派。20世紀初,坪內逍遙於1906年組成文藝協會,把歐洲戲劇形式引進日本,稱之為新劇(即話劇)。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為日本現代戲劇的繁榮期 ,西方現代戲劇的一些流派影響到日本劇壇,但主潮仍然是現實主義戲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荒誕派戲劇對日本戲劇的影響很大,但現實主義仍為主流。到80年代,日本劇壇仍然是新劇與民族戲劇並存共榮。印度戲劇從公元前後到12世紀為古典梵劇時期,主要劇作家有迦梨陀娑、首陀羅迦 、毗舍佉達多等。從17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是印度戲劇的近代時期,D.米特拉是近代孟加拉語戲劇的創始人。1919年以後 ,是印度戲劇的現代時期 ,V.沃爾馬(1889~1969)曾以歷史劇著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作家辛格爾·維納吉也寫過劇本。在朝鮮、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也都有自己的民族戲劇和從西方引進的戲劇,後者的形式是相近的 ,而民族戲劇則各有特色。
中國戲曲藝術有800年以上的歷史,由南宋戲文 、金元雜劇、明清傳奇、近代北方小戲直到現代新戲曲,不斷繁衍,創造了在世界戲劇中自成體系的舞台藝術,對世界戲劇寶庫作出了寶貴的貢獻。20世紀初,西方戲劇傳入中國,在1928年,戲劇家洪深提議把它定名為話劇。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為標志,中國話劇分為現代和當代兩個時期。
中國現代戲劇以廣泛吸收西方現代戲劇的眾多流派為起點,在社會運動和革命斗爭的浪潮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傳統。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以後,廣泛介紹西方文化(包括文學、戲劇)成為歷史的要求。由於社會改革的需要,中國文化界首先推崇、介紹的是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以翻譯出版易卜生的劇作為前導,在20年代曾創作一批社會問題劇,從婚姻、家庭的角度揭示現實的社會問題,但大都顯得幼稚 。在20年代,西方現代派戲劇也被介紹到中國,宋春舫在這方面有突出貢獻。當時,有些劇作家深受現代派戲劇的影響 ,如田漢傾心於西方的新浪漫主義,他的早期作品有濃重的象徵主義色彩。郭沫若曾推崇德國的表現主義戲劇,他早期取材於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的劇作,也是有表現主義的特點 。從20年代末起,中國現代話劇的主潮是左翼戲劇運動,戲劇創作和演出同中國現實革命斗爭的聯系更為自覺,更為緊密。由這時起,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為止,中國話劇經歷了左翼戲劇、國防戲劇、抗戰戲劇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戲劇等階段。在此20年上下,繼20年代崛起的田漢、郭沫若、洪深 、陽翰笙、歐陽予倩、熊佛西、丁西林等第一代劇作家之後 ,又先後出現了曹禺、夏衍、阿英、於伶、陳白塵、宋之的 、石凌鶴、吳祖光、楊村彬、沈浮、王震之、胡可、李伯釗 、杜峰、傅鐸等劇作家。他們的代表性作品體現著中國現代話劇的傳統,其中有些劇作家和作品顯示了現實主義戲劇的成熟。中國劇目及外國優秀劇作的上演,也培育了大批優秀的導演、演員和舞台美術家。
1949~1966年這17年間 ,社會的解放以及安定的局面,為中國戲劇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在此期間,曾涌現出一大批新的劇作家、導演、演員和舞台美術家,新創作和演出的劇目總數有數千之多 ,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風貌 。1966~1976 年的十年動亂是話劇創作和演出的衰敗期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話劇很快復興,並出現了以社會問題劇為主潮的繁榮局面。80年代以後,改革、開放的浪潮沖擊文化藝術領域,話劇創作和演出開始了多方位的探索。有些劇作家更著力於戲劇內在意義的深化。有些劇作家則更著力於對戲劇外在形式的實驗性探索。1986年以後,多方位探索已出現分股合流的趨勢。在這一時期,話劇導演、表演、舞台美術等各個領域也出現一批勇於探索的中青年藝術家,使舞台藝術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與藝術實踐中的探索相並行,戲劇理論研究與戲劇批評也空前活躍。這是中國話劇在新時期發展的必然趨勢。
本質 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已經表述了對戲劇本質的認識。他認為:一切藝術都是模仿,戲劇是對人的行動的模仿 。2個世紀以後 ,印度的第一部戲劇理論著作《舞論》也指明:「戲劇就是模仿。」19世紀以後,對戲劇本質的研討出現了眾說紛紜的局面,主要有觀眾說,沖突說,激變說,情境、實驗室說等。
觀眾說 認定觀眾是戲劇的必要條件 ,也是戲劇的本質所在。法國戲劇理論家F.薩賽是這種觀念的代表,他斷言 :不管是什麼樣的戲劇作品,都是為了給觀眾看的。「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因而,戲劇的一切器官都必須與觀眾的欣賞相適應。
沖突說 以法國戲劇理論家布倫退爾為代表。19世紀末,布倫退爾指出:舞台乃是人的自覺意志發揮的場所,人物的自覺意志的發揮必定會遇到阻礙,主體為克服阻礙就要與之斗爭,這就構成「意志沖突」,戲劇的本質就在於此。美國戲劇理論家J.H.勞森則把戲劇的本質歸之為「自覺意志在其中發揮作用的社會性沖突」。他認為:由於戲劇是處理社會關系的,而人的自覺意志又必須受社會必然性的制約,因而,真正的戲劇性沖突必須是社會性沖突。這種觀念可以一句話來表述:「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
激變說 英國戲劇理論家W.阿契爾否定布倫退爾的「沖突」說,他把小說與戲劇相比較,認為小說是「漸變」的藝術,而戲劇是「激變」( crisis ,又譯危機 )的藝術,戲劇所處理的是人的命運和環境的一次激變,這就是戲劇本質的所在。
情境、實驗室說 早在18世紀,法國哲學家D.狄德羅就曾把「情境」看作戲劇作品的基礎。黑格爾在談到戲劇的特性時,也曾把「情境」與「沖突」聯系在一起,並強調情境的本體意義。存在主義哲學家 、劇作家J.-P.薩特把自己的劇本稱為「情境劇」,並把戲劇的對象說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選擇行為。B.布萊希特則把戲劇看作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認為:劇院乃是檢驗人類在特定情境中行為的實驗室。這種觀念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界定了戲劇的本質。
形態 在古代希臘 ,藝術被劃分為音樂、繪畫、雕塑 、建築與詩,戲劇被劃歸詩的范疇。但是,真正的戲劇藝術應該包容詩(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成分,因而被稱為綜合藝術。
每一種藝術都有特殊的表現手段,從而構成形象的外在形態。作為一種綜合藝術,戲劇融化了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段,它們在綜合體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現是:①文學。主要指劇本。②造型藝術。主要指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 。③音樂。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歌劇中,還包括曲調、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劇、戲曲藝術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話劇中轉化為演員的表演藝術——動作藝術。
戲劇中的多種藝術因素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它們在綜合整體中的地位不是對等的。在戲劇綜合體中,演員的表演藝術居於中心、主導地位,它是戲劇藝術的本體。表演藝術的手段——形體動作和台詞,是戲劇藝術的基本手段。其他藝術因素,都被本體所融化。劇本是戲劇演出的基礎,它作為一種文學形式,雖然可以像小說那樣供人閱讀,但它的基本價值在於可演性,不能演出的劇本,不是好的戲劇作品 。戲劇演出中的音樂成分,無論是插曲、配樂還是音響,其價值主要在於對演員塑造舞台形象的協同作用。戲劇演出中的造型藝術成分,如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也是從不同的角度為演員塑造舞台形象起特定輔助作用的。以演員表演藝術為本體,對多種藝術成分進行吸收與融化,構成了戲劇藝術的外在形態。
小說
novel;fiction
文學體裁之一。通常認為,藉助於藝術虛構,以散體文的形式表現敘事性內容,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對人物的關系、命運、性格、行為、思想、感情、心理狀態、活動環境進行描寫,是小說的基本特徵。
中國小說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神話傳說,真正濫觴期則在魏晉,那時的志怪、志人已具小說雛形。後經唐傳奇、宋元話本、明擬話本以至明清以《 三國演義 》、《 水滸傳 》、《紅樓夢》等為代表的長篇小說,而日漸成熟和繁榮。五四以後,在繼承本民族小說傳統和借鑒西洋小說經驗的基礎上,出現了現代白話小說。西洋小說是古希臘史詩和戲劇的共同後裔,以後經中世紀的傳奇故事(如冰島散文敘事文學薩迦),到文藝復興時期,小說體裁已初步形成。19世紀是西洋小說最繁榮的時期。
情節、人物、環境是構成小說的三大要素。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是小說的核心,環境是人物活動的場所和性格賴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環境創造人物,人物也創造環境。
小說是文學中表現力最強的一種體裁。凡生活中存在而語言又能加以表現的,小說都有能力加以描寫,寫人、狀物、擬聲、描繪人的感受、幻覺、夢境以至於潛意識心理狀態等等,無所不能。這就有可能把存在於廣闊時空中的歷史畫面和人物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色彩鮮明、惟妙惟肖地在一定篇幅里刻畫出來。同時作者還可以轉換敘事視角,變化敘事人稱,又可以利用旁白、議論和抒情,使小說的藝術表現獲得哲理的和詩的光輝,增強思想力度和藝術魅力。
小說按其篇幅長短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此外,還可從其他角度分類,如歐洲中世紀有騎士小說,16世紀西班牙有流浪漢小說,18世紀英國有感傷小說,法國有哲理小說,中國宋代話本有胭粉、公案、靈怪等類,明清有英雄傳奇,清代有才子佳人小說、譴責小說,近代、現代則有社會問題小說、心理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神話小說、驚險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黑幕小說、狹邪小說等。
⑷ 什麼是小說的「情節模式」
那個是電影的吧,36種情節模式
================================================================================
在電影藝術誕生100多年前的18世紀末期,義大利戲劇家卡洛•柯齊查閱了大量古代戲劇作品,得出結論:世界上的一切戲劇劇情,都可以歸納為36種模式。遺憾的是,他沒有一一指出這36種劇情模式。20世紀初期,法國戲劇家喬治•普羅第又作了一次有益的嘗試,他研究了1200餘部古今戲劇作品,找到並列出了36種劇情模式。喬治•普羅第的36種劇情模式與卡洛•柯齊所說的36劇情模式顯然有不盡相同之處,但他依然自信地認為,古今所有的戲劇劇情都不會超出這36種模式。
⑸ 敘事小說有哪幾種情節模式
我的理解是情節指小說的敘述手法,區別於語言風格。它講的是小說的整體框架,也就是小說的結構。所謂情節模式就是指常見的小說結構有哪些。
這里我稍微說一下。
1、偵探小說,小說開頭先是發生一樁謀殺案,提出涉案人員,逐逐一剖析,再隨著事件發生的不斷深入,涉案人員的關系開始變得錯綜復雜,結果是最不可能作案的人用最偏僻的作案手法作案,結束!
2、武俠小說,小說主人公一般是小孩子,開篇父母被壞蛋害死,主人公被高人搭救,並習武,最後報仇,在最後退隱江湖,領著女朋友。
3、言情小說,女的有絕症。男的不介意,女的自己介意。最後絕症得治,夫妻雙雙把家還。
4、玄幻小說,修真小說,天馬行空,不好說。
5、穿越小說,主人公要麼是古代來現代,要麼相反,先是鬧一堆笑話,再進入事件糾葛中,最後擺脫回到原地。
上述准確地說應該算作是小說情節套路,情節模式應該還包括倒敘,插敘,書信體,筆記體,第三者說……等等。
⑹ 小說情節結構是怎麼樣的
小說情節的結構主要通過情節的推進或情緒的勾連、材料的組織來構成。傳統小說通常是以時空為本位的線性結構模式。具體有三種:
(1)基本模式: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目前高考選文多為這樣的結構模式。
如《巴爾塔薩的一個奇特的下午》就屬於這種模式。「開端」是小說所反映的矛盾沖突的開始(往往能夠看出作者的褒貶傾向);「發展」是小說主要矛盾沖突從發生到激化的演變過程;
「高潮」是決定矛盾各方面的命運或者主要矛盾即將解決的關鍵時刻,是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人物思想斗爭最緊張、最激烈、最尖銳的階段;「結局」是矛盾得到解決,人物的發展已經完成,故事有了最後的結果,主題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往往是議論抒情句段)。
(2)搖擺式:通常所說的「一波三折」。大多數小說情節運行並不呈現為一條直線,總會在某處放慢速度甚至停下來做點什麼,然後再回到軌道,這就出現了情節的搖擺。情節的搖擺往往賦予小說更為攝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稱「歐亨利」式筆法。在結尾處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這個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回扣前面的情節,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從而增加小說情節的生動性。
(6)小說和戲劇的三十六種經典情節模式擴展閱讀
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飲食男女之類,能成為小說素材的"生活",至少應該有三個條件:
1、具有較鮮明、生動的形象;
2、具有獨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
因此,當作者在觀察生活的時候,無論對人物、對故事、對環境,都應從上述三點出發,勇敢地揚棄那些瑣屑的、紛紛擾擾的"流水帳",滲透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
⑺ 17種戲劇經典矛盾沖突模式是什麼
您好,以前我上課時倒是也沒有專門涉及這個問題,但我覺得我覺得下面這段關於戲劇橋段的論述跟您的問題比較接近,您看呢?
這是最近從前輩作家黃海處借來的珍貴資料
上頭說,十八世紀的義大利劇作家認為:
「有史以來戲劇所能包含的情節,不會超出三十六種
范圍。」,後來一位德國大詩人不爽這種說法,企圖
推翻這種說法,但費盡心力後,找到的情節卻還不滿
三十六種。到了二十世紀,這三十六種橋段已經失傳,
一位法國劇作家根據一千個劇本,二百部小說,才重
建了三十六種橋段……
不過我還是覺得不只三十六種,標示★的是我加上去的
PO上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冤枉
★陷害
求告
‧被迫害而求告的人,逞凶的破壞者
援救
‧不幸而需要援救的人,加害者和天外飛來的援救者
復仇
骨肉間的報復
逃亡
災禍
失望
革命
壯舉
綁劫
釋謎
爭取
骨肉間的仇恨
骨肉間的斗爭
奸殺
瘋狂
鹵莽
無意中的戀愛罪惡
無意中傷害自己的骨肉或所愛之人
為了主義犧牲自己
為了骨肉犧牲自己
為了情慾沖動而不顧一切
必需犧牲所愛
兩個不同等勢力的爭執(大部分是愛情)
‧皇帝和平民、皇後和婢女、窮人與富人
姦淫
‧兩個有淫行的人,被欺騙的夫或妻
明知故犯的戀愛罪惡
‧亂倫者,被愛者
發現了愛人的醜行
‧主線是「發現」,例如:妻從前是娼妓、丈夫是貪官、情婦是間諜。
戀愛受到阻礙
愛戀仇敵
野心
人和神的斗爭
因為錯誤發生嫉妒
錯誤的判斷
悔恨
骨肉重逢
喪失所愛的人
⑻ 戲劇的情節都有哪些和小說的情節一致嗎話劇的場景變化一般比較少
古典戲劇嚴格按照「三一律」,即時間一律,地點一律,情節一律。具體就是,要是在一天內、一個地方,發生了一件事。這種形式,是戲劇最經典的形式,具體可參照曹禺先生的《雷雨》,中國話劇奠基之作,嚴格而又經典的三一律。
話劇是舞台藝術,就算是多幕劇也不可能變換很多的場景,戲劇就是要將戲劇沖突集中在一個時空內發生,從而使戲劇變得緊湊而又有張力。
⑼ 金庸說的36種小說情節
小說常用的36種戲劇情節
1、求告 (種類)
求告者 (主要的即觀眾所同情的人物); 逼迫者 (其他必要的人物)
A:**幫助他去對付敵人
⑵准許他去舉行一件他應做而被禁止做的事
⑶給與他一個可以終其天年的地方
B:**舟行遇災的人,請求收留幫助
⑵行事不端,被自己人斥逐而祈求別人的慈悲
⑶祈求恕罪
⑷請求收取葬骨和取回遺物
C:**替自己親愛的人求情
⑵在親戚面前替另一親戚求情
⑶在母親的情人面前替母親求情
2、援救
不幸的人 1援救者 2天降救星
A:**救援一個被認為有罪的人
B:**子女援助父母
⑵受過恩惠的人報恩失救
3、復仇
復仇者 作惡的人
A:**為被害的祖宗或父母復仇
⑵為被害的子女或後人復仇
⑶為被害的妻子或丈夫復仇
⑷為被侮辱的子女復仇
⑸為妻子受侮辱(或幾乎受侮辱)而復仇
⑹為被害者的情夫復仇
**為朋友被殺或者受損害而復仇
⑻為姐妹被姦汙而復仇
B:**為了存心做對,故意為難而復仇
⑵為了趁人不在,暗加攘奪而復仇
⑶為了蓄意謀害而復仇
⑷為了故入人罪而復仇
⑸為了逼奸強暴而復仇
⑹為了奪取所有而復仇
**為了一兩個人的奸詐,對整個團體的復仇
C:**職業的追捕有罪的人
4、骨肉抱復
復仇者 作惡的人
A:**父親的死,報復在母親身上
⑵母親的死,報復在父親身上
B:**弟兄的死,報復在兒子身上
C:**父親的死,報復在丈夫身上
D:**丈夫的死,報復在父親身上
5、捕逃者
捕逃者 追捕或懲罰的勢力
A:**違反法律(有時為不得已)的或因其他政治行為而逃
B:**為因戀愛的過失而逃
C:**好漢對這位大勢力的抗爭
D:**半瘋狂的人對著陰謀的整治的抗爭
6、災禍
受禍人 勝利的人
A:**戰敗
⑵亡國
⑶人類的滅亡
⑷天災
B:**君位被奪
C:**旁人的忘恩負義
⑵不公道的被懲罰或受敵視
⑶遭遇橫逆和暴行
D:**被情人或丈夫遺棄
⑵喪失子女
7、不幸
不幸的人 制約者
A:**無辜的人,為野心者的陰謀所犧牲
B:**無辜的人,為了那應該保護他的人而受傷害
C:**能人,有力的人在困苦貧乏中
⑵一向被寵愛的人,或一向備受親昵的人,發現此刻他是被遺忘了
D:**失去了唯一的希望
8、革命
革命者 暴行者
A:**一個人的反抗
⑵很多人的反抗
B:**一個人的革命,影響了很多人
⑵許多人的革命
9、壯舉
勇敢領袖 敵人
A:**備戰
B:**戰事
⑵爭斗
C:**劫奪一個所欲的對象和人物
⑵奪回那所欲的對象和人物
D:**冒險的遠征
⑵為奪回所愛的人而冒險
10、綁架
被綁架者 1綁架者 2被綁架者保護人
A:**綁架一個不願順從的女子
B:**綁架那願意順從的女子
C:**奪回那被綁的女子,但沒有殺死綁架者
⑵奪回那被綁的女子,但同時殺死暴行者
D:**救出那被綁的朋友
⑵救出一被綁的小孩
⑶救出一信仰錯誤的人
11、解釋
解釋者 謎
A:**必須尋得謀人,否則處死
B:**必須解釋謎語,否則遇禍
⑵同前,但迷為所愛的女子所作
C:**懸賞以尋出人的名字
⑵懸賞以尋出人的性別
⑶試驗一個人是否瘋狂
12、取求
取求者 1拒絕者 2判斷者
A:**用武力或詐術,獲取目標
B:**用巧妙的言辭,獲取目標
C:**用言語打動判斷的人
13、骨肉仇恨
仇恨者 1被恨者 2互恨者
A:**兄弟間一人被諸人所嫉視
⑵兄弟間互相仇視
⑶為了自利,親戚間互相仇視
B:**子仇視父
⑵父與子互相仇視
⑶女恨父
C:**祖仇視孫
D:**岳父仇視女婿
E:**婆婆仇視兒媳
F:**嬰兒的殺戮
14、骨肉競爭
得勝者 被拒者
A:**惡意的競爭者為自己的手足
⑵兩兄弟間,彼此惡意的競爭
⑶兩兄弟間的競爭,其中一人犯了姦淫
⑷兩姐妹間的競爭
B:**為了一個未嫁的女子,父與子的競爭
⑵為了一個已嫁的女子,父與子的競爭
⑶同前,但此女已為前父之妻
⑷母與女間的競爭
C:**庶堂手足或者姑表間的競爭
D:**朋友間的競爭
15、奸殺
有姦情者 被害者
A:**請人殺害丈夫,或為了情人殺害丈夫
⑵殺害一個「推心置腹」的情人
B:**為了情婦或者私利,殺害妻子
16、瘋狂
瘋狂者 被害者
A:**因為瘋狂而殺害了骨肉
⑵因為瘋狂而殺害了戀人
⑶因為瘋狂而殺害了無辜的人
B:**因為瘋狂而受恥辱
C:**因為瘋狂而失去了親人
D:**因為怕有遺傳的瘋狂,而導致瘋狂
17、魯莽
魯莽者 1受害者 2失去的對象
A:**因魯莽而自致不幸
⑵因魯莽而自致恥辱
B:**因好奇而自致不幸
⑵因好奇而喪失所愛的人
C:**因好奇而至別人死亡或不幸
⑵因魯莽而致親族死亡
⑶因魯莽而致愛人死亡
⑷因輕信而致骨肉死亡
18、無意中的戀愛的罪惡
戀愛者 1被戀者 2說明者
A:**誤娶自己的母親
⑵誤以自己的姊妹為情婦
B:**誤娶自己的姊妹為妻
⑵同上,唯系受人陷害
⑶幾乎以自己的姊妹為情人
C:**幾乎姦淫自己的女兒
D:**幾乎在無意中犯了姦淫的罪
⑵無意中犯了姦淫的罪(如誤以為丈夫已死而改嫁,其實未必等)
19、無意中傷殘骨肉
被害者 殺人者
A:**受神命,幾乎在無意中殺了自己的女兒
⑵同前,但因政治的必要
⑶同前,但因與人作戀愛上的爭寵
⑷同前,但因怨恨他那所不認得的女兒
B:**無意中殺害了或幾乎殺害了自己的兒子
⑵同前,但系受奸人的撥弄
⑶同前,同時並有對其他骨肉的仇視
C:**無意中殺害了或幾乎殺害了自己的手足
⑵為了職務的關系,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姊妹
D:**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⑵受奸人撥弄,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父親
E:**為了報仇或者受撥弄,無意中殺了自己的祖父或其他長輩
⑵迫於不得已的殺害
F:**無意中殺害了一個所愛的女子
⑵幾乎殺害了一個不認識的情人
⑶沒有去救一個不認識的兒子的性命
20、為了主義而犧牲自己
犧牲者 主義
A:**為了諾言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⑵為了種族的成功或者幸福而犧牲性命
⑶為了孝道而犧牲而犧牲生命
⑷為了自己的信仰而犧牲生命
B:**為了信仰而犧牲戀愛與生命
⑵為了事業而犧牲戀愛與生命
⑶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犧牲
C:**為了義務而犧牲自己的幸福
D:**為了信仰而犧牲了自己的榮譽
21、為了骨肉而犧牲自己
犧牲者 骨肉
A:**為親戚或所愛的人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⑵為親戚或所愛的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B:**為了父母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前途
⑵為了父母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前途
C:**為了父母的生命而犧牲了自己的戀愛
⑵為了子女的幸福而犧牲了自己的戀愛
D:**為了父母或一個所愛的人的生命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與榮譽
⑵為了親戚或所愛的人的生命而不顧自己的貞操
22、為了情慾的沖動而不顧一切
戀愛者 1對象 2被犧牲者
A:**為了愛欲而破壞了宗教上的貞操與誓言
⑵破壞了普通的貞操的自誓
⑶為了熱欲而毀壞了自己的前程
⑷為了熱欲而毀壞了自己所有的權利
⑸熱欲毀壞了腦力,健康,甚至生命
⑹熱欲毀壞了富貴,榮譽,若幹人的性命
B:**因遇誘惑而忘了義務
C:**因為情慾的罪惡而喪失了生命、地位、榮譽
⑵為了別種的罪惡,得到同前的結果
23、必須犧牲所愛的人
犧牲者 被犧牲的所愛的人
A:**為了公眾的利益,必須犧牲一個女兒
⑵因為遵守對神所立的誓言,有犧牲她的義務
⑶為了個人信仰,有犧牲恩人或所愛人的義務
B:**在必要的情形下,犧牲人家所不知道而實在是他的兒女
⑵在同樣的環境下,犧牲他的父親
⑶在同樣的環境下,犧牲自己的丈夫
⑷為了公眾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女婿
⑸為了公眾的利益,對付自己的親戚
⑹為了公眾的利益,對付自己的朋友
25、姦淫
兩個有淫行的人 被欺騙的丈夫或妻子
A:**為了另一少婦、欺騙了情婦
⑵為了自己妻子,欺騙了情婦
⑶為了一個少女,欺騙了情婦
B:**為了那個他所愛但並不愛他的女僕,欺騙了妻子
⑵為了縱欲,欺騙了妻子
⑶為了已婚的少婦,欺騙了妻子
⑷意欲重婚,欺騙了妻子
⑸為了那個他所愛但並不愛他的少女,欺騙了妻子
⑹妻子為那個愛她的丈夫的少女所嫉妒
**妻子為一個娼妓所嫉妒
⑻一個冷淡的妻子和一個熱情的情夫間的競爭
C:**為了一個「相投」的情人,犧牲了那「不合」的丈夫
⑵忘記了自己的丈夫(以為他是死了)去和他的情敵要好。
⑶為了一個能夠同情她的情人,犧牲了他平凡的丈夫
⑷欺騙了好的丈夫,為了一個不如他的情敵
⑸同前,為了一個怪癖的情敵
⑹同前,為了一個討厭的情敵
**熱戀的妻子,欺騙一個好的丈夫,為了一個平凡的情人
⑻欺騙丈夫,為了一個雖不如他那樣好,但更加有用的情人
D:**被欺騙的丈夫的復仇
⑵為了主義,打消了嫉妒的念頭
⑶丈夫被那失敗的情敵陷害
26、戀愛的罪惡
戀愛者 被戀愛者
A:**母戀子
⑵女戀父
⑶父對女施暴行
B:**少婦戀其丈夫的前妻之子
⑵少婦與前妻之子彼此愛戀
⑶一個女子同時為父與子的情夫
C:**為嫂或妗的戀人
⑵兄妹戀愛
D:**同性戀
27、發現了所愛的人的不榮譽
發現者 有過失者
A:**發現了父有可羞恥之事
⑵發現了母有可羞恥之事
⑶發現了女兒有可羞恥之事
B:**發現了未婚夫或妻的家庭中有不榮譽的事
⑵發現了自己的妻子在未婚前被人侮辱過
⑶發現他從前有過「失足」
⑷發現自己的妻子從前是娼妓
⑸發現了自己的情人有不榮譽的事
⑹發現自己的情婦以前本來是作娼妓的,又恢復了舊生涯了
**發現自己的情人是個無賴,或者情婦是個壞女人
⑻發現自己的妻子是一個壞女人
C:**發現了自己的兒子是一個殺人犯
D:**兒子是一個賣國賊
⑵兒子違反了他自己定的法律
⑶兒子是被認為有罪的
⑷立誓欲除暴君此時才知道暴君就是他
⑸發現了自己的手足是一個殺人犯
⑹發現了自己的母親是害死父親的人
28、戀愛被阻礙
兩個戀愛的人 阻礙
A:**因為門第或地位不和而不能結為婚姻
⑵因為財富不和而不能結為婚姻
B:**因有仇人從中阻撓而不能成為婚姻
C:**因該女子先許為他室
⑵同前,並誤會所愛的對象已和別人結婚
⑶為了一個能夠同情她的情人,犧牲了他平凡的丈夫
D:**親戚們的反對
⑵親戚間不合
F:**男女間性情不合
29、愛戀一個仇敵
被愛戀的仇敵 1愛他的人 2恨他的人
A:**被愛者為愛人的親族所憎恨
⑵愛人為被愛者的親族所憎恨
⑶被愛者(男)是愛她的女子夥伴的仇人
B:**愛人(男)是殺死被愛者父親的人
⑵被愛者(男)是殺死她的另一愛人的父親的人
⑶被愛者(男)是殺死她的另一愛人的兄弟的人
⑷被愛者(男)是殺死那愛她的女子的丈夫
⑸被愛者(男)是殺死那愛她的女子的原來愛人的人
⑹被愛者(男)是殺死妻子為那個愛她的女子的一個親族的
**被愛者(女)是殺死愛人的父親的人的女兒
30、野心
野心者 阻擋者
A:**野心為自己的親族——兄弟——所阻止
⑵野心為自己的親戚或受恩的人所阻止
⑶為自己的黨羽所阻止
B:**反叛的野心
C:**野心與貪婪連續地造成罪惡
⑵梟獐似的野心
31、人與神的斗爭
人 神
A:**和神斗爭
⑵和信仰某一種神的人斗爭
⑶為自己的黨羽所阻止
B:**和神爭論
⑵因為侮辱神道而受罰
⑶因為神前傲慢而受罰
⑷狂妄的和神競爭
⑸魯莽的和神競爭
32、因錯誤而產生的嫉妒
嫉妒者 被嫉妒者
A:**錯誤因為嫉妒者的疑心而生出來
⑵錯誤的嫉妒,因為湊巧而生出來
⑶誤以為友誼的愛是男女的愛
⑷嫉妒為惡意的造謠所引起
B:**嫉妒為懷恨的叛徒所引起
⑵同前,但是叛徒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⑶同前,叛徒同時為了自己的嫉妒
C:**夫妻間的相互嫉妒,為情敵所挑起
⑵丈夫的嫉妒,為失敗的情敵所挑起
⑶丈夫的嫉妒,被一個愛他的女人所挑起
⑷妻子的嫉妒,被一個受過斥逐的情敵所挑起
⑸得意的情人的嫉妒,被那一向受欺的丈夫所挑起
33、錯誤的判斷
錯誤者 1受害者 2錯誤原因
A:**需要信託的地方,發生了錯誤的疑嫉
⑵誤疑自己的情婦
⑶誤會愛人的態度而生疑忌
⑷因對方冷淡而生錯誤的疑忌
B:**為救一個友人,故意使人懷疑自己
⑵打擊一個冤枉無辜的人
⑶同前,但冤枉的人因曾生過邪念,而自覺有罪惡感
⑷一個目擊罪惡的人,為了救一個另外的人,而聽任別人責備那冤枉的人
C:**聽任旁人責備一個敵人
⑵錯誤是由一個仇敵故意引起的
⑶錯誤是由他的兄弟故意引起的
D:**犯罪者嫁禍於他的仇人
⑵犯罪者早就布置好的,嫁禍於他的第二個被害的人
⑶嫁禍於一個情敵
⑷嫁禍於一個無辜的人,因為此人不肯和他共同作惡
⑸一個被遺棄的情婦,嫁禍於她從前的情人,因為她不肯去欺騙她的丈夫
⑹受了人家的故意陷害(錯誤的判罪之後),努力恢復地位並設法報復
34、悔恨
悔恨者 1受害者 2罪惡
A:**為了一件人家所不知道的罪惡而悔恨
⑵為了軾父而悔恨
⑶為了謀殺而悔恨
⑷為了謀殺丈夫或妻子而悔恨
B:**為了戀愛的過失而悔恨
⑵為了犯了姦淫而悔恨
35、骨肉重逢
尋覓者 尋得的人
36、喪失所愛的人
眼見者 死亡者
A:**眼看骨肉被殘而不能救助
⑵為了職務的需要,以不幸加到自己人身上
B:預見一個所愛的人的死亡
C:**得知了親族或摯友的死亡
D:**得知所愛的人的死,因失望而發作蠻性
⑽ 小說里的矛盾都可以有什麼 比如
三十六種戲劇模式
十九世紀戲劇家喬治.普羅蒂提出了一個叫做「三十六種戲劇模式」的理論,他把戲劇和小說中的情節歸納總結為三十六種經典模式。
下面依次 按 種類 主要人物 其它必要人物 細目 列出:
1、求告 求告者 逼迫者
A:⑴幫助他去對付敵人
⑵准許他去舉行一件他應做而被禁止做的事
⑶給與他一個可以終其天年的地方
B:⑴舟行遇災的人,請求收留幫助
⑵行事不端,被自己人斥逐而祈求別人的慈悲
⑶祈求恕罪
⑷請求收取葬骨和取回遺物
C:⑴替自己親愛的人求情
⑵在親戚面前替另一親戚求情
⑶在母親的情人面前替母親求情
2、援救 不幸的人 1援救者 2天降救星
A:⑴救援一個被認為有罪的人
B:⑴子女援助父母
⑵受過恩惠的人報恩失救
3、復仇 復仇者 作惡的人
A:⑴為被害的祖宗或父母復仇
⑵為被害的子女或後人復仇
⑶為被害的妻子或丈夫復仇
⑷為被侮辱的子女復仇
⑸為妻子受侮辱(或幾乎受侮辱)而復仇
⑹為被害者的情夫復仇
⑺為朋友被殺或者受損害而復仇
⑻為姐妹被姦汙而復仇
B:⑴為了存心做對,故意為難而復仇
⑵為了趁人不在,暗加攘奪而復仇
⑶為了蓄意謀害而復仇
⑷為了故入人罪而復仇
⑸為了逼奸強暴而復仇
⑹為了奪取所有而復仇
⑺為了一兩個人的奸詐,對整個團體的復仇
C:⑴職業的追捕有罪的人
4、骨肉報復 復仇者 作惡的人
A:⑴父親的死,報復在母親身上
⑵母親的死,報復在父親身上
B:⑴弟兄的死,報復在兒子身上
C:⑴父親的死,報復在丈夫身上
D:⑴丈夫的死,報復在父親身上
5、捕逃者 捕逃者 追捕或懲罰的勢力
A:⑴違反法律(有時為不得已)的或因其他政治行為而逃
B:⑴為因戀愛的過失而逃
C:⑴好漢對這位大勢力的抗爭
D: ⑴半瘋狂的人對著陰謀的整治的抗爭
6、災禍 受禍人 勝利的人
A:⑴戰敗
⑵亡國
⑶人類的滅亡
⑷天災
B:⑴君位被奪
C:⑴旁人的忘恩負義
⑵不公道的被懲罰或受敵視
⑶遭遇橫逆和暴行
D:⑴被情人或丈夫遺棄
⑵喪失子女
7、不幸 不幸的人 制約者
A:⑴無辜的人,為野心者的陰謀所犧牲
B:⑴無辜的人,為了那應該保護他的人而受傷害
C:⑴能人,有力的人在困苦貧乏中
⑵一向被寵愛的人,或一向備受親昵的人,發現此刻他是被遺忘了
D: ⑴失去了唯一的希望
8、革命 革命者 暴行者
A:⑴一個人的反抗
⑵很多人的反抗
B:⑴一個人的革命,影響了很多人
⑵許多人的革命
9、壯舉 勇敢領袖 敵人
A:⑴備戰
B:⑴戰事
⑵爭斗
C:⑴劫奪一個所欲的對象和人物
⑵奪回那所欲的對象和人物
D:⑴冒險的遠征
⑵為奪回所愛的人而冒險
10、綁架 被綁架者 1綁架者 2被綁架者保護人
A:⑴綁架一個不願順從的女子
B:⑴綁架那願意順從的女子
C:⑴奪回那被綁的女子,但沒有殺死綁架者
⑵奪回那被綁的女子,但同時殺死暴行者
D:⑴救出那被綁的朋友
⑵救出一被綁的小孩
⑶救出一信仰錯誤的人
11、解釋 解釋者 謎
A:⑴必須尋得謀人,否則處死
B:⑴必須解釋謎語,否則遇禍
⑵同前,但迷為所愛的女子所作
C:⑴懸賞以尋出人的名字
⑵懸賞以尋出人的性別
⑶試驗一個人是否瘋狂
12、取求 取求者 1拒絕者 2判斷者
A:⑴用武力或詐術,獲取目標
B:⑴用巧妙的言辭,獲取目標
C:⑴用言語打動判斷的人
13、骨肉仇恨 仇恨者 1被恨者 2互恨者
A:⑴兄弟間一人被諸人所嫉視
⑵兄弟間互相仇視
⑶為了自利,親戚間互相仇視
B:⑴子仇視父
⑵父與子互相仇視
⑶女恨父
C:⑴祖仇視孫
D:⑴岳父仇視女婿
E:⑴婆婆仇視兒媳
F:⑴嬰兒的殺戮
14、骨肉競爭 得勝者 被拒者
A:⑴惡意的競爭者為自己的手足
⑵兩兄弟間,彼此惡意的競爭
⑶兩兄弟間的競爭,其中一人犯了姦淫
⑷兩姐妹間的競爭
B:⑴為了一個未嫁的女子,父與子的競爭
⑵為了一個已嫁的女子,父與子的競爭
⑶同前,但此女已為前父之妻
⑷母與女間的競爭
C:⑴庶堂手足或者姑表間的競爭
D: ⑴朋友間的競爭
15、奸殺 有姦情者 被害者
A:⑴請人殺害丈夫,或為了情人殺害丈夫
⑵殺害一個「推心置腹」的情人
B:⑴為了情婦或者私利,殺害妻子
16、瘋狂 瘋狂者 被害者
A:⑴因為瘋狂而殺害了骨肉
⑵因為瘋狂而殺害了戀人
⑶因為瘋狂而殺害了無辜的人
B:⑴因為瘋狂而受恥辱
C:⑴因為瘋狂而失去了親人
D:⑴因為怕有遺傳的瘋狂,而導致瘋狂
17、魯莽 魯莽者 1受害者 2失去的對象
A:⑴因魯莽而自致不幸
⑵因魯莽而自致恥辱
B:⑴因好奇而自致不幸
⑵因好奇而喪失所愛的人
C:⑴因好奇而至別人死亡或不幸
⑵因魯莽而致親族死亡
⑶因魯莽而致愛人死亡
⑷因輕信而致骨肉死亡
18、無意中的戀愛的罪惡 戀愛者 1被戀者 2說明者
A:⑴誤娶自己的母親
⑵誤以自己的姊妹為情婦
B:⑴誤娶自己的姊妹為妻
⑵同上,唯系受人陷害
⑶幾乎以自己的姊妹為情人
C:⑴幾乎姦淫自己的女兒
D:⑴幾乎在無意中犯了姦淫的罪
⑵無意中犯了姦淫的罪(如誤以為丈夫已死而改嫁,其實未必等)
19、無意中傷殘骨肉 被害者 殺人者
A:⑴受神命,幾乎在無意中殺了自己的女兒
⑵同前,但因政治的必要
⑶同前,但因與人作戀愛上的爭寵
⑷同前,但因怨恨他那所不認得的女兒
B:⑴無意中殺害了或幾乎殺害了自己的兒子
⑵同前,但系受奸人的撥弄
⑶同前,同時並有對其他骨肉的仇視
C:⑴無意中殺害了或幾乎殺害了自己的手足
⑵為了職務的關系,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姊妹
D:⑴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⑵受奸人撥弄,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父親
E:⑴為了報仇或者受撥弄,無意中殺了自己的祖父或其他長輩
⑵迫於不得已的殺害
F:⑴無意中殺害了一個所愛的女子
⑵幾乎殺害了一個不認識的情人
⑶沒有去救一個不認識的兒子的性命
20、為了主義而犧牲自己 犧牲者 主義
A:⑴為了諾言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⑵為了種族的成功或者幸福而犧牲性命
⑶為了孝道而犧牲而犧牲生命
⑷為了自己的信仰而犧牲生命
B:⑴為了信仰而犧牲戀愛與生命
⑵為了事業而犧牲戀愛與生命
⑶為了國家的利益而犧牲
C:⑴為了義務而犧牲自己的幸福
D:⑴為了信仰而犧牲了自己的榮譽
21、為了骨肉而犧牲自己 犧牲者 骨肉
A:⑴為親戚或所愛的人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⑵為親戚或所愛的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B:⑴為了父母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前途
⑵為了父母的生命而犧牲自己的前途
C:⑴為了父母的生命而犧牲了自己的戀愛
⑵為了子女的幸福而犧牲了自己的戀愛
D:⑴為了父母或一個所愛的人的生命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與榮譽
⑵為了親戚或所愛的人的生命而不顧自己的貞操
22、為了情慾的沖動而不顧一切 戀愛者 1對象 2被犧牲者
A:⑴為了愛欲而破壞了宗教上的貞操與誓言
⑵破壞了普通的貞操的自誓
⑶為了熱欲而毀壞了自己的前程
⑷為了熱欲而毀壞了自己所有的權利
⑸熱欲毀壞了腦力,健康,甚至生命
⑹熱欲毀壞了富貴,榮譽,若幹人的性命
B:⑴因遇誘惑而忘了義務
C:⑴因為情慾的罪惡而喪失了生命、地位、榮譽
⑵為了別種的罪惡,得到同前的結果
23、必須犧牲所愛的人 犧牲者 被犧牲的所愛的人
A:⑴為了公眾的利益,必須犧牲一個女兒
⑵因為遵守對神所立的誓言,有犧牲她的義務
⑶為了個人信仰,有犧牲恩人或所愛人的義務
B:⑴在必要的情形下,犧牲人家所不知道而實在是他的兒女
⑵在同樣的環境下,犧牲他的父親
⑶在同樣的環境下,犧牲自己的丈夫
⑷為了公眾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女婿
⑸為了公眾的利益,對付自己的親戚
⑹為了公眾的利益,對付自己的朋友
24、兩個不同實力的競爭(為了戀愛和女人) 兩個不同勢力的人 對象
A:⑴神與人
⑵有妖術者與平常人
⑶得勝者與被征服者、主與奴,上司與下屬
⑷上國的君王與屬國的君王
⑸君王與貴族
⑹有權威者與新興之人
⑺父人與窮人
⑻有榮譽的人與犯嫌疑的人
⑼兩個差不多勢均力敵的人
⑽同前,而起中一個人以前犯過姦淫
⑾一個被愛的人與一個「沒有權利去愛」的人
⑿離過婚的婦人的前後兩個丈夫
***以上是兩個男人之間
B:⑴一個妖婦和一個平常女人
⑵得勝者與囚徒
⑶皇後與臣民
⑷皇後與奴隸
⑸女主和僕人
⑹高貴的女子和低微的女子
⑺兩個差不多地位相等的人,一個縱行恣情
⑻對於高貴女子的理想或記憶,一個不如她的真的人
⑼神與人
***以上是兩女之間
C:重復的競爭—(甲愛乙,乙愛丙,丙愛甲)
D:⑴神與神
⑵人與人
⑶法律上的兩個妻子
***以上是東方式的
25、姦淫 兩個有淫行的人 被欺騙的丈夫或妻子
A:⑴為了另一少婦、欺騙了情婦
⑵為了自己妻子,欺騙了情婦
⑶為了一個少女,欺騙了情婦
B:⑴為了那個他所愛但並不愛他的女僕,欺騙了妻子
⑵為了縱欲,欺騙了妻子
⑶為了已婚的少婦,欺騙了妻子
⑷意欲重婚,欺騙了妻子
⑸為了那個他所愛但並不愛他的少女,欺騙了妻子
⑹妻子為那個愛她的丈夫的少女所嫉妒
⑺妻子為一個娼妓所嫉妒
⑻一個冷淡的妻子和一個熱情的情夫間的競爭
C:⑴為了一個「相投」的情人,犧牲了那「不合」的丈夫
⑵忘記了自己的丈夫(以為他是死了)去和他的情敵要好。
⑶為了一個能夠同情她的情人,犧牲了他平凡的丈夫
⑷欺騙了好的丈夫,為了一個不如他的情敵
⑸同前,為了一個怪癖的情敵
⑹同前,為了一個討厭的情敵
⑺熱戀的妻子,欺騙一個好的丈夫,為了一個平凡的情人
⑻欺騙丈夫,為了一個雖不如他那樣好,但更加有用的情人
D:⑴被欺騙的丈夫的復仇
⑵為了主義,打消了嫉妒的念頭
⑶丈夫被那失敗的情敵陷害
26、戀愛的罪惡 戀愛者 被戀愛者
A:⑴母戀子
⑵女戀父
⑶父對女施暴行
B:⑴少婦戀其丈夫的前妻之子
⑵少婦與前妻之子彼此愛戀
⑶一個女子同時為父與子的情夫
C:⑴為嫂或妗的戀人
⑵兄妹戀愛
D:⑴同性戀
27、發現了所愛的人的不榮譽 發現者 有過失者
A:⑴發現了父有可羞恥之事
⑵發現了母有可羞恥之事
⑶發現了女兒有可羞恥之事
B:⑴發現了未婚夫或妻的家庭中有不榮譽的事
⑵發現了自己的妻子在未婚前被人侮辱過
⑶發現他從前有過「失足」
⑷發現自己的妻子從前是娼妓
⑸發現了自己的情人有不榮譽的事
⑹發現自己的情婦以前本來是作娼妓的,又恢復了舊生涯了
⑺發現自己的情人是個無賴,或者情婦是個壞女人
⑻發現自己的妻子是一個壞女人
C:⑴發現了自己的兒子是一個殺人犯
D:⑴兒子是一個賣國賊
⑵兒子違反了他自己定的法律
⑶兒子是被認為有罪的
⑷立誓欲除暴君此時才知道暴君就是他
⑸發現了自己的手足是一個殺人犯
⑹發現了自己的母親是害死父親的人
28、戀愛被阻礙 兩個戀愛的人 阻礙
A:⑴因為門第或地位不和而不能結為婚姻
⑵因為財富不和而不能結為婚姻
B:⑴因有仇人從中阻撓而不能成為婚姻
C:⑴因該女子先許為他室
⑵同前,並誤會所愛的對象已和別人結婚
⑶為了一個能夠同情她的情人,犧牲了他平凡的丈夫
D:⑴親戚們的反對
⑵親戚間不合
F:⑴男女間性情不合
29、愛戀一個仇敵 被愛戀的仇敵 1愛他的人 2恨他的人
A:⑴被愛者為愛人的親族所憎恨
⑵愛人為被愛者的親族所憎恨
⑶被愛者(男)是愛她的女子夥伴的仇人
B:⑴愛人(男)是殺死被愛者父親的人
⑵被愛者(男)是殺死她的另一愛人的父親的人
⑶被愛者(男)是殺死她的另一愛人的兄弟的人
⑷被愛者(男)是殺死那愛她的女子的丈夫
⑸被愛者(男)是殺死那愛她的女子的原來愛人的人
⑹被愛者(男)是殺死妻子為那個愛她的女子的一個親族的
⑺被愛者(女)是殺死愛人的父親的人的女兒
30、野心 野心者 阻擋者
A:⑴野心為自己的親族——兄弟——所阻止
⑵野心為自己的親戚或受恩的人所阻止
⑶為自己的黨羽所阻止
B:⑴反叛的野心
C:⑴野心與貪婪連續地造成罪惡
⑵梟獐似的野心
31、人與神的斗爭 人 神
A:⑴和神斗爭
⑵和信仰某一種神的人斗爭
⑶為自己的黨羽所阻止
B:⑴和神爭論
⑵因為侮辱神道而受罰
⑶因為神前傲慢而受罰
⑷狂妄的和神競爭
⑸魯莽的和神競爭
32、因錯誤而產生的嫉妒 嫉妒者 被嫉妒者
A:⑴錯誤因為嫉妒者的疑心而生出來
⑵錯誤的嫉妒,因為湊巧而生出來
⑶誤以為友誼的愛是男女的愛
⑷嫉妒為惡意的造謠所引起
B:⑴嫉妒為懷恨的叛徒所引起
⑵同前,但是叛徒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⑶同前,叛徒同時為了自己的嫉妒
C:⑴夫妻間的相互嫉妒,為情敵所挑起
⑵丈夫的嫉妒,為失敗的情敵所挑起
⑶丈夫的嫉妒,被一個愛他的女人所挑起
⑷妻子的嫉妒,被一個受過斥逐的情敵所挑起
⑸得意的情人的嫉妒,被那一向受欺的丈夫所挑起
33、錯誤的判斷 錯誤者 1受害者 2錯誤原因
A:⑴需要信託的地方,發生了錯誤的疑嫉
⑵誤疑自己的情婦
⑶誤會愛人的態度而生疑忌
⑷因對方冷淡而生錯誤的疑忌
B:⑴為救一個友人,故意使人懷疑自己
⑵打擊一個冤枉無辜的人
⑶同前,但冤枉的人因曾生過邪念,而自覺有罪惡感
⑷一個目擊罪惡的人,為了救一個另外的人,而聽任別人責備那冤枉的人
C:⑴聽任旁人責備一個敵人
⑵錯誤是由一個仇敵故意引起的
⑶錯誤是由他的兄弟故意引起的
D:⑴犯罪者嫁禍於他的仇人
⑵犯罪者早就布置好的,嫁禍於他的第二個被害的人
⑶嫁禍於一個情敵
⑷嫁禍於一個無辜的人,因為此人不肯和他共同作惡
⑸一個被遺棄的情婦,嫁禍於她從前的情人,因為她不肯去欺騙她的丈夫
⑹受了人家的故意陷害(錯誤的判罪之後),努力恢復地位並設法報復
34、悔恨 悔恨者 1受害者 2罪惡
A:⑴為了一件人家所不知道的罪惡而悔恨
⑵為了軾父而悔恨
⑶為了謀殺而悔恨
⑷為了謀殺丈夫或妻子而悔恨
B:⑴為了戀愛的過失而悔恨
⑵為了犯了姦淫而悔恨
35、骨肉重逢 尋覓者 尋得的人
36、喪失所愛的人 眼見者 死亡者
A:⑴眼看骨肉被殘而不能救助
⑵為了職務的需要,以不幸加到自己人身上
B:預見一個所愛的人的死亡
C:⑴得知了親族或摯友的死亡
D:⑴得知所愛的人的死,因失望而發作蠻性
因戲劇編劇與小說的相似性,完全可以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