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魯迅經典小說

魯迅經典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5-14 03:41:25

『壹』 魯迅著名作品

代表作小說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野草》雜文《墳》《熱風》《南腔北調集》《二心集》等16部

『貳』 魯迅的代表作那部最經典

第一:《華蓋集》

這是魯迅先生影響力很大的雜文收錄集,也可以說是魯迅先生文學體系中比較難懂的一部分。

雖然《華蓋集》沒有小說那樣生動有趣,而且裡面的寓意太深刻,不容易被接受。

但是毫無疑問,《華蓋集》是魯迅先生思想的結晶,書中充分體現了魯迅對封建主義和洋奴的文化思想斗爭,全書充滿了對舊社會黑暗現實的批判,語言辛辣、諷刺幽默,可以說是魯迅先生雜文中的最傑出部分。

魯迅著作經典插圖

第五:《野草》

雖然《野草》沒有魯迅的其他作品集那麼大的名氣,但是《野草》的內容是魯迅真正冒著生命危險寫作的。

書中主要的內容都是為了批判當時的軍閥政府,同情革命力量,鼓舞勞動人民爭取權力,這當然不再是譏諷底層人民麻木不仁那麼簡單了。

『叄』 魯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在上海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上的講話:演說者魯迅(1881~1936年)是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1902年留日學醫,1909年回國從事教育和古典文學研究工作,並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參加籌備和領導中國「左聯」,1931年和宋慶齡等人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這篇演說是魯迅在上海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上的發言,它深刻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倡導時期的經驗教訓,並就建設革命文學的許多關鍵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成為「左聯」活動期間的實際戰斗綱領。

『肆』 魯迅的作品和內容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
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編輯於 2020-03-11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推薦答主
經典笑話
高能答主關注
魯迅簡介及作品簡介
魯迅的文章中夾雜了很多南方方言的詞彙和語法特點。曾經有一個義烏的老師對我們說「魯迅的文章你們也許看不懂,他講了很多我們南方的話,我看得懂的,真是深刻!」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非常關注,他的文章也多是就當時當事具體而發,而為了表達上和政治形勢的需要,文辭隱晦暗諷,又挖掘深刻,因而若不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是有些困難。 第一點是魯迅思想往往深邃,其中有些作品的確難讀,像《狂人日記》、《示眾》這些的確難懂。就更不用說《野草》了。 第二是魯迅的寫作採取的是歐化語言,歐化語言是五四時期的一種語言形式,整體語法習慣是歐洲語言式的,與我們的日常用語習慣不同,所以顯得晦澀。 第三是大眾的刻板印象。雖然魯迅的確不少作品難懂,不過像《孔乙己》這種文章我看知乎上是個人都會來兩句吧。更不說魯迅很多雜文言簡意賅,並不存在什麼晦澀問題。綜上,魯迅的所謂「難懂」是其思想和文體以及大眾刻板印象造成的。 魯迅先生是私塾出身,古文功底了得,又受白話文、新文學的影響,他的文章文白夾雜,在我們今天看來似乎不夠明白曉暢,但在當時已經是進步了。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非常關注,他的文章也多是就當時當事具體而發,而為了表達上和政治形勢的需要,文辭隱晦暗諷,又挖掘深刻,因而若不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是有些困難。 因為當時的所謂「針砭時弊」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大家都「身在此山中」,能有同感的人應該不多。而之後正局已定,對之前的形勢也就定了性了,後人們反而比當事人更能「看得清」吧!
文化歷史 • 瀏覽最多
裝甲擲彈兵水瓶
高粉答主關注
魯迅簡介及代表作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代表作:《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華蓋集》。 (4)魯迅經典小說擴展閱讀: 魯迅的小說特色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 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 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因此,在《故鄉》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後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文化歷史 • 點贊最多
慧慧的網盤999
高粉答主關注
魯迅簡介及代表作
一、簡介: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代表作: 1、《吶喊》 《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志,開創了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作品通過寫實主義、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等多種手法,以傳神的筆觸和「畫眼睛」、「寫靈魂」的藝術技巧,形象生動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藝術形象。 深刻反映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間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有力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表達了作者渴望變革,為時代吶喊,希望喚醒國民的思想。 2、《彷徨》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樓上》、《傷逝》等11篇小說。作品表達了作者徹底的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的精神,是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作品主要包括農民和知識分子兩類題材。前者以《祝福》和《示眾》為代表;後者以《在酒樓上》和《孤獨者》為代表。 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該小說集在深廣的歷史圖景中,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 3、《故事新編》 《故事新編》中穿插現代生活細節這種將古今雜揉糅的作法,從創作心理的角度講,實質上是在古人古事與今人今事之間的聯想。這種聯想,時間的跨度甚大,往往有幾千年之久,所以讀者似不易覺察,而歷來亦似鮮有人從這方面來窺探《故事新編》的此種寫法。 其中,神話人物、故事引發的關於現實生活的聯想,有明顯的虛幻性,更增加了這種聯想心理活動的不易識別性。 (4)魯迅經典小說擴展閱讀: 魯迅的寫作特色 1、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最常用的藝術手法就是「白描」。白描是我國古代小說創作中的一種最簡練、文字運用最少,不加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刻畫出生動傳神的藝術特徵,魯迅對白描手法的運用駕輕就熟。他的作品中,時常能夠准確把握人物的性格脈絡,猶如還原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現實人物。 2、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 藝術手法還有畫龍點睛,運用具有鮮明特性的一個又一個細節刻畫以表達人物性格,魯迅注重在創作過程中,在樹立人物形象時緊緊抓住關鍵能體現人物性格特徵和思想發展變化的眼睛來進行刻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的刻畫能夠充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情緒波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吶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彷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故事新編
文化歷史 • 點贊最多
唯愛唐七
高粉答主關注
魯迅簡介及代表作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小說集 《吶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雜文集 魯迅生前所創作的未結集出版的雜文作品死後由蔡元培、許廣平等整理出版納入第一版魯迅全集中,然而時間倉促,難免遺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這些文章後以不同分類方式納入各種版本的魯迅全集之中,在這些全集中對這些文章總集所取名目頗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魯迅全集》所取名為准。 魯迅其餘作品合集 《野草》1927年7月,北京新潮社散文詩合集 《朝花夕拾》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散文集 《古籍序跋集》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合編 《譯文序跋集》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合編 《兩地書》1933年,上海青光書局魯迅與許廣平書信合集 (4)魯迅經典小說擴展閱讀: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 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因此,在《故鄉》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後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 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又著眼於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如《在酒樓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獨戰多數的英雄擺脫不了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又回到原點,在頹唐中消耗著自己的生命。魯迅的這些改革在《吶喊》和《彷徨》中就演化為「看/與被看」與「歸鄉」兩大小說情節、結構模式。 小說《示眾》中所有人的動作只有「看」,關系也只有「看」與「被看」,由此形成了「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在《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等小說中都有展現。 而在「歸鄉」模式中魯迅不僅講述他人的故事也講述自己的故事,兩者互相滲透,影響,構成一個復調,如在《祝福》中,講「我」、「祥林嫂」與「魯鎮」的三重關系,這個關系中既包含「我」與「魯鎮」的故事,又包含祥林嫂與魯鎮的故事,然而讀者往往忽視前者,前者講一個「永遠漂泊者」的故事,後者講一個封建社會吃人的故事。 兩個故事相串聯,以祥林嫂的問題拷問「我」的靈魂,從而揭示「我」與魯鎮傳統精神的內在聯系。類似這種模式的小說還有《故鄉》、《孤獨者》和《在酒樓上》。 除此之外,一方面,魯迅一直在探索主體滲入小說的形式。《在酒樓上》和《孤獨者》中,小說的敘述者「我」與小說人物是「自我」的兩個不同側面或內心矛盾的兩個側面的外化,於是全篇便具有了自我靈魂的對話與相互駁難的性質。 另一方面,魯迅也在追求表達的含蓄、節制、以及簡約、凝練的語言風格。他曾說「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求能將意思傳給別人了,就寧肯什麼陪襯也沒有。」對此他在介紹寫小說經驗時也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中國舊戲上,沒有背景,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只有主要的幾個人(但現 在的花紙卻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對於我的目的,這方法是適宜的,」這也說明魯迅在描寫人物時著重人物的精神風貌,在描寫中非常注重農民的藝術趣味。魯迅研究了農民喜歡的舊戲和年畫的藝術特點,並運用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使他的小說顯示了濃重的民族特色。 而他又廣泛借鑒了詩歌、散文、音樂、美術,以至戲劇的藝術經驗從事小說創作,並且試圖融為一爐,於是出現了「詩化小說」(《傷逝》、《社戲》等)、散文體小說(《兔和貓》、《鴨的喜劇》等),以至「戲劇體小說」(《起死》等),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魯迅
文化歷史 • 點贊最多
小薇薇1989720關注
魯迅 吶喊內容簡介
1、主要內容
《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說《不周山》(後更名為《補天》),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2、作品簡析
《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和借鑒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
3、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文化歷史 • 點贊最多
查看全部9個回答
石材花崗岩_2020最新報價
根據文中提到的魯迅為您推薦
石材花崗岩 技術過硬,純正精品花崗岩,無色差,服務優質,產品種類多,廠家自供。石材花崗岩,質量保障,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歡迎來電咨詢,歡迎參觀!
四川聚石石業有限公司廣告
成都 白麻花崗石廠家,找鑫旺達石材,貨源充足!
值得一看的白麻花崗石相關信息推薦
白麻花崗石廠家鑫旺達石材專業從事各種白麻石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硬度大,性價比高,深受客戶信賴!歡迎進站了解!
qianhu.wejianzhan.com廣告
6條評論
熱心網友2
謝了
查看全部6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魯迅「七貓免費小說」全部免費看
魯迅_海量人氣小說,統統全本免費,更新快不花錢,馬上下載!注冊領紅包,當天能提出!
廣告2020-12-31
關於魯迅的作品,的內容簡介
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短篇小說。它發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雜志四卷五號上,後收入《吶喊》中。 小說通過一個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擊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封建禮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號召人們起來推翻人吃人的舊制度,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徹底反封建的新文學作品。 小說發表時,正值「五·四」運動前夜。由於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廢,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了。廣大的農民依然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階級依然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特別是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使社會的各種矛盾更加復雜尖銳。在這種形勢下,魯迅以他銳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筆觸,對封建制度及其上層建築表示了徹底的反抗。小說《狂人日記》是投向封建禮教的一顆重磅炸彈,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劑。
17贊·8,605瀏覽2020-05-31
魯迅簡介及作品簡介
一、魯迅簡介: 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吃人的封建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二、魯迅主要作品有:《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 1、《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2、《狗·貓·鼠》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首先回擊了「現代評論派」對作者「仇貓」的誣蔑,揭露了他們卑劣的手段,然後作者說明自己「仇貓」的近因,刻畫出「貓」的主要特徵。 再以童年的追敘,交代了「仇貓」的遠因;最後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實質是縱惡養奸;作者表面上討厭貓,實際上卻鞭撻了具有與貓類似習性的一類人,如當時社會上的一些「正人君子」、軍閥統治者的幫凶。 作者借追憶自己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最終卻慘遭殺害的往事,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施暴者的憎恨。此文運用反語和曲筆,以動物喻人,以議論為線索,夾敘夾議,寓意深厚。 3、《阿長與〈山海經〉》是近代思想家、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此文記述了魯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 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事,充滿了尊敬和感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無知的時光的深切懷念。全文語言平實形象、處處流露著真情,在絲毫不帶造作的敘述中,將讀者帶入到了兒時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覺得特別可親。 4、《二十四孝圖》是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圖》,乃陳少梅先生41歲時盛年之傑作,其題材不多見,筆墨工雅,設色清麗,非同尋常,故堪稱國之重寶。 另有,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 5、《五猖會》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此文匠心獨運,開篇就為參加賽會蓄勢,先寫童年看賽會,然後寫《陶庵夢憶》里的熱鬧賽會,接著寫自己見過的比較隆盛的賽會,這些都在為寫五猖會做鋪墊。 然而,接著轉寫父親要求「我」背書,「我」失望、郁悶之極,最後終於背書成功,得以去看五猖會,而作者並沒寫五猖會的盛況;表達了作者強烈譴責封建強權教育對孩子天性的扼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329贊·25,526瀏覽2019-04-29
魯迅的生平簡介和作品簡介
一、魯迅簡介: 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吃人的封建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二、魯迅主要作品有:《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 1、《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2、《狗·貓·鼠》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首先回擊了「現代評論派」對作者「仇貓」的誣蔑,揭露了他們卑劣的手段,然後作者說明自己「仇貓」的近因,刻畫出「貓」的主要特徵。 再以童年的追敘,交代了「仇貓」的遠因;最後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實質是縱惡養奸;作者表面上討厭貓,實際上卻鞭撻了具有與貓類似習性的一類人,如當時社會上的一些「正人君子」、軍閥統治者的幫凶。 作者借追憶自己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最終卻慘遭殺害的往事,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施暴者的憎恨。此文運用反語和曲筆,以動物喻人,以議論為線索,夾敘夾議,寓意深厚。 3、《阿長與〈山海經〉》是近代思想家、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此文記述了魯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 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事,充滿了尊敬和感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無知的時光的深切懷念。全文語言平實形象、處處流露著真情,在絲毫不帶造作的敘述中,將讀者帶入到了兒時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覺得特別可親。 4、《二十四孝圖》是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圖》,乃陳少梅先生41歲時盛年之傑作,其題材不多見,筆墨工雅,設色清麗,非同尋常,故堪稱國之重寶。 另有,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 5、《五猖會》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此文匠心獨運,開篇就為參加賽會蓄勢,先寫童年看賽會,然後寫《陶庵夢憶》里的熱鬧賽會……

『伍』 魯迅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魯迅的代表作品: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散文詩集、雜文集:《野草》、《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8部。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5)魯迅經典小說擴展閱讀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陸』 魯迅逝世85周年了,他留下了哪些經典作品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朝花夕拾》

『柒』 魯迅有哪些著名作品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於《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故鄉》

『捌』 魯迅著名的小說集

魯迅的小說集只有三部
分別是
《吶喊》
《彷徨》》和
《故事新編》!
《吶喊》(短篇小說集)收錄1923以前的小說。
《彷惶》(短篇小說集)收錄1924--1926年及其以後的小說。

故事新編》為文言小說集

『玖』 魯迅的所有作品

1、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皆收於《吶喊》中)。

2、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共收錄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其中,《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已被納入初中語文人教版課本)。

3、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4、散文詩集:《野草》(含《風箏》、《雪》(收錄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年級上6課)等作品。

5、論文集:《門外文談》。

6、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雜文集。

(9)魯迅經典小說擴展閱讀

魯迅的學術思想

魯迅的文學史思想極為豐富深刻,發出具有時代特色的熠熠光輝。他創造性地從事了文學史的編撰工作,留給後世兩部文學史專著——《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為我國的文學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極為遺憾的是,由於當時不利於創作的現實客觀條件,他本來計劃要寫的一部完整的中國文學史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支持魯迅進行學術創作的兩大觀念,其一,早期的進化論的文學史觀,其二,中後期的馬克思唯物論指導的文學史觀。

魯迅早年接受了嚴復《天演論》的影響,故而使得進化論的思想根深蒂固直接影響到他的學術研究。一方面,魯迅認為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不斷地變化發展著,具有求新求變的本質,它的變化發展不可阻擋。「進化如飛矢,非墮落不止,非著物不止,祈逆飛而歸弦,為理勢所無有。」

人類社會不斷地進化,「便是文章,也未必獨有萬古不磨的典則。」文學樣式之一的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於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

而作為小說的初始形態,「迫神話演進,則為中樞者漸近於人性,一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另一方面,在文學不斷進化發展的基礎上,魯迅認為文學還必須革故鼎新。「進化的途中總須新陳代謝。

所以新的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壯,舊的也應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進化的路。」而在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之後的文學史研究中,魯迅一直堅持著唯物論,從科學的客觀性出發,堅持物質第一性,認為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和摹寫。

『拾』 魯迅的小說集有哪些

只有三本,《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其他的都是雜文
集,散文集了。
其中吶喊和彷徨的故事我覺得都差不多,吶喊里比較經典的就是《狂人日記》,《阿Q正傳》,我個人比較喜歡《阿Q》,彷徨里經典的就是《祝福》,講的祥林嫂的故事。初中還可能學到的還有《社戲》,以前還有《葯》,就是人血饅頭的那個。《故事新編》就是魯迅根據以前的傳說或者經典故事改編的小說,《奔月》比較經典,還有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鑄劍》了。
都是小學時看的了,現在怎麼也有快10年了,所以記得不太清了,還請諒解!

熱點內容
小說言情渣婊 發布:2025-08-06 19:35:50 瀏覽:429
喬梁葉心儀小說大結局李有為喬梁 發布:2025-08-06 19:31:57 瀏覽:42
葉辰蕭初然小說大郵結局 發布:2025-08-06 19:06:51 瀏覽:637
嬌軟可欺小說結局 發布:2025-08-06 19:01:40 瀏覽:854
類似違心的愛小說全大結局 發布:2025-08-06 18:51:27 瀏覽:958
重生拯救自己的小說 發布:2025-08-06 18:16:23 瀏覽:798
傲嬌總裁你好小說 發布:2025-08-06 18:02:50 瀏覽:663
六月的全部小說免費 發布:2025-08-06 18:02:36 瀏覽:335
重生徐穎小說 發布:2025-08-06 18:02:33 瀏覽:954
網游之召喚巔峰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06 18:01:57 瀏覽: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