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南城楊蓁蓁小說結局
① 金庸小說中經典的語句
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文字修辭方面
金庸修訂舊本小說,可謂達到了鉅細靡遺的地步,在文字修辭部分,幾乎每處皆有,是更動最多的部分。文辭的修訂,使金庸文字的風格更見典雅朗暢、流麗高華,可讀性也增強;尤其是金庸將若干仍饒具「說書」格套的「且說」、「話說」、「暫且不表」等盡行刪削,使小說內文更見純凈。論者謂金庸小說「達到了白話文的新高峰」,雖未免誇張,但就通俗小說而言,金庸的文字風格確實有其獨特的魅力,可作為初入文章門徑者的津梁。當然,這瑣碎細微的修辭工夫,雖也展現了金庸自我嚴肅要求的意義,但相對於我們探討的主題,反而是較不重要的。 回目的重新設計,是金庸修訂版中下得工夫甚深的部分,從《雪山飛狐》之不著一字(僅用一、二、三區隔),到《笑傲江湖》二字擬目(如「滅門」、「聆秘」、「救難」)、《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之四字擬目(前者如「風雪驚變」、「江南七怪」;後者如「風月無情」、「故人之子」),到《飛狐外傳》等三、五、六字不等的白話「章」(如「血印石」、「大雨商家堡」、「風雨深宵古廟」);再從《書劍恩仇錄》的七字聯對(如「古道騰駒驚白發,危巒快劍識青翎」)、《碧血劍》的五字聯對(如「危邦行蜀道,亂世壞長城」),到《倚天屠龍記》的「柏梁台體」擬目(從「天涯思君不可忘,武當山頂松柏長」以下共40句,句句押韻)、《天龍八部》的自創新詞(分別以〈少年游〉、〈蘇慕遮〉等五個詞調分卷),到《鹿鼎記》集清人查慎行的詩句(如「縱橫鉤黨清流禍,峭風期月旦評」、「絕世奇事傳聞里,最好交情見面初」),變化繁復,風格各有差異。
金庸武俠詩詞賞析
1.最愛的詩句: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單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我的理由是:這是黃蓉相答樵子時所唱的曲子,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曲中之詞有視富貴如浮雲的豪氣,又有隱居山林不求功名的灑脫。最後一句「貧,氣不改!達,志不改!」更說明人不可因環境的變遷而改變自己的心志,頗似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陋巷單瓢亦樂哉」一句,更有古人顏回之風,安貧樂道不為富貴貧窮所困,這也是我所嚮往的境界,與其汲汲營營於名利,求取榮華富貴,倒不如隱居山林做個閑雲野鶴之人來得瀟灑!
2.最愛的詩句: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我的理由是:說《神鵰》的結局很「郭襄」,應是無人置疑。
郭襄給人的感動,是處在武林詭譎的氛圍中,還能保住純真的心、質朴的氣,讀郭襄,就像在將窒息的空氣里聞到清新。然而,神鵰俠的三枚金針打開了小小女孩的心扉,情竇初開的新蕊,還沒得到愛情滋養,就悄悄葬了心。
我特別愛吟詠「此時此夜難為情」一句,感慨金庸給了郭襄生命,卻又難為了她的似水柔情。
3.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元好問的經典名句,由大魔頭李莫愁吟出,特別教人震撼。
不過,回頭想想,如果是黃蓉、小龍女、趙敏來吟,就單單是甜蜜的少女初戀情懷了。金庸把名詞給了李莫愁,正因為李莫愁殺人如麻,但在冷酷的表相下,隱藏著她對愛情的渴望,即使在多年以後,陸展元都已成白骨,仍在午夜夢回時挑動李莫愁的芳心,更是讓她魂縈夢系。
「生死相許」是多少男女一生都在追求的夢,就算是女魔頭,心裡也有愛情的詩。
4.最愛的詩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我的理由是:主宰一部《天龍八部》的,不是豪邁的幫主喬峰,不是倜儻的公子哥兒段譽,當然也不是幸運的小和尚虛竹,真正的主宰,是無常的「命運」。
喬峰以一腔血氣,欲緝殺父母之凶,卻誤殺了情人阿朱;段譽不愛江山,只求語嫣的愛情,卻不料求來的是親妹妹;虛竹一心只想做個好和尚,卻是武功、美女、掌門,無從可卻地送上門來。
掃地僧該掃的,怕不是兩代的武林情仇,而是人心中對無常世界的有意執著,一切都「如夢幻泡影」,那怕你是英雄、太子或高僧?
5.最愛的詩句: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悲天憫人,慷慨悲壯,聞之不覺涕下!
6.最愛的詩句: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我的理由是:這是楊過在絕情谷拒絕裘千尺提親時所吟之詩,它總讓我聯想到杜甫的名句:「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巧的是,這十六個字正是因古代美男子竇玄貪新忘舊,而他的糟糠妻在悲憤之餘所寫下的。
然而楊過跟竇玄,是何等不同?盡管面臨生死之危,他對小龍女依舊不離不棄,非卿莫娶。小龍女何其有幸?竇玄妻何其不幸?而公孫綠萼愛上楊過這樣心有別屬卻又深情專一之人,又不知該歸類為何項?總之,楊過不顧情花毒而吟出這首詩的氣概,實足以令天下薄情郎汗顏。
7.最愛的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我的理由是:這是一篇祝賀女子出嫁的民歌,在《神鵰俠侶》中,楊過跟程英、陸無雙對抗李莫愁時,程英所唱的曲子。程英一生孤苦,當時以為會死,但她可以死在楊過身邊,她就十分心滿意足了。寫得樂觀、輕快,是《神鵰俠侶》中少有的歡愉詩詞,所以我很喜歡。
8.最愛的詩句: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我的理由是:明教這個革命團體,最浪漫的地方,在於團體性地朝革命目標前進,一但知其不可為,仍然執著化生命為醒世之大愛。《倚天屠龍記》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是明教在光明頂遭六大派圍剿,全體教眾面對身死教滅,依然端坐頌咒,悲憐世人哀苦的庄嚴場面。佛教說同體大悲,展書及此,誰能自持。也就因這股傻勁,明教的革命,神聖,卻也可愛。
9.最愛的詩句: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我的理由是:金庸善長以劍喻人,寥寥數語,道盡武林辛酸,為了漫漫至尊路,岳不群自殘、歐陽鋒鄙行、金輪法王失佛心志成武學龍象。令至尊夢扼腕的是,武林中多共生的瑜亮,因此號令天下,終成南柯,倚天一出,則鹿鼎爭逐。寶刀神劍,誰能勝出,猶在未定之天;至尊夢卻是一代復一代,一書又一書,捧書自省,展望白雲蒼狗,感慨至深。
10.最愛的詩句: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我的理由是:瑛姑的愛情,是「不愛帝王愛頑童」的少女戀愛憧憬。
段皇爺可以給的,是綾羅綢緞,是金璧輝煌,卻就是少了少女幻想相印的一顆心;周伯通闖入了這個等待的寂寞,卻匆匆地要燕渡寒潭,不留影痕地走,可不知人可以走,心卻如何忍分離?
「可憐未老頭先白」,織錦鴛鴦留不住頑童,瑛姑卻把心駐足在少女的夢中了,跨越漫漫一生,華發已生,等待卻不知盡頭;執著一生,美麗只留給伊人。
11.最愛的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至此詩,便不由淚流滿面,反覆咀嚼詩意,但感無限凄涼。「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心酸惟自知;與夢中妻相對無言,思念惟藉淚千行來抒解。然而世間多少人如此情痴?知音真愛皆難尋,抓住了時機,好好把握,莫要等到失去了,才在怨悔,為時若已晚,只會心碎。
分手三年,比起東坡的十年、楊過的十六年,時間上是少了許多的,但本質上的蕭索落寞、孤寂悲愴之感,與蘇楊兩人相去不遠。
一位豪情大詩人,亡妻十年而情深意在;一位重情大俠客,愛妻十六年杳無音訊而堅守信諾、此愛不渝;平凡如我,三年飛逝,日夜思量,反復難忘。今日孤身一人,鬢雖無霜,淚已千行,不見短松立山崗,僅明月伴我自心傷。
12.最愛的詩句: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我的理由是:金庸一定愛極杜甫、白居易、陸游的詩與詞,也一定極仰慕岳飛、袁崇煥的英雄之風。
對我這一代人,「國仇家恨」只能在書上摸索,但對金大俠這般的祖輩耆老,烽火爭戰,其實就是生活。我相信,金庸在寫邊關外恣意強奪的遼人,或是鐵蹄入侵、蔑視漢族的蒙古人,甚至在大清初年、一直做「意識型態」斗爭的滿漢族群時,心裡必然浮現日寇侵華,或者國共爭逐的兵災連年、生民流離畫面。
也因此,金庸筆下的大俠,從喬峰到陳家洛,在他們偉偉的俠骨與綿綿的柔情外,總是在心裡,裝著一份同體的大悲,對國家、對民族、對同胞。
13.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首詩淺白易懂,但由袁紫衣這樣一位出家人的口中念出來,實在讓人覺得格外諷刺。她與胡斐發生感情,卻為了一個誓言而不願還俗,結果雖是辜負年華,長伴青燈,情思卻仍然繫念著心上人。我不曉得這樣的出家有何意義,實在是可悲又可嘆。
人人皆知離愛即可無憂無怖,然「情」之一字卻往往讓人身不由己,無可奈何。金庸在書末引用這首詩,除了反映袁紫衣與胡斐的愁苦之外,看著看著,身為讀者的我,心情竟也隨之黯然。
14.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雖然我對金書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單純的喜歡,可是這句詞,卻讓我印象深刻。李莫愁之所以殺人如麻,是因為痴心錯付。雖然這不代表那是值得原諒的,可是剝開魔頭的面具,李莫愁卻是一個為情所困的苦女子。一個情字可以叫人往好的方向走,也可以叫人往壞的方向走。愛情這兩個字,真的叫人好辛苦。就如此詞所訴,直叫人生死相許啊!
一個女子,一生當中,夢寐以求的不過是一份完整的感情及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人,而李莫愁也不例外,可惜的是這兩項她都欠缺。正因為她不曾體會生死相許的感情,她並不真正懂得情為何物,而將對陸展元的感情及怨懟,全報復在陸家人身上。我喜歡這首詩,因為它讓我了解到情愛對人生的另一種影響。李莫愁她始終都不快樂,因為她將感情變成她人生中的負擔,而將報仇視為人生的目的,進而造就她悲劇的一生,這又何苦來哉?又怎能不令人為之難過?
15.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是袁紫衣離去時,最後對胡斐所說的話,一句「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就要慧劍斬情絲,要胡斐忘了她。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她對胡斐的感情又何嘗不是難以割捨?如果說忘就能忘,又何來「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呢?這八句話正說明了人看不破情愛的糾葛,但也深藏著袁紫衣對胡斐矛盾的感情,彷佛註定他們倆有緣無份的結局,怎不教人為之淚流。
16.最愛的詩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我的理由是:周公竭力輔佐成王,卻惹來不利孺子的謠言。王莽為求權位,公孫布被,矯飾求譽,最後果真讓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在《倚天》中,對於殺害殷離的兇手,張無忌懷疑趙敏,甚至謝遜,卻偏偏想不到周芷若身上。老實如張無忌,他怎想的到懷中乖巧柔順的美人,竟有這般高明的偽裝、這樣狠辣的手段。可惜,世人多以片刻作為,來憑決一人的忠奸善惡。其實,一個人真面目到底如何,就像郭靖所言:「一個人要面臨大事,真正的品性才顯得出來。」而這首詩,正充分闡釋這個道理。
17.最愛的詩句: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到這首詩時,總能體會到陳家洛心裡的感受,為了光復漢業,不惜離開自己心愛的女人,到了最後,非但光復漢業失敗,連香香公主也為了救自己而犧牲,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未解此時真亦幻,欲語才覺杳芳蹤。
② 金庸小說的名言好句
1.最愛的詩句: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單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我的理由是:這是黃蓉相答樵子時所唱的曲子,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曲中之詞有視富貴如浮雲的豪氣,又有隱居山林不求功名的灑脫。最後一句「貧,氣不改!達,志不改!」更說明人不可因環境的變遷而改變自己的心志,頗似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陋巷單瓢亦樂哉」一句,更有古人顏回之風,安貧樂道不為富貴貧窮所困,這也是我所嚮往的境界,與其汲汲營營於名利,求取榮華富貴,倒不如隱居山林做個閑雲野鶴之人來得瀟灑!
2.最愛的詩句: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我的理由是:說《神鵰》的結局很「郭襄」,應是無人置疑。
郭襄給人的感動,是處在武林詭譎的氛圍中,還能保住純真的心、質朴的氣,讀郭襄,就像在將窒息的空氣里聞到清新。然而,神鵰俠的三枚金針打開了小小女孩的心扉,情竇初開的新蕊,還沒得到愛情滋養,就悄悄葬了心。
我特別愛吟詠「此時此夜難為情」一句,感慨金庸給了郭襄生命,卻又難為了她的似水柔情。
3.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元好問的經典名句,由大魔頭李莫愁吟出,特別教人震撼。
不過,回頭想想,如果是黃蓉、小龍女、趙敏來吟,就單單是甜蜜的少女初戀情懷了。金庸把名詞給了李莫愁,正因為李莫愁殺人如麻,但在冷酷的表相下,隱藏著她對愛情的渴望,即使在多年以後,陸展元都已成白骨,仍在午夜夢回時挑動李莫愁的芳心,更是讓她魂縈夢系。
「生死相許」是多少男女一生都在追求的夢,就算是女魔頭,心裡也有愛情的詩。
4.最愛的詩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我的理由是:主宰一部《天龍八部》的,不是豪邁的幫主喬峰,不是倜儻的公子哥兒段譽,當然也不是幸運的小和尚虛竹,真正的主宰,是無常的「命運」。
喬峰以一腔血氣,欲緝殺父母之凶,卻誤殺了情人阿朱;段譽不愛江山,只求語嫣的愛情,卻不料求來的是親妹妹;虛竹一心只想做個好和尚,卻是武功、美女、掌門,無從可卻地送上門來。
掃地僧該掃的,怕不是兩代的武林情仇,而是人心中對無常世界的有意執著,一切都「如夢幻泡影」,那怕你是英雄、太子或高僧?
5.最愛的詩句: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悲天憫人,慷慨悲壯,聞之不覺涕下!
6.最愛的詩句: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我的理由是:這是楊過在絕情谷拒絕裘千尺提親時所吟之詩,它總讓我聯想到杜甫的名句:「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巧的是,這十六個字正是因古代美男子竇玄貪新忘舊,而他的糟糠妻在悲憤之餘所寫下的。
然而楊過跟竇玄,是何等不同?盡管面臨生死之危,他對小龍女依舊不離不棄,非卿莫娶。小龍女何其有幸?竇玄妻何其不幸?而公孫綠萼愛上楊過這樣心有別屬卻又深情專一之人,又不知該歸類為何項?總之,楊過不顧情花毒而吟出這首詩的氣概,實足以令天下薄情郎汗顏。
7.最愛的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我的理由是:這是一篇祝賀女子出嫁的民歌,在《神鵰俠侶》中,楊過跟程英、陸無雙對抗李莫愁時,程英所唱的曲子。程英一生孤苦,當時以為會死,但她可以死在楊過身邊,她就十分心滿意足了。寫得樂觀、輕快,是《神鵰俠侶》中少有的歡愉詩詞,所以我很喜歡。
8.最愛的詩句: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我的理由是:明教這個革命團體,最浪漫的地方,在於團體性地朝革命目標前進,一但知其不可為,仍然執著化生命為醒世之大愛。《倚天屠龍記》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是明教在光明頂遭六大派圍剿,全體教眾面對身死教滅,依然端坐頌咒,悲憐世人哀苦的庄嚴場面。佛教說同體大悲,展書及此,誰能自持。也就因這股傻勁,明教的革命,神聖,卻也可愛。
9.最愛的詩句: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我的理由是:金庸善長以劍喻人,寥寥數語,道盡武林辛酸,為了漫漫至尊路,岳不群自殘、歐陽鋒鄙行、金輪法王失佛心志成武學龍象。令至尊夢扼腕的是,武林中多共生的瑜亮,因此號令天下,終成南柯,倚天一出,則鹿鼎爭逐。寶刀神劍,誰能勝出,猶在未定之天;至尊夢卻是一代復一代,一書又一書,捧書自省,展望白雲蒼狗,感慨至深。
10.最愛的詩句: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我的理由是:瑛姑的愛情,是「不愛帝王愛頑童」的少女戀愛憧憬。
段皇爺可以給的,是綾羅綢緞,是金璧輝煌,卻就是少了少女幻想相印的一顆心;周伯通闖入了這個等待的寂寞,卻匆匆地要燕渡寒潭,不留影痕地走,可不知人可以走,心卻如何忍分離?
「可憐未老頭先白」,織錦鴛鴦留不住頑童,瑛姑卻把心駐足在少女的夢中了,跨越漫漫一生,華發已生,等待卻不知盡頭;執著一生,美麗只留給伊人。
11.最愛的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至此詩,便不由淚流滿面,反覆咀嚼詩意,但感無限凄涼。「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心酸惟自知;與夢中妻相對無言,思念惟藉淚千行來抒解。然而世間多少人如此情痴?知音真愛皆難尋,抓住了時機,好好把握,莫要等到失去了,才在怨悔,為時若已晚,只會心碎。
分手三年,比起東坡的十年、楊過的十六年,時間上是少了許多的,但本質上的蕭索落寞、孤寂悲愴之感,與蘇楊兩人相去不遠。
一位豪情大詩人,亡妻十年而情深意在;一位重情大俠客,愛妻十六年杳無音訊而堅守信諾、此愛不渝;平凡如我,三年飛逝,日夜思量,反復難忘。今日孤身一人,鬢雖無霜,淚已千行,不見短松立山崗,僅明月伴我自心傷。
12.最愛的詩句: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我的理由是:金庸一定愛極杜甫、白居易、陸游的詩與詞,也一定極仰慕岳飛、袁崇煥的英雄之風。
對我這一代人,「國仇家恨」只能在書上摸索,但對金大俠這般的祖輩耆老,烽火爭戰,其實就是生活。我相信,金庸在寫邊關外恣意強奪的遼人,或是鐵蹄入侵、蔑視漢族的蒙古人,甚至在大清初年、一直做「意識型態」斗爭的滿漢族群時,心裡必然浮現日寇侵華,或者國共爭逐的兵災連年、生民流離畫面。
也因此,金庸筆下的大俠,從喬峰到陳家洛,在他們偉偉的俠骨與綿綿的柔情外,總是在心裡,裝著一份同體的大悲,對國家、對民族、對同胞。
13.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首詩淺白易懂,但由袁紫衣這樣一位出家人的口中念出來,實在讓人覺得格外諷刺。她與胡斐發生感情,卻為了一個誓言而不願還俗,結果雖是辜負年華,長伴青燈,情思卻仍然繫念著心上人。我不曉得這樣的出家有何意義,實在是可悲又可嘆。
人人皆知離愛即可無憂無怖,然「情」之一字卻往往讓人身不由己,無可奈何。金庸在書末引用這首詩,除了反映袁紫衣與胡斐的愁苦之外,看著看著,身為讀者的我,心情竟也隨之黯然。
14.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雖然我對金書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單純的喜歡,可是這句詞,卻讓我印象深刻。李莫愁之所以殺人如麻,是因為痴心錯付。雖然這不代表那是值得原諒的,可是剝開魔頭的面具,李莫愁卻是一個為情所困的苦女子。一個情字可以叫人往好的方向走,也可以叫人往壞的方向走。愛情這兩個字,真的叫人好辛苦。就如此詞所訴,直叫人生死相許啊!
一個女子,一生當中,夢寐以求的不過是一份完整的感情及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人,而李莫愁也不例外,可惜的是這兩項她都欠缺。正因為她不曾體會生死相許的感情,她並不真正懂得情為何物,而將對陸展元的感情及怨懟,全報復在陸家人身上。我喜歡這首詩,因為它讓我了解到情愛對人生的另一種影響。李莫愁她始終都不快樂,因為她將感情變成她人生中的負擔,而將報仇視為人生的目的,進而造就她悲劇的一生,這又何苦來哉?又怎能不令人為之難過?
15.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是袁紫衣離去時,最後對胡斐所說的話,一句「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就要慧劍斬情絲,要胡斐忘了她。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她對胡斐的感情又何嘗不是難以割捨?如果說忘就能忘,又何來「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呢?這八句話正說明了人看不破情愛的糾葛,但也深藏著袁紫衣對胡斐矛盾的感情,彷佛註定他們倆有緣無份的結局,怎不教人為之淚流。
16.最愛的詩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我的理由是:周公竭力輔佐成王,卻惹來不利孺子的謠言。王莽為求權位,公孫布被,矯飾求譽,最後果真讓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在《倚天》中,對於殺害殷離的兇手,張無忌懷疑趙敏,甚至謝遜,卻偏偏想不到周芷若身上。老實如張無忌,他怎想的到懷中乖巧柔順的美人,竟有這般高明的偽裝、這樣狠辣的手段。可惜,世人多以片刻作為,來憑決一人的忠奸善惡。其實,一個人真面目到底如何,就像郭靖所言:「一個人要面臨大事,真正的品性才顯得出來。」而這首詩,正充分闡釋這個道理。
17.最愛的詩句: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到這首詩時,總能體會到陳家洛心裡的感受,為了光復漢業,不惜離開自己心愛的女人,到了最後,非但光復漢業失敗,連香香公主也為了救自己而犧牲,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未解此時真亦幻,欲語才覺杳芳蹤。
評論 | 17 0
舉報| 2013-03-29 12:35熱心網友
,「區區在下是八步趕蟾、賽專諸、踏雪無痕、獨腳水上飛、雙刺蓋七省蓋一鳴!」
《鴛鴦刀》
這個空前絕後的綽號,引無數人捧腹大笑,一個武藝不精的小角色,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是這個綽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句話也為《鴛鴦刀》添色不少,堪稱經典
!
九,「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卻是他不能解答的,因為包羅萬有的《可蘭經》上也沒有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甚麽法子?」
《白馬嘯西風》
世間真情難尋,兩情相樂,更是難得,往往就想書中說的「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這可能最痛苦的,初讀此句時,便感到無比惆悵,不禁嘆息。可什麼人都不會解答得了這件事,只得自己忍耐。令狐沖這樣放任不羈的人都會如此,可見此事傷神之至。對此句最好的評論是:哎……(一聲長嘆)
八,「趙敏嫣然一笑,說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給我畫一畫。這可不違反武林俠義之道罷?』」
《倚天屠龍記》
真情其實就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並不需要多少驚天動地之事,但要得到真情,並非易事,若得到,更應珍惜。趙敏這個人物,我個人認為,勝過黃蓉,可能是黃蓉在神鵰中的行為,令人厭惡,趙敏卻未令人厭煩過,可愛之處,也是體現在此。
七,說著伸手過去,扣住令狐沖的手腕,嘆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終身和一隻大馬猴鎖在一起,再也不分開了。」說著嫣然一笑,嬌柔無限。
《笑傲江湖》
這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比較完美的結局,這「嫣然一笑,嬌柔無限」一句,更顯任盈盈的美麗,令狐沖喜歡逍遙自在,可任盈盈還會這樣想,可見二人都是放任不羈者。我信道教,對《笑傲江湖》情有獨鍾,崇尚自然。所以將此排為第七。喜劇精神也應推廣。不要光讓大家哭!
六,「萬里霜煙回綠鬢,十年兵甲誤蒼生」
《碧血劍》
世間梟雄無數,亂世中甚繁,看過《百家講壇》的朋友應都知道閻崇年這個人,他講的「明末清初六十年」受到大家喜愛,明末清初六十年與《碧血劍》的歷史時期正好吻合,建議大家一看,無論亂世之中還是太平盛世,受苦的還是百姓蒼生,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李自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驕傲自大,驕奢淫逸,敗有餘辜。真正為人民著想的統治者,應像道家一樣,這樣便可功成事遂,但一定要功成身退啊!
五,「你即無心我便休」
「革囊眾穢,爾來何為?」
《書劍恩仇錄》
這兩句我一起點評,因為他們有共同之處,都是叫人戒色的,但看語句,不會使人明白其意,須結合小說故事情節,才會使人明白其道理。情令人難以捉摸,往往想得到卻怎麼也無法得到。想得到心儀的人,可她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正像《白馬……》中說的一樣。消除這一心事的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清心寡慾,「你即無心我便休」,或把女人看成隔著皮革的爛肉罷了。但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幾何?和尚高僧做到都很難,更何況我們這些世俗之人呢?
四,「 四張機,鴦鴛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射鵰英雄傳》
一塊鴦鴛錦帕 ,一輩子的恩恩怨怨,為的還是一個「情」字,江湖恩怨,何時了啊!德高望重的一燈大師,也曾被情所擾,也怕帶綠帽子,慈悲為懷,但不救一個小童。當然,誰都有年少輕狂之時,做錯事的時候,但改了還是好同志嘛!一燈大師認錯態度好,主動當了和尚,拋棄名利皇位。但一燈大師當和尚的起因,不還是「情」嘛。
三,「你莫負了妹子——一段情,
你見了她面時——要待她好,
你不見她面時——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
《飛狐外傳》
每個人都不想傷心,但一定也不要讓別人上,我們要珍惜身邊每一個人,在一起便是緣,像《大話西遊》的名句,(在此便不說了),一定不要辜負別人,否則追悔莫及啊!這首歌在小說中出現了2次,每一次都令我感受不同,特別是靈素為救胡斐而捨身救他性命,著實令人感動,只有讀過小說,才會深有體會啊。
二「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書劍恩仇錄》
又是愛情的悲劇,我記得在我看《書劍恩仇錄》時,當我看到香香公主自殺的那一段,我心中無比沉重,差點哭了。那天晚上,我沒有睡著覺,一直在想,如果陳家洛沒有把香香公主給乾隆的話,會怎樣呢?我又不禁痛罵陳家洛,只為光復漢業,卻犧牲了一個回族公主的一生,陳家洛簡直太自私了!可還是這個「情」字啊!
一,「問世間情為和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神鵰俠侶》
我想,這句話大家都非常熟悉,我的評點也並不一定很好,畢竟我只有14歲,對情的認識很淺,所以,我不對其多加評論,只說一下《神鵰俠侶》是根據蘇軾的《江城子》改編,卻絲毫沒有抄襲痕跡,金庸的水平可見一斑啊!值得大家借鑒之處很多。
韋小寶對此的評語:你爺爺的,老子我的名言怎麼沒有呢?沒有也算了,連追女孩都不會,你個笨蛋,老子我教你。魯迅老弟曾以咱的經驗,總結為一句話,「跟隨似怨鬼,纏繞如毒蛇。」……(後面罵人的話先不說了)。
韋小寶之所以可以取得這么多姑娘的芳心,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要臉,他陞官發財的原因亦是如此,他追女孩就像魯迅說的,「 跟隨似怨鬼,纏繞如毒蛇。」 在封建王朝,當官閉先學會當狗,拍馬屁的本領必須精湛,韋小寶這幾項都具有了,他怎能不會名利、色慾都有呢?
但像我們這樣的人,這種手段不甚可取。韋小寶的「精神」,是我道家所不容的,為了功名利祿和自己的慾望,而做出此等事宜,不得不令人厭惡。
③ 金庸的武俠小說里都有哪些「喜戴綠帽」的備胎
【轉】金庸作品詩句,經典,百讀不厭。優秀詩句,堪稱好文采。
1、慧骨靈心濟國危,衣衫似雪雪如肌。襄陽城破家亡日,重寄桃花第一枝。------黃蓉
2、於多情處最無情,榮辱輕餘生死輕。寂寞春歸空觀冷,清風獨掃亂花平。------李莫愁
3、靈樞終未得天樞,素問何曾問髯鬍。燭淚滴殘海棠冷,忍聽山歌到曉無。--------程靈素
4、漫唱採茶覺已遲,猶憐深信未相欺。世間多少痴情女,傷盡男兒不自知。--------岳靈珊
5、燕子塢前從此醉,杏花林里向來痴。紅顏老去英雄在,落日牛羊歸去遲。--------阿朱
6、倦世何由惜此身,楊郎履下漫多塵。人間自有花如雨,妾是花中第幾人?--------公孫綠萼
7、萬騎卻回千騎分,將軍無計御香塵。世間一死寧無懼?君為家山我為君。--------香香公主
8、來如流水逝如風,何處來兮何所終。滄海茫茫掛帆去,天涯從此各西東。--------小昭
9、風中弱絮盪輕盈,贏得世間傾國名。昨日江山今夜月,琵琶一曲唱生平。--------陳圓圓
10、平生至樂在何處,平生至愛是何人?一醉千杯君莫問,憐取姑射山中人。--------夢姑
11 、淡淡相思未許深,玉蕭聲慢澀瑤琴。寒衣檢視舊針線,無處相尋一片心。------程瑛
12 、 少室山頭琴未冷,風陵渡口似聞聲。人間自有情難老,不信嬌女白發生。--------郭襄
13 、鴉頭不著未如霜,語帶嬌柔意帶香。俠氣偏多苗寨女,不教脂粉亞檀郎。------藍鳳凰
14 、百戰軍中最從容,掩映黃衫騎萬重。蒼天總為紅顏妒,不教翠羽遇蕭峰。------霍青桐
15 、不是人間凡種花,相思偶染漫天涯。緇衣消盡千山月,卻向江心憶晚霞。------阿九
16 、凝雪曾臨姑射山,偶墜紅塵作散仙。最喜石門清夜月,憐他只為一人圓。------梅芳姑
17 、 白馬未馱夕照去,西風已送傷心來。中原可有英雄淚,為洗秋蘭帶露開。--------李文秀
18 、但記英風未記名,今生已矣有來生。來生深知多相誤,差得郎君半日程。------冰雪兒(即胡夫人)
19 、逢君不遲別君遲,壯士心懷未忍知。玉女峰下花正好,依稀風雨似前時。------寧中則
20 、苦海欲歸何處歸,青燈黃卷一緇衣。早知因愛生憂怖,無奈人間夢未稀。------儀琳
21 、有心不知恨與悔,有口難辯是與非。人情終究薄如紙,不如雪嶺待雲歸。----水笙
22 、鳳尾瑤琴品不凡,平沙落雁在關山。懵懂一錯千古恨,琴絲永斷不復彈。----南蘭
23 、文華清雅態多嬌,婷婷春禾雪中搖。素馨香里憶往事,冰峰山下日暮薄。----苗若蘭
24 、清波深處荷映日,吳儂軟語唱小詞。苦樂年華君莫問,他自瘋癲我自痴。----阿碧
25 、兩情相悅又如何?靈犀未通玉鳳折。多情偏將情勘破,十五月下聽梵歌。----袁紫衣
26 、碧血劍寒何所羨,女子從來意最平。嫁得夫婿尋常子,也勝刁蠻夏青青。----焦宛兒
27 、曾折東海碧桃花,簫劍青衣走天涯,江天一望年華冷,碌碌紅塵何處家。----程瑛
28 、騎梁邂逅笑靨嬌,素足漫履茶花道,忽來相思損愁眉,人生何處逃大造。-----鍾靈
29 、單於獵火照天燒,間關萬里漢家遙。木蘭夢斷少年月,秋日平原好射鵰。-----華箏
30 、劍網塵絲錯鴛鴦,梨花暴雨愛蕭郎。昆侖山崩漢水絕,不悔寒梅逾出牆。-----紀曉芙
31 、孽海風華幻里空,雲山青鳥憶芳蹤。白馬幾度驚俠少,金鳳歸來卧晚鍾。-----駱冰
32 、豆蔻春風最堪憐,憑君一語到關山,漠北天南遊之遍,浮生萍水且隨緣。------李沅芷
金庸的作品中最喜歡《天龍八部》,而《天》中的詩詞很多都是金庸自己做的,讓人佩服的緊啊。
《天龍八部》詞之一:段譽少年游
青衫磊落險峰行。玉壁月華明。馬疾香幽。崖高人遠。微步縠紋生。
誰家子弟誰家院。無計悔多情。虎嘯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
金庸《少年游.本意》
《天龍八部》詞之二:不是喬十回
向來痴。從此醉。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劇飲千杯男兒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
昔時因。今日意。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雖萬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門,絕壁無余字。
金庸《蘇幕遮.本意》
《天龍八部》詞之三:蕭峰破陣
千里茫茫若夢。雙眸粲粲如星。塞外牛羊空許約。燭畔鬢雲有舊盟。莽蒼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盪寇鏖兵。草木殘生顱鑄鐵。蟲豸凝寒掌作冰。揮灑縛群英。
金庸《破陣子》
《天龍八部》詞之四:虛竹洞仙歌
輸贏成敗,又爭由人算。且自逍遙沒誰管。奈天昏地暗,斗轉星移。風驟急,縹緲峰頭雲亂。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夢里真真語真幻。同一笑,到頭萬事俱空。胡塗醉,情長計短。解不了,名韁系貪嗔。卻試問,幾時把痴心斷?
金庸《破陣子》
《天龍八部》詞之五:水龍吟
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
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枯井底,污泥處。
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露?
敝屣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金庸《水龍吟》
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人生能幾歡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繞珠圍。
彩雲回首暗高台,煙樹渺吟懷。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歸。西樓半廉斜日,怪銜春、燕子卻飛來。一枕青樓好夢,又教風雨驚回。
梁曾《木蘭花慢.西湖送春》,是描寫程英的,《神鵰》裡面我最喜歡的女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詩經.周南.桃夭》,由程英嘴裡唱出,有芳心暗許之意。
杜陵歸客正裴回,玉笛誰家叫落梅。之子棹從天外去,故人書自日邊來。
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欲問維揚舊風月,一江紅樹亂猿哀。
出自韋庄《章江作》,是黃蓉做的一道菜的名字。
還有黃葯師的武功: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
大廷一意注安危,充國金城事不疑。滇海有人聞鬼哭,棘門此外盡兒嬉。
古來成敗原關數,天下英雄大可知。莫笑書生無眼力,與君終局試論棋。
出自《詠史》詩,出現在《倚天屠龍記》。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磋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出自金代詩人元好問的《摸魚兒》,出現在《神鵰》中。
山坡羊
城池俱壞,英雄安在?雲龍幾度相交代?想興衰,苦為懷。唐家才起隋家敗,世態有如雲變改。疾,也是天地差!遲,也是天地差!
張養浩《山坡羊.咸陽懷古》
天津橋上,憑欄遙望,舂陵王氣都凋喪。樹蒼蒼,水茫茫,雲台不見中興將,千古轉頭歸滅亡。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張養浩《山坡羊.洛陽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單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宋方壺《山坡羊.道情》
出現在《射鵰英雄傳》中。
經典!百讀不厭!!!!!!!
④ 《皇命難違》最新txt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Uijru9xpwK1-TuqjqPL5HA
《皇命難違》是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的一部言情類網路小說,作者是月非嬈。
⑤ 金庸作品中所有的詩詞是什麼
一張機,織梭光景去如飛,蘭房夜永愁無寐。嘔嘔軋軋,織成春恨,留著待郎歸。
兩張機,月明人靜漏聲稀,千絲萬縷相縈系。織成一段,回紋錦字,將去寄呈伊。
三張機,中心有朵耍花兒,嬌紅嫩綠春明媚。君須早折,一枝濃艷,莫待過芳菲。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五張機。芳心密與巧心期。合歡樹上枝連理。雙頭花下,兩同心處,一對化生兒。
六張機。雕花鋪錦半離披。蘭房別有留春計。爐添小篆,日長一線,相對綉工遲。
七張機。春蠶吐盡一生絲。莫教容易裁羅綺。無端翦破,仙鷥彩鳳,分作兩般衣。
八張機。纖纖玉手住無時。蜀江濯盡春波媚。香遺囊麝,花房綉被。歸去意遲遲。
九張機。一心長在百花枝。百花共作紅堆被。都將春色,藏頭裹面,不怕睡多時。
輕絲。象床玉手出新奇。千花萬草光凝碧。裁縫衣著,春天歌舞,飛蝶語黃鸝。
春衣。素絲染就已堪悲。塵世昏污無顏色。應同秋扇,從茲永棄。無復奉君時。
一張機。採桑陌上試春衣。風晴日暖慵無力。桃花枝上,啼鶯言語,不肯放人歸。
兩張機。行人立馬意遲遲。深心未忍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三張機。吳蠶已老燕雛飛。東風宴罷長洲苑,輕綃催趁,館娃宮女,要換舞時衣。
四張機。咿啞聲里暗顰眉。回梭織朵垂蓮子。盤花易綰,愁心難整,脈脈亂如絲。
五張機。橫紋織就沈郎詩。中心一句無人會。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張機。行行都是耍花兒。花間更有雙蝴蝶,停梭一晌,閑窗影里。獨自看多時。
七張機。鴛鴦織就又遲疑。只恐被人輕裁剪,分飛兩處,一場離恨,何計再相隨。
八張機。回紋知是阿誰詩。織成一片凄涼意。行行讀遍,厭厭無語,不忍更尋思。
九張機。雙花雙葉又雙枝。薄情自古多離別。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
《全宋詞》載有兩首《九張機》,作者都題為「無名氏」,那首四張機正是老頑童和瑛姑嘴裡
念念不忘的經典名句。
金庸的作品中最喜歡《天龍八部》,而《天》中的詩詞很多都是金庸自己做的,讓人佩服的緊
啊。
《天龍八部》詞之一:段譽少年游
青衫磊落險峰行。玉壁月華明。馬疾香幽。崖高人遠。微步縠紋生。
誰家子弟誰家院。無計悔多情。虎嘯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
金庸《少年游.本意》
《天龍八部》詞之二:不是喬十回
向來痴。從此醉。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劇飲千杯男兒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
昔時因。今日意。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雖萬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門,絕壁無余字。
金庸《蘇幕遮.本意》
《天龍八部》詞之三:蕭峰破陣
千里茫茫若夢。雙眸粲粲如星。塞外牛羊空許約。燭畔鬢雲有舊盟。莽蒼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盪寇鏖兵。草木殘生顱鑄鐵。蟲豸凝寒掌作冰。揮灑縛群英。
金庸《破陣子》
《天龍八部》詞之四:虛竹洞仙歌
輸贏成敗,又爭由人算。且自逍遙沒誰管。奈天昏地暗,斗轉星移。風驟急,縹緲峰頭雲亂。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夢里真真語真幻。同一笑,到頭萬事俱空。胡塗醉,情長計短。解不
了,名韁系貪嗔。卻試問,幾時把痴心斷?
金庸《破陣子》
《天龍八部》詞之五:水龍吟
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
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枯井底,污泥處。
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露?
敝屣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於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金庸《水龍吟》
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人生能幾歡笑,但相逢、
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繞珠圍。
彩雲回首暗高台,煙樹渺吟懷。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歸。西樓半廉斜日,怪銜春、
燕子卻飛來。一枕青樓好夢,又教風雨驚回。
梁曾《木蘭花慢.西湖送春》,是描寫程英的,《神鵰》裡面我最喜歡的女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詩經.周南.桃夭》,由程英嘴裡唱出,有芳心暗許之意。
杜陵歸客正裴回,玉笛誰家叫落梅。之子棹從天外去,故人書自日邊來。
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欲問維揚舊風月,一江紅樹亂猿哀。
出自韋庄《章江作》,是黃蓉做的一道菜的名字。
還有黃葯師的武功: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
大廷一意注安危,充國金城事不疑。滇海有人聞鬼哭,棘門此外盡兒嬉。
古來成敗原關數,天下英雄大可知。莫笑書生無眼力,與君終局試論棋。
出自《詠史》詩,出現在《倚天屠龍記》。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
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磋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
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出自金代詩人元好問的《摸魚兒》,出現在《神鵰》中。
山坡羊 城池俱壞,英雄安在?雲龍幾度相交代?想興衰,苦為懷。唐家才起隋家敗,世態有如雲變
改。疾,也是天地差!遲,也是天地差!
張養浩《山坡羊.咸陽懷古》
天津橋上,憑欄遙望,舂陵王氣都凋喪。樹蒼蒼,水茫茫,雲台不見中興將,千古轉頭歸滅亡。
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張養浩《山坡羊.洛陽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
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單
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⑥ 誰有月非嬈的皇命難違
鏈接:https://pan..com/s/1L6od5bC8TfR4vLK_mUnebA
該小說講述了楊蓁蓁因父命嫁人卻遇人不淑,為女兒奮起拼搏、離家背子進宮做太子乳母求富貴。不想因與先端親王妃相似的面容,引起了宮中貴人注意。端王糾纏,皇帝旁觀,又有青梅竹馬的狀元師兄默默守護……皇家冷漠、後宮詭異,楊蓁蓁硬是靠著堅韌心性在後宮之中拼出一條血路,終得自己的幸福。
⑦ 救助關於婚姻的詩句
1、斗百花·滿搦宮腰纖細
宋代:柳永
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嚴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雲情意。舉措多嬌媚。
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釭,卻道你但先睡。
譯文
剛好握滿手的纖細的腰肢,剛好成年了歲數。不解風流之事的她剛剛出嫁,把頭上的雙丫髻挽成雲髻。第一次學著打扮嚴肅之妝,像用畫筆畫出的、雕塑家雕塑出的美好的身材,(想到男女相戀和雲雨之事)臉上表現出一種既怕且羞的情意來。每一舉手投足都非常嫵媚可愛。
可惜心裡還沒有學會主動搶先向丈夫示愛。常常是夜已經深了,還不肯入鴛鴦被睡覺。丈夫給他脫衣服,羞怯的背對著銀燈,對丈夫說:別幫我脫衣了,我先不睡,你先去睡吧。
2、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
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3、新嫁娘詞
唐代: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譯文
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不知婆婆什麼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嘗。
4、近試上張籍水部
唐代: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譯文
洞房裡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打扮好了輕輕問丈夫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5、新婚別
唐代:杜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譯文
菟絲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纏繞,它的蔓兒怎麼能爬得遠!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丟在大路旁邊!我和你做了結發夫妻,連床席一次也沒能睡暖;昨天晚上草草成親,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別,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麼好去把公婆拜見?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拋頭露面;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
⑧ 男主角叫顧南城女主角叫楊蓁蓁的小說
【踏歌歸來兮 】主角:顧南城
女主叫楊蓁蓁
其它:溫暖古言一往情深
他是溫潤如玉的男子,是白爻國的丞相,是百姓心中的神。
她是鎮國將軍之女,顏冠天下,蕙心蘭質。
他們是相識十餘年的知交。
⑨ 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 求這段註解釋附更多知識內容更好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興也。桃,木名、華紅,實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華之盛也。木少則華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婦人謂嫁曰歸。周禮,仲春令會男女。然則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文王之化,自家而國,男女以正,婚姻以時。故詩人因所見以起興,而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興也。蕡,實之盛也。家室,猶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興也。蓁蓁,葉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朱熹注
【題解】
這首詩選自《國風·周南》,是女子出嫁時所演唱的歌詩。唱出了女子出嫁時對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樹的枝葉茂盛、果實累累來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歌中沒有濃墨重彩,沒有誇張鋪墊,平平淡淡。
[編輯本段]注釋
夭夭:桃花怒放的樣子。
華:古花字。
之子:這位姑娘。
於歸: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之,指示代詞。
①:蕡,音斑,果實將熟的樣子。有蕡其實:它的果實十分繁盛。
蓁蓁:繁茂的樣子。
灼灼:花朵色彩鮮艷如火。
宜:和順、親善。
[編輯本段]譯文
桃樹長得多麼壯盛,花兒朵朵正鮮美。
這位女子出嫁後,定能使家庭和順。
桃樹長得多麼壯盛,果實累累結滿枝。
這位女子出嫁後,定能使家庭美滿。
桃樹長得多麼壯盛,綠葉茂盛展生機。
這位女子出嫁後,定能使家人幸福。
[編輯本段]賞析
這首詩非常有名,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是為什麼呢?我想,無非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詩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動。拿鮮艷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實在是寫得好。誰讀過這樣的名句之後,眼前會不浮現出一個象桃花一樣鮮艷,象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寫過《詩經通論》的清代學者姚際恆說,此詩「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並非過當的稱譽。第二,短短的四字句,傳達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這很可貴。「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細細吟詠,一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充溢字里行間。「嫩嫩的桃枝,鮮艷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歡樂和美帶給她的婆家。」你看,多麼美好。這種情緒,這種祝願,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點,這首詩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想,一個姑娘,不僅要有艷如桃花的外貌,還要有「宜室」、「宜家」的內在美。這首詩,祝賀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賀人新婚的詩那樣,或者誇耀男方家世如何顯赫,或者顯示女方陪嫁如何豐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講「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確實高人一等。這讓我們想起孔子稱贊《詩經》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孔子的話內容當然十分豐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這樣一種思想呢?陳子展先生說:「辛亥革命以後,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國風選譯》)聯繫到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農民娶親「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寫法也很講究。看似只變換了幾個字,反復詠唱,實際上作者是很為用心的。頭一章寫「花」,二章寫「實」,三章寫「葉」,利用桃樹的三變,表達了三層不同的意思。寫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麗;寫實,寫葉,不是讓讀者想得更多更遠嗎?密密麻麻的桃子,鬱郁蔥蔥的桃葉,真是一派興旺景象啊!
這首詩不難懂,但其中蘊藏的道理,卻值得我們探討。
一個問題是,什麼叫美,《桃夭》篇所表達的先秦人美的觀念是什麼樣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很美,艷如桃花,還不美嗎?但這還不行,「之子於歸,宜其室家」,還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這才完滿。這種美的觀念,在當時社會很為流行。關於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楚國的伍舉就「何為美」的問題和楚靈王發生了爭論。伍舉說:「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若於目觀則美,縮於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國語·楚語》)很清楚,伍舉的觀點是「無害即是美」,也就是說,善就是美。而且要對「上下、內外、大小、遠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無害。這種觀點最主要的特點是強調「善」與「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實際上賦予了美以強烈的政治、倫理意義。「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那意思是說,統治者重賦厚斂,浪費人力、物力,縱欲無度,就不是美。應該說,這種觀點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義。但它否定了「善」與「美」的差別,否定了美的相對獨立性,它不承認「目觀」之美,是其嚴重局限。這種美的觀念,在當時雖然也有其對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觀」之美,但這種善即是美的觀點,在先秦美學中應該說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學觀念,主要是沿著這個方向發展的。
孔子也持著這樣一種美學觀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他贊賞「詩三百」,根本原因是因為「無邪」。他高度評價《關雎》之美,是因為它「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合於善的要求。在評價人時,他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論語·泰伯》)善與美,善是主導方面。甚至連選擇住處,孔子也說:「里仁為美。」(《論語·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可見,孔子關於美的判斷,都是以善為前提的。
但孔子的美學觀,畢竟是前進了。它已經不同於伍舉的觀點,已經開始把美與善區別開來,作為不同的兩個標准來使用了。「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論語·八佾》)當然,通過對《韶》與《武》的評價,還是可以看出,「盡美」雖然被賦予在「盡善」之外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地位,但只是「盡美」,還不能說是美,「盡善」才是根本。
至此,我們回頭再來看看《桃夭》篇,對它所反映的美學思想,恐怕就更好理解了。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艷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過是「目觀」之美,這還只是「盡美矣,未盡善也」,只有具備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麗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第二個問題隨之而來,美的具體內容不僅僅是「艷如桃花」,還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與善之結合,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評價這種觀念呢?先秦人為什麼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麼重要呢?
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還不僅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說在整部《詩經》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義上說,《詩經》是把這方面的內容放在頭等地位上的。《桃夭》是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不能不說它在《詩經》中的地位是很為突出的。如果我們再把《桃夭》篇之前的五篇內容擺一擺,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婚姻和家庭問題,在《詩經》中確實是佔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關雎》,講的是一個青年男子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與她結為夫妻。
第二篇《葛覃》,寫女子歸寧,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寫她的勤、儉、孝、敬。
第三篇《卷耳》,寫丈夫遠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賀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賀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是三百篇的頭幾篇(除掉第四篇),它們寫了戀愛,結婚,夫妻離別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親等等,可以說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問題都談到了。
一部《詩經》,三百零五篇,開卷頭幾篇幾乎全部是寫婚姻家庭問題的,豈不令人深思?不論是誰編輯的「詩三百篇」,不論孔子是刪詩了、還是整理詩了,抑或是為「詩三百篇」作了些正樂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說明了他們是十分重視婚姻和家庭問題的。
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評論這個問題呢?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每個人都仰仗著家庭迎接困難,戰勝天災,爭取幸福生活,當然希望家庭和睦、團結。娶親是一件大事,因為它關繫到家庭未來的前途,所以,對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這很容易理解。
從統治者方面來說,就要復雜多了。《禮記·大學》引到《桃夭》這首詩時說:「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這可真是一語道破。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的鞏固與否與社會的鞏固與否,關系十分密切。到了漢代,出現了「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種關系)之說。不論「三綱」,還是「五常」,它們都以夫婦關系為根本,認為夫婦關系是人倫之始,其它的四種關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來的。宋代理學家朱熹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男女者,三綱之本,萬事之先也。」(《詩集傳》卷七)從這段論述,我們也可以看出統治者為什麼那麼重視婚姻、家庭問題。聽古樂唯恐卧,聽鄭衛之音而不知倦的魏文侯有一段名言,說得很為透僻。他說:「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上承宗廟,下啟子孫,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宜家」是為了「宜國」,在他們眼裡,「宜家」與「宜國」原本是一回事,當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不論自古以來多少解經者就《桃夭》作過多少文章,但象小桃樹那樣年輕,象春日驕陽下桃花那樣鮮艷、美麗的少女,卻永遠活在讀者心裡。人們衷心祝願她:「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吟誦《桃夭》,不喝也醉了。
清姚際恆評論此詩說:「桃花色最艷,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自古,漂亮的女子總是受到超常的寵愛,文學更是不吝字墨,推波助瀾。無論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還是「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讀起來,總不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更意濃神近,耐人玩味。
默默的讀幾遍,然後展開想像的畫卷,你會看到千年前,在那桃花盛開的時候,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千年的風從那片「灼灼」的桃林中穿過,搖曳著艷麗的桃花,婀娜著多姿的桃枝,似乎有醉人的馨香隨風破卷,撲面而來。但你分不清這是什麼香,因為你仔細去看,在桃花叢中,隱約著一個款款移動的女子,少女的清香與花香混揉在一起,這是快樂的味道。
畫中的女子兩頰飛紅,面帶嬌羞,目光躲閃,卻又忍不住興奮的顧盼,在夭夭桃實、灼灼花枝的襯托下,人若桃花,兩相輝映,怡人的快樂迅即湧上心頭,你甚至可以聽到女子的心聲:「今天我要嫁給你啦,今天我要嫁給你啦。。。。。。」
之子與歸,是說這個美麗的新娘就要出嫁了。歸:婦人謂嫁曰歸。在誇了即將出嫁的新娘的美貌之後,詩意開始延伸,人們隨之將目光投向婚後的生活,那是怎樣的呢?詩里唱到「宜其室家」、「 宜其家室」、「 宜其家人」。
宜,和順美滿的意思,室謂夫妻所居,家為一門之內。如果說對新娘容比桃花是毫不掩飾的贊美的話,這里就是含蓄的將女子的「善」,掩藏在宜家宜室宜人中了。試想,新人過門後,若能讓一大家子都和睦幸福,僅有美麗的臉蛋是不夠的,必得有顆善良的心,才能讓公婆姑嫂叔伯接受,才能被夫家的人所接納,日子才能和順美滿,其樂融融。
從桃花到桃實,再到桃葉,三次變換比興,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興旺的景象。古人通過桃花似的外「美」,巧妙的和「宜」的內「善」結合起來,表達著人們對家庭和睦安居樂業生活的美好嚮往。「詩三百」開篇,寫盡了愛情與婚姻生活的各個方面,說明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人們生活的期盼,也是統治者的希望,所謂「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說白了,就是建立在「宜家」、「 宜室」、「 宜人」上的「宜國」。
不管怎樣,「桃夭」是中華民族延續到現在的喜慶與祝福,就是今天,我們也同樣祝願著如桃花般的女子,「之子於歸」,能夠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宜其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