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外國小說
Ⅰ 請推薦幾部比較優秀的外國文學作品
讀書,是陪伴我們一生的修行。修的是心,修的是性,修的也是命。
以下是我結合自身的閱讀經歷以及豆瓣排行精選的五本經典外國文學。
願這份書單,能夠幫助你修身養性,精進自我。
一、《飄》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
「大多數人所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責任」是最大的文明,也是最大的虛偽。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是理想,是藝術,而六便士則代表了現實與凡俗。
通往理想的路從來都不好走,可這並不代表現實無法改變。
總有一些人,一路披荊斬棘,穿越重重阻礙,直至親手摘下了心中的月亮。
結語: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而閱讀恰恰能幫助你更好地審視你的人生。這大概就是閱讀的魅力吧。希望我們都能愛上閱讀,向內認知,向外行走。
Ⅱ 世界公認排名前十的名著小說,被拍成影視作品的有哪些
世界公認排名前十的名著小說,被拍成影視作品的有這十部:《戰爭與和平》《巴黎聖母院》、《童年》、《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紅與黑》《悲慘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約翰·克利斯朵夫》《飄》。
第一名:《戰爭與和平》
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是第一部具有全歐洲意義的小說。他們衍生出來的影視作品也同樣了不起。1956年上映的電影版本《戰爭與和平》,獲得第14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1968年,前蘇聯將《戰爭與和平》巨著拍成長達六個半小時的鴻篇巨制,影片獲得莫斯科電影節金獎、第26屆金球獎最佳外國片和第4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72年,英國BBC拍攝長達20集的電視劇《戰爭與和平》。2007年,義大利、俄羅斯、德國、法國、波蘭、西班牙合拍電視劇《戰爭與和平》,被中國央視引進後剪為9集播出。2016年1月14日,英國BBC重新製作6集《戰爭與和平》。蘇聯音樂巨匠普羅科菲耶夫創作史詩劇作《戰爭與和平》。
Ⅲ 經典好看的英文小說有哪些
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那你知道有哪些英文小說是很好看的嗎?下面我就來為大家推薦的經典好看的英文小說,歡迎參閱!
經典好看的英文小說
1、《狼廳》
希拉里·曼特爾
英國作家希拉里·曼特爾創作的歷史小說,作者花費了五年時間研究此書的創作。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狼廳》收視率超過《神探夏洛克》、《羅馬》創造BBC十三年以來最高收視。
小說以都鐸王朝為背景,從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王後的離婚案為切入點,講述了紅衣大主教失勢、凱瑟琳王後遭廢黜、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博林等一系列事件。主人公托馬斯·克倫威爾處心積慮、步步為營,終於成為第一權臣。克倫威爾的生平與亨利八世的宮廷為兩條交織的線索,編織出一張反映16世紀初英格蘭政治、宗教及經濟圖景的巨網。
2、《釣魚的男孩》
奇戈希·奧比奧瑪
奈及利亞作家奇戈希·奧比奧瑪處女作。透過九歲男孩的天真之眼,窺見原始人性的罪與罰。被《紐約時報》《觀察家報》《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英國GQ雜志等17家媒體評選為“年度最佳圖書”。
故事講述了四個男孩趁父親不在,外出釣魚。他們在那裡遇見一個瘋子,瘋子預言大哥將會死在其中一個弟弟手中。懷疑的種子被種下,信任因此破裂,兄弟四人被無情的分離。一個無理的預言改變了四個男孩、一個家庭的命運……
3、《辛德勒名單》
托馬斯·肯尼利
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這本小說,共獲七個奧斯卡金像獎與其他多個獎項。那個穿著紅衣服的小女孩也成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形象之一。
本書是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的小說的作品,改編自真實事件。辛德勒目睹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賄賂軍官,讓自己的工廠成為集中營的附屬勞役營,在那些瘋狂屠殺的日子裡,他的工廠也成為了猶太人的避難所。1944年,德國戰敗前夕,屠殺猶太人的行動越發瘋狂,辛德勒向德軍軍官開出了1200人的名單,傾家盪產買下了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歲月里,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4、《長日留痕》
石黑一雄
本書是著名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小說以不同凡響的現實主義手法,刻畫了一戰後英格蘭的一位盡善盡美之典型的男管家史蒂文斯及其頹廢乖戾、偏執保守的內心世界。他的文體以細膩優美著稱,幾乎每部小說都被提名或得獎,其作品已被翻譯成二十八種語言。
史蒂文斯作為一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服務於達林頓府三十餘年。在此期間,他一方面盡力使自己成為男管家中的傑出人物,追求這一階層所特有的“尊嚴”,同時,他也為此付出了相當的代價,比如說不得不冷漠地處理父子親情,盲目忠實於其主人達林頓卻無視後者一度與納粹交往甚密、甚至幫助極右勢力的現實。這種盲目使他甚至失去了與心愛的女管家肯頓小姐的情感。作者以最能代表英格蘭社會和文化特徵的男管家為主角,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現了英格蘭的政治、歷史、文化、傳統與人的思想意識。
好看的中文小說
《大染坊》
《大染坊》講述的是陳壽亭這位印染業奇才的奮斗故事,清朝末年,山東周村。十五歲陳六子父母早亡,以討飯為業。但他心存善良,天資聰明,胸懷大志。要飯之餘,愛去書棚聽說書,身受民間傳統文化浸染。在他要飯過程中,常常受到同樣窮困潦倒的瑣子叔的照顧,壽亭銘記在心,又偶然結識了苗海東……
他雖不識字,卻勇於創新,智計百出,深明大義,忠心愛國。可以說陳傑的《大染坊》既是個人奮斗的深情禮贊,也是一曲民族工業的悠長輓歌。
清朝末年的一個風雪之夜,乞丐陳壽亭佯裝凍昏,混入周村通和染坊。壽亭靠巧言令色,從劉師傅那裡偷學手藝,然後辭掉了高傲的師傅,自己出任主槽兼經理,是年十五歲。通和染坊有了商界奇,才便漸成霸主。
七七事變之後,政府不事抵抗,濟南頓為孤城。韓復榘棄城逃跑。陳壽亭雖是才力非凡,但面對國家覆亡,只能付諸絕望的微笑……
小說在抓住陳壽亭艱難創業這條主線的同時,還描寫了封建社會的芸芸眾生。諸如奸商的狡詐,娼妓的謅媚,洋奴的卑下……都刻畫得入骨三分,惟妙惟肖。至於家庭糾葛,倫理道德,親情恩怨……也寫得淋漓盡致,頗見功底。本書既是個人奮斗的深情禮贊,也是一曲民族工業的悠長輓歌。
經典的外國小說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於1933年寫成長篇小說,。小說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1942年,蘇聯根據原著小說拍攝了一部同名的電影。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歷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優秀小說。當一位英國記者問作者為什麼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過保爾的成長道路,小說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通過揭示保爾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敢於戰勝任何艱難困苦的剛毅性格,小說形象地告訴青年一代,什麼是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為共產主義理想去努力奮斗。革命戰士應當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這是小說的又一主題。保爾在憑吊女戰友娃蓮的墓地時所說的那段話,就是他的共產主義人生觀的自白,也是對小說這一主題的闡發: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可以這樣來概括小說的主題思想:人的一生應當像保爾那樣去度過。
猜你喜歡:
1. 一生必讀的英文經典美文
2. 一生必讀英語經典美文
3. 學習英語20本必讀的英文書籍有哪些
4. 優秀經典英文美文欣賞
5. 豆瓣評分9.0以上的英文名著排名
6. 關於經典英文美文欣賞
Ⅳ 著名的外國名著有哪些
1、《魔戒》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又譯《指環王》,是英國作家、牛津大學教授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創作的長篇奇幻小說。
該書是《霍比特人》的續作,被公認為近代奇幻文學的鼻祖。經過十二年的創作和四年的修改,《魔戒》於1954年至1955年出版。全書分為三部:《護戒同盟》《雙塔奇兵》《王者歸來》。
《魔戒》主要講述了中土世界第三紀元末年魔戒聖戰時期,各種族人民為追求自由而聯合起來,反抗黑暗魔君索倫的故事。
《魔戒》在Waterstones書店和英國電視四台共同舉辦的票選活動中被評為「20世紀之書」,在亞馬遜舉辦的票選活動中被評為「兩千年來最重要的書」。
《魔戒》已被翻譯成六十多種語言,並衍生出插畫、音樂、電影、電視劇、廣播劇和電腦游戲等產品。
2001年至2003年,由彼得·傑克遜執導的《指環王》系列電影上映,該系列電影共榮獲17項奧斯卡金像獎,其中《指環王3:王者歸來》榮獲11項奧斯卡金像獎,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獲獎最多的影片(和《賓虛》及《泰坦尼克號》並列)。
2、《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誤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實為《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及《哈姆雷特》)。
該劇講述義大利貴族凱普萊特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誠摯相愛,誓言相依,但因兩家世代為仇而受到阻撓。
《羅密歐與朱麗葉》雖是一出悲劇,但兩個青年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本身卻不可悲。他們不僅彼此相愛,而且大膽追求他們的愛情.不惜以命拼爭。
他們的愛情力量使他們敢於面對家族的仇恨,敢於向生活中的障阻挑戰。他們為了追求新的生活模式。
不怕做贖罪的羔羊,因而他們的死亡雖是生命的終結,卻在道德上取得了勝利。終於使兩個敵對的家族言歸於好。許多學者和評論家從這個意義上稱這出戲是樂觀主義的悲劇,也就是人們慣說的悲喜劇。
3、《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844—1846年。
故事講述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百日王朝」時期,法老號大副愛德蒙·鄧蒂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
獄友法利亞神甫向他傳授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鄧蒂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爾莫勛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
該小說以基督山揚善懲惡、報恩復仇為故事發展的中心線索,主要情節跌宕起伏,迂迴曲折,從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節,小插曲緊湊精彩,卻不喧賓奪主,情節離奇卻不違反生活真實。
全書出色地運用了「懸念」、「突發」、「發現」、「戲劇」等手法,在敘述上有較大的敘述密度和復雜的人物關系。這一切使這部小說充滿了敘述的張力,洋溢著敘述本身所產生的美。因此,《基督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的典範。
這部小說出版後,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
4、《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於1863—1869年。
該作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以鮑爾康斯、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
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壯闊史詩。
《戰爭與和平》的基本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贊揚俄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但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並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5、《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
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盡管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是悲劇性的,但他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
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Ⅳ 哪些外國小說經典
鏈接:https://pan..com/s/1tAlow2ehqCQayzZTJZLoNw
收集多部《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霧都孤兒》《魯濱孫漂流記》《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等。
Ⅵ 外國著名的小說有哪些
有《戰爭與和平》、《巴黎聖母院》、《童年》、《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紅與黑》、《悲慘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約翰·克利斯朵夫》、《飄》等。
1、《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於1863—1869年。
該作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以鮑爾康斯、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
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壯闊史詩。
《戰爭與和平》的基本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贊揚俄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但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並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2、《童年》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該作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3、《飄》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佔中心位置的斯嘉麗、瑞德、艾希禮、梅蘭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政治態度,通過對斯嘉麗與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成功地再現了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
4、《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咐喊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該書通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網路全書式的作品。
5、《紅與黑》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講述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咐簡瞎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
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
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衡空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
小說發表後,當時的社會流傳「不讀《紅與黑》,就無法在政界混」的諺語,而該書則被許多國家列為禁書。《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它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
後來者競相仿效這種「司湯達文體」,使小說創作「向內轉」,發展到重心理刻畫、重情緒抒發的現代形態。人們因此稱司湯達為"現代小說之父"。《紅與黑》發表100多年來,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流傳,並被多次改編為戲劇、電影。
Ⅶ 濂界湅鐨勫栧浗灝忚
濂界湅鐨勫栧浗灝忚達細銆婃椿鐫銆嬨併婄櫨騫村ょ嫭銆嬨併婃湀浜涓庡叚渚垮+銆嬨併婂鉤鍑$殑涓栫晫銆嬨併婂爞鍚夎瘍寰楓嬨
1銆併婃椿鐫銆嬶細璁茶堪浜嗗湪鍐呮垬銆佸ぇ璺冭繘絳夌ぞ浼氬彉闈╀笅錛屼富浜哄叕寰愮忚吹涓庝粬鐨勫朵漢灞¢伃鑻﹂毦鐨勬晠浜嬨傞殢鐫鐖舵瘝銆佸効濂熾佸誨瓙銆佸コ濠褲佸栧瓩鐩哥戶姝誨幓錛岀忚吹瀛ら浂闆朵竴浜猴紝鏈緇堝拰涓澶撮櫔浼翠粬鐨勮佺墰鍦ㄩ槼鍏変笅钀藉箷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