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小說那段舞為什麼經典
㈠ 《低俗小說》有點不懂為什麼經典
因為在敘事結構上,塔倫蒂諾也一如他此前的一貫作風,沒有採用常見的時間順序結構,而是用了一種循環中嵌套倒敘多線並進的精巧結構來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
(1)低俗小說那段舞為什麼經典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文森特
黑幫老大馬沙的手下,一個殺手,馬沙給了文森特一個新的任務,讓他陪自己的妻子蜜婭一個晚上。
2、蜜婭
黑幫老大馬沙的情婦。蜜婭和文森特通過默契的配合,奪得了一次跳舞比賽的冠軍,從而滿意而歸。在文森特去廁所的時候,蜜婭無意中在文森特的外衣里找到那包海洛因,便吸食起來。從廁所出來後,文森特發現吸毒過量的蜜婭已經昏死過去。
3、朱爾斯
黑幫老大馬沙的手下,文森特的夥伴,是一個有著自己道德標準的殺手,後來,朱爾斯打算放棄殺手的生活,准備象苦行僧一樣去追求真理而四處流浪。
4、布奇
拳擊手布奇有一塊祖傳的金錶,也是他死於越戰的父親留給他的遺物,所以他對這塊金錶格外珍惜。為了從博彩中得到更大的一筆收入,布奇違背了他對馬沙許下的諾言。在拳賽中他將對手活活打死後,迅速地逃離了現場。
㈡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低俗小說里跳的舞
我也很喜歡這個跳舞的片段,無論是舞曲本身還是跳舞的約翰.特拉沃爾塔都是美國七十年代流行的音樂和電影舞星o(>_<)o ~~
看過DVD之後我也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有單純這一個小片段的下載,只有在線播放。
最後我採取的辦法是把整支電影下到電腦里!畢竟我也非常喜歡昆汀的這個電影,這樣就省的磨損DVD而可以反復看這個片段了,(*^__^*)嘿嘿……
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我也很喜歡這個跳舞的片段,無論是舞曲本身還是跳舞的約翰.特拉沃爾塔都是美國七十年代流行的音樂和電影舞星o(>_<)o ~~
看過DVD之後我也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有單純這一個小片段的下載,只有在線播放。
最後我採取的辦法是把整支電影下到電腦里!畢竟我也非常喜歡昆汀的這個電影,這樣就省的磨損DVD而可以反復看這個片段了,(*^__^*)嘿嘿……
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㈢ 低俗小說舞蹈好在那裡
只能說每個人興趣不同,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㈣ 為什麼大家都說低俗小說中那段扭扭舞是經典
跳得很好看啊
冗長的對白之後 是一個長鏡頭 觀眾看到影壇最紅的男女明星 跳著似乎有點可笑的扭腰舞 跳得很專注。。這本身就很經典了。。。尤其約翰屈服塔那個部分本來就很沉悶
喋喋不休的對白 無聊的調情 直到他上台跳舞扭動粗腰的一刻我朦朧的睡眼才突然睜大了
這就好像《帝國大廈》一樣長達8小時 攝像機只對著漆黑一片的帝國大廈 但是當燈亮起來的時候所有觀眾都會覺得熱血沸騰 忍不住歡呼一聲 因為 受不住寂寞的人已經走了
經典有時候很簡單。。。簡單到只需要約翰跟烏瑪跳一支舞
而且自己細看的話 男主角是經過思想斗爭的 跟老大的女人跳舞。。尤其是在已經有一個因為給她腳底按摩就被扔下樓的人做榜樣了。。。他上台跳舞絕對是很大勇氣的。。
這段後來被周星馳借鑒了 在百變星君里
㈤ 電影《低俗小說》里的扭扭舞是電影的原創嗎還有這部電影時背景還有為什麼經典謝謝!!!!!!
不是電影的原創,扭扭舞在上世紀20-30年代非常風行,在夜總會、舞場進經常有人跳。只是影片中在90年代的背景下跳幾十年前的舞,這種做法達到了非常出乎意料的效果,因此特別有名!
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講述故事的方式,幾段故事通過時空交錯的手法來展現,把懸念、刺激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讓觀眾不斷地思索、連接、回憶,因此特別引人入勝!我本人也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電影本身的時代背景就是上世紀8、9十年代的事情。
㈥ 《低俗小說》經典跳舞片段,來自這部8.6分經典夢境大片
電影名字比較有趣,據說是來自費里尼對他作品排過的一個序列。長片為1,短片為0.5。
費里尼是個非常有趣的人,他曾坦言自己在現實中並沒有什麼才華,所有對電影的靈感都來源於他的夢。在他年紀稍大些時,某天來到片場一改往日模樣,慌慌張張地對助手說:「怎麼辦?我昨天晚上沒做夢了。」
我願意相信,他說這話的時候,正是在拍攝 《八部半》 。
有人說,要進入電影的天堂,你得先敲開天堂的門, 《八部半》 就是這道門。
這是對一般觀影者不太友好的電影。但相對於費里尼後期的電影,這部的邏輯性和故事性已經算是比較明朗的了。
費里尼在 《八部半》 之前的作品 《大路》、《卡比利亞之夜》、《甜蜜的生活》 上映後獲獎無數,讓他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和榮譽。然而,創作瓶頸也隨之到來。或許真的是因為他年紀大了,不太做夢了吧?失去了靈感的源泉,讓他陷入無限的焦慮。
但是,天才就是天才。
不做夢了,就拍以前做過的夢。焦慮,就拍焦慮本身。
《八部半》 就是在費里尼靈感枯竭的創作環境下拍出的電影。
很多人看過本片的觀眾反饋完全看不明白,劇情跳躍得太快讓人想睡。有的甚至斷斷續續地睡睡醒醒,支離破碎的堅持看完了,但還是沒看懂。
其實只要我們理解了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看懂它也就不難。
①開畫暴擊,你能數出畫面里有幾個人嗎…
炎熱的天氣,擁堵的城市。
巴士車擠滿了乘客,轎車內的人也不時地擦汗。整個場景沒有環境音,沒有配樂,只有主角圭多的喘息聲,密閉的車內他掙扎著要逃離。他終於誇張的爬上車頂,呼吸自由的空氣。很快攝影機仰拍轉場,圭多飛了起來。而正當他在自由飛翔時,他的腿卻早已被地面上的人綁著,如同放風箏一般。繩子一拉,圭多掉了下來,夢醒。
理解這段並沒有什麼特別難。主角圭多的身份是一名導演,他在一個焦慮的夢中想掙脫,想自由飛翔,他竟然做到了。然而,他不想面對的現實還是對他下手了,經典墜落夢醒。
圭多剛剛完成一部電影的拍攝沖空,導致他身心俱疲。他在一處療養院休假,但片約又來了,他腦子里實在想不出該怎麼拍。
《八部半》 使用了放在現在也比較先鋒的一些拍攝技法。夢境、幻覺與現實之間切換沒有明確的提示,僅依靠蒙太奇讓觀眾自己去品味。再加上電影節奏較快,讓觀眾還沒想明白劇情就已經有新發展了。
這也是大部分初次觀影者感覺自己在做夢,然後真的就睡過去了的原因吧?
②又是一幅絕美的構圖
在應付完製片人和女演員後,圭多來接他的情人,火車下來的乘客是神父、母親和孩子。他轉身就要離開,不由自主地自語:沒來也好。
他明明人都來了,沒接到人卻又說沒來也好呢?他被鴿了不應該感到憤怒嗎?請注意:下火車的乘客是神父,隱射信仰道德。母親孩子隱射家庭責任。圭多是有妻子的,他本身就帶著負罪感來接他的情人。
看到下車的乘客身份後,信仰與道德以及家庭責任促使他要離開。然而情人卻在火車的另一邊出現了。此時乘客、情人、圭多是在一個畫面里的。
圭多下意識的回頭望瞭望,這是典型犯罪感刺激下的肢體動作。人們在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時,總會觀察周圍環境,看看有沒有其他目擊者!
這就是偉大作品的細節。
③可憐的圭多
在充滿負罪感的心情之下,圭多百無聊賴的陪著情人。
情人並沒有為他帶來新電影的靈感,兩人只能玩著無聊的角色扮演 游戲 消磨時間。
到了酒店大堂,劇組人員大部分都來了,這是本片非常精彩的片段之一。
他下到大廳,選角導演發現了他並與他談選角的事,而他此時根本沒有心思討論工作。此時,片中出現了一個驚艷的轉場,導演居然讓鏡頭擬人化。
圭多無心工作想結束談話,他用大衣蓋住鏡頭離開,這本是個正常的轉場。然而妙就妙在越想逃避越不讓逃避,鏡頭上的大衣被掀開,圭多又被捕捉到了鏡頭里,彷彿告訴觀眾,我不想轉場,我就要盯著圭多,就蘆棗要看看他是有多麼喪氣。
圭多隻得敷衍著面對編劇、道具、女龍陪判拆套、男龍套們。作為導演,對這部新片他心裡完全沒底,所以他無法面對這些人。但又不能表露自己的焦慮,於是開始各種挖苦諷刺。
突然圭多臉色一變,變得無比虔誠如戲精附體一般。畫面一轉,原來是影片監制攜女友登場了。圭多高舉雙手口誦禱文,誇張的在樓梯前跪了下來。
原來,全世界的導演都是要跪舔資本的…別的能馬虎,這事兒戲得足。
④這經典的畫面,被後世無數電影致敬(@昆汀·塔倫蒂諾)
劇組PARTY,然而圭多不喜歡這樣的聚會,各路大神口若懸河,他始終無法融入。據說費里尼本人對電影外的東西也不怎麼感興趣。
PARTY上的魔術表演很自然的又切入了圭多的夢境。靈感枯竭的圭多,試圖尋求心靈的平靜,於是他又夢到了自己的童年。
調皮的圭多洗完澡後,被母親用毛毯裹著躺在床上,這些都是安全感的心理投射。童年的經歷是人格塑造的關鍵。
通過這一大段童年的夢境,似乎能找到成年圭多有逃避型人格的線索。
⑤導演,我懷疑你在開車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鏡頭,也許會讓有些觀眾感覺在開車。
其實這又是圭多的夢。
夢中,圭多見到了他要拍攝電影的女主角克勞迪婭。顯然,現實里他非常喜歡甚至崇拜這位女明星,不然她的照片也不會擺放的如此有儀式感。夢里圭多給克勞迪婭看了他的劇本,遭到了女神的嘲笑。他倍感失落,癱倒在床上。而克勞迪婭過來安慰他、親吻他。
注意,這里雖然是夢境,但並沒有不合理。由於現實中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拍,無法交差帶來了巨大心理壓力,因此夢中給自己心中的女神看看劇本是最安全的自我保護。
但作為導演他自己也知道,這樣的劇本換來的肯定是嘲笑。然而,此時剛被嘲笑的圭多,又希望能得到女神的安慰,於是克勞迪婭吻了他。門鈴響起,原來他是對著克勞迪婭的照片在做夢。
夢是沒有邏輯的,只需要符合造夢者的心理需求,而心理需求是有邏輯可循的。這個夢和童年的那個夢有異曲同工之妙。
⑥大海
大海是費里尼電影重要的標志。
由於拍攝的電影與宗教有關,圭多去拜會了主教大人。途中,他似乎又開起了小差。
畫面閃回到圭多的童年,這一段是典型的心理學研究范疇。
由拜訪主教途中偶遇漏出大腿的村婦,然後遇到主教。
村婦大腿帶出夢中童年海邊的妓/女,大海代表自由,艷舞代表性啟蒙,教士代表道德,審判儀式代表宗教信仰、母親代表聖潔、安全。
這里只簡單地把這些要素列出來,相信大家能夠腦補出關系。
⑦妻妾成群
圭多的妻子也來了,他帶著妻子去看了影片拍攝的重要場景並征詢妻子和閨蜜的意見。然而她們也幫不了他。
圭多拍的是科幻電影,製片人給他搭建了巨大的火箭發射架。錢已經花出去了,他依舊找不到靈感,壓力更甚。
麻煩事一出接一出,妻子和閨蜜竟然與情人見面了。圭多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像個鴕鳥一樣帶起了墨鏡選擇視而不見。
本片高潮終於來了。
在夢中,圭多回到了童年時的房子里,屋裡竟然有他這輩子所有產生過幻想的女人。妻子及閨蜜、情人、女神克勞迪婭、女演員、兒時的玩伴、海邊的妓女、奶媽、夏威夷的艷遇黑妹等等,有些他甚至自己都不記得名字。
最妙的是這些女人保持著現實中的性格特徵,有的溫柔,有的善良,有的活潑,有的嫉妒,有的虛榮。她們性格迥異,相互勾心鬥角,甚至還有冷宮中不被寵幸的怨婦。
圭多是這里的王,他具備無上權威。
伴隨著瓦格納的「女武神的騎行」,部分妻妾似乎要覺醒,被他用皮鞭迅速地鎮壓。尊嚴不可侵犯,秩序得到維護,他依然是至高無上的王,可以輕松駕馭他身邊所有的女人。
而現實里,他連妻子和情人的三角關系也沒法處理。
喪!挫!猥瑣!
妻妾成群這一幕的場景設計、鏡頭調度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
⑧夢早晚要醒
製片人探班、演員試鏡。
夢早晚要醒,工作還要繼續。而更讓人沮喪的是,圭多明知道這部電影拍不下去了,卻不敢告訴監制大人。眼見錢越花越多,時間越來越急,場面難以收拾。
圭多來到試鏡現場,監制人快沒有耐心了,要他快點決定。演員的表演又慘不忍睹,旁邊的妻子譏笑他坐在安全出口處是隨時准備逃吧?各類人等各種莫名其妙的事都涌了上來,圭多即將崩潰,自知這電影肯定要砸。
這段戲把試鏡的片段與圭多的生活雜糅在一起,加深了對焦慮氣氛的渲染。
【8.5】像極了不想上班的我
圭多被人強拖著來到新聞發布會現場。急促的音樂中,各路媒體似乎是在審問他。製片大人希望圭多說點什麼,而他說不出什麼。製片大人暗地說:給我好好拍,不然我廢了你。他自覺已沒臉見人。情急中他又產生了幻覺,與他糾纏的女人們找他來算賬,劇組編劇同時過來告訴他接下來他自殺用的槍已經准備好了。
費里尼明晃晃的亮出了底牌:這部電影就是在告訴你們,老子就是沒靈感了!這部戲就是拍我自己不知道怎麼拍的時候是怎麼拍戲的,我又把它拍成了戲!
好傢伙!層層嵌套精彩絕倫!
終於,圭多不堪其擾。
他掏出了槍,解決了這一切。
幻覺中醒來,現場已經冷冷清清。散了,不拍了,巨大的發射塔,拆了吧!製片人賠錢也沒辦法,每個人都要面對失敗。生活還要繼續,不能明知是死路還不放棄。幾幕象徵意味明顯的畫面過後,大家都與各自和解。魔術師、樂隊登場,影片結束。
其實我是不喜歡這個結局的。影片如果能在圭多舉槍自盡後就結束,意境會拔高很多。首先,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讓人對圭多是死了還是幻覺產生聯想。其次,電影 《八部半》 結尾,片中圭多拍攝的電影結束,圭多生命的結局巧妙的融合到了一個點上。最後,悲劇比大團圓結局總是要來的更有力量。
不過,結尾魔術師出現的時候,我隱約中想起圭多之前在PARTY上睡著,也是這位。魔術師本身就隱喻有夢幻、不確定之意。
或許他真的自殺成功了,大團圓結局只是個假象?
能理解費里尼,他還是想讓觀眾們能看到一個比較正向、溫暖的結局。就像在 《卡比利亞之夜》 里,女主歷經各路渣男洗禮後,仍然笑著流淚,並走向光明一樣。
生活,總是有希望的。
畢竟, 《八部半》 算是費里尼的個人自傳。
明目張膽的把自己寫死了,難道以後真就不拍電影了?歷經這次創作危機後,費里尼的電影從此風格大變,徹底放飛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