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小說 » 經典二十世紀小說

經典二十世紀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8-03 22:41:09

① 中國20年代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中國20年代的文學作品如下:

1、《潘先生在難中》

《潘先生在難中》是現代作家葉聖陶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發表於1925年1月10日《小說月報》第16卷第1號。

主要描寫了小學校長潘先生在戰亂中舉家逃難的種種可笑而又可鄙的行徑,作品塑造了一個自私自利、怯懦虛偽、苟且自得的小市民習氣十分嚴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2、《背影》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3、《祝福》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小說集《彷徨》。

作品敘寫一個離開故鄉的知識分子「我」在舊歷年底回到故鄉後寄寓在本家四叔(魯四老爺)家裡准備過「祝福」時,見證了四叔家先前的女僕祥林嫂瘁死的悲劇。

4、《傷逝》

《傷逝》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在1925年創作的一部以愛情為題材反映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短篇小說。

小說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憤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講述了他和子君沖破封建勢力的重重阻礙,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個溫馨的家庭,但不久愛情歸於失敗,最終以一「傷」一「逝」結局。

5、《阿Q正傳》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

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庄流浪雇農阿Q,雖然干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姓名都被人遺忘的故事。

② 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有

表現主義:卡夫卡奧地利小說家長篇小說《審判》( 1925 )、《城堡》( 1926 )、《美國》( 1927 )、中短篇小說集《觀察》( 1939 )、《變形記》( 1915 )、《在流放地》( 1919 )、《鄉村醫生》( 1920 )、《飢餓藝術家》( 1924 )。
意識流:艾杜阿、杜夏丹,法國小說家。《月桂樹被砍掉了》( 1887 )。
馬塞爾·普魯魯斯特,法國小說家。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
威廉·福克納,同美國小說家。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 1929 )、《我彌留之際》( 1930 )獲得 1949 年諾貝爾文學獎。
詹姆斯·喬伊斯英國小說家《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1916 )、《尤利西斯》( 1922 )、《芬尼根們的蘇醒》( 1939 )。
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小說家。《達羅衛夫人》( 1925 )、《副燈塔去》( 1927 )、《浪》( 1931 )。
存在主義:薩特,法國小說家,短篇小說集《牆》( 1939 )、獲得 1964 年諾貝爾獎。長篇小說《惡心》( 1938 )、劇本《蒼蠅》( 1942 )、《間隔》( 1945 )、《死無葬身之地》( 1946 )、《骯臟的手》( 1948 )、《魔鬼與上帝》( 1951 )、長篇小說《自由之路》( 1945-1949 )、哲學著作《存在虛無》( 1943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1947 )、自傳《詞語》( 1955-1964 )。
加繆,法國小說家。長篇小說《鼠疫》( 1947 )中篇小說《局外人》( 1942 )、《隨落》( 1956 )、短篇小說集《流放與王國》( 1957 )、散文集《反與正》( 1937 )、《婚禮》( 1939 )、哲學隨筆《西西弗的神話》( 1942 )、《反抗者》( 1951 )。
新小說派:娜塔麗·薩洛特:法國小說家。《向性》( 1932 )、《一個陌生人的肖像》( 1947 )、《天象館》( 1959 )、《金果》( 1963 )、論文集《懷疑的時代》( 1956 )、自傳《童年》( 1985 )、米歇爾·布托爾:法國小說家《米蘭弄堂》( 1954 )、《時間的運用》( 1956 ,又譯成時間表)、《變》( 1957 )、《變》( 1960 )、克洛德、西蒙,法國小說家 1958 年獲諾貝文學獎,《草》( 1958 )、《弗蘭德公路》( 1981 )、《風》( 1957 )。
羅伯·格里耶,法國小說家。小說《橡皮》( 1953 )、《窺視者》( 1955 )、《嫉妒》( 1957 )、《在迷宮中》( 1959 )、《快照》( 1962 )、《反復》( 2001 )等,電影小說《去年在馬里安巴》( 1961 )、傳奇故事《重現的鏡子》( 1985 )。
魔幻現實主義:
胡里奧·科塔薩爾( 1914-1984 )阿根廷作家 。
何塞·多諾索( 1924-1996 ),智利作家。
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8- )哥倫比亞作家 , 獲 1982 年諾爾貝文學獎,長篇小說《百年孤獨》( 1967 )。
中篇小說《枯枝敗葉》( 1955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1961 )短篇小說集《格郎德大娘的葬禮》( 1962 )《惡時辰》( 1962 )、長篇小說《家長的沒落》( 1975 )《霍亂時期的愛情》( 1985 )。
卡洛斯·富恩特斯( 1928- ),墨西哥作家。《最明凈的地區》( 1958 )《阿爾特米奧·克魯斯之死》( 1962 )。
阿菜霍·卡彭鐵爾( 1904-1980 ),古巴作家。長篇小說《人間王國》( 1949 )、《消失了的足跡》( 1953 )、《光明世紀》(又譯成啟蒙世紀)( 1962 ),《方法的根源》( 1974 )。
阿斯圖里亞斯( 1899-1974 ),瓜地馬拉作家。長篇小說《玉米人》( 1949 )、《瓜地馬拉傳說》( 1930 )《總統先生》( 1946 ),獲 1967 諾貝爾文學獎。
何塞·瑪利亞·阿爾格達斯( 1911-1969 )秘魯作家
胡安·魯爾福( 1918-1986 )墨西哥作家,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 1955 )。

③ 20世紀10部影響深遠的小說

20世紀10部影響深遠的小說:
1、《尤利西斯》喬伊斯
「100個人中沒有10個人能讀完《尤利西斯》,在能讀完的10個人中,又有5個人是將他當作藝術上的力作來讀的。」
「《尤利西斯》是20世紀文學中小說的最大貢獻,它必定會使作者不朽,正如《巨人傳》使拉伯雷、《卡拉馬佐夫兄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萬古流芳一樣。」
這是1922年《紐約時報》的書評作者約.科林斯在同一篇書評里對《尤利西斯》所下的兩個判斷。時至二十世紀末,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預言都「幸而言中」——但願書評家也因此而「萬古流芳」。
對於《尤利西斯》,連西方的文學教授都沒什麼可說的,旁人自然更無庸置喙。
在這里需要補充的一點是,正是由於翻譯家們的辛勤努力,中國人終於可以看到了漢譯本的《尤利西斯》(蕭譯本譯者:蕭乾、文潔若;金譯本譯者:金堤)。
在對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同時,我們可以說,盡管大多數中國人還無法領略到《尤利西斯》原文的奇特與精美,但至少在漢譯本的《尤利西斯》里,我們感受到了現代漢語優美的可能性。
2、《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
當《追憶逝水年華》的第三部《蓋爾芒特之家》在法國問世時,著名文學評論家、詩人艾茲拉.龐德說道,對這部書最完美的批評文章應當只寫一段,而且必須有7頁長並只用分號。這是用來誇張普魯斯特那長得使人受罪的句子的。
然而,當1922年普魯斯特去世時,他那以難以想像的痛苦所完成的15卷的小說,已經被無數次公認為有史以來最長、同時也是最偉大的小說之一了。
馬塞爾.普魯斯特象一位偉大的建築師,他以三十年的時光,用回憶的磚石砌就了一道輝煌的時光走廊,而在動筆創作之初,他就考慮到,要把這部作品建築得象一座教堂(《追憶逝水年華》譯者前言)。這使得他的作品體現出一種超越於所有細部之上的輝煌——一種整體上的氣勢與力量。
3、《變形記》卡夫卡
一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務員,在某天早上醒來時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甲蟲,隨後是一系列荒誕而「正常」的反應:家人從震驚、恐懼到冷漠厭煩;主人公自己絕望而悲慘的生存努力——一切都象一個夢,一個噩夢!然而在卡夫卡的世界裡,噩夢永遠沒有醒來的時候……
在荒誕的、不合邏輯的世界裡描繪「人類生活的一切活動及其逼真的細節」,這正是作為小說家的卡夫卡天賦之所在。對於卡夫卡自己來說,生存就是一場必須「恰當運用自己的力量(因為我們的力量永遠是有限的)」的抗爭。
通過寫作這一形式,卡夫卡為自己的抗爭找到了存在的形象。當我們讀到《變形記》、《城堡》、《審判》等等作品時,簡直就象面對著一尊尊充滿力量的雕塑,你能從那極度的變形與誇張里體會到生命的悸動與沖突。而透過卡夫卡自己的書信與日記,我們將能領受到那無窮無盡的力量之源泉,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竟然帶著這樣一些姿態:憂傷、理解、痛苦、謙卑……
關於卡夫卡,我們還可以說上很多很多(據說在現代文學的研究中,卡夫卡的論文數量之大,光列印題目就要用上幾十頁),然而,在我的感覺里,安靜的傾聽才是最恰當的方式(這不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缺乏的一種能力嗎?)
4、《局外人》加繆
小說家加繆同時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作為存在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的哲學家加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種身份的的混淆往往容易在小說創作中帶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思想大於形象。這一問題在同為存在主義代表人物的薩特身上更為明顯:不客氣地說,作為一流哲學家的薩特在小說上充其量是個二流人物。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這類小說評價往往著重於其思想性。通俗地說,那就是加繆的小說,《局外人》也好,《鼠疫》也好,成敗與否由其中心思想決定。「中心思想並不是創造性藝術的最高形式,但是,它卻有可能重要到這個地步:如果為了藝術批判的緣故而拋棄它則將會褻瀆人類精神。」(《紐約時報書評》)
從文體而言,有人指出「加繆非常擅長於笛福式的敘述文體。」如果這還不足以讓人閱讀下去的話,那麼他獨有的細膩感覺和充沛的激情已經彌補了敘述中的大部份空間。人們不會忘記,《西西弗斯的神話》盡管是一部哲學著作,卻毫無疑問也是一篇優美而充滿激情的散文名篇。
5、《洛麗塔》納博科夫
在《洛麗塔》出版前,作為文學教授的納博科夫的簡歷是這樣的:男性(1903——),俄國流亡貴族(革命家?)後裔,旅行者,鱗翅目昆蟲(尤其是蝴蝶)學家和標本收藏家,詩人,大學文科教授(古典文學、寫作以及文學批評),象棋難題的製作者。倘若要用一個詞來評價的話,那麼最接近的就是——優雅。
然而隨著《洛麗塔》的出版,一切都變了。在成千上萬的美國讀者心目中,「納博科夫」這個「品牌」所代表的是:暢銷書作家,「變態佬」,瀆神者,好出風頭的人,暴富者(《洛麗塔》的版稅),一言以蔽之:庸俗(也帶表招人喜愛,令人羨慕)
簡單地說,《洛麗塔》講述的是一名成人對少女的性愛慾望與「色情故事」。在這部小說里,納博科夫作為一名語言天才對美國俗語、俚語(這是他用英語創作的第一部小說,此前的作品均以他的母語——俄語寫成)的精熟,以及對從拉伯雷以來的「狂歡式」民間敘事技巧的戲擬與發展,都令人嘆為觀止。
倘若不理解納博科夫在語言風格和敘事結構上的貢獻,就很難理解他在文學史上將留下何等重要的地位。建議參看他的另一本「雅」著:自傳《說吧,記憶》。
6、《小徑交叉的花園》博爾赫斯
「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同中國有緣,因此,在中國知道他的人可能超過他祖國的人口。但是,這個出生於1899年8月24日的早產兒從未到過中國,盡管他有一種感覺,覺得自己『一直身在中國』。這是因為,在他的心目中,中國是悠遠和神秘的代名詞,是書的策源地。」這是博爾赫斯百年誕辰前夕著名外國文學專家、翻譯家陳眾議在一篇紀念文章中所寫下的。
確實,作為一名詩人、小說家,博爾赫斯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祖國阿根廷。有的人彷彿生下來就不屬於任何具體的時代與地域——博爾赫斯就是屬於這一類人。對於他來說,每一個人所熟悉的時間與空間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這一存在反復由幾種富於隱喻性的形象被表述出來,它們分別是:書、鏡子、迷宮、夢。它們不斷復制、衍生、直至無限。
《小徑交叉的花園》(小說集)是一本「關於無限的書的迷宮的書」,僅憑這句繞口令般的解釋就知道它多麼值得一讀……
7、《百年孤獨》馬爾克斯
對於大多數文學愛好者來說,《百年孤獨》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幾乎已經成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名詞了。對於與馬爾克斯一起開拓和發展這一流派的前輩與同輩作家們來說,「播種者並非要摘下最大的那粒果實」這句話,也許是個不錯的安慰。
然而,這部被譽為「最具代表性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之所以一路「走紅」,直至被請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眾神殿,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魔幻現實主義本身所獨有的創作原則與思想內涵是一方面,小說本身的「好讀」則是更多讀者選擇的原因。
「這部作品通過精心設計的怪誕情節、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獨特的內在矛盾揭示出其意義,通過這種種直接的途徑給人以快感。」(《紐約時報書評》)
請注意,「快感」,而且是「通過這種種直接的途徑」。這至少說明一件事:
「名著」與「難讀」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系——不只是對讀者,即使是對於我們的作家,這句話也不失為一個善意的忠告。
8、《黑暗的心臟》康拉德
對於康拉德,也許中國讀者了解不多。但在1998年英國「藍登書屋」選出的本世紀一百大英文小說中,「航海作家康拉德」一人入選了四本。超過排名首位的喬伊斯及中國讀者所熟悉的福克納、福斯特等人。
即便對於從不知道康拉德何許人也的讀者來說,閱讀康拉德的小說也會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從外部的經驗而言,康拉德小說里那「大海大聲的呼喚」立刻令我們和作者一起揚帆去經歷那種種「偉大的冒險」。讓我們了解到「天海之間偉大而單調的存在」;感受到生命平凡的流逝。
從內心而言,康拉德又被稱之為西方第一位「專注於心理現象研究」的小說家,他對人類情感的細膩把握與解剖令人想起茨威格,而他在人性深度的發掘上又令人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從文學史的重要性來說,康拉德也許不屬於「最偉大的」之列,但他毫無疑問在最優秀的作家中名列前矛。
9、《喧嘩與騷動》福克納
「我發現家鄉那塊郵票般大小的土地值得好好寫寫,而且即使我寫一輩子,也寫不盡那裡的人和事。」(福克納自述)
作為一名公認的美國文學大師,福克納最大的貢獻大於為人類一個留下了虛構的、神話般的文學地域——位於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全縣方圓2400英里,人口15000多,縣中心是傑弗生鎮。福克納曾兩次為這個虛構的縣繪制地圖,並驕傲地自稱為它「唯一的主人和所有者」。
《喧嘩與騷動》是這一龐大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由十多部長篇和近80部短篇小說構成)的代表作之一。主題可以概括為南方種植園制度的一曲「輓歌」。
在寫作方式上,《喧嘩與騷動》把意識流手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現代派文學的經典之作。書名來自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的一段獨白,「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由白痴所講的故事,充滿了喧嘩和騷動,卻找不出一點意義。」這恰好可以作為這本小說的一段絕妙的注釋。
10、《雪國》川端康成
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敏銳的感受、高超的敘事技巧,表現了日本人的內心精華」而獲得諾貝爾獎。
對於許多讀者來說,川端康成幾乎已成為「傳統」日本文學的代表。而川端康成筆下的日本,也成為西方文學研究者心目中「遙遠、神秘而獨自存在」的象徵。實際上,川端康成在初登文壇時,便醉心於單純地借鑒西方文學,甚至聲明「可以把表現主義稱作我們之父,把達達主義稱作我們之母」。
在歐化的創作道路上遭到挫折後,他又宣稱要改行搞「東洋主義」,走到了全盤繼承傳統的另一極端。最終才從失敗里尋找到東西方文學融合與溝通的橋梁,從而創造出屬於川端康成自己的「東方之美」。

④ 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哪一部

愛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那麼關於10本震撼到心靈的愛情經典書籍有哪些?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關於10本震撼到心靈的愛情經典書籍,希望大家喜歡! 10本震撼到心靈的愛情經典書籍: 001《霍亂時期的愛情》 加西亞·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一段兄嫌畢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盪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002《呼嘯山莊》 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與收養他的庄園主的女兒相愛,卻因社會地位懸殊不能結合。數年後希斯克利夫再回到庄園時,便對奪走他愛情與幸福的人進行殘酷的報復,復仇雖然成功了,但他並未從中獲得幸福,而是留下了一個令人神傷的傳奇 故事 。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 003《浮生夢》 達芙妮·杜穆里埃 因為愛你,我變成了一個瘋子。如果我擁有整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也屬於你。菲利普寧靜的鄉間生活因突然去世的堂兄的妻子而打破。瑞秋俘獲了他的心。他不知道的是,對瑞秋的迷戀,很快就會將他推入自我毀滅的邊緣。在他為這份感情奮不顧身的同時,他也將所有人的命運羨芹推向了一個無法逆轉的方向。 004《偽裝成獨白的愛情》 馬洛伊·山多爾 前妻坐在街角的甜品店,悄悄看著丈夫為第二任妻子打包橘皮蜜餞。咖啡店裡,出身優越的丈夫回憶起第二任妻子在床上偷偷觀察自己時那半迎合半嘲諷的眼神。他視她為真愛,可眼神澆滅了一切火焰;曾是夫家女傭的第二任妻子與情人徹者搏夜長談。丈夫家滿櫥的襪子、領帶和整牆的書曾讓她覺得自己的雙手格外骯臟,而丈夫身上萬年不變的甘草味令她感到惡心。多年後,情人在美國的小酒吧里偶遇逃亡的丈夫,目送他消失在貧民窟。 005《白夜行》 東野圭吾 「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這個象徵故事內核的絕望念想,猶如一個美麗的幌子,隨著無數凌亂、壓抑、悲涼的故事片段像紀錄片一樣一一還原:沒有痴痴相思,沒有海枯石爛,只剩下一個冰冷絕望的詭計,最後一絲溫情也被完全拋棄,萬千讀者在一曲救贖罪惡的凄苦愛情中悲切動容…… 006《消失的愛人》 吉莉安·弗琳 尼克和艾米是別人眼中的完美恩愛夫妻。艾米每天都用 日記 來記錄婚後生活,每個結婚紀念日都精心設計充滿驚喜的「尋寶游戲」,以此維系和丈夫的親密關系,但生活卻不可阻擋地越來越平淡如水……在他們結婚五周年紀念日當天,女主人離奇失蹤!尼克通過媒體深情告白,瘋狂尋找消失的愛人。然而,艾米的一本日記,字字直指尼克是真凶,頓時,人人自危,開始重新審視枕邊人。 007《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樹 這是一部動人心弦的、平緩舒雅的、略帶感傷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直子在20歲生日的第二天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返校不久後,由於一次偶然,渡邊開始與綠子交往。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 008《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斯台芬·茨威格 一個男子在四十一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沒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個臨死的女人,講述了一個刻骨銘心的 愛情故事 ,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這個男人對此一無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剎那,還是個孩子,之後經歷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風塵,但未曾改變對男人的愛,直至臨死前才決定告白…… 009《了不起的蓋茨比》 菲茨傑拉德 一次偶然的機會,窮職員尼克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尼克驚訝地發現,蓋茨比內心惟一的牽絆竟是河對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中,住著心愛的舊情人黛熙。蓋茨比曾因貧窮而失去了黛熙,為了找回愛情,他不擇一切手段成為有錢人,建起豪宅,只是想讓昔日情人來小坐片刻。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真正的悲劇卻在此時悄悄啟幕…… 010《雪國》 川端康成 故事由駛往雪國的列車開始,窗外不停掠過的暮景,映著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雙眸,撲朔迷離。舞蹈藝術研究者島村前後三次前往白雪皚皚的北國山村,與當地的藝伎駒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陷入愛戀糾葛,簌簌落下的雪掩蓋了一切愛與徒勞……
10本震撼到心靈的愛情經典書籍相關 文章 : 1. 勵志書籍推薦:10本豆瓣評分8.0+的心靈勵志書 2. 小學生最值得看的十本書 3. 前半部分超無聊,看完發現是神作的20本書 4. 人生必讀的十本書 5. 經典初中生好書推薦排行榜

⑤ 二十世紀三大經典文學名著是

《二十世紀三大經典文學名著》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tCaiu5x3c4lw2xDxx_qxKw

提取碼: ntwf

收集多部《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霧都孤兒》《魯濱孫漂流記》《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等。

⑥ 推薦幾本20世紀的外國經典小說

《英法經典文學》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tAlow2ehqCQayzZTJZLoNw

提取碼:an3r

收集多部《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霧都孤兒》《魯濱孫漂流記》《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等。


⑦ 你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是哪一部

《尤利西斯》是愛爾蘭意識流文學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於192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小說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主人公,苦悶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Leopold Bloom)於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小說大量運用細節描寫和意識流手法構建了一個交錯凌亂的時空,語言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尤利西斯》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並被譽為20世紀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經被紀念為「布盧姆日」。

⑧ 20世紀外國文學名著有哪些

可多了!比如
20世紀歐美現實主義文學
1、勞倫斯《虹》
2、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3、海明威《老人與海》
4、瑪格麗特.米切爾《飄》
20世紀蘇俄文學著名代表
5、高爾基自傳體長篇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6、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各國現代主義文學
7、艾略特《荒野》
8、卡夫卡《變形記》
9、奧尼爾《毛猿》
10、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11、喬伊斯《尤利西斯》
12、福克納《喧嘩與騷動》

熱點內容
什麼瀏覽器能夠看免費的晉江小說 發布:2025-08-16 03:19:30 瀏覽:517
輕枕海棠全部小說 發布:2025-08-16 03:19:26 瀏覽:165
總裁模特小說網盤 發布:2025-08-16 03:19:21 瀏覽:286
窮苦人的經典小說 發布:2025-08-16 03:18:47 瀏覽:232
女教授免費全文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16 03:14:39 瀏覽:96
上癮小說原和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6 03:04:36 瀏覽:270
總裁類小說完結版 發布:2025-08-16 02:42:18 瀏覽:600
結局好的古風小說 發布:2025-08-16 02:32:00 瀏覽:171
老祖言情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6 02:27:16 瀏覽:963
網游女配的逆襲的小說完結 發布:2025-08-16 02:15:25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