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
A. 《秦腔》的文化意蘊
賈平凹長篇小說《秦腔》賈平凹的長篇小說《秦腔》是以一個陝南村鎮為焦點,集中表現了改革開放中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和傳統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被稱為「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書中寫到了中國農村生活20年來變化中的種種問題,比如為什麼有大量農民離開農村,農民如何一步步從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時加入了作者對當今社會轉型期農村各種新情況的思考和關注。當代鄉村變革的脈象,傳統民間文化的輓歌!誰主盛衰:天、地、人相互對質;忍觀沉浮:命、動、勢彼此角力!魔幻筆觸出入三界,畸形情戀動魄驚心,四稿增刪傾畢生心血,一朝成書慰半世鄉情!
賈平凹,原名賈平娃,1952年出生,陝西丹鳳人。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全國協政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懷念狼》、《高老莊》,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臘月·正月》獲第3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廢都》獲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浮躁》獲1987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作家最近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榮譽獎」。
賈平凹《秦腔》內容節選:
要我說,我是喜歡的女人還是白雪。
喜歡白雪的男人在清風街很多,都是些狼,眼珠子發綠,我就一直在暗中監視著。誰一旦給白雪送了發卡,一個梨子,說太多的奉承,或者背過了白雪又說她的不是,我就會用刀子割掉他家杮樹上的一圈兒皮,讓樹慢慢枯死。這些白雪都不知道。她還在村裡的時候,常去包穀地里給豬剜草,她一走,我光了腳就踩進她腳窩子里,腳窩子一直到包穀地深處,在那裡有一泡尿,我會獃獃地站上多久,回頭能發現腳窩子里都長滿了蒲公英。她家屋後的茅廁邊有棵桑樹,我每在黃昏天爬上去瞧院里動靜,她的娘以為我偷桑葚,用屎塗了樹身,但我還是能爬上去的。……
賈平凹《秦腔》中國小說重要突破
長篇小說《秦腔》於2005年出版,是賈平凹所有長篇小說中獲獎最多的作品。據了解,這部小說當年在《收獲》雜志連載不久,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就組織專家學者召開了《秦腔》研討會,許多專家肯定了這部小說在敘事風格和思想內涵等方面做出的大膽探索,並認為這部小說是作者本人乃至中國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創作的新動向。
2006年《秦腔》獲得了第一屆「紅樓夢·世界華人長篇小說獎」,這是一個由許多具有國際視野的著名華人作家、學者組成創辦的國際性華語文學大獎,在評審團給《秦腔》的獲獎評語中這樣評價了這部作品:「《秦腔》同中求異,以倫俗寫真情,平淡中見悲憫,寄託深遠,筆力豐厚,足以代表中國小說又一次重要突破」。談到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賈平凹告訴記者,《秦腔》的創作過程其實相當艱難,前後修改過五稿。賈平凹的好友、著名作家穆濤表示,作為作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秦腔》是賈平凹寫作農村現實題材最飽滿、圓潤的作品,也是作家本人此類題材創作的巔峰之作。
B. 評價一下《秦腔》。
【長篇小說:《秦腔》】
作 者:賈平凹簡 介:
以賈平凹生長於斯的故鄉棣花街為原型,通過一個叫清風街的地方近二十年來的演變和街上芸芸眾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生動地表現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轉型給農村帶來的震盪和變化。小說採取瘋子引生的視角來敘述。清風街有兩家大戶: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敗,因此夏家家族的變遷演便成了清風街、陝西乃至中國農村的象徵……
《秦腔》是賈平凹的第12部長篇小說。內容涉及其家鄉陝西省丹鳳縣棣花鎮的故事。作品以細膩平實的語言,採用「密實的流年式的書寫方式」,集中表現了改革開放年代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在傳統格局中的深刻變化,字里行間傾注了對故鄉的一腔深情和對社會轉型期農村現狀的思考。書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賈平凹稱「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長篇小說《秦腔》於2008年10月25日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同時獲獎的還有《額爾古納河右岸》遲子建,《暗算》麥家,《湖光山色》周大新)
【茅盾文學獎入選理由】
《秦腔》是賈平凹的第十二部長篇小說,也是他近十年來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在這部被絕大部分評論家稱為是一部書寫當代中國農村具有史詩性意義的重要作品中,賈平凹在創作上達到了又一高峰。《秦腔》所受到的一片贊譽,以及被整個文壇的充分肯定,其一是敏感先鋒地捕捉到了轉型期農村巨變過程中的某種時代情緒,其二是對正在消逝的農耕鄉村的一曲輓歌,其三他為「三農」問題專家提供了許多社會學意義上的經驗和材料,其四它反映了當下中國農村面臨的這一重要時期的面貌和變遷。另外,在其學術表現手法上,《秦腔》用瓷實精到的描寫重塑了一個鮮活真實的世界。賈平凹以對農村農民過著的「一堆雞零狗碎的潑煩日子」的痛切感受,從細枝末節、雞毛蒜皮的日常事入手的描寫,細流蔓延,匯流成海,渾然天成,直達本質的真實。從某種角度而言,也是對近年來許多臨空高蹈、不無誇飾的宏大敘事的一種「撥亂反正」。《秦腔》看似日常、瑣碎,實則堅韌、淡定。它顯示出了賈平凹在敘事上一次冒險的「野心」,一次白描炫技的成功。或許賈平凹比任何人都看清了在現代化、城市浪潮的沖擊下,新一代農村正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古老的農村文化勢不可擋地解體的洪流,因此,他借用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的秦腔,賦予它成為小說中一種民間文化載體的意義,同時利用這一傳統文化的表徵,講述農村宿命般走向衰敗蕭瑟的必然,講述他對故鄉這塊碑的摯誠。《秦腔》所表現的情感沖突,絕非劍拔弩張,而是一種滲透在農民骨子裡、浸透在日常生活的嬗變中的一種無奈;一種所有人都被裹挾到浪潮中的身不由己。熱愛土地而又無法守住土地、一步步從土地出走的農民帶給作家的道義和矛盾、憂患與焦灼、迷惘和悲涼,使賈平凹付出輓歌的情感,寫下了中國農村正發生著的千年未有的巨大變化;寫下了原來鄉村生活極其文化形態的分崩離析,寫下了「中國一等傷心人」的心酸之情。
C. 賈平凹代表作品長篇小說有那些
賈平凹,原名賈平娃。著有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 《臘月·正月》獲中國作協第3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浮躁》獲1987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 《廢都》獲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 《秦腔》獲2008年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並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榮譽獎」。 賈平凹的小說多描寫新時期的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變革, 視野開闊,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涵,富有地域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自然。賈平凹的散文內容浩瀚,五彩繽紛,從抒寫的內容和筆調去看,可以歸成五類:第一類是情緒小品,以抒寫某種特定的情緒為主,如《大窪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類是場景小品,以寫各類場景為主,如《靜虛村記》、《黃土高原》等;第三類是人物小品,粗線條勾畫人物為主,如《摸魚捉鱉的人》、《在米脂》等;第四類是隨筆,綜論人生,針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後一類是風物小品,描摹風俗,記述玩物,如《陝西小吃小識錄》、《玩物銘》等。賈平凹於傳統的散文寫作中,取了個大突破─凡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情緒(愛與恨),或偶爾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現文中。其作品已有多篇選入語文教本中。
D. 賈平凹的代表作有什麼
《滿月兒》 1978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臘月·正月》1984年獲中國作協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浮躁》1987年獲獲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
《愛的蹤跡》1989年獲第一屆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廢都》1997年獲法國費米娜外國文學獎
《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2005年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秦腔》2006年獲「紅樓夢獎 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 2008年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古爐》2011年獲施耐庵文學獎
《月跡》第二屆朱自清散文獎
E. 什麼是秦腔
秦腔是流傳於陝西關中一帶的一種戲曲,類似於京劇,但演唱比京劇豪放、激情,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是一種有地方特色的戲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說:「八百里秦川,怒吼秦腔」。所用的樂器,文場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揚琴、嗩吶、海笛、管子、大號(喇叭)等;武場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鑼、小鑼、馬鑼、鐃鈸、鉸子、梆子等。秦腔中最主要的樂器當然是板胡,其發音尖細清脆,最能體現秦腔板式變化的特色。
F. 賈平凹的《秦腔》 這篇文章有幾大部分概括內容 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兩大部分
1,《秦腔》有史詩般龐大的規模和厚重的質地,決心以這本書為故鄉樹起一塊碑子,賈平凹用文字還原和營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是對將要成為絕唱的農村生活作的「輓歌」。是對傳統鄉土的一種「回歸與告別的雙重姿態」。
《秦腔》以一個陝南村鎮為焦點,集中表現了改革開放中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和傳統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被稱為「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書中寫到了中國農村生活20年來變化中的種種問題,比如為什麼有大量農民離開農村,農民如何一步步從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時加入了作者對當今社會轉型期農村各種新情況的思考和關注。當代鄉村變革的脈象,傳統民間文化的輓歌!誰主盛衰:天、地、人相互對質;忍觀沉浮:命、動、勢彼此角力!魔幻筆觸出入三界,畸形情戀動魄驚心,四稿增刪傾畢生心血,一朝成書慰半世鄉情!
《秦腔》以一個陝南村鎮為焦點,集中表現了改革開放中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和傳統格局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被稱為「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書中寫到了中國農村生活20年來變化中的種種問題,比如為什麼有大量農民離開農村,農民如何一步步從土地上消失等等,同時加入了作者對當今社會轉型期農村各種新情況的思考和關注。
《秦腔》並非寫戲台上唱的秦腔,而是以凝重的筆觸,講述了農民與土地的關系、新時期農民的生存狀態,解讀中國農村20年歷史。
《秦腔》是一部「反史詩的鄉土史詩」,有史詩般龐大的規模和厚重的質地。賈平凹用文字還原和營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是對將要成為絕唱的農村生活作的「輓歌」。是對傳統鄉土的一種「回歸與告別的雙重姿態」。
賈平凹說:「如果你慢慢去讀,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
又:
正如賈平凹自己所說的:「散文是易於表現情緒的」。他的散文中充溢著的真情體現為一種獨特的主題精神,表現為一種生命的沖創力。讀他的《秦腔》實際上是在鑒賞一塊民族歷史的活化石,當我們從《秦腔》里得知,這調門原是有著與生長白楊、苦楝、紫槐的秦川廣漠的地理同構的旋律,內化著秦川公牛的力度,融合著秦川農民的生活節奏的時候,我們怎能不歲隨著作者慨嘆:「這秦腔原來是秦川的天籟、地籟、人籟的共鳴啊!」我們又怎能不進一步拓寬了對本民族歷史的認識視野並感受它的清新氣息呢?是呀,「秦人自古是大苦大樂之民眾,他們的家鄉交響樂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還能有別的嗎?
賈平凹的散文里,有深切的同情,有由衷的的禮贊,有尖銳的批評,有無情的揭露,總而言之,他的散文有著急風暴雨般的和爆炸式的力量消耗,有著激烈的情緒的宣洩,有著失落已久的時代的聲音
G. 《秦腔》的寫作時間
《秦腔》於2003年開始創作,歷時一年零九個月。2005年在《收獲》雜志上首發,當年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獲得香港第一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首獎。2008年10月,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和文學奇才,是一位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家。其作品影響深遠,也有爭議。
H. 下列哪些是賈平凹的作品(多選
下列哪些是賈平凹的作品?(多選)
——(A、 B、 C) 。
《滿月兒》,是賈平凹的短篇小說。
《浮躁》《秦腔》,是賈平凹的長篇小說。
而《人生》,則是作家路遙的中篇小說。(賈平凹和路遙,都是陝西作家)
I. 《秦腔》的作者是
《秦腔》是賈平凹第十二部長篇小說,它以一個陝南村鎮為焦點,講述了農民與土地的關系、農民的生存狀態,通過一個叫引生的「瘋子」的眼光,書寫了對農民沉重的負擔、農村耕地的喪失以及農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層憂慮與深切同情。作者以凝重的筆觸,解讀中國農村20年的歷史,集中表現了鄉村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和傳統格局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是「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秦腔》於2003年開始創作,歷時一年零九個月。2005年在《收獲》雜志上首發,當年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獲得香港第一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首獎。2008年10月,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和文學奇才,是一位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家。其作品影響深遠,也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