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流沙河的短篇小說

流沙河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7-20 23:18:16

『壹』 流沙河的資料

流沙河
流沙河(1931— )原名余勛坦。詩人。四川金堂人(現青白江城廂鎮)。四川大學肄業。建國後,歷任川西《農民報》副刊編輯、四川省文聯創作員、《星星》詩刊編輯、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後在中國作協四川分會專門從事創作。著有詩集《告別火星》、《流沙河詩集》。

四川成都人。1948年高中時期開始發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編輯開始寫詩。1956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農村夜曲》。1957年1月參與創辦詩刊《星星》,並發表散文詩《草木篇》,由此為詩界、文學界矚目。但後者不久即遭到公開批判,被認為是「站在已被消滅的階級立場」上,「向人民發出的一紙挑戰書」,由此被打為右派,遣送回原籍勞動。七十年代末回歸文壇,仍然以詩作為主,記敘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體驗,後結集為《流沙河詩集》(1982)、《故園別》(1983)、《游蹤》(1983)等。

因才識揚名,因清脫為人仰重,因謙虛而備受愛戴,這便是人們心目中的著名詩人流沙河。

流沙河曾在中國詩壇上筆走龍蛇,飲譽海內外。10年前,先生突然「見異思遷」,棄詩而作文,鼓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撥弄出舉世矚目的一個大旋渦。近年來,突然又波瀾不興,一時間,文化人都在詢問他的「流向」。蜀國的文學圈子壓根兒就消失了他那瘦比黃花的影子,消失了他那讓人心頭擱不下的謙恭,消失了他興之所至談笑驚座的幽默。
先生已逾七旬,身高1.7米,體重卻只有90多斤,怎一個「瘦」字了得,他的樣子,容易使人聯想到經霜後的棗樹,秋塘里的殘荷。光陰似箭催人老,先生已是兩鬢如霜了,但雙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態依然恬淡超然。先生言談海闊天空,雅俗共賞,亦庄亦諧。他幽默的質量,可謂絕唱,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里,引經據典,從早「幽」到晚。
先生是四川金堂人,生於1931年11月11日,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和《星星》詩刊編輯。1957年「反右」運動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親自點名,「假百花齊放之名,行死鼠亂拋之實」。流沙河在全國上下被批倒批臭,後連續接受多種「勞動改造」(白天修路,鋸木頭,傍晚遭批鬥),累計20年。1979年他被調回四川省文聯,從1985年起專職寫作,並先後出版了《鋸齒嚙痕錄》、《獨唱》、《台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話》、《故園別》、《游蹤》、《莊子現代版》、《Y先生語錄》等著作。迄今為止,已出版小說、詩歌、詩論、散文、翻譯小說、研究專著等著作22種。

先生原名余勛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書•禹貢》之東至於海,西至於流沙,因國人名字慣為三字,遂將「河」復補。
先生的400則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語錄》堪稱一絕,真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標新立異,出語有典,理據有度。流傳頗廣的《莊子現代版》就是佐證,充分體現出他的學者風范。
先生走路的步態有異於常人,似乎有點腳不著地,給人一種飄逸感,但又不是飄飄欲仙的那種,身子薄菲菲像只風箏。風箏飛在藍天高處,輕輕漫漫,引人仰望。先生一生中只有有限的幾次出川游歷,最遠的一次是南斯拉夫。雖然足跡未遠,雖然已逾七旬,卻足以擔當起一個「老才子」的名分,寫起文章來縱橫捭闔,才情橫溢,機智幽默,反諷甚至狡黠,都在字里行間隨處可見。

閑暇時,先生喜歡養養樹。他家布滿了各種小樹,卻沒有一盆花。最高大的一株是橡樹,他似乎頗有些為之自豪。那株橡樹站在窗前,為他擋住了市塵與市聲。太陽出來時,他的書桌上便滿是葉影晃動。

先生對家鄉菜餚偏愛有加,對成都一川菜館題壁贊曰:「民以食為天,食以民為銓,百姓所贊揚,物美價且廉。」並對「白肉拌蒜泥,腰花炒豬肝,落座便可啖,爽口即為鮮。雞丁說宮保,豆腐說淮南,鍋巴燴肉片,炸響滿堂歡……」大加推崇。有朋自遠方來,如台灣詩人餘光中等來訪,便以燒餅小菜、蒸牛肉和夫妻肺片等招待客人,於是主客盡歡,念念不忘。先生還在《Y先生語錄》中說:「春天的苕菜,還有香椿拌嫩胡豆喲,夏天的涼粉,還有酸豇豆炒碎牛肉喲,秋天的泡海椒,還有干煸狗爪豆喲,冬天的泡青菜,還有豆豉熬臘肉喲。」引得讀者口水長流,望梅止渴。

先生日常居家好靜思,喜讀書,此外亦獎掖後進,扶持新人,基本謝絕社交應酬。常以春蠶吐絲之態,為中國文學的寶庫傾吐著字字珠璣。滄桑歲月終未使這條河枯竭乾涸,相反,它正滿載至清至純之水,以自身獨有的流向,靜靜地匯入我們民族文化史的無盡長河。

【乞丐】

門外誰呼喚?
河南父老,逃荒來討飯。
「俺們不是壞人!」
懷中掏出證件。

東家端來剩菜湯,
西家端來陳飯。
兒學英文識beggar,
這回親眼看見。

愧我書生無能,
敢怒不敢言。
呼兒送去冷紅薯,
羞見父老,掩門一聲嘆。

【哄小兒】

爸爸變了棚中牛,
今日又變家中馬。
笑跪床上四蹄爬,
乖乖兒,快來騎馬馬!

爸爸馱你打游擊,
你說好耍不好耍?
小小屋中有自由,
門一關,就是家天下。

莫要跑到門外去,
去到門外有人罵。
只怪爸爸連累你,
乖乖兒,快用鞭子打!

【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飢寒的年代裡,理想是溫飽;
溫飽的年代裡,理想是文明。
離亂的年代裡,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裡,理想是繁榮。
理想如珍珠,一顆綴連著一顆,
貫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
美麗的珍珠鏈,歷史的脊樑骨,
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
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載著你出海遠行。
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
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
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理想使你忘記鬢發早白;
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鬧鍾,敲碎你的黃金夢;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種獲得,
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
那隻不過是它的副產品,
而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歡笑,歡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
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
給罪人新生,理想是還魂的仙草;
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
理想被扒竊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來,以後要當心!
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
可厭地誇耀著當年的功勛;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終生,
可笑地詛咒著眼前的環境。
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
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流沙河
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金堂槐樹街老家。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轉習新文學,1948年始發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寫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編輯、《星星》編輯。1957年後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余研讀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勞動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編輯。1985年起專職寫作。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貳』 西遊記大戰流沙河情節概述(100字)及此情節閱讀感言(20字)

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戰,妖怪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凈。悟凈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閱讀感言:悟空神通廣大,但是卻不識水戰,豬八戒大戰流沙河,有了用武之地。

基本介紹

經典名著《西遊記》里的流沙河位於焉耆縣開都河南岸,這條河伴隨著《西遊記》這一神話小說,在民間保持著風光、神秘的地位。 出自《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西遊記》中此河水勢凶險,又被卷簾大將占據,常人根本無法渡過。有詩為證: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站在這個神秘的河畔,放眼望去,河面上滾著一層薄薄的細沙,微風輕撫著細沙在河面上舞蹈,讓人的思緒也不由得翻滾起來,彷彿追懷到了遠古的身影,聽到了唐僧師徒行走在西天大道的回聲。

『叄』 流沙河的《理想》簡介

流沙河(1931—) 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五十年代初任《川西日報》副刊編輯並開始詩歌創作。1956年出版詩集《農村夜曲》,1957年因參加編輯《星星》詩刊和發表散文詩《草木篇》而被當做「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遣送原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1976年「文革」後復出,繼續發表詩作。
流沙河前期的《農村夜曲》題材比較狹窄,思想和情感都相對膚淺。1956年以後,他除了繼續創作歌頌黨、歌頌「沸騰的建設事業」的詩外,《信》、《艾》、《病》、《雨中》、《火》、《謎》、《回信》、《雪夜》、《八月的夜霧》、《膽小的少女》、《少女的哀愁》等詩注重從較為寬廣的生活領域煥發詩的情思、捕捉詩的形象。在這些詩中,他擺脫了圖解生活的套式,真實而又靈妙地描繪了少男少女在情竇初開時心靈的軌跡和情感的波紋,有著豐富性靈和血肉身軀的人的形象在他的詩中出現了。
1956年的一組散文詩《草木篇》是詠物言志詩。詩人通過對五種植物白楊、仙人掌、梅、藤、毒菌進行描繪,以草木形象化和人格化的描寫,藉以隱喻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立身處世之道。在藝術上,選擇草木的種類及部分特徵給予誇張表現,使之具有詩的形象特徵;採用白描手法以及漫畫式的簡筆勾勒形象,結合草木特點運用直白的感情表達方式,愛憎鮮明又符合詩的要求。正像組詩的題記中引用自居易詩「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所暗示的,這也是詩人對待世事的真誠告白。
回歸詩壇以後,詩人保持了厚實、質朴、真摯、內斂的抒情風格,而對時代、社會、人生的體驗和思考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復出後,最初的一些作品帶有濃厚的「自敘傳」色彩,表達的多是擺脫不掉的對韶華已逝、青春不再的傷感和失落,如《重逢》、《歸來》、《故園別》等;也有記錄遭難時得到的情感慰藉的詩作,像《夢西安》、《情詩六首》等,讀來委婉而苦澀;同時,詩人也有如《太陽》、《老人與海》、《理想》等重大政治題材的抒情詩誕生,表現出一定的思辯色彩和樂觀豪情。
流沙河回歸詩壇以後的詩作結集有《故園別》、《游蹤》、《流沙河詩集》等,另有詩論集《台灣詩人十二家》、《隔海談詩》等。

『肆』 流沙河的代表作是什麼

<流沙河詩集>是詩人流沙河的代表作,輯錄了流沙河20世紀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詩作,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詩人的思想藝術特點.他的詩具有歷史的縱深感與現實的空間感兼具、古典的韻味與民歌的情調雜糅、深邃的哲理韻味和率直的情感抒發融和等藝術特色.
流沙河(1931-),原名余勛坦,四川成都人。1948年高中時期開始發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編輯開始寫詩。1956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農村夜曲》。1957年1月參與創辦詩刊《星星》,並發表散文詩《草木篇》,由此為詩界、文學界矚目。但後者不久即遭到公開批判,被認為是「站在已被消滅的階級立場」上,「向人民發出的一紙挑戰書」,由此被打為右派,遣送回原籍勞動。七十年代末回歸文壇,仍然以詩作為主,記敘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體驗,後結集為《流沙河詩集》(1982)、《故園別》(1983)、《游蹤》(1983)等。

流沙河,當代詩人。原名余勛坦。1931年11月11日生於四川省金堂縣城。1948年在成都讀中學時,開始寫作。在成都《西方日報》、《新民晚報》、《青年文藝》等報刊上發表詩歌、短篇小說等,加入本地中學生組織的青年文藝社和麥穗文藝社。1950年在《川西日報》副刊上發表一些詩歌和短篇小說,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紹到《川西日報》副刊任編輯和見習記者。其間與人合寫中篇小說《牛角灣》。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調四川省文聯工作,先後任創作員和《星星詩刊》編委。1954年參加中國作家協會重慶分會。1955年在《西南文藝》上發表《寄黃河》等優秀詩篇,受到好評。1956年出席全國青年創作會議,進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同年出版短篇小說集《窗》(中國青年出版社),詩歌集《農村夜曲》(重慶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詩集《告別火星》(作家出版社),發表組詩《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一期),作品以白楊、藤、仙人掌、梅、毒菌為賦,抒發愛憎之情,寓意頗深。但卻被錯劃為右派。此後,在省文聯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鄉做鋸木工謀生,歷十二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工作。復出後發表了不少詩作,《故園六詠》榮獲1979~1980年全國優秀新詩獎。現任《星星》詩刊編輯。

『伍』 流沙河文學作品包括哪四種體裁

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具體樣式,它是文學形式的因素之一.簡稱「文體」.常見的有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寓言等.
兩分法:韻文與散文
三分法:敘事類,抒情類,戲劇類
四分法:詩歌、小說、散文、戲劇
詩歌(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最早的長篇抒情詩《離騷》),散文(魯迅散文《荷塘月色》),小說(《紅樓夢》《聊齋志異》),戲劇(例:元曲 京劇 昆劇)四種文學創作體裁。
散文;敘事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問
小說;篇幅;長、中、短、微型小說
類容;歷史、現代、科學幻想、公案、武俠、言情、傳奇小說
體制;章回、日記體、書信體、自傳體等
語言形式;文言和白話小說
戲劇;表現手法;話劇、歌劇、舞劇
劇情結構;獨幕劇、多幕劇
題材;歷史劇、現代劇
矛盾性質;悲劇、喜劇、正劇
詩歌;現代詩、古典詩歌

『陸』 l流沙河寫理想的背景是什麼

流沙河,當代詩人。原名余勛坦。屬羊,四川省金堂縣城人。1948年在成都讀中學時,開始寫作。在成都《西方日報》《新民晚報》《青年文藝》等報刊上發表詩歌、短篇小說等,加入本地中學生組織的青年文藝社和麥穗文藝社。1950年在《川西日報》副刊上發表一些詩歌和短篇小說,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紹到《川西日報》副刊任編輯和見習記者。其間與人合寫中篇小說《牛角灣》。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調四川省文聯工作,先後任創作員和《星星詩刊》編委。1954年參加中國作家協會重慶分會。1955年在《西南文藝》上發表《寄黃河》等優秀詩篇,受到好評。1956年出席全國青年創作會議,進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同年出版短篇小說集《窗》(中國青年出版社)、詩歌集《農村夜曲》(重慶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詩集《告別火星》(作家出版社),發表組詩《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1期),作品以白楊、藤、仙人掌、梅、毒菌為賦,抒發愛憎之情,寓意頗深。但卻被錯劃為右派。
此後,在省文聯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鄉做鋸木工謀生,歷時十二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工作。復出後發表了不少詩作,《故園六詠》榮獲1979~1980年全國優秀新詩獎。現任《星星》詩刊編輯。范朴真為先生所作的藏頭詩:

流金歲月濾滄桑,沙石飛卷舊時光,

河漢曾經草木秀,清風無痕自留香。
流沙河曾在中國詩壇上筆走龍蛇,飲譽海內外。10年前,先生突然「見異思遷」,棄詩而作文,鼓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撥弄出舉世矚目的一個大旋渦。近年來,突然又波瀾不興,一時間,文化人都在詢問他的「流向」。蜀國的文學圈子壓根兒就消失了他那瘦比黃花的影子,消失了他那讓人心頭擱不下的謙恭,消失了他興之所至談笑驚座的幽默。
先生已逾七旬,身高1.7米,體重卻只有90多斤,怎一個「瘦」字了得,他的樣子,容易使人聯想到經霜後的棗樹,秋塘里的殘荷。光陰似箭催人老,先生已是兩鬢如霜了,但雙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態依然恬淡超然。先生言談海闊天空,雅俗共賞,亦庄亦諧。他幽默的質量,可謂絕唱,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里,引經據典,從早「幽」到晚。
先生是四川金堂人,生於1931年11月11日,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和《星星》詩刊編輯。1957年「反右」運動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親自點名,「假百花齊放之名,行死鼠亂拋之實」。流沙河在全國上下被批倒批臭,後連續接受多種「勞動改造」,累計20年。1979年他被調回四川省文聯,從1985年起專職寫作,並先後出版了《鋸齒嚙痕錄》、《獨唱》、《台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話》、《故園別》、《游蹤》、《莊子現代版》、《Y先生語錄》等著作。迄今為止,已出版小說、詩歌、詩論、散文、翻譯小說、研究專著等著作22種。

先生原名余勛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書•禹貢》之東至於海,西至於流沙,因國人名字慣為三字,遂將「河」復補。
先生的400則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語錄》堪稱一絕,真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標新立異,出語有典,理據有度。流傳頗廣的《莊子現代版》就是佐證,充分體現出他的學者風范。
先生走路的步態有異於常人,似乎有點腳不著地,給人一種飄逸感,但又不是飄飄欲仙的那種,身子薄菲菲像只風箏。風箏飛在藍天高處,輕輕漫漫,引人仰望。先生一生中只有有限的幾次出川游歷,最遠的一次是南斯拉夫。雖然足跡未遠,雖然已逾七旬,卻足以擔當起一個「老才子」的名分,寫起文章來縱橫捭闔,才情橫溢,機智幽默,反諷甚至狡黠,都在字里行間隨處可見。

閑暇時,先生喜歡養養樹。他家布滿了各種小樹,卻沒有一盆花。最高大的一株是橡樹,他似乎頗有些為之自豪。那株橡樹站在窗前,為他擋住了市塵與市聲。太陽出來時,他的書桌上便滿是葉影晃動。

先生對家鄉菜餚偏愛有加,對成都一川菜館題壁贊曰:「民以食為天,食以民為銓,百姓所贊揚,物美價且廉。」並對「白肉拌蒜泥,腰花炒豬肝,落座便可啖,爽口即為鮮。雞丁說宮保,豆腐說淮南,鍋巴燴肉片,炸響滿堂歡……」大加推崇。有朋自遠方來,如台灣詩人餘光中等來訪,便以燒餅小菜、蒸牛肉和夫妻肺片等招待客人,於是主客盡歡,念念不忘。先生還在《Y先生語錄》中說:「春天的苕菜,還有香椿拌嫩胡豆喲,夏天的涼粉,還有酸豇豆炒碎牛肉喲,秋天的泡海椒,還有干煸狗爪豆喲,冬天的泡青菜,還有豆豉熬臘肉喲。」引得讀者口水長流,望梅止渴。

先生日常居家好靜思,喜讀書,此外亦獎掖後進,扶持新人,基本謝絕社交應酬。常以春蠶吐絲之態,為中國文學的寶庫傾吐著字字珠璣。滄桑歲月終未使這條河枯竭乾涸,相反,它正滿載至清至純之水,以自身獨有的流向,靜靜地匯入我們民族文化史的無盡長河。

熱點內容
好看言情軍婚虐戀小說 發布:2025-07-18 14:41:04 瀏覽:799
男主叫袁紹古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8 14:37:41 瀏覽:819
花火彩版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18 14:36:41 瀏覽:824
滿心迷戀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8 14:34:54 瀏覽:116
陳平江婉小說最新更新522章 發布:2025-07-18 14:34:47 瀏覽:465
重生開掛賺錢的游戲小說 發布:2025-07-18 14:00:55 瀏覽:487
總裁小說很污的那種 發布:2025-07-18 13:49:54 瀏覽:191
兒童短篇小說範文示例 發布:2025-07-18 13:44:09 瀏覽:543
經典女尊小說強推 發布:2025-07-18 13:35:52 瀏覽:1
總裁受小說片段 發布:2025-07-18 13:33:46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