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是短篇小說集嗎
㈠ 沈從文和《邊城》資料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撐他所構築的湘西世界的柱石。他通過一個古樸曲折的愛情故事表現了對理想的人生形式的追求。我們從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的總體的大敘事的角度考察《邊城》,則不難發現他的真正的命意在於建構一個詩意的田園牧歌世界,支撐其底蘊的是一種美好而自然的人性。從《邊城》中,我們看到沈從文筆下詩畫般的湘西世界,自然山水滂沱而又秀美,人們單純而又勇敢,沒有貧富、地位之分,均以誠摯為美的,以親善為人之本,使讀者置身於溫馨的世界,這種描寫手法本身就是對爾虞我詐無情的鞭撻。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寶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原始文明的傳統美德。作者狀寫湘西自然之明凈,目的在於襯托湘西人清水般的心靈。他筆下的湘西風情與現實中的都市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朴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於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塗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年12月28日,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曾任清朝貴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於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後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築。四合院分前後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大小共11間。房屋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築,採用一斗一眼合子牆封砌。馬頭牆裝飾的鰲頭,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築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築特色。二十年代就蜚聲文壇,被譽為「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金介甫Jefferey C.KinKley著《沈從文論》)的沈從文先生在這里度過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童年。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兼《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1931年至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侯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沈從文故居於1991年被列為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拔款進行了整修。故居現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每天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㈡ 沈從文《邊城》的簡介
《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作者沈從文簡介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漢族,但有部分苗血統,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沈從文14歲高小畢業後入伍,看盡人世黑暗而產生厭惡心理。接觸新文學後,他於1923年尋至北京,欲入大學而不成,窘困中開始用「休芸芸」這一筆名進行創作。至三十年代起他開始用小說構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邊城》、《長河》等。他以「鄉下人」的主體視角審視當時城鄉對峙的現狀,批判現代文明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所顯露出的醜陋,這種與新文學主將們相悖反的觀念大大豐富了現代小說的表現范圍。沈從文一生創作的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早期的小說集有《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等,基本主題已見端倪,但城鄉兩條線索尚不清晰,兩性關系的描寫較淺,文學的純凈度也差些。30年代後,他的創作顯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如蕤集》《從文小說習作選》《新與舊》《主婦集》《春燈集》《黑鳳集》等,中長篇《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雲南看雲集》等。從作品到理論,沈從文後來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鄉村生命形式的美麗,以及與它的對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結構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本於自然,回歸自然的哲學。「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創作要負載的內容。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和長篇小說《長河》等。
㈢ 《邊城》短篇小說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㈣ 沈從文邊城簡介,只要簡介就可以了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
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4)沈從文邊城是短篇小說集嗎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邊城》成書於1931年,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季節。1931年社會雖然動盪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
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於是,他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作品賞析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僅烘託了人物的心理活動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而且為我們展示出湘西邊陲特有的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在作者筆下,啼聲婉轉的黃鶯、繁密的蟲聲、美麗的黃昏、如銀的月色……奇景如畫,美不勝收。
這些又都隨著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動而自然展開。或是以黃昏的溫柔、美麗和平靜,反襯翠翠愛情萌動的內心的躁動、落寞和薄薄的凄涼;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著的一層薄薄的白霧、蟲的清音重奏,烘托翠翠對儺送情歌的熱切期待,以及少女愛情的純潔和朦朧。
㈤ 請問:沈從文的《邊城》是一本長篇小說的書還是僅僅一篇文章短篇小說還是 要寫《邊城》的讀後感是針對
一本書,不過很薄,就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寫讀後感的話,可以從時代背景和作品的文學性來寫,沈從文是和魯迅差不多一個時代的人,但魯迅寫的東西太黑暗太深刻了,相比較而言,沈從文的《邊城》描寫的湘西就和天堂一樣。。。而且邊城這本小說也很有看點啊。。
㈥ 這本《邊城 沈從文集》里是不是從388頁開始的內容才是小說《邊城》
是 都說了是文集 就是包括好多文章,只是《邊城》比較出名才寫在題目上 其實邊城.只是一個中篇小說 並不長。
㈦ 邊城是短篇小說嗎
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
㈧ 沈從文的文學作品主要有哪些
沈從文文學作品全集:
邊城 [沈從文] 神巫之愛 [沈從文] 山鬼 [沈從文]
一個女劇員的生活[沈從文] 看虹錄 [沈從文] 長河 [沈從文]
大山裡的人生 [沈從文] 阿麗思中國游記 [沈從文] 一個母親 [沈從文]
阿黑小史 [沈從文] 十四夜間 [沈從文] 篁君日記 [沈從文]
創作雜談 [沈從文] 水雲集 [沈從文] 非夢集 [沈從文]
鳳子 [沈從文] 丈夫 [沈從文] 新摘星錄 [沈從文]
燈 [沈從文] 夫婦 [沈從文] 藝術教育 [沈從文]
新燭虛 [沈從文] 冬的空間 [沈從文] 好管閑事的人 [沈從文]
龍朱 [沈從文] 芸廬紀事 [沈從文] 石子船 [沈從文]
或人的家庭 [沈從文] 新景與舊誼 [沈從文] 入伍後 [沈從文]
自傳編零 [沈從文] 雨 [沈從文] 文學運動雜談 [沈從文]
往事 [沈從文] 玫瑰與九妹 [沈從文] 月下小景 [沈從文]
新與舊 [沈從文] 湘西 [沈從文] 怯步集 [沈從文]
雨後及其他 [沈從文] 老實人 [沈從文] 怯步者筆記 [沈從文]
狂人書簡 [沈從文] 致唯剛先生 [沈從文] 到北海去 [沈從文]
綠魘 [沈從文] 黑魘 [沈從文] 白魘 [沈從文]
勸人讀經 [沈從文] 窮與愚 [沈從文] 中國人的病 [沈從文]
禁書問題 [沈從文] 一點回憶一點感想 [沈從文]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友情 [沈從文] 悼勒以 [沈從文] 無從馴服的斑馬 [沈從文]
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 蜜柑 [沈從文]
旅店及其他 [小說集] 湘西民族的藝術 [沈從文] 小草與浮萍 [沈從文]
新湘行記 [沈從文] 雪晴 [沈從文] 福生 [沈從文]
在別一個國度里 [沈從文] 采蕨 [沈從文] 苗民問題 [沈從文]
鴨子 [沈從文] 生之記錄 [沈從文] 老伴 [沈從文]
一個傳奇的故事 [沈從文] 街 [沈從文] 鳳凰 [沈從文]
沅陵的人 [沈從文] 桃源與沅州 [沈從文] 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市集 [沈從文] 沈從文子集 [沈從文] 過節和觀燈 [沈從文]
虎雛 [小說集] 都市一婦人 [小說集] 鴨窠圍的夜 [沈從文]
常德的船 [沈從文] 白河流域幾個碼頭 [沈從文] 瀘溪·浦市·箱子岩
如蕤集 [小說集] 游目集 [小說集] 八駿圖 [小說集]
鳳凰集 [沈從文] 柏子集 [沈從文] 主婦集 [沈從文]
辰溪的煤 [沈從文] 沅水上游幾個縣份 [沈從文] 水車 [沈從文]
流光 [沈從文] 遙夜 [沈從文] 一天 [沈從文]
新廢郵存底 [沈從文] 沉默 [沈從文] 逃的前一天 [沈從文]
一封未曾付郵的信 時間 [沈從文] 水雲 [沈從文]
水雲集 [沈從文] 人生石板路 [沈從文] 人生的夢幻 [沈從文]
我的學習 [沈從文] 我所見到的司徒喬先生 我為什幺始終不離開歷史博物館
記丁玲 [沈從文] 西山的月 [沈從文] 湘人對於新文學運動的貢獻
湘行書簡 [沈從文] 新詩的舊賬 [沈從文] 新文人與新文學 [沈從文]
血 [沈從文] 一個女人 [沈從文] 一張大字報稿 [沈從文]
憶翔鶴 [沈從文] 貴生集 [沈從文] 游二閘 [沈從文]
雲南看雲 [沈從文] 在昆明的時候 [沈從文] 躁 [沈從文]
怎樣辦好一份報紙 戰爭到某市以後 芷江縣的熊公館
致王際真 [沈從文] 顧問官 [別集] 鳳凰集 [別集]
抽象的抒情 [沈從文] 長河集 [沈從文別集] 邊城集 [沈從文別集]
柏子集 [別集] 湘行集 [沈從文別集] 友情集 [沈從文別集]
蕭蕭集 [沈從文] 蜜柑小說集 [沈從文] 生命 [沈從文]
雪晴集 [沈從文別集] 蕭蕭 [沈從文] 湘女蕭蕭 [沈從文]
㈨ 沈從文的邊城是長篇小說嗎
中篇小說。《邊城》字數:41000字。
一般認為,篇幅在三萬字至六萬字之間的小說。也有少數十幾萬字也被算作中篇而不歸於長篇,這取決於文章內容的豐富度。其容量大小、篇幅長短、人物多寡、情節繁簡等均介於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之間,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個時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某個方面,故事情節完整。線索比較單一,矛盾斗爭不如長篇小說復雜,人物較少。所以,相比於長篇,中篇小說比較容易把握,也更容易成功。因為對於初涉創作領域的人而言,寫作長篇易陷入多數的情節造成凌亂難收的困境,而寫作短篇不是轉折太少而單調、就是轉折太多卻顯得擁擠。這時考慮將原本的構想修改中篇是一個廣受推薦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