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魯迅短篇小說獲獎
Ⅰ 魯迅文學獎 第六到八屆的所有獲獎作品及作者。
你想說的是茅盾吧》》》
Ⅱ 魯迅文學獎舉行幾屆了,該舉行第幾屆了,什麼時候舉行新的一屆,怎麼參加比賽
舉行五屆了 現在舉行第六屆
【1】、魯迅文學獎,是以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先生命名的文學獎項。創立於1986年,是為鼓勵優秀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作品的創作,鼓勵優秀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而設立的,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
【2】、魯迅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將選出該評獎年度里某一文學體裁中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目前包括以下各獎項: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詩歌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
【3】、1、凡屬評獎年度內在國家批准出版發行的報紙、刊物、出版社發表和出版的上述文學體裁、門類的作品,均可參加評選(單篇作品以首次發表的時間為准,書籍以版權頁標明的第一次出版時間為准)。 2、鑒於評選工作的語言限制,凡是用少數民族文字創作的作品,要求以漢文譯作參加評選。用少數民族文字創作的作品,可參加中國作協有關少數民族文學獎項的評獎。 3、詩歌和散文、雜文作品,以出版的詩集、散文、雜文集參評。文學理論和文學評論著述,單篇作品和理論評論專著,均可參評。
【4】、1、參評作品徵集。經中國作協書記處批准後,以中國作協的名義統一發布徵集參評作品的通知,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作協、各行業文協(作協)、全國各省級以上有關出版單位和大型文藝雜志社在規定期限內向各獎項評獎辦公室報送符合評選要求的參評作品。 2、推薦備選作品。各評獎辦公室報請各評委會批准,聘請若干評論家、作家和編輯家組成審讀小組,對推薦作品在廣泛閱讀、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篩選,提出適當數量的作品,作為供評委會審讀備選的篇目。經由3名以上評委聯名提議,亦可在審讀小組推薦的篇目以外,增添備選篇目。在評選過程中,可適當召開讀者座談會,聽取讀者的意見。 3、投票產生各單項獎的獲獎作品。評委會在認真閱讀全部備選篇目的基礎上,經充分的協會商與討論,最後投票產生獲獎作品。投票是否採用記名方式,由評委會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確定。作品獲得不少於評委總數的2/3的票數,方可當選。 4、評獎揭曉。評選結果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備案,由中國作協統一發布。對獲獎作品,頒發獎牌和獎金。對出版、刊登獲獎作品的出版社、雜志社及其現任編輯頒發證書。
【5】、第一屆魯迅文學獎(1995-1996)
第二屆魯迅文學獎(1997-2000)
第三屆魯迅文學獎(2001—2003年)
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2007——2009)
所以現在是第六屆
Ⅲ 魯迅文學獎的歷屆評獎委員會
組成
各單項獎的評獎委員會分別聘請文學界有聲望的作家、理論家、評論家、編輯家15—20人組成。
歷屆魯迅文學獎評委會名單 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各獎項評委名單 類別職務姓名短篇小說主任委員鐵凝副主任委員程樹榛、肖復興評委委員馬津海、劉震雲、李敬澤、季紅真、陳思和、胡平、曹文軒、章仲鍔中篇小說主任委員鄧友梅副主任委員陳建功、傅活評委委員牛玉秋、馮立三、張韌、汪政、楊志廣、崔道怡、蔣子龍、雷達報告文學主任委員張鍥副主任委員楊匡滿、白描評委委員王必勝、朱向前、李炳銀、何西來、肖關鴻、賀捷生、賈宏圖、蕭立軍詩歌主任委員李瑛副主任委員高洪波、葉延濱評委委員呂進、吳思敬、張同吾、趙愷、林莽、查干、韓作榮、雷抒雁散文雜文主任委員袁鷹副主任委員吉狄馬加、李興葉評委委員王劍冰、劉錫慶、李下、吳泰昌、張守仁、張陵、柳萌、謝大光理論評論主任委員張炯副主任委員王巨才、賀紹俊評委委員孔范今、吳秉傑、何孔周、鄭伯農、郭運德、酈國義、謝冕文學翻譯主任委員綠原副主任委員金堅范、方平評委委員盧永福、向前、何其莘、沈大力、楊武能、趙振江、施康強、辜正坤第三屆魯迅文學評委會名單 類別職務姓名中篇小說主任委員李國文副主任委員陳建功、張陵評委委員牛玉秋、李敬澤、何向陽、汪政、柳萌、賀紹俊、洪治綱、程樹榛短篇小說主任委員蔣子龍副主任委員楊志廣、雷達評委委員烏熱爾圖、王曉明、馮敏、葉梅、季紅真、胡平、曹文軒、章仲鍔報告文學主任委員張鍥副主任委員張勝友、韓作榮評委委員李炳銀、楊匡滿、肖關鴻、周明、賈宏圖、焦祖堯、謝望新、潘凱雄詩歌主任委員屠岸副主任委員吉狄馬加、葉延濱評委委員石英、包明德、張同吾、陳超、駱寒超、梁平、雷抒雁、黎煥頤散文、雜文主任委員王充閭副主任委員高洪波、秦萬里評委委員王劍冰、朱鐵志、劉錫慶、肖復興、張守仁、傅溪鵬、蔣元明、謝大光理論、評論主任委員鄭伯農副主任委員張健、范詠戈評委委員王先霈、吳秉傑、吳福輝、何志雲、楊揚、郭運德、賴大仁、譚好哲文學翻譯主任委員方平副主任委員陳立鋼顧問金堅范評委委員王守仁、呂同六、劉文飛、朱炯強、何其莘、陳眾議、陳喜儒、羅國祥、施康強第四屆魯迅文學獎評委會名單 類別職務姓名中篇小說主任委員鐵凝副主任委員雷達、胡平委員牛玉秋、朱向前、李佩甫、李建軍、吳義勤、洪治綱、崔道怡、謝大光短篇小說主任委員陳建功副主任委員李存葆、張陵委員馬津海、艾克拜爾·米吉提(哈薩克族)、楊黎光、吳俊、何建明、汪政、汪守德、章仲鍔報告文學主任委員張鍥副主任委員張勝友、 李炳銀委員呂雷、杜衛東、李朝全、周明、孟繁、賈宏圖、龔政文、傅溪鵬詩歌主任委員謝冕副主任委員陳崎嶸、葉延濱、韓作榮委員包明德(蒙古族)、呂進、吳思敬、沈衛星、陳超、趙愷、曹紀祖散文雜文主任委員王充閭副主任委員高洪波、彭學明委員王劍冰、吳志實、李敬澤、張守仁、張同吾、張燕玲、陳劍暉、賴大仁文學理論評論主任委員鄭伯農副主任委員張健、蔣巍(滿族)委員陸文虎、阿扎提·蘇里坦(維吾爾族)、陳美蘭、吳秉傑、范詠戈 、郜元寶、施戰軍
、閻晶明 文學翻譯主任委員葉廷芳、副主任委員陳眾議、陳喜儒委員王守仁、王家湘(女)、任吉生(女)、任光宣、朱炯強、張沖、吳岳添、夏仲翼評獎辦公室主任彭學明(土家族)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各評獎委員會名單 類別職務姓名中篇小說主任委員李存葆副主任委員閻晶明委員王春林、牛玉秋、白燁、孫甘露、李東華、李掖平、陳曉明、崔艾真短篇小說主任委員李敬澤副主任委員周大新委員何弘、李洱、肖驚鴻、張檸、陳福民、羅勇、郎偉、郭艷、黃發有報告文學主任委員何建明副主任委員梁鴻鷹委員丁曉原、馬步升、白軼民、邢軍紀、李青松、李朝全、范詠戈、賀仲明、黃濟人歌獎主任委員高洪波副主任委員陳崎嶸委員包明德、李小雨、林雪、郁蔥、羅振亞、榮榮、雷平陽、褚水敖、霍俊明散文雜文主任委員張勝友副主任委員彭學明委員王力平、布仁巴雅爾、馮秋子、朱向前、李舫、李一鳴、鄭彥英、彭程、謝有順文學理論評論主任委員廖奔副主任委員吳秉傑、何向陽委員王鴻生、劉玉琴、李國平、汪政、汪守德、施戰軍、錢念孫、凌宇文學翻譯主任委員陳眾議副主任委員白庚勝、劉憲平委員劉學慧、劉雪嵐、吳岳添、陳正發、張沖、羅國祥、羅選民、袁偉紀律監察組組長錢小芊成員路侃、袁越倫、鄭蘇伊評獎辦公室主任梁鴻鷹、劉憲平副主任彭學明、何向陽、趙寧
Ⅳ 近幾年魯迅文學獎名單
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名單
類別 姓名 作品 刊登期刊/出版社 日期
中篇小說 格非 《隱身衣》 《收獲》 2012年5月
滕肖瀾 《美麗的日子》 《人民文學》 2010年第5期
呂新 《白楊木的春天》 《十月》 2010年第6期
胡學文 《從正午開始的黃昏》 《鍾山》 2011年第2期
王躍文 《漫水》 《文學界·湖南文學》 2012年第1期
短篇小說 馬曉麗 《俄羅斯陸軍腰帶》 西南軍事文學 2012年第2期
葉舟 《我的帳篷里有平安》 《天涯》 2013年第1期
葉彌 《香爐山》 《收獲》 2010年第2期
張楚 《良宵》 《天涯》 2011年第2期
徐則臣 《如果大雪封門》 《收獲》 2012年第5期
報告文學 黃傳會 黃傳會《中國新生代農民工》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1年7月
任林舉 任林舉《糧道》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年8月
肖亦農 肖亦農《毛烏素綠色傳奇》 《中國作家·紀實》 2012年第6期
鐵流、徐錦庚 鐵流、徐錦庚《中國民辦教育調查》 《中國作家·紀實》 2012年第11期
徐懷中 徐懷中《底色》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年4月
詩歌 閻安 《整理石頭》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13年3月
大解 《個人史》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3年12月
海男 《憂傷的黑麋鹿》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12月
周嘯天 《將進茶——周嘯天詩詞選》 天地出版社 2012年3月
李元勝 《無限事》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
散文 劉亮程 《在新疆》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12年2月
賀捷生 《父親的雪山 母親的草地》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3年10月
穆濤 《先前的風氣》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2013年12月
周曉楓 《巨鯨歌唱》 東方出版社 2013年12月
侯健飛 《回鹿山》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1月
文學理論評論 孟繁華 《文學革命終結之後——新世紀文學論稿》 現代出版社 2012年5月
魯樞元 《陶淵明的幽靈》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2年6月
程德培 《誰也管不住說話這張嘴》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1年7月
張新穎
《中國當代文學中沈從文傳統的回響——
〈活著〉、〈秦腔〉、〈天香〉和這個傳統
的不同部分的對話》
《南方文壇》 2011年第6期
賀紹俊 《建設性姿態下的精神重建》 作家出版社 2012年1月
文學翻譯 譯者趙振江 《人民的風》 作家出版社 2011年1月
譯者劉方 《布羅岱克的報告》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2年8月
譯者王家湘 《有色人民——回憶錄》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11月
譯者韓瑞祥 《上海,遠在何方?》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年9月
Ⅳ 中國歷屆魯迅\矛盾文學獎獲獎名單
魯迅文學獎是為鼓勵中國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作品的創作,鼓勵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而設立的,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魯迅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
第一屆(1995-1996年)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老屋小記》 史鐵生
《霧月牛欄》 遲子建
《趙一曼女士》 阿 成
《鎮長之死》 陳世旭
《哺乳期的女人》 畢飛宇
《心比身先老》 池 莉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父親是個兵》 鄧一光
《小的兒》 林 希
《挑擔茶葉上北京》 劉醒龍
《年前年後》 何 申
《天知地知》 劉 恆
《沒有語言的生活》 東 西
《黃金洞》 閻連科
《天缺一角》 李貫通
《雙魚星座》 徐小斌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品
《錦州之戀》 邢軍紀 曹岩
《靈魂何歸》(亦名:《沒有家園的靈魂》) 楊黎光
《黃河大移民》 冷 夢
《黑 臉》 一 合
《慟問蒼冥》 金 輝
《沒有掌聲的征途》 江宛柳
《東方大審判》 郭曉嘩
《溫故戊戌年》 張建偉
《淮河的警告》 陳桂棣
《大國長劍》 徐 劍
《敦煌之戀》 王家達
《共和國告急》 何建明
《走出地球村》 李鳴聲
《開 埠》 程童一等
《毛澤東和蒙哥馬利》 董葆存
全國優秀詩歌獎獲獎作品
《生命是一片葉子》 李 瑛
《今天沒有空難》 匡 滿
《韓作榮自選集》 韓作榮
《在瞬間逗留》 沈 葦
《鳥落民間》 張新泉
《狂 雪》 王久辛
《尋覓光榮》 辛 茹
《拒絕末日》 李松濤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榮譽獎獲獎作品
《我的家在哪裡》 冰 心
《賦得永久的悔》 季羨林
《牽牛花蔓》 嚴 秀
《半月隨筆二集》 雷 加
《郭風散文選集》 郭 風
《煙水江南綠》 艾 煊
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獲獎作品
《認識老舍》 樊 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文學價值論》 敏 澤
《自傳統至現代--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變遷論》 陳 伯
《論魯迅與林語堂的幽默觀》 曾鎮南
《茅盾幾部重要作品的評價問題》 邵伯周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獲獎作品
《華茲華斯抒情詩選》 楊德豫 譯
《艾青詩百首》 燕漢生 譯
《浮士德》 綠 原 譯
《修道院紀事》 范維信 譯
《萊蒙托夫全集2·抒情詩Ⅱ》 顧蘊璞 譯
第二屆(1997-2000年)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鞋》 劉慶邦
《清水裡的刀子》 石舒清
《吹牛》 紅 柯
《廚房》 徐 坤
《清水洗塵》 遲子建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夢也何曾到謝橋》 葉廣芩
《被雨淋濕的河》 鬼 子
《永遠有多遠》 鐵 凝
《吹滿風的山谷》 衣向東
《年月日》 閻連科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品
《流淚是金》 何建明
《遠東朝鮮戰爭》 王樹增
《西部的傾訴》 梅 潔
《中國863》 李鳴生
《生死一線》 楊黎光
全國優秀詩歌獎獲獎作品
《羞澀》 楊曉民
《曲有源白話詩選》 曲有源
《地球是一隻淚眼》 朱增泉
《西川的詩》 西 川
《純粹陽光》 曹宇翔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榮譽獎獲獎作品
《大雅村言》 李國文
《山居筆記》 余秋雨
《精神的歸宿》 朱鐵志
《昨夜西風凋碧樹》 徐光耀
《張抗抗散文》 張抗抗
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獲獎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評價》 陳 涌
《1903:前夜的涌動》 程文超
《12個:1998年的孩子》 何向陽
《西部:偏遠省份的文學寫作》 韓子勇
《文學理論現代性問題》 錢中文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獲獎作品
《濟慈詩選》 屠 岸 譯
《堂吉訶德》 董燕生 譯
《奧德賽》 王煥生 譯
《秧歌》 董 純 譯
《聖殿》 陶 潔 譯
第三屆(2001-2004年)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上邊》 王祥夫
《馱水的日子》 溫亞軍
《大老鄭的女人》 魏微(女)
《發廊情話》 王安憶(女)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玉米》 畢飛宇
《松鴉為什麼鳴叫》 陳應松
《好大一對羊》 夏天敏
《歇馬山莊的兩個女人》 孫惠芬(女)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品
《中國有座魯西監獄》 王光明 姜良綱
《寶山》 李春雷
《瘟疫,人類的影子「非典」溯源》 楊黎光
《西藏最後的馱隊》 加央西熱(藏)
《革命百里洲》 趙瑜、胡世全
全國優秀詩歌獎獲獎作品
《野詩全集》 老鄉
《郁蔥抒情詩》 郁蔥
《幻河》 馬新朝
《倖存的一粟》 成幼殊山
《娜夜詩選》 娜夜(滿、女)
全國優秀散文雜文榮譽獎獲獎作品
《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 賈平凹
《大河遺夢》 李存葆
《病隙碎筆》 史鐵生
《獨語東北》 素素
《一個人的經典》 鄢烈山
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獲獎作品
《難度·長度·速度·限度--
關於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 吳義勤
《〈手稿〉的美學解讀》 王向峰
《打開詩的漂流瓶--現代詩研究論集》 陳超
《朱向前文學理論批評選》 朱向前
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獲獎作品
《神曲》(但丁·著·義大利文) 田德望 譯
《雷曼先生》(斯文·雷根納·著·德文) 黃燎宇 譯
http://hi..com/jackboo/blog/item/3178c21b72befafbae513325.html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周克芹 百花文藝出版社
《東方》 魏巍 人民文學出版社
《將軍吟》 莫應豐 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中國青年出版社
《芙蓉鎮》 古華 人民文學出版社
《冬天裡的春天》 李國文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黃河東流去》 李准 北京出版社
《沉重的翅膀》(修訂本) 張潔 人民文學出版社
《鍾鼓樓》 劉心武 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平凡的世界》 路遙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少年天子》 凌力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都市風流》 孫力 余小惠 浙江文藝出版社
《第二個太陽》 劉白羽 人民文學出版社
《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榮譽獎:
《浴血羅霄》 蕭克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金甌缺》 徐興業 海峽文藝出版社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戰爭和人》(一、二、三) 王火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白鹿原》(修訂本) 陳忠實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白門柳》(一、二) 劉斯奮 中國青年出版社
《騷動之秋》 劉玉民 人民文學出版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
《抉擇》 張 平
《塵埃落定》 阿 來
《長恨歌》 王安憶
《茶人三部曲》(一、二) 王旭烽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它們是:《張居正》 作者 熊召政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無字》 作者 張潔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歷史的天空》作者 徐貴祥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英雄時代》 作者 柳建偉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東藏記》 作者 宗璞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http://..com/question/17577881.html
Ⅵ 魯迅文學獎何時不再與「丑聞」相伴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你可以網路一下魯迅的生平,再借鑒一下胡適的生平,你就沒什麼不平衡的,
爛獎當然要發給爛人 了!
正當人們對作家方方勇敢地站出來力阻涉嫌「暗箱操作」「跑獎」的湖北詩人柳忠秧瓜葛魯迅文學獎而贊嘆,並為後者有可能入圍魯迅文學獎並最終獲獎而捏了一把汗之際,第六屆魯迅文學獎日前終於瓜熟蒂落——有關方面公布了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獎、詩歌獎、散文雜文獎、文學理論評論獎等七個獎項的獲獎作品,並同時公布了實名投票情況。
然而,或許是註定了魯迅文學獎要與「丑聞」一路同行,或許只是同一撥人積習難改的評選操作方式使然,幾乎就在魯獎公布的同時,與方、柳之爭差不多程度且有可能更有過之的爭議隨之而來——64歲的四川詩人周嘯天,以如此之古體詩,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方方的評價是:「單就網上曝出的一些作品而言,其水平還不如柳忠秧。」
僅以手頭看到的幾首周詩來看,說此次魯迅文學獎評獎的確再爆「丑聞」,一點不為過,且極有可能是個超級大「丑聞」。
讓我們先看看獲獎詩歌。
首先,周詩的題材現實而功利、新聞而口水,根本就沒有經過任何沉澱、過濾。其詩作,頗似對社會生活表象神往卻不得要領的塗鴉。
比如,他寫超級女聲,寫翁帆楊振寧訂婚,寫張國榮,寫澳門賭城,寫薩達姆被俘……僅從其入詩的材料來看,基本上就是個大雜燴,根本就未觸及詩歌本體,根本就未觸及詩歌精神,根本就未觸及詩歌情感,根本就未觸及詩歌體式。
不知道年逾古稀的王蒙老先生是看走了眼,還是旁的什麼,其《讀來甚覺暢快》一文,談及周嘯天詩《將進茶》一詩,認為它「亦屬絕唱」「已屬絕倫」,非常不可思議。
王蒙的詩評,與這段軼事有關聯否,不得而知:周嘯天初識王蒙,是在2002年,在安徽師大李商隱研究年會上。當時,聽了王的講座,周嘯天寫了一首《聽王蒙講座感賦》,首段為:「師大禮堂無虛席,王蒙咳唾頗解頤;點竄玉溪錦瑟字,鑿空亂吐葡萄皮。」不久,周把這首詩連同另外幾首,寄給了王蒙。
其次,周詩的氣度很是狹小,體驗超級虛假。
若只是隨便讀讀,無人不會認為此乃茶餘飯後的游戲之作,難言真正意義上的詩歌。比如,其寫《超級女聲》,「今宵熒幕富星光,五省共追超女狂。歌曲一朝驚屈賈,粉絲十萬下江湘……另類推陳易出新,歌壇況復見清純。珠圓荷潔呈靚影,筆暢墨酣賦宇春」。
對於「靚穎」「宇春」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追星階段、粉絲階段;對於這一事件的認知,基本上處於懵懂無知、少有批判的前認知階段;對於這一事件以及幾個女孩子的情感投入,也頗概念化,虛情假意,情感蒼白。很難想像,這首詩出於一位老先生之手,如果這也能算作是詩的話。
再有,周詩缺少靈魂,缺少基本的情感投入與表現。
比如,寫印尼海嘯:「由來劇變不可測,朝或多金暮洗白;飢寒起盜令齒冷,一方有難八方惜;港台慷慨盡解囊,大陸富豪莫羞澀!」這樣的一場人類災難,在詩人的筆下,竟看不到一絲一毫的情感激盪,有的只是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模式化濫情、煽情。這場人類人類災難,在詩人的世界裡,簡化到了只是伸手要錢——拿錢來,「莫羞澀」!
周嘯天堪稱以成敗論英雄的範本,日前其接受采訪時,信心爆棚,言:「不敢說自己已經超越了唐人,但我拿出自己的詩詞參評中國文學的最高獎之一,是因為我看到了當代詩詞作品中已經有了不輸於唐代詩歌的文采,更重要的是寫出了當代人的風貌和精神價值。」
這不能不讓人想起民國軍閥張宗昌的遺作,並為其沒機會獲得魯迅文學獎而遺憾!不是嗎?張宗昌的詩,豈不是更「接地氣」,更「亦屬絕唱」「已屬絕倫」?
實際上,魯迅文學獎已不是一次與「丑聞」相伴,比如,2007年的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擔任評委的雷達、李敬澤、何建明和洪治綱等人,同時成為該屆魯迅文學獎的獲獎者。有論者指,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的文學評獎中,亦屬絕無僅有。2010年10月,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獎結果出爐,武漢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車延高因詩集《嚮往溫暖》獲獎。其兩首舊作《徐帆》和《劉亦菲》被網友翻出,並被戲稱為口水詩、「羊羔體」。2012年7月《文學報》發表署名文章,直指第五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類得主、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譚旭東33萬字的作品《童年再現與兒童文學重構》中,竟有23萬字是抄襲。
作為一個國家級文學獎項,魯迅文學獎的評選,無疑是代表了國家意志,屬於一種國家行為。我們難以想像,這樣的一種國家意志、國家行為,竟至如此連年漏洞百出、「丑聞」不斷。
眾所周知,近年來,純文學處境尷尬、乏人問津。作為純文學的一個方向標、一種導引和指向,魯迅文學獎肩負的使命毋庸置疑。遺憾的是,單嚴肅性、權威性這一項,魯迅文學獎即難負重託,每每令人失望。終其究,魯獎淪為一場又一場看客鬨笑和網路狂歡,再再顛覆、解構著文學,連帶玷污、糟蹋了魯迅。
這到底是魯迅文學獎評選的悲哀,還是魯迅文學獎評選者的悲哀?這到底是魯迅文學獎本身的悲哀,還是中國文學現狀的悲哀?這樣的魯迅文學獎,這樣的魯迅文學獎評選,又怎麼能讓人看到中國文學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