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著名短篇小說
Ⅰ 俄羅斯唯一以短篇小說創作登上世界文壇高峰的作家是誰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給過契科夫極高的評價,他曾經說他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家」,他還說道「我撇開一切虛偽的客套肯定的說,從技巧上來講,他,契科夫,遠比我高明!」
安·巴·契科夫是一個擅於把控社會情緒的短篇小說天才。1860年,他出生在羅斯托夫省塔甘羅市。小時候,他在父親的雜貨鋪里長大,童年記憶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就是站櫃台和做買賣。到了1876年的時候,由於家裡破產,父親一個人去莫斯科當小伙計。不久便舉家搬遷至莫斯科。只留下了契科夫一個人在故鄉繼續求學,他就這樣一個人度過了艱苦的三年時間。
第二個階段自八十年代下半期起,契科夫聲譽日增,到了1888年,他已經是《梅爾柏密尼》《五顏六色的故事》《在黃昏》《天真的話》《短篇小說集》等五個故事子集的作者了。
他創作的題材比以前更加豐富,對於生活的挖掘更加的深廣,從道德的角度來揭露生活矛盾。並且擅於通過諷刺的手法,去控訴資本主義社會的「可怕罪惡」,比如《公爵夫人》中,契科夫暴露有財有勢者的偽善與虛榮,《跳來跳去的女人》則淋漓盡致的展示了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可笑可悲的貧乏心靈。
在他創作的第三個階段里,具有極大的藝術概括力。比如《套中人》里,契科夫描繪了一個害怕接觸實際、害怕接觸新生事物死心守衛政府法令的別里科夫,諷刺和鞭撻別里科夫造成這種畸形性格的反動八十年代。他塑造了一個情緒激昂和善於思索的伊凡伊凡內奇形象,反映了九十年代後期的重要歷史情況。進步的革命階級中的革命激昂情緒在不斷的滲透擴展到其他行業。
Ⅱ 肖洛霍夫是前蘇聯作家,他的長篇小說有哪些
米哈依爾·肖洛霍夫(M.A.Sholokhov)(1905-1984),是二十世紀蘇聯文學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國讀者十分熟悉且至今仍給予特殊關注的作家。這不僅僅因為他給世界人民留下了《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等珍貴的文學遺產,還因為他一生的創作和文學活動與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始終存在著或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並產生了一定影響。
1925年他們回到了頓河地區定居。《靜靜的頓河》第一部的巨大成功使肖洛霍夫聲名鵲起,經過14年的時間終於全部聞名於世1926年,他出版小說集《頓河故事》和《淺藍的原野》(後合為一集),受到文壇的關注。在集子的20多篇小說中,作家把嚴峻而復雜的社會斗爭濃縮到家庭中間和個人關系之間展開,在哥薩克內部尖銳的階級沖突的背景中展示了觸目驚心的悲劇情景和眾多的悲劇人物。早期作品特色鮮明,但藝術上還欠成熟。1940年,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完成。小說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Ⅲ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對嗎)
是的。《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
《窮人》一文的寫作年代,正是俄國歷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斗爭日趨高漲,逐漸形成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然而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
這篇小說寫了漁夫和她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朴善良的同情心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時期窮苦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美好的心靈。
(3)蘇聯著名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窮人》作為小說,各種敘事元素基本具備,精緻精巧,可謂典型。小說常規的要素,無非是人物、情節、環境,而三者又必須高度統一。
《窮人》第一段環境描寫,其實是雙重的環境描寫。用比較教條的小說要素來分析,室外屬於自然環境描寫,但暗示的卻是當時整個社會的生存條件和氛圍。殘酷,陰暗,粗暴,危險……這使得小說明明不是武打,不是戰爭,但卻依然有驚心動魄的效果。
室內屬於社會環境描寫,正好和室外環境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它溫馨,溫暖,干凈,安寧,其實就是主角桑娜的外化、物化,是桑娜內心精神化為了這間漁家小屋。但是,在整個自然環境的巨大陰影中,小屋不僅清貧,而且單薄,它的力量和光芒都是非常有限的。
這不僅僅是黑暗與光明、寒冷與溫暖的對比,也是巨大與微弱的對比。
Ⅳ 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作者是誰
我認為,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作者是蘇聯作家肖洛霍夫。
參考文獻:
陳遠,於首奎,梅良模等 主編.世界網路名著大辭典·文學藝術.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第247頁.
Ⅳ 求蘇聯短篇小說名
《永不掉隊》《一千零一夜》《禍起蕭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海底兩萬里》
Ⅵ 蘇聯小說,講的是哥薩克的故事
《靜靜的頓河》 肖洛霍夫
《靜靜的頓河》描繪了1912年至1922年間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國內戰爭)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頓河兩岸哥薩克人在這10年中的動盪生活,廣泛地反映了哥薩克獨特的風土人情,哥薩克各個階層的變化、廣大哥薩克在復雜的歷史轉折關頭所經歷的曲折道路,以及捲入歷史事件強大旋渦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劇命運。
這部小說場景宏偉,畫面生動;氣勢雄渾的戰爭和革命場面與細膩的日常生活場面相互轉換,風景描寫與人物心理變化彼此襯托;眾多人物及其命運在歷史事件的錯綜復雜中得到了深刻表現。正如肖洛霍夫寫給高爾基的信中所言,他在《靜靜的頓河》中所寫的「都是嚴酷的真實」,這一點是其最大的成就之一。本書另一成就是塑造了葛利高里的復雜形象。小說整個復雜而曲折的故事以他生氣勃勃的登場開始,以他的痛苦、孤寂的下場結束。小說全部重大而多方面的內容都是通過他坎坷、艱難和最後毀滅的一生經歷而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他的形象得到小說里最多方面深入細致的描寫,在他身上傾注著作者的全部思想和藝術激情。
小說的藝術成就也是很突出的。結構是龐大復雜的,但它大而嚴謹、雜而不亂。整部長篇小說共分四部八卷,由於作者的精心安排,情節的發展騰挪跌宕,故事演變曲折自然,頭緒紛繁而線條分明,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小說時空轉換闊大,具有一種特別豪邁的氣魄。對於整個故事情節的描繪,最明顯特點是真實事件與藝術虛構的結合。同時採用粗獷濃烈和深微細膩交替使用的手法,真實再現俄國歷史大轉變時期時代的脈搏。《靜靜的頓河》的故事敘述,引用了許多民歌民謠,以很大篇幅描繪不斷變幻的自然風光,極具鄉土風情,同時達到烘託人物的目的。語言清新明快,技巧多樣,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米哈依爾·亞歷山德羅維奇·肖洛霍夫(1905—1984年) 當代最著名的蘇聯作家之一,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世界聲譽的文學巨匠。1905年5月24日生於頓河流域克魯日林村的一個商店職員家庭。肖洛霍夫出生和長期居住在頓河流域,非常熟悉頓河哥薩克的風俗習慣。1918年當他在中學讀四年級時,因國內戰爭開始而輟學。不久,就投身革命。1920—1921年擔任卡爾金鎮革命委員會辦事員,並參加了武裝征糧隊,經常在草原上同匪幫作戰。1923年參加了莫斯科共青團作家和詩人小組「青年近衛軍」。1926年,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頓河故事》。同年返回故鄉,從事專業創作。
1965年,肖洛霍夫「由於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式的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現了蘇聯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為紀念這位世界著名的作家誕辰10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今年(2005)定為肖洛霍夫年。
可以在這里找到此書:http://www.shulu.net/newbook/wgwx/jjddh/jjddh.html
http://www.tianyabook.com/jingjingdenhe/
Ⅶ 《小麻雀》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蘇聯的高爾基,他的代表作(至少三個)
高爾基,蘇聯著名作家代表作《母親》、《在人間》、《我的大學》
《母親》標志著作家思想和藝術上的成熟,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開辟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
小說取材於1902年高爾基的家鄉諾夫戈羅德附近的索爾莫夫鎮的「五一」遊行。遊行的領導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處眾生流放。高爾基在遊行前就聽說過扎洛莫夫,遊行以後,他和繼續兒子事業的扎洛莫夫的母親安娜有了交往。《母親》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跡為基礎寫成。
《在人間》是高爾基用圓潤的筆法寫了自己少年時代的生活,他用親身體驗的生活經歷,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徵和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
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他為了生活,靠與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出去賣糊口,他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干過洗碗工,還做過聖像作坊徒工。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但他一有機會就閱讀大量的書籍。生活的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我的大學》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其餘兩部為《童年》、《在人間》,該書首次出版於1923年。
該書中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7)蘇聯著名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高爾基早期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品多取材於他的底層生活的見聞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漢題材的小說《切爾卡什》,描寫了老流浪漢切爾卡什勇敢、獨立不羈、不屈從於金錢和保持人的尊嚴的高貴品質,說明盡管這些人的精神包袱還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卻高尚得多。
在藝術上,《切爾卡什》充分顯示了高爾基早期現實主義作品刻畫復雜性格的卓越技巧。這些作品除強烈地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外,還力圖揭示流浪漢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新舊意識的斗爭,捕捉勞動群眾生活的時代特徵,其目的仍然是要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高爾基的文學創作起步於浪漫主義。高爾基一生都在探索個人和歷史的關系,尋找合理的社會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滿激烈的內心沖突,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高爾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監督和放逐,但他依舊始終如一地進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學活動。
在塑造藝術形象方面,高爾基強調通過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動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質,同時展示社會發展的未來前景,其現實主義創作又融入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樂觀、自信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高爾基主張作家應以現實主義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形象,使藝術形象真實而生動。他在《淺談我怎樣學習寫作》中說到:「假如一個作家能從二十到五十個,以至於幾百個小店老闆、官吏等人物身上把他們員具代表性的階級特點、習慣、嗜好、姿勢、信仰和談吐等抽取出來,再把它們綜合在一個小店鋪老闆、官吏、工人的身上。
那麼,這個作家就能用這種方法創造典型——這才是藝術」:因此,他認為作家必須認真地觀察生活,研究社會,從生動豐富的生活現象中概括社會的本質,並把它們表現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之中。
Ⅷ 俄國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被譽為「一流的幽默作家」,他有哪些作品呢
契訶夫俄羅斯世界一流的短篇小說大師,傑出的劇作家,是19世紀末俄羅斯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被譽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作家」。其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草原》《凡卡》、戲劇《櫻桃園》等。
Ⅸ 俄國三大短篇小說之王的作品分別是什麼
安東·契訶夫的作品《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等。
19世紀末俄羅斯的世界短篇小說巨匠,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其劇作也對二十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堅持批判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辛辣的諷刺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Ⅹ 有哪些必讀的俄羅斯文學作品
俄羅斯文學,尤其是二戰前和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學之一,就其所處理的思想、所提出的問題以及作為個人和社會與世界互動的人類生活的分析而言。
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以現實主義潮流而聞名,受到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擁護,但也受到其他作家的追捧。
俄羅斯作家最重要的作品有:
高爾基:俄國工人階級的社會現實主義,他是布爾什維克宣傳在1917年俄國革命期間和之後的海報男孩。但是高爾基的忠誠要比蘇聯機器釋放的東西復雜得多。最重要的是,他堅定不移地倡導工人階級解放,無產階級斗爭,理性、積極的觀點,以及在日益黑暗的世界中永不停止的理想主義,使他不僅成為蘇維埃俄國人欽佩的人物,而且成為全世界意識形態清醒的讀者欽佩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