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一篇短篇小說

一篇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6-15 07:50:36

⑴ 找一篇短篇小說

《自知之明》 紀伯倫
貝魯特。
一個細雨蒙蒙的夜晚,賽里姆坐在寫字台前,台上放著許多古書和紙。
賽里姆正在讀一篇哲學通信,那是蘇格拉底示意門生柏拉圖要有「自知之明」的一篇文章。
賽里姆邊細讀文中那些珍貴字句,邊回憶哲學家及導師們關於這個問題的論述。他發現,西方思想家無不堅守蘇格拉底的思想,東方學者也都遵循蘇格拉底的教誨。讀著想著……賽里姆的思想完全沉浸在了「自知之明」題目中,禁不住突然站起來,伸展雙臂,高聲喊道:
「是的,是的!自知之明乃各門學問之母!我嘛,應該知道自己。我完全了解自己。了解我的個性,細微入里,我理當揭開我心靈的幕簾,除去心靈深處的飾物,同時闡明:我的精神存在的意義在於物質存在,物質存在的秘密在於精神存在。」
賽里姆侃侃而談,激情洋溢,異乎尋常,雙目間燃燒著渴求自知的火炬。之後,他走進隔壁房間,塑像似的站在上頂天花板、下到地面的巨大玻璃鏡前,留神觀看自己的身影,仔細端詳自己的面容,看過自己的頭形,又照自己的整個形體-…
就這樣,賽里姆站了半個鍾頭,彷彿永恆觀念已將宏偉思想降予他,使他憑借其力量,足以明察自己的靈魂深處,令其內心各個角落充滿光明。接著,他從容不迫地張開口,自言自語說:
「我身材矮小;拿破崙、雨果也都是小個子。
「我的前額狹窄;蘇格拉底、斯賓諾莎也都是窄額頭。
「我的前頂光禿;莎士比亞也有個光禿前頂。
「我的鼻子大,且有個彎兒;賽凡魯拉、伏爾泰和喬治·華盛頓,都生著鷹鉤鼻。
「我有眼病;使徒保羅和尼采亦均有眼疾。
「我的嘴大,下唇前凸;西塞羅和路易十四也都是大嘴凸唇。
「我的脖子粗;翰尼巴勒、邁爾蓋斯·安東尼奧也是粗脖子。
「我的耳朵長且外凸;拜倫、塞萬提斯也都生著一對扇風耳。
「我顴骨凸出,面頰下凹;拉菲特、林肯也是這樣。
「我的兩個肩膀不一般平,而是一高一低;奧比塔、艾迪布·伊斯哈格亦如此。「我手掌粗大,手指短小;佩利科、但丁也是這樣。
「總而言之,我體態瘦弱,就像大多數思想家那樣,因勞心而累垮了軀體。奇怪的是,我像巴爾扎克一樣,寫作或閱讀時,身邊總放著咖啡壺。此外,我像托爾斯泰和馬克西姆·高爾基,喜與平民交往。
「我一兩天才洗一次手臉;貝多芬、沃爾特和泰曼,都有這種習慣。奇妙的是,我像薄伽丘和倫勃朗,喜歡探聽女人的消息,希望知道她們在丈夫不在家時的所作所為。
「我饞酒,堪與諾亞、艾卜·努瓦斯、德彪西和馬爾羅相比;我貪食美味,可與彼得大帝和白什爾·舍哈比國王並論。」
賽里姆先生沉默片刻,然後用指尖摸著腦門,又說道:
「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實際情況!古今偉人的特質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一個具有這樣優點的青年人,必定能在這個世界上干出一番偉大事業。
「自知之明乃格言之首。今夜,我已經了解自己。自今夜始,我將開始一項偉大的工作;那是這個世界啟示我的,並給我的靈魂注入了各種不同因素。我曾陪伴過人類的若干偉人,自諾亞至蘇格拉底、薄伽丘及艾哈邁德·法里斯·舍德亞格。我不知道我將開始的那項偉大工作是什麼。但是,像我這樣一個集物質與精神於一身的人,確乎是日夜所創造的奇跡。我已經了解自己。是的!憑安拉起誓,我已充分知道自己。願我的靈魂長在,個性永存,宇宙久在,直至我的大業告成。」
賽里姆先生在房間里踱來踱去,人的外觀掛在他那醜陋的面孔上,他邊走邊動,用貓叫聲混雜著骨頭碰撞的音調,重復著艾布·阿拉的詩句:
縱然僅留下我一個人,
也要創出空前的奇跡。
一個時辰過後,我們這位朋友身裹襤褸衣衫,躺在他那張破床上睡著了,鼾聲如雷,響徹天空;那響聲與其說像人打呼嚕,不如說更像石磨轟鳴。

⑵ 有好看的短篇小說沒

好看的短篇小說有:
1、變色龍(小說)《變色龍》是俄國作家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契訶夫在該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當他以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時,就揚言要弄死它並懲罰其主人。當他聽說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將軍時,一會兒額頭冒汗,一會兒又全是哆嗦。通過人物如同變色龍似的不斷變化態度的細節描寫,有力地嘲諷了沙皇專制制度下封建衛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臉。《變色龍》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的代表作,「變色龍」已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9]該作已被收入初中語文課本。【詳細》》】
2、百萬英鎊(小說)《百萬英鎊》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中短篇小說,發表於1893年。講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辦事員美國小夥子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倫敦的兩位富翁兄弟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大鈔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內如何收場。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並且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文章以其略帶誇張的藝術手法再現大師小說中諷刺與幽默,揭露了20世紀初英國社會的拜金主義思想。【詳細》》】
3、裝在套子里的人(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國作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訶夫塑造了一個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想做一個純粹的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別里科夫。別里科夫的世界觀就是害怕出亂子,害怕改變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為,在客觀上卻起著為沙皇專制助紂為虐的作用。他轄制著大家,並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給眾人精神上的壓抑,讓大家「透不出氣」。可以說是專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靈,使他懼怕一切變革,頑固僵化,他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但更是受害者。【詳細》》】
4、鼻子(小說)《鼻子》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於1916年,後選入小說集《羅生門》之中。該作描寫一個老和尚因鼻子過長而苦惱不已,想方設法要對身體器官進行矯形。經過一番頗富戲劇性的折騰,老和尚的鼻子終於如願以償地縮短了。然而,老和尚還沒來得及享受「手術」成功帶來的喜悅,就開始心生悔意。導致這心理驟變的原因說來十分簡單——鼻子修復後,老和尚遭到了眾人更為猛烈的嘲笑。惶惶不安中,一天,奇跡終於發生了。老和尚的鼻子又恢復了原來那副形狀。【詳細》》】
5、狂人日記(小說)《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詳細》》】
6、我的叔叔於勒(小說)《我的叔叔於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的短篇小說。這篇文章主要寫「我」一家人在去哲爾賽島途中,巧遇於勒經過,刻畫了菲利普夫婦在發現富於勒變成窮於勒的時候的不同表現和心理,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於勒的不同態度揭示並諷刺了在階級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情形。這篇小說,通過菲利普一家對待於勒態度的前後變化,形象地展示了小資產階級愛虛榮、向上爬的卑俗心理,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和人的關系,是「赤裸裸的利害關系」,是「冷酷的現金交易」,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和腐朽。【詳細》》】
7、項鏈(小說)《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於1884年的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鏈,來炫耀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鏈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鏈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鏈。《項鏈》採用了以物寫人的手法,將項鏈作為一條主線,從它與人物的多重關系出發,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使讀者透過項鏈對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瞭然。【詳細》》】

⑶ 我需要一篇五百字的短篇小說

晨起趨步窗前,一陣冷風飄來問好,毫無防備的抖了一下,反身扯來外套披上,窗外,久違的雨水不知何時悄悄來訪,細看地面,想必昨晚曾被大雨或是中雨洗涮過,面前斜飛的細雨,敢情是有意留下向冬夜甜睡醒來的人們請安吧!將手伸出,輕輕拍下的綿雨像落花般沁潤我心。不遠處,樹葉上晶瑩剔透的雨滴清晰可見,裊裊娜娜的雨絲飄落葉上後滑至葉尖,凝聚成滴滴珠露,繼而串串往地面奔去,仿如下凡仙女身上揚飛的薄紗裙帶,令人賞心悅目,浮想聯翩,閉上雙眼深吸一口,清新愜意的空氣豐盈了整個早晨。
可惜今天不是周末,這倚窗聽雨看景不敢多留戀,於是洗漱更衣,出門牽著冬雨的手,邀上冷風,一路結伴,心情舒暢的上班去。
教室落座後聽到有人埋怨天氣,不禁戲笑:不下雨時天天盼,如願之後卻詛咒,激怒老天爺賜個「大旱盼雲霓」的日子看你怎麼辦?
清早的細雨,於乾旱欲裂的大地而言,其實如同期盼已久的甘露降臨,不明白同事怎會如此抗拒?我是萬分喜歡的,不是因為對雨天情有獨鍾,而是長時間遭遇滿天灰塵橫飛的侵擊令我厭惡,這綿綿冬雨,雖然潮臟了地面,弄濕了衣裳,並帶來諸多不便,可她卻以無聲的博愛,默默的滋潤著這乾涸的大地,還人們一個清爽,還早晨一個清新。
拎著美好的心情,摁下開關,打開電腦開始工作。不知不覺的很快就離下班只有一小時了,我停下手上活伸起懶腰來,剛舒展一半時主任突然撞進,我收攏不切,差點人仰椅翻。主任笑了笑,放下手中的文件然後離去,對著其背影聳了一下:幸好剛才沒有閃腰,幸好剛才沒有跌倒,幸好領導善解不語。否則,這尷尬場面不知當如何收拾?回頭看,細雨在吻著透明的窗玻璃,滑下的水痕如頑童小手般俏皮的向我揮舞,敢情是偷窺了剛才一切。
想起早上同事竟因雨天生氣,當初是如何盼雨倒是忘了!不禁搖頭輕笑:生活中往往就有那麼些許人,之前拚命追求想要得到的東西,真正擁有時卻不懂好好珍惜,一旦失去後又追悔莫及。還有那麼些人,自我感覺良好,處處展示高姿態,受不得半點委屈和磨難,工作分配多點就牢騷滿腹,下基層幹活就千方百計找借口逃避,遇到好處第一個舉手報名,上班遲到早退次數最多,卻整天大呼懷才不遇。沒有深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道理。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自覺還沒從兒時的純真走出來,鏡中的自已卻不知什麼時候已變得如此老態龍鍾了!「光陰似箭」套在時間身上實在妥貼。因而,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緣,擁有時當真要好好珍惜,遇著了就不要輕易錯過,不然,當你驀然回首時,什麼也不見了。如同窗外的雨水,再看時,雨停了。
下班回家,踏在雨水滋潤的路面,吸著明凈的空氣,抱著柔柔的冷風,清心愉悅的感覺油然而生,足下腳步明顯比以往邁得輕快,平日刺耳的過往車聲現在聽來竟是如此的悅耳動聽,步至人多擁擠之處不再像平時那麼討厭,占人行道的路邊攤販也沒有之前反感了……原來,快樂如此簡單!於我,一場冬雨足矣!
人生其實就如一個劇本:精采,憂傷,煩惱,快樂,成功……全由你手上的筆尖撰寫。

⑷ 怎樣寫好一篇短篇小說

不管是寫短篇還是長篇,都要有一份大綱,這樣才能讓你的小說劇情有更明確的進展,也有更深的感觸,讓讀者也更深刻。
我是在湯圓創作里寫的小說,感覺還不錯,碼字也舒服。

⑸ 幫我寫一篇短篇小說500字左右 速度

《狗》
小時候我害怕狗。記得有一回在新年裡,我到二伯父家去玩。在他那個花園內,一條大黑狗追趕我,跑過幾塊花圃。後來我上了洋樓,才躲過這一場災難,沒有讓狗嘴咬壞我的腿。
以後見著狗,我總是逃,它也總是追,而且屢屢望著我的影子狺狺狂吠。我愈怕,狗愈凶。
怕狗成了我的一種病。
我漸漸地長大起來。有一天不知道因為什麼,我忽然覺得怕狗是很可恥的事情。看見狗我便站住,不再逃避。
我站住,狗也就站住。它望著我狂吠,它張大嘴,它做出要撲過來的樣子。但是它並不朝著我前進一步。
它用怒目看我,我便也用怒目看它。它始終保持著我和它中間的距離。
這樣地過了一陣子,我便轉身走了。狗立刻追上來。
我回過頭。狗馬上站住了。它望著我惡叫,卻不敢朝我撲過來。
「你的本事不過這一點點,」我這樣想著,覺得膽子更大了。我用輕蔑的眼光看它,我頓腳,我對它吐出罵語。
它後退兩步,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它仍然汪汪地叫,可是叫聲卻不像先前那樣地「惡」了。
我討厭這種糾纏不清的叫聲。我在地上拾起一塊石子,就對准狗打過去。
石子打在狗的身上,狗哀叫一聲,似乎什麼地方痛了。它馬上掉轉身子夾著尾巴就跑,並不等我的第二塊石子落到它的頭上。
我望著逃去了的狗影,輕蔑地冷笑兩聲。
從此狗碰到我的石子就逃。

⑹ 怎麼寫好一篇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是以局部把握整體、反映整體,截取生活橫斷面的語言藝術形式,富於變化、活躍和豐富多彩的文體特點決定了它的創作需要調動藝術的才能和運用技巧。本篇分別從以人物為本位、組織故事情節;結構的安排;運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人物;自然描寫與社會描寫;細節的描寫和敘述視角等方面較為全面地概括了傳統意義上小說的寫作要點。小說習作者可以從中具體地掌握一些短篇小說的創作技巧。本文分上、下兩部分刊發。

一、要善於以人物為本位,精心組織故事情節
任何小說,情節都是不可缺少的。當代作家王蒙曾指出:"所謂沒有情節的小說,實際上是用一些小的情節代替了總的情節,絕對沒有情節的小說是不可能的"。有的評論家說他的小說"無人物、無沖突、無情節",他回答說:"那豈不是同畫符差不多了?其實我沒有寫過什麼'三無'小說,我寫的都是有人物、有沖突、有情節的","所謂無人物、無沖突、無情節的小說我是不相信的,我也從來沒有那麼做過。"
為什麼說情節不可缺少呢?情節在小說中,至少起了以下四個方面的重要作用:①小說的各種材料,往往要通過情節發展的線索來組織,"合適的情節能把那些雜亂無章的一大堆想法,觀察到的東西以及獲得的知識都編織起來","它可以作為一個起組織作用的酵母"。(阿·托爾斯泰語)②人物的性格,要通過情節來表現。只有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的性格才能獲得體現和發展。③小說的情節,往往負載著一定社會歷史的內容,小說的主題常常要通過情節來表現。④小說情節能引起讀者共鳴性情感和評價性情感,增強小說的藝術感染力、吸引讀者。
19世紀以前,小說的情節,即小說敘述的故事。那時候的小說,往往依據人物經歷,順序鋪述一個一個事件,其順序鋪述的事件,也就構成了小說的情節。十九世紀以來,小說有了很大發展,已不同於傳統的"故事體"。"故事""情節"這兩個概念,便有了新的界定。"故事"一般指按時間順序安排的一系列事件。而"情節"一般指依據因果關系安排的一系列事件。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曾指出:"我們對故事下定義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事件敘述。情節也是事件的敘述,但重點在因果關繫上。'國王死了,然後王後也死了'是故事,'國王死了,王後也傷心而死'則是情節。在情節中,時間順序依然保存,但已為因果關系所掩蓋"。這也就是說,故事強調的是時序性,情節強調的是因果性。按這樣的界定,一個故事,它有可能構成一篇小說的情節框架,但情節已不同於故事了。以魯迅的《風波》為例,作品圍繞剪辮子的風波安排情節,始述七斤的煩惱,繼寫七斤夫婦的恐慌,爾後描寫一切復歸原狀,這是故事;小說同時又隱約始終地貫穿著九斤老太的感嘆。九斤老太反復嘮叨"一代不如一代"的事件,是很難納剪辮子的故事之中的,但它卻是小說情節有機構成部分,說明她對風波乍起與復歸平復未聞未見,無動於衷,毫不關心。這一情節與七斤夫婦的情節天衣無縫地交融在一起,揭示了張勛復辟只是一場鬧劇,辛亥革命後的中國農村依然衰落,農民依然愚昧落後。
近現代小說,較多地摒棄了由敘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單一方法,往往打破故事情節的順序結構。但各種技巧的運用,使作品依然保持了時序的連貫性和情節的完整性。即算是表現"意識流"為主的心理小說,表面上時空顛倒,過去、現在、未來交雜無序,時代氛圍、人物場所、具體環境穿插疊映。但根據小說人物的意識流向和事件的因果關系,情節在變化中依然是完整一體的。
作家們寫小說,情節設置上一般呈兩種傾向:"強化"或"淡化"。情節"強化"的小說,作者常常利用尖銳的、驚險離奇的情節來表現人物性格,作者往往將人物放在尖銳、嚴酷的矛盾斗爭中加以磨煉和考驗,造成緊張、激烈、大起大落的氣氛和戲劇性的高潮。這類小說,其好處是吸引人,扣人心弦。缺點是過分強調巧合,多少喪失了一些真實感,讓人一看就是"戲",太戲劇性了,往往喪失了生活的開闊感和高瞻遠矚的距離感。有時候,過分強調情節,也會使人物在情節的安排下無所作為,使人物性格難以表現。情節"淡化"的小說,不寫那麼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懸念,而是力求寫生活本身的豐富多彩、平凡朴實,寫平凡中的意義。如孫犁的《荷花澱》,幾個農村婦女以送衣為借口,想去淀里部隊上探看丈夫,小船劃到半路,遇到鬼子兵,她們躲進荷花澱,鬼子船追上來了,男人們正埋伏在淀里,把鬼子船炸沉。作者寫打仗,只用一百來個字,卻把注意力放在白洋淀水鄉美麗自然景物和水鄉婦女的美的描寫上。情節淡化的小說,其好處是保持了生活的自然本色,但處理不好,極容易寫得鬆散乏味。嚴格說來,所謂"強化"、"淡化",只是作者不同的美學追求,並不決定作品本身的質量。好的情節,無論"淡化"或"強化",都應作到真實、生動、寫出人物性格,展示出一定的社會生活內容。虛假的、老掉牙的故事,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膚淺的,脫離人物實際、不能反映社會生活內容的情節,也是誰也不願意看的。
寫作短篇小說,一般情況下,往往是從特定的生活感受出發的。作者在現實生活中,被某些事件、某些人物打動了,覺得這些感觸,能夠寫成一篇短篇小說,於是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比較完整的情節。
寫作中,常見的提煉情節的方法有:
(一)依據主幹、充實血肉
作者在生活中發現某一事件,這事件比較完整,又有一定意義。作者對這樣的事件往往不作大的改動,而是充分調動自己的積累,來充實、豐富這一事件。如王蒙談到《說客盈門》時,曾指出,這篇小說的故事梗概就是聽來的,"為了解僱一個工人,或是為了處分一個工人,在短短幾天內就有二百多人來當說客",作者寫作時,只把說客的人數改為199個,故事梗概並沒有作什麼改動,而是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將這個故事情節充實,豐滿,使它灌注血肉。
(二)改頭換面、更置關鍵
作者在生活中見到或聽到某個故事,覺得這故事很有意思,但某個具體環節還不夠理想,於是把這個故事稍加改動。如果戈理《外套》的創作。有一次,果戈理和一些朋友閑談,聽到一個笑話,一個窮苦的小官吏,酷愛打鳥,他節衣縮食,積蓄二百個盧布,買了一支很好的獵槍。可他第一次坐船出去打獵時,獵槍被蘆葦擋入了水裡。小官吏十分痛心,回家便病倒在床,再也爬不起,後來幸虧同僚們湊錢買了一枝獵槍送給他,才算救了他一命。果戈理後來寫《外套》,利用這個笑話,把獵槍改為外套這一生活必需品,將蘆葦把槍擋入水中改為行劫,將小官吏的命運改為一個悲劇,從而使故事情節更真實、更典型、更具思想意義。
(三)移花接木、揉和綜合
作者將聽到或見到的許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人物、事件,通過加工、改造,將它們綜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如短篇小說《賣驢》:孫三老漢誤入火葬場,這不吉祥的兆頭與他怕政策變化的疑惑一拍即合。他決定把毛驢賣掉,不想到市場後,遇到老獸醫老尚,他不但用"神鬼鞭"給孫三老漢治好了驢的病,也給孫三老漢治好了頭腦中的病,終於決定不賣驢了。據作者介紹,這個故事是兩個生活素材綜合而成的。一個是八、九年前,在閑聊中聽到一個故事,說某地一個老漢在拉腳回來的路上,因睏倦在平板車上睡著了,毛驢拉著他往回走,半路上恰遇一輛驢車拉死人去火化,拉老漢的毛驢也一路尾隨入了火葬場。老漢驚醒後十分氣惱,把毛驢暴打了一頓。當他重新收拾韁脫准備回家時,不提防被驚懼的毛驢一腳踢在前額上,當場死去,結果真的被火化了。另一個生活素材,是作者蹲點時得來的。他認識了一位老獸醫,這位老獸醫出身富農,解放前家裡養過不少騾馬。牲畜病了,他喜歡細細觀察,向懂行的人請教,然後自己摸索治療,久而久之,積累了許多醫術。解放後,他專門行醫
,以後在公社獸醫站任站長,頗有名望,性格也很開朗。他的醫術有許多獨到之處,治牲畜脫胯即是一例,他既不用針葯,也不用推拿,而是站在斜對面突然一鞭,使牲畜重心後壓,藉助本身的力量使胯骨自行復位。這兩個故事本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作者將兩個故事加以改造、綜合,便形成了小說的情節。
(四)依據情感,連綴片斷
作者在生活,積累了許多生動的細節,片斷;但這些細節、片斷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聯系。這時,作者往往通過自己思想、感情的線索,將它聯綴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史鐵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就是這樣寫的。從小說的局部看,一個一個片斷好像是不連貫的、分散的,但總起來看,又有著整體感。據作者介紹,他寫這篇小說時,沒有著意去編故事,而是依據情感,讓細節一個一個從心裡流出來。
(五)依據因果,環環推導
作者在生活中,獲得某個片斷、某個場面、某個細節,覺得很有意思,又覺得缺乏相對的獨立性,還不夠豐滿。於是,依據這個片斷本身提供的可能性、暗示性,規定性,回溯、鋪墊它發展至今的過程,猜測它發展的結果。如高曉聲寫《陳奐生上城》,據他介紹,最初引起他創作動機的,是他本人住進了高級招待所看到高級招待所與農民暫時貧困的差別,住一晚就要花掉一個農民近十天的工資。他感到這太懸殊了,於是想讓一個農民到高級招待所去住一晚,讓他在沙發上、高級床上和地毯上盡情體驗一番、表演一番、比較一番。於是他決定讓"漏斗戶主"陳奐生住進去。但是,陳奐生一般情況下是進不了城的,於是作者讓他在政策開放以後進城賣油繩;賣油繩與高級招待所仍掛不起鉤來,非要一個有地位的人介紹不可,於是引出了吳書記;那麼吳書記為什麼會介紹陳奐生住高級賓館呢?這里一定有特殊原因,於是設法讓陳奐生生病;而且這場病必須來勢重,好得快,所以就安排他患重感冒。陳奐生為什麼會患重感冒呢?因為他沒有買帽子。陳奐生住進了高級招待所,吳書記又急於去開會,於是,陳奐生就能夠單純在招待所並且有充裕的時間去體驗"高級"生活了。從作者構思的過程看,採用的就是因果推導法。
(六)依據性格,推導揣測
作者心中有比較成熟的人物形象,構思中將這個人物放在特定的人際關系和環境中,依據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推測猜想人物會怎麼做、做什麼,從而構思出作品的情節。如契訶夫的《小官員之死》,寫的是一個小官員在看戲時,不小心給前排座位上將軍的脖子上濺了點噴嚏沫,他為此膽顫心驚,一再向將軍道歉,最後竟為此事被嚇死。這篇小說的情節,就完全依據人物的性格推導出來的。換一個人物,如果是張飛或李逵,定會把將軍嚇死;換了阿Q,恐怕挨了將軍一頓呵斥後,他會在里暗罵"兒子打老子",而且尋解脫。可是,在19世紀充滿奴性的俄羅斯社會里生長出來的小官吏,他的命運,不僅是怕,賠情,而且是死。小說情節的發展,安全是人物性格發展的結果。一般說來,依據人物性格推導,與依據因果推導是有區別的。我們平時說的因果推導,指的是由原因到結果或由結果到原因的比較明顯、直接的因果鏈條,它往往是單純的、單線的,由一定原因,往往能推導出明確的結果,這裡面並不包含著很多復雜的原因與變化。而人的性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綜合體,始終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斗爭,往往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瞬息萬變,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與程序,比起單純的因果邏輯更具有人物的豐富性與復雜性。

無論用何種方法提煉、編織情節,都應該處理好人物與情節的關系。通常的教科書,把情節定義為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其實又對又不對。倘若"事緣人起","事以顯人",情節自然也就成了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倘若編置情節時,見事不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趣味性、傳奇性上,也就陷入了"為情節而情節"的惡障,很難成為"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很難登大雅之堂給人以深刻的美感。因此,好的情節,應該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
二、要善於安排小說的結構
短篇小說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局部反映整體的語言藝術,它選材要嚴,開掘要深,雖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會題材,但必須反映重大的社會意義。同時,它在結構安排上,也應見出匠心,一絲不苟。。。

⑺ 如何寫好一篇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是最流行的小說品種。它篇幅短小,情節精練,人物集中,往往截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片段或側面,圍繞一組矛盾,一兩個主要人物展開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鮮明地表達主題,具有「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的藝術力量。一、在立意上,要以小見大二、在結構上,要以輕舉重三、在手法上,要以少勝多
首先是對結構的掌握,再就是藝術地表現題材的能力。(修辭手法)在這方面對技巧的掌握,包括能把寫作素材糅合成一篇小說,並使讀者意識不到其中的人工痕跡。這是一種「隱藏藝術的技巧」,它來自語言知識的寶庫。

⑻ 求一篇短篇小說

第一本:《念念不想忘》作者:墨寶非寶 完結字數:5萬

書評:這篇是個短文,通篇無虐。很簡單的小故事,男女主網戀,被女主的家人發現後,就強制阻隔了二人的聯系。等一年後女主能再上網的時候,發現已經找不到男主了。再次重逢的時候男主已是大名鼎鼎的導演而女主則是個小編劇。女主一見到男主就慌張的裝喉嚨痛說不出話來,怕男主通過聲音認出她來她。以為他忘記但其實並沒有。這么多年來男主一直單身直到再次遇見了她。而因工作原因兩人又漸漸地走到了一起。很溫馨,沒有太大的波折。值得一看!
第二本:《八竿子打著你》作者:萊弗 完結字數:12萬

書評:雙向暗戀,家族聯姻,真香預警!腹黑悶騷男主設計了很多,讓女主跟自己結婚了。雖然是女主第一人稱敘述,但是蠻好玩的,偶爾穿插男主的視角。倆人還有個隱藏身份,網文大神作家和死忠鐵粉,最後見面雙雙掉馬甲。全文特別短,一口氣輕松看完。
第三本:《熾夏》作者:笑佳人 完結字數:10萬

書評:一個久別重逢,破鏡重圓的小短文~乖乖女學生vs奶茶店小哥哥~ 初夏高三的時候買奶茶遇見了韓烈,男追女, 畢業的時候跟初夏在一起了,在一起一個月左右就被初夏媽媽發現,然後被迫分手了。因為韓烈只比初夏大兩歲就輟學了,在奶茶店打工,初夏媽媽不認可韓烈。
分手的時候韓烈也沒有糾纏,然後就分開了八年。八年裡,韓烈專心搞事業變有錢,初夏認真讀書工作,中途韓烈偷偷去找過初夏。文章開頭就是兩個人在機場相遇,韓烈就開始套路撩女主,中途有一些小片段,最後就兩個在一起啦。見家長,慢慢被初夏父母接受~全文無虐,算是小甜餅一枚,作者文筆不錯,強烈推薦!
第四本:《再讓我欺負一下下》作者:女王不在家 完結字數:5萬

書評:1v1,青春校園,超短小甜餅,適合睡前觀看!不諳世事嬌嬌女×溫柔體貼帥忠犬,已完結。超短的小短篇,小甜文。真希望這篇這篇文能長一些啊。想看齁死人不償命的小甜文!
第五本:《別看了,秀恩愛的》作者:四日寸 完結字數:13萬

書評:日常甜文向,溫柔可人法學生女主x可鹽可甜演員男主, 男女主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是同校,高中時期彼此看對眼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出道後男主並沒打算讓女主做他背後女人,從來都是大方地承認戀情捨不得女主受半點委屈,而且還定期給粉絲塞狗糧,把粉絲虐得哇哇叫。
外面眼中清冷寡言的男主在女主面前少年氣十足,不僅活潑話多,而且還超級纏人,每次出門拍戲都搞得跟生離死別似的。女主也寵著他慣著他,給足他安全感。但這之後男主一直半溫不火,主要是男主這人沒什麼事業心,心思全都放在女主身上。連經紀人都說他要是能把對女主的一半心思放在事業上早爆紅了。後來女主出國讀書,男主乖乖地在國內等她,過著度日如年的日子,每天捧著手機過活。
整個人鬱郁寡歡不願說話,唯獨跟女主視頻的時候才有好臉色。女主就是男主的命門,男主把她看得比什麼都重,經常撒嬌說要拋下一切去找她。沒什麼復雜的劇情,都是甜甜的戀愛日常,這本小短篇適合睡前看,文筆很流暢,就是平平淡淡的小幸福,很溫暖也很美好!

熱點內容
第二把交椅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8-29 15:31:07 瀏覽:78
橙光寫小說變大神的游戲 發布:2025-08-29 15:20:12 瀏覽:156
圓悅言情小說作品全集列表 發布:2025-08-29 15:19:31 瀏覽:478
男主會琴棋書畫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8-29 15:16:52 瀏覽:170
言情小說筆趣閣神醫棄女 發布:2025-08-29 15:16:19 瀏覽:405
1978重生類小說 發布:2025-08-29 15:15:26 瀏覽:247
不負妾心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29 14:44:59 瀏覽:880
與人生交換游戲類似小說 發布:2025-08-29 14:43:17 瀏覽:128
主人公叫凌天念念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8-29 14:42:19 瀏覽:447
村亂小說免費閱讀答案 發布:2025-08-29 14:27:32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