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鬼母短篇小說

鬼母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6-08 06:56:20

Ⅰ 老媼和嬰寧母親的真實身份

鬼母和青丘狐狸。
鬼母老媼是蒲松齡文言短篇小說《嬰寧》里嬰寧的養母,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她身上,幾乎囊括了中國女性所有美好的品質。
嬰寧的媽媽叫藍小蝶,嬰寧是狐狸和人生的孩子。

Ⅱ 中國古代小說《嬰寧》故事梗概,要白話文的故事梗概,謝謝了!急!!!!!!!!!!!!!

聊齋中的嬰寧是一位狐仙和鬼魂所生的孤女,為了能將母親的骨骸與其所愛之人的骨頭結合起來,嬰寧採用計策進入了王家。王子服本是一位一心想考取科舉的小書生,就因為在一次郊遊遇見了嬰寧。

王子服被嬰寧的一個笑迷得神魂顛倒,回家以後就茶不思飯不想地思念嬰寧,將嬰寧給她的花一直把玩,在這之後王子服逐漸犯起了相思病,友人聽說了這件事還曾好意尋找嬰寧,但無果。王子服便自己出門找尋嬰寧。

處於嬰寧的算計中,王子服經過的院落中恰巧發出嬰寧的笑聲。嬰寧就這樣巧妙地以王子服姨母的女兒的身份嫁入到王家。嬰寧過門後,也一度愛笑,有一日嬰寧的笑引來後院公子欲對其不軌。

這時的嬰寧使用了自己的法術,殺了這個不懂禮貌、想冒犯她的登徒子,為此嬰寧的身份也就曝光,但嬰寧的目的很直白,就是將其母的骨骸與其父合葬。

王子服的痴情感動了單純善良的嬰寧,美麗的嬰寧以德報怨放下仇恨與王子服好好在一起生活,婚後兩人育有一子,毫無疑問地,這個孩子也是非常可愛的,遺傳了母親嬰寧的愛笑。

(2)鬼母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嬰寧》創作背景:

在清代前期,以才子佳人和市井家庭生活為題材的小說空前盛行,小說家的審美趣味從歷史故事和神魔世界更多地轉向了現實社會 。

蒲松齡生在明清易代的亂世,從青年時期便熱衷於記述神仙鬼怪等奇聞異事,他把黑暗的現實社會與坎坷的個人遭遇造成的「孤憤」、「狂痴」的人生態度融入了作品中。

收集民間傳說、以野史佚聞為創作素材,同時融入自己的個性創造加工,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將已有篇章結集為《聊齋志異》。

《嬰寧》以清初的山東地區為創作背景,在民間崇信靈異動物的基礎上,蒲松齡以文學的手法對民俗進行加工改造,增加了狐仙的人性魅力,通過對神仙鬼怪常態性的民情風習作原生態的描寫,對中國舊的封建制度、封建文化中的落後、迂腐、畸形以至病態的一面進行了批判性的展示和抨擊。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淄川(今山東淄博)人。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Ⅲ 嬰寧故事情節概括

《嬰寧》故事情節概括:從前天上有一位準們負責看守蟠桃園的稻草人仙子,名叫嬰寧,她一直都很嚮往著凡間的美好愛情,於是決定有朝一日,一定好好好體會一下凡間愛情的滋味。但是她真誠的願望卻被現實一次次的打敗,一段美好的姻緣最終付諸流水,之後嬰寧遇見了王家的大少爺王子服,於是兩人上演了一段真摯的愛情故事。
嬰寧是小說集《聊齋志異》之《嬰寧》篇中的主人公,是狐狸和人所生的女兒,被託付給鬼母撫養。她長承山村雨露,嬌憨天真,一笑生神。嬰寧十六歲時,因上元節外出踏青,引來了對她一見鍾情的姨表兄王子服,帶著她一塊回到王家並成婚。由於惡作劇般設局害死覬覦她美色的西鄰之子,引起了官司而受到婆母訓斥,嬰寧發誓不再笑了。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

Ⅳ 聊齋一共有哪些系列

仁兄所說的系列,是指一部劇中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吧,某搜集到的,主要有以下系列——

【電影】:

「聊齋志異系列」

1965年 香港版《聊齋志異》(包括《狐諧》、《嬰寧》、《花姑》三篇)
導演: 唐煌
主演: 唐菁,白冰,陳方,莫愁,張慧嫻

1967年 香港版《聊齋志異續集》(包括《翩翩》、《陸判》、《荷花三娘子》三篇)
導演:唐煌
主演:張揚,張慧嫻,李芝安

1969年 香港版《聊齋志異三集》(包括《伍秋月》、《勞山道士》、《美人首》三篇)
導演:唐煌
演員:容蓉,李琳琳,陳青,譚伊俐,田青,陳浩,江山,鹿瑜,王琛,梁醒波

「倩女幽魂系列」

1987年 香港版《倩女幽魂》(《聶小倩》)(
導演:程小東
製片:徐克
主演:張國榮,王祖賢,午馬,劉兆銘,王晶

1990年 香港版《倩女幽魂2·人間道》(《聶小倩》)
導演:程小東
製片:徐克
主演:張國榮,王祖賢,李嘉欣,午馬,李子雄

1991年 香港版《倩女幽魂3·道道道》(《聶小倩》)
導演:程小東
製片:徐克
主演:王祖賢,梁朝偉,張學友,劉兆銘,利智

「聊齋艷譚系列」

1990年 香港版《聊齋艷譚1·艷魔大戰》(《五通》)
導演:藍乃才
主演:葉子楣,單立文,文素,工藤瞳,張江濤

1991年 香港版《聊齋艷譚2·五通神》(《五通》)
導演:敖志君
主演:黃秋生,陳加玲,曾小燕,植敬雯,郭耀華

1992年 香港版《聊齋艷譚3·燈草和尚》(《畫壁》)
導演:黎繼明
編劇:甲元一
主演:陳寶蓮,張京花,成奎安,植敬雯,大友麗奈,何家駒

「北大聊齋系列」

2006年 北京版《連瑣》(原著同名)
導演:范冬雨
主演:黃娟,田征,吳樾,王茂蕾

2006年 北京版《俠女》(原著同名)
導演:游飛
主演:高榕,張博,呂夏

2006年 北京版《白秋練》(原著同名)
導演: 陳權
主演: 吳晴,李進榮

「畫皮系列」

2008年 北京、上海、香港、寧夏版《畫皮》(原著同名)
導演:陳嘉上
主演:周迅,趙薇,陳坤,甄子丹,孫儷,戚玉武

2011年 北京、寧夏版《畫皮II》(《畫皮》)
導演:烏爾善
導演:周迅,趙薇,陳坤,馮紹峰,楊冪,費翔,陳廷嘉

【電視劇】

1975年 香港版《民間傳奇》
一部包羅中國古代民間故事的單元劇集,其中包括《聶小倩》、《畫皮》、《青鳳》3個「聊齋」單元(3集)
監制:梁淑怡
主演:溫柳媚,黃允材,夏雨,羅家英,呂有慧,汪明荃,譚炳文

1984年 香港版《聊齋夜話》(4集;包括《聶小倩》、《畫皮》、《陸判》等4篇)
導演:?
主演:庄靜而,夏雨,黃允材,廖安麗,譚炳文

「黃梅戲聊齋四部曲」

1987年 安徽版《狐女嬰寧》(2集黃梅戲;《嬰寧》)
導演:?
主演:吳亞玲,黃新德,胡玉潔

1987年 安徽版《狐俠紅玉》(2集黃梅戲;《紅玉》)
導演:方義華
主演:楊俊 等

1988年 安徽版《古剎鬼影》(?)
導演:方義華
主演:濮慶麟 等
拍攝:安徽電影製片廠

1988年 安徽版《琴痴宦娘》(2集黃梅戲;《宦娘》)
導演:方義華
主演:董家林,趙媛媛

1988年 香港版《聊齋志異》(5部,20集;原著同名)

(1)《畫皮》
(2)《花姑子》
(3)《三生》
(4)《姬生》
(5)《伍秋月》

監制:李艷芳
主演:羅樂林,區靄玲,蔡倩儀,葉玉萍,苑瓊丹,劉少君,美寧,金童,殷曉儀,李凌江,譚德誠,阮令濤,楊得時,李文彪,駱達華,蔣金

1987-1990年 福建、南昌版《聊齋電視系列片》(50-51篇,77-79集;現通行版為47篇,72集)

【上下兩集的有28篇,56集】
(1)辛十四娘 (2)阿綉 (3)賈奉雉 (4)嬰寧 (5)封三娘 (6)阿寶 (7)鸚鵡奇緣(《阿英》) (8)雲翠仙 (9)竇女情仇(《竇氏》) (10)西湖主 (11)花仙奇緣(《葛巾》) (12)地府娘娘(《錦瑟》) (13)陸判 (14)書痴 (15)魯公女 (16)狐仙馴悍記(《馬介甫》) (17)八大王 (18)連瑣 (19)娥眉一笑(《連城》) (20)田七郎 (21)喬女 (22)梅女 (23)狐俠(《紅玉》) (24)蓮香 (25)鬼宅(《小謝》) (26)香玉 (27)嬌娜 (28)鳳陽士人

【單集的有17篇,17集】
(1)袖中奇緣(《鞏仙》) (2)金釧奇情(《王桂庵》) (3)翩翩 (4)鴉頭 (5)無頭案(《折獄》之一)(6)司文郎 (7)冥間酒友(《王六郎》) (8)花姑子 (9)荒山狐女(《張鴻漸》) (10)瑞雲 (11)生死情(《章阿端》) (12)仙媒(《彭海秋》) (13)公孫九娘 (14)荷花三娘子 (15)殺陰曹(《伍秋月》) (16)細侯 (17)水莽草

【兩篇合一集的有4篇,2集】
(1)雨錢/(2)佟客 (3)良琴知己(《局詐》第三節)/(4)罵鴨

【另有1-2篇未知具體篇名,2-4集】

總監制:俞月亭
總製片:劉大印
劇本統籌:李棟
導演:謝晉,王扶林,陳家林,張剛,劉大印,賈士宏 等
主演:李媛媛,張麗玲,陳紅,何晴,瞿穎,鄭爽,茹萍,趙靜,張莉,王璐瑤,王伶群,仲星火,達式常,何政軍,徐少華,馬廣儒,張民權,溫海波,李建華,周野芒,馬崇樂,姚祖福,牛犇,鍾浩,呂涼,高亮,侯華,鐵牛,曹鐸,王新民,孫繼紅,周曉芬,李建群,凌宗英,薛淑傑,陳宇虹,黃超,張力,施萍,於慧,成梅,李穎,高建華,鄭益萍,趙鳳霞,陳莎莎,耿歌,金夢,袁鳴,吳海燕,馬曉晴,徐晶晶

1994年 南昌版《聊齋喜劇系列》(9部,20集)

(1)《官運亨通》(《夢狼》)
(2)《妖女畫皮》(《畫皮》)
(3)《一笑三百年》(《嬰寧》)
(4)《雙遇麗狐》(《霍女》)
(5)《兩個女鬼》(《湘裙》)
(6)《洗心革面》(《陸判》)
(7)《陰差陽錯》(《王蘭》)
(8)《蝴蝶美女》(《丐仙》)
(9)《抱打人間不平》(《崔猛》)

導演:張剛
主演:牛犇,侯長榮,楊樹梁,黃浩義,姚二嘎,馬小寧,王安秋,周媛媛,陳劍月,張海燕,夏星,孫嵐,董懷義,高英

1995年 台灣版《倩女幽魂前傳》 (7部;52集)

(1)《牡丹燈籠》(《小謝》)
(2)《花妖》(《香玉》)
(3)《火妖》 (《香玉》)
(4)《魯公女》(原著同名)
(5)《伍秋月》(原著同名)
(6)《狐媚》(《小翠》)
(7)《珊瑚變》(《白秋練》)

導演:鞠覺亮,李翰韜,羅列燊
主演:張庭,俞小凡,翁家明,彭偉華,邱心志,陳孝萱,謝祖武,坣娜,胡錦,邵昕,馬維欣,何如芸,宋少卿

1996年 香港版《聊齋I》(6部,35集)

(1)《流光情劫》(《魯公女》)
(2)《俠女田郎》(《田七郎》)
(3)《翁婿鬥法》(《長亭》)
(4)《秋月還陽》(《伍秋月》)
(5)《狐仙報恩》(《小翠》)
(6)《古劍幽靈》(《金生色》)

導演:黃建勛
主演:羅嘉良,錢小豪,俞小凡,翁家明,楊麗菁,李美鳳,李國麟,劉丹,陳嘉輝,陳佩珊,陳鴻烈,林其欣

1990後-1998年 台灣版《中國民間故事》
一部包羅中國古近民間故事的單元劇集,其中包括《畫皮》、《仙狐》(《小翠》)、《人鬼狐》(《蓮香》、《小謝》)、《人狐情仇》(《鴉頭》)等「聊齋」單元(具體集數不詳)
導演:鄭少峰,許祥熙,何麒 等
主演:高欣欣,鄭平君,余松照,鐵孟秋,楊凱琪,李全忠,譚筱蘭,楊惠蓮,張方霞,周思潔,聶秉賢,黃應勛,王希華

1998年 香港版《聊齋II》(8部,40集)

(1)《陸判奇談》(《陸判》)
(2)《綠野飛仙》(《阿英》)
(3)《鬼母痴兒》(《湘裙》)
(4)《陰差陽錯》(《王六郎》、《王蘭》)
(5)《花醉紅塵》(《辛十四娘》、《石清虛》)
(6)《隔世追情》(《錦瑟》)
(7)《魅影靈狐》(《蓮香》)
(8)《斬妖神劍》(《花姑子》、《嬌娜》)

導演:劉士裕
主演:梁小冰,陳浩民,呂頌賢,譚耀文,麥長青,馬蹄露,郭少芸,駱應鈞,張慧儀,江欣燕,梁榮忠,蘇玉華,劉玉翠,吳美珩

「百集聊齋系列」

1998年 上海版《人鬼情緣》(22集;情節融匯《聶小倩》、《小謝》、《宦娘》等數篇)
導演:高力強,孔笙,張營
主演:劉敏濤,劉岷,王輝,張子健,陳紫函,王昌娥,王繪春,杜玲玲

2004年 上海版《花姑子》(33集;原著同名)
導演:江海洋,曹駿華
主演:張庭,邱心志,王艷,沈曉海,姜華,寇振海,徐美齡,施羽,劉芳,岳躍利,張惠中,張心惲,王藝璇,寧丹琳

2005年 上海版《龍飛相公》(38集;原著同名)
導演:黃真真
主演:謝元真,關禮傑,陳彥妃,孫耀威,吳辰君,午馬,劉恆宇,鄭小榮,李晨濤,張琦,安澤豪,王婭怡,蔡文寶

2005年 上海版《粉蝶》(42集;原著同名)
導演:徐明
主演:張瀟瀟,沈世朋,關禮傑,陳彥妃,謝元真,林芷萱,劉恆宇,周珏婷,李胤龍

2009年 香港版《聊齋艷譚五部曲》(5部,10集;均原著同名)

(1)《荷花三娘子》
(2)《畫皮》
(3)《蓮香》
(4)《連瑣》
(5)《嬰寧》

導演:葉峰
主演:林偉健,顏仟汶,夏俊豪,鍾淑慧,齊麗麗,江璐璐,雷曼娜,詹秉熙,陳偉,高飛,楊德,惠蘭,徐寶麗,陶廣子,劉春玲,楊小芳

「新聊齋系列」

2005年 上海版《聊齋1》(6部,36集)

(1)《阿寶》
(2)《陸判》
(3)《小謝》
(4)《畫皮》
(5)《小翠》
(6)《小倩》(《聶小倩》)

導演:吳錦源
主演:黃曉明,林志穎,胡歌,袁弘,楊冪,胡可,曾黎,李冰冰,江華,李立群,霍思燕,唐寧,唐宸禹,楊丞琳,鄭佩佩,潘儀君,岳躍利,羅蘭,萬艷,王祿江,梅小惠,楊旻娜,葛民輝

2007年 上海版《聊齋奇女子》(4部,38集;均原著同名)

(1)《宦娘》
(2)《連城》
(3)《俠女》
(4)《辛十四娘》

導演:李國立
主演:吳奇隆,範文芳,劉詩詩,瞿穎,唐宸禹,孫興,陳曉東,潘粵明,林家宇,孫莉,李倩,韓曉,劉曉潔,曹曦文,張柏俊,過齊鳴,何貴林,吳珏瑾,何思融,牛犇,王剛,郭軍,宋洋,連凱

2007年 上海版《聊齋2》(6部,36集;均原著同名)

(1)《胭脂》
(2)《義犬》
(3)《粉蝶》
(4)《蓮香》
(5)《羅剎海市》
(6)《嬰寧》

導演:成志超
主演:韓雪,嚴寬,陳浩民,孫耀威,林靜,楊雪,葉璇,蔡君茹,李黎,劉品言,鍾淑慧,吳岱融,彭於晏,趙毅,賈青,張茜,駱達華,李法曾,周野芒,公方敏,陳大偉,劉雪華,郭軍,施羽,王力

2010年 上海版《聊齋3》(6部,36集;均原著同名)

(1)《公孫九娘》
(2)《白秋練》
(3)《江城》
(4)《梅女》
(5)《畫壁》
(6)《庚娘》

導演:黃祖權,金鰲勛,黃偉明
主演:林文龍,蕭薔,張茜,邱澤,李威,薛凱琪,鄭亦桐,毛林穎,賈青,金佳,貢米,康華,李清,王剛,孫協志,陳司翰,汪芫,侯傑,李慶祥,邵傳勇,任學海,賴薇如,王妍蘇,張沛然,吳毅將,王伊

2013年 上海版《聊齋4》(8部,48集;均原著同名)

(1)《席方平》
(2)《陸判》
(3)《花姑子》
(4)《恆娘》
(5)《綠衣女》
(6)《連瑣》
(7)《葉生》
(8)《夜叉國》

導演:黃祖權,藍志偉
主演:韓雪,陳龍,喬振宇,蔣夢婕,柯佳嬿,王燦,胡可,李金銘,鄧家佳,白歆惠,李宗翰,胡宇威,林佑威,曹永廉,張睿家,岳躍利,陳莎莉,楊麗菁,駱達華,白卉子,王妍蘇,劉冬,徐玉蘭,范小波

Ⅳ 《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zDWettExrxTC167YLq8JVw

提取碼: gur9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

Ⅵ 嬰寧這篇小說寄託了什麼樣的情感

嬰寧。。。永遠記得她的笑。。。以下摘自一段評論。。
依稀是嬰寧的笑聲

??在本來鳳毛麟角的雌性笑聲當中,其實對於我輩來說,恐怕記憶之最為深刻的,還屬蒲松齡筆下的一位女子。她住的地方,就是在「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餘里」——的確不算太遠,打個的無須半個小時就到了。嚴格來說,她非人非神非鬼,而是一個可人的狐狸——她的名字叫嬰寧。蒲松齡一輩子花了無數心血,用茶水換故事,在人們的印象中,他打交道最多的也是狐狸了,用時髦的話來稱呼這位先生的話,應該稱他為「搜狐先生」。他筆下眾多的狐狸當中,有善有惡有美有丑。其中最美的一隻,非憨態十足笑容可掬的嬰寧莫屬——關於嬰寧,實在不知道怎麼稱呼她好。稱之為小姐吧,大家也知道,如今北京某條街居委會都聲稱,這是極大的不禮貌;稱之為阿姨吧,又總給人感覺少了份純潔;叫婆婆固然無妨,卻並非人人都做得來令狐沖,且嬰寧之為嬰寧,她必是永遠美麗永遠年輕的。不得已,我們姑且直呼其名吧。
??
??女子之為女子,有花做的,比如香妃;有水做的,比如西施;有眼淚做的,比如林黛玉;有蝴蝶做的,比如祝英台;有泡沫做的,比如維納斯;有骨頭做的,比如夏娃;而用笑聲做的,就是嬰寧。讀過《聊齋》中嬰寧篇的同志都知道,只要嬰寧一出現,必定滿屋子滿園子滿世界都笑聲回盪。在搜狐先生的筆下,嬰寧是如此出場的,「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單是這十三字,嬰寧之美之麗之潔之凈之素之雅,就由不得讓人怦然心動了——當然,梅花被伊沙用一泡尿液解構之後,怦然心動大概就很難了,不過我們暫且還是回到沒有遭遇伊沙尿液之前的梅花,在嘶喊的鋼筋水泥世界中,聽聽嬰寧洋溢明亮的笑聲吧。
??
??話說王生一睹嬰寧芳容之後,相思泛濫成災,於是獨自往「西南山中」查訪。老天不負有心人,他找到了那杜撰中的地方,在一花園山莊里莫名其妙認了一通親戚之後,隨後千呼萬喚的嬰寧始出來:先是在戶外,隱隱有笑聲;由遠而近,笑聲「嗤嗤不已」;及見面,「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在生人面前,牙齒還是要保護的;待至其母嗔目之,則「忍笑而立」——並非全然無有顧忌;王生一開口,「復笑,不可仰視」——你一說話,我不得不大笑;等到她的丫鬟小榮在她耳旁嘀咕王生「目灼灼,賊腔未改」,則「又大笑」——看穿王生肚腸里的蛔蟲了;然後嬰寧看花去,才「笑聲始縱」——大有「笑漸不聞聲漸悄」之感。等到次日王生和嬰寧第三次會面,此時嬰寧已「爬」上了樹,在樹上「狂笑欲墮」——這笑這狂,可是有高度的花枝顫抖,只供人仰視;又「且下且笑」,及「方將及地,失手而墮,笑乃止」——不是直接從樹下跌下,偏偏要等到快下地才失手,看至此足可讓人會心一笑;於是王生上前將之扶起,「陰挲其手」,乃是「笑又作,倚樹不能行,良久乃罷」……待其母問她在園子里和王生講了什麼悄悄話時,則毫無遮攔徑直說道,「大哥欲我共寢」,於是「生大窘,急目瞪之」——連王生要和她做愛的話都敢廳堂之上直言不諱,王生焉能不急不窘?嬰寧「微笑乃止」——看來嬰寧大笑狂笑微笑,自有其分寸,而我輩讀者,至此孰能不為之解頤?一路讀將下來,不要說王生願意為之死去活來,就是我們,個個也樂於為伊肝腦塗地的。
??
??嬰寧的笑聲到這里還遠未停止,她還要把這笑聲帶到三十里之外——三十里之外是人間。而到了人間,搜狐先生清楚,人間自有人間的寫法,他不惟直接狀摹嬰寧的笑聲,而更通過旁人的反應來襯染嬰寧的笑聲。一到王生家中,便「但聞室中嗤嗤皆嬰寧笑聲」,及王生母親進到屋子裡,則「猶濃笑不顧」,從屋內出來,「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聲大笑」,此時「滿室婦女,為之粲然」——沒辦法,嬰寧就是比十個春天還要更多的春天,她的笑聲讓「滿室粲然」!過猶不及,搜狐先生又不失時機地補上一筆,「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處嫣然,狂而不損其媚,人皆樂之。」及至「使華裝行新婦之禮」,「笑極不能俯仰」,眾人無奈,只好取消結婚儀式,直接將新人送入洞房。嬰寧的笑聲,至此可謂一塌糊塗,不可收拾,但誰又能不為之歡欣踴躍?當然,搜狐先生清楚,必須開始用道德的佐料將之調和一下,為此添了幾筆,「生以其憨痴,恐泄漏房中隱事;而女殊秘密,不肯道一語。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過,恐遭鞭楚,輒求詣母共話;罪婢投見,恆得免。」總而言之,嬰寧的笑聲,它不費心機,純屬天然,毫無造作,猶如池塘春草;它既是心理治療的特效方劑,又是調劑人際關系的潤滑油;它以其高於禮法而存在,所以帶來滿世界燦爛。回應前面的「容華絕代,笑容可掬」,至此天下男兒,莫不艷羨故事中的王生,能夠一親嬰寧的笑聲和芳澤,是何等的福氣!
??
??惟恐人們飲憾不足,搜狐先生猛地又給嬰寧加上一筆,「愛花成癖,物色遍戚黨;竊典金釵,購佳種,數月,階砌藩溷,無非花香」——唉,嬰寧啊嬰寧,該是天上仙姝,連茅坑都繁花似錦。想來今人說什麼「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其實搜狐先生筆下的嬰寧,就是蹲在茅坑中,無論大解小解,稀里嘩啦,她可都是在花叢中笑啊!比之莊子的藐姑射神人,「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冷冰冰的,雖然玲瓏透體,美則美矣,但全無人間生氣,是一具形而上的木乃伊,讓人看了足以不寒而慄,更談不上什麼非分之想了。相較之下,屈原的山鬼,雖然「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雖然「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但終歸是騎紅色豹子還有什麼花條紋的果子狸跟著的捧心顰眉的佳人,以其鬼氣太多,還讓人擔心傳染非典,因此還是少近為妙。惟有嬰寧,這非神非鬼的嬰寧,是明亮的,是炯炯的,是熠熠的,是灼灼的。她就在我們眼前,在「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餘里」——是的,書上就是這樣寫的,書上就是這樣說的。此時我們不信書,不信搜狐先生,還有什麼可信的?!
??
??只是搜狐先生也清楚,笑是危險的,它終將與有板有眼的現實發生沖突,嬰寧的笑聲,到此也嘎然而止。三兩行之後,嬰寧的笑聲引來一件刑事糾紛。鄰居家的兒子想勾引嬰寧,結果反被狡黠的嬰寧變了個法子,讓藏在枯木里的蠍子咬了那傢伙的跨下寶貝一下,結果導致不治而亡——嬰寧做案,自然沒有留下任何證據。不過在婆婆的教導下,嬰寧忽然之間,「正色,矢不復笑」——天啦,她居然可以發誓不笑!她居然說得到做到!猶如梁山的造反終歸為朝廷招安,嬰寧的笑聲看來就此為現實的美德招安了。嬰寧從此不惟不笑,接下來既能哭鼻子,又能流眼淚,還會哽咽;嬰寧以其鬼母喪而欲盡兒女之孝,這也都是人之常情了,不過到這里,越淚水化、越人性化之後的嬰寧的笑聲,便徹底向投誠現實了——這位曾經目無禮法的女子,如今通了人間世物,懂得禮法,任勞任怨,以生兒育女為己任,至於其本己的笑聲,則徹底放棄了;這位笑聲就是其身份證明的女子,從此就泯然於女人之中了。
??
??與讀者一樣,搜狐先生到此也心有不甘,他也不希望讓笑聲徹底從故事中抹去,在最後幾行,又添上一條光明的笑聲的尾巴:「女逾年,生一子。在懷抱中,不畏生人,見人輒笑,亦大有母風雲。」另在其添加的評論中,其中兩行,則又隱隱傳來嬰寧的大笑之聲:「竊聞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則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種,則合歡、忘憂,並無顏色矣。」會心者至此,可以讀得如驢子打滾,笑得眼淚都掉出來:與其找什麼偉哥神油,不如找張周星星的無厘頭碟子看看——《國產零零發》中周星星看毛片止疼,恐怕和這個道理正可以相發明。
??
??且不管嬰寧的笑聲最後如何歸化了現實的道德實踐——如所有的邊緣話語、思維方式、異質性最終也為正統主流馴服一樣,這遲早要發生——料來作為讀者的我們,或許在邂逅嬰寧多年之後,能夠回想起來的嬰寧,自也是那個居住在「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餘里」的「笑容可掬」的嬰寧。那個後來捐棄了荒謬笑聲、能零涕能哽咽的嬰寧,我們也只得承認,她抵達了現實人性的深處。搜狐先生在《嬰寧》一篇收尾處寫道,「若解語花,正嫌其作態耳」,該笑即笑,該哭即哭,自然即性情——對於那個磨了一輩子鏡子說什麼「對於生活,不哭,也不笑,而是思考」的斯賓諾莎,應該把他的內褲剝下來,打一百棍子屁股。
嬰寧是蒲松齡所描寫的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個。也是蒲松齡描寫得最成功的一個,嬰寧的形象即使是置身於世界文學之林,也是毫不遜色的。究其原因,那就是作者抓住了嬰寧最典型性的性格進行塑寫。
嬰寧是蒲松齡所描寫的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個。翻開《聊齋志異》,我們可以看到《嬌娜》、《青鳳》、《聶小倩》等以篇中女主人公直接命名的篇目。在蒲松齡的筆下,這些女性形象或秀婉溫柔,或剛直不屈,或貞潔自愛,或清新脫俗,無不如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而嬰寧的形象是這許多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蒲松齡描寫得最成功的一個。嬰寧的形象即使是置身於世界文學之林,也是毫不遜色的。究其原因,那就是作者抓住了嬰寧最典型性的性格進行塑寫。

嬰寧最大的性格特徵就是愛笑。蒲松齡就是抓住了嬰寧的笑進行具體細致,生動傳神的描畫的。在作者筆下,嬰寧的笑是多側面的。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脈脈的笑。「笑容可掬」、「含笑拈花而入」、「笑不可遏」、「微笑而止」、「猶濃笑不顧」等等。讀到這里,讀者也禁不住粲然。一個天真未鑿,活潑可愛,機靈聰慧的女性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嬰寧的笑是跟她特定的生存環境分不開的。在未嫁給王子服這前,嬰寧是生存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半真半幻的環境中。「約上余里,亂山合沓,空翠爽肌,寂無行人,止有鳥道。遙望谷底叢花亂樹中,隱隱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見舍宇無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門前皆絲柳,牆內桃李尤繁。間以修竹,野鳥格磔其中。」這就是嬰寧所生活的世外桃源般的環境。脫俗得不食人間煙火。在這里,我們看不到一點市井的喧囂。這也就造就了嬰寧愛笑便笑的性格,而不必顧忌世俗的看法。嬰寧的笑是天真自然,清新脫俗,而不是呆板做作的。在這里,嬰寧的笑是未經封建禮教熏染,而發自內心的,最真誠最燦爛的笑。她所展示的是一顆最純潔無邪的心。

在《嬰寧》里,蒲松齡不僅展示了嬰寧天真無邪的笑容,也描述了嬰寧從笑到不笑的整個過程。在嫁給王子服伊始,嬰寧就遭到好色之徒「西人子」的挑逗。這在嬰寧所生活的那個環境中是絕無僅有的。而這次事故,卻是因為她迷人的笑容引起的。雖然嬰寧憑借著自己的機智略施小計就懲罰了「西人子」,但這次遭遇卻使嬰寧第一次感受到現實社會的污濁。並且這件事後,嬰寧即遭到王子服之母的訓斥。從此以後,嬰寧便「正色,矢不復笑」。即使是眾人再三挑逗,嬰寧「亦終不笑」。或許從這件事中,嬰寧感受到了現實社會的殘酷和苛刻。在這樣的塵世里,是容不得笑聲的,特別是女人的笑。

嬰寧的不笑,事實是就是封建社會對一顆最天真無邪的心靈的扼殺。讀到這里,我們也不禁要扼腕而嘆。

《嬰寧》: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獨到之處
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它塑造了一系列優美動人的人物形象,最令人難忘的是那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其中嬰寧具有鮮明的個性:天真爛漫,肆意言笑,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禮教約束,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因此,《嬰寧》成為《聊齋志異》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就讓我們來簡要分析嬰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點如下:
一、刻畫人物,虛實相襯,「痴憨」相襯,眾星捧月,以優美的
景色襯託人物美好的心靈。
嬰寧是一個美麗純真、嬌憨活潑的女子。作者十分巧妙的應用虛實相襯的手法。雖寫的是王子服、老媼、婆婆、西鄰之子和自然環境,但實際上卻處處落筆在嬰寧身上。王子服是小說里的一個關鍵人物,他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在塑造嬰寧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 小說開頭只用「容華絕代」來概括,並沒有具體描寫嬰寧的美貌,而是通過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尋找等細節,從側面來描寫,襯托出嬰寧的沉魚落雁、鉤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王子服初遇嬰寧,在嬰寧美貌之前,如醉如痴,忘記男女之別「注目不移,竟忘顧忌」;嬰寧離開後,他「拾花悵然,神魂喪失,懨懨而行」,達到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裡,因思念嬰寧,茶飯不思「不語亦不食」、「肌革銳減」;被其表兄哄騙得知嬰寧消息後,「喜溢眉宇」、「飲食漸加」;久不得嬰寧消息,他又把玩嬰寧遺棄的梅花,睹物思人,陷入無限思念中,難以忘懷。這些雖帶有誇張的色彩,但也通過王子服的動作、心理、喜怒無常的情緒變化中,真實地從側面寫出他對嬰寧的刻骨銘心的思念。為了找到他的一見鍾情的「夢中情人」,王子服不顧千山萬水,隻身前往山中尋找心上人。當他在園亭中發現嬰寧時「心驟喜,但念無以階進。欲呼姨氏,顧從無還往,懼有訛誤。門內無人可問,坐卧徘徊,自朝至於日昃,盈盈望斷,並忘飢渴」。這樣充分寫出了王子服對嬰寧的一片痴情。
這樣通過以虛寫實,虛實相襯,既間接地寫出嬰寧的美貌,又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出現了「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嬰寧」。
其次,王子服和嬰寧「痴憨」相襯,以痴襯憨,頗具喜劇色彩。王子服在嬰寧家呆了一個晚上,因無法向嬰寧傾訴愛慕之情,急的象熱窩上的螞蟻,此時天賜良機,嬰寧從樹上落下來。王子服先是「扶之,陰捘其腕」,嬰寧毫無反應; 乃出袖中花示之,嬰寧接之,不以為然說:「枯矣!何留之?」;王子服只好含蓄的說:「此上元妹子所遺,故存之」,想「以示相愛不忘」,然而,嬰寧卻要「喚老奴來,折一巨捆負送之」;王子服無奈之中,只好開門見山的表白:「我非愛花,愛拈花之人耳」。但嬰寧仍不會意,「葭莩之情,愛何待言」。最後,王子服不顧什麼禮節明白告訴他此乃「夫妻之愛」、「夜共枕席耳」,嬰寧仍無所悟: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慣與生人睡。」後竟告訴母親「大哥欲我共寢。」生大窘,急目瞪之。王曰:「此背人語」、「背他人,豈得背老母?且寢處亦常事,何諱之?」在如此憨呆的嬰寧面前痴情的王子服無計可施。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大多都在塑造嬰寧的性格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如作品通過「老媼」的對嬰寧的介紹「頗亦不鈍,但少教訓,嬉不知愁。」、「年已十六,獃痴如嬰兒」這就通過老媼之口,從側面精妙地點出嬰寧的性格特徵。
最後,作品多次描寫優美的環境,用世外桃源般的環境來襯托嬰寧活潑靈秀、純真爛漫、孩子般無邪的內心世界。王子服因不得吳生消息,懷梅袖中,負氣自往,但望南山行去,但見山中之美景:「亂山合沓,空翠爽肌、寂無人行,止有鳥道。遙望谷底叢花亂樹中,隱隱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見舍宇無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門前皆絲柳,牆內桃杏尤繁,間以修竹,野鳥格磔其中」。用「絲柳、桃杏、修竹、野鳥」修雅茅屋,描寫出一個與世隔絕、幽深寂靜、純潔優美的世界,襯托出嬰寧純真爛漫、不拘禮節的性格;作者又借王子服之眼,來描寫嬰寧家的鳥語花香的溫馨的環境:「見門內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墜階上,曲折而西,又啟一關,豆棚花架滿庭中。肅客入舍,粉壁光如明鏡,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幾榻,罔不潔澤」。這就用嬰寧愛花、愛草的性格特徵,暗示嬰寧純真爛漫的性格;最後還再次描寫了舍後有小園的環境「次日至舍後,果有園半畝,細草鋪氈,楊花糝徑。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這樣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外到內,層層深入地不斷渲染整個優美的環境,也正是這樣的環境才能更好的襯托出嬰寧的性格。
二、抓住個性特徵,反復渲染愛花、愛笑的特點,使嬰寧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笑聲塑性格,鮮花配美人。小說開頭「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 遺花地上,笑語自去」點出了嬰寧的「愛花、愛笑」的兩個性格特徵。
首先,嬰寧的笑千姿百態、不拘禮節。為了突出嬰寧的獨特個性,作品極少雷同的寫出她千姿百態的笑:含笑、隱笑、嗤笑、復笑、狂笑、大笑、憨笑、濃笑、忍笑------
這種種笑聲,時時處處都有:郊遊時、會客時、拜見婆婆時、捉弄西鄰之子時、走路時站著時、坐著時、下樹時------
這種種笑聲可解憂——「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過,恐遭鞭楚,輒求詣母共話,罪婢投見恆得免」;可博人愛——「鄰女少婦,爭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處嫣然,狂而不損其媚,人皆樂之」。
這笑聲由遠及進,極有層次地描寫,使人覺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將出來會見王子服時「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到門口時「嗤嗤笑不已」、進門後「猶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媼斥責後「忍笑而立」、當王子服問「妹子年幾何矣?」 後,嬰寧再也忍不住「復笑,不可仰視」。
其次,「愛花」是嬰寧另外一個突出的特性。她無論在哪裡哪裡就是花的世界:「遺花地上、拈梅花遙望谷底叢花亂樹、門前皆絲柳、牆內桃杏尤繁;執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細草鋪氈,楊花糝徑、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愛花成癖,物色遍戚黨;竊典金釵,購佳種,數月,階砌藩溷無非花者」。從這里可以看出,花是嬰寧生活的一部分,她愛花著象徵著她的心靈美。
三、亦憨亦黠,寫狐寫人,表達了對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的大膽追求。
嬰寧是一個復雜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點,作者寫狐目的是為了寫人。嬰寧是人和狐的和身。在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因為她與人一樣也有七情六慾,感情豐富:時而大笑,時而哀哭,時而憨語,時而傷感,時而任性。她比誰都勤勞,她比誰都孝順。作者這樣對美的構想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美的追求、美的渴望、美的嚮往和頌歌。
嬰寧的形象,一是「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二是「牆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狡黠是嬰寧的陋處,也是嬰寧的真處。嬰寧出生於幽谷,受育於鬼狐,不審三從,不知四德,無視長幼之序,不用進退之儀,用笑聲蔑視、笑聲動搖一切封建禮教的束縛。值得注意是嬰寧的悲啼——哭求丈夫為母遷葬的。這悲啼是我們了解嬰寧性格復雜的原因,認識嬰寧天真狡黠之間關系的鑰匙。我們容易被嬰寧的笑聲所迷惑,她不僅是個天真嬌憨的姑娘,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笑是她試探人生、應付生活、取得勝利的手段。她自己解釋由笑轉為零涕時說:「曩以相從日淺,言之恐致駭怪。今日察姑及郎,皆過愛無有異心。直告恐無妨乎?妾本狐產。母臨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餘年始有今日。妾又無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無人憐合厝之。九泉輒為悼恨。君倘不惜煩費,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養女者不忍溺棄」。 她對至親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對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輕易袒露,尚必待仔細審查後方傾訴內心的願望,嬰寧的心靈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細致,又何等的善於控制啊!這也可見當時封建社會摧殘人性的力量是多麼強大。這正是其性格產生的社會根源,嬰寧天真狡黠的出發點。她有意遺花地上,引起王子服的相思,在王子服面前,明罵似賊、卻暗送秋波,引來了王子服後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寢,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說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這一切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真是黠得無與倫比。嬰寧是當時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的女子的影子,表現了當時人們反對封建禮教「三從四德」的束縛,表達了人們對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這正是嬰寧形象的光輝所在,也正是《嬰寧》這顆明珠的奪目之處。

Ⅶ 巴金資料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動中接受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校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參與組織「均社」,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畢業後,經常發表論文和譯文,宣傳無政府主義。1927年赴法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起強烈反響。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之間,著作頗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1931年在《時報》上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天東渡日本。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後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抗日戰爭期間輾轉於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吶
喊》周刊(後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擔任歷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1946年成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以《神》、《鬼》為著名。抗戰勝利後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
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常委。1950年擔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曾兩次赴朝鮮前線訪問,輯有《生活在英雄們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1960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協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殘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錄》。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義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

Ⅷ 我們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聊齋志異中一篇最喜歡的故事。

我覺得不要寫聶小倩!寫的人太多了!找一個生僻點的,能讓人有所思的故事寫.聊齋里很多故事,上網上看看!

嬰寧

王子服,莒之羅店人,早孤。絕惠,十四入泮,母最愛之,尋常不令游郊野。聘蕭氏,
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會上元,有舅氏子吳生,邀同眺矚。方至村外,舅家有僕來,招
吳去。生見游女如雲,乘興獨遨。有女郎攜婢,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生注目
不移,竟忘顧忌。女過去數武,顧婢曰:「個兒郎目灼灼似賊!」遺花地上,笑語自去。

生拾花悵然,神魂喪失,怏怏遂返。至家,藏花枕底,垂頭而睡。不語亦不食。母憂
之。醮禳益劇,肌革銳減。醫師診視,投劑發表,忽忽若迷。母撫問所由,默然不答。適吳
生來,囑密詰之。吳至榻前,生見之小下。吳就榻慰解,漸致研詰。生具吐其實,且求謀
畫。吳笑曰:「君意亦復痴!此願有何難遂?當代訪之。徒步於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
事固諧矣;不然,拚以重賂,計必允遂。但得痊瘳,成事在我。」生聞之,不覺解頤。吳出
告母,物色女子居里,而近代訪既窮,並無蹤緒。母大憂,無所為計。然自吳去後,顏頓
開,食亦略進。數日,吳復來。生問所謀,吳紿之曰:「已得之矣。我以為誰何人,乃我姑
氏子,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雖內戚有婚姻之嫌,實告之,無不諧者。」生喜溢眉宇,
問:「居何里?」吳詭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餘里。」生又付囑再四,吳銳身自任而
去。

生由是飲食漸加,日就平復。探視枕底,花雖柘,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見其人。怪
吳不至,折柬招之。吳支托不肯赴招。生恚怒,悒悒不歡。母慮其復病,急為議姻。略與商
榷,輒搖首不願,惟日盼吳。吳迄無耗,益怨恨之。轉思三十里非遙,何必仰息他人?懷梅
袖中,負氣自往,而家人不知也。伶仃獨步,無可問程,但望南山行去。約三十餘里,亂山
合沓,空翠爽肌,寂無人行,止有鳥道。遙望谷底,叢花亂樹中,隱隱有小里落。下山入
村,見舍宇無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門前皆絲柳,牆內桃杏尤繁,間以修
竹;野鳥格磔其中。意其園亭,不敢遽入。回顧對戶,有巨石滑潔,因據坐少憩。俄聞牆內
有女子,長呼「小榮」,其聲嬌細。方佇聽間,一女郎由東而西,執杏花一朵,俯首自簪。
舉頭見生,遂不復簪,含笑拈花而入。審視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心驟喜。但念無以階
進;欲呼姨氏,顧從無還往,懼有訛誤。門內無人可問。坐卧徘徊,自朝至於日昃,盈盈望
斷,並忘飢渴。時見女子露半面來窺,似訝其不去者。忽一老媼扶杖出,顧生曰:「何處郎
君,聞自辰刻便來,以至於今。意將何為?得勿飢耶?」生急起揖之,答雲:「將以盼
親。」媼聾聵不聞。又大言之。乃問:「貴戚何姓?」生不能答。媼笑曰:「奇哉!姓名尚
自不知,何親可探?我視郎君,亦書痴耳。不如從我來,啖以粗糲,家有短榻可卧。待明朝
歸,詢知姓氏,再來探訪,不晚也。」生方腹餒思啖,又從此漸近麗人,大喜。從媼入,見
門內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墮階上;曲折而西,又啟一關,豆棚花架滿庭中。肅客入
舍,粉壁光明如鏡;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衤因】藉幾榻,罔不潔澤。甫坐,即有人
自窗外隱約相窺。媼喚:「小榮!可速作黍。」外有婢子【口敫】聲而應。坐次,具展宗
閥。媼曰:「郎君外祖,莫姓吳否?」曰:「然。」媼驚曰:「是吾甥也!尊堂,我妹子。
年來以家窶貧,又無三尺男,遂至音問梗塞。甥長成如許,尚不相識。」生曰:「此來即為
姨也,匆遽遂忘姓氏。」媼曰:「老身秦姓,並無誕育;弱息僅存,亦為庶產。渠母改醮,
遺我鞠養。頗亦不鈍,但少教訓,嬉不知悉。少頃,使來拜識。」

未幾,婢子具飯,雛尾盈握。媼勸餐已,婢來斂具。媼曰:「喚寧姑來。」婢應去。良
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
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嗔目曰:「有客在,吒吒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
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生問:「妹子年幾何矣?」媼
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笑,不可仰視。媼謂生曰:「我言少教誨,此可見矣。年已十六,
獃痴裁如嬰兒。」生曰:「小於甥一歲。」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屬馬者耶?」生
首應之。又問:「甥婦阿誰?」答雲:「無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歲猶未聘?嬰寧
亦無姑家,極相匹敵;惜有內親之嫌。」生無語,目注嬰寧,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語雲:
「目灼灼,賊腔未改!」女又大笑,顧婢曰:「視碧桃開未?」遽起,以袖掩口,細碎連步
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媼亦起,喚婢【噗,以衤代口】被,為生安置。曰:「阿甥來不
易,宜留三五日,遲遲送汝歸。如嫌幽悶,舍後有小園,可供消遣;有書可讀。」次日,至
舍後,果有園半畝,細草鋪氈,楊花糝徑;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聞樹頭
蘇蘇有聲,仰視,則嬰寧在上。見生來,狂笑欲墮。生曰:「勿爾,墮矣!」女且下且笑,
不能自止。方將及地,失手而墮,笑乃止。生扶之,陰【俊,以扌代亻,音zun4,用手指
捏、按。】其腕。女笑又作,倚樹不能行,良久乃罷。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
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遺,故存之。」問:「存之何意?」曰:
「以示相愛不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為異物;不圖得見顏色,幸垂憐憫。」
女曰:「此大細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時,園中花,當喚老奴來,折一巨捆負送之。」
生曰:「妹子痴耶?」女曰:「何便是痴?」生曰:「我非愛花,愛拈花之人耳。」女曰:
「葭莩之情,愛何待言。」生曰:「我所謂愛,非瓜葛之愛,乃夫妻之愛。」女曰:「有以
異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曰:「我不慣與生人睡。」語未已,婢潛至,
生惶恐遁去。少時,會母所。母問:「何往?」女答以園中共話。媼曰:「飯熟已久,有何
長言,周遮乃爾。」女曰:「大哥欲我共寢。」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
幸媼不聞,猶絮絮究詰。生急以他詞掩之,因小語責女。女曰:「適此語不應說耶?」生
曰:「此背人語。」女曰:「背他人,豈得背老母。且寢處亦常事,何諱之?」生恨其痴,
無術可以悟之。食方竟,家中人捉雙衛來尋生。

先是,母待生久不歸,始疑;村中搜覓幾遍,竟無蹤兆。因往詢吳。吳憶曩言,因教於
西南山村行覓。凡歷數村,始至於此。生出門,適相值,便入告媼,且請偕女同歸。媼喜
曰:「我有志,匪伊朝夕。但殘軀不能遠涉,得甥攜妹子去,識認阿姨,大好!」呼嬰寧。
寧笑至。媼曰:「有何喜,笑輒不輟?若不笑,當為全人。」因怒之以目。乃曰:「大哥欲
同汝去,可便裝束。」又餉家人酒食,始送之出曰:「姨家田產豐裕,能養冗人。到彼且勿
歸,小學詩禮,亦好事翁姑。即煩阿姨,為汝擇一良匹。」二人遂發。至山坳,回顧,猶依
稀見媼倚門北望也。

抵家,母睹姝麗,驚問為誰。生以姨女對。母曰:「前吳郎與兒言者,詐也。我未有
姊,何以得甥?」問女,女曰:「我非母出。父為秦氏,沒時,兒在褓中,不能記憶。」母
曰:「我一姊適秦氏,良確,然殂謝已久,那得復存?」因審詰面龐、志贅,一一符合。又
疑曰:「是矣。然亡已多年,何得復存?」疑慮間,吳生至,女避入室。吳詢得故,惘然久
之。忽曰:「此女名嬰寧耶?」生然之。吳亟稱怪事。問所自知,吳曰:「秦家姑去世後,
姑丈鰥居,祟於狐,病瘠死。狐生女名嬰寧,綳卧床上,家人皆見之。姑丈沒,狐猶時來;
後求天師符粘壁上,狐遂攜女去。將勿此耶?」彼此疑參。但聞室中吃吃皆嬰寧笑聲。母
曰:「此女亦太憨生。」吳請面之。母入室,女猶濃笑不顧。母促令出,始極力忍笑,又面
壁移時,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聲大笑。滿室婦女,為之粲然。吳請往覘其異,就
便執柯。尋至村所,廬舍全無,山花零落而已。吳憶姑葬處,彷彿不遠;然墳壠湮沒,莫可
辨識,詫嘆而返。母疑其為鬼。入告吳言,女略無駭意;又吊其無家,亦殊無悲意,孜孜憨
笑而已。眾莫之測。母令與少女同寢止。昧爽即來省問,操女紅精巧絕倫。但善笑,禁之亦
不可止;然笑處嫣然,狂而不損其媚,人皆樂之。鄰女少婦,爭承迎之。母擇吉將為合巹,
而終恐為鬼物。竊於日中窺之,形影殊無少異。至日,使華裝行新婦禮;女笑極不能俯仰,
遂罷。生以其憨痴,恐泄漏房中隱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語。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
即解。奴婢小過,恐遭鞭楚,輒求詣母共話;罪婢投見,恆得免。而愛花成癖,物色遍戚
黨;竊典金釵,購佳種,數月,階砌藩溷,無非花者。

庭後有木香一架,故鄰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母時遇見,輒訶之。女卒不
改。一日,西人子見之,凝注傾倒。女不避而笑。西人子謂女意已屬,心益盪。女指牆底笑
而下,西人子謂示約處,大悅。及昏而往,女果在焉。就而淫之,則陰如錐刺,痛徹於心,
大號而踣。細視非女,則一枯木卧牆邊,所接乃水淋竅也。鄰父聞聲,急奔研問,呻而不
言。妻來,始以實告。【上艹,下繁體熱】火燭竅,見中有巨蠍,如小蟹然。翁碎木捉殺
之。負子至家,半夜尋卒。鄰人訟生,訐發嬰寧妖異。邑宰素仰生才,稔知其篤行士,謂鄰
翁訟誣,將杖責之。生為乞免,遂釋而出。母謂女曰:「憨狂爾爾,早知過喜而伏憂也。邑
令神明,幸不牽累;設鶻突官宰,必逮婦女質公堂,我兒何顏見戚里?」女正色,矢不復
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須有時。」而女由是竟不復笑,雖故逗,亦終不笑;然竟日未嘗
有戚容。

一夕,對生零涕。異之,女哽咽曰:「曩以相從日淺,言之恐致駭怪。今日察姑及郎,
皆過愛無有異心,直告或無妨乎?妾本狐產。母臨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餘年,始有今
日。妾又無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無人憐而合厝之,九泉輒為悼恨。君倘不惜
煩費,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養女者不妨溺棄。」生諾之,然慮墳冢迷於荒草。女但言無
慮。刻日,夫妻輿櫬而往。女於荒煙錯楚中,指示墓處,果得媼屍,膚革猶存。女撫哭哀
痛。舁歸,尋秦氏墓合葬焉。是夜,生夢媼來稱謝,寤而述之。女曰:「妾夜見之,囑勿驚
郎君耳。」生恨不邀留。女曰:「彼鬼也。生人多,陽氣勝,何能久居?」生問小榮,曰:
「是亦狐,最黠。狐母留以視妾,每攝餌相哺,故德之常不去心。昨問母,雲已嫁之。」由
是歲值寒食,夫妻登秦墓,拜掃無缺。女逾年,生一子。在懷抱中,不畏生人,見人輒笑,
亦大有母風雲。異史氏曰:「觀其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者;而牆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
至凄戀鬼母,反笑為哭,我嬰寧殆隱於笑者矣。竊聞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則笑
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種,則合歡、忘憂,並無顏色矣。若解語花,正嫌其作態耳。」

我個人覺得這個就不錯!

Ⅸ 《嬰寧》出自哪一部中國古代文言小說集

出自《聊齋志異》

嬰寧是蒲松齡筆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出自《聊齋志異》卷二《嬰寧》篇,天真浪漫,惹人喜愛。在影視作品中也是一個人見人愛的角色。尤其是她的笑,讓人久久回味。
譯文
王子服,是莒縣羅店人,早年沒了父親。非常聰慧,十四歲就進了學宮。母親很疼愛他,平常不會讓他去郊野遊玩。和蕭家訂了婚,還沒嫁就去世了,所以還沒有娶得媳婦。正值元宵節,舅舅家的兒子吳生,來邀他一起去遊玩。才到村外,舅舅家有僕人來,叫吳生回去了,王生看見遊玩的女子就如雲集,就乘著興致獨自遨遊,有個女郎帶著婢女,拿著一枝梅花,生的容顏絕代,笑容可掬。王生不眨眼的看著她,竟然忘記了顧忌。女郎走過去了幾步,對婢女說:「這個兒郎眼睛亮閃閃的像個賊。」把花扔在地上,說笑著徑自走了。王生撿起花很惆悵的樣子,神魂都丟失了,悶悶不樂的於是回來了。到了家裡,把花藏在枕頭底下,垂著頭喪氣的睡了,不說話也不吃飯。母親很擔心他,請道士作法反而更加糟糕了,身體極快的消瘦了,醫生來看他,又開葯也發汗的,王生只是暈暈昏睡。母親撫摩著他問怎麼了,他默默地不回答。
正好吳生來了,母親囑咐他悄悄的問他。吳生到了床前,王生看見他就流淚了。吳生坐在床前安慰解勸他,慢慢的就問他怎麼了。王生全部說出了心裡話,並請求他幫助謀劃。吳生笑著說:「你的心也很痴啊。這個願望有什麼難成呢?我會為你訪問一下,走著去野外,一定不是有錢人家,要是她還沒訂婚,事情就成了,不然的話,拼上許多錢財,想必她家一定答應。只要你痊癒了,這事包在我身上。」王生聽見,不知不覺展開容顏。吳生出去告訴了母親,就開始尋找那女子的住的地方,只是探尋遍了,一點蹤跡也沒。母親非常憂慮,想不到辦法。然而自從吳生去後,王生容顏立馬舒展了,飯也能吃一點了。過了幾天,吳生又來了,王生問他謀劃的怎麼樣了。吳生哄他說:「已經找到了,我以為是誰呢,原來是我姑姑的女兒,也就是你的姨妹啊,現在還沒嫁出去呢。雖然說內戚之間都會避免結婚,不過老實告訴他們,沒有不成的。」王生歡喜溢於言表,問:「住在什麼地方?」吳生編造說:「在西南方向的山村裡,離這里大約有三十多里。」王生又囑咐了好幾遍,吳生挺身承擔著走了。

王生由此飲食慢慢添加,沒幾天就恢復了,看一下枕頭底下,見花雖然枯了,卻還沒凋落。拿起來凝想把玩,就像見到了這個人。他怪罪吳生不來,就寫信招喚他。吳生借故不肯赴約,王生很憤怒,鬱郁不歡的。母親擔憂他又病了,急忙幫他商議婚事,才和他商量,就搖著頭說不願意,只是每天盼著吳生來。吳生一點消息都沒有,王生就更加怨恨他了。轉念想三十里路也不遠,又何必仰仗著別人呢?就懷著梅花,賭氣自己去了,而家人並不知道。孤伶伶的一個人走著,沒有人可以問路,只是望著南邊的山裡走去,大約走了三十多里,只見亂山合圍,空氣映著樹木碧綠清爽,靜悄悄沒有人走過,只有鳥能飛過的路。遙望著山谷里,只見亂花樹叢之中,隱約有個小村落。就下山進入村裡,看見房子也不多,都是茅屋,但意境很是整齊雅緻。想必是人家的園亭,就不敢匆忙進去。回頭看見對門。有塊很大的石頭光滑潔凈,於是就坐在上面稍微休息。
一會兒聽見牆裡面有女子,長聲叫喚「小榮」,那聲音嬌弱細膩。他正認真聽時,一個女郎從東邊向西走,
拿著一朵杏花,低頭正要插上。抬頭看見了王生,於是就不再簪花,含笑著拿著花進去了。他細看她,就是元宵節在路上所遇到的女郎,心裡突然很欣喜,只是想著沒有理由進去,又想要叫姨媽,但是看看又從沒來往過,恐怕有差錯,門裡面也沒人可以問訊,坐一下躺一下徘徊不定。從早上到了下午,眼看都要絕望了,連飢渴都忘記了。他不時看見有女子從裡面露出半邊臉來偷看,好像驚訝他為什麼不離開。忽然一個老婆婆扶著拐杖出來了,對王生說:「哪裡來的郎君,聽說從辰時就來了,都到了現在,想要做什麼呢?難道不餓嗎?」王生急忙起身向她作揖,回答說:「將要探親。」婆子耳朵昏聵沒聽見。他又大聲說了。她於是問:「你親戚姓什麼?」王生回答不出來。婆子笑著說:「真奇怪啊。姓名都還不知道,有什麼親戚可以探呢?我看郎君,也是書痴啊。不如且跟我來,吃點粗茶淡飯,家裡有短床可以躺,當到明天回去,問清楚了姓名,再來尋訪,也不晚啊。」王生正肚子餓了想吃東西,又從此可以慢慢接近麗人,非常欣喜,跟著婆子進去了,看見門裡面白石鋪砌著道路,夾道種著紅花,一片片的掉在台階上;曲曲折折向西走去,又打開一扇門,豆角棚子和花架充滿了庭院。婆子請客人進屋子,裡麵粉牆光亮的就像鏡子,窗外面的海棠花朵,伸進房裡面來,被子坐墊幾子床榻等,無不潔凈光澤。才坐下,就有人從窗外隱隱偷看。婆子叫:「小榮,快去做飯。」外面有個婢女嬌聲答應。坐下後,王生詳細說了家世。婆子說:「你的外祖父,莫非姓吳嗎?」他說:「是的。」婆子驚訝的說:「你是我的外甥啊;你母親,是我妹子。多年來我因為家裡貧窮,又沒有個兒子,於是就梗塞了音訊。外甥長的這樣,我還不認識呢。」王生說:「我這次來就是為了找姨媽你呀,匆忙就忘掉了名字。」婆子說:「我姓秦,並沒生過兒女,只有個小女兒,也是偏房生的。他母親改嫁,留給我撫養。也還不遲鈍,只是缺少教訓,嬉戲不知道愁悶。過一會兒,我讓他來拜見。」

沒多久,婢女備好飯,還有剛長成的嫩雞。婆子勸他吃飯後,婢女來收拾東西。婆子說:「叫寧姑來。」婢女答應去了。過了很久,他聽見屋外隱約有笑聲。婆子又叫道:「嬰寧,你姨兄在這里。」屋外吃吃的笑聲不歇。婢女推她進來了,她還捂著口,笑的停不下來。婆子瞪著眼說:「有客人在,還呼呼呵呵,是什麼樣子?」女子忍著笑站著,王生向他作揖。婆子說:「這是王郎,你姨媽的兒子,一家人還都不認識,被人笑啊。」王生問:「妹子年紀多少啊?」婆子沒聽明白。王生又說了,女子又笑了,讓人不能抬頭看著她。婆子對王生說:「我說缺少教誨,這就知道了。年紀都十六歲了,呆傻就像個嬰兒。」王生說:「小外甥一歲。」婆子說:「外甥已經十七歲了,莫非是庚午年屬馬的嗎?」王生點頭答應。婆子又問:「外甥媳婦是誰?」王生回答說:「還沒有。」婆子說:「像外甥的才華相貌,怎麼十七歲還沒找人呢?嬰寧也沒有婆家,很適合配你,只可惜我們有內親的嫌疑。」王生沒有話說,眼光注視著嬰寧,來不及看著別處。婢女向女子小聲說:「眼睛亮閃閃的,賊的樣子還沒改!」女子又大笑,對婢女說:「看看碧桃開花了沒?」立即起身,用袖子捂著口,蓮步細碎的出去了。到了門外,笑聲才放縱開來。婆子也起身,叫婢女抱了被子,為王生安排休息。說:「外甥來一次不容易,應該留下來三五天,我再慢慢送你回去,要是嫌這里深幽郁悶,房後有個小園子,可以供你排遣一下,也有書可以讀。」

第二天,到了房後,果然有個半畝大的院子,細草鋪在地上就像毛氈一樣,楊花落在路上,有三間草房,房子周圍圍滿了花木。他穿過花叢散步,聽見樹頭窸窣有聲響,仰頭一看,見嬰寧在上面。她看見王生,狂笑著都要掉下來。王生說:「不要這樣,掉下來了。」女子邊下邊笑,自己都停不下笑聲。正將到平地上,失手掉下來了,笑聲這才止住了。王生扶起她,暗暗揉捏她的手腕。女子又笑起來了,靠在樹上不能走路,過了很久才停下。王生等她笑聲停下,於是拿出袖子里的花來給她看。女子接著,說:「都枯了。留著干什麼?」王生說:「這是元宵時妹子留下的,我所以留著它。」女子問:「留著什麼意思?」王生說:「以示我對你相愛不會忘記啊,從元宵節遇到你,我凝想你都得了病,自己想著會死掉,不想能看見你,希望你憐惜一下我。」女子說:「這也是很小的事,你怎麼這么珍惜?等你起行時,園里的花,我會叫老僕人來,折一大捆背去送你。」王生說:「妹子傻了啊?」女子說:「怎麼就是傻呢?」王生說:「我並不是愛花,而是愛拿著花的人罷了。」女子說:「這么深的感情,愛何用說呢。」王生說:「我所說的愛,不是親戚般的喜愛,而是夫妻之間的愛啊。」女子說:「這有什麼區別嗎?」王生說:「晚上一起睡覺罷了。」女子低頭沉思很久,說:「我不習慣和生人睡。」話沒說完,婢女悄悄來到,王生惶恐就躲開了。
過些時,兩人在母親那裡見面。母親問:「到哪裡去了?」女子回答說在園中一起說話。婆子說:「飯熟了很久了,有什麼說不完的話,唧唧呱呱這樣子。」女子說:「大哥想要和我一起睡覺。」話未說完,王生非常窘迫,急忙用眼睛瞪她,於是小聲的責怪女子。女子說:「剛才這話不應該說嗎?」王生氣她傻,沒有辦法可以醒悟她。才吃完飯,家裡人牽了兩匹驢子來找王生。
之前,母親等很久了王生都沒回家,這才疑惑;在村裡搜了好幾遍,竟沒一點蹤跡。於是去詢問吳生。吳生回憶之前說的話,於是叫他們在西南方向的山村裡面去尋找。經過了好幾個村子,才到了這里。王生出門來,正好碰見,就進去告訴婆子,並請求帶女子一起回去。婆子歡喜說:「我有這個想法,不是一天了,只是病體不能走遠路,能夠讓你帶妹子回去,拜見認識姨媽,也很好。」就叫嬰寧。嬰寧笑著到了。婆子說:「有什麼歡喜的,笑的總不停下?要是不笑,就是完美的人了。」於是生氣的看著她。又說:「大哥想要和你一起回去,可以就收拾一下。」又給家人酒菜吃,才送他們出來說:「姨媽家田產充足,可以養閑人。到那裡且不要回來,稍微學習一下詩書禮儀,也能好好侍奉公婆。就煩請阿姨,為你選一個好的夫婿。」兩人於是出發了。到了山坳里回頭一看,還能依稀看見婆子靠著門向北望著。到了家,母親看到美人,驚訝的問是誰。王生回答說姨媽的女兒。母親說:「之前吳郎跟你說的,是假的。我沒有姐姐,哪裡來的外甥女?」就問女子,女子說:「我不是母親生的。父親姓秦,去世時,我還在襁褓里,不能記得。」母親是說:「我一個姐姐嫁給秦家,是真的,只是去世已經很久了,哪裡能夠還在呢?」於是細細向嬰寧詢問她的面龐、痣跡,都一一符合。又懷疑說:「是了,只是死了很多年了,怎麼還在呢?」正疑惑的時候,吳生來了,女子避開進入房間了。吳生詢問知道了原故,惆悵很久。忽然說:「這女子是名叫嬰寧嗎?」王生說是。吳生大叫怪事。他們問他怎麼知道的,吳生說:「秦家姑姑去世後,,姑父一個人住,被狐狸纏上了,病得很重死了。狐狸生了個女兒名叫嬰寧,包好放在床上,家裡人都見到過。姑父死後,狐狸還不時前來。後來家人求了一道天師的符咒貼在牆壁上,狐狸於是帶了女兒走了。不會就是這個吧?」大家互相懷疑議論,只聽見房間里吃吃的都是嬰寧的笑聲。母親說:「這女子也太憨頑了。」吳生請求當面看看她。母親進入房間,女子仍然大笑著不理她。母親催促她讓她出來,這才極力的忍住笑,又面對著牆壁,過了好些時,才出來。只行了一下禮,就翩然轉身進去了,放聲大笑起來。滿房中的婦女,都不禁也笑起來。吳生請求去婆子那裡看看這件事的奇怪之處,也好為王生做媒。尋找到了村子,房子全都沒有了,只有山花零落而已。吳生記憶姑姑埋葬的地方好像不遠,只是墳堆重重,一點都分辨不出,吃驚的只得嘆著氣回來了。母親懷疑她是鬼。就進去告訴她吳生說的話,女子一點都沒害怕的意思。又同情她沒有家,她也沒有悲傷的意思,只是甜甜的憨笑而已。眾人都不知道她的意思,母親讓她和小女兒一起睡下休息,天剛剛亮就來向母親問安,嬰寧做的女紅,精巧無比。她只是喜歡笑,向她禁止也不停下,不過笑的時候很美麗,雖然痴狂卻不損害她的魅力,人人都很歡喜和她在一起。鄰家女子和少婦,都爭相迎合她。母親選擇吉日為他們倆完婚,只是總害怕她是鬼物,就悄悄從日頭下看她,形狀影子一點都沒什麼奇怪之處。到了這一天,就讓她打扮做新娘行禮,女子笑得厲害都不能站好,於是就算了。王生因為她比較痴傻,恐怕她泄漏了房裡面隱秘的事情,但女子很是秘密,不肯說一句這個。每每遇到母親憂愁生氣的時候,女子來了一笑就好了。奴婢有點小過錯,害怕遭到打罵,就求她到母親那裡同母親說話,有過的婢女去母親那裡自首總是會得到赦免。而嬰寧愛花都成了癖好,問遍了親戚朋友,悄悄典當了金釵,去購買好的種子,過了幾個月,台階茅廁,無不種滿了花。
庭院後有一架木香,本來就靠近西邊鄰居家裡,女子總是攀登上去,摘花來插在頭上玩耍。母親不時遇見,總是呵斥她。女子一直沒改。一天,這家的兒子看見了嬰寧,失魂落魄的目不轉睛的看著她。女子不避開反而笑起。這人認為女子的意思是喜歡他,心裡更加搖盪了。女子指著牆底下笑著下來了,這人以為她是指約會的地方,就非常歡喜。到了晚上去,女子果然在那裡。就靠過去姦淫她,只覺私處就像被錐子刺了一樣,痛徹心扉,大叫著跌到了。仔細一看不是女子,而是一根枯木放在牆邊,他私處所交接的原來是雨水琳出來的洞啊。他父親聽到聲響,急忙跑來問他,他呻吟著不說話;妻子來了,才告訴實話。點火照看洞里,看見裡面有隻大蠍子,就像個小螃蟹的樣子。老頭破壞木頭把它捉住殺了。把兒子背到家裡,半夜就死了。這鄰居就狀告王生,揭發嬰寧是妖怪。縣令素來仰慕王生的才華,熟知他是個有好的德行的人,認為這老頭誣告,將要打板子責怪他,王生為他乞求赦免,於是縣令就放他出來了。母親對女子說:「像這樣子痴傻狂放,早知道太過歡喜了就會埋下憂患。還好縣令明察,沒有連累家人。假如是糊塗官員,一定會抓婦女到公堂上對質,那我兒子有何顏面見親戚朋友呢?」女子嚴肅起來,發誓不再笑。母親說:「人沒有不笑的,但要有時候。」但女子由此竟然不再笑了,即使是故意逗她,最後也沒有笑,然而整天也沒有憂傷的神情。
一天晚上,她向王生流著眼淚。王生很奇怪。女子哽咽著說:「之前因為跟著你日子還少,說了恐怕你害怕我怪異。現在我看到婆婆和你,都很愛我沒有別的心思,直言告訴你或許沒有妨礙吧?我本來是狐狸生的。母親臨走時,把我托給了鬼母,我相跟著十多年了,才有今天。我又沒有兄弟,能依靠的只有你了。老母在山裡很寂寞,沒有人憐惜她而把她和姑父合葬,她在九泉之下總是悲傷悔恨。你要是不吝惜麻煩花費,讓她消除這個怨恨,也能讓養了女兒的人家不忍心溺死女嬰了。」王生答應了她,只是擔心墳冢迷失在荒草里,女子說不要擔心。即日夫婦兩就用車子載著棺材去了。女子在荒煙亂草裡面,指示了墳墓在的地方,果然發現了婆子的屍體,皮囊還在。女子撫摩著她悲傷的痛哭。抬回來後,找到秦氏的墳墓將他們合葬了。這天晚上王生夢見婆子來道謝,醒後向嬰寧說了。女子說:「我晚上見了她,她囑咐我不要驚嚇到了你罷了。」王生恨不得邀請她留下。女子說:「她是鬼。這里活人多,陽氣很盛,怎麼能久住呢?」王生問小榮,說:「她也是狐狸,很狡黠的。狐狸母親留下她來照顧我,每每找來食物給我吃,所以我們很感激她總不能忘記;昨天問了母親,說已經嫁了。」由此每年到了寒食這天,夫婦倆就到秦氏的墳墓,拜祭打掃不缺禮儀。女子過了一年生了一個兒子,在懷抱里,也不怕生人,看見人就笑,也很有母親的風度等等。

異史氏說:「看她甜甜的憨笑,像是一點都沒有心肝的樣子。而她在牆下面的惡作劇,試問她的狡黠誰能比得上呢!至於凄然眷戀鬼母,不笑反而哭起來,我嬰寧大概是隱跡在笑的人裡面的啊。我私下聽說山裡面有種草,叫做『笑矣乎』,一聞就會笑得停不下來。房裡面種了這樣的一種草,那麼合歡花、忘憂草,都比的沒有顏色了。要是解語花,我正嫌她忸捏做態啊!」

Ⅹ 《嬰寧》的全部翻譯!!

《嬰寧》的譯文:

王子服,莒縣羅店人。父親很早就死去。他非常聰明,十四歲考取秀才,入泮宮讀書。母親最鍾愛他,平常不讓他到郊野遊玩。聘定蕭氏為妻,還沒嫁過來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恰逢正月十五上元節,舅舅的兒子吳生,邀王子服同去遊玩。

剛剛到村外,舅舅家有僕人來,把吳生叫走了。王生見游女多得像天上的雲彩,於是乘著興致一個人到處遊玩。有個女郎帶著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絕美,笑容可掬。王生目不轉睛地看著女郎,竟然忘記了顧忌。

女郎走過去幾步,看著婢女笑著說:「這個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賊!」把花丟在地上,說說笑笑地離開了。王生拾起花來神情惆悵,像是神魂都丟掉了,於是怏怏地回家。到了家裡,把拾來的花藏到枕頭底下,倒頭就睡,不說話也不吃東西。

母親為他擔憂,請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災祛邪,病情反而加劇。身體很快消瘦下去。醫師來診視,讓他吃葯發散體內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麼逮住了。母親細細地問王生得病的來由,他默默地不作回答。恰好吳生來,王母囑咐他細細盤問王生。

吳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見到他就流下淚來。吳生靠近床榻勸解安慰王生,漸漸開始細問。王生把實情全說出來,而且求吳生代為謀劃。吳生笑著說:「你的心意也太痴了,這個願望有什麼難以實現?我將代你訪求她。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顯貴家族。

假如她尚未許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話,拼著拿出眾多的財物,估計一定會答應。只要你病癒,成事包在我身上。」王生聽了這番話,不覺開顏而笑。吳生出去告訴王母,尋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訪窮盡,一點蹤跡也沒有。王母十分憂慮,拿不出什麼主意。

但是自吳生離開後,王生的愁容頓開,吃飯也略有長進。幾天之後,吳生又來了。王生問謀劃的事辦得如何,吳生欺騙王生說:「已經找到了。我以為是什麼人,原來是我姑姑的女兒,就是你的姨表妹,現在還在等人聘定。雖然是家中親戚婚姻有些隔礙,但以實情告訴他們,一定會成功。」

王生高興的神色充滿眉宇間,問吳生說:「住在什麼地方?」吳生哄騙說:「住在西南山中,距這里大約三十餘里。」王生又再三再四囑托吳生,吳生自告奮勇地承擔了下來。

王生從此之後飲食漸漸增加,身體一天一天地恢復。看看枕頭底下,花雖然乾枯了,還沒有凋落,細細地拿在手上賞玩,如同見到了那個人。吳生不來他感到奇怪,寫信叫吳生來。吳生支吾推託不肯赴召。王生因怒恨而生氣,心情悒鬱,很不高興。

王母擔心他又生病,急著為他選擇女子作妻,稍微和他一商量,他總是搖頭不答應。只是每天盼著吳生。吳生最終沒有消息,王生更加怨恨他。轉而又想,三十里地並不遙遠,為什麼一定要仰仗別人?於是把梅花放在袖中,賭氣自己去西南山中尋找,家中人卻不知道。

王生孤零零地一個人走,沒有人可以問路,只是朝著南山走去。大約走了三十餘里,群山重疊聚集,滿山綠樹,空氣新鮮,感覺特別清爽,四周安靜,一個行人也沒有,只有險峻狹窄的山路。遠遠望見谷底,在叢花群樹中,隱隱約約有小的村落。

走下山進入樹林,見到房屋不多,都是茅屋,而環境十分幽雅。向北的一家,門前都種著柳樹,院牆內桃花杏花還開得很繁茂,夾雜著幾株美竹,野鳥在其中鳴叫。猜想是人家園房,不敢貿然進去。回頭看著,對著門有塊石頭平滑而光潔,就坐在石頭稍事休息。

不久聽見牆內有女予高聲叫「小榮」,聲音嬌細。正在靜心聽的時候,有一女子由東向西,手執一朵杏花,低著頭自己想把花簪在頭上;抬頭看見王生,於是就不再簪花,含笑拿著花走進門去。王生仔細一看,這女子就是上元節時在途中遇見的。

心中非常高興,但是想到找不到關系門路進去;想喊姨,只是從來沒有來往,害怕有訛誤。門內又無人可問,坐立不安,來回徘徊,從早晨直到太陽偏西,眼光顧盼,幾乎要望穿,連飢渴都忘了。時時望見女子露出半個面孔來窺看他,似乎是驚訝他久不離去。

忽然一位老婦扶著拐杖出來,看看王生說:「你是哪裡的年青人,聽說你從早上辰時就來了,直到現在,你想要干什麼?不會肚子餓嗎?」王生趕忙起來行揖禮,回答說:「將在這兒等親戚。」老婦人耳聾沒聽見。王生又大聲說了一遍。

老婦人於是問:「你的親戚姓什麼?」王生回答不出來。老婦人笑著說:「奇怪啊!姓名尚且不知道,怎麼能探親?我看你這年青人,只不過是書痴罷了。不如跟我來,吃點粗米飯,家裡有短榻可以睡,到明天早上回去,問清楚姓名,再來探訪,也不晚。」

王生正肚子餓,想吃飯,又因為從這以後漸漸接近那美麗女子,非常高興。跟從老婦人進去,見到門內白石鋪成的路,路兩邊樹上開著紅花,一片一片墜落台階上。順著路曲折轉朝西邊,又打開一扇門,豆棚花架布滿庭中。

老婦人恭敬地請客人進入房舍,四壁泛白,光亮如鏡;窗外海棠樹,枝條帶花伸入屋子裡;墊褥坐席,茶幾坐榻,樣樣都非常潔凈光亮。剛剛坐下,就有人從窗外隱約窺看。老婦人叫道:「小榮,趕快吃飯。」外面有婢女高聲答應。對坐的時候,詳細介紹家族門第。

老婦人說:「你的外祖父,是不是姓吳?」王生說:「是的。」老婦人吃驚地說:「你是我的外甥!你母親,是我妹妹。近年來因為家境貧寒,又沒男孩子,於是致使相互之間消息阻隔。外甥長成這么大,還不認識。」王生說:「我這次來就是為了找姨,匆忙當中忘了姓名。」

老婦人說:「我姓秦,沒有生育,只有一個小女兒,也是妾生的。她的母親改嫁了,留下來給我撫養,人也不算愚鈍;只是教育太少,喜嬉鬧,不知道憂愁。過一會兒,叫她來拜見你認識你。」沒有多久,婢女准備好了飯,雞鴨又肥又大。

老婦人不斷地勸王生多吃,吃完飯後,婢女來收拾餐具。老婦人說:「叫寧姑來。」婢女答應著離開。過了不久,聽到門外隱隱約約有笑聲。老女人又喚道:「嬰寧!你的姨表兄在這里。」門外嗤嗤的笑聲不止。婢女推著嬰寧進門,嬰寧還掩住自己的口,笑聲不能遏止。

老婦人瞪著眼睛說:「有客人在,嘻嘻哈哈,成什麼樣子!」嬰寧忍住笑站著,王生向嬰寧行揖禮。老婦人說:「這是王生,是你姨的兒子。一家人尚且互不相識,真是讓人好笑。」王生問:「妹子有多大年紀?」老婦人沒有聽清,王生又說了一遍。

嬰寧又笑起來,笑得俯下身子,頭都沒法抬起來。老婦人對王生說:「我說教育太少,由此可見了。年紀已經十六歲,獃獃傻傻像個嬰兒。」王生說:「比我小一歲。」老婦人說;「外甥已經十七歲了,莫非是庚年子出生,屬馬的?」王生點頭說是。

又問:「外甥熄婦是誰?」王生回答說:「還沒有。」老婦人說:「像外甥這樣的才貌,怎麼十七歲還沒有聘定妻室呢?嬰寧也還沒有婆家,你兩人非常相匹配,可惜因為是內親有隔礙。」王生沒作聲,眼睛注視著嬰寧,一動也不動,根本無暇看別的地方。

婢女向嬰寧小聲說:「眼光灼灼,賊的樣子沒有改變。」嬰寧又大笑,回過頭對婢女說:「去看看碧桃花開了沒有?」趕快站起來,用袖子掩住口,用細碎急促的步子走出門。到了門外,才縱聲大笑。

老婦人也起身,叫女僕鋪設被褥,為王生安排住的地方,說:「外甥來這兒不容易,應當留住三五天,慢慢再送你回去。如果嫌幽悶,房屋後面有小園可供你消遣,也有書可供長讀。」

(10)鬼母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嬰寧》是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一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都在《聊齋志異》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來自貪官污吏。

《聊齋志異》在暴露統治階級貪暴不仁的同時,還寫出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對他們表示深切的同情。

《聊齋志異》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揭露了科舉考試的種種弊端。蒲松齡才華過人卻名落孫山,他對科場的黑暗、考官的昏聵、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寫起來能切中要害,力透紙背。

熱點內容
小說言情甜污完整 發布:2025-08-22 02:00:46 瀏覽:702
誰和你情深緣淺都市類型小說 發布:2025-08-22 01:51:42 瀏覽:89
類似於絕望游戲的所有小說名字 發布:2025-08-22 01:49:30 瀏覽:27
官場小說經典著作 發布:2025-08-22 01:48:54 瀏覽:20
英國經典短篇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22 01:48:09 瀏覽:913
經典小說反派人物介紹 發布:2025-08-22 01:46:23 瀏覽:610
浪漫溫情都市小說愛你一生 發布:2025-08-22 01:45:00 瀏覽:222
武則天小說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22 01:39:02 瀏覽:738
都市小說高明王琦 發布:2025-08-22 01:37:13 瀏覽:315
網路小說免費閱讀修真 發布:2025-08-22 01:24:23 瀏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