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2021中考短篇小說閱讀真題

2021中考短篇小說閱讀真題

發布時間: 2025-07-23 20:30:18

『壹』 李森祥<台階>的 寫作背景

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進步。但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

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關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要全面實現小康,重點是農村,難點是農業,關鍵是農民。作者親歷農村生活的深刻感受,寫成了短篇小說《台階》。

(1)2021中考短篇小說閱讀真題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願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清貧得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眾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

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時,父親會教你怎樣站立;在你困難時,父親鼓勵你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在人生的風雨面前,父親的堅韌可能是你無法想像的強大,他用行動教育孩子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生活。李森祥《台階》中的父親,描述了老一輩農民特有的堅韌與謙卑。

許多年之後,他終定居於都市時才發現,他所引以為自豪的誠實、信任以及幻想等能力正在丟失。於是,他再度從童年出發,回到曾哺育他長大的村莊,與那裡的人開始重新生活與交往。

他從父輩們生存的智慧、憨厚、勤勞甚至狡黠中再度捕捉自我血液中流淌的原生物質,從老師、鄉鄰那兒閱讀最初的互助和給予,從玩伴以及植物、昆蟲身上體驗原始的純真與浪漫…

田園不是作家精神的歸宿地,但通過這樣的尋找,作家回到了純真年代,那些遠去了的人以及逝去的歲月,是那樣地充滿溫情與人性關愛。當作家用憨朴有致、疏密相間的語言與細節敘述這一切時,他讓自我的心靈也開始具有凈化的能力。

「我」家的老屋只有三級台階,父親眼看人家台階高,受人尊重,決心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可是憑他的經濟條件,要造這樣的新屋得准備大半輩子。

他想聚沙可以成塔,憑自己一身力氣,干他十年二十年,總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幹了大半輩子,一磚一瓦地撿,一角錢一角錢地攢,終於蓋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貳』 讀艾瑪的短篇小說《島》(刊於《收獲》雜志2021 No.6)

第一次買《收獲》,讀的第一篇就是艾瑪的《島》,我很喜歡。雖然第一遍看完的時候,還有些雲里霧里,但它的好,卻是已經感受到了的。我馬上就看了第2遍,稍許理清了頭緒。

艾瑪必定是她的筆名,我去網路了一下。艾瑪1970年生人,那現在也就是52歲了。2007年開始創作發表小說,也就是37歲才出發。現在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也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所著《夾叉》入選"2018收獲文學排行榜"中篇小說類第4名, 所著《繪畫助力夢想》榮獲第二屆"羅峰獎"全國非虛構散文大賽優秀獎, 所著《白耳夜鷺》獲得首屆"短篇小說雙年獎"。她是湖南人,現居青島,也是在那裡,她獲得了《島》的靈感。

青島海岸線曲折,附近海域,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座小島,有7座海島上有常駐居民。《島》寫的,就是一個時代居住在島上的家庭,在心理里試圖離開島,而離不開的故事。

我在這個故事中看到了一種擺脫不掉的小島式的封閉文化對人的侵蝕,人的掙扎、人性的搖擺。

1.母親

父親和母親的沖突是故事的主線。父親和母親本是自由戀愛,也有過甜蜜的青蔥年華,然而在島上的漫長婚姻,卻因為封閉甚至封建的漁民文化,而日趨瓦解。死去的大女兒是埋在母親心底最鋒利的一根刺,但這肯定不是唯一的刺。主人公去父親的老友林叔家喝酒時,林叔用筷子狠狠敲了他的腦袋,說:"你這不中用的貨! 沒個規矩還行?由著女人鬧嗎?" 女人在小島上的地位可見一斑了,或許一直都是當家漁船主人的附屬品?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主人公回憶起幼時,母親帶他離開小島去趕集的時候,母親的輕松和快活。那時的母親才是真正的自己,可以果斷花錢,可以主動熱情地打招呼。那麼這些,她在小島上一定都是做不到的。

在這幾十年的過程中,母親未必一直是逆來順受的,她可能有過她的反抗。有的反抗是不自覺的,比如抱著林叔的女兒幸兒,就想起來了自己的女兒,在奶奶面前就哭了起來;有的反抗是主觀故意的,比如在奶奶死後,就把奶奶住的院子門封上了,我在這里立刻就讀到了一種理解的快感;有的反抗是無奈之舉,比如她後來開始信洋教,如果沒有信仰,我怕她很容易變成抑鬱症吧,信教是她可以寬恕丈夫、寬恕婆婆,寬恕這個小島,讓自己能夠繼續生活下去的一根救命稻草,我跟她一樣感謝這個教;有的反抗是最後的決絕,父親不理解母親,厭惡母親的神,砸碎了母親的神像,導致母親終於決意出走,離開他,離開小島。這最後一根稻草 -- 神像的壓垮,是整個故事矛盾沖突的最高點,也是故事裡所有人物中,最強烈的一次離開島的舉動。

母親幾乎是整個故事中最勇敢的人了,雖然她也是被逼的。

2.父親

文章並沒有花太多篇幅直面描繪父親的早年面目。但有兩個間接的場景,還是讓我心裡豎立起了像一個封建老頭一般的權威的父親形象。一個場景是,主人公5歲的時候,父親帶他上船,他摔倒、大哭、嘔吐,父親對他這個漁民的兒子居然水土不服露出了令他終身難忘的嫌棄表情。另一個場景是,當父親在炕上睡覺時,母親和他都輕手輕腳地做事,彼此還會心領神會地一笑。這顯示並不是那種因為體恤父親而來的輕手輕腳,反而像是一種地主家的長工看到地主好不容易打了個盹,趕緊喘口氣,偷著樂一下的模樣。

島文化中的男權主義對父親的影響似乎已經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了。

可妙的是,在文章的結尾,父親悲憤交織的一句"她把什麼話都說給她的神聽,神明明什麼都知道,可神屁都沒跟她放一個!"似乎又在告訴我們,其實父親還是有傾聽母親的內心話的的渴望的,當年的女兒的事或許不是他的意思,也許他也有他的不得已,長久以來的酗酒或許是他反抗的一種形式。

或許,在強硬的外表下,他也在微弱地掙扎。

3.奶奶、林叔、其他人

當奶奶抱著幸兒哭自己的女兒時,奶奶不耐煩地數落母親,阻止母親的哭。

當主人公到林叔家喝酒,林叔呵斥他,怎麼可以由著女人鬧。

當主人公想到父母的分居,擔憂的是,"城裡老人鬧鬧分居、搞搞黃昏戀什麼的,不會有人說什麼,在鄉下可就是胡鬧,就是丑聞了。"

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這個小島式的封閉文化侵蝕的絕不僅僅是一個人,一家人,而是所有人。

4.主人公-他

主人公在文章里沒有名字,就用了一個"他"來指代。

主人公的塑造是在整篇文章里最有意思的部分。全篇文章看似講的是父親和母親之間的糾葛,由他的回憶以及現在他上島去見父親這個事件串聯起來。實際上,我覺得,"他"這個人物從幼時,到現在的思想行為軌跡,才是整篇小說的主題能凸顯出來的最關鍵的部分。

如果沒有"他"的串聯,故事就只是個因文化沖突引起的婚姻矛盾。而有了"他"的思想行為軌跡,讀者就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被封閉文化禁錮住了的,擺脫不掉的無奈、無力感。

主人公其實也像他的母親一樣,一直在掙扎,但他比他的母親,好像更多了搖擺,這就讓故事似乎更可悲了。

他的搖擺在於,他自小依戀母親,站在母親一邊,但後來長大了後卻好像變得跟父親一樣,開始嫌棄母親。

他明知去島上見頑固的父親不會有什麼結果,但是卻還是去了,就好像那次雨夜尋貓。

上島之前,他明明同情、理解母親,似乎有能力去責難父親,但是當父親對他說,如果母親臘月里不回來,就不要回來了時,他卻虛弱地為母親辯解"哪能呢"。這句話好像在暗示,他離開島之外,很快就會去勸母親回來,似乎離島是母親的過錯了。

就是在這里,我知道了,埋藏在他心底里,自小就耳聞目染的小島文化其實一直都在。

文章的另一條線索,是關於主人公和他妻子之間關於孩子的拉扯。妻子做夢夢見女孩兒,妻子擔心感冒對懷孕不利,他的態度總是含糊其辭,不能明確他到底是想要孩子還是不要,不明確他喜歡女兒還是兒子。他既愛護妻子,怕妻子收到家族觀念的傷害,但又不能不敢表達他的主張。這種矛盾的掙扎,就好像他在父親和母親之間的搖擺不定一樣。

雖然他早已物理上離開小島生活,但是他的內在竟一直離開不了。

就好像林叔,雖然腿腳不便,也還是非要在小島上過著孤獨的生活。他們似乎在心靈上擺脫不了這個小島。

整個事件實際並無驚心動魄的矛盾沖突,也就是家長里短的小事。讓故事可讀性增強的關鍵,是作者把多年前死嬰的原因作為了一個餌(懸念),引導著讀者一直讀下去。它貫穿了整個文章,串起了父母的矛盾,也串起了主人公目前和妻子之間的尷尬境況。

文章最大的亮點,我覺得是寫的主人公對於要不要孩子,和妻子之間隱晦的幾次交流。剛開始看第一遍時並不懂這些和父母事件的關聯,直到看第二遍、第三遍時才能體會到這是島文化給他的烙印。他的這種懦弱,游離,矛盾,就更讓人唏噓了。文章的立意就是在他這里升了起來。

易讀,有代入感,引發思考,文學表達的這三個要求,作者都做到了。當然,離開第四個要求,讓人思來想去,好像又想不明白,似乎還有些距離。

作者選取的這個小島生活的題材,有一定的稀缺性,故事本身也用獨特的角度,對生活進行了提煉,整篇故事中基本沒有無關的情節。

看完這個故事,我馬上就聯想到了我自己,這種想走出去又走不出去的困境,或許每個人身上都有,比如童年的陰影,比如一些執念。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掙扎。我覺得,如果在文章最後,能把這個議題再隱隱地擴大一些,是否會更好呢?因為每個人心裡都可能有一座走不出去的島。

附錄:金句摘抄

這幾座大風車讓島看上去更像是一艘船了,彷彿它們細長的葉片轉得再塊一點,島就會跑向大海深處去了。

父母對孩子隱而不宣的那一部分生活,像是一件襤褸的皮襖,盡管他們捂得很緊,但還是時不時就會漏風。

他在他們之間長大,像在冷水裡長大的魚,也自然地沒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情。

他站在碼頭上,看著那幾座大風車,想起工程師說換螺絲的事,就覺得父母之間應該也是有個螺絲壞了,只是不知道去哪裡找新螺絲來換。

『叄』 寫作那些事|《短篇小說寫作指南》——新手寫小說的快速進階書 (1)

     

    對於寫小說這件事我是一邊寫一邊琢磨的。從2021年年底開始寫我的第一本女性小說《站在人生路口凝望的女子》,正因為沒有寫小說的經驗,所以迫切需要一本指導自己寫小說的書籍。

      好在平時儲備一些書,於是在櫃子里翻出這本《短篇小說寫作指南》這一本書,准備在2022年過年的時候閱讀。在過年七天里,沒有什麼事情,除了一日三餐和陪孩子,所以一有時間都在看這本書,只用六天的時間便看完了。

    《短篇小說寫作指南》一書不是哪個人的個人著作,而是一本由多位作家、編輯的文章編撰成的合集,該書的目的正如書中的副標題那樣地寫道:「一本書講透寫作,讓你也能寫出好故事猜凳」。

      其實對於是否能通過讀一本書就達成那樣的目標,我是持懷疑態度的。我認為它頂多隻能叫定心丸,讓我們這些新手能快速上道以免走偏,我們絕非看了一本書就能真正掌握寫小說奧妙的。

      在不同的認知和感受力條件下,我們寫出的小說屬於不同的層次,就像雲層的分布,在對流層磕磕碰碰、結結巴巴,越往上到平流層我們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但是通過看《短篇小說寫作指南》這本書至少能夠讓我們明白一本小說它的核心構成要素是什麼,如何從一個業余寫作者一步一步向專業的寫作者邁進。

    《短篇小說寫作指南》一書圍繞短篇小說寫作具備的要素排列組合不同作家和編輯的文章,分為:

      圍繞對這本書並結合自己寫第一本女性小說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共勉。

    起步階段,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在《序言》就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

 嘩鎮     我們為什麼要寫作?可能都是初學寫作的人不自覺會想要問的問題,不論是問自己還是問他人。

      就我自己來說,我走上寫作這條路是屬於上道較晚的那種,三十多歲了才開始愛上寫作。而且之前也沒有什麼文學功底,只是一直從事法律工作,多少養成一點嚴謹的思維習慣,初生牛犢不怕虎,沒有想太多,也沒有想自己有沒有寫作天賦。

      當時只是出於一個世俗的目的,因為弟弟生病,突然之間覺得自己無力應對生活,想要變現,於是就找到平台開始寫。

      寫著寫著我才發現在寫作這條路上的人很多,天資高的人也不在少數,自己也缺乏商業運營的頭腦,也沒有看到成功的曙光。只是自己的讀者從一位數、兩位數增長,和文友的交流在亂兆粗增多,漸漸的就停不下來了。

      決定開始寫,那寫什麼?

      首先寫自己,「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小說寫作需要的是最為私密的個人情感。」「毋庸置疑的是,你最好的作品一定是最貼近你個人的。你的夢想是什麼?野心是什麼?把它寫出來吧。」

      其次是如飢似渴的閱讀,為了掌握好某個題材最好的方法是不斷的收集、整理和歸檔一切與主題相關的材料。除此之外,需要細致觀察身邊的人和周圍的世界。

      我在寫自己的第一本女性小說過程中,是邊讀、邊寫、邊思考,對於女性問題的思考,除了日常的觀察,我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喜馬拉雅上聽波伏娃的《第二性》、渡邊純一的《不分手的理由》、《女人這東西》和叔本華《人生的智慧》等,凡事與女性有關的書籍和朋友討論關於女性的話題我都有很濃的興趣。

      在2021年的時候為了日更千字文,再加上年底加班所以無法應對日更,所以我開始寫《站在人生路口凝望的女子》這一本小說的前十四章。那算是第一稿,後來是在這十四章的基礎上修改添加的第二稿、第三稿。第三稿更名為《女性私語》在17K小說網發表。目前快要完本。

      寫小說,我的體會是其實寫作的功夫在詩外。要多讀好書、多讀經典!

      寫小說,從捕捉情緒開始,養成觀察我們的日常,感受我們身邊的人、事和物的習慣。可以說,不養成一顆敏感而具有感受力的心!

『肆』 盜墓筆記小說的閱讀順序

盜墓筆記小說的閱讀順序,從主體書到後續作品,依次為:

主體書九本,按時間順序為:
《七星魯王宮》、《秦嶺神樹》、《雲頂天宮》、《蛇沼鬼城》、《謎海歸巢》、《陰山古樓》、《邛籠石影》、《大結局(上)》、《大結局(下)》

後續小說以補充和擴展故事框架為主,包括:
《吳邪的私家筆記》、《老九門》系列(含短篇集與正篇)、《老九門異聞錄》、《沙海系列》、《藏海花系列》等

《沙海系列》包含:
《荒沙詭影》、《沙蟒蛇巢》、《沙海3》、《沙海4》

《藏海花系列》包含:
《藏海花1》實體書、《藏海花2》網頁版

《老九門》系列包含:
《短篇集》15篇、《異聞錄》、《大畫集》、《陳皮阿四番外》等

《老九門》正篇、《湘西往事》連載、《三日靜寂》(張起靈身世)、《2009賀歲篇》(吳邪回老家遷墳)、《2014賀歲篇》(幻境)、《2015賀歲篇》(《七指》、《此時彼方》)等

《2015年潘子忌日更新》、《2016賀歲篇》(《釣王》)、《2017賀歲篇》(《盲冢》、《南部檔案》等)、《2018賀歲篇》(《南部檔案:南疆百樂案》)等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等段子和短篇集,如《千面》、《重啟之極海聽雷》、《雨村筆記》、《花夜前行》、《燈海尋屍》、《萬山極夜》、《王母鬼宴》等

新章節不斷更迭,如《2023年》《雨村筆記 田園篇》、《王母鬼宴》等,部分章節已出版實體書。

最後,推薦使用盜墓小說網(mubiji.cc/)或關注南派三叔的公眾號(南派三叔盜墓筆記)獲取最新章節及閱讀順序說明。

『伍』 有誰能發給我一篇名為《選擇》的短篇小說(講的是一個在地震中監獄中發生的故事,主人公是外國人)

[短篇小說]《選擇》
1、

小鋼放下電話,心裡挺高興。錢處長說他辦完事就過來,讓他先到吉慶酒店去。小鋼等這天很久了,工程款沒到手,年關將近,心裡總是不踏實。現在好不容易找到錢處長,看來希望蠻大。小鋼想好了,心裡早就有了一盤棋,第一步絕對不能走錯,只要讓錢處長高興,順著他的意思,金口一開什麼都好辦。
小鋼從枕頭底下摸出件干凈的衣裳穿上,拿出塊破鏡子瞧了瞧,感覺人模狗樣挺像哪么一回事。他把錢小心的放在上衣口袋裡,這僅有的一點錢他很捨不得用,但他必順趕在錢處長來之前到吉慶酒店去。他拍了拍緊貼在胸膛上的錢,心裡曉得好鋼一定要用在刀刃上,他決定坐一回計程車。
從工地出來,拐過巷口,迎面走來一個中年人,他趕忙跑上去問:師傅,現在幾點了。

2、

老鄭撇了撇嘴,眯著眼睛發了一會愣,直到看不見他的背影,才小聲的嘟囔了一句。他知道這些人是不好惹的,搞不好就是地痞流氓,別看他一付老實巴交農民工的打扮。電視里的法制頻道不是常能看到種種詐騙案嗎,小心些總是好的。
老鄭倒吸了一口冷氣,趕緊用手摸了摸大衣口袋裡的紙盒。東西還在,可不能讓別人看見。最近老婆脾氣不好,老鄭一下崗就在家裡抬不頭。麻煩的是老婆動不動就找茬,說他這也不好,哪也不好,根本就不是個男人,還不如離婚算了。
老婆年紀比老鄭小許多,正是需要的時候。對於老鄭來說,這是難以起齒而且很窩心的事,他偷偷摸摸跑到離家幾里路遠的一家小門市買了一盒葯,說明上明確寫出這葯包治百病,不管是:堅而不舉,舉而不堅,陽萎、早泄,統統可以根除。
老鄭身上有了葯,心裡邊自然有了底氣。腰板硬了,步子走的飛快,他知道這是槍桿子里出政權,絕對不能軟。正所謂:雄關漫漫真如鐵,如今邁步從頭越,他彷彿看見自己翻身做主人的一天。
回到家,老婆還沒回來,老鄭藏好葯,准備給老婆一個驚喜。他撥通了老婆的手機:喂,麗麗,飯做好了,你快回家吧。

3、

劉麗麗可不想做個黃臉婆,自從她離開哪個叫故鄉的地方,她就發誓要用青春敲開命遠之門,闖出一片屬於自已的天空。現在機會來了,她和錢處長眉來眼去,為的是一腳踢開家裡的男人。她不再需要他,他已經沒有絲毫利用價值了。
錢處長說了,他要和家裡的母老虎分道揚鑣。他喜歡上了劉麗麗,喜歡上了她的青春,喜歡上了她的輕舞飛揚。他們在市中心買了套新房,裝修華麗,夜夜歌舞昇平,翻雲復雨,過上了露水夫妻的幸福生活。女人啊,女人,你為何如此卓而不群,婷婷玉立。
錢處長的承諾未能兌現,婚沒離成,臉上倒是出現了幾條抓痕,明顯在家裡受到了非人的禮遇。她們的事被捅了出來,單位里風言風語,有人開始背地裡罵劉麗麗是騷狐狸精,刻意破壞別人的家庭,自己有家不回,偏去勾引錢處長。
寧願做二奶,堅決不當黃臉婆?

4、

老趙摸了十幾年方向盤,領導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從沒出過錯,閉著眼睛他也能把車開到單位。出於職業的習慣,他對車和馬路有著一種病態般的敏感。不用看錶,光用腦子,他也能迅速的估摸出個大概時間,總能及時的把領導接來送去,因此時間一久,單位上的同事便不再喊他老趙,而是叫他「表哥」。
平時沒事的時候,老趙呆在單位總是閑不住,擦完車他就找些別的事打發時間。比如從值班室里拿些報紙發給每個科室,打掃一下衛生,用水沖沖廁所。單位里的人喜歡和他說話,常和他套近乎,變著法兒想讓他為自個兒辦點私事。這時老趙總是笑呵呵的說,我沒意見,只要領導發了話,我一定幫你的忙。
想當初和老趙同進單位的哪些哥們,現在大多功德園滿、修成了正果,不是做股長就是做處長,有的甚至變成了局長。這讓老鄭心理有些不平衡,他混了十幾年,一根鳥毛都沒抓住,到頭來混了個狗屁不是的司長。他老婆說了,他就是只豬,蠢的就連馬屁都不知怎麼拍,別人能拍你為什麼不能?還非要和領導做對,省里一來人調查,你就把錢處長貪污的事抖了出來。現在可好,省里的人拍拍屁股走了,人家不僅沒撤他的官,他還由副的變成了正的。
估計老鄭離下崗的日子不遠了,這不一有人喊他,他便急忙轉過頭去瞧。聲音的主人正是錢處長,他和劉麗麗站在老鄭的背後。錢處長吸了一口煙說:去吉慶酒店。

5、

小鋼在吉慶酒店門口等了大半個鍾頭,不見錢處長,他心裡急,又不敢冒失的去再打電話,萬一錢處長在開會或是辦啥重要的事不能分身呢?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乾脆蹲在酒店門口使勁的抽煙。他看見一個斷腳的乞丐正目不轉睛的瞧著自己,便對他微微一笑,伸出手遞給他一根香煙。
乞丐接過香煙,目光呆滯的望了他一眼,然後拖著條斷腳離開了。

6、

他有他的夢想,他的世界被無限的放大。他走過鄉村,走過城市,他用身體丈量著每寸土地。天是撲蓋,地是床,秋天他就睡在被人遺忘的角落。他不懼寒冷,沒有孤獨,心裡燃燒著永遠熾熱的火焰。
六歲時,他的左腳因病症而永遠的與他的身體分離,他像是被剪去羽翼的鳥兒,從天堂重重和跌落塵世。他失去了童年,沒有了笑容。生活讓他的痛苦變得堅強,他是一塊鐵,一塊堅實的黑鐵。他學會了沉默,拒絕對往昔的回憶。
譏餓如一把高懸的利刃,她暈暈沉沉,胃裡已經沒有一點可供消化的東西。他守在酒店的門口,只為哪些被傾倒在泔水桶中的殘更剩飯。他等著酒足飯飽的人從他身邊經過,等著冰冷的剩飯填保譏餓的肚皮。
他遠遠的看見一男一女從奧迪車里鑽出來,顫抖著伸出枯瘦的右手。

7、

錢處長皺著眉毛,從口袋裡抓出一把零錢扔在地上,頭也不回的和劉麗麗朝前緊走了兩步。小鋼一下子就認出了錢處長,他熄掉手中的連價香煙,趕忙從衣袋裡掏出包剛買的精品白沙。
錢處長並不認識他,或者說他根本就把他忘記了,他狐疑的盯著小鋼問你是誰。小鋼把電話里有關工程款的事重復了一遍,錢處長哦哦了兩聲,算是明白了。他接過小鋼遞過來的煙,不冷不熱的問他,這工程款有多少,你說說吧。
一共有21個工人,每人應該得4500元,加上後期我們自己墊付的伙食費、材料購買費、每天因此而擔誤的誤工費……
錢處長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說:就說總共要多少錢吧。
21個人一共是164250
呵呵,錢處長冷笑了兩聲。我對這工程款清楚的很,小鋼啊,別以為現在公家的錢就哪么好賺啊。工程的前期是另一個施工隊做,後期才讓你們接的手,你賃什麼多出好幾萬。
錢處長,這錢我們討了快一年多了,二十號多號人,全留在這里,沒有一個人敢回家,現在就快過年了,讓我們拿什麼回去啊……
錢處長打斷了他的話,不加思索的說。這樣吧,每人先給一千,等過完年再想辦法。
小鋼心裡急,神情有些激動,沒想到又是一場空,難道這一年多白幹了嗎?他不相信偌大的國家單位會拖欠他們的工錢,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他本就是個不擅言語的人,這樣一來他把自己弄的更加混亂不堪。
他沒有想過退路,回想剛初接到這個工程時,他曾信誓旦旦的誇下海口,說絕不會讓鄉里鄉親的兄弟們吃虧。哪時大傢伙是多麼的高興,都盼望能盡快趕到工地,狠不得馬上就開工。一晃就一年了,工程款不僅一分都沒到手,還要自個兒貼錢做豬頭。他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才好哇,哪還有臉再回去呢。
錢處長看見他痴痴獃獃的樣子像個傻…,他感到很高興,他拍了拍小鋼的肩頭說:「就這么辦吧,過幾天來拿錢,每人一千。」錢處長咳嗽了一聲,臉上浮起紅潤的光暈,他伸出手去摟劉麗麗的腰,眼裡閃過一絲勝利後的喜悅。
小鋼一動不動,臉色蒼白的站在門口。如果給他一把刀,我想他會豪不猶豫的把刀扎進敵人的胸口,他要看著他的血從身體里流出,他要看看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人的心到底是什麼顏色。

錢處長和劉麗麗正在五樓吃飯,小鋼冷不防的出現在他們身後,猛的展開手臂,雙手狠狠的卡著錢處長的脖子。餐館里有人開始尖叫,有人開始瘋狂,場面變得極為混亂。
小鋼說:錢處長,這是你逼我的。他使勁的提著錢處長的衣領,不由分說推搡著把他拖到靠窗戶的地方。警車發出的嗚嘀聲已能聽到,樓下開始聚集起圍觀的群眾。小鋼沒想到才十分鍾不到,公安局的人就來了,這當然是劉麗麗打的電話。
樓上的人,別做傻事,有什麼事不好辦的,我們公安局為你解決。一個穿警服的中年人拿著高音喇叭朝五樓喊。
你們別上來,要不我就把他推下來了。小鋼沙啞的吼叫了起來,太陽穴綳得緊緊的。他說:我他媽誰也不怕,我把他推下來,大不了陪他一起死。
事態變得異常的嚴重,自從拖欠農民工的事情被捅上電視,新聞里每天都能看到,這些穿著朴實的漢子,往往因為氣憤而無處發泄做出極端的事情。不是想法設法去報復他人就是爬上工地升降機上選擇自殺。這是萬分無奈下的選擇,誰又會是下一個踏上升降機的人呢?

『陸』 一幅當代鄉村生活的優美畫卷——讀齊延齡短篇小說《冬至》

一口氣讀完齊延齡的新作《冬至》(短篇小說 發表於《天津文學》2021年第一期),眼前彷彿展現了一幅優美的鄉村生活畫,又彷彿聆聽一曲淡淡的傷感的田園牧歌。娓娓道來的故事,品一品,如同一杯茶清醇可口,喝下去,又婉如一杯酒,使人沉醉。勿容置疑,這是一篇令人回味,令人思索,令人喜歡的優秀的短篇小說。

《冬至》一個意味深長得令人沉思的故事。彷彿講敘的是你我身旁鄰家的故事,又彷彿是敘說的是一個我們渴望著,也是我們經歷過的人生片斷,似乎伸手可觸,又似乎離我們很遙遠。是一個典型的「這一個」,是一篇以小見大,典型的現實主義優秀作品。截取一個獨特的生活場景,以個體展現大時代背景下的生活群像。

「陽光明媚的冬至下午,單瘦的秋月扭動著細腰收拾曬乾的黃燦的穀子六齡兒子蹦跳著向秋月走來。暖融的太陽爬上秋月的臉龐綻出燦爛的笑容……秋月的日子如掛在牆壁上的串山辣椒,紅紅火火。」小說一開篇就用散文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了生活情趣的生動的生活場景。在冬至這樣一個有些寒冷卻充滿了生機和渴望的特別的「節氣」里一個少婦和她可愛頑皮的孩子在不同的心思下等候著這個家的男主人的歸來。故事就此展開。

我們不能不說,作者選擇的場景是花了心思的。作者的敘事不緊不慢,筆調老道,頗具大家風范。

秋月是一個善良,體貼,勤勞,賢惠,還十分細心的女人,是一個有著中國傳統美德於一身的好女子。她甚至對自家男人的腳步聲也熟悉到瞭然於胸。她心中責怪二嫂不曉得心疼自己的男人,「秋月羞澀一笑,我家冬瓜走路有點特別,腳步碎又重,「啵咚啵咚」地響。」短短一句,傳神地寫出了一個鄉村少婦的滿足和自豪以及渴望,他的這一切來自於他家男人冬瓜。而冬瓜的憨厚健壯也躍然紙上。

而作為與秋月相對照的「二嫂」,通過秋月的心裡描寫閑筆般作了介紹「秋月知道二嫂在撒謊,自從二哥兩年沒回來『賀冬』,就沒『曬冬』了(曬冬,花石習俗)。二嫂心不壞,人懶,愛洋氣,不關心二哥,還有這張嘴碎,尤其這二年,盡笑話村上的女人……一個虛榮,充滿現代病,看重金錢,輕視 情感 ,已開始丟掉鄉村女子最寶貴的朴實、賢惠的另一類鄉村女子二嫂的形象躍然紙上。

接下來小說通過秋月爬上屋前的高坡遙望男人的身影,刻畫出一個思念男人回家的急迫心情。通過她的思想,從她遙望不見男人的失落,熏男人喜歡吃的臘味准備下酒菜,描繪出秋月對家的經營,對愛情的經營,你看她是多麼用心,心裡裝著男人的喜好,彷彿在這個時候男人是他的全部。同時通過回憶一次她和冬瓜找二哥喝酒在門外聽到的情形——也就是二哥家裡的冷火沒煙和二嫂對二哥在外面收入和生活的咄咄逼問,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里作者通過二嫂的碎嘴的講敘「菊嫂」和「吳嫂」(她們的男人也都在外面打工,但已回來)迫不及待地將孩子支開恩愛一番的故事,展示一個鄉村留守女人的性飢渴和飢荒的問題。而秋月卻沒有等到本來也應該回家坐在桌邊喝酒讓女人思緒萬千的,此刻卻沒有音訊,電話都是占線。秋月坐立不安,幾乎要慌神了。「秋月忐忑又恐慌地拿出手機撥打, 占線,她驚了一下。秋月心有些焦急、慌亂。踉踉蹌蹌走出門,走到屋前斜坡的桐子樹前張望了很久,那條蜿蜒的水泥小道上不見冬瓜的人影。秋月湧上怨氣罵冬瓜,男人沒有一一個好東西。氣惱後,稍後一- 想,一向冬瓜講話還算數的……」那麼冬瓜既然是說好了回來,而且也是講話算數的,為什麼沒有會?出了什麼事?

這個時候,作者筆鋒一轉,秋月回憶起了有些甜蜜有些臉紅心跳的和冬瓜的視頻通話,一對久不見面的飢渴的少年夫妻的打情罵俏,鮮活地出現在讀者的眼前。「秋月心兒跳,面兒紅,嗔罵一句,無語了,霎時,胸部有一種鼓脹感,一股股暖暖的泉流在體內奔突和直撞,隨即她的頭-陣暈眩。她把手機的視頻一關倒在床上,眼淚幸福地甜蜜地顆又顆地溢出。 平靜後,替村電留守女人叫屈,臂如剛才,自己想控制都控制不住……」這段描述將一個留守少婦的無奈和渴望很傳神地表現出來,同時接應了上面關於留守女人問題。

這時,讀者既為這對幸福的小夫妻的幸福充滿歡喜,同時又對留守女人問題產生思考,為秋月著急,這個東瓜到底干什麼去了呢?一個不好的預感出現在我們的心頭。在這個時候,作者才揭開謎底。原來是二哥因為心情郁悶,睡不著,喝了酒上工地在腳手架下摔下來,受了傷。這種事情幾乎在我們身邊每天都發生,這也是農民工的一個最大的疼。很多人歡歡喜喜出去打工,回來成了骨灰盒。我們總是在指責他們沒有安全意識,可是我們又幾時關注過他們的思想和心靈?他們不是工具,是有血有肉的人啊。不是每個男人都有冬瓜的幸運啊。看到這里,讀者在為秋月鬆了口氣的同時,不能不陷入思考。在這個時候,作者再來了傳神一筆,為他所塑造的這個美好的形象秋月添上了一筆。

「你這死傢伙,在二哥身邊還讓二哥出了事,回來我會不饒你!」

「哎呀呀,讓二哥受這樣的罪,冬瓜我不管」。

秋月的二句話看似無理取鬧,甚至不通情理,其實是最大的情理。這是一個識大體的女子,對自家男人好是她的本能,一旦親人出事,就顯出了她的責任和擔當。接下來的事情無論是她對二嫂的安慰還是勸說,更是讓我們對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充滿敬意。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沒有深入的生活根底,沒有生活的激情和熱愛,是寫不出這樣的故事,這樣的小說來的。現代人很浮躁,總是活在功利的慾望下。毫不客氣地說,現在網路上盛行的很多閱讀物,只能稱為文字垃圾。真正的文學被像什麼一樣擱置在旁邊。遙想上世紀八九年代,那是文學最美好的時刻。人們純粹地寫文,純粹的唱歌。而延齡君就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學青年」之一。那個時候對於文學的推崇如同現在的年輕人對明星態度一般。但文學畢竟是一個艱苦的事業,在經濟浪潮的沖擊下,有的人成了名人,有的人下海經了商,有的人放棄了最初的夢想。只有極少數的人在苦苦的堅守,而延齡君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個。

延齡先生出生於鄉村,學過醫,經過商,熱愛文學,說起來和我們的文學導師魯迅先生經歷有些相似。他喜歡閱讀和思考,幾十年來從未間斷。延齡也是一個勤奮的人,一個對鄉村充滿熱愛,對泥土的芬芳充滿迷戀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半個世紀的痴戀,讓他的創作日趨成熟。連續兩屆擔任湘潭縣作協主席,雖然事務多,但從沒放下寫作和閱讀。農村近半個世紀的變遷,他是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經歷者。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開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鄉村這個傳統田園世界開始了騷動與喧嘩,農民的土地意識也發生深刻的變化——由固守走向逃離.他們掙脫土地的捆綁,用自己的肩膀推 開了城鄉隔絕的閘門.新鄉土上出現的民工流,勢必對當今的鄉村 社會 帶來巨大的影響,這一切都在迅速而深刻地改變著傳統的農耕文明。而巨大的變革的農民工的進城也產生了許許多多的 社會 問題。

熱點內容
人性極致的經典小說 發布:2025-07-24 04:13:17 瀏覽:922
小說短篇地鐵 發布:2025-07-24 04:00:06 瀏覽:502
身體交換游戲一類的小說 發布:2025-07-24 03:32:37 瀏覽:564
重生之虛榮小說 發布:2025-07-24 03:32:33 瀏覽:615
戰皇小說最新章 發布:2025-07-24 03:29:37 瀏覽:835
經典耐看文筆好的青春小說 發布:2025-07-24 03:18:37 瀏覽:564
系統游戲小說推介 發布:2025-07-24 03:18:34 瀏覽:713
去年很火的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24 03:07:52 瀏覽:690
菠蘿包輕小說稿費 發布:2025-07-24 03:05:57 瀏覽:666
言情肉多的小說一婚還比一婚高 發布:2025-07-24 02:49:53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