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歐亨利短篇小說華而不實讀後感

歐亨利短篇小說華而不實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5-07-02 16:49:39

⑴ 歐亨利 愛的奉獻 最後的常春藤葉 華而不實 黃雀在後 女巫的麵包 兩位感恩節的紳士 藝術良心的讀後感 謝謝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是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作品的選集。書中,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熏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丑惡行徑,被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眾多對丑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為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飢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窮人便會坐在聯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著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後,會帶這位飢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聖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並不完全是在於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願。
這個傳統延續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並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在正午把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飢餓的窮人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暢開肚子,吃了起來。當他心滿意足地走出住宅時,才想起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他還是如約與老紳士碰了面。老紳士將他帶到了一處餐廳,窮人為了不掃老紳士的興,只能裝作飢餓難奈地狼吞虎咽起來。盡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確力氣了。窮人吃完後,老紳士付了帳,兩人便道了別。
故事的結局是——兩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暈了過去,被送進了醫院。窮人是因為吃得太撐,幾乎撐破了胃,而老紳士,一位在前些日子還家財萬貫的富翁則是因為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身體脫虛,而在路上倒了下來。
讀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隻橄欖,甜味中帶了一絲酸澀,讓人在漠然一笑之後,思索良久。
文中的主人公,充其量不過是兩個「小人物」,然而反映初等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性魅力卻是那些「大人物」,「權貴們」所無法匹敵的。
那位老紳士在身上只剩下一點錢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不去赴約,但是他看重的不是金錢,而是誠信,他寧可餓死也不願意食言。相比如今社會上一些只要自己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擇手段的人來說,老紳士的人性魅力顯露無遺。再看那個窮人,盡管吃不飽穿不暖,沒有受什麼教育,但是他比任何受過良好教育的「權貴」都充滿魅力——那是人性的魅力,他可以對老紳士說自己已經飽了,可他為了圓老紳士的心願,咬緊牙關,把飯菜吃得乾乾凈凈。也許這很可笑,可是卻是不是多麼偉大,多麼令人欽佩!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人性的偉大力量,我也立志要像那兩個紳士一樣,不求活得轟轟烈烈,但求真真實實,充滿意義,有所追求!!!

補充:
《麥琪的禮物》讀後感(2009-07-31 13:41:34)
標簽:金錶 麥琪的禮物 讀後感 表鏈 歐亨利 雜談 分類:絮語書卷
早就聽說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了,可是一直也沒能「一飽眼福」。這不昨天剛剛看完了這部短篇小說,感觸頗深。歐亨利一直是以出乎人意料的結尾見長的,這篇也不例外。《麥琪的禮物》寫的是一對貧苦夫婦,丈夫有一隻金錶卻沒有相稱的表鏈;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長發,卻沒有相配的發梳。然而妻子賣掉長發給丈夫買了金錶鏈,丈夫賣掉了祖傳三代的金錶給妻子買了發梳。兩人同時為對方考慮各自干出了動力心魄的「壯舉」,使得雙方的願望都落了空。金錶和美發,對這個每星期只有20塊錢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作者處心積慮表現金錶和美發的重要,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來表現,更加襯托出它們對主人公的重要,毫不誇張的說,金錶和美發是他們生命得一部分,雙方都是因為欣賞而艱難幸福的生活。但是到最後,真摯、純潔的愛情還是讓雙方都舍棄了自己的最愛,心甘情願的獻出。這深深地打動了我。另外,小說揭示社會現實不靠說教,而是用人物感情的起伏的發展變化作為脈絡,感受人物帶有悲劇性的思想性格。在那個有金錢可以胡作非為,心理和感情出現畸變的社會中。德拉夫婦的真摯深厚的愛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這絕非常人手筆。所以,作品給人的不是消沉和晦暗,而是對美的追求和眷戀。從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才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才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才有溫情。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補充:

最美的絕筆——讀《最後的常春藤葉》有感

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巨匠,我認為他比德塞萊更偉大。德塞萊的《嘉麗妹妹》的確是一篇宏偉巨著,但在歐•亨利對黑暗的社會無情的鞭撻下,這部書也算不了什麼了。

19世紀至20世紀初西方短篇小說有三大流派——以莫泊桑為代表的法國、以契訶夫為代表的俄國、還有就是一群美國短篇小說家。馬克•吐溫、西•德塞萊、傑克•倫敦、歐•亨利……一個個耳熟能詳名字。在這群星璀璨的人物之中,最耀眼的一顆便是歐•亨利。

用小人物來揭露社會的陰暗面是短篇小說家常用的方法,歐•亨利也不例外。在他的筆下,你見到的只有形形色色的騙子,一個又一個的正掙扎在貧困線下的社會底層的人們。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與上層人物相對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保持了人類的真、善、美。《最後的常春藤葉》講述的便是這樣的故事。

紐約西區(一個著名的貧民窟集中地,《西區故事》描述的就是這個鬼地方),兩位年輕的女畫家蘇艾和瓊珊租住在這里的一幢公寓中,這兒的許多房客是藝術家。一年冬天,酷寒帶來了它那令人恐懼的朋友——肺炎。整個西區陷入了恐慌中,瓊珊不幸也被傳染上了。多天的醫治不見效果使瓊珊逐漸失去了信心,她放棄了對生命的希望。蘇艾對她的室友感到十分擔心:瓊珊在病中反復重復的說:「我將在最後一片常春藤葉墜落後去當天使。」她找到了住在樓下的貝爾曼——一個60多歲嘮嘮叨叨的老頭。當然他同樣是位畫家,可是離繆斯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他總是信誓旦旦地說會有那麼一天他將作出一幅驚世駭俗的作品。當他得知瓊珊的病情後不住地罵著瓊珊,最後他還是和蘇艾上樓去看了她。這是一個冷風凄雨的夜晚。一夜風雨後,前夜只剩五片葉子的常春藤上還有一片孤單的葉子傲然挺立著。瓊珊還以為葉子早應該掉下去,隨後她的病也好了許多。醫生對蘇艾說瓊珊闖過了鬼門關,他還有另一個病人,上了年紀,也是肺炎,鬧得挺凶的,就在樓下……過了一天,蘇艾告訴了瓊珊貝爾曼的消息,他去世了,為什麼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會巋然不動呢?因為這是老貝爾曼畫上去的。

一個感人的故事。朴實的筆法彰顯出歐•亨利駕馭文字的能力。一位老藝術家對一個年輕藝術家的關懷,以自己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另一位全新的生命。雖然沒有傳世的傑作,一生窮困潦倒,為溫飽而奔波,但是他具有崇高的的品格,他的心靈是美麗的。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為老貝爾曼那漫長的藝術生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蒼涼的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是那不能被遮掩的人性的光輝,令人唏噓不已!歐•亨利對這篇故事傾注了不少心血,讓作為讀者的我感慨萬千。

這些 你看行不

⑵ 《華而不實》:你的虛榮,終將以悲劇收尾

一個人越是顯擺什麼,就越缺什麼。

《華而不實》是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延續了他一貫的出其不意的寫作風格,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因為虛榮錯過了原本應有緣分的故事,用出人意料的反轉結局表達了人生的荒誕。

小說的主角是22歲的錢德勒,在一家建築事務所里工作,工作務實,收入穩定。然而,他嚮往上流社會富有的生活。他每星期會在十八塊的酬勞里留出一塊錢,只為湊滿十周後,用來體驗一晚上流社會的生活,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從每七十個沉悶的夜扮謹晚擷取一個愉快的晚上,對錢德勒來說,是終古常新的幸福源泉。

在這樣一個晚上,他偶遇了讓他心動的姑娘——瑪麗安,並約對方一起吃飯。或許是被身邊富人的氣氛所感染,讓他產生了一種自己真是富人的錯覺。他一直在瑪麗安面前吹噓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用華而不實的謊言,給瑪麗安虛構了自己富人的身份,富人的生活方式。

倘若他能夠保持平時的態度,坦然的說出自己的工作和身份,也許這段緣分便能繼續下去,因為瑪麗安是真正的富人,見慣了無所事事的花花公子。她喜歡的是踏踏實實的人,有志氣有追求的人。這樣一個浪漫的童話故事,巧合的偶遇,因為一個虛榮的謊言,失去了本該有的美好結局。 

著名的大文豪托爾斯泰就曾經說過:「沒有虛榮心的人生幾乎是不可能的。」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中的女主人公,便是因貪圖一時的虛榮而賠上了自己寶貴的青春的悲劇典型。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都擺脫不了追求榮譽的慾望,或多或少都有虛榮心,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比如,在穿著打扮、車房等方面互相攀比雀圓,不考慮經濟條件是否允許;在知識學問上不懂裝懂,顯擺自己;愛廳歲基好面子,只想表達自己而聽不得別人的批評等,這些都是虛榮心作祟的表現。

虛榮的本質是自卑。一個人的虛榮心和他的愚蠢程度是相等的。虛榮心越強的人就越在乎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形象,總會去掩飾自己的缺點和弱項來表現得和別人一樣優越。他們不會去想辦法提升自己,他們最在乎的是表面文章,而最終的結果可能會越遮越丑,讓自己進一步丟失了尊嚴。正如「華而不實」這個詞語的內涵,虛榮會開花,但不會結果。

這讓我想起《歡樂頌》里的樊勝美,她總是擺出一副傲嬌的樣子,穿著名牌衣服,背著奢侈品包包(盡管是山寨版),假裝自己有房,有著高薪工作,全力塑造白富美的美好形象。為了這個偽裝,她承擔了不切合自身實際的花銷,編造了一個又一個謊言。

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但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虛榮本身沒有錯,它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有被肯定、被贊美的強烈願望,這無可厚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激發我們為了理想生活而努力的鬥志。可是,任何偽裝、謊言,在時間面前,終會落敗。如果人一旦被虛榮心奴役,雙眼就會被蒙蔽,慢慢地迷失自己,並終將以悲劇收尾。

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人家眼的。我們畢竟是為自己而活,而非為別人而活,用虛榮換取快樂實屬愚蠢。灑脫點,豁達點,放下貪念,放下虛榮,擁抱充實豐盈的人生!

分享別人的,但是現實社會需要反思。讓自己時刻清醒。

⑶ 歐亨利的華而不實怎麼理解

歐亨利的《華而不實》所表達的「華而不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一、故事層面的解讀

  • 謊言與真相的反轉:故事中的窮女孩為了吸引注意,謊稱自己是富家女,而最終揭示的真相卻是,她所追求的「富家男」實際上比她更有財富。這種反轉揭示了「華而不實」的表象與內在真相之間的巨大反差。

  • 對物質追求的諷刺:女孩的行為反映了對物質生活的盲目追求,而這種追求最終導致了誤解和尷尬。歐亨利通過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只看重表面光鮮而忽視內在價值的人。

二、深層含義的探討

  • 真實自我的重要性: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保持真實自我是至關重要的。追求那些不切實際、華而不實的東西,最終只會讓人迷失自我。

  • 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上流社會中的許多人往往徒有其表,內在空虛。歐亨利通過這個故事對這些「華而不實」的所謂紳士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 腳踏實地的價值觀:與那些追求浮華的人不同,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應該是腳踏實地的。故事鼓勵人們追求真實、有意義的生活,而不是被表面的繁華所迷惑。

三、總結

綜上所述,歐亨利的《華而不實》不僅是一個關於謊言與真相反轉的故事,更是一個對物質追求、社會現象以及人生價值觀的深刻探討。它提醒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追求真實、有意義的生活,而不是被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所迷惑。

熱點內容
類似總裁的帝國萌妻的小說 發布:2025-07-03 10:07:39 瀏覽:440
現代總裁虐心小說完結 發布:2025-07-03 09:55:43 瀏覽:957
非兄妹小說女主重生 發布:2025-07-03 09:42:38 瀏覽:731
穿越宋朝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03 09:39:44 瀏覽:593
主角是傻子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3 09:38:44 瀏覽:668
重生明朝土司的小說 發布:2025-07-03 09:29:24 瀏覽:661
重生重成天道的小說 發布:2025-07-03 09:15:41 瀏覽:202
有修改器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03 09:14:47 瀏覽:594
短篇小說古代田文 發布:2025-07-03 08:59:12 瀏覽:157
小說重生曾許下的十年之約 發布:2025-07-03 08:46:31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