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英文短篇小說集
A. 好看的英語入門書籍
你可能認為必須要有很高的英語水平和龐大的詞彙量才能理解英語原版書籍,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原版入門級英語書籍不僅通俗易懂,而且閱讀體驗非常好。以下是推薦的幾本好看的英語入門書籍。
1.《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這一本是陪伴我們從童年到成年的哈利波特系列。這個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原版的英文版本非常適合我們讀。這個故事充滿了愛和友誼,以及J.K.羅琳的魔法。
讀者也有更廣闊的想像力,因為他們體驗到了羅琳創造的魔法世界。讀完這本書後,還可以去看看《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布的囚徒》。
2.《老人與海》
這是一部經典之作,但它既不枯燥,也不難懂。我們的語文課本已經這本書裡面的篇章收錄在裡面了。現在,我們可以讀讀原版了。
海明威的文字簡單易懂,篇幅也不長,多為短篇小說,非常適合我們閱讀。這本書會讓我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硬漢,也會給我們力量。相信讀完這本書,你會想看看海明威的其他作品。
3.《芒果街上的小屋》
一本美麗、純潔的小書,就像一首詩,用詞並不難,但卻很美。故事講述了一個住在芒果街的女孩埃斯佩朗莎的故事,芒果街是芝加哥的一個拉丁裔移民社區。
她富有同情心,審時度勢,目光明澈,用溫柔的語言訴說著成長與滄桑,訴說著人生的美好與艱辛,訴說著青春的嚮往與夢想。
B. 誰能介紹幾本英語小說給我看看
建議不要看英文名著,因為那些名著里的單詞和語法都十分難懂,除非是研究英國文學的人士。
如果是短篇英文小說,建議看歐·亨利的短篇和傑克·倫敦的,都是短篇英文小說。
推薦《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
還有《曠野的呼喚》、《熱愛生命》
另外推薦《納尼亞傳奇》,故事不是很長,但整篇文章通俗易懂,適合4-6級英文水平。
本人以英文專業學生的身份提出建議。
C. 誰能解釋一下,什麼才能叫做黑色幽默呢
黑色幽默(Black humor)
20世紀60年代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編了一本短篇小說集,收入12個作家的作品,題名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詞即由此而來。它是60年代美國小說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進入70年代後,「黑色幽默」的聲勢大減,但不時仍有新作出現,它在美國文學中至今仍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它的主要作家有約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馬斯·平欽、約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魯斯·傑伊·弗里德曼、唐納德·巴賽爾姆等。
「黑色幽默」的小說家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即「自我」)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因此,有一些評論家把「黑色幽默」稱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們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家對社會問題的觀點。在描寫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傳統,小說的情節缺乏邏輯聯系,常常把敘述現實生活與幻想和回憶混合起來,把嚴肅的哲理和插科打諢混成一團。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平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說則嘲笑人類的精神危機,如巴斯的《煙草經紀人》和珀迪的《凱柏特·賴特開始了》。
「黑色幽默」作為一種美學形式,屬於喜劇范疇,但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喜劇。「黑色幽默」的產生是與60年代美國的動盪不安相聯系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荒謬可笑的事物和「喜劇性」的矛盾不是作家們憑主觀意志所能創造的,它們是那種社會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作家雖然也抨擊了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一切權威,但是他們強調社會環境是難以改變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觀絕望的情緒
什麼是「黑色幽默」
By 盪漾清風 發表於 2005-10-9 15:17:33
「黑色幽默」的特徵
「黑色幽默」文學在60年代初興起後,很快就廁身於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重要文學流派的行列。它之所以能得到社會的重視,除了它深刻的思想內蘊和審美價值以外,還因為它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到之處。綜合起來,它具有如下藝術特色。
第一,特殊的幽默風格。「黑色幽默」和傳統文學中的幽默不同。在西方傳統文學中,一般來說,悲劇和喜劇的區分是很分明的。喜劇諷刺反面人物的丑惡和畸形,悲劇表現正面英雄的痛苦和不幸。但「黑色幽默」文學打破了這種界限,悲劇的內容採取了喜劇的藝術處理手法,痛苦和不幸也成了開玩笑的對象,即以喜劇形式表現悲劇的內容。這就給傳統幽默的美學形式引進了一個新因素:認為痛苦是可笑的,對不幸採取嘲笑的態度。 「黑色幽默」的嘲笑諷刺表現得很含蓄,帶有寓言性質。作家並不明確作出道德、政治的評價,而是讓讀者從這些冷雋的幽默和喜劇形式的笑聲中,領悟出某種含蓄的寓意來。作家們不拘泥於傳統的描寫現實的手法,他們總是用放大鏡、哈哈鏡來看待世界、反映世界,採取無限誇大的筆法來表現客觀事物,因而使其擴大、變形,促使那些陰暗、丑惡的東西更突出,更可憎,更可笑。盡管作家抱著冷眼旁觀和不加評判的態度,然而讀者卻能在尋思和回味中悟出其中的深刻的寓意。 第二,「反英雄」式的人物。這些反英雄形象懷疑和否定一切傳統價值,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又有一定的追求。這些人物常常嘲笑自己所尊重的,破壞自己所建樹的,否定自己所肯定的,抗議自己所接受的,例如馮尼格特《第五號屠場》的主人公畢利是一個瘋瘋癲癲的人物;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的主義公尤索林是一個卑微猥瑣的怕死鬼,一個神經不正常的人。奧爾德曼認為,這些人「被迫扮演小丑的角色。」產生這類病態的畸形的人物的土壤是病態的畸形的社會。
第三,「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法。傳統小說採用「講故事」敘述法,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結構,敘事有頭有尾,情節發展要符合內在的邏輯關系。而「黑色幽默」文學則徹底地拋棄了「講故事」的老一套,改用暗示、烘托、對比、比喻、象徵等手法,創造了一種「戲劇性」的新方法。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誇大人物內心世界的廣袤無垠;它不再受時空的制約,可以超越社會、超越道德、超越習俗、超越理念。小說既無結構可言,也無完整的故事情節,當然也就沒有嚴密的結構。這就明顯地表明了這類小說在結構上的幾處特點:它常常採用「時間施行手法」,打破時空觀念常規。馮尼格特的《第五號屠場》就是「時間旅行手法」的樣板,小說中的人物的活動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奇特交錯,瞬息萬變。乍看撲朔迷離,眼花繚亂,令人摸不清頭緒。其實這是一種疊式和多層次齊頭並進的特殊結構,它對故事情節的迅速展開和深化主題都是有用的。 結構上的再一個特點是以強化和重復代替變遷和發展,一般在傳統小說里,事件的起因、發展和結局說得清清楚楚,而在「黑色幽默」小說里則不然。它不是按照事理常規做交代,而是作品中的人物情節顛倒。例如《第二十二條軍規》中,描寫一個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這在傳統文學里是不曾見到也不允許的。而在「黑色幽默」小說中則比比皆是。這正如馮尼格特所說:「讓他人給混亂的秩序,我則給秩序以混亂。」傳統的作家能駕馭廣闊的社會畫面,把千萬件雜亂的事順理有條不紊,形成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有「秩序」的文章。「黑色幽默」作家則恰恰相反,他們本末倒置,「給秩序以混亂」,把幽默滑稽的東西和崇高嚴肅的東西,喜劇的因素和悲劇的因素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完全新型的文化結構。
第四,特殊的題材。為了與「黑色幽默」整體的主旨合拍,作家們在選材上也與傳統的小說不同。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科技領域里發掘題材。「黑色幽默」作家大都是大學里的教師,他們有著淵博的知識,喜歡把自然科學領域內的要領引進文學作品。如:品欽筆下的「萬有引力之虹」就是導彈發射的軌跡;馮尼格特在《貓的搖籃》里認為斗爭來自「動力緊張關系」,在《冠軍的早餐》(《頂刮刮的早餐》)中認為斗爭來自頭腦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其次「黑色幽默」作家喜歡選擇意義不明,搖擺不定、似夢似醒、似大徹大悟又似霧里看花的特殊場面。如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和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都以二次大戰為背景,但作者意圖並不在寫一部「戰爭小說」,不在真心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是想以此給人以啟迪,讓人們從這些小說中看到當代社會的弱肉強食的情景。
D. 歐亨利作家簡介
歐·亨利
歐·亨利是其筆名,原名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傢具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
《咖啡館里的世界公民》
《財神和愛神》
《麥琪的禮物》
《證券經紀人的浪漫故事》
《帶傢具出租的房間》
《包打聽》
《警察與贊美詩》
《愛的犧牲》
《姑娘》
《醉翁之意》
《二十年後》
《小熊約翰·湯姆的返祖現象》
《叢林中的孩子》
《鬧劇》
《慈善事業數學講座》
《幾位偵探》
《雙料騙子》
《綠色門》
《婚姻手冊》
《心與手》
《布萊克·比爾藏身記》
《索利托牧場的衛生學》
《蘋果之謎》
《吉米·海斯和繆里爾》
《催眠術家傑甫·彼得斯》
《最後一片葉子》
《華而不實》
《黃雀在後》
《提線木偶》
《五月是個結婚月》
《市政報告》
《沒有完的故事》
《比綿塔薄餅》
《公主與美洲獅》
《心理分析與摩天大樓》
《托尼婭的紅玫瑰》
《我們選擇的道路》
《虎口拔牙》
《刎頸之交》
《兩位感恩節的紳士》
《回合之間》
《汽車等待的時候》
《生活的波折》
《女巫的麵包》
《信童傳情》
《菜單上的春天》
《迷夢》
《各取所需》
《聖羅薩里奧的兩位朋友》
《鍾擺》
《活期貸款》
《天窗室》
《第三樣配料》
《白鴿》
3作品特點
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
歐·亨利
歐·亨利
期的不同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
歐·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點,與他的創作環境有極大關系。即使在他已經成名,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的時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經常處於拮據狀態。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我是為麵包而寫作的」。
歐·亨利的小說通俗易懂,其中無論發生了什麼,發生在何處,也無論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寫的都是世態人情,並且易有濃郁的美國風味。一般說來,驅使人們行動的慾望和動機是相當復雜的,但是歐·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對來說卻都比較簡單,動機也比較單一,矛盾沖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貧與富。這一方面大概因為美國是個平民社會,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貴族階級,既然金錢面前人人平等,貧富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此時正值美國內戰後的「鍍金時代」,拜金主義盛行,坑蒙拐騙樣樣齊全,貪污泛濫成災,似乎只人能賺到錢便是成功,並不問問錢的來歷是否清白合法,難怪金錢的佔有程度便成了人們關注的中心,與歐·亨利同時代的馬克·吐溫說得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貧窮總是不方便的。但只有在美國,貧窮是恥辱。」歐·亨利筆下的芸芸眾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金錢主宰的世界中,他們的處境動機,他們的的喜怒哀樂,大都與金錢的佔有有關,所以歐·亨利描繪的世態人情,無論是善是惡,都有某種美國式的單純。
歐·亨利小說中感人至深的落魄的小人物在艱苦的求生環境中,仍能對他人表現出真誠的愛與關懷,作出難能可貴的犧牲。為了給丈夫購買一條白金錶鏈作為聖誕禮物,妻子賣掉了一頭秀發。而丈夫出於同樣的目的,賣掉金錶給妻子買了一套發梳。盡管彼此的禮物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他們從中獲得的情感是無價的。為了鼓勵貧病交加的年輕畫家頑強地活下去,老畫家於風雨之夜掙扎著往牆上畫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青藤葉。他為自己的傑作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青年畫家卻因此獲得勇氣而活了下來。一個富人已經淪落到挨餓的地步,但他堅持履行自己的一年一度在感恩節請窮朋友吃飯的職責。而剛吃飽飯的窮朋友為了使對方滿意,也忠實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他們各自作出犧牲,為的是給他人一點安慰。所有這些都未必稱得上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小人物們日常完成的小事,但正在這些小事上,他們達到了善,達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點。
歐·亨利對惡具有同樣的敏感,他把美國這個名利場上的把戲看得十分透徹,那些「叢林中的孩子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巧取豪奪,行的都「叢林法則」。殘忍遇到狠毒,小騙碰上大騙,強盜騙子縱然高明,卻仍然斗不過金融家,華爾街的經紀人是決不手下留情的,更可悲的是,在這種對財富的角逐中,人們的靈魂受到腐蝕,年輕的姑娘明明在飯館當出納員,卻偏偏裝腔作勢,假冒名門望族。忙忙碌碌的經紀人竟然忘了昨夜的新婚,向妻子再一次求婚。在一個金錢萬能的世界裡,父親的財神可以在最關鍵的時刻製造一起交通堵塞,從而使獨生子獲得求婚的機會,愛神對此只能甘拜下風。
不過,歐·亨利筆下的善與惡並不那麼截然分開,涇渭分明,它們之間有著一個廣闊的中間地帶,其中存在著良心發現,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的種種可能性。決定洗手不幹的保險箱盜竊犯為了救出不幸把自己反鎖在保險庫里的孩子,當眾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准備著跟警察再去蹲監獄。一個自慚形穢,背棄了情人的男人,畢竟還能盡自己的努力,讓青梅竹馬的姑娘斷了對他的思念,快快活活地去重新開始生活。
歐·亨利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情節的發展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在發展,結果卻來個出其不意。這意外的結局一般說來是比較令人寬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包含著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像《帶傢具出租的房間》這樣的悲劇在歐·亨利的筆下是很少發生的。然而,意外的結局不能不經常依賴於某種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與現實產生距,所以「意外結局」一面使歐·亨利的小說顯示得趣味盎然,同時也使它們缺乏深度。
兩難的處理和意外的結局往往產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歐·亨利的小說中,幽默是貫穿始終的,有的專門是為幽默而幽默的。綁架孩子的歹徒被頑童折磨得苦不堪言,寧可倒貼錢把孩子護送回家。幽默家被近日復一日地製造幽默,竟變成了一個心力交瘁的吸血鬼,最終在殯儀館的後房中才得以告別塵世的愚蠢,重新恢復了一個正常人的知覺。歐·亨利顯然是把自己視為一個幽默家,他在《幽默家自白》中寫道:「我的笑話的性質是和善親切的,絕不流於諷刺,使別人生氣。」這句話也適用於歐·亨利本人,他諷刺,但不流於諷刺,他的嘲諷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時能令人震驚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如《生活的陀螺》和《鍾擺》那樣,它們體現了歐·亨利透視生活的能力。歐·亨利的語言本身也充滿了誇張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劇性的作用,使大眾讀者更能接受。
4主要成就
近百年來,歐·亨利的小說在全世界一版再版,始終擁有大量的讀者,足見其作品的生命力。1918年,美國設立一年一度的「歐·亨利紀念獎」,專門獎勵短篇小說的成就。歐·亨利的名字早已和短篇小說的創作,和小人物的悲喜連在了一起。
5個人評價
歐·亨利的成功主要在於他善於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場面,在一個個生活的片斷里,處於兩難中的主人公必須面對抉擇,這時不僅能集中刻畫人物心理,也能充分展示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再加上歐·亨利具有把情節剪裁得恰到好處的本領,因而能在很短的篇幅內達到一種思想與藝術相結合的完美效果,給人以強烈的印象,而這也正是短篇小說成功的關鍵。
有的外國評論家曾說過:「(歐·亨利的小說)不要真實性,沒有道德意識,沒有人生哲理。」——不過這種說法被多數評論家所否定。當時有人批評他的「歐·亨利式結尾」讀多了就沒意思。——不過這種說法也被多數評論家所否定。
有人認為他的小說寫的淺薄。有人說:「在歐·亨利的所有小說中 ,找不出一個寫得真實的人物。」歐·亨利對自己的小說也不滿意,一次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過:「我是個失敗的人。我的小說究竟如何呢?老實說,我並不滿意。我就害怕人們說我是什麼『名作家』。」
E. 有哪些適合高中生閱讀的英文散文可以推薦
我覺得高中提高閱讀就是選擇自己喜愛的領域找原版書看。一定不要名著,因為詞太難而且不太常用,當然死磕的大神可以堅持。
我推薦幾本我愛看的。
首先入門選擇
學生首選 ,口語化 簡單易懂也很有趣。重點是你有同感。
flat tire(原來車胎破了沒氣可以這樣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