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蘋果之謎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蘋果之謎

發布時間: 2025-08-08 05:14:41

① 歐亨利《蘋果之謎》結局寓意什麼求大神幫助

主要是揭露金錢萬能、惟利是圖的社會罪惡,描繪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艱辛,贊美了他們的人性美,反映了作家對健康人性和健康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從此振作民眾精神,醫治社會痼疾。

而對「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巧取豪奪、利慾熏心予以無情的揭露和鞭撻。作者從社會生活的側面,選取極富表現力的生活場景,以奇特的構思、調侃的口吻表現他那個時代的風貌。

歐·亨利小說中感人至深的落魄的小人物在艱苦的求生環境中,仍能對他人表現出真誠的愛與關懷,做出難能可貴的犧牲。為了給丈夫購買一條白金錶鏈作為聖誕禮物,妻子賣掉了一頭秀發。

而丈夫出於同樣的目的,賣掉金錶給妻子買了一套發梳。盡管彼此的禮物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他們從中獲得的情感是無價的。為了鼓勵貧病交加的年輕畫家頑強地活下去,老畫家於風雨之夜掙扎著往牆上畫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青藤葉。他為自己的傑作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青年畫家卻因此獲得勇氣而活了下來。

一個富人已經淪落到挨餓的地步,但他堅持履行自己的一年一度在感恩節請窮苦朋友吃飯的職責。而剛吃飽飯的窮朋友為了使對方滿意,也忠實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他們各自做出犧牲,為的是給他人一點安慰。所有這些都未必稱得大事,而是小人物們日常完成的小事,但正在這些小事上,他們達到了善,達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至高點。

(1)歐亨利短篇小說集蘋果之謎擴展閱讀

歐·亨利的小說常常採用全知敘述者,即採用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的「上帝視角」對故事世界的一切予以揭示,還會不時地站出來對故事中的人物、場景進行評述。

即便在一些以全知視角為主導的小說中,故事外敘事者有時也會暫時放棄自己的視角,採用人物視角來揭示人物對某個特定空間的心理感受。」人物視角就會作為人物的感知而構成故事內容的一部分,從而有效地塑造人物形象進而揭示作品的主題。

歐·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點,與他的創作環境有限大關系。即使在他已經成名,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的時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經常處於拮據狀態。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我是為麵包而寫作的」。

他的故事展現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悲憫、獨特的幽默和不到最後一秒絕對猜不到的結局。它們描繪了歐·亨利那廣闊的世界,從他摯愛的紐約街道,到國界以南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

歐·亨利的作品將會一直成為好故事的典範,多部佳作被收進各種教材,均為膾炙人口的佳作。

② 歐亨利的蘋果之謎要表達什麼啊

以前讀過哦歐亨利的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裡面刻畫了一位善良,淳樸,關愛丈夫的賢妻形象,讀後不禁感嘆歐君對女性美好心靈深刻的理解和恰到好處的把握。可最近讀的他幾篇關於關於的文章,好象變了味。比如《刎頸之交》里的傑塞普喜歡聽希克斯的甜言蜜語,對於另一個不善言談的追求者佩利斯,他非但不予以絲毫尊重,反而破口大罵。最後在與希克斯結婚時,還用掃帚打掉了他一隻耳朵。而《蘋果之謎》里的女主角被認為是女性的代表,周圍男士為了博取他一笑而煞費的苦心絲毫不能打動她的心,她只顧獨吞自己手中的蘋果。這些小說顯然是在批判女性的自私與野蠻。因此,我懷疑歐君在創作《麥琪的禮物》前,可能追求到了自己心愛的佳人,可不久佳人跟著有錢的老闆跑了,歐君氣急敗壞,憤筆創作《蘋果之謎》。若非如此,我只能認為他是個沒有個性思想的作家,想到一個有意思,結尾使人腦子發蒙的故事,就趕緊去發表,不顧它的中心如何,能換2兩酒的稿費最重要。
這次閱讀,再沒有過對歐亨利式小說結尾的大腦缺氧般的感動,這些小說的結尾大都平淡了很多。仔細想想也難怪,課上閱讀過的那幾篇都是老師精挑細選出來的絕對經典,品位過經典再讀這些中等貨,自然感覺平淡。如同一個沒吃過水果的人,有幸品嘗到幾個山裡紅,也會吟出「日啖紅果三百顆」之句,但若是個吃慣荔枝的嶺南人嘗到紅果,他一定會把它歸到乾果的行列。我想責任可能在我,應該遵循正確的閱讀規律,由淺入深的欣賞歐式作品吧。但是不是對於所有作家都應如此呢?

總之,我的失望讓我對他的作品有了置疑。

歐君的小說寫作似乎在跟讀者玩戲法,讀者大都上了套,按照「平淡--平淡--平淡--震驚」的固定法則同他周旋,尋求閱讀最後一刻的刺激。但再有趣的游戲也有玩膩的一天,一個屁股上長著尾巴的醜女人不可能永遠給人驚奇之感。當讀者終有一天發現自己是個被耍的傻瓜時,會看清歐亨利的騙子身份。一篇成功的作品應當有整體上的成功。從開頭到結尾貫穿著深刻動人的詞語,蘊味十足的句子和作者獨到的思想。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獲得享受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作品,才能經久不衰。就如同一位貌美如花,身材勻稱的女子即使不長出尾巴,也能使人銘記。仔細閱讀歐君的作品,你會發現過分追求結尾使他們失去了很多。在結尾以外的部分,他會在微不足道,與中心無關的瑣事上費大量筆墨,還會由一件小事引出許多西方小典故,他顯然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文學底蘊,目的只有兩個:一是轉移讀者的注意力,防止讀者在故事中途就得知結局;二是增大文章的內容量(沒有內容的內容),使讀者的煩躁和失望達到極限,以使最後的一步棋發揮最大的感染作用。這樣費盡心思構設出來的作品整體藝術性會很低,人們可能永遠記得它,但不可能永遠稱贊它。

歐亨利的作品有幽默的特點,這得益於大量的比喻。但我認為這些比喻的含金量不高。〈藝術良心〉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如果我們隨和一些,不要裝腔作勢,不要離沙龍地區太遠,經常像鋼軌進口稅那樣引人注目,我們同那些百萬富翁交際是沒有困難的」。鋼軌進口稅在當時可能是美國的工人階級關注的熱門話題,歐君在自己最旁大的讀者群面前做這個比喻也許會博得一笑。但它除了幽默,還有什麼價值,「我們」和「鋼軌進口稅」居然能充當一個句子中的本喻體,我們中國的小學生恐怕也不會同意。想想魯老先生《葯》里的經典:「右邊是窮人的叢冢。兩面都已埋到層層迭迭,宛然闊人家裡祝壽時候的饅頭。」形似更意無窮,這才叫比喻。

歐亨利到不象個作家,更象個建築師。

③ 簡評歐亨利《蘋果之謎》

讀完歐亨利的《蘋果之謎》,有難有的令人發笑的暢快。僅站在個人立場對這篇小說及部分評論提出看法。

在讀短篇小說集的時候,篇幅普遍較短,唯獨這一篇的長度讓我深深地相信一定會有一個深切動人的結尾。熟悉了他的套路後,在讀的過程中很少不浮想聯翩,就好比在看柯南的時候對兇手及過程有一個自己的合理的推測。但是這篇小說些許顛覆了我對於結尾的想像,如果不是文檔,我可能要插入一堆笑哭的表情以表示心情。

開頭便是暴風雪,為後來的小屋的發現,被占據埋下伏筆,前面對於女乘客的描寫不甚多,甚至免去女乘客究竟是在誰的攙扶之下進去了小屋。可以想像在一片無垠的雪地之間的唯一可以生火的小屋裡,算上車夫比爾達,五男一女,在可以生火的溫暖小屋中,條件基本滿足了溫,蘋果便是一個重要的條件——飽。作者可謂是極致的創造了一個完美的條件讓男性之間體面的競爭,那便是有一個女人,一個蘋果。這位女乘客在前面的描寫少之又少,但凡拋頭露面都是褒獎正面詞語,從她優雅平和的態度與深情來說,推測可能是正面的形象。在所謂麥克法蘭太太進入小屋之後,便基本形成一個小型的擂台了。法官一貫的殷勤和鄧武迪略顯笨拙的積極大致是挑起暗鬥的前提,自然,散發著女性魅力的面龐和具有的女王氣質也是必不可少的隱形條件,試想,如果該文中的女性面容粗糙而神情溫斂,被當作女僕也是有一定概率的吧。在明爭暗鬥的過程中,法官以絕對的語言優勢領先,鄧武迪用他的熱情緊追在後,然後就到了關鍵的轉折點——蘋果的出現。

文中的描述是又圓又大,有紅色斑紋讓人看了就喜歡的蘋果。蘋果的出現又難免不讓人想到亞當與夏娃,加劇了氣氛的曖昧,但是這樣的曖昧對於麥克法蘭太太實屬不易,畢竟她面對的是四個男人,索性她的神情高雅而不傲踞,清遠而不疏離,原文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而她似乎也接受了他們的殷勤他的這一接受似乎表達得恰到好處,就像是百合花攝取註定會使它變得清新的露珠那樣自然,而不是一個受到追求和呵護的女人那般驕縱,也不像一個受到眾多男子吹捧的女人那樣高傲,不像面對乾草的牛那般的冷漠和無動於衷。」由鄧武迪發現蘋果似乎更能激發法官大人的爭斗欲。穩贏的趨勢下的突然轉折,讓法官大人絞盡腦汁,說服了所有人接受蘋果作為精彩故事亦或是推測想像的獎勵,而麥克法蘭太太就是那個擁有絕對認定權的女王。

精彩的一個一個的推測就是有圍繞這個小屋的主人展開的,一個隱士——由於披著紅色棉被說自己是所羅門國王,心愛的女子終於要來看望他了而被送往精神病院的老人。這個重要線索出來後,作為讀者,腦海中就有不同的推測——隱士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個,而這個神情舉止高貴的麥克法蘭太太就是所謂的心愛的女子。甚至所羅門國王就是這個隱士也不是沒有可能。當然在這些推測下,作為讀者就一心一意的研究他們的一言一行,想要找出線索,一個說話經常卡斷的人,一個眼鏡和魚干一樣的老者,似乎每一個都可能微服的國王。

故事再繼續,風雪也是,壁爐里的火越燒越旺,在他描寫到「女人均勻的呼吸聲」的時候,這些明爭暗鬥就已經失去了意義。他們講述的故事或者想像優劣沒有區別如鴻溝,稍加潤色都是動人心弦。他們各盡其能,觀察女人對待愛情的態度,想像怎樣才能打動麥克法蘭太太的心。可故事的結尾,令人啞然失笑——她已經酣然入睡,抱著吃剩下的蘋果核。

作者的意願是什麼我想不清楚,只能揣測。但是對於網路上褒貶不一的評價我想說兩句。那些認為女人貪婪的網友們,無非只是觀察到了故事情節中的狀態。試想如若換做是五女一男,男人在享受殷勤的同時吃掉蘋果也不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在惡劣環境下用得體的方法保證自己的需求,暴露了人性。但也絕不是不可想,不正常之事。在注意到文章的篇幅之時,認為作者一定是花了心思鋪墊良久,那麼目的是什麼呢?網路上的評價有如下:

是為了用一些不相關的引用耗盡讀者的耐心,用大量的比喻,無論合適與否還是故意引得讀者發笑,去展示所謂文筆功底。

話是可以這樣說沒有錯,可有些話是說給能聽懂的人聽的,作者鋪墊良久難道只是為了引讀者發笑?考慮到作者寫作風格。文章里並沒有很強烈的對於好與壞的區分——小偷也可以變成好人,娶銀行家的女兒,撕毀票據留得瀟灑和遺產給更加需要的人;也有努力奮斗的人偏偏裝得一副富人的庸俗錯過真愛。好與壞是不可區分的概念,尤其是一念之間的好壞。那麼這樣揶揄的結局又有什麼不能存在的呢?再者說作者一生坎坷,混跡監獄與自由之間,觀察人世自有角度,這樣的美國式單純也不減免而照應那位太太的幽默。

總之來說,我認為這是一篇可愛的故事,沒有過多必要加上性別的沉重批判,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對此文章衡量優劣。不妨一笑而過,見賢思齊,畢竟未得高山,哪見流水?

熱點內容
一本網游小說不停進入不同游戲 發布:2025-08-08 07:26:23 瀏覽:759
白袍仙人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8 07:25:01 瀏覽:632
短篇小說落幕 發布:2025-08-08 07:16:22 瀏覽:179
成人中短篇小說 發布:2025-08-08 07:14:05 瀏覽:357
經典西北地域短篇小說 發布:2025-08-08 06:53:50 瀏覽:645
好看的完結小說言情手機版 發布:2025-08-08 06:53:49 瀏覽:250
女主離開總裁後改名叫路宛的小說 發布:2025-08-08 06:53:48 瀏覽:890
古代言情經典的幻網有聲小說 發布:2025-08-08 06:43:54 瀏覽:711
總裁跟職工先婚後愛的小說 發布:2025-08-08 06:43:16 瀏覽:181
都市依舊笑春風小說 發布:2025-08-08 06:39:07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