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知視角寫作的短篇小說
『壹』 推薦一些以全知視角寫作的短篇小說
《項鏈》莫泊桑
『貳』 高考小說敘述的視角和人稱
1.敘述視角
(1)全知視角。汪曾祺的短篇小說《陳小手》給我們講述的是過去時代一個鄉村男性婦產科醫生陳小手的故事。運用全知視角敘事,作者總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地講述著,他的傾向只會從情節和場景中自然而然地流露。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使得講述本身充滿耐人回味的魅力。
(2)有限視角。在魯迅的《祝福》中,「我」知曉祥林嫂的故事,卻不知道她的內心的苦楚。「我」只能講述我知道的、看到的、聽到的,「我」無權對祥林嫂的內心世界進行解剖,「我」只能從她的言行舉止中推測她的想法。讀者在閱讀中既會被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打動,也會因「我」對自己內心的審問而深深思考祥林嫂的悲劇究竟來自何處,因此,讀者的閱讀感受會豐富和復雜起來。
2.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小說中以「我」為敘述人稱來描述情景、敘述故事的我們就稱之為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採用這種方式,能引導讀者關注主人公的經歷和命運,使讀者產生一種如遇故友,如聽至交之言的真實、親切的感覺。如茹志鵑的《百合花》敘述故事採用了第一人稱,使我們有一種真實親切的感覺,彷彿憨厚、淳樸的小通訊員那一連串動作都在我們的面前活動起來,同時可以看到嫻靜、溫存的農村新媳婦的崇高品格和把子弟兵當親人的美好心靈。
(2)第二人稱。這種寫法像是「我」向「你」訴說衷腸,一下子把「我」與「你」的距離拉近了,也把讀者和主人公的距離拉近了。讀時令人倍感親切,如:柯岩的《周總理,你在哪裡》。
(3)第三人稱。優點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比較自由、靈活地反映客觀內容。有比較廣闊的活動范圍,作者可以在這當中選擇最典型的事例來展開情節,而沒有第一人稱寫法所受的限制。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採用第三人稱寫法,自由、靈活地選取「松骨峰戰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談話」三個典型事例表現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正是由於採用第三人稱寫法,作者才能這樣全方位地表現主題。
3.著眼全局
從全局出發,結合題目要求,著眼於分析、概括,用鑒賞性的語言整理、歸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