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篇美國短篇科幻小說
A. 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
三體系列
作者劉慈欣,三體系列分別是:《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其中,《三體》獲得了2015年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也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B. 有沒有科幻小說 是說 現代人意外得到外星科技的小說
外星科技之席捲天下
小說作者: 英雄天地
一個普通的高中學生,在一次意外中找到了一艘外星飛船並獲得了異能,學魔法.學修真.從此開始了席捲天下的旅程...
日暮
《日暮》原本是美國科幻小說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1941年發表的一個短篇小說,因其獨特的構思而成為經典科幻小說的樣板。該小說於1969年由同是大師級的美國作家羅伯特·西爾弗伯格演繹成長篇科幻小說。
邪意未來-天堂羽
2553年,特種兵AU21號執行任務時遭遇多枚導彈夾擊,消失在虛空中的他意外的穿越到了21世紀的香港。他取代了一個死去的普通人,開始了在21世紀的重生…… 東星、洪興、和聯勝……管你們是哪家,
人類的叛徒
《人類的叛徒》作者:空靈幻羽開篇宇宙旗 宇宙旗,象徵著宇宙中的地位尊嚴,以及權力的標志,他是在大宇宙毀滅之前,上個文明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傳說,因為每一面宇宙旗的背後都有一個十分強大的文明背景。
魔法學徒
傳說中,魔族與神族原本共同居住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力量相同而個性相反,兩者原本無所爭執。但是,為了爭奪對人類的控制權,神魔之間終於爆發了「光輝戰役」。戰役之後,強大力量破開空間,形成諸多不同世界,經過幾..
5彗星到來的日子
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之97——《彗星到來的日子》作者:H·G·威爾斯彗星飛掠的時刻,愛恨交織的夜晚,親情、愛情和友情全方位大轉變。人性是否真的脆弱,愛情是否真那麼永恆,人一生到底追逐的是什麼……種種置疑,..
星際農民
種田可以發家致富,養殖也能富可敵國!當地球人蹣蹣跚跚走出星球,以為宇宙的新時代從此來臨的時候,卻發現宇宙中文明林立,早就有了森嚴的文明等級劃分,地球文明被勉強劃入了最低等級——一級之列。自豪,驕傲,在..
極速進化-子午時
極速進化作者:子午時進化一個不完美而且常常伴隨著暴力的過程,一場已存在和未出現事物之間的戰役,在伴隨出世的陣痛中,道德失去了意義,正義和邪惡的問題簡化成一個選擇:生存?還是滅亡?銀河歷第四紀,藉助戰鎧..
8辣手小子
辣手小子作者:粘糕平凡的地球少年李爾,意外的得到了叔叔的遺產——一艘二手飛船。他將接替叔叔,成為一名星際礦工,一名殖民開拓者,到銀河的邊境去開發一顆無人知曉的小星球。難道他的青春就要葬送在這鼴鼠一般的..
重組DNA
重組DNA作者:小道王DNA鏈的意外改變,讓王鵬的身體變成液態金屬人一般的強悍,他的生活也隨著這個變化而變化著……第一章重組DNA王鵬,是九河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財務管理系四年級的學生。身高一米八整,..
異形戰場
異形戰場作者:鬼面一顆荒涼的紅色星球,有珍貴的礦藏,也有強大的異形生物盤踞……葉飛,一位充滿雄心壯志的軍官,自願請調來此!然而再怎麼優異的表現,也強不過他身為平民的事實,直到新型怪獸出現,同袍傷亡慘重..
星際獵手
星際獵手作者:斷刃天涯一個靈魂,一個被遺忘的靈魂,在星際之間游盪。1、救贖者mK—1戰斗型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機器人了,壽命都在1000年以上了,常年磨損使得一隊12名mK—1型一起巡邏的時候,即便是..
發射深度30米
發射深度30米作者:雲也一艘中國人民海軍的094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威海號」由於意外事件而為一夥恐怖分子所劫持,恐怖分子成功控制了艇上的核導彈,准備發起對美國的核襲擊。於是,在水下潛艇上的中國軍人與恐怖..
星戰雷師
星戰雷師作者:孤十三顛覆傳統,全新設定。三十五世紀的修甲時代,帶你進入不一樣的世界。在強者為尊的社會,一個貧民區的孩子,卻選擇了最難修煉的雷甲!明明就讀大一,卻又是一名歷史研究生````空白的歷史,遺..
比路斯
比路斯作者:幸之南 什麼?!這個古怪的小光球就是傳說中戰斗女神的戰衣?!還要司天瞳奮身訓練才能穿上它!這算是什麼星際超高科技戰衣?!而且,原來比路斯不是鬼魂;而一直戴在司天瞳身上,被視作護身符的玉扣..
高達seed AD
高達seedAD作者:wysea 一個與真·飛鳥命運相似的少年,在經歷了失去親人的慘痛經歷後,選擇了奔赴戰場,希望以自己的雙手,為世界帶來和平,在血與火的洗練中,他成長為了一個真正的戰士。
降臨深淵
降臨深淵作者:七上八下「沒達到巔峰前,我會適應深淵世界的規則,當我站到頂峰時,這個世界的規則將由我制定!」——陳振
異形隕石
異形隕石作者:朗葛某一天,T市遭受了隕石雨的襲擊,整個城市被摧毀,死難者不計其數,然而,人們不知道,伴隨這些天外隕石而來的還有神秘的外星生物,一種可以使人變成怪物的生物。血腥、暴力,揭開這一切迷團,就..
末日之翼
末日之翼作者:金尋者以有限能源的奪取為動機,以遼闊壯麗的浩瀚星河為背景,黑與白的對立劇烈的碰撞。少年背離了成為作家的人生夢想,無意間踏上了命運的另一個舞台。是虛幻還是真實?是生存或者毀滅?勇敢的面對未..
未來改造人
未來改造人作者:清幽野 故事發生在未來的都市,雖然這里沒有會上天的汽車,也沒有宇宙戰艦。 但這里有成熟的三維全息成像技術,還有發達的生物醫學。 而近乎完勝所有疾病的科學家們,閑極無聊,就打算改造..
機械女僕
機械女僕作者:弧光楊瑞只是個剛剛高考完的普通學生,卻在這個暑假的一天里突然遇上了一個神奇出現的女孩子。經過接觸,楊瑞才知道這個女孩子竟然是未來3216年時代一個研究所剛剛研究成功的新一代家政機器人AS..
C. 哪位高人推薦幾本最近最新的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不一定要看最新的吧?我推薦幾部絕對經典的
首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我,機器人》《神們自己》《鋼窟》《兩百歲人》
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拉瑪系列》
奧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安德的影子》《屠異》
羅伯特海因萊茵的《異鄉異客》《星船傘兵》《雙星》《嚴厲的月亮》
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宇宙盡頭的餐館》《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見,謝謝魚》《基本無害》
喬治馬丁的《沙王》
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
洛伊斯比約德的「邁爾斯系列」《戰爭學徒》《貴族們的游戲》《鏡舞》《記憶》《科瑪》《外交豁免權》《無盡的邊界》《西塔甘達》
邁克爾斯萬維克的《地球龍骨》
羅伯特索耶的《金羊毛》《星叢》《計算中的上帝》《終極實驗》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的《被毀滅的人》
小瓦爾特米勒的《萊伯威茲的贊歌》
拉里尼文的《環形世界》
凱特威爾黑姆的《遲暮鳥語》
弗諾文奇的《深淵上的火》《天淵》
金斯坦利羅賓遜的《綠火星》《藍火星》《紅火星》
撒繆爾狄蘭尼的《通天塔-17》
以上很多小說都是星雲雨果雙獎得主,都值得一看的。
不推薦看網路上的科幻小說,太多太膚淺,完全不能和大家的相提並論,很少有有深度的
D. 阿瑟·克拉克:從未長大,從未停止成長
阿瑟·克拉克
他是西方三大科幻作家之一,與艾薩克·阿西莫夫以及羅伯特·海因萊因鼎足。他出生在平凡的1917年,卻在47年後的1964年創造了傳奇,這一年,他與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合作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開始起步。他頭頂的光環不僅與科幻小說有關,還與衛星通訊以及預言家有關,他是三大科幻作家中寫作最注重細節、預言最准確的一個。
2008年3月19日,克拉克因呼吸衰竭在斯里蘭卡科倫坡的家中去世,享年90歲,墓碑上刻著他為自己寫的墓誌銘:「他從未長大,但從未停止成長。」(Henever grew up, but he never stop growing.)
的確,他從未停止成長。2013年,距離克拉克創作出《2001:太空漫遊》(1968)已過去45年,已經被封為「世界科幻殿堂的經典著作」的「太空漫遊」四部曲以更嚴謹的修訂、更精美的裝幀設計再次在中國整裝上市。即便過去近半個世紀,四部曲在今天讀來仍不過時,並不僅是因為克拉克作出了多少令人驚嘆的預言,用導演庫布里克的話說,是「克拉克給了我們一種新視野,讓我們看到,人類正從地球搖籃向自己在星海間的未來伸出雙手」。
正是因為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遊」,讓我們仰望星空的意義從此不同。
「創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庫布里克
「他們應該在我們坐的位置標個牌子紀念,」後來回憶自己與庫布里克在紐約「偉客商人」餐廳的那次會面時,克拉克幽默地說道。
那是1964年的4月,當時的庫布里克還沉浸在上一部電影《奇愛博士》 (Dr.Strangelove)的成功里阿瑟·克拉克簡介,正在尋找一個企圖心更大的主題——探討人類在宇宙之中的定位,「這個計劃足以讓所有老派電影中高公司的主管都心臟麻痹,就算今天的好萊塢也很難接受」,克拉克感嘆庫布里克的野心。而當時的克拉克已經從美國搬去了斯里蘭卡定居,並且出版了如《童年的終結》(1953)等一系列暢銷作品,還拿過了雨果獎。
克拉克向庫布里克羅列自己的短篇小說清單,其中一篇《前哨》(TheSentinel)吸引了庫布里克。「這是一篇塑造氣氛的小說,講月球上發現了一個外星生物製造的一種類似防盜器的東西阿瑟·克拉克簡介,等人類抵達的時候就會啟動」,克拉克介紹道。
但《2001:太空漫遊》(下簡稱《2001》)並非完全改編自《前哨》,「小說要拍成電影,還得加很多料,《2001》和《前哨》更像是橡實和橡樹的關系。」這些「料」中就包括克拉克《黎明的遭遇》(Encounterin theDawn)等五個短篇故事,但更多的內容是全新的,「這些故事是和庫布里克腦力激盪好幾個月之後,我再一個人孤獨地(是的,非常孤獨地)關在西23街222 號那家有名的切爾西飯店1008 號房裡想出來。」
到激培陪最後階段,小說和劇本開始同時寫作,相互激盪。「有時候我會在看過電影毛片之後再重寫小說的某些段落明蠢,就文學創作來說,這可是相當昂貴的方法,沒幾個作者享受得到」,克拉克說道。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讀者認為庫布里克是小說《2001》未署名的作者。
1968年春電影上映,克拉克與庫布里克誰也沒有想到,這部小說跟電影同時創作的作品會成為科幻電影的巔峰之作,人們紛紛湧入影院,在影像中體驗到了一種類似吸毒般的迷醉感。「70年代是最好的時代,《2001》是所有此類影片的教父,」《星球大戰》之父盧卡斯曾這樣評價電影《2001》。即使到今天,這部電影依然被認為是無法逾越的經典。
1999年3月,就在克拉克寫好《2001》「千禧年版序」之後的兩個多星期,他接到一個出人意表的震撼消息:斯坦利·庫布里克辭世了,享年70歲。「我現在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我們不能一起迎接2001年的到來了,」他將那一年的序言改成了對庫布里克的悼念。
「阿瑟,所言不虛。」
歷史和小說糾纏在了一起。
阿波羅計劃的航天員,在出發前往月球之前都看過電影《2001》,1968年聖誕節,第一批目睹月球另一邊的阿波羅八號組員告訴克拉克,當時他們很想發無線電回來,說自己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黑色石板(電影中的情節)。「唉,謹慎還是占據了上風,」克拉克打趣道。
然而,阿波羅十三號的任務卻真的和《2001》有一段很詭異的關聯。在電影中,當計算機哈兒報告AE-35組件「失靈」時,他說:「抱歉打擾你們歡慶,但是我們有個問題。」而在被命名為「漫遊號」的阿波羅十三號的指揮艙中,航天員們剛做完一段電視播報(配樂就是《2001》電影中膾炙人口的主旋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在這時氧氣槽爆炸了,他們傳回地球的第一句話就是:「休斯敦,我們有問題了。」
後來,阿波羅十三號的航天員高明地隨機應變,利用登月小艇當「救生艇」,才得以搭乘「漫遊號」安全返回地球。事後美國航天局局長湯姆·派恩(TomPaine)送了一份整個事故的記錄報告給克拉克,在報告封面上他還寫了這樣一句話:「阿瑟,所言不虛 。」
克拉克的確所言不虛。小說中他還寫到了「發現號藉助木星重力場的加速,繼續往土星飛去」。而11年後,這項「攝動操作」(利用行星重力場使宇宙飛船加速的技術)當真被「航海家號」(Voyager)宇宙飛船派上了用場。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1984年。在小說《2001》較初期的一篇草稿里,主人公鮑曼必須搭乘發現號上的分離艙進行艙外活動,追趕宇宙飛船遺失的通訊系統天線,後來他追上了,卻無法制止其緩慢的自轉,也無法帶回發現號。1984年2月,通訊衛星「西星六號」(WestarVI)和「棕櫚棚B2」(Palapa B2)因為火箭發射錯誤而進入無用的軌道,航天員喬·艾倫(JoeAllen)離開了發現號太空梭,利用機動裝置與棕櫚棚通訊衛星會合。和小說中的鮑曼不同的是,現實中的艾倫靠著背包里氮氣噴射推進器的推動,制止了天線的自轉,棕櫚棚衛星被帶回發現號的貨艙,兩天後,西星通訊衛星也救了回來,後來這兩顆衛星都安全地回到地球,經過整修後又重新發射,這件事情被認為是航天史最成功的任務之一。
後來艾倫還將這一次經歷寫成《進入太空:一個航天員的漫遊》(Entering Space: An Astronaut』sOdyssey)一書,在贈給克拉克的書中他附了這樣一封信,「敬愛的阿瑟:當我還是小男孩的時候,就被你的寫作蟲和太空蟲感染了,可是你卻沒告訴我,不管當哪只蟲都很辛苦。」
幾乎所有太空人都讀過克拉克,也有一些人是因為讀了克拉克成為了太空人,對於這一點,克拉克感到很驕傲,「要不是H.G.威爾斯和儒勒·凡爾納在前,我想驕傲地用事實證明,我所認識的那幾個太空人都是因為讀了我的書才成了太空人。」
《2001》的影響甚至更深遠。在中國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眼中,《2001》是科幻文學的巔峰之作,「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的拙劣模仿,科幻文學在此達到了一個頂峰,之後再也沒有人能超越,即使是克拉克本人。」
電影《2001:太空漫遊》完成後的30年間,克拉克和庫布里克見面雖然不過數次,卻始終保持友好聯絡,就在克拉克接受英國BBC電視台的訪問時,庫布里克還特意傳來賀詞:「你,給了我們一種新視野,讓我們看到,人類正從地球搖籃向自己在星海間的未來伸出雙手;而在那片浩瀚星海間,異星智慧體或許會扮演神般的父親角色,或甚至像『教父』一樣地對待我們。」
電影《2001:太空漫遊》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約三四百萬年前,生活在非洲荒原上的猿人在一方天外飛來的黑色長方體石頭的啟發下開始懂得了使用工具和狩獵。很多年後,人類進入了太空,在月亮的第谷環形山中發現了一個黑石,這塊黑石啟發了美國於翌年即2001年向木星派出飛船「發現號」。發現號的乘客只有戴維·鮑曼一人倖存,進入一塊更加巨大的黑石,被神一樣的智慧留下的創造物改變成不死的星童。這部電影曾獲5項奧斯卡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導演提名。盡管最終沒有拿到一項奧斯卡大獎,但該片在科幻片領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部影片都無法代替的,它帶給我們的是對整個人類文明的深層次思考。
「真相,一定在意料之外。」
1968 年7月《2001》小說出版後的十餘年,克拉克總是斷然否決任何寫作續集的可能,也否認自己有絲毫這種念頭,可是「航海家」任務的成功卻改變了他的心意,「在我和庫布里克開始合作的時候還一無所知的這些遙遠星球,突然搖身一變,帶著令人目眩的地表環境,活生生出現在眼前。當時誰想像過衛星的表面會滿覆浮冰,或有火山往太空噴出一百公里高的硫磺?」這些科學事實的發現,讓科幻小說可以寫得更有說服力,於是14年後的1982年,克拉克發表了「太空漫遊」四部曲的第二部,《2010:太空漫遊》。
在這本書中,克拉克繼續了他的驚人想像和預言,其中最令中國讀者驚訝的是他對中國太空站的預言:「2010年主人公弗洛伊德再次乘坐飛船離開地球時看到了中國的最新太空站。」他在書中這樣寫道。事實上,天宮一號(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是在2011年9月發射的,這與克拉克30年前所預測的時間僅差一年。「矮胖的圓柱形結構……」他甚至連形狀都預言對了。
在書中,他還預見了網路時代,預見了我們當下這個時代閱讀的碎片化,預見了微博上經常出現的意外事件、犯罪事件、天災人禍、沖突威脅、報憂不報喜的評論。「掃讀這些小小的電子報頭條,還會經常勾起一個想法,通訊工具越了不起,其內容似乎就越瑣碎、庸俗,或者說令人喪氣。意外事件、犯罪事件、天災人禍、沖突威脅、報憂不報喜的評論——億萬個散播進太空的字詞里,關切的主題似乎仍然是這些」,在書中他這樣寫道。
四部曲中的第三部《2061:太空漫遊》發表在1988年,與第二部間隔6年。這一次,克拉克把香港富豪請了出來(如果他更有預見性,應該請出一位真正的內地富豪),他還提到了和諧號:「『和諧號』是鍾氏船隊的第一艘宇宙飛船,專為地球—月球—火星航線而設計的客貨兩用船。通過與十幾個政府及機構之間的復雜交涉,船上安裝了仍在實驗階段的介子驅動器,因此和諧號也是一艘試驗船。它在月球上的『雨海』造船廠建造完成,推進力恰好可以在零酬載情況下駛離月球,從此只來往於各軌道之間,而不在任何星球降落。依照勞倫斯爵士一貫喜歡張揚的行事風格,他特地將和諧號的首航日期定在了2057年10月4日,也就是『斯普特尼克』發射百年紀念日這一天。」——不知這算不算也是一種預言呢?
最後一部《3001:太空漫遊》直到1997年才面世,在這部作品中,克拉克將時間設定到一千多年以後,展開了一場對人類最終命運的想像。
而在非科幻作品中,克拉克的預言同樣令人稱奇。1945年,在一封寫給《無線世界》的信中,他就提到了「衛星通訊」這個想法,後來以《地外中繼——火箭空間站能夠提供覆蓋全球的通訊嗎?》為題刊登在這本雜志上。今天,衛星的對地靜止軌道便以克拉克的名字命名——「克拉克軌道」或「克拉克帶」。在一次接受采訪時克拉克承認他的確對這個想法做出了原創性的貢獻,但在被問及為什麼不申請這項專利時,他總是回答:「一項專利其實更應該是被控告的許可證。」傳說,在他去世之前,有關部門每年寄給他一美元的象徵性專利。
1974年,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一次訪談中,克拉克還精準地預言了未來的網上銀行、網上購物,甚至細致到如何在網上訂一張音樂會的票,如何獲得日常生活的訊息,「所有這些就像用電話一樣方便。」而在《太陽帆船》這篇短篇科幻小說中還預言了利用太陽風的驅動器……
就在人們震驚於他精準的預言時,克拉克卻說,「真相,一定在意料之外。」
克拉克基本定律
定律一如果一個傑出的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
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 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原文地址:
E. 有什麼外國經典科幻小說推薦
首先是我認為最經典的幾個系列:《星球大戰》系列,《安德的游戲》三部曲,《安德的影子》(人蟲大戰),《銀河漫遊指南》系列......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就不說了,相信您已經十分熟悉了吧。
其次還有: 宗教科幻:《不朽》,關於宇宙空間戰爭的:《垂暮之戰》和《幽靈旅》,以及阿西莫夫有關機器人的長短篇小說(大多以他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展開)如:《基地》系列。
另外還有《沙丘》系列,《玩家一號》,《真名實姓》,《計算機中的上帝》,《千年戰爭》和《永遠的和平》,《十三層空間》,《記憶裂痕》。
F. 推薦幾部適合14到18歲的有深度思考價值的科幻小說(最好是長篇的)
今天,麥田老師推薦10部最經典的科幻小說,希望在新學期,科幻小說成為孩子們爭相傳閱的書籍。
01
凡爾納經典三部曲
儒勒 凡爾納被尊為科幻小說之父,他的代表作是科幻三部曲,包括《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
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是豐富的幻想和科學知識的結合,雖然他筆下的幻想極為奇特,極為大膽,但其中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所以他的科幻小說,既是一部蘊寓著科學精神的幻想曲,也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科學預言。該三部曲的人物,或是地理發現者、或是探險家、或是科學發明家,他們具有超人的智慧、堅強的毅力和執著不懈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具有反壓迫、反強權、反傳統的戰斗精神,他們熱愛自由、熱愛平等,維護人的尊嚴。他們遠大的理想、堅強的性格、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已贏得了億萬讀者的喜愛和尊敬,並一直成為人們嚮往的偶像和學習的榜樣。
02
赫·喬·威爾斯《時間機器》
威爾斯是20世紀初英國的著名科幻作家,與凡爾納並並稱為「科幻小說之父」。《時間機器》是英國科幻小說大師威爾斯最早獲得成功的一部科幻小說,也是他最負盛名的科幻作品之一,在此書中第一次提出了「時間旅行」的概念。
一位科學家乘自己研製的時間機器旅行到公元802701年的未來世界中,此時的世界已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到處是宮殿式的建築。時間機器為我們描繪的未來極其荒誕但又讓人深思,情節引人入勝,充滿驚險刺激和懸疑。人類之所以不斷進步就是在於對於未來的思考、探索,推薦高年級孩子閱讀。
03
艾薩克·阿西莫夫《永恆的終結》
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與凡爾納、威爾斯並成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獲得代表著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雲終身成就「大師獎」。這部《永恆的終結》釐清了關於時間旅行的終極奧秘和恢宏構想。24世紀,人類發明了時間力場。27世紀,人類在掌握時間旅行技術後,成立了一個叫做永恆時空(Eternity)的組織,在每個時代的背後,默默地守護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這本書彷彿站在世界頂端俯瞰整個人類歷史,把讀者從現實中抽離,體會到時空的廣大和生命的渺小。
04
阿瑟·C·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作家阿瑟·C·克拉克《太空漫遊》四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中最著名的,因為美國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把它搬上了大銀幕,成就了一部經典電影,並且把科幻電影從「誰也看不起」提升到「誰也看不懂」。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宇航員們,都看過《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從2001到2010、2061一直到最後的3001,四部曲的故事,都與外星文明300萬年前留在太陽系的神秘石板有關。他們告訴克拉克,在太空漫遊時,他們很想發無線電回來,說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黑色石板。
05
羅伯特·海因萊因《出賣月亮的人 》
羅伯特·海因萊因,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出賣月亮的人》是世界科幻大師羅伯特·海因萊因曾獲雨果獎、星雲獎桂冠的科幻力作。
在能源技術和太空科技日新月異的未來社會,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見解不同,性格迥異,但全都充滿了改造世界的壯志雄心:有的人夢想在月球上建立自己的王國;有的人沖破壟斷封鎖,將獲取免費能源的技術無償奉獻給大眾;有的人運用科技手段對人生做出了不可思議的精準預言...書中人物那種決不放棄的氣場非常感染人,近乎不擇手段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人類應該有的進去精神。
06
霍金 《喬治的宇宙大爆炸》
這本書是由霍金主創的兒童科幻小說,有點像《時間簡史》及《哈利波特》的混合版。書中,男孩喬治結交了一名科學家及其女兒,「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極為有趣的冒險旅程,獲得了有關時間和宇宙的知識」。霍金通過主人公的種種宇宙歷險,以深入淺出的方法解釋了深奧的科學理論,比如有關太陽系、小行星、黑洞等天體的運作奧妙。難得的科普與普世讀物,可以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07
道格拉斯·亞當斯《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道格拉斯·亞當斯被西方科幻愛好者奉為「科幻聖經」之一。他是第一個成功結合喜劇和科幻的作家。不過,他並不把自己定位為科幻作家,而是喜劇作家,只是把科幻當成喜劇的一種表現方式。同時他也是一位廣播劇作家和音樂家。
地球被毀滅了,因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條超空間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鄧特活下來了,因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長官的朋友。這位朋友表面上是個找不著工作的演員,其實是個外星人,是名著《銀河系漫遊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員。兩人開始了一場穿越銀河的冒險,能夠幫助他們的只有《銀河系漫遊指南》一書中所包括的無限智慧。
旅途中,他們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這些人物結成一個小團隊,他們將揭開一個駭人聽聞的大秘密……
08
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編年史》
布拉德伯里非凡的寫作才能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他對幻想世界的細致刻畫發人深省,折射出人類的劣根性和種種社會問題。布拉德伯里的作品不僅在科幻界大受歡迎,更以其浪漫意境贏得了主流文學界的廣泛贊譽,人們稱他為「科幻界的愛倫·坡」。
世紀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機四伏,火星成為人類最後的希望。雖然前三批火星探險者都死於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撓的人類終究還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銷聲匿跡,火星儼然成了另一個地球。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劇,毀滅性核戰一觸即發。定居火星的人類心懷故土,紛紛返回地球參戰。地球和火星雙雙走向衰亡……在火星這巨大的「火紅色」背景之上,十三個浪漫婉轉的故事會聚成一部獨特而神奇的火星編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詩人般清秀雋永的筆觸,渲染出一幅盛極而衰的火星文明圖景,讀來讓人不勝唏噓。
09
奧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戲》
作者卡德是當今美國科幻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從197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開始,在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僅雨果獎和星雲獎他就獲得了24次提名,並有5次最終捧得了獎杯。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坎貝爾獎和世界幻想文學獎。在美國科幻史上,從來沒有人在兩年內連續兩次將「雨果」和「星雲」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直到卡德。他的《安德的游戲》囊括雨果獎、星雲獎,其續集《安德的代言》再次包攬了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2008年卡德因為《安德的游戲》和《安德的影子》獲得了瑪格麗特·愛德華茲青少年文學終身貢獻獎。
《安德的游戲》以科幻設想為背景,站在青少年心靈成長的視角高度,講述了主人公的成長故事。小說的畫面感非常強,故事情節的意外安排讓你一步步深入到安德的內心,去反思人生的意義。可以說這套書無論從科幻性、思想性還是可讀性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10
莉奇亞·特洛伊斯《浮島傳奇》
莉奇亞·特洛伊斯:1980年生於羅馬,天體物理學專業畢業,科幻小說作家。出版了「浮島」系列小說,並以義大利80萬冊的銷量一舉奪得「奧斯卡暢銷書」大獎。截止2012年,版權已售出德國、法國、俄羅斯、巴西、希臘、挪威、波蘭、土耳其、中國、韓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家,被稱為「最傑出的科幻小說女作家」。
神秘+驚險+離奇!作者以精巧的構思,生動精彩的描寫,把我們帶到浮島大陸,和主人公尼哈爾一起展開生死之旅,隨著主人公的成長,一起經歷快樂,痛苦和淚水。景色壯觀、情節驚險、引人入勝。結構十分完整,曲折離奇,在宏偉壯大的背景下,把所以的故事內容交雜在一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給心靈帶來巨大的洗滌,稱得上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科幻大作,值得你細細品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