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短篇小說愛賞析
⑴ 張愛玲作品特點
張愛玲的作品特點表現在愛使用倒敘手法、文章結尾留白、喜歡用電影手法等等。
1、張愛玲的作品喜歡倒敘的手法,以講故事的口吻來架構整篇文章。
小說《茉莉香片》的開頭簡單但是大氣自然,這樣如話家常般簡單親切周到的句子,自然的把讀者帶入到一種安靜的由她的文字營造的環境氛圍中,從而跟著她的講述歡喜悲愁。
2、文章結尾留白,不把男女主人公或事情的發展塵埃落定的說破,給人自由的揣摩和猜測
長篇小說《十八春》中,世鈞與慕瑾見面後談起曼楨的生活,最後寫道「他(世鈞)心裡想著,應當怎樣去促成他們的事情。
3、張愛玲文章中喜歡使用「節略法」和電影手法,來體現變幻與無情。
(1)張愛玲短篇小說愛賞析擴展閱讀:
張愛玲的散文成就
張愛玲的散文成就也很突出。在張愛玲的散文里,她成功地將感性與理性,具體的當下的人生體驗與深刻的哲理思考融於一體。
一方面,她的散文講究世俗情趣,實實在在而又心懷憧憬地透視現實人生,談自己的經歷,所見所聞,如童年生活、都市生活、男女飲食、生活起居等等,但張愛玲並不過多地迷醉在生活的淺表層面,而是對生活做更深一層的挖掘,對上述的生活現象、文化現象進行細致的感悟、思考,進而闡釋自己對人生的深刻見解,從而使她的散文在情趣之中又帶上了理性思辨色彩。
事實上,張愛玲如此不厭其煩地描寫人間生活的瑣瑣碎碎的人生體驗,點點滴滴的人間快樂,正是因為這一切具體的物質生活才是「安穩的人生」的本質,它使生活顯得更為真實。張愛玲清醒地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因而她把世俗的生活寫得情趣盎然。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張愛玲
中國知網——淺析張愛玲作品的特點及其藝術成就
⑵ 張愛玲短篇小說《愛》最經典的句子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附:全文
愛 張愛玲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⑶ 《小艾》:一部忠實反映張愛玲心態變化與婚姻狀況的文學作品
文|Ms格蕾絲
張愛玲是中國文學界一個不容忽視的名字,同為作家的賈平凹這樣形容自己拜讀張愛玲作品後的感受:那一年到香港,什麼書也沒買,只買了她的幾本,先看過一個長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傾城之戀》、《金鎖記》、《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經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鴉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癮的東西都是毒品。
張愛玲寫過小說、散文、電影劇本,還做過學術研究以及翻譯過外國文學作品,但大多數讀者最欣賞的是她的小說,中短篇小說尤為出色。
在張愛玲的作品中,我最偏愛《小艾》,對比《金鎖記》、《色,戒》之類的名篇,這部中篇小說的名氣確實不夠大,但如果細細地品讀,尤其是讀過三遍之後,我認為這是一部忠實反映張愛玲心態變化和婚姻狀況的文學作品。
張愛玲是公認的在寫作這件事上極有天賦的人,她的嘴像刀子,具有剔骨存肉的功效,更是藉手中的一桿妙筆寫盡了人間百態。
印象最深的是《金鎖記》中的情節,曹七巧誘哄兒子長白講述他和媳婦芝壽的夫妻秘事,然後她把聽到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拿到牌桌上去說,在下人面前說,一天到晚不停地說,長白和芝壽在曹七巧口中被描述成極其熱情的一對,實則是互相看不順眼。
夫妻不和,長白又開始往煙花柳巷走動,不過真正受苦的人是芝壽,張愛玲這樣寫道:
拜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時,讀者根本不需要聯想。在閱讀《金鎖記》的過程中,曹七巧這個惡婆婆已然在頭腦中形成了鮮活的人物形象,不得不佩服張愛玲寫實的功力和刻畫人物形象的技巧。
寫作是無法脫離現實生活的,張愛玲文風犀利,這與她坎坷的身世不無關系。
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廷重是前清遺少,但染上了抽煙片的惡習,而母親黃逸梵則是一位新女性,她曾拋下一雙兒女,與張愛玲的姑姑前往歐洲游學四年左右。
張愛玲10歲那年,父母協議離婚,張愛玲姐弟跟隨父親生活。張廷重後來再婚,娶的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孫用蕃。
剛開始時,張愛玲和繼母孫相處得還可以,但後來因日積月累矛盾爆發,孫用蕃有一次不但打了張愛玲耳光,還跑去向張廷重告狀,誣陷張愛玲打了她。張愛玲因此遭到了父親的毒打,之後還被關進了小黑屋,趁警衛不注意時,張愛玲逃去了母親那裡,她從此與父親斷絕了關系。
生逢亂世而又過早地品嘗了世態炎涼,生活的苦難造就了張愛玲犀利的文風,她的文筆是華麗的,但文字卻是尖刻的,她筆下的人物大多有著美麗的外表,但往往內心卻是病態的。
小艾與張愛玲以往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所不同,她是個苦命的女人,七八歲便被賣到大戶人家來當丫頭,在席家沒人拿小艾當人看待,包括下人在內,所有人對她不是打就是罵。
十四五歲時,小艾還被五老爺玷污懷了孩子。五太太得知小艾懷孕後,不去責怪五姥爺,卻大罵小艾不要臉,還用皮底綉花鞋往死里打她。
張愛玲在描寫小艾時,筆調明顯變得溫暖了,不像以往那般尖銳,更多表達的是對有類似不幸遭遇的女性的同情,令人感受到她身為女作家柔情的一面。
同時,小艾還是個"異類",與張愛玲筆下其他把婚姻當作自己的職業和獲取金錢、物質的籌碼的女性不同,小艾雖然是個女傭,但她卻擁有完整而獨立的人格。
盡管一直掙扎在 社會 底層,但小艾從未想過依靠別人,她在嫁給印刷廠工人馮金槐後去當女傭、跑單幫,不辭辛苦地為生計奔波勞碌,小艾一直渴望憑借勤勞的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果你在閱讀張愛玲其它作品後閱讀《小艾》,必定會驚訝於她文風的改變,《小艾》於1951年11月至1952年1月在上海《亦報》連載,生於1920年的張愛玲此時30歲出頭並且經歷了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在逐漸走向成熟的年紀,張愛玲開始與自己的過往和解,文學作品忠實地反映了她的心態變化。
《小艾》不僅反映了張愛玲的心態變化,同時還折射了她的婚姻狀況。
張愛玲曾說過"出名要趁早",她的確做到了,23歲便以《沉香屑·第一爐香》一鳴驚人,之後伴隨名氣和錢財而來的,還有她的第一個男人胡蘭成。
和胡蘭成相識的時候,張愛玲24歲,胡蘭成39歲。或許是因為從小缺失父愛的緣故,張愛玲很快便被這個能言善道而又風度翩翩的男人拿捏得死死的。在胡蘭成與原配離婚後,兩人便在戰亂中結為夫妻,連婚紗照都沒有拍,婚禮也非常簡單,只邀請了張愛玲的好友炎櫻做證婚人。
很多女人都是在事業上極其精明,但在處理感情時卻一塌糊塗,張愛玲也不例外。這樣一位曠世才女甘願在胡蘭成面前做低眉順眼的小女人,但胡蘭成是情場老手,他能讓張愛玲淪陷,同樣也能讓其他女人淪陷。
從上海調往南京任職後,胡蘭成與周姓護士結為夫妻,而在抗戰結束後,胡蘭成因漢奸的身份四處逃亡,他在溫州結識了寡婦范秀梅並開始同居。
胡蘭成的一再出軌令張愛玲傷心欲絕,她用了一年半時間思考自己與胡蘭成的關系,經過深思熟慮後,張愛玲給胡蘭成寫了一封絕交信,隨後還甩給他30萬現金做分手費。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而張愛玲態度如此決然,明顯是想和胡蘭成來個徹底的了斷,可這個傷她最深的男人,偏偏是她一輩子也無法忘懷的。
《小艾》誕生在張愛玲與胡蘭成分手四年後,故事結局是這樣的:小艾因為被五老爺的寵妾踢得流產、五太太又不肯給她請大夫治病而落下了病根。金槐一點也不介意小艾因為婦科病不能生育,他們領養了女兒引弟。解放後,小艾在政府的幫助下治好了病,成功懷上了孩子,還來到金槐所在的印刷廠當工人,一家人從此過上了好日子。
張愛玲筆下的女性人物基本都以悲劇命運收場,但張愛玲卻給了小艾一個難得圓滿的結局。我認為閱讀這部小說,有必要結合張愛玲的人生經歷來看,小艾和金槐的故事結局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折射的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人生故事,或許正是因為自己的婚姻不夠圓滿吧,張愛玲才給了自己筆下的人物一個圓滿的結局。
再偉大的作家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就有喜怒哀樂。
張愛玲給人的感覺是孤高冷傲的,她確實有恃才傲物的資本,年輕時的張愛玲眼神鋒芒畢露,而再看她年老時的照片,眼睛裡明顯有了慈悲感。這就是世人常說的「相由心生」吧。
而作家比起普通人的優勢在於,他們不但可以把心態變化寫在臉上,還可以寫進自己的作品裡。
⑷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分別有哪些
短篇的不多,中篇的有一大堆。本人斟酌再三,短篇的有這么幾個:《鴻鸞禧》《等》《茉莉香片》(勉強算)《琉璃瓦》《花凋》《封鎖》以上出自流言。
《散戲》《殷寶艷送花樓會》《華麗緣》《五四遺事——羅文濤三美團圓》
這里大多都是5到25頁之間的,只有《散戲》《愛》才算是真真的短篇小說,只3,1頁。
本人張迷,還望體諒,僅供參考,別無他途,有也無所謂啦……
⑸ 張愛玲短篇小說表達了什麼立意在何處為什麼好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主要要表達的有兩點吧:
1.人生:幸與不幸都是與生俱來,命中註定的,張愛玲的小說其實彌漫著宿命的色彩
2.人性:人因為情慾而苦苦掙扎,不甘宿命
張愛玲描寫的就是殘酷的人生,可怕的人性。
引用《傾城之戀》里范柳原的話總結,就是「……生離與死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我們偏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至於為什麼好,用夏志清的觀點:「人心的真相,最好放在社會風俗的框子里來描寫;因為人表達情感的方式,總是受社會習俗的決定的——這一點,凡是大小說家都肯定,張愛玲也肯定。……《傳奇》里的人物都是道地的中國人,有時簡直道地得可怕;因此,他們都是道地的活人,有時活得可怕。」
推薦你看余斌的《張愛玲傳》,不用全看了,就看傳奇那部分就行,應該是講的比較好的。
⑹ 張愛玲短篇小說《愛》最經典的句子有哪些
小說《愛》短而不足三百字,最經典的只有一句,另附上張愛玲經典的語錄。
1、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你也在這里嗎?「——《愛》
2、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這是張愛玲對胡蘭成說的話
3、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張愛玲寫給胡蘭成的
4、我自將萎謝了。——張愛玲在寫給胡蘭成的訣別信中說
5、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這點賤。——《傾城之戀》
6、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半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