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見聞書寫短篇小說
① 《人間草木》經典語錄
《人間草木》經典語錄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人間草木》經典語錄,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一直都錯怪 是你帶走了一切 其實一切本來就會離開 只有你如約而來。 無聊是對慾望的慾望。 我的孤獨認識你的孤獨。
——汪曾祺《人間草木》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 你說我在做夢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風中。 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汪曾祺《人間草木》
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聖黑白。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曾經知已再無悔,已共春風何必哀。 虔誠地呼喚風。那一刻,人與天有種神秘又真誠的交流。 光才是現實世界,而樹木不過是用來反映和折射光線的間隔物. 願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擔當,有充分單純的心去信仰。
——汪曾祺《人間草木》
若我在臨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綠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無從說,說不好的美麗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遙遠的舉杯致意。 逝去的從容逝去,重溫的依然重溫,在滄桑的枝葉間,折取一朵明媚,簪進歲月肌里,許它疼痛又甜蜜,許它流去又流回,改頭換面千千萬,我認取你一如初見。
——汪曾祺《人間草木》
真的是很當心很當心,很不舍很不舍,一件衣服和人的陪伴,沒有一件衣服可以穿到老,沒有一個人可以好到盡頭,有時候會很絕望地這么想,於是,在「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這樣的字句里,感動。 我能看到你,我們還在彼此倆倆注視,我們彼此好好的,這是何其溫暖的事。
——汪曾祺《人間草木》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汪曾祺《人間草木》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汪曾祺《人間草木》
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
——汪曾祺《人間草木》
西瓜以繩絡懸於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汪曾祺《人間草木》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
——汪曾祺《人間草木》
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汪曾祺《人間草木》
豆腐點得比較老的,為北豆腐。 點得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為豆腐腦。比豆腐腦稍老一點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腦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壓緊成型,是豆腐乾。 卷在白布層中壓成大張的薄片,是豆腐片。東北叫干豆腐。壓得緊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頁或千張。 豆漿鍋的表面凝結的一層薄皮撩起晾乾,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鄉則簡單地叫做皮子。
——汪曾祺《人間草木》
紫蘇葉子上的紅色呵,暑假快過去了。
——汪曾祺《人間草木》
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兒女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
——汪曾祺《人間草木》
沈先生談及的這些人有共同特點。一是都對工作、對學問熱愛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為人天真到像一個孩子,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汪曾祺《人間草木》
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灑脫,想咋個就咋個,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麼多考慮。
——汪曾祺《人間草木》
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和她的一個養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裡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
——汪曾祺《人間草木》
怎麼可能殺羊一滴血都沒有…是我沒見過世面還是該死的誇張啊?
——汪曾祺《人間草木》
宋朝的蒙古人喝的大概是武松喝的那種煮酒,不會是白酒——蒸餾酒。白酒是元朝的時候才從阿拉伯傳進來的。
——汪曾祺《人間草木》
為什麼現在會有點不能忍受文學作品的誇張?不過明明是隨感雜談就不能真誠一點嗎?果然是會抱怨別人身上自己的惡習啊…
——汪曾祺《人間草木》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40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一九四〇年開始發表小說。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北京劇協理事,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京劇劇本:《范進中舉》、《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人間草木》讀書筆記
下雪了,這個時候如果喝酒是很舒服的,但是沒人和我一起去買酒,於是算了。隨即想起這篇,改了改本來寫的更死板的文章,由死板的最高級下降到比較級,大概。實在是沒什麼文采可言,我也算努力過一把,不想再改了。
一入眼是非常逼人的色彩,汪先生寫花草,用詞極美。這些花花草草是自然的東西,給人很舒服很清新的感覺,於是我就以為這就是他要說的人間草木吧。但是其實不是的,他的人間草木,是更多的東西。
我們接著看到汪先生寫吃的,也寫的非常厲害,美食文寫到這個程度,看著就讓人食指大動。事實上,你在淘寶上搜索汪曾祺,第一個出來的不是這本人間草木,而是汪曾祺談吃,可見他老人家會吃懂吃是總所周知的。
就我個人拙見,汪先生到處去玩這一塊和其他部分比較,雖然還是可看的文章,但這部分不像別的部分一樣好得出彩。大概是因為這個主體比較單一:汪先生經常出行,出行所寫的文章總不免談到別的事情,也就會被歸納到別的部分里,所以這部分就顯得單調了。
但下一部分是我覺得這本書最精彩的部分,關於在西南聯大求學的經歷和回憶自己的老師和朋友,非常的有意思。這內里其實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學風問題,我便不鋪開來講了。學術自由的快樂和人活得純真是很重要的。
關於汪先生的家庭,從文章里可以看到舊時代的痕跡,可能有幾篇的史料價值要超過文學價值。不過有其中一篇《我的父親》寫得感情很動人,很讓人感動。
談寫作比較傾向於寫小說這種,但是有一點是說的很對的,寫作都是寫真的東西,不真實不真誠則不能打動人。
那麼,人間草木,真的只是一個選出來一個好看的篇名便來當文集名來用嗎?我想不是的。人間草木,花花世界。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看不見的看過的正看著的,都是人間的一草一木。你看這天下雪了,落在車上的雪容易留下,而地上的容易化。無論是掉在地上還是掉在車上,我都希望沒有會錯這個題意。
;② 巴金的《海上日出》全文
《海上日出》全文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裡。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裡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的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
到了最後,它終於沖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躲進雲里。陽光透過雲縫直射到水面上,很難分辨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候天邊有黑雲,而且雲片很厚,太陽升起來,人就不能夠看見。然而太陽在黑雲背後放射它的光芒,給黑雲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後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雲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
(2)旅行見聞書寫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1927年2月,巴金從上海踏上英國郵船「昂熱號」,去倫敦留學。他將沿途的見聞寫成《海行的日出》一書,於1932年出版。《海上的日出》便是其中的一篇。
二、賞析
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太陽升起時的情景。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是作者發自內心的贊嘆,也是對文中大量「奇觀」事實的精闢概括,海上日出的景觀「奇」在何處?
「奇」在它顯示了光明的力量如此之偉大!以上為第四段。寫烏雲蔽日和太陽終於沖破重圍,普照天地的情況,最後歸結到作者自身的感受,為「海上日出」作一禮贊,表達作者嚮往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
三、作者簡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斗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1904年11月25日,出生於四川成都。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讀書期間,在「五四』新潮思想影響下,加入進步青年組織「均社」。1923年,離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學。1925年,8月,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准備報考北京大學,因病於上海休養。
9月,參加發起無政府主義組織上海民眾社並出版《民眾》半月刊。本時期翻譯克魯泡特金的一些著作。1927年1月,赴法國巴黎求學。在法期間,一方面大量閱讀西方哲學和文學作品;另一方面,時時關心著中國,開始寫作《滅亡》。
1928年12月,回上海。從事文學編輯與創作。1933年,任《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赴日本旅行。1935年,8月,從日本回國。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務,主編《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生活小叢刊》等。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任《救亡日報》編委,與茅盾共同主編《吶喊》(後改名《烽火》)雜志。1938年,2月,寫完《春》。3月,參加文協,被選為理事。1940年七月始,輾轉於昆明、重慶、成都、桂林、貴陽等地,從事抗日文化宣傳活動。
1944年5月,與蕭珊在貴陽花溪結婚。 1945年,於重慶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1949年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當選為文聯委員。1950年後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
1950年,7月,當選為上海文聯副主席。11月,他參加了華沙第二次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後又五次訪問前蘇聯。1957年7月,任《收獲》主編。同年始編《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編定後出版。
1966年8月,中國作協上海分會貼出攻擊巴金的大字報,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關進「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巴金被點名批判。隨後在上海奉賢縣「五七幹校」勞動兩年半。1972年,妻子蕭珊病逝。
③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為什麼感覺寫的一般般,但是很多人推薦呢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 這是一部寫給所有文學愛好者的最珍貴的名家經典作品,本書通過精選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經典散文,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每當心情不好時,出去走走,去野外、去植物園,看看那些花花草草,心情就會變得很不一樣,大自然彷彿具有某種神奇的治癒能力。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動人的細節,包括各種植物花草、風物美食等,其實這些常常被人所忽略的風景是極具美感的。生活之美雖然不能夠當飯吃,但是可以愉悅一個人的心情甚至是靈魂。如今生活節奏加快,我們常常說「有趣的靈魂太少」,其實在生活中有趣的事物無處不在,是我們自己缺少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罷了。今天,我就來講講這本關於生活之美的書,就是汪曾祺先生的《人間草木》。
汪曾祺先生是江蘇高郵人,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戲劇家,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考入西南聯大,深受老師沈從文先生的影響,後來又曾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等職位。他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散文及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研究。主要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人間草木》等。
《人間草木》收錄了汪曾祺先生在一生當中創作的部分散文作品,最早的寫於四十年代,大部分寫於後半生,這本文集主要寫一些花鳥蟲魚、民俗鄉情、旅途見聞、以及一些故人往事等內容,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妙趣橫生,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像閑話家常一樣讓人覺得親切。在這部書里,有人間草木的靈動,有美食的誘惑,也有珍貴的回憶故事,他以一顆從容豁達之心觀察並記錄生活,語言樸素卻耐人尋味,可以讓讀者盡情領略一代散文大師的風采。雖然汪曾祺先生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為「右派」,下放到農村出苦力,受盡磨難,盡管如此,他卻依然擁有樂享生活的心態,那些經歷絲毫沒有影響他對寫作的熱愛。汪曾祺先生的文風猶如中國文壇的一股清流,至今影響深遠,此書最早由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年出版,迄今已經印刷二十餘次,依然常銷不衰。
④ 冰心簡介的資料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4)旅行見聞書寫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冰心先生常說,人,活著,就要做事,為孩子們,為後人。她還說過,我的「生命從80歲開始」。她多次同我談起她時刻思考著醞釀著的寫作計劃。我知道,她總有滿腹文章要作吶。
果真,她在40年代《關於女人》、50年代《小橘燈》、60年代《櫻花贊》《再寄小讀者》、70年代《因為我們還年輕》創作基礎上,在80年代85歲以後,又進入一個新的創作高峰期。這期間,她寫作了大量回憶錄、散文、雜文、隨筆和短篇小說。
直到1994年9月25日住進北京醫院之前,她還執筆寫了紀念老友葉聖陶一百周年誕辰的文章。
1993年,冰心先生突然病了,先是心顫,後是肺炎,而後又高燒不退。93歲高齡的她如此病狀,令眾多親人友人牽腸掛肚,心急如焚。
然而,病人自己卻依舊「堅強不屈」。我去醫院看望她時,天已近黃昏,客人們都已離去。我說:老人家您是太累了,難得住院治治病,調養一下。不料她卻風趣地說:「我本來就沒有病,是他們硬將我『揪』進來。」
那天,曹禺來,坐著輪椅。提起輸血,冰心先生接過話茬幽默地說:我輸的可能是藝術家的血,輸了血總做夢,做的夢五彩繽紛,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曹禺和夫人李玉茹聽了捧腹大笑。
住院一個月後,冰心先生竟然出院了,奇跡般地又回到了她日思夜夢的書桌旁。
畢竟,對於這般高齡的老人來說,病一次就是一次消耗,一次衰老。我說您現在需要的是休養和恢復,先別急考慮寫文章。她「反駁」我說不寫文章怎麼行?是啊,她是一個筆耕不輟的作家。
⑤ 旅行見聞怎麼寫
今年的旅遊不算的話,自己出遠門去玩的經歷大概要追溯到高二的時候跑去南京了。
先貼一張當時的照片,紀念下第一次一個人出去玩。
嗯,當時什麼都沒准備,當晚決定,第二天就直接坐車趕去南京,顯得好倉促啊。逛了南京大學在廣州路上的校區,很喜歡裡面的氛圍,回來之後的感想就是一定要好好學習,然後我就到了現在這所垃圾學校。
翻了下自己之前的照片,原來高中出去的時候就已經不喜歡在景觀前合影了,現在依舊很嫌棄的覺得這是遊客才會做的事情。一個人徒步旅行的好處就是很自由,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行程隨意變而不用顧及到別人,以至於我決定以後還是要側重獨自旅行的。40多天的旅行,有很多之前沒有體會過的東西,經歷了太多「第一次」,遇到了太多有意思的人,從澳門開始講好了。
一出關就有港劇里的那種感覺,高端大氣上檔次啊。但是澳門這種地方,我這種窮人怎麼可能逛的起?從關口一出來就直接坐上賭場的免費大巴一路殺去酒店,然後寄存背包。
寄存完背包之後我發現我完了,我發現了我准備期間一個致命的錯誤——我忘記做交通方面的攻略了。於是,我接下來的旅途,都是一邊走一邊想,各種亂好么!不過現在想想還是滿有意思的。
扯遠了,跟個無頭蒼蠅一樣在威尼斯人逛了一圈,為了蹭wifi還特意去星巴克割肉買了杯星冰樂,然後被告知:我們這里沒有提供wifi喲。(沒wifi你開個毛線星巴克啊!摔!)含著眼淚喝完星冰樂,陰差陽錯走到Galaxy,結果發現去市中心的免費巴士!(感動!
於是接下來我在澳門的時間就是各種閑逛,吃豬排包,看大三八,順便逛了下澳門博物館,不過澳門博物館沒什麼東西啦,覺得沒什麼意思。
接下來要講沙發客了。
本著窮游的精神,又鑒於澳門的住宿真的是貴到受不了,這次出去在澳門找了沙發客,是個葡萄牙人。
蠻好的啊,免費給我住他的住處,晚上帶我走了下澳門的舊城區,還帶我去吃了正宗的葡萄牙菜,想逞強付款來的,結果他還堅持要AA制,然後還交流了很多他對中國的看法啊之類的。覺得在澳門最有意思的就是這段借宿的沙發客經歷了。
在澳門的最後一天,本來想去澳門大學看看的,結果在去媽祖廟的時候遇到兩個台灣人,然後就帶著他們一起走了一遍我第一天走過的路。
雖然說我是台灣一生黑,但是這里還是要誇一誇那兩個台灣人的。對我很好啊,雖然動不動就黑一下我們中國,不過不傷大雅無所謂啦,知道我要去東南亞,還特意把他們自己在台灣准備應付旅遊過程中出現的身體不適的葯拿來給我,很感動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