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可夫短篇小說選PPT
A. 推薦些初中生看的圖書小說神馬的,不是自己看,是推薦給同學們滴!快點喔,要做PPT滴吖!
教育局指定的圖書:
《西遊記》、《水滸》、《朝花夕拾》、《駱駝詳子》、《繁星,春水》、《魯濱遜飄流記》、《格利佛游記》、《童年》、《鋼鐵是怎樣成煉成的》、《名人傳》。
其他可看的:
國內作品:
四大名著.老舍 的《駱駝祥子》 、 冰心《繁星·春水》、秦文君 《男生賈里全傳》、郁秀《花季·雨季》 、 鄭豐喜《汪洋中的一條船》、 巴金《家》、錢鍾書《圍城》、《魯迅作品精選》、茅盾《子夜》 《中國古代四大名劇》、《傅雷家書》
國外作品:
(英)J·K·羅琳《哈利·波特〉、《普希金詩選》、《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美)海明威《老人與海》、(日)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英)夏綠蒂·勃朗特《簡愛》、《歐·亨利短篇小說選》、(西班牙)塞萬提斯《唐吉訶德》 、(美)拿坡侖·希爾《成功之路》
還有些書是必讀的,因為一旦錯過了閱讀年齡,是沒有辦法補救的。
世界兒童文學十大名著
《小思想家在行動》[奧地利]克.涅斯玲格 這是一部偵探推理性的校園小說,集中寫了同班三個好朋友「思想家」、「黑桃愛司」、和李麗貝特「破失竊案」的故事。
《木偶奇遇記》[義大利]卡.科洛迪 皮諾喬每說一句謊話,鼻子就長出一截,由於貪玩,長出了一雙驢耳朵,還真的變成了一頭驢子。
《小鹿班比》[奧地利]費.察爾藤 「主人公」班比是一頭聰明、善良、酷愛自由的弱小公鹿。
《魔法師的帽子》[芬蘭]托夫.揚松 幽默、奇險、友愛的木民小人的形象。
《白比姆黑耳朵》[俄羅斯]加.特羅耶波爾斯基 名叫「比姆」的黑耳朵的白狗的悲慘遭遇。
《比比揚奇遇記》[保加利亞]埃林.佩林 善良的比比揚被扔到多瑙河裡的奇遇,最終善良戰勝了邪惡。
《長襪子皮皮》[瑞典]阿.林格倫 渾身充滿野性的女孩子皮皮幹了許多惡作劇,但還是很討人喜歡。當她於1946年出現時,在一向把童話看作冰清玉潔,呈現出美好、和諧意境的瑞典,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杜里特在猴子國》[美國]休.洛夫庭 講述醫術高明的善良的杜里特醫生挽救遭遇瘟疫的非洲猴子。其中巧妙地介紹了貓頭鷹的聽覺、狗的嗅覺、老鼠尾巴的感覺等各種動物的功能優勢,融知識於故事中。
《海蒂》[瑞士]約翰娜.施比麗 在阿爾卑斯山的多弗里,海蒂的開朗、純真和善良的天性感染著性情孤僻的爺爺,他冰冷的心漸漸融化了。
《湯姆.索亞歷險記》[美國]馬克.吐溫 塑造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他不斷尋求新事物,鍥而不舍地旺盛的好奇心,追求自由、公道的世界,追求友誼。
[法國]凡爾納:《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環球八十天》
[英國]狄更斯《霧都孤兒》 [美國]哈里特《湯姆叔叔的小屋》
[台灣]華一兒童知識寶庫:《動物篇》《植物篇》《化學篇》《地理篇》《氣象篇》《環保篇》《運動篇》《生活篇》《休閑篇》
下是分類編排的,不一定每一類都讀,每一類也不一定全讀,根據各自愛好選一部分讀也就可以了。
1、《少年物理學》《數學故事》 《物理故事》 《化學故事》 《生物故事》
2、中小學理科教材中的科學家:《中學數學》、《中學物理》、《中學化學》、《中學生物》
3、《十萬個為什麼》
4、《地底下的寶藏》《發酵的秘密》
5、《成語故事三百篇》《寓言故事三百篇》 《民間故事三百篇》 《發明發現故事三百篇》 《益智故事三百篇》
6、《科學萬花筒》《動手動腦學科學》 《理解宇宙》 《人腦之謎》《奇妙的人體》 《圖解當代科技》 《未來的故事》 《生活中的化學》《趣味物理學》《數學趣話》 《物理世界》 《化學樂園》《植物之謎》 《有趣的昆蟲世界》 《宇宙探秘》
7、《世界智謀故事精粹》
8、《天下之奇》《空間的藝術 中外建築精品欣賞》 《西方攝影流派與大師作品》
9、《網蟲百事通》
10、《唐詩三百首》《唐宋詞賞析》 《楊家將傳奇》
11、《寫給男孩子》《只給女孩看的書》
12、《契訶夫小說選》《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選》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13、《數理化通俗演義》《有理數無理數之戰》 《小靈通漫遊未來》《火星紀事》
14、《蘇菲的世界》
15、《貝多芬傳》《丘吉爾》 《戴高樂》 《居里夫人》
16、[法]大仲馬《基督山伯爵》《瓢》 [美]海明威《永別了!武器》 《威尼斯商人》
17、《人性的弱點》《成功的策略》
18、《稻草人》《布克的奇遇》 《中國神話故事》 《假話國歷險記》《一棵倒長的樹》 《洋蔥頭歷險記》 《鬧鬼的航天服》《爪王》
B. 濂戣瘍澶銆婂彉鑹查緳銆嬪皬璇翠富鏃
銆婂彉鑹查緳銆閫氳繃浜虹墿濡傚悓鍙樿壊榫欎技鐨勪笉鏂鍙樺寲鎬佸害鐨勭粏鑺傛弿鍐欙紝鏈夊姏鍦板槻璁戒簡娌欑殗涓撳埗鍒跺害涓嬪皝寤鍗閬撳+鐨勫崙韜灞堣啙鐨勫槾鑴搞
灝忚磋繍鐢ㄧぞ浼氱幆澧冩弿鍐欍傜儤鎵樹簡鍐鋒竻銆佸噭鍑夈佷漢鎯呭喎婕犮佸娍鍒╃殑紺句細姘涘洿錛岃繖姝f槸鍐涜﹀鍏靛綋閬撶殑娌欑殗緇熸不鐨勭湡瀹炲啓鐓с傚氭¤繍鐢ㄧ粏鑺傛弿鍐欙紝褰㈣薄鍏蜂綋鍦板嚫鐜頒簡璀﹀療濂ユ氳攽媧涘か鐨勬ф牸鐗瑰緛銆傛彮闇蹭簡娌欑殗緇熸不鐨勭ぞ浼氶粦鏆椼傛湰鏂囨渶紿佸嚭鐨勭壒鐐規槸瀵硅瘽鎻忓啓銆傚畠閫氳繃涓鎬у寲鐨勮璦錛岄矞鏄庡湴琛ㄧ幇浜嗕漢鐗╃殑鎬ф牸鐗瑰緛錛屽叿鏈夊嶮鍒嗗己鐑堢殑璁藉埡鏁堟灉銆
鎵╁睍璧勬枡錛
鍐欎綔鑳屾櫙
銆婂彉鑹查緳銆嬩綔浜1884騫達紝浣滃搧鍙戣〃鍓嶏紝姝f槸鍦淇勫浗姘戞剰鍏氫漢鍒烘潃浜氬巻灞卞ぇ浜屼笘錛1881錛変箣鍚庯紝浜氬巻灞卞ぇ涓変笘涓涓婂彴錛屽湪絝鍔涘己鍖栬﹀療緇熸不鐨勫悓鏃訛紝涔熸悶浜嗕竴浜涙帺浜鴻崇洰鐨勬硶浠わ紝緇欐畫鏆寸殑涓撳埗涓諱箟钂欎笂涓灞傞潰綰便1880騫存垚絝嬬殑娌誨畨鏈楂樺斿憳浼氬ご鐩媧涢浄鏂路楹﹂噷鍙澶鍚庢潵褰撲笂浜嗗唴鍔″ぇ鑷o紝榪欐槸涓涓鍏稿瀷鐨勪袱闈㈡淳錛屼漢姘戠О浠栦負鈥滅嫾鍢寸嫄灝鋸濄
榪欐椂鐨勮﹀療鍐嶄笉鏄鏋滄垐鐞鏃朵唬闅忔剰鐢ㄦ嫵澶存弽浜虹殑璀︽嶄簡錛岃屾槸鎵撶潃閬靛畧娉曚護鐨勫畼鑵旓紝騫茬潃鐚濯氶個鍔熺殑鍕懼綋銆傚戣瘍澶鍒葷敾鐨勮﹀畼濂ユ氳攽媧涘か姝f槸娌欑殗涓撳埗璀﹀療緇熸不鐨勫寲韜銆傚洜姝わ紝榪欑瘒浣滃搧璁藉埡銆佹彮闇茬殑涓嶄粎浠呮槸涓涓鏅閫氱殑瀛ょ珛鐨勮﹀療錛屾槸閭d釜宕囨嫓瀹樼埖鐨勪縿鍥界ぞ浼氾紝鏄閭d釜絀峰嚩鏋佹伓鐨勬矙鐨囦笓鍒朵富涔夈
C. 變色龍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變色龍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變色龍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傾聽故事,理解故事中變色龍變色的過程。
2.嘗試想像並表述變色龍繼續變色的故事。
活動准備:
繪本《貪吃的變色龍》、ppt課件、自製魔術花、多種顏色變色龍小卡片、收集的彩色瓶子、包裝袋等。
活動過程:
1.魔術導入,激發幼兒探究學習的興趣。
教師變花色的魔術,出示會變「魔術」的變色龍,引起幼兒的興趣。
2.ppt分頁閱讀,引導幼兒講述、理解變色龍變色的過程。
出示影音ppt:貪吃的變色龍,引導幼兒分頁觀察畫面,通過想像,猜測,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觀看繪本,完整欣賞故事。
出示大書,集體完整閱讀故事《貪吃的變色龍》。
4.嘗試想像,表述變色龍繼續變色的故事。
想一想,變色龍還可能吃些什麼呢?還會變成什麼顏色?請小朋友來說一說。
5.音樂對答,肢體動作表現故事。
游戲過程中,讓孩子通過肢體動作表現故事,拓展物品顏色的對應關系,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吃汽車,變紅色;吃大樹,變綠色;吃草莓,變紅色等。」)
6.拓展延伸:變色鏡游戲(可多種物品,多種顏色)。
引導孩子用「色彩」的眼睛觀察欣賞周圍的環境。
師:「寶貝兒們,希望你們能動動腦,動動手,將我們住的地方變成五顏六色七彩的世界。好啦,讓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都有哪些顏色吧!」
變色龍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相似的顏色有隱藏的作用,豐富對顏色的認識。
2、嘗試在類似的顏色中尋找目標顏色。
3、對周圍事物的顏色產生探索的顏色。
活動准備
1、教學掛圖、紅色、藍色、黃色的小魚。
2、幼兒用書第5~8頁
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要介紹一隻神奇的動物給小朋友認識,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告訴幼兒這是一隻變色龍,它趁著媽媽睡覺的時偷偷出去玩耍,請小朋友幫變色龍媽媽把它找回家)
2、觀察教學掛圖2和圖3,尋找變色龍的位置,師:變色龍很貪玩,為了不讓大家發現它,它的皮膚會變得和躲藏的位置的物體變一樣,這樣大家就不容易發現他了。(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尋找變色龍在的位置,並且都變成了哪些顏色,請個別幼上來尋找,找到了以後全班小朋友一起喊,變色龍快回家) 教師小結:變色龍隨時隨地根據需呀改變身體顏色,以便捕食和躲避外敵的襲擊。變色龍的變色實際上是一種偽裝衣,有保護自身安全的作用。
3、尋找小魚
(1)展示各種顏色的小魚,請幼兒說說顏色的名稱。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把小魚藏在顏色相同的區域櫃里,再請個別幼兒去找。玩幾次,還可以換幼兒來藏小魚。
4、組織幼兒到戶外尋找顏色各種顏色,自然結束。
變色龍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變色龍》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學期小說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精短的篇幅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藝術內涵。課文通過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復無常的變化,塑造了一個媚上欺下,見風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國警察統治的反動和黑暗。
二、說學情: 本文的學習對象是九年級的學生,經過九年級上冊小說單元的學習,他們對小說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 能夠自主梳理小說情節,理解小說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對運用動作、神情、對話表演小說的情節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並能依據文本評議小說中的人物。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語文課程標准》對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文學作品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根據課程標准對小說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具體特點,我把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了解契訶夫的小說創作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過程與方法: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把握奧楚蔑洛夫這個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會意義。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和學生對小說所反映的俄國19世紀社會現實缺乏了解的實際情況我把本文的重難點確定為: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對話描寫中領會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
2.教學難點:理解小說的主題,掌握欣賞小說的方法。
四、說教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以上理念,結合教學實際,本課主要使用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采訪法講故事法。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都是以分組合作的形式,每次活動都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交流、探究,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為啟發者和鼓勵者,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主動參與學習,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具體步驟如下:
(一)、導入
1、直接導入,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變色龍)
2、解題。(請同學們看看這些圖片,認識這種小動物嗎? 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是寫這種小動物嗎?為什麼以「變色龍」這種小動物的名字作為課題呢?我們今天就走進俄國著名小說大師契科夫的諷刺小說《變色龍》,了解其中的故事。
(二)、讀課文,知內容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完成獨立完成兩個問題。
1.請你用 一句話概況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小說描寫了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手指」這一案件的經過。
2、請找出奧楚蔑洛夫警官在處理「狗咬人」事件過程中,對狗六次判案的語段。
(三)、品對話,析人物
(請找出奧楚蔑洛夫警官在處理「狗咬人」事件過程中,對狗六次判案其中一次的語段讀一讀。假如你是奧楚蔑洛夫,當時是怎樣想的?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老師示範一下,
同學們可以自己選一處語段揣摩揣摩,試讀一下。)
1、品讀對狗判案的語段。
(我們找到了六次判案,發現奧楚蔑洛夫態度變化了五次,那麼其中有沒有始終不變的地方?提示:判案的依據是什麼?)
2、合作探究: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事件中,態度五次變化,那麼其中有沒有始終不變的地方?
明確:在五次變色中,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見風使
舵的性格特徵始終不變,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板書)
3、總結性格特點:奧楚蔑洛夫是一個溜須拍馬、媚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沙皇專治統治的忠實走狗形象。
4、體會諷刺藝術:為什麼以「變色龍」為題?
明確: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事件中,態度五次變化,好像變色龍善於變色一樣,作者以此來諷刺主人公善變的性格特徵,揭示其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惡靈魂。題目簡潔明了,具有象徵意義和諷刺作用。
(那麼,奧楚蔑洛夫為什麼要變色呢?為什麼要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呢?不這樣做不行嗎?我們來看看當時的社會環境。剛才我們在文中找到了奧楚蔑洛夫的六次判案,五次變色,四次描寫大衣,其實文中還三次提到了法律,兩次寫到了圍觀群眾,描寫了一次社會環境,你能在文中找到嗎?)
(四)、賞細節、明主旨
1、結合文中對法律,圍觀群眾等細節描寫和環境的描寫,探究警官奧楚蔑洛夫「變色」的原因。(投影相關的句子)
2、(屏顯)時代背景:《變色龍》這篇小說寫於1884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統治最反動的時期。民粹派採取個人恐怖手段刺殺了亞歷山大二世,不僅沒解決任何社會問題,反而促使新上台的亞歷山大三世採取更加反動的高壓政策。加強了憲兵警察等專政機構,豢(huàn)養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為其鎮壓百姓服務。整個俄羅斯籠罩在軍警憲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專制警察往往打著遵守法令的官腔但乾的卻是欺下媚上的勾當。《變色龍》奧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明確主題:本文通過對媚上欺下、見風使舵的警官奧楚蔑洛夫這個沙皇專制統治的忠實走狗的形象的刻畫,巧妙的揭露了沙皇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也暗示了沙皇統治的黑暗。
(五)、拓展延伸
奧楚蔑洛夫在人們的一片笑聲中「裹緊大衣,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請設想一下奧楚蔑洛夫離開廣場後去了哪裡?要求設計的情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徵。
(六)、布置作業
1、復述課文內容。
2、續寫課文內容。要求:想像警官走後又發生了什麼事。400字左右。
變色龍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課後評價知識目標把握故事主要情節,概括人物性格特點。能力目標體會對話、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的學習提高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
教學過程及步驟
一、課前三分鍾演講
學生推薦小說《變》。
二、導入新課
由小說《變》導入新課《變色龍》。通過圖片介紹變色龍。
變色龍,蜥蜴的一種,皮膚的顏色隨著四周物體顏色的不同而改變。我們用它來比喻在政治上善於變化和偽裝的人。
三、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並欣賞課本劇,要求思考:
這篇小說寫了一個什麼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是誰?他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點?
明確:小說描寫了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經過。主要人物是奧楚蔑洛夫。他給我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善變,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2、學生小組討論:
奧楚蔑洛夫處理案件的根據是什麼?
他是怎樣判決這個案件的?
(從他對狗、對赫留金的語言以及動作描寫上分析)
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奧楚蔑洛夫表面上一直變來變去,實際上有一樣東西一直沒變,是什麼?
⑴學生代表回答小組討論結果。教師小結並板書。
⑵師生討論奧楚蔑洛夫的'「變」與「不變」。
明確:奧楚蔑洛夫主要是根據小狗的主人是誰來處理案件的,態度隨著小狗主人的變化而變化。
在這來回的變化之中,他媚上欺下、見風使舵的性格特徵始終不變,不知羞恥的沙皇的忠實的走狗的本質特徵不變。
四、拓展研究
課堂小練筆:《狗眼看人》
請你以小說中的小獵狗為第一人稱,以小獵狗的感受為出發點,敘說這個案件的處理過程。
五、作業設計
1、完成同步練習冊。
2、小說續寫。
假若張鄉紳拜會范進時,突然報喜人上門說「這個范進並沒有中舉」,請你聯系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的態度變化,想像一下此時胡屠戶會有怎樣的表現?
六、教學後記
變色龍教案 篇5
【創意說明】
兩個板塊:
了解常識──讀品結合。
研讀探究。小說還藉助一個特殊的道具──軍大衣來表現人物善變的心理。研讀探討小說文本的現實意義,應該怎樣為人處世。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進入第一板塊
了解常識。學生初次學習契訶夫的作品,要對作者、作品及創作背景進行必要的了解。
1、了解作家及作品: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變色龍》是他諷刺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是揭露警察憲兵的優秀作品,反映沙俄社會最典型的形象。
2、了解創作背景:本文創作於1884年,當時俄國社會正處於亞歷山大三世的黑暗統治下,為強化反動統治,沙皇豢養了一批狡詐多變的奴才,他們媚上欺下,在民眾面前耀武揚威、咄咄逼人,在貴族老爺面前趨炎附勢、阿諛奉迎。文中的奧楚蔑洛夫就是一例。
3、了解小說的標題和中心人物:變色龍,蜥蜴的一種,皮膚顏色能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以此作文題不僅准確新穎,而且點示人物性情,有很濃的諷刺意味。中心人物奧楚蔑洛夫,俄語本意是「瘋癲的」,用它作姓,也具諷刺意味。
三、進入第二板塊:閱讀品析
1、學生聽錄音朗讀,從以下方面整體感知小說。
⑴最明顯的語言形式:對話描寫。
⑵最突出的人物形象:奧楚蔑洛夫
⑶最有戲劇性的故事情節:根據狗主人的變化而不斷改變處理結果。
⑷自由散讀全文。
2、按要求找點閱讀小說。
⑴人物動作的描寫點:奧楚蔑洛夫3處、赫留金各2處,眾人1處。
寫赫留金:「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撲倒在地上,抓住了狗的後腿。」
品析:表現他動作迅速,抓住元兇,證據確鑿,以便得到公正的處理。
寫奧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轉,往人群那裡走去。」
品析:用舉止的嚴肅,反襯他的裝腔作勢。
「嚴厲地說,咳了一聲,擰起眉頭,……」善於拿腔拿調,官氣十足。
「裹緊大衣,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照應開頭,丑態百出後仍趾高氣揚。
⑵人物外貌的描寫點:
如:警官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穿過市場的廣場。
品析:勾畫出一個外表嚴肅。威嚴的警官形象。
寫赫留金:「穿著漿硬的花布襯衫和敞著懷的坎肩。」
品析:「花布」、「坎肩」點明受害者的身份是普通的民眾。
⑶人物神態的描寫點:
⑷人物語言的描寫點:
⑸社會環境的描寫點:
⑹對狗的評價的描寫點:
四、教師研讀探究
1、作者刻意多次的描述奧楚蔑洛夫的新軍大衣,有什麼作用?
2、小說結尾處寫那群人笑,笑什麼?為什麼而笑?
3、小說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列舉四種。
4、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四次寫軍大衣。在開頭,點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中間兩次一穿一脫,分別是為掩飾自己出爾反爾的窘態和因恐懼而心寒的內心。結尾處「裹緊大衣」,照應開頭,再現他趾高氣揚、專橫跋扈的丑態。
對赫留金的嘲笑,對沙皇統治下法律人人平等的深刻諷刺。
表現手法有:誇張、對比、採用對話推動情節、用生動的細節表現人物等。
逐一引導學生找出並細細品析小說語言的藝術效果。
五、小組合作討論,歸納人物性格
變色龍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2、分析人物形象,認識社會。
教學重點:
對人物形象地分析。
教學難點 :
透析文字認識社會。
教學媒體 :
幻燈片
教學方法 :
討論法,講解法
課時安排 :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叫《變色龍》(出示課件,板書課題)。這是初中三年級的一篇小說讓我們把年級的同學學習,可以說是一種挑戰,大家對接受這個挑戰有沒有信心?
明確目標:
1、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2、分析人物形象,認識社會。
二、學生自學,初步感知。
1、教師簡介作者:
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末世界級的俄國短篇小說大師,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
2、明確學習要求:
A、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B、文章寫了多少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討論明確:
小說講述的是警官奧楚蔑洛夫在廣場上處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講解方法)概括一件事,應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這幾個因素。
文章寫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奧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將軍家的廚師、將軍、將軍的哥哥、以及圍觀的看客。主人公是警官。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主人公關鍵在於人物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否是作者細致刻畫的人物。
三、學生探究、教師精講。
請學生用「
的奧楚蔑洛夫」更換文章的標題。
1、組織學生討論。
2、學生發表見解: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厚顏等。
3、教師精講:主人公是個專橫的沙皇警察,同時也是一個見風使舵的變色龍。他專橫跋扈、欺凌百姓,對上則趨炎附勢獻媚討好,是個兩面派。
如果能夠一個字概括奧楚蔑洛夫的話,那就是變。主人公身上有沒有不變的東西?
板書:
四、局部探究:
警官應該是一個公正的執法者,可連警官都是這樣,那社會會是什麼樣呢?
要求學生從第一段中透析時代背景。
明確:死氣沉沉、冷漠蕭條,到
處充滿著飢餓和貧窮。人愚昧麻木,無聊又不甘寂寞。
介紹社會背景及課文的社會意義:
像奧楚篾洛夫這樣的媚上欺下、看風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說是當時沙皇惡性統治的產物。作者以極端憎惡的感情,用尖銳辛辣的筆觸揭露了這些走狗、奴才的丑態和骯臟的靈魂,用以揭示沙皇統治的黑暗。這是作者塑造「變色龍」——奧楚蔑洛夫這樣一個典型所具有的社會意義。
五、拓展延伸:
有位教育家曾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要說語文就是生活。所以說學好語文、學好小說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那怎樣才能學好小說呢?
學生暢談體會,教師總結:
讀小說,理情節,
知內容;抓人物,看言行,知性格;
析環境,認社會。
六、歸納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變色龍》一課,分析了人物,通過字里行間讀出了時代背景。但我想,我們更重要的是總結了閱讀小說的方法。願大家用我們學到的方法去讀更多的小說。
七、布置作業:
續寫「奧楚蔑洛夫」離開之後
D. 凡卡ppt課件下載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文章是按寫信的過程記敘的。開始敘述聖誕節前夜凡卡趁老闆、老闆娘和伙計們去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給爺爺寫信;接著,凡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自己難以忍受的悲慘的學徒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一是爺爺守夜的情景,一是過聖誕節的情景);最後寫凡卡把寫好的信塞進郵筒里,在甜蜜的夢中看見爺爺正在念著他的信。
本文表達上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映襯。第二,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文中以引用寫信的內容為主,凡卡向爺爺傾訴當學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調是「苦」;文中插敘回憶的內容,主要講在鄉下生活的快樂,基調是「樂」。訴苦為主,以「樂」相襯,形成內容、情感上的對比,再加上作者對凡卡寫信環境、動作、神態的描寫,使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內心的「痛」。最後,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他願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對外國文化有所了解,關注人物的悲慘命運;二是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三是激發學生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閱讀,關注凡卡的悲慘命運,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結尾句子的含義。難點是體會文中回憶的內容和寫信的內容對比、襯托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聖誕節前夜,他沒躺下睡覺。他等老闆、老闆娘和幾個伙計到教堂做禮拜去了,就從老闆的立櫃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枝筆尖生了銹的鋼筆,摩平一張揉皺了的白紙,寫起信來。
聖誕節前夜,凡卡沒躺下睡覺,是因為節日讓他思念唯一的親人爺爺,也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心願——偷偷地給爺爺寫信,請求爺爺把他接回去。一個「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寫,害怕被人發現,也暗示了凡卡學徒生活的艱辛。
②他嘆了一口氣,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張紙鋪在作台上。
課文里關於凡卡寫信過程的「嘆氣」還有兩次,「凡卡嘆了口氣,蘸了蘸筆尖,接著寫下去。」「凡卡傷心地嘆口氣,又獃獃地望著窗口。」對於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來說,這嘆氣跟他的年齡是很不相稱的,寫一封信的過程中,他連續嘆氣,可見這樣的生活的確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他痛苦萬分。
③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來大城市做學徒,本指望學會做鞋,有個一技之長,養家糊口,可來這里做的事跟學做鞋沒有一點關系;本指望從此有吃有住,卻「餓得要命」,差點被打死,連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這個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沒有窮人的活路……飢餓、孤獨、痛苦,徹底打碎了凡卡的夢想,所以他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文中幾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④過了一個鍾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耷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凡卡夢想信很快到達爺爺的手裡,爺爺讀到信就來接他。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還有什麼深層的含義呢?我們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凡卡寫的信爺爺會收到嗎?對這個問題不能僅停留在「凡卡沒有寫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爺爺收不到信」這個表面答案上,還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爺爺會來接凡卡嗎?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凡卡的爺爺不過是個窮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沒有能力撫養這個漸漸長大的孩子,在村子裡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飯的活兒,要不,怎麼忍心把唯一的孫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裡尋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無能為力。這樣看來,凡卡的美好願望就如他的夢一樣,只是一個天真的夢而已。夢醒之後,悲慘的生活依舊,甚至更加悲慘,因為唯一的希望破滅了,他連夢也沒有了。
(2)對詞語的理解。
慈悲:慈善和憐憫。
指望:一心期待,期盼。
別墅:在市郊或風景區建造的供休養用的園林住宅。課文指供那些老爺們享樂的住宅。
禱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向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聲哭泣的樣子。
梆子:打更的響器,空心,用竹子或木頭製成。
氈靴:用羊毛壓成的靴子。
照應:課文指照料、照顧的意思。
盧布:俄國貨幣單位名。1盧布等於100戈比。
鼻煙:煙草製品之一,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狀的煙。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飢餓、禮拜、生銹、揉皺、昏暗、眯縫、聳肩、一縷、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凍僵、逗笑、竄過、逮住、孤兒、打攪、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聖誕樹、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主要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來寫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中「夢」的含義。
三、教學建議
1.《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
(1)通過快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和寫法有個大致的了解,理清課文「准備寫信——寫信——寄信」這一線索。然後,讓學生把文中信的內容和寫信過程中的回憶內容分別做上不同的記號。這樣,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動手標記,就基本整體了解了課文結構。這也是課後第1題的設計意圖。
(2)教學中要突出凡卡寫信的內容。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給爺爺的信,而信中最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教學中要把這三個自然段作為理解、體會的重點,尤其要把第8自然段作為重中之重,使內容和情感在學生心靈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教學時,在學生找出信的內容之後,讓學生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接著,圍繞「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這句話,引導學生想像凡卡來做學徒,曾經有什麼指望?然後採取自讀和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過著怎樣的學徒生活,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最後,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
(3)結合文中回憶的內容與信相關的內容對比、襯托的寫法,深入體會思想感情。作者在凡卡寫信過程中穿插了兩次往事回憶,一次是爺爺守夜的情景和鄉村聖誕節前夜美麗的夜景,一次是跟爺爺一起去砍聖誕樹時的「快樂」生活。這樣安排,意在與現實的悲慘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凡卡在鄉村的生活顯然也是很苦的,凡卡回憶起來卻感到很美好,很快樂,可見在城裡的日子是怎樣的痛苦。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凡卡三次嘆氣的心理活動,這樣切實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凡卡極度痛苦的內心世界。
2.要以讀為主,加強朗讀指導。課後第2題「把凡卡信中的內容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提出的就是朗讀的要求。對於本文來說,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既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學生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寫法的重要手段。
凡卡的信要讀出他生活的悲慘、痛苦,以及想回鄉下的急迫心情;對於信之外的回憶鄉村生活的段落,可以與信的內容對比著讀,要指導學生讀出鄉村的貧苦生活在凡卡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
3.課後第3題設計的意圖是落實領悟表達方法的教學目標,這項練習可在學完全文之後進行。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之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體會表達的特點,並且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要讓學生根據各自的領悟,舉出具體的語句、語段,說說這樣寫的好處。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討論,不可強求一致。學生說不出或舉不出實例,教師可適當引導,但不可包辦代替,不能把這項練習變成教師自己對課文寫作方法的品析。
課後第4題是在語言積累上提出的要求。本文語言生動、形象豐滿、情真意切。有描寫人物外貌的,有描寫景物的,也有抒發思想感情的。這些精彩的語句、段落都有積累的價值。要讓學生自主選擇,把他們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學生抄寫以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課後的「小練筆」,意在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合理想像,「凡卡睡醒了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是直接針對他的美夢的,通過凡卡美夢的破碎,進一步體會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這既是寫話的練習,也為學生表達對凡卡命運的關注、表達對凡卡的同情,提供了一個平台。
4.課文第10、11、12自然段是連續引用凡卡寫的信,所以第10、11段只有前引號,沒有後引號。學生對引號的這種用法可能不大了解,教師要提示一下。
5.本文生字較多,會給學生通順連貫閱讀造成困難。所以,初讀課文時應強調藉助注音讀准字音,指導朗讀時要注意糾正讀音的錯誤。學完課文後,要再次檢查生字的讀音,進行鞏固。「揉、蘸、撇、噎」容易寫錯,要提醒學生注意寫正確,寫美觀。本課多音字也較多,應指導學生讀准。
6.學完了課文,可以向學生推薦讀契訶夫其他的短篇小說或高爾基的《在人間》一書。
四、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背景
1.揭示課題。同學們,學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優秀的外國短篇小說《凡卡》。
2.補充資料,了解背景。這篇課文的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出示資料,默讀思考:從這份資料中,你知道了什麼?
出示課件:
契訶夫和他的作品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一生處於沙皇俄國最黑暗的統治時期,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國黑暗的社會現實。
《凡卡》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時代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是分哪幾個部分來寫的?
(課文主要寫了凡卡寫信給他的爺爺,告訴爺爺他在莫斯科鞋匠家裡當學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讓爺爺接他回去。課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備寫信、寫信、寄信三個部分。)
2.交流初讀課文時遇到的困難,掃除閱讀障礙。
①讀准讀通外國名字。齊讀,先把它們讀正確,然後說說他們是故事中的什麼角色。
(課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亞希涅、康司坦丁·瑪卡里奇、日發略維夫、菲吉卡、阿遼娜、艾果爾、卡希旦卡。)
②理解生僻詞語,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義。如,「楦頭」「摩平」。
③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寫錯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撇」字的右邊不能寫成「寬敞」的「敞」等。
三、品讀信的內容,體會文章情感
(一)初讀信的內容,整體感知
1.凡卡在莫斯科當學徒,過著怎樣的生活?他為什麼請求爺爺把他接回鄉下?快速瀏覽課文,把信的內容標出來,看看是哪幾個自然段?
2.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自由讀一讀,讀後討論,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寫了什麼。
(二)細讀信的內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1.通過讀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闆家過著怎樣的生活。聯系課文具體談談。
2.學習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寫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餓、睡不好覺的痛苦。
① 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讀,注意用紅線標出的詞語,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紅線標出「揪、拖、揍、撈、直戳」等詞語。)
②教師范讀第8自然段寫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學生邊聽邊想,想像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③讀到這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④經常挨打還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個方面。除了挨打,凡卡還經受了哪些痛苦呢?(挨餓、睡不好覺)
⑤小結: 9歲的凡卡在老闆家過的就是這樣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餓、整天幹活還睡不好覺。沒有自由,沒有尊嚴,連做人的基本權利都沒有。所以,凡卡才寫信乞求爺爺趕快帶他離開,逃離這種非人的生活。
3.學習第8、10、15自然段中寫凡卡乞求爺爺接他回家的部分,進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①他是怎樣乞求爺爺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爺爺帶他離開的段落和句子,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②指導朗讀信中凡卡乞求爺爺帶他離開的三段話。讀出他內心的痛苦和絕望。
4.自由朗讀課文第11自然段,從中你了解到了什麼?(莫斯科是個很繁華熱鬧的城市。)
5.既然莫斯科這么繁華熱鬧,凡卡為什麼還要苦苦哀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呢?
6.小結:現在我們讀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裡當學徒,挨打,挨餓,整天幹活,睡不好覺,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爺爺把他帶回鄉下去。
7.質疑:關於凡卡的信,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嗎?(相機說明第10、11、12自然段引號的用法。)
8.凡卡小小年紀就受盡了苦難,那麼他的命運將會怎樣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布置作業
同學們課後把本課的生字組成詞語抄寫在作業本上。
第 二 課 時
一、感知凡卡的回憶,體會文章情感
(一)回顧舊知識,默讀「回憶」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凡卡在信中都寫了什麼?
2.課文除了凡卡的信,還寫了什麼呢?默讀信以外的其他幾個自然段,讀完後互相討論討論。(還寫了凡卡對鄉下生活的回憶。)
3.在課文中標出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段落。(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
(二)再讀「回憶」,感受快樂
1.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回想起了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家鄉美麗的夜景以及和爺爺一起砍聖誕樹的情景。)
2.凡卡是在什麼情況下回憶起這些往事的?快速瀏覽課文,到課文中找找答案。(凡卡提筆給爺爺寫信時就回憶起了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回憶起了家鄉美麗的夜景。當他寫到自己在城裡當學徒的痛苦生活時,就又回想起了在鄉下和爺爺一起砍聖誕樹的快樂時光。)
3.小結:課文就是這樣,把凡卡給爺爺的信、以及他寫信時對鄉下生活的回憶,穿插起來寫,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裡的痛苦生活。
4.凡卡在回憶這些往事時,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5.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樂呢?再讀一讀寫回憶的這些段落,畫出表現凡卡快樂心情的句子,還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交流。
①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憶家鄉美景時的復雜心情。
②朗讀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爺爺在一起時的自由和快樂。
(三)再讀「回憶」,感悟寫法
1.凡卡一邊寫著信,一邊回憶著往事,讓人感受到了凡卡回憶往事時的那份快樂。再仔細讀讀這幾個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鄉下的生活真的那麼快樂嗎?
2.討論交流。
3.其實,凡卡在鄉下也過著窮苦的生活,但他現在回憶起來為什麼覺得那麼快樂呢?
4.小結:課文穿插著凡卡寫信時對鄉下生活的回憶,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他在城裡當學徒的悲慘生活。這部分穿插描寫,對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人物心情
1.看課文中的插圖,仔細觀察畫面,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了畫中的場景?指名讀第2自然段。
2.從這段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齊讀第2自然段,體會凡卡當時的心境。
4.課文什麼地方還寫到了凡卡的嘆氣呢?指名讀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兩次嘆氣。
5.一個九歲的孩子,按理說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凡卡卻連聲嘆氣。從這三次嘆氣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三、討論故事結局,感受人物命運
1.凡卡對爺爺充滿了熱切的期望,盼望爺爺早點接他離開這里。可是這一切,爺爺會知道嗎?爺爺會把凡卡接回家嗎?自由朗讀凡卡寫信封的那四個自然段,再跟同桌討論討論。
2.交流討論。
①因為凡卡在信封上沒有寫明具體地址,爺爺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會來接他。
②如果寫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會改變嗎?
3.小結。不管哪一種可能,在沙皇俄國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慘命運都不可能改變。文章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運的悲慘。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故事的結尾給你什麼感受?
5.小結。這就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筆下的《凡卡》。這個感人的故事,牽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凡卡後來的命運到底會是怎樣呢?文中最後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間。
四、課外延伸,布置作業
1.課文在凡卡熟睡並做著甜蜜的夢的時候結束了,這正是契訶夫的高明之處。但夢總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你展開想像寫一寫。
2.契訶夫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不僅為我們塑造了「凡卡」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形象,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同學們以後可以去讀讀他的其他作品。
五、相關鏈接
1.契訶夫(1860—1904),俄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語言精練、准確見長,他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被認為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傑出代表。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以其高度簡潔的抒情藝術和文短意長的幽默筆法,在俄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被譯成一百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是在我國影響最大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魯迅、趙景深、鄭振鐸等許多文學大家都曾翻譯過他的作品。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苦悶》《變色龍》《套中人》《醋栗》等,中篇小說《草原》《跳來跳去的女人》《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六號病房》《一個女人的天地》等,戲劇《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櫻桃園》等。
《凡卡》這篇小說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在父親的雜貨店裡,目睹了父親對小學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學徒的命運。
2.凡卡為何能寫那麼長的信?
《凡卡》是19世紀末俄國著名小說家契訶夫寫的一篇著名小說,選入小學語文課本時,被編者刪去了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在這篇小說中是補敘,交代了小凡卡在當學徒之前學文化的情況。原文在「爺爺把砍下來的樹拖回老爺家裡,大家就動手打扮那棵樹」這一句的後面,還有這樣一段話:「忙得最起勁的是凡卡的好朋友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當初小凡卡的母親彼拉蓋婭還在世,在老爺家裡做女僕的時候,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常給他糖果吃,閑著沒事便教他念書、寫字、學數數兒,從一數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爾舞。彼拉蓋婭去世以後,他們就把孤兒凡卡送到僕人的廚房裡去跟祖父住在一塊兒,後來又把他從廚房送到莫斯科的鞋匠阿里亞希涅的鋪子里來了……」
凡卡是個聰明的孩子,他九歲前已會念書、寫字,當然也會寫信了。俄語是用拼音文字寫的,小學一二年級就初步掌握了常用語的拼寫,小學畢業時已不存在識字的困難了。俄語與英語又有些不同,俄語只要掌握了33個字母,就基本上解決了識字、寫字的問題。當然,會寫信,還有個語法的問題,即語言組合的規律問題。語言組合的規律,說白了,就是語言的習慣。九歲的凡卡已具備了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說話能力),就完全有能力把想跟爺爺訴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至於信的長短與文化程度的高低是沒有必然聯系的,凡卡心裡有吐不完的苦水,他要向爺爺傾訴個夠,自然就會寫出長長的信。我國的一二年級小學生,要寫長長的信,即使都用他自己熟悉的話來寫,也還是做不到的,因為還有好多字不會寫。但如果把不會寫的字統統寫成漢語拼音,那麼也能寫出長信來的。由此看來,凡卡寫出那麼長的信是可信的、真實的。
另外,這是一篇文學作品,是作者借凡卡的信表達自己的思想。對文學作品的教學,應著重引導學生從人文角度去把握、理解,不必像學習科學類學科那樣處處「較真」,否則就偏離了這類作品教學的主旨。(令怡)
3.凡卡為什麼有兩個不同的名字?
《凡卡》一課中,開頭介紹人物時寫道:「九歲的凡卡·茹科夫……」;而他在給爺爺信的末尾署名是「你的孫子伊凡·茹科夫」。同一個人為什麼會有兩個不同的名字呢?
這是因為,俄羅斯人的姓名書寫時,名在前,姓在後,中間用間隔號隔開。「凡卡」是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伊凡」的愛稱,相當於我國小孩名字前加個「阿」字或「小」字,叫成「阿×」或「小×」。這種愛稱一般只限於在親人或親戚之間使用,故凡卡在給爺爺信的末尾署名為「伊凡·茹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