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愛是長篇還是短篇小說
『壹』 張愛玲最具代表性的小說集、散文集分別是
張愛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
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成名之作為長篇小說《傾城之戀》。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中短篇文集《傳奇》,長篇小說《秧歌》、《赤地之戀》等。
『貳』 張愛玲短篇小說《愛》最經典的句子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附:全文
愛 張愛玲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子被親眷拐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叄』 張愛玲簡介,作品,愛情,
簡介
張愛玲,教授,1963年生,女,漢族,陝西扶風人。1984年7月畢業於西安體育學院,獲體育教育學士學位;1998年中央黨校,黨政管理本科畢業; 2004年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同等學歷結業;2005年7月從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調入淮海工學院體育教研部工作。
作品
張愛玲經典散文
天才夢
到底是上海人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更衣記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道路以目
必也正名乎
燼余錄
談女人
借銀燈
論寫作
愛
有女同車
走!走到樓上去
銀宮就學記
童言無忌
造人
打人
說胡蘿卜
自己的文章
a 私語
詩與胡說
寫什麼
中國人的宗教
忘不了的畫
雨傘下
炎櫻語錄
存稿
《傳奇》再版的話
談跳舞
談畫
談音樂
氣短情長及其他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丈人的心
我看蘇青
〔附〕蘇青張愛玲對談記 姑姑語錄 中國的日夜
有幾句話同讀者說 《張愛玲小說集》自序 憶胡適之
《張看》自序 《紅樓夢魘》
自序 《多少恨》前言
惘然記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續集》自序 關於《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飢
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
[編輯本段]張愛玲文集總匯
卷一:長篇小說
半生緣
卷二:長篇小說
張愛玲小說《小團圓》怨女
小團圓
赤地之戀
秧歌
卷三:散文(39-47年作品)(1)
童言無忌
自己的文章
燼余錄
到底是上海人
道路以目
更衣記
愛
談女人
走!走到樓上去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說胡蘿卜
炎櫻語錄
寫什麼
造人
打人
詩與胡說
有女同車
私語
忘不了的畫
談跳舞
談音樂
卷四:散文(39-47年作品)(2)
公寓生活記趣
夜營的喇叭
必也正名乎
借銀燈
銀宮就學記
存稿
雨傘下
談畫
自序
姑姑語錄
論寫作
天才夢
代序
中國人的宗教
《卷首玉照》及其他
雙聲
氣短情長及其他
我看蘇青
華麗緣
中國的日夜
附記
卷五:散文(52年以後作品)(1)對照記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羅蘭觀感
被窩
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嘎?》
草爐餅
笑紋
卷六:散文(52年以後作品)(2)
自序
關於《笑聲淚痕》
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
表姨細姨及其他
談吃與畫餅充飢
惘然記
憶胡適之
談看書
談看書後記
自序
再版自序
卷七:中短篇小說(43年作品)
金鎖記
傾城之戀
茉莉香片
第一爐香
第二爐香
封鎖
散戲
卷八:中短篇小說(44年作品)
琉璃瓦
心經
桂花蒸 阿小悲秋
年輕的時候
花凋
紅玫瑰與白玫瑰
連環套
卷九:中短篇小說(45年以後作品)
等
殷寶灧送花樓會
小艾
創世紀
留情
鴻鸞喜
多少恨
浮花浪蕊
相見歡
卷十:文學評論 《紅樓夢魘》
卷十一:譯注《海上花開》
卷十二:譯注《海上花落》
卷十三:譯作《愛默森選集》
卷十四:劇作暨小說增補/張愛玲年表《情場如戰場》
五四遺事——羅文韜三美團圓
色·戒
張愛玲愛情故事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及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草坪上,有一個躺在藤椅上翻讀雜志的中年男人。當他看到一篇小說時,才剛讀了個開頭,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細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這個男人就是胡蘭成,他讀的小說就是張愛玲的《封鎖》。
胡蘭成是浙江嵊縣人,生於1906年。從小家貧,吃過很多苦,赤手空拳拼天下。他原有個發妻玉鳳,在玉鳳過世之時,胡蘭成借貸以葬妻魂,卻四處碰壁。對此,胡蘭成後來回憶說:「我對於怎樣天崩地裂的災難,與人世的割恩難愛,要我流一滴眼淚,總也不能了。 我是幼年時的啼哭,都已還給了母親,成年的號泣,都已還給了玉鳳,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仁!」就是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隻身闖世界的文人,在掙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價值觀。所以在汪精衛為組織偽政府而四處拉攏人才時,他們看上了胡蘭成。而胡蘭成也不顧是非黑白地應允,成了民族的罪人。
此時的胡蘭成,已在汪偽政府中任職,正在南京養病。當他收到蘇青寄來的雜志《天地》第十一期,讀到《封鎖》的時候,喜不自勝。文人與文人之間的那種惺惺相惜,使他對作者張愛玲充滿了好奇。於是他立即寫了一封信給蘇青,對張愛玲的小說大加贊許,並表示極願與作者相識。蘇青回信說,作者是位女性,才分頗高。這更是讓胡蘭成對張愛玲念念不忘。不久,他又收到了蘇青寄來的《天地》第十二期,上面不僅有張愛玲的文章還有她的照片。他越發想結識張愛玲了。胡蘭成回到上海之後就去找蘇青,要以一個熱心讀者的身份去拜見張愛玲。蘇青婉言謝絕了,因為張愛玲從不輕易見人。但胡蘭成執意見,向蘇青索要地址。蘇青遲疑了一下才寫給他——靜安寺路赫德路口192號公寓6樓65室。胡蘭成如獲至寶。雖然此時,他是個有妻室的人,而且,是他的第二次婚姻。
胡蘭成第二天就興沖沖地去了張愛玲家,她住的赫德路與他所在的大西路美麗園本來就隔得不遠。可張愛玲果真不見生客。胡蘭成卻不死心,從門縫里遞進去一張字條,寫了自己的拜訪原因及家庭住址、電話號碼,並乞愛玲小姐方便的時候可以見一面。第二天,張愛玲打了電話給胡蘭成,說要去看他,不久就到了。張愛玲拒絕他的到訪,又自己親自去見他,主意變得好快。其實早前,胡蘭成因開罪汪精衛而被關押,張愛玲曾經陪蘇青去周佛海家說過情。因此,她是知道他的。於是,就這樣見面了。
真正見了面,胡蘭成只說與他所想的全不對。他一是覺得張愛玲個子之高,二是覺得她坐在那裡,幼稚可憐相,不像個作家,倒像個未成熟的女學生。但他兩人一談就是五個小時。從品評時下流行作品,到問起張愛玲每月寫稿的收入。對一個初次見面的小姐問這樣的問題,實在是失禮的,但「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兩人已有了知交之感,所以張愛玲倒未覺得胡蘭成的話很唐突。胡蘭成送張愛玲到弄堂口,並肩走著,他忽然說:「你的身材這樣高,這怎麼可以?」只這一句話,就忽地把兩人的距離拉近了。「這怎麼可以」的潛台詞是從兩個人般配與否的角度去比較的,前提是已經把兩人作為男女放在一起看待了。張愛玲很詫異,幾乎要起反感了,但,真的是非常好。
次日,胡蘭成去回訪張愛玲。她房裡竟是華貴到使他不安,胡蘭成形容說,三國時劉備進孫夫人的房間,就有這樣的兵氣。那天,張愛玲穿了一件寶藍綢襖褲,戴了嫩黃邊框的眼鏡。多年後,胡蘭成對這些細節都有著清晰的回憶。此後,他每天都去看張愛玲。一天,他向張愛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張愛玲便取出來送給他,還在後面題上幾句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這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但很快,他們戀愛了。他們談情說愛的方式似乎是他們最初相識的延續。胡蘭成在南京辦公,一個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他不回美麗園自己的家,而是徑直趕到赫德路,先去看張愛玲。兩人每天在一起,喁喁私語無盡時。但當時世人並不了解他們之間的感情,只覺得胡蘭成的政治身份是漢奸,又有妻室,年紀大到幾乎可以做張愛玲的父親。世人都覺得這樣的愛情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都是為張愛玲惋惜的。她卻不覺得。
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懂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僅僅這一個「懂得」,也許就是張愛玲愛上胡蘭成的最大原因。其實細細分析來,張愛玲本身就不是一個世俗之人,她不以塵世的價值觀去品評一個人。她沒有什麼政治觀念,只是把胡蘭成當作一個懂她的男人,而不是汪偽政府的漢奸;對於胡蘭成的妻室,她也不在乎,因她似乎並不想到天長地久的事。她在一封信中對胡蘭成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里來來去去亦可以。」也許她只在乎胡蘭成當下對她的愛,其他的,她都不願多想。胡蘭成的年齡比她大出很多,但這也許又成了她愛他的原因。
張愛玲從小缺乏父愛,便容易對大齡男性產生特別的感情,所以,年齡問題也不是障礙。於是,她傾盡自己的全部去愛他了,就這樣在世人詫異的眼光中相愛了。愛得那樣的超凡脫俗。
1944年8月,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與他離婚。這給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一個升華的機會——結婚。他們就這樣結婚了,沒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紙婚書為憑。因為胡蘭成怕日後時局變動,自己的身份會拖累張愛玲。沒有任何儀式,只有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為證。「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前兩句是出自張愛玲之手,後兩句出由胡蘭成所撰。就這樣,他們的感情有了一個踏實安穩的關系——夫妻。
這一段時間,也是張愛玲創作生涯中的黃金時間。胡蘭成對她的寫作是有幫助的,兩人會一起討論一些文學話題。而張愛玲的散文《愛》,在開頭就說,這是一個真的故事。的確是真的故事,是胡蘭成的庶母的故事。也許他是給她的創作提供靈感的吧。但,這樣的時間,並不長。
時間已經接近了44年年底,時局明顯地在變動。日軍在中國的勢力已經江河日下。而胡蘭成作為汪偽政府的官員,也有了危機感。有一個傍晚,兩人在張愛玲家的陽台上看上海的暮色。胡蘭成對她說了當下的時局,恐自己將來有難。張愛玲雖對政治不敏感,但此刻,她知道,這個國,這一次是真真連到她的家了。漢樂府中有「來日大難,口燥唇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的句子。而張愛玲此刻是真切地體會到了這兩句詩的含義。胡蘭成說「將來日本戰敗,我大概還是能逃脫這一劫的,就是開始一兩年恐怕要隱姓埋名躲藏起來,我們不好再在一起的。」張愛玲笑道:「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
就是這樣真實的期盼!但兩人果真是要分別了! 1944年11月,胡蘭成到湖北接編《大楚報》,開始了與張愛玲的長期分離。那是一個時常有警報和空襲的時期。有一天,胡蘭成在路上遇到了轟炸,人群一片慌亂,他跪倒在鐵軌上,以為自己快要炸死了,絕望中,他只喊出兩個字:愛玲!這個時候,他還是全心愛著張愛玲的吧。
但胡蘭成畢竟是個毫無責任感的人,來武漢不久,他便與漢陽醫院一個17歲的護士周訓德如膠似漆。他不向小周隱瞞張愛玲,但又向她表明要娶她——只有做妾了。但小周的生母是妾,她的反應是,不能娘是妾,女兒也是妾。於是胡蘭成又進行了一次婚禮,似乎全然忘了張愛玲的存在。而張愛玲對此一無所知。她給他寫信來,還向他訴說她生活中的一切瑣碎的小事。她竟還是那樣投入地愛他。
1945年3月,胡蘭成從武漢回到上海。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個多月。此時,他才將小周的事情告訴了張愛玲。她是震動的,因為她把自己對胡蘭成的愛看作是那樣堅貞不可動搖的,但又怎麼會冒出來一個小周?此時,張愛玲的心已被刺傷了,但她仍是愛他的。於是她只有默默承受。兩個人在一起,胡蘭成倒是再也不提小周了。也許他就是這樣一個只看見眼前的人。
可惜,5月,胡蘭成又回到了武漢。一見到小周,就有回家的感覺——他又忘了張愛玲了。
時局大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蘭成末日也來了,重慶方面定會懲辦他這樣的漢奸。於是他逃到了浙江,化名張嘉儀,稱自己是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的後人——果是姓張,只是不叫張牽或是張招,住在諸暨斯家。
斯家的兒子斯頌德是胡蘭成的高中同窗,胡蘭成年輕的時候就曾在斯家客居一年。斯家的男主人已逝,是斯家主母維持生計。斯家還有個庶母,范秀美,大胡蘭成兩歲,曾經與斯家老爺生有一女。在這樣的亂世中,斯家人安排胡蘭成去溫州范秀美的娘家避難,由范秀美相送。只這一路,胡蘭成就又勾引上了范秀美。未到溫州,兩人便已做成夫妻,對范家人以及鄰居也以夫妻相稱。剛離開張愛玲、周訓德的胡蘭成,此刻又與范秀美在一起,可見他的濫情!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見面的張愛玲,竟一路尋著來到了溫州。這兩個女人與一個男人的三角關系,無論如何都只能是尷尬。因為怕范秀美的鄰居對三人的關系有所猜忌,他們三人都是在旅館見面的。一個清晨,胡蘭成與張愛玲在旅館說著話,隱隱腹痛,他卻忍著。等到范秀美來了,他一見她就說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門邊一把椅子上,但問痛得如何,說等一會兒泡杯午時茶就會好的。張愛玲當下就很惆悵,因為她分明覺得范秀美是胡蘭成的親人,而她自己,倒象個「第三者」或是客人了。還有一次,張愛玲誇范秀美長得漂亮,要給她作畫像。這本是張愛玲的拿手戲,范秀美也端坐著讓她畫,胡蘭成在一邊看。可剛勾出臉龐,畫出眉眼鼻子,張愛玲忽然就停筆不畫了,說什麼也不畫了,只是一臉凄然。范秀美走後,胡蘭成一再追問,張愛玲才說:「我畫著畫著,只覺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裡好不震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這就是世人所說的「夫妻像」吧。張愛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裡只有這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的心裡卻裝著幾個女人,叫她怎麼能不感傷?
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真是天公應離情。她嘆口氣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這場雨,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張愛玲已經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有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此後的八、九個月時間,兩人偶有通訊。張愛玲也會用自己的稿費接濟胡蘭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有一次,胡蘭成有機會途徑上海,在危險之中,他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夜。他不但不懺悔自己的濫情,反倒指責張愛玲對一些生活細節處理不當。還問她對自己寫小周的那篇《武漢記》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與范秀美的事,張愛玲十分冷淡。當夜,兩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道別,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水漣漣,哽咽中只叫了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幾個月後,1947年6月,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時的胡蘭成已經脫離了險境,在一所中學教書,有了較安穩的工作。張愛玲選擇他一切都安定的時候,寫來了訣別信,隨信還附上了自己的30萬元稿費。自此以後,這二人一場傳奇之戀,就這樣辛酸地謝幕了。胡蘭成曾寫信給張愛玲的好友炎櫻,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張愛玲沒有理他,炎櫻也沒有理他。這段感情,真的是謝幕了。張愛玲曾對胡蘭成說:「我將只是萎謝了。」萎謝的不僅僅是愛情吧,還有文采,此後張愛玲的創作也進入了低谷。
然而,還有後話。
20世紀50年代初,胡蘭成移居日本,與上海大流氓吳四寶的遺孀佘愛珍同居。而張愛玲也已離開大陸到了香港。胡蘭成得到消息,曾託人去訪她,但未遇著,那人便留下了胡蘭成在日本的地址。半年後,胡蘭成收到了一張明信片,沒有抬頭,沒有署名,只有熟悉的字跡:手邊若有《戰難和亦不易》、《文明與傳統》等書(《山河歲月》除外),能否暫借數月作參考?
後面是張愛玲在美國的地址。胡蘭成大喜,以為舊情可復,又以為張愛玲還很欣賞自己,便馬上按地址回了信,並附上新書與照片。等到《今生今世》的上卷出版之時,他又寄書過去,作長信,為纏綿之語。張愛玲一概不回,末了才寄來一張短箋:
蘭成:
你的信和書都收到了,非常感謝。我不想寫信,請你原諒。我因為實在無法找到你的舊著作參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誤會,我是真的覺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時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請寄一本給我。我在這里預先道謝,不另寫信了。
愛玲
胡蘭成一見,便徹底斷了念頭。至此,這段愛情是真真地謝幕了。
張愛玲從未就這一場戀情說過只言片語,我們只有從胡蘭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去考證。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許真的並不重要。
就象張愛玲在《金鎖記》的開頭說的: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後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凄涼
『肆』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分別有哪些
短篇的不多,中篇的有一大堆。本人斟酌再三,短篇的有這么幾個:《鴻鸞禧》《等》《茉莉香片》(勉強算)《琉璃瓦》《花凋》《封鎖》以上出自流言。
《散戲》《殷寶艷送花樓會》《華麗緣》《五四遺事——羅文濤三美團圓》
這里大多都是5到25頁之間的,只有《散戲》《愛》才算是真真的短篇小說,只3,1頁。
本人張迷,還望體諒,僅供參考,別無他途,有也無所謂啦……
『伍』 張愛玲短篇小說《愛》最經典的句子有哪些
小說《愛》短而不足三百字,最經典的只有一句,另附上張愛玲經典的語錄。
1、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你也在這里嗎?「——《愛》
2、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這是張愛玲對胡蘭成說的話
3、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張愛玲寫給胡蘭成的
4、我自將萎謝了。——張愛玲在寫給胡蘭成的訣別信中說
5、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這點賤。——《傾城之戀》
6、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半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