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微小說 » 孫犁短篇小說創作特點

孫犁短篇小說創作特點

發布時間: 2024-06-21 14:36:43

Ⅰ 孫犁小說的主要特點

戰爭,無論古今中外,給人們的印象都是: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硝煙彌漫、殘垣斷壁、屍橫遍野、鬼哭狼嚎……表現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小說、戲劇等一寫到戰爭,無不是這樣的。然而,突然看到一篇同樣是寫戰爭題材的小說《荷花澱》,卻別有一番洞天。小說中非但看不到屍橫遍野、鬼哭狼嚎……的慘烈場景,相反我們所看到的是河北農村的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看到的是小說的景物美、細節美、情節美、主題美,一組美的極致的「畫面」。

孫犁是一位追求美、表現美的作家。他的美學理想,就是要「如實而又高昂濃重地」表現出美好事物的極致境界。孫犁經歷過嚴酷的戰爭生活。在那些艱苦的歲月里,他不僅飽嘗了斗爭的艱辛和勝利的歡樂,而且還銘心刻骨地感受到了人民群眾對革命戰士的熱愛。他從「同志們兄弟一般的感情」中,看到了人世間真正的人情美,人性美,於是,歌頌這種美,渲染這種美,就成為他「且近狂熱」的一種理想。他說:「具備此種為美獻身之狂熱精神者,常常得成為藝術家」。(《尺澤集》111頁)他自己就正是這樣的藝術家。

孫犁的小說的確是美的。他的小說,沒有風雲變色的壯闊畫面,而且以生活小事連綴成篇;然而,這些生活小事卻組成了美的「極致」的長長畫廊。那麼,孫犁小說中美的「極致」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從表現技法上講,我以為主要有兩點。

一、善用逆筆

逆筆,是我國傳統寫作技法之一。一些名著中常常可以看到逆筆的妙用。孫犁在運用逆筆的時候,多從兩方面入手,一種是「無理而妙」,另一種是反常用筆。

「無理而妙」的主要特點是:從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來說,它是違反人情也悖於事理的。可是經過一番認真思考,深入體會此境、此情、此人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會覺得雖「無理」卻有情,它比按生活的常情和事理直觀地描述出來,更激動人心,藝術效果更強烈。

孫犁常常在對事物燭幽洞微的觀察中發現這種奧秘,在自己的小說中情不自禁地展示「無理而妙」這種藝術辯證法的誘人魅力,使人讀來盪氣回腸,並覺得有股股清新之氣撲向眉宇。在《荷花澱》中,幾個青年婦女惦記著自己的丈夫,想去看一看,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孫犁卻這樣寫:「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集在水生家裡來,大家商量:『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這些話說得很輕淡,有的甚至冷若冰霜,實際上表現了這些青年婦女對自己親人的急切思念之情,看似無理,實為「情至之語」,比正面發抒感情的效果強烈得多。這幾位婦女到馬庄沒有見到自己的丈夫,孫犁寫了這么一句:「幾個婦女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各人在心裡罵著自己的狠心賊。」這句話確實是神來之筆!把時刻思念的人罵為「賊」,使「賊」成了親人的愛稱,極富人情味。從字面上看去是毫無道理的,可是細讀卻趣味無窮,夫妻間的人情美在這兒達到了極致。

反常用筆,就小說的內容和氛圍來看,主要表現在正與反,抑與揚,起與伏,樂與哀等方面的互相對立和轉化上。就其審美情態來講,作家們運用讀者對順筆平敘的逆反心理,使人物性格與情節的發展出人意料,在「反常」的情趣中去品味「正常」的神韻。這樣,就給人以出奇制勝、新穎別致的感覺,美學形象於不知不覺中被推上「極致」的地位。孫犁的《相片》就是這樣的珍品。小說的內容很簡單,寫一個年輕活潑愛笑的婦女托「我」給遠在前方的丈夫寫信並寄一張相片去。按常理,青年婦女應該是選自己照得最好的相片寄給丈夫的;可是,這位活潑愛笑的婦女卻要給丈夫寄一張破舊的、面容愁苦的,把人照老、照丑了的小相片,真是大大出人意料。蘇軾曾說:「反常合道」。意思是說,反常的事理中更能顯出事物的本質意義和規律。孫犁是寫對話的巧匠,這里,他用幾句輕勾漫點,極富情致的對話,使這件反常得幾乎不近情理的事情顯示出了不平常的意義。當「我」向這位遠房嫂子說相片照得不像時,她故意笑著問:「比我年輕?」並說:「那是我二十一歲上照的!」當「我」說不是年輕而是比現在還老時,她就說明這是在日本侵略軍佔領時期照的,那時,成千上萬的人都被強迫照相來貼「良民證」。她說:「在那些相片里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接著,「我」又說:「你不會另照一個給他寄去嗎?」她鄭重地說:「就給他寄這個去!」為什麼?「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裡受的什麼苦楚,是什麼容影!」這段對話,神完氣足,確為龍跳虎卧之筆!用自己受苦受難的容顏去激勵丈夫勇敢作戰,它充滿了一個農村婦女的切身體驗和崇高感情,它給人的感受是實實在在的。這里並沒有空洞的高調,但一位青年婦女的崇高心意和戰士的英雄氣概在這兒得到了完美的表現。作家反常用筆,藉助正與反的對立和轉化,使人物形象的美在這兒大到了極致。

二、巧設空白

在我國古代藝術實踐和文藝理論的研究中,歷來重視藝術空白的作用,注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追求。這種技法,源於我國古代哲學樸素的辯證法傳統,它講究「有無相生」,看重「計白當黑」。歷代文論家們對此也多有論述,如清人華琳說:「通體之空白,亦即通體之龍脈矣。凡文之妙者,皆從題之無字處作來,憑空蹴就,方是海市蜃樓,玲瓏剔透。」(《南宗抉秘》)他這話很獨到,不僅論定「空白」是文章「龍脈」,給了「空白」在審美功能上的極高估價;而且還提出了表現「空白」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從題之無字處作來,憑空蹴就」,形成小說中「海市蜃樓」般的抒情氛圍,造出藝術上的無形之境,憑借和諧的審美形象,喚起人們的聯想,筆雖未到而意卻無窮,給人留下大片回味和思考的空間。因此,設置「空白」要注意在「無字處」下功夫。如果真能做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話;那麼,小說中的形象就會顯得渾圓豐厚,余韻流轉,使形象的審美內涵達到「極致」。孫犁正是擅長這種技法的高手,他常常在「無字處」巧費經營,在冷靜的客觀敘述之中,讓主觀成分形成「空缺」,留出藝術空白,讓讀者自己去想像,這正是我國古典哲學中「有無相生」重要原理的運用。在《荷花澱》中,孫犁寫水生女人聽到水生報名參軍時的心理狀態,就用了「空白」:「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麼了,你?』水生小聲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女人聽到丈夫要到部隊上去了,內心的感情很復雜;有對丈夫的埋怨,有對家庭重擔的憂慮,更有親人遠別的依依惜別之情。所有這些,作家一律讓它變成「空白」;只用「劃破手指」這么個很不經意的細節輕輕點出,女人酸甜苦辣的復雜感情;對丈夫似嗔似怨的神態體貌,讓讀者從這個尋常的細節里「思而得之」。筆簡意繁,味之不盡,顯出了「藝術空白」的妙處。契訶夫在談到他的寫作時,曾說:「我寫的時候,充分信賴讀者,認定小說里所缺欠的主觀成分讀者自己會加進去。」這里所說的讓「讀者自己加進去」的內容就是我們常說的「象外之韻」。孫犁借用這個「空白」正好傳出了水生女人的象外神韻。文不言情,而情意盎然,使夫妻情,人性美於「盡在不言中」達到「極致」。

Ⅱ 作家孫梨寫作的風格

孫犁(1913DD1996),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淀》、《荷花澱》、《采蒲台》、《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筆調明麗流暢,有著秀雅、雋永的風格,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善於用簡潔、樸素而生動的對話體寫作來刻畫人物,含蓄地展現人物內心活動,溫情脈脈。
茅盾說過:「孫犁的創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朴,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澱」派。

Ⅲ 試比較孫犁、峻青、王願堅三作家短篇小說創作藝術風格

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有三:首先,以革命現實主義為根基,糅進浪漫主義情調,是孫犁藝術風格最主要的特點。第二,孫犁的作品噴放著濃郁的泥土的芳香,激盪著作者對故鄉的愛。孫犁的小說對美有一種特殊的追求,他著力描寫、贊揚故鄉的風光美和人情美。孫犁的小說是風格獨具的美小說。第三,孫犁特別擅長描寫農村的青年女性,不僅有一種描寫她們的美麗容貌的特殊素養,而且更具有深入她們豐富、復雜的感情世界,從她們命運的變化反映時代風雲變幻的過硬本領。
峻青是一位富有獨創性的作家。他小說創作中所顯示出來的這種特色,其美學風格是悲與壯的高度融合,同時又始終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和革命理想主義的精神。所以說,悲壯的格調和理想化的色彩是他描寫革命歷史斗爭題材小說的又一個顯著特點。為了突出這種悲壯的風格,峻青還常常在小說創作中著力於場面的烘托和氣氛的演染,把自然環境的描寫、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的刻畫結合起來。他的小說故事性強,場面驚險,情節曲折緊張,真可謂波瀾起伏,險象環生,扣人心弦。
王願堅的作品,多取材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和老革命根據地人民的斗爭生活,構思精巧,主題鮮明,富有故事性,並善於抓住典型細節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閃光的東西來表現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寫得真切感人。

Ⅳ 荷花澱的寫作特點和創作風格

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年輕時就讀於保定育德中學,中學畢業後流浪北京,當過店員。1936年在白洋淀邊的安新縣同口鎮做小學教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晉察冀根據地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工作。解放後,在《天津日報》工作,注重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並堅持寫作。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淀》、《荷花澱》、《采蒲台》、《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朴,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澱」派。 孫犁生平 劉宗武/文 7月11日晨6時,患病多年的孫犁搶救無效,駕鶴西行。其時,大雨從天而降;當親人、醫護人員和《天津日報》社的領導將他的遺體護送至太平間時,大雨戛然而止。巧合乎?好雨知情自薦哀! 孫犁是以小說家的身份走進當代文學史的。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學生大都讀過他的代表作《荷花澱》,這篇清新、沉靜、質朴而又蘊含深情的文字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 孫犁1913年生於河北安平一個農民家庭。1933年夏從保定育德中學畢業,1936年到安新縣同口鎮教小學。學校靠近白洋淀,這使他領略了白洋淀地區的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抗日戰爭改變了孫犁的人生道路。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他投筆從戎,1939年被調到冀西新創建的晉察冀通訊社做「通訊指導」,從此開始了報業生涯——這也成為他的終身職業。 孫犁的文學創作始於1939年寫的敘事詩《梨花灣的故事》、《白洋淀之曲》,白洋淀地區的抗日斗爭成了他最重要的創作源泉,而成名作則是1945年創作於延安的「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澱》。孫犁對這篇小說很有感情,晚年的他說:「我寫出了自己的感情,就是寫出了所有離家抗日戰士的感情,所有送走自己兒子、丈夫的人們的感情。我表現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每個和我生活經歷相同的人,就會受到感動。」 抗戰勝利後,孫犁回到冀中,主編《平原》雜志,並堅持文學創作。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第二天孫犁就隨軍入城,參加創辦《天津日報》,從此五十餘年如一日,他沒離開天津,沒離開《天津日報》。 在辦報的同時,他創作了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和短篇小說《山地回憶》等,出版了評論集《文學短論》、散文集《津門小集》。1958年結集出版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獲得評論界和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 1956年初夏,孫犁尚未完成《鐵木前傳》的寫作,不幸病倒,此後是「十年荒於疾病,十年廢於遭逢」,近20年的時間不能正常工作,也極少寫作。「文革」浩劫時期,他受到殘酷迫害,謫居陋室。他幾次想到自殺,而終於堅持下來。 進入新時期,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且體弱多病,但他思想活躍,煥發出極強的生命力和創作力。晚年的寫作持續了20年之久,這是他一生中不間斷地寫作時間最長的一個階段,共寫出120多萬字,相當於1966年前所寫的所有作品。這些作品都收入了《晚華集》、《秀露集》、《曲終集》等10個集子,又稱《耕堂劫後十種》。 1982年,《孫犁文集》出版。在《自序》中,孫犁自省:「我的創作,從抗日戰爭開始,是我個人對這一偉大時代、神聖戰爭所作的真實記錄。其中也反映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進腳步,我的悲歡離合。」「現在證明,不管經過多少風雨,多少關山,這些作品,以原有的姿容,以完整的隊列,順利地通過幾十年歷史的嚴峻檢閱。」在另一篇文章,他又說:「如果我們能夠,在70年代,把自己60年代寫的東西拿出來再看,看看是否有愧於親友鄉里,能不能向山河發誓,山河能不能報以肯定贊許的回應。」無疑,孫犁的全部作品,都可以獲得肯定的答案。 像孫犁這樣嚴肅看待自己的作品,在中國當代文壇並不很多。孫犁說過:「在生活中,在一種運動和工作中,我也看到錯誤的傾向,雖然不能揭露,求得糾正,但從來沒有違背良心,製造虛偽的作品,對這種錯誤,推波助瀾。」簡而言之,他從未說過違心的話、做過違心的事,更沒寫過違心的作品。 凡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都知道,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孫犁從未在批判會上批判別人,更沒有寫過一篇大批判文章。
htpp://www.h4xsw.com

熱點內容
言情小說悲情男二 發布:2025-05-10 20:33:26 瀏覽:214
小說gl總裁 發布:2025-05-10 20:18:30 瀏覽:545
短篇絲襪小說和集 發布:2025-05-10 20:09:19 瀏覽:456
類似斗戰神遊戲的小說下載 發布:2025-05-10 20:08:18 瀏覽:311
神級狂兵在都市小說木楠 發布:2025-05-10 20:06:47 瀏覽:986
霸道總裁壓著我小說 發布:2025-05-10 20:00:09 瀏覽:686
有八個媳婦的總裁小說 發布:2025-05-10 19:54:57 瀏覽:49
小說言情網養個總裁當老公 發布:2025-05-10 19:37:46 瀏覽:588
類似都市之仙帝重生的小說 發布:2025-05-10 19:35:41 瀏覽:178
總裁胸口中槍小說 發布:2025-05-10 19:34:08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