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文學短篇小說
⑴ 美國文學少年反叛形象的作品有哪些
反叛的華裔少年形象
在華裔美國作家中,湯亭亭無疑是自70年代後期以來最享有盛譽的作家。她的《女勇士》在美國當代華裔文學中舉足輕重,是多元文化的經典作品,該小說更被盛贊為「振興美國華裔文學的開山力作」。
《女勇士》中的「我」是一個思緒雜亂,充滿反抗精神的憤怒女孩,她對華人的文化傳統和美國的價值觀都持質疑態度。小說中的女兒在學校里耳濡目染的是美國的文化與價值觀。但在家裡她的母親卻給她講各種中國故事。由於文化觀念的不同,她認為母親的故事胡編亂造且前後矛盾。她質疑好萊塢電影里的中國文化的真實性,她憎恨白人老闆使用「黃奴」這樣的種族歧視話語,討厭華人女孩為使自己有美國女人味講話時的拿聲拿調。她覺得在「美國的生活令人沮喪」。她不明白母親為什麼教她「我長大後會成人妻,給人當牛做馬,但她又教我唱女勇士之歌『花木蘭』。我長大還得做女勇士」,為什麼中國人守口如瓶,「卻能保持五千年的文化亘古不變」。在小說中,「我」不停地進行質疑或反駁,痛苦地尋求著關於「自我」的解答。在姑姑自殺這件事上,母親不希望女兒把此事傳出去,但在美國長大的「我」卻偏偏告訴了別人。與其母親的見解截然相反,「我」認為姑姑死得壯烈,姑姑的行為值得敬佩,姑姑以死挑戰了封建社會。小說中的女兒常抱怨中國文化妨礙了她的成功,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的截然不同導致了她出現了很多文化困惑。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令她煩躁,她曾一度想離家出走。她的離家出走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她想離開母親中國式的生活方式及語言習慣及與中國的傳統分離。在此,華裔移民後代對於美國文化中叛逆精神的推崇可見一斑。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父母傾向於把一些中國傳統思想灌輸給孩子們,而其在美國出生的後代主要接受的是美國教育,並已完全適應接受了美國風俗習慣及文化價值觀,他們無法認同中國文化,因而自然排斥這些傳統思想,這樣沖突就必然會產生。小說女租森茄主人公不得不面對如何克服文化困惑、解決母女沖突、協調與母親以及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同時他們本身又難以被白人主宰的美國社會完全接受。華人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雖然取得了合法的美國公民資格,但東西方兩種文化碰撞卻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痛苦與困惑以及新一代華裔的內心失落。內心的困惑和焦慮及無歸屬感使得他們不得不面對「他者」身份。小說《女勇士》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描述和對中國歷史傳說的改寫,深度展現了華人在美國的生存狀況和他們的文化心態,展示了一個極為反叛的強大的女主人公形象。湯亭亭讓作為主人公的女兒經歷了一系列的文化困惑與沖突,並經過認識上的轉變,最終實現了對母親以及由母親所代表的中國文化的理解。這種理解說明了作為美國公民的「我」認同中國文化之根。
《華女阿五弊察》與《女勇士》雖是兩部寫作風格迥異的描寫少女成長的小說,但它們共同反映了唐人街的第二代華裔少女在兩種文化夾縫中成長的困惑,展現了華裔青少年成長的覺醒、堅強意志以及與命運的不懈抗爭。中國文化背景和華裔移民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國主流文化之間的差異。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文化之間的相互對話、相互融合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各民族之間及多文化之間只有通過平等對話才能更好地相互溝通,將沖突轉化為融合。春鋒
⑵ 讀書|哈金短篇小說集《新郎》
哈金是我在上寫作課時,我的老師巫昂推薦的當代作家。他出生在遼寧,大學就讀黑龍江大學英語系,後在山東大學攻讀美國文學碩士學位,現在在波士頓大學教書。他是一個華裔作家,他用英文寫作。他先後榮獲海明威文學獎,福克納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等。
這是哈金短篇小說集《新郎》中的一篇《活著就好》。書中描寫發生在童古漢身上的故事。童古漢是一個叫做東方食品廠的幹部,手下管著近五十個工人,一家裡面一雙兒女,當然在古漢心裡只有家人和未來的升遷最為重要。他操心兒女的工作與嫁娶,同時也擔負著工作的重任,以及領導對他的厚望。他希望自己當上廠長後,家裡能分套房子,兒女的工作自己也有能力做一個好的安排。
他為了博取領導的肯定,也是想做出成績與表率,在升遷之際做一個漂亮的工作貢獻,以便穩妥地升任廠長。
他答應現廠長去泰福市一個礦廠要賬,自古要帳就是一份苦差事。礦廠經營不善,並且在古漢要帳時候發生了礦難,礦長說不然就用煤抵債,然而煤炭的運輸、煤炭的存放都是古漢所擔心的,正當他為要帳煩心時,禍不單行,泰福市發生了嚴重的地震,導致很多人死亡與傷病,古漢算是幸運,他逃脫了死神的魔爪,但他終逃不過大型自然災害的迫害,他失去了記憶,他忘記了生前的一切,來泰福市的目的,他的親人,他的住處,乃至他自己的名字。後來他在礦難中充當一個打雜的工作人員,在災後重建工作中,政府組織的災後重組家庭,古漢很幸運地組建了一個美好的家庭,過著還算不錯的生活。
然而命運弄人,一天古漢看到自己的兒子,並且恢復了記憶,他悄悄離開泰福市的家庭,回到以前的家。然而一切都在自己消失的半年裡變了,家人為他舉辦了追悼會,廠子為他的家人做了安排,安排女兒頂替他的人員空缺,去廠里做了工人。他想重回廠里,但廠里他原來的位置已經有人頂替。廠里最後討論他不能再回到廠里工作,因為他的名額已經被他的女兒佔了,他只能按照退休處理,退休金照發,但分房子也肯定是不可能了。
古漢變得沉默寡言,心灰意冷。他禁不住想,他是否應該繼續留在泰福市,留在劉珊和苗苗身邊,讓這里的人們相信他已經從這個擁擠的世界消失了。
哈金描寫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的死亡,在另一個世界重生。在這個他死去了的世界發生的一切,家人、同事、朋友都是按照常人一般處理後事,關於他的家庭,工作的安排。而在另一個世界他的重生充滿著懸疑,他不知道自己的過去,別人也不知道,他活得幸福,但內心不舒服,總有掛礙。哈金創作更妙是這個人可以回到那個人們都認為他死去了的世界,看清自己的過去,以及現實所帶來的困擾。故事結局很開放,我們不知道他最後的選擇是什麼?他是留下還是離去?如果他選擇真正的死亡會帶來的是什麼?如果他選擇活在這兩個世界裡亦會如何?哈金你留下了最有趣的思考,餘下的創作,你聰明地交給了讀者。最後哈金用小說題目回答了主人公的選擇活著就好。
⑶ 聶華苓是哪個國家的華裔,有哪些小說集、散文評論集和翻譯集
聶華苓(1925年— ) 世界著名華人作家。湖北應山人。因創辦國際作家寫作室,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
《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中篇小說《葛藤》,短篇小說集《翡翠貓》、《一朵小白花》、《聶華苓短篇小說集》、《王大年的幾件喜事》、《台灣軼事》及散文評論集《夢谷集》、《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三十年後——歸人札記》與《沈從文評傳》等,部分作品亦翻譯成多國語文發表,其代表作品為《桑青與桃紅》,被列入亞洲小說一百強之中。新著有回憶錄《三生三世》。
著名的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流長》《台灣軼事》等小說集,《夢谷集》《三十年後》等散文集,
生平
1945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經濟系,隨後轉入外文系,1948年畢業。1949年去台,開始發表作品,曾在台灣大學任教。1964年赴美定居,任教於愛荷華大學。
國際作家寫作室
聶華苓和美國詩人保羅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室」並任「國際作家寫作室」主任,在美國國務院的幫助下,「國際作家寫作室」發展成為具有崇高國際聲譽的龐大的文化機構。
1966年和詩人安哥爾創建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已經先後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區包括中國、法國、日本、東德、西德、菲律賓、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波蘭、土耳其、香港、台灣、阿根廷、巴拿馬、柬埔寨、韓國、新加坡、利比亞、烏干達等七十來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位詩人和作家,為世界和平、文化交流與人類進步做出了貢獻,被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
⑷ 求華裔作家英文短篇小說原文,最好為amy tan(譚恩美)的Young Girl's Wish(女兒願)
華裔作家英文短篇小說原文,最好為amy tan(譚恩美)的Young Girl's Wish(女兒願)這里的網頁,試試看
Peace, Joy Luck, Yin World, Young Girl's Wish, Hong Kong, Mary's Help, New Age, ...
The Chinese Siamese Cat: With Full-Color Poster by Amy Tan in Back Ma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