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祝福
A. 《祝福》選自魯迅先生的哪個小說集
《祝福》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彷徨》。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小說集《彷徨》。
《祝福》是魯迅小說代表作之一,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了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約束和制約,導致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出現。通過祥林嫂和富人們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用富人的生活熱鬧忙碌來烘托祥林嫂的悲慘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和思想。
這篇文章語言最大的一個特點是簡練而又傳神,特別是描寫祥林嫂的外貌變化,作者善用白描的手法,通過描寫祥林嫂的眼睛,為讀者展現了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變化。向讀者展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幾個過程,也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絕境的,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的無聲的控訴。
其次,《祝福》的語言不但簡潔凝練而且深刻。最後,作者用個性化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我真傻,真的......」。作者通過祥林嫂對眾人的傾訴,通過祥林嫂和柳媽的對話,通過祥林嫂和「我」的對話,寫出了祥林嫂的精神創傷,這正是魯迅思想的深刻性表現: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
(1)短篇小說祝福擴展閱讀
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在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驅使下,1924年2月7日魯迅先生創作了這篇小說。
1949年,以「陝甘寧教育廳」編撰的《中等國文》為藍本修訂了一套臨時課本,在這一版本中收錄了《祝福》。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均有《祝福》這篇文章。
1956年,小說《祝福》由夏衍改編為電影搬上熒幕。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桑弧導演,白楊主演;《祝福》在不同時期,被改編為不同版本的話劇。
B. 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的原文是什麼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並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朴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行屍走肉,於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但是,人們非但沒有可憐她,還都罵她是一個謬種。
C. 魯迅的《祝福》
創作背景及時代意義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在1924年3月15日《東方雜志》第21卷第6號上,後收入作者的第二個小說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而阻礙中國進入民主、科學時代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遺留下來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婦女則是中國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魯迅選擇婦女題材,是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餘毒。
作者批判的封建思想觀念
1.貞節
從宋代起,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動。此時理學出現了,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夫權自然是「天理」,而寡婦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慾」破壞了這個「天理」。理學提倡婦女守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寡婦再嫁當然不可以,就連未婚夫死了,也要為他守一輩子。最後更殘忍地提出婦女要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殺殉葬,並為這樣的婦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經發展到滅絕人性的地步。
2.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維護封建秩序,講「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任何人都不允許破壞封建社會的尊卑秩序。在魯四老爺這樣的理學擁護者看來,像康有為那樣的改良,都是洪水猛獸,更不要說變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壞了封建夫權秩序,魯四老爺自然是無比仇恨,斥為「謬種」。
3.婦女的「三從」
封建秩序對婦女的壓迫尤為深重,婦女沒有人身權利。「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違背這一秩序的婦女,都被視為「罪人」。
4.封建祭祀
對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個方面。血緣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魯四老爺對祭祀非常重視,像已經是「罪人」的祥林嫂這種人,不配在儀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祥林嫂的人生悲劇
快樂與幸福 苦難與不幸
逃出婆家在魯四老爺家做工
滿足,有笑影,白胖了
被婆家賣掉
拚死反抗
再婚:沒婆婆,丈夫有力氣
有自己的房子
生了兒子
胖了
丈夫死了,兒子被狼吃了
她又流落到魯四老爺家做工
被魯鎮的人歧視(阿毛、額頭上的疤)
被魯四老爺鄙視
對地獄的恐懼
捐門檻贖罪
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
參加祭祖儀式被拒絕
惴惴的,頭發也花白了,最終
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帶著疑問和恐懼貧困而死
D. 魯迅小說《祝福》的簡介
1、簡介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並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朴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行屍走肉,於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但是,人們非但沒有可憐她,還都罵她是一個謬種。
2、賞析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3、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