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短篇情人小說
㈠ 推薦十部經典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往往篇幅長,容量大,情節復雜,人物眾多,結構宏偉。短篇小說則篇幅短小精悍,情節簡潔,人物集中,結構精巧。前者體現的是作者的敘事抱負,後者更體現審美與情趣。現在社會生活節制快,生存壓力大,極少有人能沉下心來去啃「大塊頭」的世界名著。
所以,我推薦十部國內外經典短篇小說,閑暇時,耗二十分鍾甚至三五分鍾,享受文學經典給予人的慰藉,提高人文素養。好吧,這理由太巨大,換個小理由——打發時間,充實一下寂寞空虛冷的靈魂。
1《孔乙己》——魯迅
推薦語:
有人問魯迅,在他創作的30篇短篇小說中,最喜歡哪一篇,魯迅回答說是《孔乙己》。《孔乙己》不但是魯迅最好的短篇小說,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一。
這篇小說,我們初中時就曾在語文課本中學習過,也許一輩子都不能完全讀懂。孔乙己是一個非常飽滿的藝術形象,在他身上集中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悲劇,他身上折射了一個時代的悲劇。「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可是現在和將來還有無數孔乙己活著。
我們寫作,或者與人交流時,如何用一件道具,表現一個人死要面子,窮困潦倒,好吃懶做?魯迅只用了一件長衫,兩句話。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洗。」
2《命若琴弦》——史鐵生
推薦語:
小瞎子是老瞎子的徒弟。師徒以拉三弦琴說書為生。
小瞎子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山裡姑娘,還把初吻給了她,姑娘嫁了別人。老瞎子的師傅在臨終前告訴他有一張復明葯方,只要彈斷一千根琴弦,這張葯方就能讓他的眼睛看到世界。
這張葯方支撐著老瞎子堅持了幾十個個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將一千根琴弦彈斷,看到光明,看到山山水水,看到小芳。彈斷一千根琴弦後,老瞎子發現復明葯方不過白紙一張,他找到了失戀後的小瞎子,對他說:「是我記錯了,是一千二百根,師傅記錯了,記住,是一千二百根!」
命若琴弦,琴弦雖然堅韌卻也亦斷,這不就是我們豐盈又脆弱的生命嗎?
3《古典愛情》—余華
推薦語:貧寒學子柳生入京趕考,在一座大宅的閣樓邂逅了富家小姐惠。屌絲逆襲白富美的橋斷不回出現在余華的小說里。在故事的五分之二處,一副余華氏暴力美學徐徐展開。
「公子切記,不管榜上有無功名,都請早去早回。」後面的情節,可以拍成恐怖片了。
余華常自詡以川端康成為師,連這篇故事的男女主角的名字——柳生和惠,都是日本爛大街的名字。可是這篇故事的敘述語言極具中國古典美,情節一如既往,像一張散發血腥味的溫和笑臉。殘忍與瑰麗的外衣下,隱藏著淡淡的溫情。
4《河邊的台階》——泰戈爾
推薦語:
第一,如果直接敘述一對男女的愛情故事,情節難免令人乏味。大詩人泰戈爾玩出了新花樣,藉助河邊台階的口吻講一個女人等待苦行僧丈夫的故事娓娓道來。——「如果把發生的事情都印在石頭上,那麼,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個台階上讀到許多昔日的故事。你如果想聽過去的故事,那就請你坐到我的台階上來;只要你側耳細聽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聽到過去無數動人的故事。我現在還記得從前發生的一個故事。那天也像今天這樣。」
第二,愛情與信念的兩難,苦行僧是愛自己的妻子的,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民國電視劇里經常有這樣的畫面,一些仁人志士和美女發生關系後,都會深情地凝視著她,悲涼道:「奈何七尺之軀,以許國,再難許卿。」然後,提上褲子走人,給世人留下一抹倔強的背影,繼續轟轟烈烈地鬧革命。這也是愛情和事業的兩難。
人生的兩難實在太多,我高中的班主任有一天給我們上晚自習的時候,看了一下手錶,已經22點30分了,冷不丁來一句,「我多想陪陪家人。」這也是兩難。
人生那麼多兩難,還活著干什麼?請看下一篇。
5《麥琪的禮物》——歐亨利
推薦語:
自詡文藝青年的人,如果沒有聽過「歐亨利氏結尾,」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歐亨利小說向來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著稱。
《麥琪的禮物》是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故事:女主人公德拉和她的丈夫詹姆斯都很貧窮。他們都有一件最珍貴的禮物。聖誕節到來之際,他們為了給對方買一件與之相配的禮物,不惜賣掉了自己珍貴的東西。而他們所准備的禮物此時也失去了意義。
這對年輕小夫妻也是幸福的,因為有愛情。有了愛情,在貧富懸殊,人情冷暖的社會,可以找到安慰。無論老公或者妻子回家多晚,在城市的某間屋子裡,都有一盞燈在等待者。活著干什麼呢?少年少女們,先談個對象再說吧。
6《套中人》——契訶夫
推薦理由: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上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里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里。」
我們都是套中人別里科夫, 我們都活在一個有一個套子里,從一個套子換了另一個套子。這個套子是鞋子車子,女子,屋子……
我們能看到別里科夫有形的套子,卻看不到自己心裡無形的套子。
7《我的叔叔於勒》——莫泊桑
推理理由:這又是一篇中學課文,十年前學習的課文,至今還受益匪淺。
從寫法上講,堪稱現實主義創作經典,明暗兩線,最終交叉;以語言,動作,神態刻畫人物心理,作者述而不敘。再次就不再引用。
小說主題,令人心裡悲涼。想起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古今中外,相同之處,放之四海八荒而皆準。
8《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推薦理由:
海明威常言自己的創作是冰山理論。。他以「冰山」為喻,認為作者只應描寫「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應該通過文本的提示讓讀者去想像補充。——「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代表作,文字簡約到不使用一個形容詞。文中男女每一句話,都能讓人有很多種猜想。
海明威是最能將感情藏自文字背後的作家。准確的說,《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文字只能佔到小說八分之一,另外八分之七是隱藏在文字後面的感情。
這種寫法非常累,但是文字卻非常有張力。
9《竹林中》——芥川龍之介
人性中的陰暗乃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這就是《羅生門》告訴我們的真相。《竹林中》是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合集《羅生門》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多年以來,我看過十幾遍了,還沒確定誰是兇手,想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無論多襄丸、婦人、還魂的武士,還是樵夫,他們的敘述究竟誰最接近真實?
這種寫法,我稱之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金庸的《雪山飛狐》就抄襲了《羅生門》的寫法。好吧,我說錯了,是向經典致敬。
10 ,《一塊牛排》——傑克·倫敦
推薦理由:
傑克·倫敦是我成年後讀的第一個美國作家,《熱愛生命》里那個與艱苦環境搏鬥,求生意志逆天的那個採金者;《馬丁·伊登》里愛著白富美,心懷作家夢想,看透資本主義本質,生無可戀,絕望自殺的水生;《白牙》和《野性的呼喚》里,狼與狗的互相融合生成。
傑克·倫敦深受尼采超人哲學的影響,無論是野獸,他字里行間透漏著一股汗淋淋的男子漢味道。在傑克·倫敦筆下,野獸,荒原,飢餓,海嘯,惡徒都不要怕,生命本能的力量會讓你戰勝他們。
這篇《一塊牛排》卻是例外,中年貧困的拳擊賽湯姆·金無法戰勝年輕力壯的對手,無法贏得比賽,付房租,養活老婆孩子。
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㈡ 鎯呬漢鈥︹﹀皬璇磘xt鍏ㄩ泦鍏嶈垂涓嬭澆
銆婃儏浜恆嬬櫨搴︾綉鐩榯xt 鏈鏂板叏闆嗕笅杞斤紱
閾炬帴: https://pan..com/s/1xTF87ZCckEjpAhu2ti0vwA
鍐呭歸勮堬細
鍙版咕鍙板寳
鈥滀笉!涓!涓嶈佹潃鎴戔︹︽眰浣狅紝鏀句簡鎴戱紒鎴戠煡閬撻敊浜嗭紒!鎴戦敊浜嗏︹︹
浼告墜涓嶈佷簲鎸囩殑闃掗粦閲屽惞鐫椋曢曞瘨椋庯紝涓鍙屽己澹鐨勬墜鎺岀揣綆嶅ス鏌斿急綺夐堚斺
鑺濋潚鍝娉g潃錛屾壄杞鐫韜浣擄紝娓愭笎鎰熻夊懠鍚哥獦榪錛屼笉璁哄啀浣垮姏鍗翠緷鐒舵專涓嶅紑鑷村懡紱勭埅鐨勭籂钁涒︹
鎮愭栨皵姘涘譏婕錛屾哀姘旀參鎱㈢█鍚勶紝姝諱骸鐨勬亹鎯ц╁ス鎰忚瘑妯$硦銆佸懠鍚稿洶闅!
鑺濋潚涓嶅仠鍦版尌鑸炲弻鎵嬶紝濡傛繏涓存漢姣欑殑浜哄瀭姝繪專鎵庯紝鍛兼晳鈥︹
鈥滄晳鍛藉晩!鏁戝懡鍟婏紒璋佹潵鏁戞垜鍟!鈥
钃︾劧錛屼竴閬撳己鍏夊皠鍏モ斺
鈥滆姖闈掞紝鎬庝箞浜嗭紵鍙堝仛鎮舵ⅵ鍟︼紵鈥濊儭鏅撶虎閫掔粰濂逛竴鏉″啺姣涘肪錛屽咖蹇冨湴鏈涚潃嫻戣韓鍐鋒睏鐨勫ス銆
鈥滀綘鏈榪戝父鍋氭伓姊﹁!鏄涓嶆槸宸ヤ綔鍘嬪姏澶澶т簡錛熲
鈥溾︹﹀彲鑳解︹︽槸鍚э紝瀵逛笉璧鳳紒鍙堟妸浣犲惖閱掍簡銆傗濆ス鉶氬急鍦板洖絳斻
榪炵畫鍑犲ぉ鎮舵ⅵ涓嶆柇錛屽仛涓鴻姖闈掔殑瀹ゅ弸鍏煎悓浜嬶紝鏅撶虎涔熻夊緱闅愰殣涓嶅畨錛屼笉紱佸姖鎱般傗滄垜鏄娌″叧緋!鍊掓槸浣狅紝鎴戠湅寰楁壘涓鏃墮棿鍘葷湅鐪嬪尰鐢熴傗
鈥滄病浜嬬殑!鍋氭ⅵ緗浜嗭紒鈥濊姖闈掓弶鐫鎶界棝鐨勫お闃崇┐鎺ㄨ胯達細鈥滆繖鐐瑰皬姣涚棶涓嶅繀浜嗐傗
鈥滅畻浜嗭紒蹇鐐圭潯鍚!鏄庡ぉ鏈変釜鐩涘ぇ鐨勯厭浼氾紝鈥︹
㈢ 歐亨利 短篇小說
1、《麥琪的禮物》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聖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
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有祖傳的一塊金錶,德拉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發。
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
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2、《警察與贊美詩》
《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該短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因為寒冬想去監獄熬過,所以故意犯罪,去飯店吃霸王餐,擾亂治安,偷他人的傘,調戲婦女等,然而這些都沒有讓他如願進監獄;
最後,當他在教堂里被贊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該小說展示了當時美國下層人民無以為生的悲慘命運。
「警察」和「贊美詩」在標題中雖然是形式上對等排列,但作為支配人類生存選擇的兩股力量是不對等的。在警察與贊美詩的二元對立中,以「警察」為代表的國家政權永遠支配著和控制著以「贊美詩為代表的精神力量。
3、《最後一片葉子》
《最後一片葉子》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該作品描寫一位老畫家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窮學生畫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故事。
瓊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並且其病情越來越重。作為畫家的她,將生命的希望寄託在窗外最後一片藤葉上,以為藤葉落下之時,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
於是,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作為她的朋友蘇很傷心,便將瓊西的想法告訴了老畫家貝爾曼,這個老畫家是個脾氣火爆,愛取笑人的酒鬼,終日與酒為伴。
畫了近四十年的畫,一事無成,每天都說要創作出一篇驚世之作,卻始終只是空談。但是他對這兩位年青的畫家卻是照顧有佳。他聽到了此事後,便罵了一通,但仍無計可施。
然而令人驚奇的事發生了:盡管屋外的風颳得那樣厲害,而鋸齒形的葉子邊緣已經枯萎發黃,但它仍然長在高高的藤枝上。
瓊西看到最後一片葉子仍然掛在樹上,葉子經過凜冽的寒風依然可以存留下來, 自己為什麼不能?於是又重拾生的信念,頑強地活了下來。
可是故事並不是到此就結束了,真相才剛剛打開:原來是年過六旬的貝爾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為了畫上最後一片藤葉,因著涼,染上了肺炎。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終於完成了令人震撼的傑作。
4、《二十年後》
《二十年後》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一對在紐約一起長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鮑勃和吉米·威爾斯,他們在鮑勃即將啟程去西部冒險的時候,約定20年後在同樣的時間、地點再次見面。
20年來,他們誰也不曾忘記過這個約定。鮑勃從西部不遠萬里來赴約,支撐他的是只要對方還記得這次約定,那無論做什麼都是值得的。對於鮑勃來說,吉米永遠都是最忠實、最令他信任的朋友。
然而,20年後再見面時,等待他們的不是重逢的喜悅,命運卻把他們分別放在了法律天平的兩端,鮑勃是警方正在通緝的要犯,而吉米卻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鮑勃」的警察。
對於吉米來說,究竟是繼續保持對摯友的忠誠,還是履行自己作為警察的職責,他最終選擇了後者。
該小說通過這兩個青年20年後重逢之際所發生的意外變化,反映了美國19世紀後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遷。
5、《紅毛酋長的贖金》
《紅毛酋長的贖金》,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文章講述了一個綁架的故事。
「我」與比爾在一個名叫頂峰鎮的地方,綁架了這個鎮上有名望的居民埃比尼澤多塞特的獨子,「我們」原想靠他去敲詐埃比尼澤;
然而「我們」萬萬沒想到,這個孩子捉弄人,一開始,「我們」三個扮印第安人玩,後來這個孩子越來越囂張,越來越捉弄人,還把其中一個人弄傷了,讓比爾差點成了精神崩潰者。
最後「我」把勒索信送到埃比尼澤的家,可後來「我們」卻被埃比尼澤給敲詐,實在是因為「我們」無法忍受著個孩子,最後的結果,「我們」把孩子送回去,並且給了他父親250元。
㈣ 情人(短篇小說)
題記:
前兩天,我無意間聽到了幾個同事聊天,話題是關於情人的。從她們的談話中,我似乎知曉了情人間的關系也並不都是為了錢,為了肉體的慾望的。他們之間是存有愛情的——真正的愛情。我瞬間產生了同情情人的心理,於是一個美麗善良的女性的形象就從我的腦海中走了出來,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我為這個形象感動著,我決定寫一篇短篇小說,只取一些不太使人傷感的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以此來歌頌情人之間的愛情。事情就是這樣的。
正文:
夜深了。一個南方小城的高檔小區里。天還下著秋雨,雨朦朧朧的,就著路燈,遠看時,好似濃霧一樣。青青和衣坐在床上,等著萬卡回來。昏暗的燈光使她看起來顯得特別不真實,顯得渺小。無聊的電視劇的聲音像是被她屏蔽了似的,除了她自己粗重地喘息聲,還有砰砰地心跳聲,她什麼也聽不到了,好像這個世界裡就只剩下她似的。
她是個十分美麗的女人,約有三十來歲,要不是此時的她看起來十分的疲憊,臉上掛著很厚重的憂郁的神情,眼神空洞,像是緊盯著另一個世界;別人還真以為她還是個二十歲的黃花閨女呢!她離過一次婚,那段不幸的婚姻時常讓她做噩夢,在夢里,彷彿她又回到了那段不幸的時日里。她在夢里哭,哭醒了就哭地更凶。每到這時,如果身旁睡著萬卡,她就會把萬卡推醒,然後緊緊地擁進他懷里,怎麼也不肯放手,好像只有這樣她才能確定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似的。但大多數時候她都是一個人睡的,萬卡很少回來陪她,他總說他很忙。所以在沒有萬卡的時候,在她哭醒的時候,她就會切實地感到她被這個世界給遺棄了,她把自己想成一個孤兒,所有的人都不愛她,她甚至想到死。她是個不幸的、可憐的女人。
萬卡是她的男朋友——與其說是她的男朋友,倒不如說是她的情人。沒錯,萬卡已經結了婚,他有一個美麗、賢惠的妻子,他還有一個十歲的兒子,也是十分的聰明可愛。他是本地人,他做著木材生意,很有些錢。在外人看來,甚至他的妻子,都認為他是頂幸福的人。好像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為他而准備的。可這和他又有什麼關系呢?他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他已經三十五歲了,在他的內心深處,一個極其敏感的地方,時刻讓他感知到自己的不幸福——他唯一的缺憾就是沒能擁有過愛情。這種缺憾使他感到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就猶如缺了角的玉盤。他和他的妻子的結合,是中國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他和妻子在結婚前只見過兩面,連手都沒牽過,就在雙方父母親的安排下結婚了,然後就像是世界上的任何一對新婚夫妻一樣,享受著魚水之歡,整日里耳鬢廝磨,然後就有了孩子。隨之而來的是逐漸冷淡的熱情,這使他對自己的婚姻有了新的看法:這哪能算是什麼愛情啊!好像娶妻的不是他,而是他的父母親一樣。但沒人敢說他不愛他的妻子,他自己也不能。在別人眼中,他們夫妻倆郎才女貌,他們的結合親友間都認為是天作之合,是十分般配的。可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對妻子的愛,更像是親情,從不是愛情。這使他十分苦惱,好像有個聲音在嘲笑他說:瞧吧!瞧這個沒有愛情滋潤的不幸的生命。
「我娶的不是愛情,而是父母口中男大當婚的傳統。我是個傳統觀念的犧牲品!」他常這樣對自己說。
直至兩年前他遇到了青青,啊!那是怎樣的女子啊!她那美麗的姿容,嬌柔的神情,真正的春天一樣的雙眸,無一不使他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青春的激情。他完全忘記了自己已經結了婚,還有了兒子,倒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夥子似的,他彷彿看到了愛情的聖光在向他招手:來吧!擁入我的懷抱吧!我可憐的囚徒。
他妥協了,沉淪了。
那時的青青正處在不幸的婚姻的陰影里,她很想逃,但她不知道該往哪裡逃。可是她遇到了萬卡,面對萬卡的追求,她似乎知道了「逃跑」的目標。要知道,不幸的女人是最禁不住男人對她的好的。她隨即結束了自己不幸的婚姻,義無反顧地擁入了萬卡的懷抱。他倆在一起了,沒有任何人知道。好像他們的結合是不需要任何結果的,只是為了愛情而已。
夜更深了,萬卡還是沒回來,今晚怕是又不會回來了。她不敢給萬卡打電話,發信息也不能,除非是萬卡先給她打電話。因為萬卡對她說過,要是他們之間的事被他的家人察覺的話,他們間的緣分就該到此結束了;他不願丟掉他算是幸福的家庭,包括臉面。而她不願丟掉萬卡,她是愛他的,她已經離不開他了。死也不能!她無心睡眠,她陷入了沉思,在這個裝修得頂舒適、頂豪華的金屋裡,她就像是關在用金子做成的籠子里的鳥,靠著主人的施捨維持生命,沒有自由,也沒有任何的思想,只是日復一日地盼望著能和萬卡走進婚姻的殿堂。這無疑是可悲的。
「可是還能怎樣呢?」她對自己說。
她又陷入了沉思,沒人知道她在想這什麼。
第二天,雨早已經停了,空氣中濕潤潤的,風中攜帶著蕭條之感,涼涼的,澀澀的。青青還沒睡醒,房門就被溫柔地打開了。是萬卡來了。這是一個成熟的、挺拔的男人,他長得並不很帥,但很有氣質,人只要一看到他,就會被他的氣質所吸引。他全身上下好像都閃著光。他穿著整潔的黑色西裝,白色的襯衫雪一般潔凈,領帶也扎的十分講究。他的頭發,他白凈的面龐,都整理地十分干凈清爽,讓人一看就認為他是個有品位、會生活的男人。他手裡提著熱乎的早餐,輕手輕腳地來到青青的床前,把早餐放在了她床頭的櫃子上。他久久地看著青青。青青依舊熟睡著。
這時,萬卡突然間想起了昨天的事,好像這份記憶是它自己鑽進他的腦子里似的。
那天,萬卡在外面親自接待了幾個很重要的客戶,回到家時,夜已經很深了。他是被朋友抬回家的。他喝得大醉,可關於他木材原材料采購的問題,還是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一想到這,他就搖了搖宿醉未醒的、很沉重的腦袋,嘆了聲氣。
「生活里,有誰是容易的呢?」他在心裡感嘆著。
在他回來的時候,兒子已經熟睡了,妻子還在等他回來。他的父母親不願意和他們住在一起,他們說既然他們身體健康,能照顧好自己,他們就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二人世界,他倆不願意兒女打擾到他們的生活。老兩口到哪都是並肩走著,手拉著手,好像越老就愛得越深似的。
萬卡躺在床上,因為頭疼而輕聲呻吟著,他不停地嘔吐著,妻子琳娜拍著他的後背,用垃圾桶接著嘔吐物。整一夜,琳娜幾乎就沒合過眼。她的話不多,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她總是默默地為自己的丈夫做著一切。她從沒向萬卡索取過什麼,她不會撒嬌,除了愛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好像沒有慾望一樣,她只希望她的丈夫和兒子都能平安健康,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與安慰。
萬卡雖然喝得大醉,可他的心裡卻跟明鏡似的,酒精並不能麻醉一個人的心靈。每當深夜裡的任何一個時候,他渴醒了,剛一翻身,琳娜就已經把放著蜂蜜的溫水送在他的嘴邊了。他喝著蜜水,心裡也如同蜜一樣甜蜜,感到幸福。他閉上眼睛,一動不動,並沒有睡去。滿腦子都是琳娜和青青,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之中的兩個,另一個是他的母親。他開始拿琳娜和青青對他的愛做對比,他似乎明白了;青青對他的愛就像是一隻美麗、粘人、給他帶來歡樂的鳥兒。而琳娜,他的妻子,卻像是鳥兒的窠,雖然她有些時候很不起眼,但沒人能代替她的作用。那是一種溫暖,一種歸宿感。就像他喝的蜂蜜水一樣,那是平淡如水的濃濃的愛。而青青給他的愛,卻像是四月里的驕陽,雖然美麗,令他神往,但卻不能長久,再美麗的春天,也都是會過去的。想到這,他想像著此時琳娜為他擔憂的神情,他流出了眼淚:得妻如此,夫復何求。我還有什麼好不甘心的呢?這不就是愛情嗎?還有比這更偉大、更動人的愛情嗎?
耳邊傳來兒子的囈語:「爸爸——回——來——」他幸福地笑了。
想到這,萬卡只覺得眼前熟睡的青青,睡美人一般的她,好像突然間變得很陌生一樣。他不忍心把這樣的她叫醒,又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她。他覺得他得找個機會對青青坦白這一切,越快越好,但不是現在。他又輕輕地離開了,除了茶幾上冒著熱氣的早餐,好像他從沒來過一樣。
青青醒來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了已經冷掉的早餐,她知道萬卡來過了。她彷彿意識到了什麼,陷入了沉思中,她總喜歡沉思。
時間又過了兩個月,一切都和往常一樣,除了天更冷些,除了青青的噩夢,除了萬卡的應酬和醉酒。這是一個淡紅色的傍晚,天空卻飛舞著凌亂的雪花,這是十分罕見的。往常碰到下雪天,青青必定會高興地像個孩子,又蹦又跳的,她最喜歡雪了。可是現在,她卻無心欣賞面前的一切。萬卡依舊在忙,他總是很忙。她和她最好的閨蜜嘉欣,坐在小區公園的涼亭里,旁邊的幾株粉紅色的梅花展露著迷人的姿容,雪也似乎變得溫柔了起來。青青坐在涼亭里的石凳上,一隻手撐著下巴,柔軟的秀發順著胳臂垂在石桌上,宛如黑色的瀑布。她望著旋旋飄落的雪花,望著剛毅的寒梅,沉思著,傷感的氣氛使梅花失去了顏色,雪也變得木納起來。好像一切都不該存在似的。
嘉欣把一切都看在眼裡,她用一隻手接著飄落在她手掌里的雪花,看著它一點點的消融,「你和他會有結果嗎?」她沒有看青青,依舊緊盯著手心,像是自言自語。
嘉欣的話打斷了青青的沉思,她換了一隻手,繼續撐著下巴,眨了眨眼,愣了愣,說:「我不知道。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就好。」
「可是,」嘉欣走到了青青身邊,和她坐在一起,撫摸著青青瀑布般的秀發,說,「可是你還在傷感些什麼呢?我看得出來,你並不快樂。你應該考慮一下,這樣的生活是你應該得到的嗎?沒有名分,賊一般的提心吊膽地活著,只為了他施捨的一點溫存,我不覺得這有什麼意義,這不是愛情,更像是彼此間的需要。你是在拿你的青春做賭注,對於你來說,青春是無價的。我們是好閨蜜,我得向你說出我的心裡話,我覺得,既然他給不了你結果,你還不如在他身上多斂些錢,即使是將來你們分開了,你之少還不算是太虧。他是本地人,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而你就不同了,他不知道你的家在哪裡,你隨時可以消失掉,讓他找也找不到。青春對於女人來說,可是無價的啊!」
「我也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快不快樂,可我不想要他的錢,我只想和他在一起。我愛他,愛他對我說的每一句話。和他在一起所感受到的快樂,是我以前做夢也沒有感受過的。我們在一起的這兩年間,我們沒紅過一次臉,雖然他很少來陪我,可我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樂的,他對我的好,我是知道的。一個女人,圖的不就是一個男人對她的好嗎?雖然我很想和他結婚,可即使是現在,我只是他的情人,我也依然很滿足。我還能幻想些什麼呢!」
「你可真是讓我又憐憫,又氣憤,又想祝福你得到幸福,嗨!我可愛的人兒啊!」嘉欣笑了笑,看不出是欣慰還是失落。她們都沉默了。傷感的氣氛又主宰著一切,梅花舒展著愁容,雪花依舊飛舞。
又過了兩個月,臨近年關,天還依然冷著,雪卻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年的氣氛在這個小城裡,也愈來愈濃厚了。在這樣的團圓的佳節,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氣氛卻使青青愈發感到孤獨。一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分,燦爛的煙火就在夜空中爭奇斗艷,此起彼伏,相互呼應著把黑夜照耀的宛如白晝。啊!這是多麼喜慶的節日啊!可是,就在這樣的夜晚,在絢爛的煙火中,孤獨卻是多麼的不合時宜,多麼的明顯、扎眼。
青青望著窗外的煙火,她想起了她小的時候。那時每到過年時,夜空中煙花璀璨,宛若星辰欲墜。她呢,是最喜歡煙花的,她認為煙花是最能給人以希望的。所以每當夜空中的第一聲煙花響起,她就會放下盛滿母親包的好吃的餃子的碗,一溜煙兒地跑到屋外開闊的地方,仰起脖子,痴痴地看著夜空中燦爛的煙花。若是沒人叫她,看她那勁頭,還真以為她能看到整整一夜,看到連煙花也睡著了呢!
「可是,長大了的我,為什麼總覺得快樂遠比煩惱少呢?現在看到煙花,為什麼不覺得是看到了希望,反而更加惆悵了呢?我難過的根源是什麼呢?我不幸的婚姻已經過去了,那麼就是現在,就是萬卡。或許嘉欣說的是對的,這種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如果我真的是只鳥兒,那麼我只能屬於藍天,屬於山川河流,而不是籠子。如果我愛他,他也愛我,我們就應該像世間的任何一對情侶一樣,愛得張揚,愛得灑脫,愛得無畏。而不是像現在這個樣子,就連打個電話都得顧慮重重。這算是什麼啊!這簡直就是煎熬。我還是一無所有。」青青想著。
這個年,比往年來得晚了一個月,所以這個年也比往年都要暖和些。年是青青一個人過的。萬卡好像來看過她一次,她不記得了。她厭倦了,她感到累了。
「一切都該重新開始了!」青青想時常這樣想著,彷彿她在等待著什麼。
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這是一個年後的傍晚,萬卡對青青說:「我們總說我們在一起是為了愛情,可究竟什麼才算得上是愛情呢?我覺得我現在有必要和你說說我的看法,我認為愛情是應該比世間的任何一種愛都更需要一顆責任心,都更應該全身心地去投入它、經營它的。因為能朝朝暮暮陪伴我們一生的愛,只有愛情。所以愛情比親情也好,友情也好,都更需要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它,容不得一丁點兒的虛偽。而我對你的愛,是不負責任的,是沒有結果的。你為我放棄了你的婚姻,這是我的錯,我不該出現在你的世界裡,打擾到你。可我不能為了追求我那幼稚的、可笑的愛情而讓我的家人痛苦,使他們遭受到不幸。我們都不是小孩子了,我們應該冷靜地思考一下未來的生活。既然我不能給你結果,我就不能自私地去佔有你的青春,這對你是不公平的。」
他點上了一支煙,遞給青青一支,繼續陰沉地說著,「直到今天,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是愛我的妻子的,我對她的愛就是愛情,是愛情的本質。愛情的盡頭就是親情!我承認我是愛你的,可我對你的愛更多的是理想中的愛情,那僅僅是我的幻想,是不切實際的。現在的我能怎麼辦呢,不管是你還是我的妻子,無論我選擇誰,我都是負心漢,都是不可饒恕的罪人。既然是我犯下的錯,我就應該一個人去承擔這一切,可我知道,我無法做到。我愛你,是你讓我感受到了愛情,也讓我正真認識到了愛情。我由衷地感謝你,可是我想,既然你是愛我的,我也同樣愛著你,我就應該坦白地向你說明這一切。我不想騙你,想起你美麗的容貌,你溫柔的笑臉,你的體貼,你的善良,你一切的一切,對我何嘗不是一種煎熬?這樣的你,讓你在我身上浪費你的青春,我辦不到!你應該得到幸福,你比誰都應該得到幸福!啊!我多麼希望你能得到幸福啊!我愛的人!我不需要你的原諒,我也永遠無法原諒我自己,因為我的幼稚的幻想,我傷害了多麼美麗的你。我死後是要下地獄的,可我不怕,我怕的只是你為我而痛苦。這是我下地獄也不願看到的。善良的你,請你告訴我,你會獲得幸福的,對嗎?」
青青沒有哭,她原以為她會哭的,可是她沒有眼淚,她現在卻比哭還要痛苦一千倍。她聲音顫抖著,說:「我知道,我都知道!我知道我們在一起沒有結果,我也知道其實我一直都在騙自己,我為自己編織著一張幻想中的網,那網中有我,有你,只有我們。而那張網卻是那麼的脆弱,那麼的錯亂,它逃走了你,卻將我緊緊束縛其中,無法逃脫。可是現在,現在你把我從這張幻想中的網用力扯了出來,我睜開眼看到這現實中的一切,發現我還是一無所有,就像我那重復了無數次的噩夢。我連哭都沒了淚水!你用不著對我說抱歉,我們都沒錯,你愛我沒錯,我愛你更是。錯的不是我們,是時間,是我們在錯的時間里遇到了對的彼此。現在,我想開了,我一切都想開了。我會得到幸福,像你擁有的那種幸福。我們都要幸福,為了幸福,我甘願退出……」
萬卡走了,留下一張銀行卡走了。他認為這是他能為青青做的唯一的補償。青青望著那張還留有萬卡的余溫的銀行卡,好像眼淚遲到了一樣,放聲哭了起來……
(全文完)
㈤ 誰有短篇小說,要外國的,要故事,不是題目
萬卡
俄〕契訶夫/著
汝 龍/譯
九歲的男孩萬卡•茹科夫三個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亞興的鋪子里來做學徒。在聖誕節的前夜,他沒有上床睡覺。他等到老闆夫婦和師傅們出外去做晨禱後,從老闆的立櫃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著銹筆尖的鋼筆,然後在自己面前鋪平一張揉皺的白紙,寫起來。他在寫下第一個字以前,好幾次戰戰兢兢地回過頭去看一下門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烏黑的聖像和那兩旁擺滿鞋楦頭的架子,斷斷續續地嘆氣。那張紙鋪在一條長凳上,他自己在長凳前面跪著。
「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雷奇!」他寫道。「我在給你寫信。祝您聖誕節好,求上帝保佑你萬事如意。我沒爹沒娘,只剩下你一個親人了。」
萬卡抬起眼睛看著烏黑的窗子,窗上映著他的蠟燭的影子。他生動地想起他的祖父康司坦丁•瑪卡雷奇,地主席瓦烈夫家的守夜人的模樣。那是個矮小精瘦而又異常矯健靈活的小老頭,年紀約莫六十五歲,老是笑容滿面,睒著醉眼。白天他在僕人的廚房裡睡覺,或者跟廚娘們取笑,到夜裡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襖,在庄園四周走來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後跟著兩條狗,耷拉著腦袋,一條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條是泥鰍,它得了這樣的外號,是因為它的毛是黑的,而且身子細長,象是黃鼠狼。這條泥鰍倒是異常恭順親熱的,不論見著自家人還是見著外人,一概用脈脈含情的目光瞧著,然而它是靠不住的。在它的恭順溫和的後面,隱藏著極其狡獪的險惡用心。任憑哪條狗也不如它那麼善於抓住機會,悄悄溜到人的身旁,在腿肚子上咬一口,或者鑽進冷藏室里去,或者偷農民的雞吃。它的後腿已經不止一次被人打斷,有兩次人家索性把它吊起來,而且每個星期都把它打得半死,不過它老是養好傷,又活下來了。
眼下他祖父一定在大門口站著,眯細眼睛看鄉村教堂的通紅的窗子,頓著穿高統氈靴的腳,跟僕人們開玩笑。他的梆子掛在腰帶上。他凍得不時拍手,縮起脖子,一忽兒在女僕身上捏一把,一忽兒在廚娘身上擰一下,發出蒼老的笑聲。
「咱們來吸點鼻煙,好不好?」他說著,把他的鼻煙盒送到那些女人跟前。
女人們聞了點鼻煙,不住打噴嚏。祖父樂得什麼似的,發出一連串快活的笑聲,嚷道:「快擦掉,要不然,就凍在鼻子上了!」
他還給狗聞鼻煙。卡希坦卡打噴嚏,皺了皺鼻子,委委屈屈,走到一旁去了。泥鍬為了表示恭順而沒打噴嚏,光是搖尾巴。天氣好極了。空氣紋絲不動,清澈而新鮮。夜色黑暗,可是整個村子以及村裡的白房頂,煙囪里冒出來的一縷縷煙子,披著重霜而變成銀白色的樹木、雪堆,都能看清楚。
繁星布滿了整個天空,快活地睒著眼。天河那麼清楚地顯出來,就好象有人在過節以前用雪把它擦洗過似的。……
萬卡嘆口氣,用鋼筆蘸一下墨水,繼續寫道:「昨天我挨了一頓打。老闆揪著我的頭發,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師傅幹活用的皮條狠狠地抽我,怪我搖他們搖籃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著了。上個星期老闆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動手收拾,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把魚頭直截到我臉上來。師傅們總是耍笑我,打發我到小酒店裡去打酒,慫恿我偷老闆的黃瓜,老闆隨手撈到什麼就用什麼打我。吃食是什麼也沒有。早晨吃麵包,午飯喝稀粥,晚上又是麵包,至於茶啦,白菜湯啦,只有老闆和老闆娘才大喝而特喝。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覺,一股勁兒搖搖籃。親愛的爺爺,發發上帝那樣的慈悲,帶著我離開這兒,回家去,回到村子裡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給你叩頭了,我會永遠為你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萬卡嘴角撇下來,舉起黑拳頭揉一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
「我會給你搓碎煙葉,」他接著寫道,「為你禱告上帝,要是我做了錯事,就自管抽我,象抽西多爾的山羊那樣。要是你認為我沒活兒干,那我就去求總管看在基督面上讓我給他擦皮靴,或者替菲德卡去做牧童。親愛的爺爺,我再也熬不下去,簡直只有死路一條了。我本想跑回村子,可又沒有皮靴,我怕冷。等我長大了,我就會為這件事養活你,不許人家欺侮你,等你死了,我就禱告,求上帝讓你的靈魂安息,就跟為我的媽彼拉蓋雅禱告一樣。
「莫斯科是個大城。房屋全是老爺們的。馬倒是有很多,羊卻沒有,狗也不凶。這兒的孩子不舉著星星走來走去①,唱詩班也不準人隨便參加唱歌。有一回我在一家鋪子的櫥窗里看見些釣鉤擺著賣,都安好了釣絲,能釣各式各樣的魚,很不錯,有一個釣鉤甚至經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鯰魚呢。我還看見幾家鋪子賣各式各樣的槍,跟老爺的槍差不多,每支槍恐怕要賣一百盧布。……肉鋪里有野烏雞,有松雞,有兔子,可是這些東西是在哪兒打來的,鋪子里的伙計卻不肯說。
「親愛的爺爺,等到老爺家裡擺著聖誕樹,上面掛著禮物,你就給我摘下一個用金紙包著的核桃,收在那口小綠箱子里。你問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要吧,就說是給萬卡的。」
萬卡聲音發顫地嘆一口氣,又凝神瞧著窗子。他回想祖父總是到樹林里去給老爺家砍聖誕樹,帶著孫子一路去。那種時候可真快活啊!祖父咔咔地咳嗽,嚴寒把樹木凍得咔咔地響,萬卡就學他們的樣子也咔咔地叫。往往在砍樹以前,祖父先吸完一袋煙,聞很久的鼻煙,訕笑凍僵的萬卡。……那些做聖誕樹用的小雲杉披著白霜,站在那兒不動,等著看它們誰先死掉。冷不防,不知從哪兒來了一隻野兔,在雪堆上象箭似的竄過去。祖父忍不住叫道:「抓住它,抓住它,……抓住它!嘿,短尾巴鬼!」
祖父把砍倒的雲杉拖回老爺的家裡,大家就動手裝點它。
……忙得最起勁的是萬卡喜愛的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當初萬卡的母親彼拉蓋雅還活著,在老爺家裡做女僕的時候,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就常給萬卡糖果吃,閑著沒事做便教他念書,寫字,從一數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爾舞。可是等到彼拉蓋雅一死,孤兒萬卡就給送到僕人的廚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後來又從廚房給送到莫斯科的靴匠阿里亞興的鋪子里來了。……
「你來吧,親愛的爺爺。」萬卡接著寫道,「我求你看在基督和上帝面上帶我離開這兒吧。你可憐我這個不幸的孤兒吧,這兒人人都打我,我餓得要命,氣悶得沒法說,老是哭。前幾天老闆用鞋楦頭打我,把我打得昏倒在地,好不容易才活過來。我的生活苦透了,比狗都不如。……替我問候阿遼娜、獨眼的葉果爾卡、馬車夫,我的手風琴不要送給外人。孫伊凡•茹科夫草上。親愛的爺爺,你來吧。」
萬卡把這張寫好的紙疊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個戈比買來的信封里。……他略為想一想,用鋼筆蘸一下墨水,寫下地址:
寄交鄉下祖父收
然後他搔一下頭皮,再想一想,添了幾個字:
康司坦丁•瑪卡雷奇
他寫完信而沒有人來打擾,心裡感到滿意,就戴上帽子,顧不上披皮襖,只穿著襯衫就跑到街上去了。……
昨天晚上他問過肉鋪的伙計,伙計告訴他說,信件丟進郵筒以後,就由醉醺醺的車夫駕著郵車,把信從郵筒里收走,響起鈴鐺,分送到世界各地去。萬卡跑到就近的一個郵筒,把那封寶貴的信塞進了筒口。……
他抱著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來,過了一個鍾頭,就睡熟了。……在夢中他看見一個爐灶。祖父坐在爐台上,耷拉著一雙光腳,給廚娘們念信。……泥鰍在爐灶旁邊走來走去,搖尾巴。……
①指基督教的習俗:聖誕節前夜小孩們舉著用簿紙糊的星星走來走去
㈥ 《情人》作者捏
你是說《情人》這部小說嗎?
這是一本講述靈與肉、愛與欲相分離的愛情專著。
它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十大傑作之一
西方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1984年獲龔古爾文學獎
作者是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
作品目錄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琴聲如訴》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腳本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腳本 與熱拉爾·雅爾羅
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 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水和森林-廣場-音樂之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蘇珊娜·安德萊爾-樹上的歲月-是的,也許-莎伽王國-一個男人來看我》 1968年 伽利瑪
《毀滅吧,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吧,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黃色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1977年 子夜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 1977年/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子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加莎》 1981年 子夜
《阿加莎或無限的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自《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叢林猛獸>,根據亨利·詹姆斯小說改編,詹姆斯·洛德和瑪格麗特·杜拉斯合作改編;<阿斯珀恩文件>,根據亨利·詹姆斯小說改編,杜拉斯和羅伯特·安泰爾姆合作改編;<死亡的舞蹈>,根據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說改編,杜拉斯改編》
1984年/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里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發》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㈦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後一片樹葉》或《麥琪的禮物》 原文
小說全文 一元八角七。全都在這兒了,其中六角是一分一分的銅板。這些分分錢是雜貨店老闆、菜販子和肉店老闆那兒軟硬兼施地一分兩分地扣下來,直弄得自己羞愧難當,深感這種掂斤播兩的交易實在丟人現眼。德拉反復數了三次,還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聖誕節了。
除了撲倒在那破舊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顯然別無他途。
德拉這樣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統治地位。
當這位家庭主婦逐漸平靜下來之際,讓我們看看這個家吧。一套帶傢具的公寓房子,每周房租八美元。盡管難以用筆墨形容,可它真真夠得上乞丐幫這個詞兒。
樓下的門道里有個信箱,可從來沒有裝過信,還有一個電鈕,也從沒有人的手指按響過電鈴。而且,那兒還有一張名片,上寫著「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先生」。
「迪林厄姆」這個名號是主人先前春風得意之際,一時興起加上去的,那時候他每星期掙三十美元。現在,他的收入縮減到二十美元,「迪林厄姆」的字母也顯得模糊不清,似乎它們正嚴肅地思忖著是否縮寫成謙遜而又講求實際的字母D。不過,每當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凱氏回家,走進樓上的房間時,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太太,就是剛介紹給諸位的德拉,總是把他稱作「吉姆」,而且熱烈地擁抱他。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德拉哭完之後,往面頰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著灰濛蒙的後院里一隻灰白色的貓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籬笆上。明天就是聖誕節,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給吉姆買一份禮物。她花去好幾個月的時間,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攢積下來,才得了這樣一個結果。一周二十美元實在經不起花,支出大於預算,總是如此。只有一元八角七給吉姆買禮物,她的吉姆啊。她花費了多少幸福的時日籌劃著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禮物,一件精緻、珍奇、貴重的禮物——至少應有點兒配得上吉姆所有的東西才成啊。
房間的兩扇窗子之間有一面壁鏡。也許你見過每周房租八美元的公寓壁鏡吧。一個非常瘦小而靈巧的人,從觀察自己在一連串的縱條影象中,可能會對自己的容貌得到一個大致精確的概念。德拉身材苗條,已精通了這門子藝術。
突然,她從窗口旋風般地轉過身來,站在壁鏡前面。她兩眼晶瑩透亮,但二十秒鍾之內她的面色失去了光彩。她急速地折散頭發,使之完全潑散開來。
現在,詹姆斯·迪林厄姆·楊夫婦倆各有一件特別引以自豪的東西。一件是吉姆的金錶,是他祖父傳給父親,父親又傳給他的傳家寶;另一件則是德拉的秀發。如果示巴女王①也住在天井對面的公寓里,總有一天德拉會把頭發披散下來,露出窗外晾乾,使那女王的珍珠寶貝黯然失色;如果地下室堆滿金銀財寶、所羅門王又是守門人的話,每當吉姆路過那兒,准會摸出金錶,好讓那所羅門王忌妒得吹鬍子瞪眼睛。
此時此刻,德拉的秀發潑撒在她的周圍,微波起伏,閃耀光芒,有如那褐色的瀑布。她的美發長及膝下,彷彿是她的一件長袍。接著,她又神經質地趕緊把頭發梳好。躊躇了一分鍾,一動不動地立在那兒,破舊的紅地毯上濺落了一、兩滴眼淚。
她穿上那件褐色的舊外衣,戴上褐色的舊帽子,眼睛裡殘留著晶瑩的淚花,裙子一擺,便飄出房門,下樓來到街上。
她走到一塊招牌前停下來,上寫著:「索弗羅妮夫人——專營各式頭發」。德拉奔上樓梯,氣喘吁吁地定了定神。那位夫人身軀肥大,過於蒼白,冷若冰霜,同「索弗羅妮」的雅號簡直牛頭不對馬嘴。
「你要買我的頭發嗎?」德拉問。
「我買頭發,」夫人說。「揭掉帽子,讓我看看發樣。」
那褐色的瀑布潑撒了下來。
「二十美元,」夫人一邊說,一邊內行似地抓起頭發。
「快給我錢,」德拉說。
呵,接著而至的兩個小時猶如長了翅膀,愉快地飛掠而過。請不用理會這胡謅的比喻。她正在徹底搜尋各家店鋪,為吉姆買禮物。
她終於找到了,那準是專為吉姆特製的,決非為別人。她找遍了各家商店,哪兒也沒有這樣的東西,一條樸素的白金錶鏈,鏤刻著花紋。正如一切優質東西那樣,它只以貨色論長短,不以裝潢來炫耀。而且它正配得上那隻金錶。她一見這條表鏈,就知道一定屬於吉姆所有。它就像吉姆本人,文靜而有價稿孫肢值——這一形容對兩者都恰如其份。她花去二十一美元買下了,匆匆趕回家,只剩下八角七分錢。金錶匹配這條鏈子,無論在任何場合,吉姆都可以毫無愧色地看時間了鍵世。
盡管這只表華麗珍貴,因為用的是舊皮帶取代表鏈,他有時只偷偷地瞥上一眼。
德拉回家之後,她的狂喜有點兒變得審慎和理智了。她找出燙發鐵鉗,點燃煤氣,著手修補因愛情加慷慨所造成的破壞,這永遠是件極其艱巨的任務,親愛的朋友們——簡直是件了不起的任務呵。
不出四十分鍾,她的頭上布滿了緊貼頭皮的一綹綹小卷發,使她活像個逃學的小男孩。她在鏡子里老盯著自己瞧,小心地、苛刻地照來照去。
「假如吉姆看我一眼不把我宰掉的話,」她自言自語,「他定會說我像個科尼島上合唱隊的賣唱姑娘。但是我能怎麼辦呢——唉,只有一元八角七,我能幹什麼呢?」
七點鍾,她煮好了咖啡,把煎鍋置於熱爐上,隨時都可做肉排。
吉姆一貫准時回家。德拉將表鏈對疊握在手心,坐在離他一貫進門最近的桌子角上。接著,她聽見下面樓梯上響起了他的腳步聲,她緊張得臉色失去了一會兒血色。她習慣於為了最簡單的日常事物而默默祈禱,此刻,她悄聲道:「求求上帝,讓他覺得我還是漂亮的吧。」
門開了,吉姆步入,隨手關上了門。他顯得瘦削而又非常嚴肅。可憐的人兒,他才二十二歲,就挑起了家庭重擔!他需要買件新大衣,連手套也沒有呀。
吉姆站在屋裡的門口邊,紋絲不動地好像獵犬嗅到了鵪鶉的氣味似的。他的兩眼固定在德拉身上,其神情使她無法理解,令她毛骨悚然。既不是憤怒,也不是驚訝,又不是不滿,更不是嫌惡,根本不是她所預料的任何一種神情。他僅僅是面帶這種神情死死地盯著德拉。
德拉一扭腰,從桌上跳了下來,向他走過去。
「吉姆,親愛的,」她喊道,「別那樣盯著我。我把頭發剪掉賣了,因為不送你一件禮物,我無法過聖誕節。頭發會再長起來——你不會介意,是嗎?我非這么做不可。我的頭發長得快極了。說『恭賀聖誕』吧!吉姆,讓我們快快樂樂的。你肯定猜不著我給你買了一件多麼好的——多麼美麗精緻的禮物啊!」
「你已經把頭發剪掉了?」吉姆吃力地問道,似乎他絞盡腦汁也沒弄明白這明擺著的事實。
「剪掉賣了,」德拉說。「不管怎麼說,你不也同樣喜歡我嗎?沒了長發,我還是我嘛,對嗎?」
吉姆古怪地四下望望這房間。
「你說你的頭發沒有了嗎?」他差不多是白痴似地問道。
「別找啦,」德拉說。「告訴你,我已經賣了——賣掉了,沒有啦。這是聖誕前夜,好人兒。好好待我,這是為了你呀。也許我的頭發數得清,」突然她特別溫柔地接下去,「可誰也數不清我對你的恩愛啊。我做肉排嗎,吉姆?」
吉姆好像從恍惚之中醒來,把德拉緊緊地摟在懷里。現在,別著急,先讓我們花個十秒鍾從另一角度審慎地思索一下某些無關緊要的事。房租每周八美元,或者一百萬美元——那有什麼差別呢?數學家或才子會給你錯誤的答案。麥琪②帶來了寶貴的禮物,但就是缺少了那件東西。這句晦澀的話,下文將有所交待。
吉姆從大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包,扔在桌上。
「別對我產生誤會,德爾,」他說道,「無論剪發、修面,還是洗頭,我以為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減低一點點對我妻子的愛情。不過,你只要打開那包東西,就會明白剛才為什麼使我楞頭楞腦了。」
白皙的手指靈巧地解開繩子,打開紙包。緊接著是欣喜若狂的尖叫,哎呀!突然變成了女性神經質的淚水和哭泣,急需男主人千方百計的慰藉。
還是因為擺在桌上的梳子——全套梳子,包括兩鬢用的,後面的,樣樣俱全。那是很久以前德拉在百老匯的一個櫥窗里見過並羨慕得要死的東西。這些美妙的發梳,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其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發相匹配。她明白,這套梳子實在太昂貴,對此,她僅僅是羨慕渴望,但從未想到過據為己有。現在,這一切居然屬於她了,可惜那有資格佩戴這垂涎已久的裝飾品的美麗長發已無影無蹤了。
不過,她依然把發梳摟在胸前,過了好一陣子才抬起淚水迷濛的雙眼,微笑著說:「我的頭發長得飛快,吉姆!」
隨後,德拉活像一隻被燙傷的小貓跳了起來,叫道,「喔!喔!」
吉姆還沒有瞧見他的美麗的禮物哩。她急不可耐地把手掌攤開,伸到他面前,那沒有知覺的貴重金屬似乎閃現著她的歡快和熱忱。
「漂亮嗎,吉姆?我搜遍了全城才找到了它。現在,你每天可以看一百次時間了。把表給我,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樣子。」
吉姆非但不按她的吩咐行事,反而倒在睡椅上,兩手枕在頭下,微微發笑。
「德爾,」他說,「讓我們把聖誕禮物放在一邊,保存一會兒吧。它們實在太好了,目前尚不宜用。我賣掉金錶,換錢為你買了發梳。現在,你作肉排吧。」
正如諸位所知,麥琪是聰明人,聰明絕頂的人,他們把禮物帶來送給出生在馬槽里的耶穌。他們發明送聖誕禮物這玩藝兒。由於他們是聰明人,毫無疑問,他們的禮物也是聰明的禮物,如果碰上兩樣東西完全一樣,可能還具有交換的權利。在這兒,我已經笨拙地給你們介紹了住公寓套間的兩個傻孩子不足為奇的平淡故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們對現今的聰明人說最後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
他們就是麥琪。.
㈧ 經典短篇小說
麥琪的禮物
[美國] 歐·亨利
一塊八毛七分錢。全在這兒了。其中六毛錢還是銅子兒湊起來的。這些銅子兒是每次一個、兩個向雜貨鋪、菜販和肉店老闆那兒死乞白賴地硬扣下來的;人家雖然沒有明說,自己總覺得這種掂斤播兩的交易未免太吝嗇,當時臉都躁紅了。德拉數了三遍。數來數去還是一塊八毛七分錢,而第二天就是聖誕節了。
除了倒在那張破舊的小榻上號哭之外,顯然沒有別的辦法。德拉就那樣做了。這使一種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認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佔了其中絕大部分。
這個家庭的主婦漸漸從第一階段退到第二階段,我們不妨抽空兒來看看這個家吧。一套連傢具的公寓,房租每星期八塊錢。雖不能說是絕對難以形容,其實跟貧民窟也相去不遠。
下面門廊里有一個信箱,但是永遠不會有信件投進去;還有一個電鈕,除非神仙下凡才能把鈴按響。那裡還貼著一張名片,上面印有「詹姆斯·迪林漢·揚先生」幾個字。
「迪林漢」這個名號是主人先前每星期掙三十塊錢得法的時候,一時高興,回姓名之間的。現在收入縮減到二十塊錢,「迪林漢」幾個字看來就有些模糊,彷彿它們正在考慮,是不是縮成一個質朴而謙遜的「迪」字為好。但是每逢詹姆斯·迪林漢·揚先生回家上樓,走進房間的時候,詹姆斯·迪林漢·揚太太——就是剛才已經介紹給各位的德拉——總是管他叫做「吉姆」,總是熱烈地擁抱他。那當然是好的。
德拉哭了之後,在臉平面上撲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獃獃地瞅著外麵灰濛蒙的後院里,一隻灰貓正在灰色的籬笆上行走。明天就是聖誕節了,她只有一塊八毛七分錢來給吉姆買一件禮物。好幾個月業,她省吃儉用,能攢起來的都攢了,可結果只有這一點兒。一星期二十塊錢的收入是不經用的。支出總比她預算的要多。總是這樣的。只有一塊八毛七分錢來給吉姆買禮物。她的吉姆。為了買三件好東西送給他,德拉自得其樂地籌劃了好些日子。要買一件精緻、珍奇而真有價值的東西——夠得上為吉姆所有的東西固然很少,可總得有些相稱才成呀。
房裡兩扇窗子中間有一面壁鏡。諸位也許見過房租八塊錢的公寓里的壁鏡。一個非常瘦小靈活的人,從一連串縱的片段的映像里,也許可以對自己的容貌得到一個大致不差的概念。德拉全憑身材苗條,才精通了那種技藝。
她突然從窗口轉過身,站到壁鏡面前。她的眼睛晶瑩明亮,可是她的臉在二十秒鍾之內卻失色了。她迅速地把頭發解開,讓它披落下來。
且說,詹姆斯·迪林漢·揚夫婦有兩樣東西特別引為自豪,一樣是吉姆三代祖傳的金錶,別一樣是德拉的頭發。如果示巴女王住在天井對面的公寓里,德拉總有一天會把她的頭發懸在窗外去晾乾,使那位女王的珠寶和禮物相形見絀。如果所羅門王當了看門人,把他所有的財富都堆在地下室里,吉姆每次經過那兒時准會掏出他的金錶看看,好讓所羅門妒忌得吹鬍子瞪眼睛。
這當兒,德拉美麗的頭發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瀉閃亮。頭發一直垂到膝蓋底下,彷彿給她鋪成了一件衣裳。她又神經質地趕快把頭發梳好。她躊躇了一會兒,靜靜地站著,有一兩滴淚水濺落在破舊的紅地毯上。
她穿上褐色的舊外套,戴上褐色的舊帽子。她眼睛裡還留著晶瑩的淚光,裙子一擺,就飄然走出房門,下樓跑到街上。
她走到一塊招牌前停住了,招牌上面寫著:「莎弗朗妮夫人——經營各種頭發用品。」德拉跑上一段樓梯,氣喘吁吁地讓自己定下神來。那位夫人身軀肥大,膚色白得過分,一副冷冰冰的模樣,同「莎弗朗妮」這個名字不大相稱。
[莎弗朗妮:義大利詩人塔索(1544--1595)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為題材的史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中的人物,她為了拯救耶路撒冷全城的基督徒,承認了並未犯過的罪行,成為捨己救人的典型。]
「你要買我的頭發嗎?」德拉問道。
「我買頭發,」夫人說,「脫掉帽子,讓我看看頭發的模樣。」
那股褐色的小瀑布瀉了下來。
「二十塊錢,」夫人用行家的手法抓起頭發說。
「趕快把錢給我。」德拉說。
噢,此後的兩個鍾頭彷彿長了玫瑰色翅膀似地飛掠過去。諸位不必與日俱增這種雜湊的比喻。總之,德拉正為了送吉姆的禮物在店鋪里搜索。
德拉終於把它找到了。它準是為吉姆,而不是為別人製造的。她把所有店鋪都兜底翻過,各家都沒有像這樣的東西。那是一條白金錶鏈,式樣簡單樸素,只是以貨色來顯示它的價值,不憑什麼裝璜來炫耀——一切好東西都應該是這樣的。它甚至配得上那隻金錶。她一看到就認為非給吉姆買下不可。它簡直像他的為人。文靜而有價值——這句話拿來形容表鏈和吉姆本人都恰到好處。店裡以二十一塊錢的價格賣給了她,她剩下八毛七分錢,匆匆趕回家去。吉姆有了那條鏈子,在任何場合都可以毫無顧慮地看看鍾點了。那隻表雖然華貴,可是因為只用一條舊皮帶來代替表鏈,他有時候只是偷偷地瞥一眼。
德拉回家以後,她的陶醉有一小部分被審慎和理智所替代。她拿出卷發鐵鉗,點著煤氣,著手補救由於愛情加上慷慨而造成的災害。那始終是一件艱巨的工作,親愛的朋友們——簡直是了不起的工作。
不出四十分鍾,她頭上布滿了緊貼著的小發鬈,變得活像一個逃課的小學生。她對著鏡子小心而苛刻地照了又照。
「如果吉姆看了一眼不把我宰掉才怪呢,」她自言自語地說,「他會說我像是康奈島游樂場里的賣唱姑娘。我有什麼辦法呢?——唉!只有一塊八毛七分錢,叫我有什麼辦法呢?」
到了七點鍾,咖啡已經煮好,煎鍋也放在爐子後面熱著,隨時可以煎肉排。
吉姆從沒有晚回來過。德拉把表鏈對折著握在手裡,在他進來時必經的門口的桌子角上坐下來。接著,她聽到樓下梯級上響起了他的腳步聲。她臉色白了一忽兒。她有一個習慣,往往為了日常最簡單的事情默禱幾句,現在她悄聲說:「求求上帝,讓他認為我還是美麗的。」
門打開了,吉姆走進來,隨手把門關上。他很瘦削,非常嚴肅。可憐的人兒,他只有二十二歲——就負起了家庭的擔子!他需要一件新大衣,手套也沒有。
吉姆在門內站住,像一條獵狗嗅到鵪鶉氣味似的紋絲不動。他的眼睛盯著德拉,所含的神情是她所不能理解的,這使她大為驚慌。那既不是憤怒,也不是驚訝,又不是不滿,更不是嫌惡,不是她所預料的任何一種神情。他只帶著那種奇特的神情凝視著德拉。
德拉一扭腰,從桌上跳下來,走近他身邊。
「吉姆,親愛的,」她喊道,「別那樣盯著我。我把頭發剪掉賣了,因為不送你一件禮物,我過不了聖誕節。頭發會再長出來的——你不會在意吧,是不是?我非這么做不可。我的頭發長得快極啦。說句『恭賀聖誕』吧!如姆,讓我們快快樂樂的。我給你買了一件多麼好——多麼美麗的好東西,你怎麼也猜不到的。」
「你把頭發剪掉了嗎?」吉姆吃力地問道,彷彿他絞盡腦汁之後,還沒有把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弄明白似的。
「非但剪了,而且賣了。」德拉說。「不管怎樣,你還是同樣地喜歡我嗎?雖然沒有了頭發,我還是我,可不是嗎?」
吉姆好奇地向房裡四下張望。
「你說你的頭發沒有了嗎?」他帶著近乎白痴般的神情問道。
「你不用找啦,」德拉說。「我告訴你,已經賣了——賣了,沒有了。今天是聖誕前夜,親愛的。好好地對待我,我剪掉頭發為的是你呀。我的頭發也許數得清,」她突然非常溫柔地接下去說,「但我對你的情愛誰也數不清。我把肉排煎上好嗎,吉姆?」
吉姆好象從恍惚中突然醒過來。他把德拉摟在懷里。我們不要冒昧,先花十秒鍾工夫瞧瞧另一方面無關緊要的東西吧。每星期八塊錢的房租,或是每年一百萬元房租——那有什麼區別呢?一位數學家或是一位俏皮的人可能會給你不正確的答復。麥琪帶來了寶貴的禮物,但其中沒有那件東西。對這句晦澀的話,下文將有所說明。
[麥琪:指基督出生時來送禮物的三賢人。一說是東方的三王:梅爾基奧爾(光明之王)贈送黃金錶示尊貴;加斯帕(潔白者)贈送乳香象徵神聖;巴爾撒澤贈送沒葯預示基督後來遭受迫害而死。]
吉姆從大衣口袋裡掏出一包東西,把它扔在桌上。
「別對我有什麼誤會,德爾。」他說,「不管是剪發、修臉,還是洗頭,我對我姑娘的愛情是決不會減低的。但是只消打開那包東西,你就會明白,你剛才為什麼使我愣住了。「
白皙的手指敏捷地撕開了繩索和包皮紙。接著是一聲狂喜的呼喊;緊接著,哎呀!突然轉變成女性神經質的眼淚和號哭,立刻需要公寓的主人用盡辦法來安慰她。
因為擺在眼前的是那套插在頭發上的梳子——全套的發梳,兩鬢用的,後面用的,應有盡有;那原是在百老匯路上的一個櫥窗里,為德拉渴望了好久的東西。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美麗的發梳——來配那已經失去的美發,顏色真是再合適也沒有了。她知道這套發梳是很貴重的,心向神往了好久,但從來沒有存過佔有它的希望。現在這居然為她所有了,可是那佩帶這些渴望已久的裝飾品的頭發卻沒有了。
但她還是把這套發梳摟在懷里不放,過了好久,她才能抬起迷濛的淚眼,含笑對吉姆說:「我的頭發長得很快,吉姆!」
接著,德拉象一隻給火燙著的小貓似地跳了起來,叫道:「喔!喔!」
吉姆還沒有見到他的美麗的禮物呢。她熱切地伸出攤開的手掌遞給他。那無知覺的貴金屬彷彿閃閃反映著她那快活和熱誠的心情。
「漂亮嗎,吉姆?我走遍全市才找到的。現在你每天要把表看上百來遍了。把你的表給我,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樣子。」
吉姆並沒有照著她的話去做,卻倒在榻上,雙手枕著頭,笑了起來。
「德爾,」他說,「我們把聖誕節禮物擱在一邊,暫且保存起來。它們實在太好啦,現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賣掉了金錶,換了錢去買你的發梳的。現在請你煎肉排吧。」
那三位麥琪,諸位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們帶來禮物,送給生在馬槽里的聖子耶穌。他們首創了聖誕節饋贈禮物的風俗。他們既然有智慧,他們的禮物無疑也是聰明的,可能還附帶一種碰上收到同樣的東西時可以交換的權利。我的拙筆在這里告訴了諸位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那兩個住在一間公寓里的笨孩子,極不聰明地為了對方犧牲了他們一家最寶貴的東西。但是,讓我們對目前一般聰明人說最後一句話,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授受衣物的人當中,象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什麼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